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饮子治疗肾虚精亏型脑中风后遗症24例的临床分析
【地黄饮子--治中风后遗症】

【地黄饮子--治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患者某,男, 84岁,台湾省台中市人。
2019年12月 12日初诊。
主诉:行走不利1年余。
患者脑梗死1年余,久病卧床不起,或暂坐轮椅之上,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耳聋不能听,大便干燥。
舌苔薄白,脉有结代,右关脉大有力。
西医诊断:中风后遗症;中医诊断:瘖痱病。
治以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之法,佐以益心气,养心阴,给予刘河间地黄饮子合生脉散。
处方:生地黄20g,山茱萸12g,麦冬15g,五味子6g,远志6g,石菖蒲6g,西洋参6g,茯苓12g,巴戟天6g,肉苁蓉10g,肉桂2g,上等铁皮石斛6g。
10剂,常规水煎2 次共200mL,分2次服用。
服药10剂后,即能在家里行走几步。
服药60剂,能从家中此间房间行走到另外房间,能说两三字,耳能听音,自己摘了助听器。
按:《素问· 脉解篇》云:“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 。
盖足少阴肾脉挟舌本,肾虚内夺,精气不能上承,故舌强不能言,肾虚水泛为痰,痰浊堵塞窍道,亦令舌强不能言,此为瘖。
肾主骨,下元虚衰,筋骨痿软,故足废不能用,此为痱。
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故耳聋不能听,肾又主水液,司二便,故大便干燥。
舌苔薄白,此阴阳俱虚之证也。
脉结,乃心之气阴不足,右关脉大有力,主后天胃气壮实,可以弥补先天肾精之不足也。
其饮食颇健,可见脉证相符。
本案为瘖痱证,由患者高年肾虚精亏所致,又有心病脉结,确属难治。
然投以地黄饮子合生脉散,获效之速,又出人意料。
小结“地黄饮子” 出自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主治瘖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者” 。
瘖痱证乃因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泛,堵塞窍道所致,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均为君药。
附子、肉桂之辛热,以助温养真元,摄纳浮阳;麦冬、石斛、五味子滋阴敛液,使阴阳相配,均为臣药。
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是为佐药。
少用姜、枣、薄荷为引,和其营卫,均为使药。
中风后遗症不用愁,老中医推荐古方地黄子饮解您忧

中风后遗症不用愁,老中医推荐古方地黄子饮解您忧提起中风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一种中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人们往往对治疗中风高度重视,而对中风的后遗症却重视不足。
殊不知,中风后遗症对健康的损害也是很大的,甚至比中风还要痛苦,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个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古方—地黄子饮。
地黄子饮的组方地黄子饮出自于《圣济总录》,由生地黄12克,巴戟天15克,山茱萸15克,肉苁蓉15克,石斛15克,五味子10克,肉桂6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附子10克,白茯苓10克,麦冬10克组成。
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的功效。
适用于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喑痱证。
症见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中医如何认识中风后遗症地黄饮子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中风后遗症是在中风病的基础上,由于风、瘀、痰、火交搏郁结致使气血郁滞不畅,肝气失其条达而情绪低落,抑郁。
另一方面,脑卒中后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机失调,郁而不舒。
肝气郁结日久,气滞则血瘀,血瘀又加重肝气郁结,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
故中风后遗症既有中风痰、瘀交阻经络的特点,又有郁病心肝受损、情志不舒、气机不畅的特点。
病久则髓海空虚,元神不足,气郁日久则化火。
