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左绞小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和地核往往会瞬间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由于受(风)、(水)、气温或(生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最小的土壤微粒是(泥)。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4、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而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在(植物)生长中必不可少。
5、土地坡度的大小、(植被)、(降雨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6、由于河流速度、冲击力的不同,在不同的河段会有不同大小的岩石颗粒,如在中游往往(鹅卵石)很多;而细沙和黏土则出现在(下游),并长期因此会出现(平原)地形。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之间的(碰撞)造成了山,如喜马拉雅山;而大洋和裂谷的形成则是板块之间的(分离)引起。
8、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9、土壤是(矿物质)、(有机物)、(水分)、(空气)、(微生物)和(根系)等物质的混合物。
10、我国的五种基本地形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其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平原)。
二、判断题: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3、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4、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5、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6、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7、流水、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8、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题: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C)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中间高,东西面低2、地表面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C)作用。
教科版科学五年上册第三单元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高频考点期末专项复习卷第三单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1.远古的人类用天上的__________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__________。
2.根据单摆的__________原理,人们制成了机械摆钟。
3.日晷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工具,它利用阳光下影子的__________变化规律来确定时间。
4.古代的水钟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5.一个摆,减小__________的长度,摆动变快;增大__________,摆动快慢不变。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2分)1.夏天白天时间比较长,晚上时间比较短,所以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2.实验课上,我们观察到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通过测量发现,每摆动一次的时间是一样的。
()3.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的精度也越来越高。
()4.在滴漏实验中,装置上部的塑料瓶中的水滴入下部的量筒中,塑料瓶中的水位高低和量筒中的水位高低都会影响滴水的速度。
()5.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没有关系。
()6.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无法找到时间留下的痕迹。
()7.摆摆动的幅度越大,摆摆动的次数就越多。
()8.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非常重要。
()9.太阳在头顶的时候,大约是中午12点。
()10.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1.做摆的实验,如果摆在摆动时碰到了铁架台,那么要重新开始实验。
()12.给自制的水钟标时间刻度时,只需要测一分钟或者几分钟就行了,不需要连续测量十分钟。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无关。
A.容器的颜色B.漏水孔的大小C.滴漏中的水位2.如图所示,改变圆片放的位置,在相同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最少。
A. B. C.3.在滴漏实验中,瓶子中水滴的速度变化是()。
A.匀速流动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4.在夜晚时,下列做法中不能用来测量时间的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附参考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试卷一、填空(38分,2'×19)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4.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20分,2'×10)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能为植物的根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三、单项选择题(18分,3'×6)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多平原。
A.东部B.西部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3.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B.相互拉张4.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A.土壤B.腐殖质5.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A.重的颗粒先沉积B.轻的颗粒先沉积6.(),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四、我会做(20分,2'×10)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地球内部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_____内。
2.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_______)。
3.地球上______________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原和高山,东部多______________。
4.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热变化________的作用、________的作用和动物的活动等。
5.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______________。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6.很多高山是因为板块的______________后隆起形成的,很多峡谷是板块______________后形成的断裂谷。
7.________、________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二、判断题8.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对减少土地的侵蚀作用不大。
(______)9.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__________)10.汶川大地震是地形瞬间发生大变化的结果。
(______)11.上游河床一般会堆积许多鹅卵石和细沙。
(_____)12.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______)13.暴雨时径流浑浊,说明里面含有大量的泥沙。
(_____)14.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______)15.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______)16.岩石的风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______)17.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_______)三、选择题18.绝大多数的地震发生在()内。
A.地幔B.地壳C.地核19.中国的东部多()。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质量调研卷(含答案)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质量调研卷一、选择题(20分)1.1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测得前20毫升滴漏需要15秒,那么滴漏前6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45秒。
A.等于B.小于C.大于2.在观察我们自制摆的摆动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摆的方向可能会慢慢偏转B.摆的幅度越来越小C.摆的速度越来越快3.一个摆的摆锤质量增加,其他条件不变,这个摆每次摆动的时间会()。
A.变长B.变短C.不变4.下面三个摆中,15秒内摆动次数最多的是()。
A.B.C.5.下列仪器的计时原理与水钟相似的是()。
A.钟摆B.沙漏C.日晷6.要用水滴来计时关键要解决()问题。
A.滴水速度B.水量C.水质7.精确计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不受精确计时影响的是()。
A.火箭发射B.跳高训练C.红绿灯倒计时指示车辆通行8.下图中的对比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A.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短的关系B.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的关系C.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关系9.我们在制作一分钟摆动60次的简易摆钟时,发现摆动速度慢了,可以怎样调整?()A.不需要调整B.增加摆绳的长度C.减少摆绳的长度10.为了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和他的同学完成了实验,记录的数据整理成如下表。
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推测,摆的快慢最可能与()有关。
不同质量的摆锤30秒摆动次数记录表不同绳长的摆30秒摆动次数记录表原来质量两倍质量三倍质量长中短第一次24 24 24 第一次24 27 31第一次24 24 24 第一次24 27 31第一次24 24 24 第一次24 27 31A.摆幅大小B.摆绳长短C.摆锤质量二、填空题(13分)11.摆是由( )和( )组成的。
12.其他条件相同,摆绳长度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13.如图是水钟的实验装置,当上面塑料瓶中的水位下降时,它的滴水速度会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中间塑料瓶中多余的水会通过旁边的小管子排掉,短时间内中间塑料瓶中的水位_______,下面的量杯在相同时间内接收到的水量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科学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1.__________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__________的一种天文仪器。
