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收藏价值有哪些
佛像收藏的价值分析

佛像收藏的价值分析佛像是当今收藏界的热门收藏品,那么佛像收藏的价值如何?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佛像收藏的价值,一起来看看。
佛像收藏的价值中国金铜佛制作大约有两千年历史,但具体始于何时,尚无定论,需进一步研究。
现代人将中国古代金铜佛分为“汉传”和“藏传”两大类。
汉传金铜佛自东汉始造,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历史跨度漫长;藏传金铜佛像则以元明清传世品多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的佛造像都具有与当时社会习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征。
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瘦骨清像”,让人们想起了“建安风骨”。
唐代造像的华严大气,则体现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纳百川的辉煌气象。
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仿佛已走入了人间,成了人们自己身边的你、我、他,显得非常可亲、可敬。
佛像制作最初从五胡十六国开始慢慢兴起,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了一个高峰。
据了解,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金铜佛像是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一尊鎏金铜佛坐像。
这些佛像不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对象,也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爱。
据观察,在拍卖市场中创出高价的,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金铜佛像。
在现在的市场上,一尊铜质佛像小品,其市场价格至少在5万元左右。
品质上好的铜佛像,价格可达10万元至100万元之间。
佛像收藏的价格北京2016年春季拍卖刚刚落幕。
由拍卖结果看,金铜佛像市场依然十分火爆。
其中,嘉德拍卖的“万法归一——宫廷造像精粹”专场的成交率为80%,“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专场成交率达到了88%;“帕拉11-12世纪至稀至珍双色铜合铸释伽牟尼成道像”以2530万元成交,“17世纪铜鎏金财神护法一组”成交于2300万元;北京东正的佛像专场中,“明铜镀金道教水将像”以8970万元的价格成交;保利拍卖的一尊明宣德观世音菩萨坐像以4830万元成交,清雍正绿度母坐像3795万元被人请走;匡时公司的“十五世纪铜鎏金无量寿佛”以2817.5万元拍出,“十五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佛”成交于2127.5万元。
巴黎佳士得拍卖专场——辽代佛像1357万欧元

巴黎佳士得拍卖专场——辽代佛像1357万欧元巴黎佳士得拍卖专场——辽代佛像1357万欧元古文化交流2016-12-16阅读原文2016年12月14日,巴黎佳士得举行了亚洲艺术专场拍卖会,本场拍卖共计有86件亚洲各国佛造像,包括中国、日本、印度、柬埔寨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佛教艺术,斩获总成交额2600余万欧元,拍得最好的是中国艺术品!最高价拍品当属一尊“辽十一世纪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左巡院验记官检款”,估价150,000至200,000欧元,经过场内激烈及竞争,最终以1357万欧元(约为1.12亿港币)成交,超出估价60余倍之多;其他高价拍品还包括一件“宋木彩绘观音坐像”,估价200,000至300,000欧元,成交价为517万欧元;以及一件“元青白釉释迦摩尼佛坐像”,估价150,000至200,000欧元,成交价为84万欧元;另一件“元/明或更晚仿官窑洗”以超估价190余倍134万欧元成交,成为本场最大黑马,美欧艺拍第一时间为您奉上本场拍卖成交结果业内共享。