地黄子饮如何治疗中风后遗症地黄子饮方中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填补肾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养肾阳;附子、肉桂温助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
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敛液,育阴以配阳;石菖蒲、远志、白茯苓等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诸药合用,滋补肾阴,温养肾阳,交通心肾,开窍化痰。
使心肾得安,各种不适症状得到极大缓解。
写在最后中风后遗症与肾气的虚衰有密切关系。
据报道,40岁以上肾虚者占70%。
40岁以后,肾气逐渐虚衰。
肾主骨生髓,主藏精,通于脑。
脑为髓海,髓由精生,精由气化。
因过劳耗精,久病气衰,则脑海失充,血不得运,筋不得荣,故中风之症绵延难愈。
《圣济总录》地黄饮子阴阳双补代表方,补肾化痰开窍治中风

《圣济总录》地黄饮子阴阳双补代表方,补肾化痰开窍治中风地黄饮子出自《圣济总录》,属于二类方。
这方里用药基本没有熄风药,而是以补益为主的。
补益和开窍结合。
化痰开窍补益而且全方补益力量较大。
主证分析:下元虚衰,痰浊上泛之瘖痱证。
病机是阴阳两虚。
心窍,虚阳上浮,痰浊随之上逆,心窍闭阻,舌为心之苗窍,所以造成舌强不能言。
痰浊随着虚阳上浮,闭阻心窍而成。
主要症状:舌强不能言。
足废不能用,瘖痱证。
这是由于阴阳不足,下元虚衰,这里包括肾阳的温养不够,肾精的滋养不够。
所以可以脚废不能用,带有这种痿弱,行步极度乏力,有这个特点。
这是由于失于濡养和温养。
下元虚衰,阴阳都不足。
从整体表现来看,地黄饮子证这类病人,还是畏寒为主的。
可以怕冷,特别是下元虚衰,腰膝痿软同时是冷感。
舌强不能语,我们说是由于痰浊上泛,上泛是由于阳不足以后虚阳上浮,所以既有舌强不能语,又兼有面红。
形成一种上面有热象,下面有寒象,下面寒象是阳虚失温,肾阳虚到一定程度,虚阳上浮,面红,痰浊随着虚阳上浮,本身肾阳不足不能温阳化气,会产生痰浊,有这个体质特点。
所以上下同病反映出舌强不能语,足废不能用。
从这两者的结合本质上是虚,本虚标实,标实是有痰浊闭阻。
对于面赤的解释有两类。
面赤有的看成虚火,有阴不足才能产生虚热。
也有的看作为虚阳上浮造成。
为什么呢?如果虚阳上浮,严重程度要超过阴虚生内热。
所以现在报导一些病案,一些人们看法,这个可以用于中风,而且这种情况出现往往容易脱,容易产生内闭外脱。
既有痰浊闭阻,又有阳气上浮以后就要脱,本身它面红出汗,所以它既有一个阴阳两虚,又有虚阳上浮。
兼有痰浊这个特点。
外观表现上发作的时候,它可以有上热,上面面赤。
甚至于由于烦躁虚阳上浮。
下寒,腰腿既是痿废,足废不能用。
而且可以有冷感,清冷。
看起来比较复杂,实际上本质是阴阳两虚,这是地黄饮子的病机分析。
下元虚衰,包括阴阳两虚,痰浊上泛。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方解:君熟地填精补髓,滋补肾阴,山茱萸、肉苁蓉补肾精,巴戟天侧重在温壮肾阳,臣附子、肉桂温阳,石斛、麦养阴,五味子酸收,温摄浮阳,佐菖蒲祛痰开窍(化湿),远志祛痰开窍(祛痰),茯苓祛痰开窍(健脾,祛湿消痰),佐使生姜调和脾胃,药引子大枣调和脾胃。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赵锡武巧用千古名方地黄饮子治中风偏瘫

名医名方国医大师赵锡武巧用千古名方地黄饮子治中风偏瘫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赵老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效专之药,疗效卓著。
金元四大名家之一的刘完素所创制的、专治中风偏瘫的经典名方地黄饮子,载于《素问·宣明论方·卷二》,主治瘖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
瘖痱为中风一种,中医之中风病,并非身受风邪,乃为病中风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及颜面神经麻痹等多种神经性疾患。
当脑出血恢复期及脑血栓形成,均宜以治肾为大法。
清代名医汪昂在其所撰的《医方集解》指出方中地黄滋根本之阴,巴戟天、苁蓉、附子、官桂返还真元之火,左右余药,令水火相交,精神渐旺,风火自熄。
近代中医方剂学均写明地黄饮子功用是滋肾阴、补肾阳、安神开窍。
主治中风瘖痱,肾气虚弱。
地黄引子方剂组成:生地黄、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附子(炮)、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
注:《医方集解》是一部综合性的中医方剂学著作,系清代名医汪昂所撰,书成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
《医方集解》博采广搜古今诸家名方,汇集众说详加注释,选方切于实用,文字通俗简明,流传甚广,影响甚大,是一部简明实用的中医历代名方专著。
赵老在古今诸医家影响下,通过实践摸索出逐血痹、补肾为治瘖痱大法,用地黄饮子为主方治中风瘖痱。
对病者经中西医结合诊断属于脑梗死者,用地黄饮子原方不去桂附,而对脑出血者则主张早期先用风引汤,继用地黄饮子去附子。
