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

合集下载

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第四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等背景下,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土地用途,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有:1.加强城市化发展规划。

根据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长趋势,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合理确定城市建设边界,加强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促进城市用地集约化发展。

2.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推动农村用地集约化利用。

通过土地整治,改造低效农田和撂荒地,提高农田质量和利用效益,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3.加强工业用地规划和布局。

合理划定工业园区和工业用地,加强区域产业布局规划,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同时,推动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用地布局。

强化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和保护,优化生态保护用地的空间布局。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调整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布局的目的是提升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具体措施有:1.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城市农业发展,实现城乡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强城乡规划整合,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市农业高效发展。

2.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分异。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各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势发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3.鼓励集约用地和循环利用。

促进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节约利用,推动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

建立健全土地节约利用政策,加大土地的再利用力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引导合理用地行为。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督,严格审批用地项目,优化用地结构。

推动用地决策的科学化和透明化,引导各类用地主体合理选择土地用途,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空间布局优化成为了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课题。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空间布局优化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整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空间位置和规模,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和意义、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优化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以实现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土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供给和利用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规划和调整城市土地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用地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的密度和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各个功能区的空间位置和规模,可以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最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公共空间和绿地系统,可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和方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实现规划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空间布局优化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要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因此,在空间布局优化中,需要考虑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其次,空间布局优化应遵循城市功能区的集约化原则。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是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原则,对城市土地进行分类、分区、分级和分用的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可以科学配置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也能够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为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是指对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功能、用途、密度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调整,以达到合理的空间布局效果。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可以使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有机衔接,提高人们对城市的使用效率,减少人们的出行时间和成本,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优化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对城市的生活满意度。

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中,应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

首先,科学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划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区等,以确保不同区域的发展有序进行,避免混杂和冲突。

其次,要考虑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合理选择土地资源,确保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此外,要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方法包括组团布局、集聚布局、扩展布局等。

组团布局是指将同一功能类型的设施或用地集中在一起,形成功能齐备的发展区域,提高城市的功能集聚效应。

集聚布局是指将不同功能类型的设施或用地集中在一起,形成功能多样性的发展区域,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扩展布局是指在城市发展时,根据需求逐渐向外部扩大发展空间,形成发展辐射带,并合理利用辐射带内的土地资源。

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

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

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探讨农村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

一、农村土地利用的背景分析农村土地利用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将土地资源用于最有效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发展中。

在城市化的大潮下,农村土地不仅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还要考虑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的要求。

二、合理划定农村土地用途区域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可以将农村土地划分为农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不同的用途区域。

通过合理划定用途区域,可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保护农田资源,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资源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建立农田保护区、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科学施肥等方式,保护农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保护和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保护和发展农村的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建立生态保护区、植树造林和水域治理等措施,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

五、合理规划乡村建设用地乡村建设用地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一部分。

在规划乡村建设用地时,应考虑保留农村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合理布局村庄和农业设施,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六、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农村土地利用还应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七、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和监管农村土地的空间优化与布局需要配套的管理和监管措施。

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完善农村土地的登记、确权和流转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督和执法。

八、推进城乡土地经营权改革城乡土地经营权改革是农村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

要推进城乡土地经营权的统一与合理流转,鼓励土地资源的有序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第一章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成为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的功能和效益,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第二章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合理的土地利用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都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第三章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的匹配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使之与城市的功能需求相匹配。

不同功能区域的土地利用具有不同的要求,如居住区要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商业区要满足商业活动的需要、产业区要满足工业发展的要求等。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城市各功能区域的作用,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第四章土地空间布局的优化土地空间布局是指不同功能区域在城市空间中的布置和组织方式。

合理的土地空间布局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和配置,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对于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土地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城市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五章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在进行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进行环境评估和风险评估,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六章土地综合利用的实践案例通过介绍一些成功的城市规划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方法。

例如,新加坡的土地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多功能开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日本的新市镇规划模式,通过将不同功能区域合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城市生活圈,提高城市的居住质量和生活便利性。

