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破折号的用法湘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破折号的用法湘教版
4.互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检查学生对破折号用法的掌握情况。
2.提高: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破折号的用法,提高句子表达的丰富性。
3.指导:针对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每组围绕破折号的一个用法,如插入语、强调、解释等,展开讨论。
3.互动交流: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破折号的用法。
2.设计丰富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破折号的用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组织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学会倾听、评价、借鉴他人的意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教材中的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分析破折号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一课时:
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感知破折号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讲解:讲解破折号的基本用法,结合教材中的例句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破折号的功能。
3.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破折号,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破折号的用节中,学生将通过学习破折号的用法,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破折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能够在写作中正确运用破折号,使句子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语文六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作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作文

语文六年级下册湘教版第三单元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哇!我是个爱撒娇的小女孩,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一下我最近的一段经历。

你们知道吗?前几天我生了一场大病,感冒还伴着高烧,躺在家里的小床上足足好几天。

起初我是相当沮丧的,因为生病使我错过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可是,当我静下心来反思这段经历时,却发现了生活中许多值得珍惜的点点滴滴。

首先是妈妈的细心照料。

你们肯定也体会过妈妈在自己生病时无微不至的关怀吧?我妈整天在我身边护理,给我喂药、喂水、喂营养餐;替我擦身、盖被、量体温;陪我说话、讲故事,生怕我会感到孤单。

看着妈妈那炯炯有神又布满疲惫的眼睛,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孩子的我有多么幸运。

其次,我珍惜了阳光下懒散的午后时光。

生病期间,我经常半睡半醒地躺在床上,透过窗户能看到外面阳光灿烂。

阳光洒在绿色的草坪上,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些小鸟在枝头啾啾鸣叫。

我好像置身于一个安详祥和的世界,彷佛重新认识了生活的美好。

再者,我学会了欣赏家人的关爱。

除了妈妈,爸爸和哥哥也都体贴入微地照顾我。

爸爸下班回来便立马来看我,摸摸我的额头问我感觉如何;哥哥则总是很耐心地陪我玩游戏或聊天,生怕我会感到无聊。

就连远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也不时打电话来问候我的病情。

看到家人如此关心我,我的内心被暖意包裹,原本对生病的沮丧全都烟消云散了。

最后,我还发现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

闲来无事时,我就拿起彩笔在画本上随意涂鸦。

起初只是对着窗外的景色勾勾画画,后来我越画越入迷,竟然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画作。

妈妈看后连声赞叹,爸爸则说我是个"艺术小天才"。

我开心极了,并暗下决心要继续坚持绘画,将来成为一位出色的画家。

通过这次生病,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生活中无论是阳光、绿色、鸟语花香,还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问候,甚至是艺术创作的乐趣,其实都是弥足珍贵的点点滴滴。

它们就像螺旋上的一颗颗珍珠,穿串在一起构成了生活的整体。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搭石 1 第二课时》PPT课件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搭石 1 第二课时》PPT课件
湘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 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假如还有什么人来走搭石, 假如还有什么人来走搭石, 谁总会怎么做? 谁总会怎么做?
课文总结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 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 感受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 的习惯。 的习惯。
作业布置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它写成作文。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它写成作文。
A.宽 பைடு நூலகம்: A.宽;不狭窄 B.宽裕 宽裕;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C.形容姿态柔美 是什么意思? “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人影绰绰” 是什么意思? “绰绰有余”的“绰”是什么意思? 绰绰有余”
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我 们感受到了美? 们感受到了美?
交流两个比喻句, 交流两个比喻句,谈感受 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结 两个比喻句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尾又借搭石来赞美家乡人无私奉献、 尾又借搭石来赞美家乡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他 人的优秀品质。 人的优秀品质。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每当上工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 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2.从哪些词体会到美? 2.从哪些词体会到美? 从哪些词体会到美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

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考点知识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列子的本名是_________,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2]填写表格2. 阅读《嗟来之食》,完成习题。

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黔敖左奉④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⑤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⑥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摘自《礼记·檀弓下》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一富翁。