人们可以利用它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2.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会__________。
3.小科制作的水钟的时间刻度过于密集,原因可能是水流速度__________(填太慢”或“太快”)或接水容器__________( 填“太粗”或“太细”)。
4.自制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摆动的幅度__________(填“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或“不变”)。
5.摆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6.同一个水钟,保证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__________。
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1.日晷和圭表在阴天的时候都无法使用。
( )2.蜡烛不能用来计时。
( )3.如果我们水钟的水位不固定,那么会导致水钟的时间刻度不均匀。
( )4.摆摆动的幅度越大,摆锤所经过的距离就越长,所以摆摆动得越慢。
( )5.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
( )6.牛顿第一个发现并解释了摆的等时性。
( )7.摆锤的质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越少。
( )8.研究影响摆的摆动快慢的因素时,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要保持不变。
( )9.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时越来越精确,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
( )10.当今世界最精确的计时仪器是石英钟。
(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30分)1.人们之所以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 )。
A.运动有规律B.取材比较方便C.持续时间比较久2.古人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
A.水钟B.日晷C.沙漏3.在做水钟的滴漏实验中,下列因素中与滴漏的滴水速度无关的是( )。
A.滴漏中的水位B.滴水孔的大小C.容器的颜色小科自制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水钟,水钟的刻度条贴在下面的容器上。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正规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多项选择题。
1、地形包括()等。
A、高原B、高山C、盆地D、湖泊E、峡谷F、平原2、地球表面有( )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A、河流B、海洋C、山脉D、高原3、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等地形地貌。
A、山脉B、高原C、裂谷D海沟4、岩石在()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风化现象。
A、阳光B、大气C、水D、生物5、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等。
A、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B、动物C、植物的残留物D、腐殖质E、水F、空气6、()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A、坡度的大小B、位置的高低C、有无植物覆盖D、降雨量的大小7、()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A、保护森林B、破坏环境C、退耕还林D、退林还耕8、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A、地壳B、地幔C、地心D、地核9、由于受()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A、水B、大气C、气温D、动植物10、土壤是()等物质的混合物。
A、沙B、小石子C、黏土D、腐殖质E、水F、空气二、填空题。
1、()和()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造成的。
3、()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4、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5、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说来,()的颗粒先沉积,()的颗粒后沉积。
6、()和()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7、()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
8、()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9、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10、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压力越来越()。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测试卷及答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8分)1.物体有时是___________的,有时是运动的。
2.纸飞机从空中落下来,跳起来的人落回地面,都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的作用。
3.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___________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___________。
4.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___________。
在生活中,利用反冲力运动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_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作___________。
6.科学技术上统一用___________表示力的单位,简称___________。
7.在地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___________。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___________;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__________。
8.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___________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___________它。
人们在鞋底设计了各种花纹,是为了___________摩擦力。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2分,共16分)1.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不存在力的作用。
()2.弹簧是有极限的,不能无限拉伸。
()3.物体的运动有时是几种方式同时存在的。
()4.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的猜想,而是有根据的推论。
()5.足够的拉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6.橡皮筋可以无限拉长,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
()7.子弹打出枪筒时会产生反冲力。
()8.设计制作小车时,要先进行设计,再按照设计图制作和测试。
()三、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体中,()没有利用到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2分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和(),()和()往往会瞬间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气温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小石子),其次是(),接着是比沙还小的(),最小的土壤微粒是()。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4、土壤中的()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而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在()生长中必不可少。
5、土地坡度的大小、()、
()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6、由于河流速度、冲击力的不同,在不同的河段会有不同大小的岩石颗粒,如在中游往往()很多;而细沙和黏土则出现在(),并长期因此会出现()这种地形。
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之间的()造成了山,如喜马拉雅山;而大洋和裂谷的形成则是板块之间的()引起。
二、我会选:每题2分,共16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东西面低
2、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A、沉积 B、风化 C、侵蚀
3、沉积实验中,我发现()
A、细沙和黏土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C、重的颗粒先沉积
4、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的条件。
()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5、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的结构名称为()A、地壳 B、地幔 C、地心
6、下列做法不能减少土地的侵蚀是()
A、建造更多的高楼大厦
B、退耕还林
C、退耕还草
7、下列不属于蚯蚓在土壤中的活动作用和目的的是()
A、疏松土壤
B、寻找腐殖质
C、获取地下水
8、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
B、缓坡处水流速度
大 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
三、我能判断:每题1分,共15分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
1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
13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
14、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
15、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
四、连连看:12分
1、地形特点及例举:
高原地貌宽广平坦,海拔较低四川
山地四周地势高,中间低平内蒙古
平原地势较高,陡峭起伏长江三角洲盆地面积广大,海拔高,吉林长白山2、土壤和生物关系:
蚂蚁分解动植物残留体
细菌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在土壤中群居
蚯蚓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五、我会设计
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6分
2、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请简单地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6分
3、请你制定一份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注意写明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6分
4、请你制定一份又有无覆盖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实验方案,注意写明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7分
提示:写清实验材料、形同条件、不同条件、实验过程、现象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