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内科主治医师辅导:带状疱疹的病例分析

传染病学内科主治医师辅导:带状疱疹的病例分析

传染病学内科主治医师辅导:带状疱疹的病例分析患者,男,32岁。

于2004年2月10日开始,右侧咽部疼痛,在私人诊所用阿奇霉素静点,口服新磺片,含服华素片,治疗5天。

症状未能缓解,不能进饮食3天。

3月6日右侧咽痛症状加重,口腔唾液分泌增多,同时出现右侧耳部跳痛。

于2004年3月8日以咽部溃疡收住入院。

入院时查体:T37.4℃,P76次/min,R20次/min,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右侧咽腭弓、咽后壁均有地图样白色溃疡面,其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明显。

双侧下颌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右侧耳甲腔内有群簇状水泡,鼓膜充血水肿,标志不清,呈暗红色,听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Rt:WBC8.0×10 9 /L、N0.76、L0.17,咽部溃疡面涂片镜检:白细胞偶见,红细胞0~3/HP,涂片查霉菌(-)。

入院诊断:咽部溃疡。

给予抗病毒、激素、雾化吸入等治疗。

次日症状明显好转,已能进食水。

第3天,患者自诉咽痛症状向喉部延伸,疼痛仍以右侧为主,间接喉镜检查,右侧会厌室带粘膜出现地图样白色溃疡面,口腔唾液明显增多,X线胸部拍片正常,TB-AB(-)。

根据病史、症状、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考虑患者患咽部带状疱疹,治疗给予阿昔洛韦0.5g,甲氰咪胍0.4g静脉滴注,维生素B 1 、B 12 肌注,治疗5天后患者咽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查体咽部喉部溃疡面愈合,右侧耳部疱疹结痂,鼓膜仍轻度充血,痊愈出院。

2 讨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肤粘膜损害,该病毒侵犯脑神经,在其所分布的相应皮肤或粘膜上发生疱疹,最易受累的脑神经有Ⅴ、Ⅵ、Ⅷ、Ⅸ、Ⅹ等,可单一受累或多种神经受累,神经可全部或部分受累,因此临床表现各异。

常因疲劳、受凉、吹风引起,病灶感染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本病重要诱因。

该患者表现右侧咽部喉部疼痛,耳痛、耳甲腔群簇状疱疹,右侧咽喉部粘膜溃疡,以其明显的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粘膜溃疡、口腔唾液分泌增多,耳皮肤疱疹为主要特点,故诊断为舌咽神经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病案分享,临床心得,送给大家

带状疱疹病案分享,临床心得,送给大家

带状疱疹病案分享,临床心得,送给大家一、带状疱疹病案:王某,全身乏力,左季肋区成簇样粟粒水泡疹,基底有红晕。

自感瘙痒和疼痛,心烦,大小便正常。

舌苔黄腻,脉弦滑。

:肝经湿热,邪在少阳经。

辨证疏肝解郁,清热燥湿。

治法: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三服,一日一剂。

三日后,患者自述疼痛减轻,心烦好转。

但疱疹增大,数量增多。

舌红苔黄,无腻苔。

口干,大便正常。

予龙胆泻肝汤加麦冬,熟地加减,给予滋阴之品,防病进伤阴。

二日后,患者急诊,自述腹胀,大便难解。

邪由少阳传阳明经,大肠腑热证。

给子龙胆泻肝汤加通府之品,大黄,麻仁等。

甘露醇口服。

大便下,腹胀立减,心烦减轻。

二日后疱疹缩小,无新发,红晕减轻。

继3日后,皮肤开始瘙痒,红晕变暗,无水泡。

邪退病自安。

虑:此病案,应有少阳经传变阳明经发展路线。

应在舌苔由黄腻转变为舌红苔黄之时,即由湿热化热伤阴之前考虑病进的情况下,佐加通府之品。

以从大肠腑泄热。

缩短病程,以防病进。

肝胆湿热辩证:泻肝胆火,清利湿热,清热解毒治法: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10g 当归10g 栀子12g 柴胡10g 板蓝根15g 双花15g 连翘15g 三七6g 红花10g 茯苓15g 炒白术12g 泽泻15g 车前子15(包煎) 生地15g 丹皮15g 薏苡仁30g 生甘草6g 大黄6g(后下)带状疱疹早期多肝胆湿热,疱疹多水泡,基底有红斑,伴有疼痛。

