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立交施工组织设计
互通立交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工程概况1.1.1概述本项目位于哈同高速公路K46+170处,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体,共设A至I匝道9条,匝道全长4009米,其中:单向车道匝道(B至I匝道)长4395.4米,双向车道匝道(A匝道)长1709米。
设匝道分离式立交桥334.04米/2座;设涵洞21道(含通道涵8道);设收费站1处;设辅助车道长2157.8米。
1.1.2主要技术标准公路等级:高速公路;A匝道为双向车道;B至I匝道单向车道;设计速度:40km/h;荷载等级:公路-Ⅰ级;设计安全等级:一级;设计宽度:A匝道路基宽度19m;C、D、G、H匝道路基宽12m;B、E、F、I匝道路基宽8.5m;环境类别:II类;标准冻深:1.9m;设计洪水频率:1/100。
1.1.3地形、地貌本项目为哈同高速二龙山风景区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点性工程,位于东京127°23′05″,北纬45°45′25″。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丘陵地貌,地表植被保持较好,以耕地为主。
1.1.4地震项目所在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VI度。
桥梁构造物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仅采用抗震措施设计。
1.1.5气象、水文地质项目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上3.9℃,最大冻深1.93米,年平均降水量500.4毫米,全年最多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3米/秒,年平均日照2732.3小时,良好的气候条件。
项目所处位置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春季升温缓慢,水分不易下渗,致使公路易发生冻胀、翻浆。
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应保证路基的填土高度,防止冬季地下水的聚冰冻胀,保证路基抗冻要求,防止路面出现冻胀、开裂、渗水等病害。
项目沿线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与降雨量多少成正比。
沿线降水有地区性差异,历年降雨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由西向东逐渐增加。
对路基危害不大。
互通立交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G4221沪武高速公路博望互通立交工程,位于博望区丹阳镇基趾塘村,连接G4221沪武高速和省道S442。
该项目是博望区首个高速公路出入口,预计2024年7月建成通车。
工程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下设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各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2. 施工计划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等。
三、施工工艺与措施1. 桥梁工程(1)上部结构:采用预制梁板安装,主桥采用RC连续箱梁、PC连续箱梁和PC简支组合箱梁3种结构。
(2)下部结构:采用独柱、双柱、三柱桥墩(或独柱Y形实体墩)及双柱式桥台;基础均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2. 互通立交工程(1)匝道:采用预制梁板安装,设置A、B、D、E、N五个匝道。
(2)收费站:采用钢结构顶棚网架,4进4出共8车道。
(3)排水工程:设置排水沟、检查井等,确保排水畅通。
3. 施工措施(1)施工准备:提前做好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等准备工作。
(2)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3)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4)安全控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施工安全。
四、进度控制1.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时间、施工顺序等。
2. 施工进度跟踪:定期对施工进度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五、成本控制1. 施工成本预算: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因素,制定施工成本预算。
2. 施工成本控制:加强施工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材料、人工、机械等费用,确保施工成本在预算范围内。
六、质量控制1. 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满足使用要求。
互通立交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济南经十路燕山立交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概论一、工程概况1、燕山互通立交位于济南市东部经十路与二环东路交叉处,为都市快速路与主干道之间的枢纽立交工程。
本工程为半苜蓿叶半定向型5层互通立交,东西方向长1850米,南北方向长1580米,匝道桥总长6241米,地面辅道长3338米。
共设经十路跨线桥、二环东路跨线桥、A、B、C、D、E、F、G、H匝道桥,地面辅道桥二座,共12座桥梁,总长6166米。
本合同段为济南东二环至邢村立交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二B合同段(燕山互通立交),含经十路、二环东路跨线桥共长831.73米,六座匝道桥(C、D、E、F、G、H匝道)全部或部分长2212.68米,2座20米辅道桥;桥头引道1582米,地面辅道4853米(双侧长度)。
上部结构除经十路跨线桥JSL4、JSR5联,二环东路跨线桥DHL4、DHR1、DHR4联,F4联为一般砼箱梁外,其余为预应力砼箱梁;辅道桥采纳预应力空心板。
2、水文及地质概况本工程位于济南市区东部,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旱涝不均,冬季严寒干燥,雨雪稀少,属大陆性气候特性。
该区年平均温度为13.52℃,最高月平均气温为26.78℃,最低月平均气温-1.9℃,冻结深度0.5m。
年平均降雨量1144.7mm,雨量不均,多集中在7~9月。
本合同段位于鲁中山地边缘之丘陵地貌中,地形稍有起伏,南高北低,地形受人工阻碍较大。
地表要紧为第四纪松散覆盖层,下伏基岩要紧为全风化至微风化的闪长岩、辉长岩、泥灰岩、石灰岩。
地震差不多烈度为Ⅵ度。