他主张脑梗死非温药不化,脑出血非凉药不止。
至于一代名医刘完素当初曾说过的“凡觉中风,必先审六经之候,慎勿用大热药乌附之类”,也是针对脑出血初期而言。
赵老对血脉不畅常用归芪加川芎;对气虚、津液不得四布之证,常用春泽汤(即五苓散加党参);对脑梗死症有时间断使用补阳还五汤;对脑出血症,加大茯苓量,以增渗利之功,促进出血的吸收;对病初神昏,痰涎壅盛者主张用局方至宝丹;血压高者用地黄饮子主方佐草决明、生石决明、杜仲、牛膝等。
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后遗症资料与方法45例经影像学证实均为脑出血,处于血肿吸收期或囊肿形成期患者,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5~72岁,病程最短者21天,最长者6个月。
症状可见舌体强硬,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嘴角流涎,饮水呛咳或口干痰多,肢体强痉或麻木迟缓,偏废不用,小便频数,自汗出,舌质嫩红,舌底脉络迂曲紫暗,脉虚,尺沉弱。
治疗方法地黄饮子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
药物组成:熟地30g,山萸肉20g,石斛20g,肉苁蓉20g,巴戟天15g,枸杞子20g,麦冬20g,五味子10g,菖蒲15g,远志15g,茯苓20g,黄芪3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15g,归尾15g,地龙15g。
水煎服,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以语言障碍、吞咽困难为主者加胆星10g,郁金15g:上肢偏废者加桑枝20g,桂枝10g:下肢软弱无力甚者加川断20g,桑寄生20g,牛膝15g。
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消失,语言、吞咽、肢体力量恢复正常。
②显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基本恢复正常,语言、吞咽、肢体力量较前增强。
③有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较前改善,语言、吞咽、肢体力量稍有增强。
④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语言、吞咽、肢体力量无增强。
治疗结果患者一般服药1~2个疗程见效,临床治愈8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3%。
讨论中风的病机特点是以虚为本,以实为标,本虚标实。
“虚”是贯穿始终的最基本病机,包括元气虚和肝肾阴虚;“实”则以瘀、痰、火为主。
脑出血中医称之为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相比有其独特的病机特点。
气阴两虚者,易患出血性中风。
李东垣《医学发明·中风有三》中讲:“凡人年逾四旬,气衰者,多有此疾。
”元气虚衰,势必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和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造成津血阴液的亏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此时若不知慎养,房事不节,肾阴耗损,以致肝阴随之耗伤,或因情志内伤,肝阳逆亢,久则耗阴,肝阴不足而下及肾阴,最终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后失语阴虚证临床观察

义( P< 0 . 0 5 ) 。结论 地黄饮子加减治疗中风后失语阴虚证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7 3 4・
光明中医 2 0 1 4年 4月 第 2 9卷 第 4期
C J G MC M A p r i l 2 0 1 4 . V o l 2 9 . 4
缓解 1 3 例, 好转 2 0例 , 无效 8例 。采用 有序变量 的两独 立样本 比较 的秩和 检验对两 组疗效 进行 比较 , 两组疗 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观察组优 于对照组。
3 讨 论
则水 气流 溢 , 散 于皮 肤 , 故 全身 浮 肿 。若 气 血 俱 涩 , 则 多变 为 水 病 也 。 ” 中 医治 疗 上 , 宜补 泻 并 用 , 既 要 补 肾 养阴, 又要 清利 、 化瘀 , 标 本 兼 治 。如 果单 独 用 补 益 之 法则 易加 重 水 湿 瘀 滞 , 单 用 清利 之 法 则 易 加 重 阴 伤 。
因此值 得 临床推 广应用 。
参 考 文 献
[ 1 ] 叶任 高 , 陈裕盛 , 方敬爱. 肾 脏 病诊 断 与治 疗 及 疗 效 标 准 专 题 讨 论 纪要 [ J ] . 中 国 中 西 医结 合 肾病 杂 志 , 2 0 0 3, 4 ( 6 ) : 3 5 5 - 3 5 7 .