第七章结论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优化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一、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空间布局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和相互关系的协调。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规模、布局、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为后续的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三、空间布局优化策略1. 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域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定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功能区域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的划定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因素。

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在城市中,可以减少人口流动和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3.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中,应该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合理划定城市公园、绿化带等绿地区域,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例如,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还可以引导城市向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优化策略的实施与监测优化策略的实施和监测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优化策略的顺利实施。

项目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

项目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

项目规划中的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空间布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项目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项目规划中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的相关问题,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二、土地利用的重要性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项目规划中,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因此,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项目规划的首要任务。

1. 综合考虑土地的多功能性在项目规划中,应综合考虑土地的多功能性。

土地不仅仅是建设用地,还具有农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

因此,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土地的多功能性,合理划定各类用地的范围和比例,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2. 引导土地利用向高效、节约方向发展在土地利用中,应引导土地利用向高效、节约方向发展。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可以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

同时,还应注重土地的节约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只有在高效、节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空间布局的原则空间布局是项目规划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方向。

在进行空间布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功能区应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形成有机的空间结构。

例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应有明确的边界和合理的空间位置,以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2. 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在空间布局中,应注重保护和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通过绿地建设、生态廊道等手段,提升城市的生态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3. 实现城市的紧凑发展城市的紧凑发展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设计,可以减少城市的扩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资源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规划的目标、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为目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

城市土地利用可以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需求和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接下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进行空间布局优化。

空间布局优化是指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布局,推动城市的均衡发展和空间优化。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优化城市功能分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