3、设计标准与技术指标设计车速:经十路、二环东路60公里/小时;匝道40公里/小时桥梁设计荷载:汽车-超20、挂车-120、城-A级抗震设防标准:Ⅶ度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车主线宽度:经十路、二环东路高架桥为双向六车道,总宽26m立交匝道宽度:单车道宽7.5m,单向双车道宽10m该合同段由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建设,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山东省交通工程总公司施工,淄博东泰交通工程监理公司监理。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施工方案

本施工方案将围绕以上工程概况和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工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二、施工组织与人员安排
为确保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施工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施工组织与人员安排:
(1)施工组织:
1. 成立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
(1)工程概况:
1. 主线改建:对现状高速公路主线进行拓宽改造,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全长约2.5公里。
2. 匝道建设:设置A、B、C、D四条匝道,实现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的互联互通,全长约4.8公里。
3. 桥梁工程:包含一座主线跨线桥和四座匝道桥,全长约1.2公里。
4. 路基工程:新建匝道路基及拓宽主线路基,全长约3.8公里。
五、文明环保施工与风险应急管理
为确保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文明环保与风险防控,以下为文明环保施工与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1)文明环保施工:
1. 绿色施工: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环保型材料,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 环境保护:加强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保护,设置防尘、降噪措施,确保施工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6. 质量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2)安全保障: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
2.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 设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整改。
4.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施工队伍:
1. 土建施工队伍:负责主线改建、匝道建设、桥梁工程、路基工程等土建施工。
互通立交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工程,位于XX高速公路KXX段,由XX省高速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负责建设。
互通立交工程包括主线桥梁、匝道桥梁、路基、路面、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
为确保互通立交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1. 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2. 施工单位负责人:XXX3.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XXX4. 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XXX5. 施工单位施工员:XXX三、施工进度1. 工程总工期:XX个月2. 施工阶段划分:(1)前期准备阶段:1个月(2)路基、桥梁施工阶段:XX个月(3)路面、排水、照明、绿化施工阶段:XX个月(4)交工验收阶段:1个月四、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1. 施工工艺:(1)路基施工:采用分层填筑、压实、平整、排水等工艺。
(2)桥梁施工:采用预制构件安装、现浇混凝土浇筑、支架施工等工艺。
(3)路面施工:采用摊铺、碾压、平整、排水等工艺。
(4)排水施工:采用排水沟、检查井、排水管等工艺。
(5)照明施工:采用路灯、电缆、配电箱等工艺。
(6)绿化施工:采用苗木种植、修剪、浇水等工艺。
2. 质量控制:(1)路基施工: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填筑、压实、平整、排水等工序,确保路基质量。
(2)桥梁施工:严格控制预制构件的质量,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稳定。
(3)路面施工:严格控制路面平整度、厚度、强度等指标,确保路面质量。
(4)排水施工: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无积水现象。
(5)照明施工:确保路灯、电缆、配电箱等设备安装牢固、安全。
(6)绿化施工:确保苗木生长良好,绿化效果美观。
五、安全文明施工1.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2.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减少扬尘、噪音等污染。
3. 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施工文明。
4. 加强施工现场消防、用电安全管理,防止火灾、触电等事故发生。
六、交通疏解及施工期间交通管制1. 施工期间,对互通立交周边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确保施工安全。