②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疲惫不稳的脚步。

③贸贸然:眼不明亮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④奉:捧。

⑤从而谢:黔敖追上去表示道歉。

⑥曾子:孔子学生,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

⑦微与:小事情啊!微,细小。

与,句末语气助词。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黔敖为食于路(______)(2)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3)嗟!来食(______)(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______)(4)以至于斯也(______)(6)可去(______)(7)其谢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嗟!来食!______________(2)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用来证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拓展阅读。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关联词的用法湘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关联词的用法湘教版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学习关联词的用法。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找出自身的不足,给出建设性意见。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关联词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关联词用法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导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关联词的用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关联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关联词,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予鼓励和关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如公园里的孩子们玩耍。引导学生观察场景中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注意他们是如何用语言连接各个活动环节的。
3.各组准备好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倾听其他组的段落,并给出评价和建议。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联词及其用法,让学生复述并列、递进、转折等关联词的作用。
2.强调关联词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注意在写作中运用关联词,使句子和段落更加连贯。
3.提醒学生关联词的使用要恰当,避免过度使用或错误使用,影响句子的表达效果。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编写一个段落,运用至少两种关联词,使段落内容丰富、连贯。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所要求掌握的字词、语法、修辞等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湘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2.1 课文教学本册教材共有14篇课文,包括现代文、古文、诗歌、散文等多种体裁。

教师应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逐篇进行教学。

2.2 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字词、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练,教师应结合课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

2.3 综合性本册教材设有6个综合性单元,包括新闻采访、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传统节日、走近科学、爱心传递等内容。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

三、教学方法3.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2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效果。

3.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4.1 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2 终结性评价学期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语文考试,包括字词、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以检验学生的成果。

五、教学时间安排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时间安排:1. 课文教学:每篇课文安排2-3课时。

2. 语文园地:每个园地安排1-2课时。

3. 综合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时。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

六年级湘教版语文下册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读短文,回答问题。

衣服简史①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历史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远古时代的人类在偶然的机会里,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相当柔软,而且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就把兽皮披在身上。

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利用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了。

②到了夏天,古代的人类就将树叶、野草缠绕在身上,当作“衣服”。

但是,树叶和野草容易枯萎,人们便开始寻找替代品。

首先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结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

其实所谓更细的成分,就是指植物的纤维。

纤维泛指一切线状的构造,这种构造正是构成“布”的基本单位。

③人类自从开始畜养一些动物,例如羊、兔等后,发现它们身上的毛较长,不但柔软而且温暖,于是便用来作为毛纺织品的主要原料。

最常见的毛是绵羊毛。

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之后,就成了一匹匹的毛布。

这种利用动物纤维做出来的纺织品,就叫“毛纺织品”。

④除了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当然有。

现代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用石油、煤等物质,经由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

例如用石油化学制品所制成的纤维有尼龙、聚酯、亚克力和石蜡。

你也许还不知道,由树木或木材工业的废弃物产生的木质纸浆,也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醋酸纤维呢!人造纤维的优点是更强韧,更具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潜水衣、防弹衣等特殊用途的衣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读第①段,补全下面内容。

人类最早的“衣服”所需的材料:针——(_______)线——(_______)布——(_______)2.读第②至④段,可以知道构成“布”的基本单位是__,它可以分成____、____和___三种,其中第三种的优点是_____。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读碑》-

