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回扣基础+核心突破+命题探究)3.9酶教学案 新人教版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回扣基础+核心突破+命题探究)11.44酶的应用名师精编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44讲 酶的应用[考纲要求] 1.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
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3.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4.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考点一 影响果汁产量的物质、因素及探究方法1. 果胶酶的组成和作用(1)组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2)作用: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2. 酶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1)酶的活性: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 、酶的抑制剂等。
3. 探究温度和pH 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①果胶酶活性受温度和pH 的影响,处于最适温度或pH 时,活性最高。
②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实验结果:温度和pH 在很大程度上对酶的空间结构会产生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活性。
4. 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制备苹果泥37_℃恒温水浴加热→将果胶酶溶液与苹果泥混合→37_℃恒温水浴中反应20 min 左右→过滤果汁,测量果汁量并记录 易错警示 (1)酶活性不等同于酶促反应速度同等条件下的酶促反应速度的快慢可以表示酶活性的高低,但酶活性与酶促反应速度仍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其影响因素也不完全相同,如酶的浓度、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影响反应速度,但不能影响酶的活性。
(2)在苹果泥和果胶酶混合之前,一定要保证底物和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或pH 条件,以避免混合后条件的变化,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探究×××酶的最适条件(温度、pH)及最适用量时都需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且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 梯度之间构成了相互对照,通过相互对照可确定果胶酶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
1. 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 、温度不影响实验结果B.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C.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变量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答案 D解析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葡萄糖异构酶不属于果胶酶的成分;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为单一变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基础过关课件酶的研究与应用

中,会影响 出汁率
并使果汁混浊。
(2)成分:由 半乳糖醛酸 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3)特点:不溶于水。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生物一轮 复习( 人教版 )推荐 基础过 关课件 酶的研 究与应 用(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生物一轮 复习( 人教版 )推荐 基础过 关课件 酶的研 究与应 用(最 新版本 )推荐
第10 第33讲 酶的研究与应用
01 素养导读
内
容
索
02 必备知识 固本夯基
引
03 核心考点 能力提升
素养导读
必备知识 固本夯基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生物一轮 复习( 人教版 )推荐 基础过 关课件 酶的研 究与应 用(最 新版本 )推荐
一、果胶酶的应用与酶活力的测定
1.果胶
(1)作用: 植物细胞壁 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果汁加工
三、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 1.固定化酶 (1)形成: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种 介质 上,使之 成为 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 的制剂。 (2)特性:与游离酶相比, 稳定性 好,与底物和产物容易分离,易于控制,能 反复多次使用;便于 运输和贮存 ,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生物一轮 复习( 人教版 )推荐 基础过 关课件 酶的研 究与应 用(最 新版本 )推荐
食品的油渍、人体皮脂、 口红等
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
来自面条等的污垢
纤维素 酶 使纤维的结构变得蓬松
棉纺品的表面浮毛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生物一轮 复习( 人教版 )推荐 基础过 关课件 酶的研 究与应 用(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生物一轮 复习( 人教版 )推荐 基础过 关课件 酶的研 究与应 用(最 新版本 )推荐
2019高考生物一轮基础系列(9)(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2019高考生物(人教)一轮基础系列(9)李仕才一、选择题1、[2018 •豫南九校联考]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严重缺铁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B.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C.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mR\A存在明显差别D.W+进入神经细胞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答案:B解析:因为铁是参与血红蛋白构成的主要成分,所以严重缺铁的人体内血红蛋白较少,造成该人进行无氧呼吸较多,更容易产生乳酸屮毒,A正确;蛋白质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有关,而D7A分子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无关,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B错误;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存在明显差别,C正确;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ATP提供能量,D正确。
