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讲义

合集下载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及G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分子医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 实验名称: 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G 带观察及核型分析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及原理三、实验结果二、操作步骤 四、讨论分析一、 实验目的及原理熟悉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

初步掌握人类染色体标本培养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掌握G带标本制备的基本方法,学会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G 带分裂相。

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染色体的结构不同,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呈现细长的丝状结构,分散于细胞核中,且交织成网状,难以识别其数目和每个染色体特有的结构;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凝缩形成短的棒状结构,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在人类遗传分析中,普遍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0期,因而外周血细胞中是没有分裂相的。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aemagglutinin, PHA) ,可以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变为淋巴母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再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将细胞阻断在有丝分离中期。

再通过离心、低渗、固定和滴片,就可以获得大量有丝分裂相。

最后通过染色就可以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

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有许多显示G带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将已经过老化的染色体制片放到37℃胰酶中进行处理,然后用Giemsa 染色。

胰酶可以从染色体上抽取蛋白特定的组成部分。

通过胰酶处理使G带区的疏水蛋白被除去或使它们构型变为更疏水状态。

由此可见在G带区中抽取的蛋白往往是疏水蛋白。

关于显带机理有多种论点,总的来说,还不能完全解释显带的机理问题。

二、操作步骤人类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备1、采血2、培养RPMI1640培养液,37℃ 0.5℃恒温中培养72小时。

3、秋水仙素(colchicine)处理在终止培养前2-3小时,加入秋水仙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原理。

(2)、掌握人体微量血液体外培养技术。

(3)、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

(4)、观察人类染色体的形态,并计数、配对、分类和绘图。

(5)、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外周血液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在G1期(或Go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再分裂的在培养液中加入植物凝血素 (PAH) 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刺激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随后进入有丝分裂。

这样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有丝分裂细胞。

本方法已为临床医学、病毒学、药理学、遗传毒理学等方面广泛应用。

细胞培养是在体外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机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技术。

要使细胞能在体外长期生长,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供给细胞存活所必需的条件,如适量的水、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及其有关的生长因子、氧气、适宜的温度,注意外环境酸碱度和渗透压的调节。

二是严格控制无菌条件。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 是基因的载体。

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染色体。

本实验采用了微量全血培养技术,既方便又节省人力物力。

在正常情况下, 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 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

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 是人类淋巴细胞有丝分裂的刺激剂,在 PHA 作用下, 原处于 G0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进而进行有丝分裂。

利用 PHA 这一特性, 淋巴细胞经过含有 PHA 培养液培养, 在体外便可获得丰富的含有丝分裂的生长活跃的细胞群体, 终止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 经过短期培养,秋水仙素的处理,低渗和固定,就可获得大量的中期有丝分裂细胞。

最后经空气干燥法制片,便可得到质量较好的染色体标本。

即可得到所需的人体染色体图形。

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63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63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临床研究发生。

3.3 适度的皮瓣张力。

在切口缝合的时候,要在充分切除癌可能侵犯的皮肤的基础上,尽量减小皮瓣张力。

如果皮瓣张力高,可以使用皮肤减张的方法缝合。

具体方法包括:①皮肤缺损面积小时,可以采用皮肤网状戳孔法,即用手术刀尖将切缘两侧皮肤切开多个小切口,深度达真皮层,不要全层切开,以防破坏皮下毛细血管网。

当皮瓣缝合以后颜色正常,则停止戳孔。

此法简单实用。

②如果皮肤缺损较大,则采用游离植皮术,一般采用下腹全厚皮片移植。

用刀尖在皮片上多点切开成网状,一可增加皮片面积,二可使皮下的渗血渗液能及时排出,防止移植皮片坏死。

3.4 防止皮下积液。

液体的产生几乎不可避免,如果不能顺畅引流,则可以形成皮下积液,因此尽量减少液体的产生和通畅的引流是防止皮下积液的必然手段[3][4],这些措施包括:防止淋巴管漏、术后双管引流、胸带加压包扎等。

参考文献1 许晋彦.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近期并发症分析(附36例报告)[J ].山东医药2007,47(33):67~682 潘俊峰.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探讨[J ].肿瘤学杂志,2007,13(6):467~4683 毛国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局部积液的治疗体会[J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5):564 张艳君.两种包扎法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观察[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5):388~389作者单位:115100 辽宁省大石桥中心医院63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张志红 王金兰 孙超英【中图分类号】R5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3-0050-03【摘要】目的: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