应祛肝火利湿热。

方中龙胆草、栀子祛肝火。

丹皮、生地凉血祛斑。

板蓝根、连翘、双花、清热解毒,现代医学研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茯苓、炒白术、泽泻、车前子、薏苡仁。

具有健脾利湿作用,对早期水泡有明显缩小作用。

三七、红花活血化瘀,现在医学研究能早期缓解疼痛,对后期神经疼痛有早期预防作用。

大黄后下,热随大便出。

注:中医讲瘀则不通则痛,带状疱疹多刺痛,属于瘀的表现。

西医研究早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能预防神经脱髓鞘病变,缩短病程。

对后期神经痛有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带状疱疹在胸部柴胡为引经药,上肢疱疹用桑枝,下肢用川牛膝,面部用桔梗载药上行。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记录范文1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记录范文1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一、病例概述患者信息:张XX,男,55岁,因胸部右侧出现疼痛性皮疹就诊。

主诉:患者自述三天前胸部右侧开始出现疼痛性皮疹,疼痛感为灼热和刺痛,并注意到小水疱以带状分布。

使用非处方止痛药物后疼痛未缓解。

现病史: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史,近期未接受过放疗、化疗或器官移植等治疗,无HIV感染史。

二、体格检查皮疹特点:皮疹位于胸部右侧,呈带状分布,水疱大小不一,部分已破溃,伴有明显的疼痛和瘙痒感。

其他体征:患者体温正常,无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三、诊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

典型的皮疹以及患者对疼痛和刺痛的描述与该诊断一致。

四、讨论1.病因分析: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引起的病毒性感染。

该病毒在儿童时期引起水痘,然后在体内潜伏多年后再次发作,形成带状疱疹。

2.临床表现: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是皮疹,通常呈一侧身体的带状或条纹状水疱。

皮疹通常伴随着疼痛、瘙痒和刺痛。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发热、头痛和疲劳。

皮疹通常持续几周,然后逐渐愈合。

3.治疗方案:o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用于减少感染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o止痛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必要时使用阿片类药物来管理疼痛。

o局部治疗: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或挑破水疱,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4.并发症与预防:o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常见的并发症,即即使皮疹愈合后,患处仍持续疼痛。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如加巴喷丁或利多卡因贴片来管理。

o预防:通过接种水痘疫苗可以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

水痘疫苗适用于未患水痘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

此外,通过良好的营养、定期锻炼和应对压力的方式来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可以帮助降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

5.中医观点:带状疱疹在中医中称为“缠腰火丹”或“蛇串疮”。

发病诱因包括老年人、恶性肿瘤放疗和化疗、器官移植、激素治疗以及HIV感染等。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通常涉及清热解毒、平肝凉心、活血化瘀等方法,同时结合外用药物和针灸治疗。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0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检查,以排除其 他疾病
04
影像学检查:进行X光、CT、MRI等检查,以确定病变范 围和程度
05
诊断依据: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为带状疱疹
06
鉴别诊断: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结果,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单纯疱疹、水痘等。
鉴别诊断
01
带状疱疹与其他皮肤病的鉴别:如单纯疱疹、水痘、麻疹等
02
带状疱疹与神经痛的鉴别:如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03
带状疱疹与内脏疾病的鉴别:如肝炎、肾炎等
04
带状疱疹与肿瘤的鉴别:如皮肤癌、淋巴瘤等
诊断流程
01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症状持续时 间等基本信息
0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皮肤、神经、淋巴结等部位的异常情 况
健康教育
1
带状疱疹的预防措施: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避免接触病毒等。
2
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及时就 医,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用
药。
3
带状疱疹的预后:大部分患者 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能出现
后遗症。
4
带状疱疹的预防接种:接种疫 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建议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谢谢
临床表现
05
并发症:如神经痛、疱 疹性脑炎等
04
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 可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
03
发热:部分患者可出 现低热
02
疼痛:沿神经分布,呈 烧灼样、电击样疼痛
01
皮疹:沿神经分布,呈 带状排列,常伴有疼痛
病例分析
病史采集