2、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种类、数冃相同的蛋白质的结构也相同B.相邻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会影响蛋片质空间结构的多样性C.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会发生改变D.功能相同的蛋白质的结构也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蛋白质的结构取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加工形成的蛋白质的空I'可结构,A错误;相邻氨基酸之I'可都以肽键连接,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无关,B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其特定结构发生改变后,其功能也会发生改变,C正确;功能相同的蛋白质的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
3、将酵母菌细胞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和IM)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甲、乙、丙试管中均有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产生答案:B解析:甲试管屮放入的是细胞质基质,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甲试管屮的葡萄糖可以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CO2, A错误;乙试管川有线粒体,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发生反应,B正确;由于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因此不产生ATP, C错误;丙试管中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丙试管中的衙萄糖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CO?, D错误。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回扣基础+核心突破+命题探究)6.19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回扣基础+核心突破+命题探究)6.19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教学案 新人教版[考纲要求]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2.DNA 分子的复制(Ⅱ)。
3.基因的概念(Ⅱ)。
一、DNA 分子的结构[巧记] 借图记忆“3”→三种物质:○、、▭;“4”→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5”→五种元素:含C 、H 、O ;○一定含P ;▭一定含N 。
[判一判] 1.DNA 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 ) 2.DNA 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 √ )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4.DNA 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U ,G =C( × )[解惑] 碱基A 与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 与C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含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即含G —C(或C —G)碱基对的比例越大,结构越稳定。
二、DNA 分子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 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条件⎩⎪⎨⎪⎧模板:解旋后两条母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等4.过程:DNA ――→解旋酶两条母链――→DNA 聚合酶形成子链→新DNA 分子。
5.方式:半保留复制。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7.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据图①写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将代表下列结构的字母填入图②中的相应横线上:a.染色体、b.DNA、c.基因、d.脱氧核苷酸。
3.基因的本质: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判一判]1.构成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等( ×) 2.某DNA片段中有100个脱氧核苷酸,则可能的排列顺序为2100种( ×) 提示排列顺序应为4n,n指碱基对数,100个=50对,即应为450种,其中“4”有特定含义,代表4种碱基,不能写成210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整理+重难点聚集)专题4 酶的研究与应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

2.加酶洗衣粉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洗涤用水的温度。碱性蛋白 酶在35~50℃时活性最强,在70℃ (2)加酶洗衣粉不宜长期存放(cúnfàng),存放(cúnfàng)时 (3)添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可以分解人体皮肤表面的蛋 白质,而使人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
第十五页,共27页。
①图中自变量是温度,除此之外还可用
表示。
A.酶的浓度
B.
C.水的加入量
D.pH
②图中的纵坐标还可用
③实验小组改变了实验条件后重复做实验,得到曲线乙
,苹果汁的澄清度最高点对应的横坐标与曲线甲的是同一位
置的原因是
④步骤a中在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前,将两者分装在不
同试管中恒温的目的是
第十六页,共27页。
第十七页,共27页。
酶的应用 1.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 (1)分析不同温度(wēndù) ①实验自变量:水温,必须设置温度(wēndù) ②实验因变量:去污所需时间的长短或者相同时间污渍颜 ③无关变量:水量和水质、洗衣粉用量、衣物质料等。
第十八页,共27页。
(2)分析不同种类洗衣粉对同一污渍或者不同污渍洗涤效果 ①实验(shíyàn) ②实验(shíyàn)因变量:去污所需时间的长短或者相同时间 ③无关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4)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洗衣粉时,有人先用沸水溶解洗衣 粉再浸泡衣物,该种方法能否用于题目中所说的加酶洗衣粉? ;为什么?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应用的相关知识。(1)酶的活性受温度 影响,较低温度时,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 最高。(2)酶具有(jùyǒu)专一性,血渍、奶渍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酶 可分解蛋白质,但不能分解其他成分。(3)实验设计方案中要考虑控制变量 ,以减少实验误差,增强实验的可信度,特别是从酶的作用底物、作用时间 和作用条件等方面采取措施。(4)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如果用沸水溶解加酶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29酶的研究与应用Word版含答案

专题29酶的研究与应用考纲解读分析解读“酶的研究与应用”侧重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主要内容包括:果胶酶的种类和应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探究及其注意事项、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用等。
考查点主要从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入手,考查实验变量的控制、结果的测定以及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等,其中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探究和固定化酶的应用在近年高考题中涉及较多。