方法:我们对639对不良孕产史夫妇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结果:发现79例异常核型,常染色体异常中女性27例,男性6例;性染色体异常46例男性45例,女性1例。

异常检出为率6.18%。

人类外周血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外周血培养与染色体核型分析
1 染色体相对长度=单条染色体长度/正常单套常染色 体+X染色体的总长度
2 染色体臂率(比)=q/p 3 着丝粒指数=p/单条染色体总长 根据上述三个重要参数,将染色体分成7个组,即A-G
组,X染色体长短在C组内,Y染色体长短归于G组内。
思考题:
人类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制片质量的关键步骤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标准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 ,中医 药在防 治非典 、禽流 感和艾 滋病方 面发挥 的独特 作用也 证实了 二者的 有机结 合,具 有肯定 的临床 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 病983u6糖尿 病87fr)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 的思维 方式的 发展趋 势来看 ,均是 走向现 代系统 论思维 ,中医 药学理 论与现 代科学 体系(45传染 病q566丙肝964jo乙肝 28jgsx甲肝gh)之间 具有系 统同型 性,属 于本质 相同而 描述表 达方式 不同的 两种科 学形式 。可望 在现代 系统论 思维上 实现交 融或统 一,成 为中西 医在新 的发展 水平上 实现交 融慢 性 胃 炎 分 类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 诊断方 法而有 慢性浅 表性胃 炎、慢 性糜烂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 慢性胆 汁返流 性胃炎 、慢性 疣性胃 炎、药 物性胃 炎、乙 醇性胃 炎等等 。 .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 厚性胃 炎、慢 性浅表 性胃炎 以及慢 性萎缩 性胃炎 。慢性 肥厚性 胃炎在 临床上 较为少 见,一 般也不 会发生 癌变。 慢性浅 表性胃 炎主要 是指胃 粘膜的 浅表性 炎症, 这类炎 症主要 表现为 胃粘膜 的固有 膜宽度 增大并 伴有水 肿,被 炎症细 胞浸润 ,但胃 腺体多 属正常 .这类 胃炎在 临床上 较多见 ,一般 也不会 发生癌 变。只 要经过 恰当治 疗之后 ,炎症 可消退 ,但如 治疗不 当,往 往可发 展成萎 缩性慢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是 指胃粘 膜除有 浅表性 胃炎病 变外, 胃腺体 明显减 少,脉 管间隙 扩大, 胃粘膜 层有全 层性细 胞浸润 ,常伴 有肠上 皮化生 ,即胃 型上皮 变为肠 型上皮 .这种 性质的 慢性胃 炎与胃 癌的关 系密切 ,特别 是有肠 上皮化 生者更 是如此 .或统 一的支 撑点, 希冀籍 此能给 (df高 血压958心脏病 983u6糖尿病87fr)中 医学以 至生命 科学带 来良好 的发展 机遇, 进而对 医学理 论带来 新的革 命。 在胃镜问世以前,胃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是依靠 临床症 状和上 消化道 钡餐检 查。随 着纤维 胃镜的 临床应 用,特 别是经 胃镜对 胃粘膜 的活组 织检查 ,对越 来越多 的胃炎 有了较 明确的 认识。1982年 ,国内 胃炎会 议上根 据国内 外经验 ,将慢 性胃炎 分为浅 表性和 萎缩性 两大类 。而在 浅表性 胃炎的 命名上 ,又常 常使用 病理、 部位、 形态等 含义的 词,如 “慢性 疣状胃 炎”、 “慢性 出血性 胃炎” 、“慢 性糜烂 性胃炎 ”、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等。1990年8月 ,在澳 大利亚 悉尼召 开的第 九届世 界胃肠 病学大 会上, 又提出 了新的 胃炎分 类法, 它由组 织学和 内镜两 部分组 成,组 织学以 病变部 位为核 心,确 定3种基 本诊断 :①急 性胃炎 ;②慢 性胃炎 ;③特 殊类型 胃炎。 加上前 缀病因 学诊断 和后缀 形态学 描述, 并对炎 症、活 动度、 萎缩、 肠化、 幽门螺 杆菌感 染分别 给予程 度分级 。内镜 部分以 肉眼所 见描述 为主, 分别区 分病变 程度。 1. 慢 性 糜 烂性 胃炎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 疡。慢 性非糜 烂性胃 炎可为 特发性 ,也可 由药物( 特别是 阿司匹 林和非 甾体类 消炎药 ,参见 消化性 溃疡的 治疗部 分), 克罗恩 病或病 毒感染 所引起 。幽门 螺杆菌 可能在 此不发 挥重要 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 吐和上 腹部不 适。内 镜下显 示在增 厚的皱 襞隆起 边缘有 点状糜 烂,中 央有白 斑或凹 陷。组 织学变 化多样 。尚无 某种方 法具有 广泛疗 效或可 治愈。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 H2拮抗 剂和质 子泵。 2. 慢 性 胃 炎的 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 解,但 对于有 些类型 的慢性 胃炎也 会发生 癌变, 许多人 会感到 不可思 议.然 而,慢 性萎缩 性胃炎 发生癌 变却是 事实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青霉素d25f肝炎 df6) ④轴心 时代中 、西医 学的峰 巅之作 。雅斯 贝而斯 曾说: “如果 历史有 一个轴 心,那 么我们 就必须 将这轴 心作为 一系列 对全部 人类都 有意义 的事件 ,…… 发生于 公元前800至200年间 的这种 精神历 程似乎 构成了 这样一 个轴心 。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教材护理课件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教材护理课件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
产前诊断
疾病预测与预防
孕妇在孕期可以通过外周血骨髓染色 体检测进行产前诊断,预测胎儿是否 存在染色体异常,提高出生缺陷的筛 查率。
通过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评估个 体对特定疾病的遗传风险,为制定个 性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遗传咨询
根据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结果,医 生可以为患者及其家庭成员提供遗传 咨询服务,指导生育决策和预防措施 。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异常的表现和影响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如唐氏综合征、威廉姆斯综合 征等。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表现。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异常可能对生育产生影响,如不孕不育、流产、胎儿畸形等。
02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的 重要性和应用
检测外周血骨髓染色体的目的和意义
04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异常的 护理和管理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护理要点
密切监测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 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疼痛护理
对于疼痛不适的患者,采取适 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药物治 疗、物理治疗等。
预防感染
保持患者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 ,加强口腔、皮肤和会阴部的 护理,预防感染。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优点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具有无创、安全、准确等优点,能够为患者提供可靠的遗传信息, 有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
缺点
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型和其他检 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注意事项
在进行外周血骨髓染色体检测前,患者应了解相关风险和局限性,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避免自行解读结果。同时,医生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和技术,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外周血淋巴细胞悬浮培养的原理和方法;2.利用培养后进行分裂的细胞制备人类染色体标本;3.利用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软件进行核型分析。