半 身不遂 、 口舌歪 斜 、 言语謇 涩 , 兼 见心 悸气 短 、 腰 膝 酸 软、 潮热 盗汗 、 舌质 红 、 少苔 、 脉细 。 1 . 2 一 般资料 观察 病 例 9 6例 , 随机 分 为 对 照组 和
地黄饮子汤运用(治疗中风失语效佳)

地黄饮子汤运用(治疗中风失语效佳)地黄饮子(《宣明论》方):生地、石斛、麦冬、五味、附子、肉桂、巴戟、肉苁蓉、茯苓、石菖蒲、远志、薄荷叶等共13味组成,为补肾益精、宁心开窍之剂,能益命门之火,又滋肾家之水,既可壮水之主,又能益火之源,乃平调阴阳之要方,故适应症广泛,疗效卓著。
不仅专治中风失语,亦治多种杂病,爰举数例以说明其功效。
1.神经衰弱:属内伤郁证,多由用脑过度,髓海不足,或由善愁多虚,情志怫郁,原因很多,症情复杂,地黄饮子是用于阴精不足,元阳衰微久患不已者,小量多剂可缓缓取效。
如刘某,男35岁,搞文牍工作,头脑晕痛年余,特别怕冷,手足不温,纳少便结,而小便频数余沥,夜醒难再寐,脉细弦虚,舌红苔少,曾中西药连治效不显。
周氏用地黄饮子加首乌,守服20余剂,诸症渐愈,继以加减归脾汤,巩固疗效恢复体力。
2呃逆:初病多由胃火肝逆,或食积气滞;若久病肾虚肝逆,形成下虚上盛,胃失和降而呃逆,较为顽固,用其它药无效者,则用地黄饮子必效。
如刘某,男,50岁,久病元阳虚微肾不摄纳,呃逆半月,呃甚床铺为之震动,但呃声不扬,脉细,舌淡胖,故用地黄饮子加柿蒂、赭石、公丁香,一剂即效,共服5剂不再呃。
3.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有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两类证候;地黄饮子主肝肾阴虚与肾阴阳两虚者。
患者刘某,男,25岁,尿道狭窄,肾盂积水,手术失败,呕吐不食20天,腹壁凹陷如舟,大量鼻衄频流,大便不通,小便短数,刀口裂痛,日夜不寐,晕眩神靡,脉虚大,舌淡胖润,非蛋白氮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前医用寒凉苦泻,鼻衄反增多,故放胆用地黄饮子加党参、半夏、赭石,每煎少量频服,温降止呕除衄,服后呕吐鼻衄均渐止,知饥索食不复吐,共服6剂,精神好转,大便通调,惟小便不畅,腰胀痛,继用济生肾气汤加黄芪,排尿改善,尿道口狭窄再由外科手术。
4.面瘫:属风中经络,证有新久虚实之分,而虚又有偏血虚与偏肝肾虚的不同证候。
地黄饮子是主久患不愈肝肾虚衰者。
《宣明论方》之地黄饮子治中风

《宣明论方》之地黄饮子治中风
【处方】生地黄90克、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苁蓉、炮附子、肉桂、茯苓、麦冬、菖蒲、远志各30克、五味子15克
【制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10克,用水一杯半,生姜3片,大枣1枚,薄荷少许,同煎至八分杯,温服。
近代多以上方根据辨证,适当增减,作汤剂煎服。
【主治】中风、少阴气厥不至,心肾不交,发为风痱,舌疼不能言,足废不能行,大小便或秘闭或失禁或正常,或兼面赤烦渴等。
【方解】本方重用地黄以滋肾之真阴,巴戟、肉苁蓉、肉桂、附子以追复真元之火,石斛养胃安脾而秘气,山萸酸涩温肝而固精,菖蒲、远志、茯苓补心开窍而通肾脏,麦冬、五味子保肺养阴以滋水源。