Lot 53 辽十一世纪鎏金铜大日如来坐像左巡院验记官检款高24 cm估价:150,000 - 200,000 欧元成交价:13,570,500欧元来源:荷兰海牙藏家Bisseling先生旧藏,于1941年购入,后由家族传承荷兰私人收藏出版:H. A. van Oort, The Iconography of Chinese Buddhism inTraditional China, volume II: Sung to Ching 传统中国汉传佛教造像第二册宋至清, Leiden, E. J. Brill, 1986,p. 23,plate XXXV.Lot 27 宋木彩绘观音坐像高131 cm估价:200,000 - 300,000 欧元成交价:5,170,500欧元来源:巴黎著名古董商Compagnie de la Chine et des Indes旧藏已故巴黎著名女鞋设计师Roger Vivier (1903-1998)旧藏后由法国私人藏家经巴黎著名古董鉴定专家Michel Beurdeley于1978年6月28日从Vivier先生处购入, 现家族传承展览: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Paris,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Chefs d Oeuvre de la Curiosité du Monde, 2ème ExpositionInternationale de C.I.N.O.A, 10 June - 30 September 1954.出版:巴黎装饰艺术博物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 Chefsd Oeuvre de la Curiosité du Monde, 2ème 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 C.I.N.O.A, Paris, 10 June - 30 September 1954,展览图录, n° 409. (fg. 1a & 1b)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Universalis, EncyclopaediaUniversalis France S.A, Paris, 1968, Volume 5, article Dieuxet Déesses, pl. VI. (fg. 3)期刊Connaissance des Arts, Les grandes collections, Artancien avec Art nouveau pour M. Roger Vivier la créationartistique ne connait ni frontières ni époques, Paris, JuilletAo?t1968, n° 197-198, pp. 88-94. (fg. 2)上述出版书刊将与本拍品一起呈现此拍品经碳14测验(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实验室,测试编号CIO/853-16/PWL),2016年6月20日,证实与本图录之定代符合Lot 50 元青白釉释迦摩尼佛坐像高37 cm估价:150,000 - 200,000 欧元成交价:842,500欧元来源:1965年购于巴黎古董商卢芹斋法国私人收藏Lot 72 清乾隆六字篆书款粉彩胭脂红地轧道开光烹茶图题诗五福盖碗直径10.8 cm、高10 cm估价:80,000 - 120,000 欧元成交价:1,922,50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由现藏家之父亲于1950年代购入Lot 70 元/明或更晚仿官窑洗直径21 cm估价:7,000 - 9,000 欧元成交价:1,346,50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于1940年代购入并传承至今Lot 1 印度中部应为拉贾斯坦邦地区约十一世纪黑岩象神立像高63 cm估价:25,000 - 35,000 欧元成交价:50,000欧元来源:于1971年5月3日购自巴黎古董商Galerie Tao法国私人收藏Lot 2 印度中部拉贾斯坦邦西部 1098年黑岩耆那教渡津者坐像高49 cm估价:45,000 - 55,000 欧元成交价:140,500欧元来源:纽约苏富比,1992年6月2日,lot 711980年代至2008年间为美国私人旧藏2008年至2013年间为西班牙私人旧藏荷兰私人收藏出版:C. Rochell, Carlton Rochell Asian Art, New York, 2008,fg. 31.M. Nies,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Antwerp, 2013,p. 32-33.Lot 4 印度南部维查耶纳伽尔时期十六世纪铜时母坐像高40 cm估价:20,000 - 30,000 欧元成交价:35,000欧元来源:于1986年前购自伦敦古董商Spink & Son1986年购自旧金山古董商Xanadu Gallery美国私人收藏Lot 5 印度南部那雅客时期十八世纪末铜舞王湿婆立像高106 cm估价:45,000 - 55,000 欧元成交价:92,50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旧藏,购于1994年前荷兰私人珍藏Lot 9 泰国大城时期十三世纪铜漆金释迦摩尼佛坐像高99 cm估价:15,000 - 20,000 欧元成交价:20,000欧元来源:比利时私人收藏Lot 10 泰国大城时期十六世纪末铜佛陀立像高138 cm估价:10,000 - 15,000 欧元成交价:22,500欧元来源:意大利私人收藏,购于1994年前Lot 12 柬埔寨高棉帝国吴哥窟时期十二世纪砂岩吉祥天女身像高82 cm估价:20,000 - 30,000 欧元成交价:47,500欧元来源:于1971年5月3日购自巴黎古董商Galerie Tao法国私人收藏Lot 13 