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共57页文档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根据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如下:规划到201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408.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7.04%,比2005年增加0.09%;全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2700.00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58%,比2005年提高0.18%;其他用地面积调整到2349.5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8%,比2005年降低0.27%。
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到165044.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96.82%,比2005年降低0.12%;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不高于3267.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例为1.92%,比2005年提高0.52%;其他用地调整到2146.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29%,比2005年降低0.39%。
一、农用地结构调整严格保护耕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适当扩大园地面积,保持林地资源优势,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面积略有减少。
(一)耕地到2010年耕地总面积为17314.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0.16%,期间耕地增加2183.49公顷;2020年耕地总面积16864.5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89%,2006~2020年间共增加耕地1734.01公顷。
(二)园地到2010年园地面积为9755.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期间园地增加4731.70公顷;2020年园地面积为983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7%,2006~2020年园地面积增加4809.53公顷。
(三)林地到201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20年林地面积为134267.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77%;2006~2020年林地面积减少5691.24公顷。
(四)其他农用地到201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1.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期间其他农用地减少1069.00公顷;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78.8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2006~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减少1061.69公顷。
土地利用规划_第10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系统及其特征
19
三、基于思维系统性的模型法
寻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的土地资 源部门合理分配,从而形成最优(或满意)的土地利 用结构,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才能得以解决。系统工程 把土地利用系统看成是一个整体,同时把研究过程也 视作为一个整体,要求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的角度对 土地利用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的矛盾加以整体协调, 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部门间和产业间合理分配,就需 要从全局整体来协调。
37
二、土地利用分区方法
(1)综合分析法 又称经验法,是一种定性分区法,主要适用
于土地利用方式区域差异显著、分区界限明显易 定的情况,要求具体操作人员非常熟悉当地的实 际状况。 (2)主导因素法
是在基层乡镇土地利用方式划分的基础上, 适当加以归并,逐步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区,毒将 地域相连的类型区合并成为土地利用用地区域, 以主导土地用途作为用地区域。
2.层次性 土地利用系统按一定标准划分成不同层次的
系统从纵向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省、市、县、 乡五级层次。从横向来看,若把一定地域范围内 土地利用系统定为最高层以次系统,农业用地非 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组成土地利用系统(层次 Ⅰ),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内部 再进一步分解下一层次土地利用系统。
33
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实例
(自习)
34
第六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一经确定之后,应当将其在土 地上加以布局,以达到全面实施土地资源合理配 置的目的。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用地结构(%) 方案
A
B
C
1
50.00
30.00 20.00
2
30.00
20.00 50.00
3
20.00
50.00 30.00
用地效益(万元)
结构效应
(万元)
A
B
C
小计
一、土地利用结构 (三)土地利用结构效应
例如:区域总面积10000公顷,可供用地类型A、B、C,效益A地600 元每公顷, B地400元每公顷, C地200元每公顷。试分析土地结构效 应并比较。
Ⅰ 636.95 131.34
2.19 1238.42
1.62 0.58
1.84 2.14 1.08 1.2
Ⅱ 625.63
135 2.10 1275.99 1.43 0.71
1.96 2.12 1.14 1.15
Ⅲ 620.36
142 3.06 2148.61 1.73 0.85
2.19 2.15 1.09 1.11
课堂习题:完善表格缺少的权重值后,应用综合 评价方法选出最佳方案
评价指标
年均耕地粮食单产P1 年均耕地油料单产P2 年均耕地价值产投比P3
年均耕地纯收入P4 年均耕地能量产投比P5 耕地有机肥施用达标率P6
亩耕地有机质平衡系数P7 亩耕地N平衡系数P8 亩耕地P平衡系数P9 亩耕地K平衡系数P10
用地结构(%) 方案
用地效益(万元)
结构效应 (万元)
A
B
C
A
B
C
00 20.00 300.00 120.00 40.00 460.00 100.00
2
30.00
20.00 50.00 180.00 80.00 100.00 360.00 00.00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直接反映一定时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可用以分析土地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经济中各部门的作用程度、经济效益及其潜力,以及开发的可能性。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可以预测和规划今后一定时期内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数据的测定,可按利用现状进行分类调查统计。
同时,为使利用结构在时间、空间上有可比性,分类指标内容必须一致。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类社会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如城市的扩大和发展使农地减少、而农地减少又促使土地的集约经营等。
自然经济条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也有很大差别。
位置、交通条件对土地的经济用途、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土地的类型对土地利用的布局调整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地是一个系统,它的组成部分以及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例如,在城市中,改变交通网布局,就会影响到商业、工业、住宅、文化、卫生、娱乐等一系列用地的布局。
土地利用符合客观规律就会取得好的效益,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将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有些后果要时隔多年才出其不意地发生,等到人们醒悟后,为时已晚。
由于自然的原因、社会经济的原因以及人们的素质等原因,土地利用中常常出现各种不合理的现象。
为了在城市规划中将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就必须按照预定目标和客观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结构和布局调整。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项建设和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村镇发展的蓝图,是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村镇用地在内的全部土地做出的统筹安排。
因此,在土地利用上,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点与面的关系。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 布局,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模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一)概念
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依据是土 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分区。
第三节 各类用地配置
用地布局是指土地利用的再分布,是土地利用规 划的结果.用地布局与生产布局有着密切的相 关性。
一、农业用地配置
包括蔬菜地、大田作物用地、林业用地、人工饲料地、副业用地配置等,根据 各类用地对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进行合理选址.