二、实验原理:1、植物血凝素的作用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几乎都是处在G0或G1期,一般情况下是不分裂的。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时,这种小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进而开始进行有丝分裂。

2、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colchicines)可以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使处在分裂的细胞停留在中期。

因此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许多同步的中期分裂细胞。

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会引起染色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收缩,因此在处理时间和浓度上要合适。

3、低渗的原理:徐道觉(T.C.Hsu)等于1952年发现在固定细胞之前使用低渗液进行处理,可以使细胞的核膜吸水膨胀,滴片后细胞破裂,染色体分散开来,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和统计,染色效果也明显提高。

这种技术被广泛采用后,使人类染色体分析技术得到了发展。

4、核型和带型:核型(karyotype):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表型, 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 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叫核型分析。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

带型(banding pattern)即染色体带型。

借助细胞学的特殊处理程序,使染色体显现出深浅不同的染色带。

染色带的数目、部位、宽窄和着色深浅均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每一条染色体都有固定的分带模式,即称带型。

常用的显带技术所显示的带有Q带、G带、C带、R带、T带等。

就每一种分带技术而言,每一染色体的带型是高度专一和恒定的。

三、实验用具及试剂:1.实验仪器及用具:恒温培养箱、离心机、恒温水浴箱、冰箱、显微镜、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染色体分析仪;培养瓶、注射器、微量移液器、枪头、吸管、离心管(10ml)、载玻片、烧杯、量筒。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项目简介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项目简介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项目简介临床应用:用于染色体遗传病的诊断、不孕不育、先天畸形、智障诊断、胚胎植前筛选等。

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我国,人口中有20-25%的人患有各种遗传病,其中由染色体病导致的有近1400多万人。