柬埔寨高棉帝国巴本寺时期十一世纪砂岩乌玛立像高66 cm估价:30,000 - 40,000 欧元成交价:40,000欧元来源:于1974年11月购自纽约古董商Doris Wiener Gallery意大利私人收藏Lot 14 柬埔寨高棉帝国巴本寺时期十一世纪砂岩男神身像高92 cm估价:80,000 - 120,000 欧元成交价:98,50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购于1970年代Lot 15 柬埔寨高棉帝国巴本寺时期十一世纪砂岩释迦摩尼佛头像高21 cm估价:35,000 - 45,000 欧元成交价:43,750欧元来源:比利时私人收藏,于1980年代购于巴黎Lot 17 柬埔寨高棉帝国贡开寺时期十世纪砂岩男女同体神像高93 cm估价:70,000 - 90,000 欧元成交价:80,500欧元来源:于1962年10月22日购自布鲁塞尔古董商GalerieModerne, lot 776卢森堡私人收藏Lot 18 柬埔寨高棉帝国贡开寺时期十世纪砂岩乌玛立像高113 cm估价:60,000 - 80,000 欧元成交价:47,500欧元来源:于1963年6月9日购自布鲁塞尔古董商GalerieModerne, lot 987卢森堡私人收藏Lot 21 柬埔寨高棉帝国比粒寺时期十世纪末砂岩梵天立像高59 cm估价:20,000 - 30,000 欧元成交价:37,500欧元来源:欧洲重要系列珍藏,由藏家家族于1960年代购入,家族传承Lot 22 柬埔寨高棉帝国喀霖寺时期十世纪末砂岩女神立像高69 cm估价:20,000 - 30,000 欧元成交价:47,500欧元来源:欧洲重要系列珍藏,由藏家于1967年5月29日购入,家族传承Lot 24 柬埔寨高棉帝国巴戎寺时期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砂岩目支邻陀坐像高147 cm估价:60,000 - 80,000 欧元成交价:242,500欧元来源:欧洲重要系列珍藏,由藏家于1970年11月17日购入,家族传承Lot 25 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九世纪火山岩释迦牟尼佛头像高34 cm估价:25,000 - 35,000 欧元成交价:86,500欧元来源:原藏家于1981年购入荷兰私人收藏Lot 26 隋大理石释迦牟尼佛头像高26 cm估价:40,000 - 60,000 欧元成交价:104,500欧元来源:约1930年代由巴黎藏家Charles Vignier (1863-1934)先生收藏于2000年1月14日购自巴黎古董商Galerie JacquesBarrère, 现家族传承Lot 31 柬埔寨高棉帝国巴本寺时期十一世纪乌玛立像高35 cm估价:15,000 - 20,000 欧元成交价:25,000欧元来源:于1992年10月29日购自巴黎古董商Yvonne及Jean-Claude Moreau-Gobard,现家族传承Lot 32 西藏丹萨替寺十六世纪初鎏金铜神像饰板36 x 33 cm估价:40,000 - 60,000 欧元成交价:56,250欧元来源:于1995年10月3日购自巴黎古董商Slim Bouchoucha ,现家族传承Lot 34 西藏十五世纪铜窣堵坡高31 cm估价:8,000 - 12,000 欧元成交价:10,000欧元来源:荷兰私人收藏,于1990年代初购于荷兰艺术市场Lot 35 清十八世纪末鎏金铜密集金刚坐像高 18 cm估价:6,000 - 8,000 欧元成交价:17,50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Lot 36 清十八世纪鎏金铜白度母及多闻天王坐像一组两件高11 cm估价:6,000 - 8,000 欧元成交价:16,25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Lot 39 西藏十八世纪鎏金铜皮喇嘛坐像高41 cm估价:7,000 - 9,000 欧元成交价:6,875欧元来源:美国私人收藏,购于1970年代Lot 41 西藏十八世纪阎罗与阎密像唐卡镜框64 x 45 cm估价:6,000 - 8,000 欧元成交价:6,875欧元来源:传法国著名汉学家佩初兹Rapha?l Petrucci (1872-1917)收藏Lot 42 西藏十八世纪吉祥天母像唐卡镜框78.5 x 47.5 cm估价:6,000 - 8,000 欧元成交价:18,750欧元来源:传法国著名汉学家佩初兹Rapha?l Petrucci (1872-1917)收藏Lot 44 西藏十五世纪鎏金铜弥勒菩萨坐像高23 cm估价:60,000 - 90,000 欧元成交价:74,500欧元来源:原荷兰藏家旧藏后藏家于1978年2月22日购自阿姆斯特丹古董商KunsthandelJ. Polak荷兰私人珍藏Lot 45 清十八世纪末绿度母坐像唐卡镜框79 x 54 cm估价:8,000 - 12,000 欧元成交价:17,500欧元来源:原为西班牙私人收藏,由毕尔巴鄂市原市长(1959-1963)Lorenzo Hurtado de Saracho Arregui (1889-1984)收藏,家族传承Lot 46 清十八世纪末观自在菩萨像唐卡镜框79 x 54 cm估价:8,000 - 12,000 欧元成交价:10,000欧元来源:原为西班牙私人收藏,由毕尔巴鄂市原市长(1959-1963)Lorenzo