复习时要注意掌握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和简单实验的分析与评价等基本知识,还应注意与必修知识、蛋白质的提取等内容的联系。
命题探究五年高考考点一酶的研究与应用1. (2014江苏单科,18,2分)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B. 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 在pH 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D. 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答案 C2. (2015海南单科,30,15分)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量。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来源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 ,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 ,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 ,据此计算各组果胶酶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这一实验的目的是 ________ 。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❻核心索鼎〕 ----------------------------帕实醴设计的菇本碌刚, 迎过批弭性規堆瞬析实验葫卑的科学性 Z 科学探究:突出考■衣史牌提究龍力「确 宦不同冥骑n 的的『I 变血因变址利无黄 变彳・进一歩対斷对風宜验的设iF 恩齬 T.IU 忑榕作为俏必嶽IK 胎式尿沾*条卿晰"便于对比 皂洗蚁班计与实验设讣WHK 闸确的对应芟娈ftjft^ 真疑拯樂能力❷核心薯点卜"■…-""…-…一1一对眾实騎世计皿則2宾腔讹计於力以屋对实骑酩果的井桁旄力旌»思路异引}帳摭慝目实骑设计小龍判酥Y 电旣 衣欝对杠冷■类型】、从的左恬力.A ”./ (沏1丁江苏平科■,",緒} '、 /为r 採究一种新弗萼性軒排盘稱的去忖牧矗 研甕协孑习力、组进行r 相戈实掘*结果如图。
2019年高考生物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4酶与ATP热点难点突破(含答案)

专题04酶与ATP1.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答案:D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酶的活性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B.酶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细胞中所有酶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D.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解析:人是恒温动物,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受环境温度影响,A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错误;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是RNA,它们的合成都受基因控制,C正确;胃蛋白酶不能催化小肠中蛋白质水解,说明酶的活性受环境pH的影响,D错误。
答案:C3.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温度或pH对A、B、C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B和酶C的最适温度相似,但最适pH一定不同B.图甲中a点和c点,酶A的活性相同,空间结构也相同C.图乙中d点,酶B和酶C的空间结构都有一定的破坏D.酶A、酶B和酶C都可能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答案:C4.甲醇本身对人体只有微毒,但进入肝脏后,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化成具有剧毒的甲醛。
用乙醇治疗甲醇中毒的原理是让乙醇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酫产生。
下列符合使用乙醇前(a)和使用后(b)醇脱氢酶反应速率变化规律的图是( )A B C D解析:甲醇在醇脱氢酶的催化下可转变成具有剧毒的甲醛。
由于乙醇能与甲醇竞争结合肝脏醇脱氢酶活性中心,从而减少甲醛产生。
使用乙醇前,甲醛能正常产生,而使用乙醇后,乙醇与甲醇竞争,导致甲醛产生减少,但仍有产生,不会降至零,且两曲线均从原点开始。
答案 C18.某科研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酶液对大豆根和叶片组织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豆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酶液中含有多种酶,其中必需含有纤维素酶、果胶酶B.大豆根的相对最佳酶解时间是16 h,理由是 16 h的酶解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都较高C.大豆原生质体的产量先升后降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内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产量提高,酶解时间过长导致较早分离出的原生质体重新形成了新的细胞壁D.影响大豆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的因素除了酶解时间外,还有酶浓度、酶解温度等答案 C19.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作用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解析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发挥作用,A错;酶的本质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激素的本质多样,B错;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均与特定分子结合后作用,C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均分解失活,D错。
【步步高】高考生物一轮(回扣基础+核心突破+命题探究)1.3蛋白质名师精编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考纲要求]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Ⅱ)。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判一判]1.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 √) 2.分子式中只要有氨基和羧基,就可以判断其为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 ( ×) 3.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主要依据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 √) 4.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 ×)5.各种氨基酸都共有的结构是 ( √) 6.各种氨基酸理化性质不同的原因在于R基的不同 ( √) [巧记] (1)8种必需氨基酸:取两(亮、异亮)册(色)书(苏)本(苯丙)携(缬)家(甲)来(赖)。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中有个碳,伸出四手向外连,下面连着氢原子,上面顶着R基团,左手拽的是氨基,右手还把羧基牵。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1.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