语文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读碑》-
读碑
字词积累
• 1〃络绎不绝(yì) • 2〃沁人心脾(qìn) • 3〃翩翩起舞(piān) • 4〃侵蚀(shí) • 5〃耕地(gēng) • 6〃储备(chǔ) • 7〃铭刻(míng) • 8〃缔结(dì)
词语补注: 庄严:庄重而严肃。 雄伟:雄壮而伟大。 瞻zhān仰:恭敬地看。 络绎不绝: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凝ní ng滞zhì :停止流动。 怦pēng然:形容心跳的声音,怦,象声词。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排比,写出了我的 态度细致,内容很 全,表现我的崇敬 之情。
• 昨天:无数革命先 忘不了的还有,离 烈用鲜血生命换来 开的时候,见石栏 的今天幸福生活 杆前,一个牙牙学 语的孩子伸出豆芽 • 今天:人们不曾忘 般的小手,抚摸石 记过去,十分珍惜 栏杆上突出的圆柱, 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怦然心动。刹那 • 明天:我们将继承 间,昨天,今天, 先烈遗志,把祖国 明天,一齐在我心 建设的更美好 头涌现。
20多年前,我第一次看 到它,印象十分深刻。 • 神态:庄严、肃穆 它庄严,雄伟,壮观, • 运用对比,突出我 像一个巨人,站立在天 的观看速度 安门广场。其时,瞻仰 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 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 他们看得更慢,像河水 中的一块石头。
• 它正面的题词,我 细细地读;它背面 的碑文,我细细地 读;它底座上的浮 雕,我也一一细心 地看。题词和碑文 沁入我心,浮雕更 让我浮想联翩。
采用叠词、铺陈的渲染突出了烈士之多, 我的震撼之强烈,感触之深。感触之深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少不 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 不过,有时是细看,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 然而,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 上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不敢 说可以倒背如流,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 了。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它们的体会弥 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语文六年级下:《葡萄月令》教案
文坪镇安心完全小学:李常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葡萄的生长习性,丰富知识。

2、通过讨论简单了解本文严谨别致、详略有致的结构特点。

3、通过朗读品味本文淳朴自然、闲适自在的语言。

4、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作者文人的灵性和雅致的情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状物的常见表现方法,明白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这些表现方法进行选择和运用的道理。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非常别致的状物散文。

教学重点应该是状物,学习时要看文章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同时,由文及人,整体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情怀。

教学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不是处处都需要正襟危坐。

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处于一种平常甚至平淡的生活状态中。

有人告诉我,只有认真地去感受和体味平常生活中那些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想着这句话,我想到了汪曾祺。

今天,我们要随着汪曾祺走进那个美丽的葡萄园,在四季变迁中认识
葡萄,认识人,认识人生。

二、由状物散文的特点进入对文本的初步解读。

状物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常见的写作类型与表达方法,它将物作为主要的表达对象,根据需要,对事物的部分或全体,或者对某一类事物进行描写,使人对描写对象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同时,在描写中适当穿插记叙、议论、抒情等内容,使人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态度,与事物的关系,事物在起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作者寄托在描写中的感情。

但是,对事物的描写始终是这类文章写作的中心,接下来,我们看作者是如何完成状物任务的。

1.通读全文,看文章围绕葡萄一共写了哪些方面?重点是哪些?
写了出窖、上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追肥、结果、下架、入窖。

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来写。

2.为什么这样安排?
因为这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

其实,略写的部分也不是草草了事的,比如第一月,虽然只有短短的三行字,却写出了果园的宁静和美丽,大雪,无声,葡萄“睡“着,多么祥和安静啊,而到结尾处,葡萄又入窖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也没有了”,与开头呼应起来,虽然简略,但意韵深远。

3.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有(1)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
景物具有立体感。

(2)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物,突出其可感性。

这也就是欧阳修所讲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六一诗话》) 当然这些离不开仔细的观察,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看文章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形态: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颜色:不大一会,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绿了。

长势: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的新条。

果实: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

月令,农历某个月的气候和物候。

4.当然只靠观察是不行的,观察必须与知识相融合,其中关于时令、农学、博物学、
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俯拾皆是。

5.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但还是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同学们找一找,看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有引用(。

《图经》云:“根苗中空相通。

圃人将货之,欲得厚利,暮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故俗呼其苗为木通。

”)、列数字(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作比较(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

现在,已经有人
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打比方(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6.状物散文有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常带有情感、理趣,并不从科学的角度排斥主观因素,而且使用手法也常常是文学的,如比喻、夸张、拟人、比拟等等。

请同学们找一找,有哪些例子?
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

硬的。

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拟人: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

有的稍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

它已经等不及了。

三、“这篇散文果然很‘散’,初次读来感觉象流水账。

作者通过自己的细致观察,详细介绍了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

语言平实自然,很口语化,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当然不是,以时间为序,作者不但写了葡萄在每个月的生长状况,对根、藤、蔓须、叶、果实在不同时节的状态都有描写,同时,更写出了人的劳动,人对葡萄的感情,也抒发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

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淡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