带状疱疹病历讨论记录

带状疱疹病历讨论记录

讨论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医院参与人员:医生A、医生B、护士C、患者D及其家属E主题:带状疱疹病历讨论医生A: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患者D的带状疱疹病历。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表现。

医生B:患者D是一位60岁的男性,主诉出现了右侧胸部和腰部的疼痛,并伴随着皮疹和水疱。

他之前没有类似的病史,也没有其他明显的身体不适。

护士C:根据患者的描述,他的疼痛最初是隐痛,后来逐渐加重,并伴随着灼热感和刺痛感。

皮疹和水疱出现在疼痛区域的皮肤上,呈现出带状分布。

医生A:根据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常见于老年人和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

它通常沿着神经分布的区域出现皮疹和水疱,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医生B:我同意这个初步诊断。

带状疱疹的确诊需要通过病毒学检测或病理学检查来确定。

我们可以进行病毒培养或PCR检测来确认病毒的存在。

护士C:除了病毒学检测,我们还可以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来观察皮肤标本中的病毒感染情况。

这有助于进一步确认诊断。

患者D的家属E:我们对这个诊断有些担心,因为患者之前没有接触过水痘病毒。

他也没有其他明显的疾病史。

医生A:带状疱疹并不一定需要先前接触过水痘病毒。

有些人在一生中只会出现一次带状疱疹,而没有患过水痘。

此外,年龄和免疫系统的状态也是患上带状疱疹的重要因素。

医生B:对于患者D的治疗,我们可以采取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病毒复制,缩短病程,并减轻疼痛症状。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予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护士C:除了药物治疗,我们还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和休息。

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摩擦和刺激,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A:最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随访和复查。

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并发症,我们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耳鼻咽喉科-右侧外耳带状疱疹-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耳鼻咽喉科-右侧外耳带状疱疹-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八)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指导患者加强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心理健康。
(九)口腔清洁:嘱患者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四、讨论主题及内容:
(一)护理难点:1.外耳道带状疱疹伴贝尔面瘫的护理?
2.外耳道带状疱疹治疗后面肌功能的恢复?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二)护理重点:外耳道带状疱疹并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
(二)饮食:可进食易消化易咀嚼、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补充营养。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限制钠盐的摄入。
(三)右耳部护理:观察右侧外耳道分泌物情况,保持右侧外耳道清洁干燥,或遵医嘱局部红外线烤灯治疗。患者因右耳听力受损,与患者沟通应缓慢。
(四)疼痛护理:采用疼痛评估工具( 疼痛面部表情量表)评估疼痛程度,若评分达到某预警值,通知医生开具止痛药物。服用止痛药后对效果进行评估追踪。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和可能持续的时间,并教会病人一些放松的技巧。
(五)用药指导:遵医嘱给予止痛、抗炎、抗病毒、雾化治疗,解释用药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用药后疗效及不良反应。
(六)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告知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应尽可能作息规律,戒烟酒、宜低钠饮食,病愈后适当锻炼、应增加活动度,但避免激烈活动,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
目前患者诊断为:1.右侧外耳带状疱疹
2.右侧弥漫性外耳道炎
3.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双侧胸腔积液
5.心包积液
二、护理诊断
(一)疼痛:与右侧外耳道炎症、带状疱疹有关
(二)感知障碍:与面神经受损、听力功能异常有关
(三)焦虑:与疼痛不适,担心预后有关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PPT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PPT