染色体病主要表现为不孕、不育、反复性或自发流产、死胎、生育异常儿、闭经、智力发育不全或智力低下、多发畸形等。

然而,染色体病至今没有特殊、有效的疗法,主要在于预防和早期干预,所以做染色体检查,对于遗传咨询、降低出生缺陷、正确的生育指导及提高人口素质均具有重要意义。

适检人群1.不明原因的生长、发育迟缓,异常面容,多发畸形,身材矮小,两性畸形和智力发育迟缓的病人。

2.不明原因死产和新生儿死亡。

10%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导致。

3.具有原发性闭经或不明原因的继发性闭经的女性。

4.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

约3%~6%的原发性不育或习惯性流产的夫妇,其中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

5.一级亲属中携带已知的或者可疑的染色体异常。

6.肿瘤。

几乎所有的肿瘤都与一条或多条染色体异常相关,肿瘤组织的染色体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

7.高龄妊娠。

孕妇年龄大于30~35岁时,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应对高龄孕妇的胎儿常规进行染色体分析。

标本采集要求1.采集要求:无菌采静脉血3ml,使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防止凝固,等待本中心配送人员收取,应在室温4~25℃保存。

采样和送检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溶血、凝血。

2.化疗期间病人和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病人需停药半个月后采血。

3所有样本应在保质期内及时送检(保存24小时)。

过了保质期样本不能保证培养效果。

或通知临床重新抽血送检。

4.如有大量饮酒或有酗酒习惯,采血期间尽量避免。

临床项目收费标准。

核型分析【范本模板】

核型分析【范本模板】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核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人体微量外周血分离培养的方法2.学习应用培养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制片的方法3.了解人类染色体核型的基本特征4.通过对人类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初步学会对染色体进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人体外周血的形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和血小板不能离体培养,白细胞中含有小淋巴细胞.外周血是制备动物染色体标本的重要材料之一。

通常情况下哺乳动物外周血中是没有分裂相的,只有在异常情况下才能发现,其他动物如两栖类外周血中也只是偶尔能见到分裂相。

外周血中的小淋巴细胞几乎都处于G1期或G0期的非增殖状态.在人工离体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剂量的植物血凝素(PHA)后,小淋巴细胞受刺激可转变为淋巴母细胞,重新进入增殖周期,进行有丝分裂.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经过68—72小时(三个周期)的短期培养,即可产生大量的增殖期细胞群。

用秋水仙素(细胞分裂阻断剂)处理,积累分裂相,可使处在分裂期的淋巴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或早中期,从而获得足够的可供分析的中期分裂相。