Hurtado de Saracho Arregui (1889-1984)收藏,家族传承Lot 47 清十八世纪末四臂观音坐像唐卡74 x 53 cm估价:8,000 - 12,000 欧元成交价:7,250欧元来源:英国私人收藏Lot 48 西藏十八/十九世纪绿度母坐像唐卡79 x 50.5 cm估价:5,000 - 7,000 欧元成交价:8,125欧元来源:美国私人收藏Lot 49 元十三至十四世纪木弥勒菩萨坐像高 12.5 cm成交价:67,30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于1982年购于尼泊尔Lot 51 明初木彩绘观音身像一组两件高132 cm成交价:35,000欧元来源:于1974年购自纽约古董商NuriFarhadi Inc.意大利私人收藏出版:Antiquariato 期刊, no. 182,June 1996, p. 53.展览:都灵奈尔维宫古董展SecondaMostra Mercato dellAntiquariato,Palazzo Nervi, Turin, 8-25 April 1983.此拍品经碳14测验(英国RCDLockinge实验室,测试编号RCD-8596及RCD-8597),2016年,证实与本图录之定代符合Lot 56 云南大理国十二至十三世纪鎏金铜阿弥陀佛坐像高28 cm估价:150,000 - 200,000 欧元成交价:482,500欧元来源:比利时私人旧藏,购于1967年前比利时私人收藏,1967年3月7日购于布鲁塞尔Lot 57 十七世纪掐丝珐琅双龙赶珠纹马鞍配件一组六件长33.5 cm估价:15,000 - 20,000 欧元成交价:18,750欧元来源:原为欧洲私人武备兵刃收藏,购于二十世纪前半叶Lot 58 清十八世纪初掐丝珐琅洪福齐天大盆直径58.3 cm估价:30,000 - 50,000 欧元成交价:37,500欧元来源:英国私人遗产,由藏家之祖父于1900-1912年间购于远东Lot 60 十七/十八世纪鎏金铜鸭熏一对高21 cm估价:8,000 - 12,000 欧元成交价:50,000欧元来源:法国里昂私人收藏,由现藏家之祖父于1940—50年代购入Lot 61 明十七世纪掐丝珐琅鸭型香熏高38 cm估价:30,000 - 40,000 欧元成交价:37,500欧元来源:原为西班牙私人收藏,由毕尔巴鄂市原市长(1959-1963)LorenzoHurtado de Saracho Arregui (1889-1984)收藏,家族传承Lot 62 十九世纪画珐琅三供一组托克托莫忒氏供器款最大者高49.5 cm估价:8,000 - 12,000 欧元成交价:10,000欧元来源:原为西班牙私人收藏,由毕尔巴鄂市原市长(1959-1963)Lorenzo Hurtado deSaracho Arregui (1889-1984)收藏,家族传承Lot 64 清十八世纪剔红龙纹多宝格高54.5 cm估价:6,000 - 8,000 欧元成交价:12,500欧元来源:法国贵族私人收藏Lot 65 清/明『典纪需云』御制紫檀册页及八仙剔红盖盒4.4 cm. x 4.4 cm;8.7 cm估价:12,000 - 18,000 欧元成交价:64,900欧元Lot 66 清十八世纪剔红高士访友盖盒长29 cm估价:20,000 - 30,000 欧元成交价:23,750欧元Lot 68 清乾隆六字篆书款青花矾红龙纹盘直径17.5 cm估价:8,000 - 12,000 欧元成交价:18,75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Lot 71 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青花麒麟纹瓶高47.5 cm估价:12,000 - 18,000 欧元成交价:15,000欧元Lot 73 十七世纪青玉仿古纹三足卮高9 cm估价:3,000 - 4,000 欧元成交价:27,500欧元来源:法国私人收藏,于1940年代购入并传承至今Lot 74 清青玉仿古纹小瓶高12 cm估价:4,000 - 6,000 欧元成交价:17,500欧元。
唐朝佛像的特点及鉴定方法

唐朝佛像的特点及鉴定方法佛像的收藏与鉴赏方法篇一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佛造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造像。
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建立、发展成独特的中国佛像,在这艺术融汇、交流中,呈现出各时代多姿多彩的鲜明特色。
金铜造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雕塑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体艺术,不同的只是其面部表情、手印、服饰、坐姿及周围的陪伴物、台座、持物等等而已。
因此,可以把一般的鉴定要点归纳为以下六点:一看面相和体形,二看手印与坐姿,三看标识与坐骑,四看细部与装饰,五看材料与质地,六看铭文与题记。
首先,所谓标识和坐骑、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规的,只要仔细观察和对照,就可正确地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还是菩萨,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萨。