2.二肽的形成:3.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4.结构多样性(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2)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解惑] 多肽化合物的命名是依据含有的氨基酸的总数,即2个氨基酸形成二肽,3个氨基酸形成三肽。
三、蛋白质的功能[连一连][辨析] 酶(a)、激素(b)与蛋白质(c)的关系可用右面图示表示考点一分析氨基酸及其种类观察下面的氨基酸结构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结构名称:a.氨基,c.羧基。
2.通过比较图中两种氨基酸,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3.不同的氨基酸取决于R基的不同,图中两种氨基酸的R基分别是b、d(用字母代号表示)。
易错警示有关氨基酸组成的2点说明(1)同时含有一个或多个氨基和羧基的有机酸都属于氨基酸,种类较多。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非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R基中可能含有氨基和羧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回扣基础+核心突破+命题探究)3.9酶教学案 新人教版1. 涵盖范围本单元包括必修1第五章内容,即与能量供应和利用密切相关的两类重要物质——酶和ATP ;两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2. 考情分析(1)考查力度:重点必考内容,所占分值比重较大。
(2)考查内容 ①酶与ATPa .通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理解酶的特性。
结合图文转换,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曲线、图表等。
b .掌握ATP 的结构,比较不同生物中ATP 合成途径的不同。
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a .运用图文结合法使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场所、物质变化的关系形象化、直观化,便于理解和记忆。
b .以图表、曲线形式表示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强化坐标曲线的分析,关注曲线特殊点和线段的意义,掌握分析曲线的规律方法。
c .归纳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实验设计的规律方法,注重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的确定与控制,以及实验预测、推断及相关结论分析。
(3)考查题型①选择题考查某些小的考点,如ATP 的分子结构、酶的本 质及特性等。
②简答题以图解、曲线、计算的形式考查两大生理过程。
③实验题考查酶活性、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
3. 复习指导(1)复习线索以上述能量的转化过程为线索,系统复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并辐射ATP 和酶的有关知识。
②CO 2+H 2O ――→光能叶绿体O 2+(CH 2O)酶,CO 2+H 2O +能量以物质的合成与分解为主线,将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复习。
(2)复习方法①图解法: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过程图解以及与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模式图有机结合。
②比较法:列表比较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光反应和暗反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
③实践联系: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9讲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考纲要求] 1.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2.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一、酶的作用与本质1. 酶催化作用的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 酶的概念⎩⎪⎨⎪⎧产生部位:活细胞作用:催化作用成分: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判一判 (1)酶在生物体内有催化和调节作用( × )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3)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 ( × ) (4)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 的解旋酶 ( × ) 提示 在叶绿体、线粒体中含有,而叶绿体、线粒体都属于细胞质。
(5)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 )3. 酶本质的探索(连一连)二、酶的特性1. 高效性: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 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解惑]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之处:(1)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
(2)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改变平衡点。
(3)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巧记] 酶的来源与特性:活细胞内来合成,降低化能是本领,高效专一需温和,催化反应属它行。
考点一聚焦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项目内容解读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产生部位活细胞(1)由活细胞产生(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2)合成场所:核糖体或细胞核(3)作用场所:细胞内、细胞外或体外生理功能催化作用反应前后其本身的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酶的特性高效性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温和性(1)强酸、强碱和高温能使酶永久失活,其原因是能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引起蛋白质变性(2)低温仅是降低酶的活性,由低温恢复至适宜温度时,酶活性可以恢复项目酶激素来源及活细胞产生;细胞内或细胞外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特定部位细胞产生;作用场所细胞外发挥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固醇类、多肽、蛋白质、氨基酸衍生物、脂质等生物功能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共性在生物体内均属高效能物质,即含量少、作用大、生物代谢不可缺少1.(xx·新课标全国卷,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酶能够抵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答案 B解析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说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降解;从酶的化学成分上来看,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甲酶有可能是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RNA;乙酶的活性不断降低,说明能被该种蛋白酶降解,其本质为蛋白质;乙酶被降解的过程中其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答案 C解析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催化作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有的酶是RNA,不在核糖体上合成;活细胞能合成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用于自身代谢需要,因此A、B、D所述错误。