此外,秋水仙素还能使染色单体缩短、分开,使染色体呈现明显形而利于辨认。

核型分析是指在有丝分裂中期,对染色体大小形态、数目测量,进行排队分组分析。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正常男性的染色体核型为44条常染色体加2条性染色体X和Y.正常女性的常染色体与男性相同,性染色体为2条XX。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材料:人外周血淋巴细胞2.实验试剂RPMI“1640”培养基、小牛血清(冰冻保存,用时在56℃水浴条件灭活)、、秋水仙素、植物血球凝集素(PHA)、肝素、生理盐水溶液(500U/ml)、5%NaHCO3双抗(青霉素:50000U/ml,链霉素:50000ug/ml)、2%碘酒、pH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周血染色 体核型分析
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
染色体与遗传病: Genetic Disease
染色体的多变性: Variability
染色体的畸变: Aberration
多达300多种因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 遗传疾病
46条染色体在不同的人体内存在恒定 的微小变异 (无表型效应or病理学意 义)
8)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在适当的高度滴于预 冷的清洁玻片上,玻片的头体尾各一滴即可。
9)每滴完一张片后,用纸轻轻将底面擦干, 放至滴片柜中,10分钟后拿出贴上细胞遗传小 标签。
4.烤片:置于75摄氏度烤箱烤3小时。
5.染片:在胰酶中消化20-25s,在生理盐水中 漂洗,在吉姆萨溶液中染色1-2分钟即可。
G显带评判标准: Evaluation Score
目的: 对不同级别条带 水平进行评判, 便于染色体的操 作分析
0: 无条带 1: 鉴定同一条染色体的形态和主要标志 2: 低 (小于300条) 3: 300条带 4: 适中 (400条带) 5: 500条带 6: 好 (600条带) 7: 700条带 8: 优良 (850条带) 9: 900条带 10: 条带决定高于9级的额外带能在
明显体态异常,智力低下,发育障 碍,多发畸形或皮纹明显异常,性情 异常
第二性征异常或外生殖器两性畸形。
女性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或男 子无精
长期接触X线、电离辐射、有毒物 质的人员
恶性血液病患者
简介 (Cont.)
染色体核型技术检测 (产前婚前孕 前诊断):
Eg. 猫叫综合症 (5P综合症), 特 纳综合症,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良综 合症,超雄综合症 (XYY综合症), 超雌综合症(XXY综合症)。
900bphs水平看到,一致视为双方同源。
谢谢 Thanks
项目介绍 (Project) -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Cont.)
实验操作: Test Procedure
5)用离心机以2200转/分钟离心7分钟,吸弃 上清,加入10ml 固定液轻轻混匀(两管合一) ,2200转/分钟离心7分钟。
6)弃上清,加入适量的固定液轻轻混匀使成 细胞悬液。
7)取出在4℃冰水中预冷的清洁玻片,对玻片 进行标识,每标记完一块滴片板上的玻片,就回 顾一下是否编号准确。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可直接在染色体上显 示带型,不仅可以检测染色体数目上的变化, 而且可以观察到缺失、重复、倒位、异位等 结构上的异常,因而其检测可用在遗传病以 及产前婚前孕前的诊断上。
简介 (Cont.)
染色体核型技术检测 (遗传病诊 断):
Eg. 唐氏综合症 (21-3体),Patau 综合症(18-3体), Edwards综合症 (13-3体)。
外周血
淋巴 细胞
PHA 细胞增殖
秋水仙素
离心 5mins
弃上清液
弃上清液
3x甲醇 1x冰乙酸
吸管吸取
滴入载玻片
烘烤
离心 7mins
染色
固定
75摄氏度,3hours
胰酶消化25s 生理盐水漂洗
KCL氯化钾 溶液 0.075 离心 7mins
吉姆萨溶液 染色1-2mins
项目介绍 (Project) -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Cont.)
一定条件刺激下 (Eg. 药物、射线、 病毒或母亲年龄),染色体会发生数 目或结构畸变。
背景知识 (Cont.)
染色体畸变 – 数目改变: Quantity changes
染色体畸变 – 结构异常: Unusual structure
多倍性: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倍增 加。 原因: 双雄受精,双雌受精, 核内复制。 非整倍性: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 或少一条或数条。原因: 减数分裂 染色体不分离或丢失。
实验原理: Test Principal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在含有植物血 凝素(PHA)的培养基中培养68-72 小时,进入生长旺盛的有丝分裂 期;
之后加入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 成,使其停留在细胞分裂中期;
再经过氯化钾溶液低渗、固定、 滴片制片、胰酶消化、姬姆萨染 色,在油镜下可观察到每个分裂 期的染色体形态及数量。
3.细胞的收获:
1)用离心机以2200转/分钟离心5分钟后弃 上清液。
2)加入0.075M的KCl溶液10ml,充分混匀 ,低渗时间为15-18分钟 。
3)预固定:低渗后加入固定液1ml充分混 匀(固定液是甲醇与冰乙酸按3:1混匀), 以2200转/分钟离心7分钟。
4) 吸弃上清液,加入10ml的固定液,混 匀。
缺失:染色体臂中段或末端丢失。 倒位:某一染色体中间片段发生两 个断裂,断片倒转180°后重接。 易位: 转位,平衡易位,罗伯逊易 位
简介 (Introduc的: Purpose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分析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 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大小等特 征,其分析以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为研究 对象。
项目介绍 (Project) -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Cont.)
实验操作: Test Procedure
1.接种:先在每瓶含有PHA的5ml培养基的 培养瓶中接种0.5ml的外周血,接种2瓶。
2.培养:37℃全封闭式培养68-72h。在细胞 收获前加入0.1ml浓度为20ug/ml秋水仙素培 养1-1.5h。
多发性流产,死胎和不孕不孕的夫 妇
35岁以上高龄孕妇
已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夫妇, 或双方或一方具有遗传病家族史
夫妇双方或一方为可疑或已知的染 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患者
婚前孕前检查希望进行优生优育检 查的人群
临床应用: Application
检测方法: Method 样本量: Sample
项目介绍 (Project) -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胚胎停止 发育,不良孕产史和不孕不育及发育异常 的重要原因,对优生优育门诊就诊的患者 进行染色体分析,在临床诊断和优生优育 方面有重要意义。
培养法G显带
肝素抗凝全血2.0ml
项目介绍 (Project) - 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 (Co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