正确的定名是正确鉴定的前提。
再者,佛像的面相与体型,是鉴定佛像的关键。
它包括面部的五官、身材的比例、肌肉的表现、整体的风格等等,哪怕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和嘉庆、道光时期的造像,就有着一定的差别。
其后,所谓细部与装饰,可以说是佛像鉴定时非常实用的小窍门。
如明代莲花座与清代莲花座上的莲瓣装饰,明代莲瓣精细而长,且瓣与瓣中有小型三角装饰,而清代莲瓣则显得粗壮,瓣与瓣间也无装饰。
因此,明清金铜佛像看莲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再有材料与质地,这是鉴定中最为直观的。
铜佛像的材料主要有青铜、黄铜和红铜。
在鉴定时,要注意不同的时期用铜是不同的。
如同样是清代,早、中期是不同的,特别是乾隆时期,因为国力强盛和皇室对佛像的崇奉,这时造的佛像用材料特别好,所以乾隆时期佛像一上手,就有特别沉的感觉,而到晚清的佛像,手感要轻许多。
不同地区或受不同地区影响而生产的佛像,用铜和用料也不相同。
如藏佛教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颐和园佛像介绍

颐和园佛像介绍
摘要:
一、颐和园简介
二、颐和园内佛像的由来和分布
三、主要佛像的介绍
1.千手大悲菩萨
2.西天接引佛
3.迦叶、阿难立像
四、颐和园佛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保护和传承颐和园佛像的重要性
正文:
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园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其中佛像是一大特色。
本文将为您介绍颐和园内的佛像及其背后的故事。
颐和园内的佛像主要分布在佛香阁、长廊和万寿山等景点。
这些佛像的由来和分布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千手大悲菩萨是颐和园内最著名的佛像之一。
这尊菩萨像共有千只手臂,寓意着观音菩萨千手千眼,能救济众生。
这座菩萨像原本位于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被破坏,后来在光绪年间重建。
此外,颐和园内还有两尊重要的佛像:西天接引佛和迦叶、阿难立像。
西天接引佛是阿弥陀佛像,寓意着引导众生往生西方净土。
迦叶、阿难立像则是
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分别代表着禅宗和律宗。
颐和园内的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颐和园佛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破损的佛像、加强对佛像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等。
佛像的收藏价值有哪些

佛像的收藏价值有哪些佛像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远胜投资价值罗光禄表示,比起投资价值,佛像的收藏价值更多表达在其文化内涵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投资价值。
据央视《鉴宝》栏目报道,佛像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
比方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拟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
而纵观近几年的佛像拍卖专场,比拟常见的除汉传佛像之外,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
据了解,明清伊始,藏传佛教在内地开始大行其道,连带着藏传佛造像也开始流行中原。
出自这个时代的佛像,代表了藏传佛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欣赏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
相比而言,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那么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
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美。
佛像的收藏方法从朝代上来说,北齐、北魏的佛像多受到欧美人追捧,大多在海外成交。
这是因为那个时期佛像的脸部、身体的骨骼、肌肉及衣服的纹路等塑造符合欧美人对雕塑的审美。
但是在国内买北齐、北魏的佛像不太现实,一是牵扯到是否是国家保护文物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西方人收藏的东西很少能有时机进到国内,并且价格普遍已经很高了。