使心肾相交,精气渐旺,风火自熄。
注意方中的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原为驱逐浊阴而设,不可执己见而轻易去掉。
综观本方的立意和作用,以温补下元、收纳浮阳为主,又兼有开心窍、祛痰浊、通心肾的作用。
用之得当,确有良效。
【说明】我常用本方治疗西医诊断的脊髓痨、脊髓炎、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慢性进行性延髓麻痹等病出现中风、风痱病证候者,或舌强语涩、吞咽发呛,或两腿瘫痪,或上下肢肌肉萎缩,或两脚如踩棉花,或如踩圆球而走路不稳,或二便失控等等。
如下肢走路困难,两腿发凉喜暖明显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川断、牛膝,并重用桂、附。
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木通。
小便失控者,加覆盆子、桑螵蛸、乌药。
肢体筋肉拘急者加伸筋草、生薏米、生白芍、白僵蚕。
久病难愈者加红花、桃仁、地龙、炙山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立 超 , 4朋 吴贵 龙 , 建 华 . 神 经 阻 滞 用 于 高龄 股 骨 颈 骨折 仇 股 患者 超 前 镇 痛 的 临 床 研 究 [ ] J .中 国 老 年 学 杂 志 ,07 2 20 ,7
( ) 3 3—3 4 4 :4 4.
发 生 率 也 明 显 降 低 。我 们 知 道 , 关 节 的 神 经 支 配 为 : 股 神 髋 ① 经 耻 骨 肌 支 ; 坐 骨 神 经 发 出 的臀 方 肌 支 发 出 的髋 关 节 支 ; ② ③ 闭 孔 神 经 前 支 发 出 的 2 关 节 支 和 闭孔 神 经 后 支 发 出 的 1 关 支 支 节 支 L 。股 神 经 来 自腰 神 经 丛 ( 2 34 , 和 腰 丛 的 另 两 支 1 J 腰 ,,)它 主 要 分 支 闭 孔 神 经 和 股 外 侧 皮 神 经 一 起 沿 腰 大 肌 间 隙 向 下 穿
4 5
成 股 鞘 。因 此在 腹 股 沟韧 带 下 进 行 股 神 经 阻 滞 , 麻 药 可 沿 股 局 鞘 弥 散 , 次注 药 可 阻 滞 三 支 神 经 ( 神 经 、 孔 神 经 和 股 外 侧 一 股 闭 皮 神 经 ) 可 获 腰 丛 阻 滞 效 果 , 即 腹 股 沟 血 管 旁 腰 丛 阻 滞 , 此
麻 醉 学杂 志 , 0 ,4 9 :2 —8 5 2 82 ( )83 2 . 0
者选用神经阻滞 麻醉并 复合 强化或 全麻 的趋势 , 优 点是 : 其 抑 制 围术 期 的应 激 反 应 , 善 心 肌 氧 合 , 制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的 改 控
发 作 , 时 术后 肺 部 感 染 、肺 不 张 等 并 发 症 大 大 降 低 , 口感 染 同 切
大 范 围 的需 求 , 身麻 醉 仅 为 了避 免 此 类 手 术 中 神 经 阻 滞 的 不 全 足 , 此 股 神经 阻滞 复合 全 身 麻 醉 组 的 全 身 麻 醉 用 药 量 明显 少 因
注 : 组 与 B 组 比 较 , P <0 0 , P < 0 01 A ▲ . 5
.