第三节 各类用地配置
二、建设用地配置
居民点用地配置 工业用地配置 交通用地配置 渠道配置
畜牧场和居民 点位置保持适 当距离
工
应选择产品到达消费地的完全计划费用最小的地点
业
费用最小的地点
用
地
符合生产和建筑的要求
选
址
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要求
公路用地选址
现 有 公
确
公
定 主 干 道
路 选 线
的
的
路 的
走 向
原 则
调
查
渠道配置
1.灌溉排水渠道在水源和容泄区水位即定 的条件下,尽可能获得最大的自流灌溉和排 水面积 2.渠道布置应保证工程费用少,渠道输水 损失小 3.渠道选线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 4.上级渠道的布置应为下级渠道的合理规 划和其他土地规划项目的合理规划创造良好 的条件.
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 布局的基本原理。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凤凰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修改目的 (2)第二节规划任务 (2)第三节规划修改依据 (2)第四节规划范围及期限 (3)第二章规划修改背景 (4)第一节区域概况 (4)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 (5)第三节土地利用形势 (7)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调控目标 (9)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9)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9)第三节规划调控目标 (11)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一节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 (13)第二节优化建设用地结构 (14)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15)第五章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 (16)第一节农用地布局调整 (16)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16)第三节其他土地布局调整 (18)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空间管制 (19)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19)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 (21)第七章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 (24)第一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4)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24)第三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和利用措施 (25)第八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与节约集约利用 (27)第一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管制规则 (27)第二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29)第三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目标 (31)第四节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措施 (31)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33)第一节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 (33)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的安排 (33)第十章土地生态建设及地灾评估 (35)第一节生态环境分区 (35)第二节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36)第三节中心城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7)第四节中心城区压覆矿产查询与评估 (38)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39)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目标调控 (39)第二节建制镇土地利用规划 (39)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3)第一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43)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43)第三节完善经济手段调控措施 (44)第四节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 (45)第五节推进规划民主决策 (45)第六节加强教育宣传 (46)第十三章附则 (47)前言《凤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自实施以来,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并引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强依法用地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第三节
二、建设用地配置
居民点用地配置
各类用地配置
工业用地配置
交通用地配置
渠道配置
居民点用地选址要求
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
建筑要求
卫生保健要求
兽医防疫要求
1.位置适中,对外联 系方便 2.与高等级公路保 持距离(150米) 3.水源水质条件好
1.地形朝向 2.水文地质条件 3.土质条件 4.安全条件 5.节约用地条件
2、编制原则
切实保护耕地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统筹兼顾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3、编制依据
政策法律依据 计划规划依据 土地供需依据
二、土地利用结构方案的编制 (二)方案编制方法
1.土宜法:根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国民经济各部门 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区域土地适宜性特点来确定各业用 地的比例结构。土地质量评价成果是前提条件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对土地利用形式按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上布局, 因此,把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布局形式称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 式,有土地利用分区模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模式。 一、土地利用分区模式
(一)概念 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分区的 依据是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般可分为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区和用地 分区。 (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1、概念: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 过程。 2、分区原则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土地质量差异原则 土地适宜利用原则 保持行政区划界线完整性区原则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 【内容提要】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是土地利用 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为实现规划目标的土地 利用的具体落实。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结构 与布局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方案拟订的方法 和优化的模型,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和各类用 地配置的基本原理。 • 【重点内容】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模型和 土地利用布局的模式 •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的概念,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在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的作用,熟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空间 布局的基本原理。
浅析阿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2 4 1 8 2 . 5公顷 , 其他 土地 面积 2 2 6 6 . 3公 顷。与 2 0 0 5年相 比, 结 构 中心城镇辐射功能和“ 以城带 乡” 能力 。逐步构建城镇体系引领 、
1 . 农 地面积大 , 耕地 、 林地分 布相对 集 中, 农用地规模 选址的规划建设项 目, 要 强化项 目 选址 和用地论 证 , 确保科 学选 调整 , 要保持稳定增加农 用地面积 , 严格保 护耕 地和基本农 田, 适 址 与合理用地 。 当增加 园地 、 林 地面积 , 为全 区农业 协调 、 可持续发 展创造条 件 。
用地 调整 为 2 2 3 5 6 . 9公顷 , 净增加 7 8 2 . 4公 顷 ; 至2 0 2 0年全 区建 村建设 ,逐步实施村庄撤并。提升中心村基础设施 和公共配套水 设用地调整为 2 4 1 8 2 . 5 公顷, 净增加 2 6 0 8 . 0公顷 。 平, 引导农村居 民点适度集 中, 改变农村居 民点散乱分布 的格局 。 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规划期 内城乡建设用地实行城镇工 优先满足农村生产发展 、生态保 护和环境整治等生产与生态用地 矿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 民点用地面积减少相 挂钩 , 优先发 展城 需求 , 重点保障现代农业基地 , 以及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
市和重点 城镇 , 引导乡镇企业 向工业小 区集 中、 适量安 排城镇用 地 ,逐步 缩减农村居 民点用地 ,有 效控制城 镇村用地 规模 。至
4 . 适度 开发旅游建设用地
坚持核心带 动、 分步推进的原则 , 统筹整合区域旅游资源 , 避
2 0 1 0年全 区城乡建设用 地调整为 1 3 2 9 9 . 9公顷 , 净增加 5 4 0 . 0公 免旅游项 目的功 能雷 同、 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 。区分旅游设施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Hale Waihona Puke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