光合作用光反应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C正确。
考点二聚焦分析与酶有关的图像与曲线1.酶高效性的曲线(1)如图表示未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中绘出加酶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条件时的变化曲线。
答案(2)由曲线可知: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因此,酶不能(“能”或“不能”)改变最终生成物的量。
2.酶专一性的曲线(1)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的变化是明显加快,说明酶A能催化该反应。
(2)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能催化该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1)分析图A、B可知,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2)分析图A、B中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有何特点?思考原因是什么?答案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去活性,而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
前者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后者并未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3)分析图C中的曲线,反应溶液中pH的变化是否会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呢?不会。
(4)若将A图中的横坐标改为底物浓度或酶浓度,曲线又该如何画呢?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绘出。
答案文字说明:酶量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增加,原因是受到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在底物量充足、其他条件适宜且固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易错警示温度、pH和底物浓度、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机理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3.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 ℃左右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答案 C解析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 ℃左右。
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见该酶为麦芽糖酶。
图3能说明Cl-是酶的激活剂、Cu2+是酶的抑制剂。
图4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4.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率(或生成物量)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B.图②虚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答案 C解析在图①中作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来帮助理解,在底物浓度充足时,酶量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则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酶浓度,可明显缩短反应时间;当反应物的量很少时,图③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因此可用图②中的虚线表示。
技法提炼“四看法”分析酶促反应曲线1.一看两坐标轴的含义: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
2.二看曲线的变化:利用数学模型法观察同一条曲线的升、降或平的变化,掌握变量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如在分析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时,一般情况下,生成物的量未达到饱和时,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当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所表示的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
3.三看特殊点:即曲线的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等五点,理解特殊点的意义。
4.四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不同曲线的异同及变化的原因。
实验七与酶相关的实验探究1.验证酶的本质(1)验证酶是蛋白质实验组:待测酶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变量分析:自变量为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因变量为是否有紫色反应。
(2)验证酶是RNA实验组:待测酶溶液+吡罗红试剂→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标准RNA溶液+吡罗红试剂→出现红色。
变量分析:自变量为待测酶溶液和标准RNA溶液;因变量为是否出现红色。
2.验证酶的催化作用实验组:底物+相应的酶液→底物是否被分解;对照组:底物+等量蒸馏水→底物不被分解。
变量分析:自变量为相应的酶液的有无;因变量为底物是否被分解。
3.验证酶的专一性(1)方案一: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物质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反应物+等量相同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
(2)方案二:用两种不同酶催化同一物质实验组:反应物+相应酶溶液→反应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反应物不被分解。
变量分析:方案一中的自变量为反应物的不同,方案二的自变量为酶溶液的不同,因变量均为反应物是否被分解。
4.验证酶的高效性(案例——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变量分析:5.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原理①完善下面的反应原理②鉴定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
步骤 项目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2 mL 2 mL 2 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 0 ℃ 100 ℃ 60 ℃ 3 加入新配制的α淀粉酶溶液1 mL 1 mL 1 mL 4 完成反应 5 min 5 min 5 min 5 滴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6观察结果变蓝变蓝不变蓝变量分析:(3)若要探究某种酶的最适温度,实验又该如何设计(请写出思路)? 答案6. 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1)原理①反应原理:H 2O 2――→过氧化氢酶H 2O +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