带状疱疹概述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带状疱疹概念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 感染性皮肤病。
常见症状
患处皮疹沿神经分布,疼痛难忍。
多发群体
多发于成年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季节多见,发病率随年龄 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主要病因: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惟一宿主,病毒经呼 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
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 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 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 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 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
病毒潜伏: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者颅神经感 觉神经节内。 疼痛产生根源:当肌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 肿瘤等)导致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 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 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复发性:本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三大常规检查、血生化、 凝血功能
辅助 检查
A
B
辅助 检查
监测血压、心率等情况
C-反应蛋白、肿瘤标记 物、乙肝两对半等
辅助 检查
C
带状疱疹病例讨论
并发细菌感染
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 果。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 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带状疱疹的病例分析报告范文

带状疱疹的病例分析报告范文

带状疱疹的病例分析报告范文英文回答:Case Analysis Report on Herpes Zoster.Introduction:Herpes zoster, commonly known as shingles, is a viral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reactivation of the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which also causes chickenpox. 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painful rash with blisters thattypically appears in a band or stripe on one side of the body. This case analys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a specific case of herpes zoster and discuss itsclinical present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Case Presentation:The patient, a 62-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rash on his left chest and back, along with severe pain andtingling sensation. The rash appeared as a band of small, fluid-filled blisters that followed the path of the left intercostal nerves. The patient reported a history of chickenpox during childhood.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no other significant findings.Diagnosis:Based on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he patient's history of chickenpox, a diagnosis of herpes zoster was made. The characteristic rash pattern, along with the presence of pain and tingling sensation, supported the diagnosis. No further diagnostic tests were necessary in this case.Treatment:The patient was prescribed antiviral medications, specifically acyclovir, to reduce the severity and duration of the outbreak. Pain management was also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 was advised to take over-the-counter pain relievers, such as acetaminophen oribuprofen. Additionally, the use of topical creamscontaining capsaicin or lidocaine was recommended to alleviate the pain and itchiness associated with the rash.Prognosis:With appropriate treatment, the rash and associated symptoms usually resolve within 2 to 4 weeks. However, in some cases, complications may arise, such as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hich is persistent pain that can last for months or even years after the rash has healed. The prognosis for this patient is generally favorable, givenhis otherwise good health and the absence of any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中文回答:带状疱疹病例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
鉴别诊断
本病在前驱期或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易被误 诊为冠心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性阑尾炎等,应根据上 诉疾病的诊断要点加以鉴别。
本病在疱疹发生后,初起应与单纯疱疹相鉴别,如果水疱 继发感染则需与疱疹疮进行鉴别。
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
分布情况
多为单侧分布
单侧或双侧分布好发部位有无神经痛来自复发与否播散型带状疱疹
出血型带状疱疹
坏疽型带状疱疹
V1(三叉神经第一 支)
V1(三叉神经第二 支)
V3(三叉神经第三支)
三叉神经第二支受侵犯导致上 腭黏膜水疱及糜烂
眼部带状疱疹
耳部带状疱疹
诊断要点
• 1.发疹前可有疲倦、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前驱症状。
• 2.患者有神经痛,皮肤感觉过敏。 • 3.好发部位是肋间神经、三叉神经、臂丛神经及坐
骨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 • 4.皮疹为红斑上簇集性栗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疱疹
常澄清。 • 5.皮疹常单侧分布,一般不超过中线 • 6.病程自限,为2-3周,愈后可有色素改变,发生坏
死溃疡者可留有瘢痕。 • 7.头面部带状疱疹可累及眼耳部,引起疱疹性角膜
炎或面瘫。
鉴别诊断
本病在前驱期或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 ,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性阑 尾炎等,应根据上诉疾病的诊断要点加以鉴别。
腰骶部神经 58%
好发部位
肋间神经 25%
颈神经 10%
三叉神经 7%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
• (二)体征 1.一般表现: 皮疹按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 部位以胸、腹、腰部多见。皮疹一般局限于身体 单侧,常伴局部淋巴结肿大。常在发病1-3日后, 在一定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不规则的红斑,继而出 现多数或群集的栗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之后 迅速变为水疱,水疱內液透明澄清,泡壁紧张发 亮,四周有红晕。皮疹在2-5日内陆续不断出现, 数日后水疱由透明逐渐变为浑浊,其内液体慢慢 被吸收,或部分破裂,形成溃烂面,最后干燥结 痂,痂脱而愈,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疱疹特点
首先出现红色斑丘疹或丘疹 1-2天疼痛性簇集性水疱
疱疹特点
3-5天后水疱转为脓疱, 部分破溃
1-2周水疱干涸、结痂
疱疹特点
2-4周痂脱而愈,可遗留疤痕或暂时性色素沉着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
• (二)体征 2.特殊表现: 不完全性带状疱疹、出血性带状疱疹、坏疽性带 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耳部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运动型麻 痹、内脏带状疱疹
临床以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 显著的神经痛
愈后可以获得较持久的免疫,一般不复发
带状疱疹,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 串疮”,俗称“蛇缠腰”
发病诱因
老年人 恶性肿瘤 放疗和化疗 器官移植 激素治疗 HIV感染
临床分期
前驱期
全身和局部感觉异常症状
疱疹期
单侧沿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的簇集性水疱
本病在疱疹发生后,初起应与单纯疱疹相鉴别, 如果水疱继发感染则需与疱疹疮进行鉴别。
分布情况 好发部位
有无神经痛 复发与否
带状疱疹
单纯疱疹
多为单侧分布
单侧或双侧分布
沿神经节段走行(肋间神经、颈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
神经分布节段)
界处
明显