高速互通立交改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部分总体概述1、工程概况及主要施工内容2、技术标准3、施工总体设想4、施工工段及流水阶段划分5、管理目标第二部分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及承诺1、施工总体进度计划2、关键线路的选择3、关键节点控制措施及各进度节点保证措施第三部分劳动力和材料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1、投入计划2、保证措施第四部分机械设备和检验实验仪器设备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1、投入计划2、保证措施第五部分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1、施工场地布置及临建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3、临时用水4、临时排水及污水排放5、拌合站建设6、工地试验室7、预制梁场建设8、平面布置图第六部分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1、路基施工方案2、砌筑防护工程施工方案3、排水工程施工方案4、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方案5、桥梁施工方案6、路面工程施工方案7、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8、水泥搅拌桩9、管桩10、老桥拆除第七部分安全文明措施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2、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3、交通导行第八部分质量承诺与保证1、质量承诺: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第九部分工地标准化及环保要求1、工地标准化2、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一部分总体概述1、工程概况及主要施工内容高速互通立交改建工程位于xx通江大道与高速交叉处,距离芜湖长江公路大桥引桥起点1.73公里,距离高速裕溪河特大桥东岸桥头500米。
高速互通立交改建工程包括主线桥两座,匝道桥七座,圆管涵15道,共长408.8米;箱涵6道,共长306.4米;拆除原有箱涵5道,共长152.5米,箱形通道3道,共长23.5米。
高速主线范围为HWK17+150- HWK18+880,总长1.73公里;通江大通建设范围为TJK0+000- TJK2+000,总长2.0公里;互通立交各匝道共长5409.686米。
主线桥上部结构为预应力T梁;匝道桥上部结构主要为现浇箱梁结构,桥梁下部结构为实体墩及柱式墩、肋形桥台;基础为钻孔灌注桩。
最新高速互通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

高速互通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集团公司项目经理部年月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9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96);5、《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6、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技术文件;7、施工合同。
二、编制原则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方案与施工顺序。
2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采取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确保工程质量。
3、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采用平行流水作业及均衡施工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
第二章工程概况、工程概述施家梁高速互通立交位于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重庆绕城公路北段N12 合同段。
该互通式立交桥梁部分包括左,右线两座主桥以及 A , B , C, D , E线5座匝道桥。
其中左,右线主桥桥起与水土嘉陵江特大桥桥止连接,右线桥长946.06 米,左线桥长921.1 米。
另A 线桥桥长298.5 米,线桥桥长93.5 米, C 线桥桥长123.5 米,D 线桥桥长115 米, E 线桥桥长183.5 米。
施家梁互通各桥梁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连续箱梁基本跨径30 米,最大跨径34.45 米,最小跨径20.92 米。
各桥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跨径组合形式布置。
施家梁互通主线桥位于R-1000米的平曲线上,匝道桥分别位于R-62.75米,130米,60米,135米,200米平曲线上。
各桥平曲线通过连续箱梁调整形成。
施家梁互通各桥部分位于竖曲线内。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依据 (2)1.2 工程概况 (3)二、施工准备 (4)2.1 施工材料准备 (5)2.2 施工设备准备 (7)2.3 施工队伍组织 (7)三、施工方案 (8)3.1 工程测量与放样 (10)3.2 基础工程施工 (10)3.3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11)3.4 模板工程施工 (13)3.5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14)3.6 铺设道路面层 (15)四、施工进度计划 (17)4.1 施工阶段划分 (18)4.2 施工时间安排 (20)4.3 进度控制措施 (21)五、施工现场管理 (22)5.1 施工现场布置与管理 (23)5.2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24)5.3 环境保护措施 (26)六、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 (27)6.1 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28)6.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9)6.3 工程验收程序与标准 (30)七、施工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 (31)7.1 施工风险评估 (32)7.2 应急预案制定 (33)7.3 应急演练与实施 (35)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许多大中型城市的挑战之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旨在提高道路交通的流通性和效率,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在此背景下,我们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旨在为本次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提供明确、科学的施工组织和设计方案。
本方案旨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保障施工质量与安全,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影响。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这座互通式立交桥将成为连接城市各部分的重要纽带,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接下来的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次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包括工程概况、设计原则、施工目标、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内容。