例如,可以将商业区和居住区相对独立地布局,减少通勤距离,缓解交通压力。

同时,合理的空间布局还可以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促进城市的分散式发展。

最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参与。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通过市民的参与和建议,可以更好地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公众期望的土地利用规划。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让市民参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过程,共同决策和共同建设城市。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和空间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突出。
王建英等应用元胞自动机一马尔科夫模型建立了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乐东县土 地利用空间结构预测模型,并预测2020年的建设用地布局更加集中,北部生物多 样性极为丰富区内建设用地大部分将转变为林地,滨海地区在发展旅游建设的同 时海岸带生态资源得到保护,耕地元胞单元增加,且增加西部生物多样性丰富度 一般区。
其贡献率达到25%左右。
Eric等人根据个案统计结果,认为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不单是人口因素或者贫穷 因素,还有在一定制度体系下人们对经济机会的反应程度。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6.2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国内
高华中对临沂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发现经济发展、政策变化 以及人口增长驱动着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变化。 彭文甫通过灰色关型及逐步回归法分析 了各驱动力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汤进华运用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经济 发展、城镇化、人口增长和农业集约化程度,并运用GM(1,1)模型和回归模型预测了南昌 市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 牛星等选取了反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及技术进步等11个指标作为分析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 的驱动因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影响 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国外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这个时期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分类与相关图形的制作
以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研究方面,土地利用规划也只停留在传
统的建设性或蓝图规划方面。而在英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其土地利用规 划主要是将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划分成不同的利用区域,从而根据利用区 域分布图来界定各类用地的范围及位置。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4、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
葛全胜等根据民国时期的记载以及建国后的统计资料,定性分析了1927-1997年 我国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趋势。 谭永忠等测算了全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信息熵,发现我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 信息熵值在空间上具有分异规律,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动态演变规律。 陈彦光等根据信息论提出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的均衡度概念。
机等工具落到空间当中,为验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以及合理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
据。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6.1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研究—国外
Morita等人通过对日本的土地的两个时点的两组土地利用数据样本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检 验了日本土地利用结构的稳定性,并建立了多项式分对数模型,认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 济因素分为直接和间接因素。其中直接因素包括对土地产品的需求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 度、区域城市化程度、土地利用政策以及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态度等,其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的变化。间接因素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变迁和技术发展等,其主要通过直接因素作 用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变化。 Stern等认为人口变化、经济增长、技术革新、政治和经济结构变化以及价值观念等是影响土 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霍夫顿分析阐述了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人口、科技和环境等的影响,提出土地利用变 化频率与人口增长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并指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
析。
湖北民族学院
小结—中外对比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通过对比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驱动的研究,可以归纳为:自然因素、 经济发展、人口和政策等是驱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驱动的研究从最初的定性研 究发展到现在的定量研究以及对驱动因素程度的研究;从最初的数量结构对土地利 用空间结构变化的驱动研究变为现在的通过GIS,RS技术、计量等数学模型对土地
1865年,美国的George Perkins在其著作《人与自然》中,科学地总结了土地利 用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898年,法国地理学家布雷克提出了人地关系理论。
1922年,地理学家卡尔· 索尔主持了美国密执安州的土地经济情况调查,开创了对
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考察的先河。 1931-1939年期间,L. D. Stamp带领英国大不列颠土地利用调查所对全国土地利 用开展了调查,获取了全国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土地利用专题图等成果。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国外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国外最先对土地利用进行研究的是屠能,他于19世纪前期对德国南
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研究。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工业
革命,在这期间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日益攀升, 由此产生了土地利用区划紊乱、土地利用配置结构低效等诸多问题。基 于此,国外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
陈军伟等以北京山区各区县1995-2002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应用洛伦茨曲
线对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发现北京山区各区县5种主要用 地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均具有不均衡性。 杨杰等以河北省2004年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洛伦兹曲线和聚类法,对河北 省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化的分析。 石培基等根据1997-2008年甘肃省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运用信息熵和洛伦兹曲线, 从定量的角度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剖析。
湖北民族学院
1、综述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①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载
体。
②现阶段我国的土地资源呈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土地及耕地 后备资源少的状况。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以及 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势必使得人地矛盾日益激化。 ③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者生产单位各种用地面 积的比例关系或组成关系。 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不断的增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 大,从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也越来越趋于集约化。目前对土地利用空间 结构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预测、评价以及对土地 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等方面。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5、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预测研究
马耘秀运用马尔柯夫和灰色系统模型,从数量、空间和组合结构对太原市的土地 利用进行了现状描述和预测研究。 解修平等基于1988年与2003年两期TM影像,综合遥感与GIS技术以及马尔可夫 模型,分析了西安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特征,并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西安市 农用地、林地和水体面积将持续减少,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将变得尤
本内容来看,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研究己经由开始的仅仅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宏
观分析,拓展到应用GIS等信息技术对微观的变化进行研究。这种变化源于科技的 进步,人们逐渐开始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进行深层次 的探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等定量地探测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影响因子,对国家乃至全球的土地利用空 间结构的演变进行动态监测和模拟将渐渐成为可能。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林学园艺学院
鲁志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
目录
1、综述 2、国外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3、国内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4、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 5、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预测研究 6、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6.1国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6.2国内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7、土地利用空间结构评价研究 8、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其他方面研究 8.1基于市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8.2基于多目标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90年代,学者们提出调节制度、引入市场配置来优化土地利用的想法,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GIS,RS技术也在土地利用优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湖北民族学院
小结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纵观国内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的发展,都经历了从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 到根据实践经验和主观意愿来配置土地结构的历程。 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外都对农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配置的关系, 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废弃地等的优化配置,废弃地、湿地和保护区等特殊地段的 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地政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导向等进行了研究。同时,从基
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控制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土地利
用规划的主要目标,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成 了全球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其中美国、英国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和可参考性。
湖北民族学院
Hube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3、国内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研究进展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近代地理学思想传入我国,国内学者开始运用近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研 究我国的土地利用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初,农学家张心一和地理学家胡焕庸首次开展了比较系统 的土地利用调查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期,全国展开了土地利用规划相关研究的热潮,但当时大部分的研究主要 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并根据区域自然资源特点开展了有一定目标性的区域土地调查工作。 8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因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我 国开始遭遇生态安全的问题。基于此,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优化逐渐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 内容。此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研究逐渐与国土整治工作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治理 与保护的思想,从而提出以协调人地关系为根本的土地利用研究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