表 2 两组术中全麻药物用量( X±S )
脊 柱 严 重 畸 形 , 血 功 能 障 碍 或 严 重 复 合 伤 。近 来 有 对 这 类 患 凝
5 7. 6
[] 2 刘俊 杰 , 俊 . 代麻 醉 学 [ . 赵 现 M] 第二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北 人
版 社 。 9 6 6 0—6 2. 19 :1 1
[] 昱 , 3吴 李进 , 毕好 生 . 周 神 经 阻 滞 临床 应 用 进 展 [] 外 J .临床
表 1 两组 H 、 A R M P变化 的 比较 ( X±S )
他 麻 醉 或 加 用 局 麻 药 。 由 于股 神 经 阻 滞 为 区 域 用 药 , 全 ¨ 对
身影 响较 小 , 此全 麻 诱 导 时两 组 病 人 的 H 、 A 因 R M P差 别 无 统 计 学 意义 。股 神 经 阻 滞 可 以 获得 良好 的 止 痛 效 果 , 以 满 足 手 术 可
此 术后 镇痛 效 果 明显 优 于 普 通 全 身 麻 醉 组 。我 们 体 会 到 , 神 股 经 阻 滞 复合 全 身 麻 醉 应 用 于 股 骨 头 置 换 术 的 关 键 在 于 股 神 经
注 : 组 与 B 组 比 较 , P<0.1 A 0
阻 滞 的 效 果 必 须 确 切 完 善 , 由 较 有 经 验 医生 操 作 , 要 时 可 应 必 由神 经 刺 激 仪 引 导 下 行股 神经 阻滞 。 本 研 究 表 明 , 神 经 阻 滞 复 合 全 身 麻 醉 应 用 于 股 骨 头 置 换 股
于 普通 全 身麻 醉 组 , 以减 轻 患 者 的 经 济 负 担 , 且 手 术 过 程 可 并
中 血 流 动力 学 更 稳 定 , 毕 清 醒 及 自 主恢 复更 快 。 由于 布 比卡 术 因 作 用 时 间 较长 , 以 维 持 较 长 时 间 无 痛 或 较 轻 微 的 疼 痛 , 可 因
术 , 有 术 中镇 痛 完 善 , 流 动 力 学 稳 定 , 麻 药 用 量 少 , 后 具 血 全 术
表 3 术后镇痛效果 [ { ) 例 % ]
镇 痛 效 果 好 的 优 点 。对 于 需 接 受 股 骨 头 置 换 手 术 而 有 椎 管 内 麻 醉 禁 忌 患 者 而 言是 一种 安全 可靠 的麻 醉 方 法 。
法 _ 。因 此 对 于 股 骨头 置 换 术 而 言 , 纯 行 膜 丛 或 股 神 经 阻 2 儿 单 滞 可 以获 得 良好 的 止 痛 效 果 L , 麻 醉 不 易 完 善 , 用 辅 助 其 4 但 J 需
高 于 B组 ( P<00 .5或 P< .1 ( 表 3 。 00 )见 )
21 0 0年第 1 5期
00 )H 明显 慢 于 B组 ( .1 , R P<00 )见 表 1 。A组 患 者 麻 醉 维 . ( 5 )
持 期 间 七 氟 醚 吸 人 浓 度 , 太 尼 及 顺 式 阿 曲 库 铵 用 量 明 显 少 于 芬 B组 ( P<0 O ) 见 表 2 。A组 患 者 术 后 镇 痛 效 果 优 良率 明 显 .1 ( )
—
接 受 股 骨 头 置 换 手 术 的原 因大 多 为 股 骨 颈 骨 折 、 骨 粗 隆 股
问 骨折 以 及 股 骨 头 坏 死 。 接 受 这 类 手 术 的 患 者 一 般 年 龄 比 较 大 , 伴 有 心肺 疾 病 或 内分 泌 疾 患 , 这 类 手 术 的 麻 醉 首 选 首 多 对 选 椎 管 内麻 醉 , 对 于 有 椎 管 内麻 醉 禁 忌 的 患 者 , 大 多 伴 有 而 则
注 : 组 与 B 组 比 较 , P<0.5 P <O.1 A ‘ 0。 0 3 讨 论
参 考 文 献
(] 1 陈振 光 , 昀 ,陶 圣祥 , . 关 节 的 神 经 支 配 的 解 剖 学研 谢 等 髋 究及 其 临 床 意 义 [] J .中 国 临床 解 剖 学 杂 志 ,0 42 ( )55 20 ,2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