我们将特别强调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本次工程的圆满完成。
1.1 编制依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及相关的公路工程设计规范,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施工组织设计1.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1.1 工程概况1.1.1 概述本项目位于哈同高速公路K46+170处,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体,共设A至I匝道9 条,匝道全长4009米,其中:单向车道匝道(B至I匝道)长4395.4米,双向车道匝道(A匝道)长1709米。
设匝道分离式立交桥334.04米/2座;设涵洞21道(含通道涵8道);设收费站1处;设辅助车道长2157.8米。
1.1.2 主要技术标准公路等级:高速公路;A匝道为双向车道;B至I匝道单向车道;设计速度:40km/h;荷载等级:公路-I级;设计安全等级:一级;设计宽度:A匝道路基宽度19m C、D G H匝道路基宽12m B、E、F、I匝道路基宽8.5m;环境类别:II 类;标准冻深:1.9m;设计洪水频率:1/100。
1.1.3地形、地貌本项目为哈同高速二龙山风景区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点性工程,位于东京127° 23' 05〃,北纬45° 45' 25〃。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丘陵地貌,地表植被保持较好,以耕地为主。
1.1.4地震项目所在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VI度。
桥梁构造物不需要进行专门的抗震设计,仅采用抗震措施设计。
1.1.5气象、水文地质项目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上3.9 C,最大冻深1.93 米,年平均降水量500.4 毫米,全年最多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3 米/秒,年平均日照2732.3 小时,良好的气候条件。
项目所处位置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春季升温缓慢,水分不易下渗,致使公路易发生冻胀、翻浆。
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应保证路基的填土高度,防止冬季地下水的聚冰冻胀,保证路基抗冻要求,防止路面出现冻胀、开裂、渗水等病害。
项目沿线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水资源与降雨量多少成正比。
沿线降水有地区性差异,历年降雨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由西向东逐渐增加。
对路基危害不大。
1.1.6交通、水、电情况本项目处在哈尔滨市宾县,交通网十分发达,区域内与本项目有密切关联公路主要有哈同高速及G221国道。
运输条件比较便利。
根据对沿线企业、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调查,沿线河流水系发达,地下水埋藏浅,储量丰富,水质满足工程用水要求,进场后拌和站、生活用水可采用修建机井抽取地下水来满足。
本路段电力发达、情况良好,施工场地架设临时电路比较方便,工程用电可与地方电力部门协商解决设立变电所来满足施工需要。
施工中应配备部分柴油发电机,以备急用。
1.1.7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1.1.8工程特点、重难点分析及对策⑴重难点分析①A匝道AK1+567.845分离桥上部结构第一联为4 X 30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第二、三联为3X 20m+X 20m现浇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
上跨哈同高速,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为本项目制约工期的重难点工程。
②AK0+210.219分离桥上部结构采用4 X 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转连续箱梁。
跨公路施工交通干扰大、安全防护要求高,箱梁架设为本项目的重点。
③本项目为双喇叭互通立交,为点性工程,交叉作业多,如何合理组织路面工程施工为本项目的重难点。
⑵主要施工对策①AK1+567.845分离桥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
支架需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浇筑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恒载预压,消除支架的塑性变形及部分弹性变形。
进场后先行安排适当的施工队进行桥梁下部施工,施工中采用流水作业,统一调配,为现浇箱梁施工提供充足时间。
②AK0+210.219分离桥预制装配式箱梁架设采用跨墩龙门吊施工,桥墩两侧合理布置轨道,运输轨道应保持稳固,轨距正确。
既有道路上布置各种警示装置,施工时注意交通疏导。
③路面施工前先选一段试验段,确定各项参数。
严格控制厚度及标高,以保证设计强度与路面的平整度。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各个匝道的路面施工顺序,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1.2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1.2.1组织机构设置若我公司中标,将组建中国中铁航空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哈同高速二龙山互通立体交叉工程项目经理部,由我公司下属专业施工队伍负责施工。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项目副经理各一名,采用项目法实施本标段工程施工。
项目经理部内设四部二室;下设五个专业施工队。
1.2.2施工任务划分本标段工程由我公司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承担施工任务,基本队伍从我公司下属的项目部调入。
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实行弹性编制,施工期间根据各项工程的进度情况作合理调整和加强。
任务划分表如下:序号施工队伍施工任务劳力(人)1路基施工队负责路基土石方施工100 2路面施工队负责路面工程施工100 3桥梁施工队负责两座桥梁工程施工150 4涵洞施工队负责21道涵洞工程施工80 5综合施工队负责标段防护、排水及线路改迁工程施工50合计470以上五个施工队均在经理部的统一领导下,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作,按期优质完成本工程项目。