除了北齐、北魏这类的高古佛像,元末明初的佛像也颇受追捧,可见明朝以前中古时期的佛像也是佛像市场的一个价值洼地。
另外,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是明清时期佛像,金光闪闪的表象特征也比拟符合群众审美。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新藏家可以先入手明清或者唐宋辽时期的佛像,完整精美就好。
从品相上来看,首先要品相完好,没有毛病,如果是鎏金的,最好满金,不能脱落。
明代铜佛像特点及收藏价值

明代铜佛像特点及收藏价值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主要是在我国的汉朝时期,经过中国的艺术家以及民间的工匠进行吸收、融合进行了再创造的过程,形成了更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
形形式式的佛像主要是用来佛教徒供奉和礼拜的对象。
历代流传下来的佛像可以说是样式繁多、种类繁多,从其材质上看不仅有金铜佛、石雕石刻佛、木佛还有各种各样的佛出现,特别是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金铜佛像达到了铜像高峰时期,流传至今的金铜佛像以明代为最多。
图1: 明代伽蓝菩萨黄铜;成交价:RMB 20,700,000;尺寸:高72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6-12-03。
此尊黄铜制关羽像头戴幞头,面庞丰满,蚕眉紧蹙,凤眼微睁,目光下敛,表情威严、气质刚毅。
身着甲,外罩战袍,胸前饰蟒纹。
双手叉腰,束带,足登云靴,威风凛凛坐在宝座之上。
战袍衣摆飘逸,富有布帛感。
此像的尺寸高大,体态丰满,姿态威猛有力,气势磅礴,先声夺人。
金属铸造工艺精美,细部雕刻纹饰一丝不苟,衣纹流畅,铠甲表现丝丝入扣,具象写实,可谓既可远观,又可近取。
整体人物造型富有立体感和写实性,成功地塑造出一位刚正不阿,堂堂正正、凛然不屈的义士形象,应是出自明代无名艺匠高手所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明代雕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堪称极品。
明代佛像雕刻工艺非常的精良且器型较大,具有着极高的收藏价值。
从其佛像的器型上看,明朝之前的佛像大约都在二十公分左右,到明朝之后佛像的器型都做的非常的大。
图2:明代毗卢遮那佛;成交价:RMB 18,480,000;尺寸:高215厘米;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09-11-11。
此尊即为一尊典型的汉传佛教崇奉的毗卢遮那佛像。
结跏趺端坐,头饰螺发,戴花冠,大耳垂肩,佩花形耳饰,耳边缯带向上翻卷,面形宽大饱满,双目俯视,神态慈祥宁静。
躯体健硕,结构比例精准。
上身著双领下垂式袈裟,下身著高束腰僧裙,腰间束带,下腹露出蝴蝶结,极具装饰意味。
“随身佛”首开小型佛像专拍先河

“随身佛”首开小型佛像专拍先河5月10日下午,北京翰海春拍推出的“怀抱浮图――随身佛”专场拍卖,是今春佛像拍卖的热点之一。
虽然101件拍品仅成交56件,成交率54.46%,成交额567.6万元,但是作为首次小型随身佛专拍,对佛像收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4.5厘米的明永乐铜鎏金上乐金刚像拍出了117.6万元,居专场单件成交品首位。
顾名思义,随身佛即“佛教信仰者随身佩戴或秘藏怀中的小型佛像”。
北京翰海的这场拍卖,是国内外佛像艺术品拍卖中首次出现的“随身佛”专拍,也是佛像拍卖的创新。
据该公司佛教艺术品部主管一西平措介绍:“专拍推出百余尊不同时期来自印度、尼泊尔、西藏、蒙古及内地不同风格的造像。
佛教造像形态万千,大可齐楼,小至盈寸。
这些小型造像作为圣物随身所藏,为个人护身法具,不仅能保佑个人平安,也能保佑家人的平安。
这样一种美好的象征会一直陪伴着个人左右,直到生命之火熄灭。
几乎每一尊小型造像背后部有这种神奇的经历。
”这场专拍之所以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不仅在于专拍中的佛像皆为小型佛像,其重要意义是:经过十余年来佛教艺术品拍卖、收藏市场的培育,内地出现了一批眼光独到的佛教艺术品收藏家,推动了佛教艺术品研究的发展。
这场专拍的举办似乎可以说明,当前佛教艺术品收藏者从前两年追逐市场价格的涨跌起伏,开始回归到对佛教艺术品本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蕴的研究上,这是佛教艺术品收藏、研究的良好开端。
一西平措多年潜心于佛教艺术品的研究和经纪,在内地佛像拍卖、收藏业界有着相当的影响。
自2006年秋拍开始,一西平措正式涉足佛像拍卖,近三年所推出的数场佛像拍卖、展览广受好评。
比如去年秋拍推出的“大势至――中华宗教雕塑艺术瑰宝”中原佛教艺术品专拍,首开中国市场中原佛像之专拍,对弘扬。
传承中原造像的收藏、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随身佛专拍是对去年中原造像专拍的延续,显示了一西平措和北京翰海以学术性、专业性为主导的佛像拍卖的服务宗旨。
明代鎏金铜佛价值不菲,成交率高!