获得持久免疫力,极少复发
极易复发
单纯疱疹
口唇疱疹
治疗
西医治疗:
1.抗病毒 2.抗炎 3.镇痛 4.营养神经 5.局部治疗
沿神经节段走行(肋间神经、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
颈神经分布节段)
界处
明显

获得持久免疫力,极少复发
极易复发
病例讨论
艾继红
病历摘要
患者唐培义,男,74岁,2019-02-16 10:00入 院
主诉:左上背、左前臂、左前胸、左腋下烧灼、 刺痛感8天,出现簇集水泡6天。
病历摘要
现病史:患者于8天前饮酒后出现背部疼痛,疼痛 在身体左侧为主, 呈跳动性的刺痛,疼痛部位不 固定,无反射疼,尤以夜间为重。伴有乏力、纳 差等。2天后左上背部出现簇集水泡,患处首先出 现潮红斑,很快出现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 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泡。出疹处疼,痒, 在家自用阿昔洛韦软膏未见好转,且症状加重, 左前胸、左腋下及左前臂均出现簇状疱疹,性质 同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带状疱疹”收入 院。病后精神食欲睡眠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 明显改变。
恢复期
疱疹消退、结痂并脱落,残留色素沉着
后遗症状期
疱疹消退后仍长期遗留疼痛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
• (一)症状
1.前驱期症状:初起有类似感冒的轻度发热、疲 倦无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患部皮肤灼热感 或神经痛,亦可不经前驱症状而直接出现皮疹。
2.典型症状: 显著的沿神经分布的疼痛是本病的 特征之一。一般在出现神经痛的同事或稍后即发 生皮疹,也有在神经痛出现4-5天后才发生皮疹, 疼痛程度轻重不一,与皮疹严重程度无一定的关 系。通常儿童患者可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而年 老体弱患者疼痛剧烈。有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退 后,仍遗留神经痛,此种神经痛可持续数月甚至 数年。严重者可遗留神经麻痹。
治疗
• 消毒 • 放血 • 拔罐 • 外用中西药物理疗 • 输液抗病毒、预防感染
转归
此患者共治疗6天,疼痛缓解,疱疹部分消退 脱痂。腋下、前臂疱疹最密集处已干燥结痂,其 余部位平整无红肿。嘱咐患者带药出院,出院后 继续外用涂抹,直至疱疹完全消失。
概述
由潜伏在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ZV)再激活所致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