组织机构框图如下:123主要劳力组织、机械配置及调配计划⑴劳动力组织及调配计划根据本标段工程量情况和我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拟定进场500人(含项目经理部30人),高峰期不足劳动力从我公司内部调整。
厂路基施工队路面施工队In桥梁施工队涵洞施工队综合施工队⑵机械配置及调配计划根据工程量大小配备适宜的施工机械,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根据理论计算与实际相结合配置,确保生产能力大于进度指标,即设备数量充裕,性能优良,配套齐全,保证施工机械数量满足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的需要。
1.3施工进度计划1.3.1施工总工期安排招标文件要求:本标段计划开工日期为2014年5月10日,计划交工日期为2016 年5月10日,计划工期为730日历天1.3.2主要分项工程进度计划1.4临时工程及场地布置1.4.1临时驻地项目经理部拟设在A匝道中部,距离工地较近,便于管理。
驻地采用彩钢板搭建,采用砌筑围墙封闭管理,院内地面除绿化区外均采用砼硬化,停车位划线标示, 垃圾集中存放,排水采用暗沟形式。
路基施工队、涵洞施工队、综合施工队均布置在崔家屯。
桥梁施工队和路面施工队设置在A 匝道附近,采用彩钢板搭建,依照地形情况修建,注意防、排水措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达到坚固、美观、隔热通风要求,地面用砼硬化。
其他施工队均租用当地居民房。
1.4.2 拌和站本项目设置一处500t/h 基层稳定土拌合设备和一处沥青混凝土拌合设备,均位于A 匝道中部。
两处配备生产能力为60m3/h 的混凝土拌合站位于两座桥梁一边,场地内采用20cm砂砾垫层及15cm厚混凝面层处理。
1.4.3 临时道路本项目路面基层和面层拌合站修一处200m便道,宽7m两座匝道桥修647m便道,宽4.5m。
1.4.4电力本标段由沿线的高压线进行T 接,供桥涵、砼拌和站施工用。
1.4.5生产、生活用水根据对沿线企业、居民用水的实际情况调查,沿线河流水系发达,地下水埋藏浅,储量丰富,水质满足工程用水要求,进场后拌和站、生活用水可采用修建机井抽取地下水来满足。
1.4.6施工通讯本标段地处宾县城区西部,通讯条件良好。
经理部和各驻地均配备移动电话及对讲机。
1.4.7污水和垃圾处理施工污水主要有泥浆污水和少量油污水,泥浆污水经沉淀弃运处理;油污水通过过滤、化学处理等措施后进行排放或循环使用。
设立化粪池及垃圾处理站,对施工工地及驻地内的垃圾、粪便集中处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1.4.8防火与环保严格按《消防法》、《森林法》、《植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其它有关防火、消防、环保的法律、法规做好防火与消防工作,与当地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必要时请求协助。
在现场的油库、料库、加工棚等处及施工车辆上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或其它消防设施。
149主要临时工程数量1.5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1.5.1设备、人员动员周期一旦我单位中标,迅速组织人力、机械设备,使人员、机械设备尽快抵至施工现场。
第一批人员将在接到中标通知书5天内到达现场,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进一步确定临时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导线及原地面测量。
第二批人员7天内进场,进行临时工程建设、施工材料采购及储备、先期开工工程的施工准备。
第三批人员在正式开工14天内进场,进行全面施工。
主要机械设备10天内可调遣至施工现场。
1.5.2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⑴人员、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场方法大型施工设备从我公司就近已完工的工地调入,自卸汽车直接开赴工地,其它设备用拖车等运输工具运至施工现场。
施工人员坐火车或乘汽车到达施工现场。
⑵水泥、钢材、木材、碎石、沥青及砂子等的运输方法水泥、钢材、木材由哈尔滨市提供,石油沥青由呼兰沥青储运站供应,砂子由阿城砂场提供。
均是通过公路或铁路运输的方法进行运输,运送到固定堆料场地进行统一堆放。
2.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2.1施工方案2.1.1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路基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程序组织施工,挖方和填方路段结合施工。
三阶段为: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
四区段为: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试验检测、面层整修。
路基土石方采用分段机械化施工,以两个结构物或200m为一段。
路堑开挖采用“横向分层、纵向分段、两端同步、阶梯掘进”的方法施工。
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平地机摊铺,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
较长的路堑采用纵挖法施工,短而深的路堑采用横挖法施工。
土石方调配近距离采用推土机推运,远距离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
桥涵缺口、挡墙背回填采用砂砾土或碎石土填筑,对大型机具难以压实的地方和涵洞顶面50cm以内填土采用小型压实机具薄层压实。
路基填筑水平分层分段施工,路基填料利用挖方和借方,施工时采用立标杆并拉线控制分层厚度。
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验。
由于项目处于季节性冻土地区,为满足路基的抗冻性和保证填筑质量,将填挖交界路基处治和低填、挖方路基作为特殊路基进行处理。
2.1.2 桥梁工程施工方案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承台采用大块组合钢模,人工绑扎钢筋,砼采用集中拌和,砼灌注由砼输送车运输工地、溜槽入模,水平分层进行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系梁采用组合钢模板施工。
墩身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一次立模浇筑。
作业支架采用钢管搭设,并设置剪刀撑和扫地杆固定。
模板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均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进行施工。
盖梁及墩帽采用常规支架法施作施工平台,并用①609钢管加固支撑,然后铺设底模,立侧模,绑扎钢筋,一次性浇筑混凝土。
连续梁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施工。
装配式箱梁在预制梁场预制,预制箱梁架设采用跨墩龙门吊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