明代鎏金铜佛价值不菲,成交率高!达摩参禅,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佛学不仅仅使我们启迪智慧,心灵皈依,参禅悟道,多少人杰,留下智慧之光,指引众生脱离苦海! 明代佛像更是精美异常!明代鎏金佛像拍卖价格多少? 答案当然当然是非常高。
佛像如何鉴定,关于好的藏品价格这是我们大家一直在关注的,有很多人问一好个东西多少钱,在哪里可以卖的放心又在哪里能卖个好价钱,现在的市场行情怎么样?这个问题让我来告诉大家,一直受收藏家所追捧,精品瓷器,杂项其书画造诣非常高,也收到国内外喜欢收藏的朋友热捧,目前有很多买家在香港等地寻找这类的买家,有银行艺术品基金会的会员,有高尔夫球场的VIP会员,有古董爱好的企业家、及收藏古董艺术品协会的藏友都在疯狂的寻找这些在未来能固定升值的艺术品。
最近很多藏友咨询明代鎏像佛像拍卖价格,这几天有空就把近几年明代鎏像佛像拍卖成交纪录整理出来了: 2005年,鎏金佛像市场再续辉煌。
秋季拍卖会上,一件元代鎏金铜道教灵宝天尊坐像成交价为95.4万元。
秋拍佛像拍卖专场中,一件明宣德铜鎏金金刚萨的成交价格为209万元,另一件明代铜鎏金观音菩萨以132万元成交。
2006年,鎏金佛像市场继续攀升。
秋拍推出“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铜佛收藏专场”,推出了英国古董商斯比尔曼(Speelman)数十载收藏的明永乐、宣德时期鎏金佛像,也是迄今水平最高的一次拍卖。
最终成交率高达93%,总成交额为3.43亿元,7尊佛像成交额超过千万元,且5件刷新中国鎏金佛像的成交纪录。
其中一尊72.5厘米高的“大明永乐年施”款的鎏金释迦牟尼座像以1.16亿港元被内地收藏家竟得,刷新了铜佛的历史成交纪录,成为最贵的中国佛像。
也被誉为托起中国佛像收藏进入精品化阶段的重要杠杆,标志着中国鎏金佛像拍卖处于突飞猛进的阶段,收藏者的鉴赏水平及价格的承受力在迅速提高。
此次拍卖对内地佛像拍卖和收藏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匡时国际2006秋拍“般若光辉--古代佛教文物”专场成交总额高达达5898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像的收藏价值有哪些
佛像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收藏品之一,然而大多数的人不知道佛像有没有收藏的价值。
下面是为您分享了佛像的收藏价值,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价值远胜投资价值
罗光禄表示,比起投资价值,佛像的收藏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艺术价值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投资价值。
据央视《鉴宝》栏目报道,佛像艺术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佛教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
比如明早期的汉传佛教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
而纵观近几年的佛像拍卖专场,比较常见的除汉传佛像之外,藏传佛像的拍品更多。
据了解,明清伊始,藏传佛教在内地开始大行其道,连带着藏传佛造像也开始流行中原。
出自这个时代的佛像,代表了藏传佛造像成熟的艺术特点,工艺和材质都更为讲究,也更有观赏性,所以在市场上一直受到藏家的青睐。
相比而言,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
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
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
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
佛像的收藏方法从朝代上来说,北齐、北魏的佛像多受到欧美人追捧,大多在海外成交。
这是因为那个时期佛像的脸部、身体的骨骼、肌肉及衣服的纹路等塑造符合欧美人对雕塑的审美。
但是在国内买北齐、北魏的佛像不太现实,一是牵扯到是否是国家保护文物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西方人收藏的东西很少能有机会进到国内,并且价格普遍已经很高了。
除了北齐、北魏这类的高古佛像,元末明初的佛像也颇受追捧,可见明朝以前中古时期的佛像也是佛像市场的一个价值洼地。
另外,现在国内市场上主要流通的是明清时期佛像,金光闪闪的表象特征也比较符合大众审美。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新藏家可以先入手明清或者唐宋辽时期的佛像,完整精美就好。
从品相上来看,首先要品相完好,没有毛病,如果是鎏金的,最好满金,不能脱落。
另外看开脸,就是脸的韵味,包括眼睛、眼皮的刻画,刀工是否到位,表情能否打动人等。
另外看腰肩比例、肌肉刻画。
国一男拿出两尊佛像对比着介绍:“比如这个佛像的造型特别僵硬,手跟胳膊的比例也不到位。
你再看这个,胳膊造型圆润,线条流畅,手指灵活,腰部的扭动曲线柔和,这都需要仔细对比、观察。
”同一时代的佛像,品相造型是最关键的价值评估因素,价格会有几十倍、上百倍的差别。
从品种上来说,有业内专家指出佛像品种也是分析其价值的一个关键因素。
同样的做工,稀有的佛像种类的价格就会贵很多。
他提醒
说:“比如无量寿佛就很常见到,如果有一个同样精美做工的妙音佛母在旁边,价格就会差上很多倍。
”另外,假如是同样品相的释迦摩尼佛与无量寿佛相比,释迦摩尼佛的价格要高。
“虽然释迦摩尼佛的量也很大,但是释迦摩尼佛受世人追捧者较多,这都是买家需要考量的因素。
”
从材质上来分,业界普遍认为金铜、木质佛像是主流。
如果在其它考量因素一致的情况下,鎏金的要比不鎏金的贵上几倍不止。
木头的佛像因其外观有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会相对难保存一些。
所以,总的来说,金铜佛像是主流中的主流。
另外,石刻佛像的真假辨别更为复杂、专业,而且大部分来源不明,考虑到文物保护因素,入手者偏少。
从传承、地域上来说,从佛像的拍卖市场上不难看出,藏密或者官造的佛像拍卖成绩相对较好。
另外,中原佛变化少、造型呆板,工艺水平也不如藏传,价格也因此相差很多。
从尺寸上来说,专家建议藏家没必要过分追求尺寸,主要还是看品相及精美程度。
但是,相同基础之下,一般来说尺寸越大的越好。
对于新入手的藏家,业内行家建议应该多看书、多看拍卖,多对比研究。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警惕假货。
市场有一种造假方式,佛像是新做的,但是上面的锈或者是部分残片是从老佛像上移植过来的,所以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仪器进行检验。
对于一些新入手的爱好者,业内人士认为在前期还是应该以观察为主,不要盲目购买。
最好在专家和懂行的朋友的引导下购买为好,多看少动,买的话还是先买一些小的
东西。
另外,新藏家也应该选择好买佛像的地点,地摊货肯定不靠谱,多选择去一些正规的场所,比如拍卖行和正规的商家。
没来源、不可靠的佛像不要盲目去买。
鎏金佛像的收藏价值鎏金铜佛像的断代
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
大体分为汉传、藏传两大系统。
鎏金铜佛像因为历史久远存在着的断代上的困难。
普遍根据各时代的佛像有的造像特征来作为断代的主要依据。
汉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为坐式。
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的,尺幅较小。
北朝(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
隋唐时期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
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
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
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
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
铭文或于座腿前。
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
宋喀巴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藏佛与汉佛也不一样,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
嵌松石者
多为藏佛,刺头者皆为汉佛。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11面观音就是典型的明、清藏传佛教鎏金铜造像。
鎏金铜佛像的鉴定
鎏金铜佛像行情的一路走高,使收藏者投资信心倍增但同时也应注意佛像的辨伪。
目前市场上包括一些拍卖活动中赝品不在少数主要有三类:一是大批量的粗制滥造的新品,这在古玩地摊市场中随处可见。
二是以真品翻模制作的这一类作品,粗看颇有旧气,但只要仔细辨别佛像的脸部、手足部和衣纹等细节,还是能判断其真伪的,仿品在这些部位的处理往往比真品模糊或交待不清。
还有较重要的一点是看包浆新的鎏金铜佛像虽然经过做旧处理,但其光泽在光线的反射下折射回来的光线较刺眼。
三是以旧的残件拼凑或在旧品上,添款以增加其价值。
对这些作品的辨伪需要对佛教造像有一定的理解和熟悉。
因为古时的工匠制作佛像必须遵循严格的佛教制度和制作规程,从整体上研究还是能看出其中之不统一性的。
真器伪款,有的铜、石佛像,本身是真品,但被加刻伪款,比如北齐的佛像加上了北魏的年款,而且是北魏初年的年款,北魏初年的佛像还没有完全摆脱外来的犍陀罗佛像样式的影响,字体也遒劲古拙,而北齐的佛像流行浅薄的衣纹,大衣如湿衣贴体,与北魏初期的深厚起伏的衣纹截然不同。
这种在真品上刻伪款的例子很多。
从字体上、发愿文内容上都能发现问题。
再例如有的唐代铜佛像本身无款,将光背后或四足面加刻北魏年款。
小型北魏铜佛像与唐佛像实际上有很大区别,收藏者若不深入研究其造型,往往看大形,似乎都是四足
带光背,再加北魏伪款,就很容易将它作为北魏佛像而上当。
鎏金铜佛像的收藏
佛像各种变化万端的造型样式吸引了无数有志于佛像的人,可也同时阻挡了许多对佛像了解不多的入门者。
很多收藏者分得清佛、菩萨、罗汉,可佛是什么佛,菩萨是什么菩,萨罗汉是什么罗汉,却不甚了了。
不但佛教知识不足备的收藏者如此,就是拍卖公司也经常张冠李戴。
佛教造像有显宗佛像与密宗佛像的区别。
藏传佛教即以密宗传承为主。
而密宗佛像神怪众多造型诡异多变,市场上又是藏传佛像远好于汉传佛像。
在收藏金铜佛像时就不能被繁多的品类迷失了双眼,要抽出其中辨别判定金铜佛像价值高低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指导下分门别类就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