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英雄》成功营销策略_图文.ppt
《英雄》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

《英雄》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寂寥冷落,到2002年中国大片《英雄》的横空出世,中国电影在艰难跋涉中走向产业化。
《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
关键字:《英雄》票房影响《英雄》自开拍开始就汇集了台前幕后的各路明星,耗资3000万美元。
庞大的明星阵容和巨大的耗资都是中国电影史上从未有过的,其开拍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
票房自然毋庸置疑,不仅在国内表现非凡,而且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于此同时,《英雄》还没上映,就推出了邮票、画册等颇有收藏价值的附产品,卖得十分火爆。
另外加上《英雄》的纪录片《缘起》的销售收入,《英雄》相关纪念产品的开发,《英雄》图书的版权费用等,估计不会低于300万美元。
《英雄》除了电影产品本身取得了好的市场业绩,同时《英雄》此次电影后产品的销售也非常成功,对今后国内电影形成产业化生产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英雄》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影响《英雄》的成功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2002年6月,全国电影行业自上而下推行城市“院线制”改革。
《英雄》的放映,为推行“院线制”的2002年画上最完美的句号,《英雄》之后,院线制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主要生产力,并带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
院线的形成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电影市场环境,使中国电影市场打破行政分割与封闭状态,在国内地域间形成一个整体,扩大了电影市场规模,促进了电影资源的流动性,从而建立起良性运转的电影市场机制。
近几年来,我国电影故事片产量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电影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民营制片机构超过1000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基本覆盖全国。
《英雄》谋略:谁与争锋-关于中国商业电影整合营销的思考

《英雄》谋略:谁与争锋:关于中国商业电影整合营销的思考《英雄》谋略:谁与争锋:中国商业电影整合营销的思考《英雄》谋略:谁与争锋:中国商业电影整合营销的思考2007-07-29新闻传媒学论文《英雄》谋略:谁与争锋:关于中国商业电影整合营销的思考由张艺谋担纲导演的影片《英雄》被誉为中国武侠第一巨制,3000万美元的巨额投资,全明星阵容的全力打造;一时间,各大娱乐媒体为之动容,关于《英雄》的报道当仁不让地占据了媒体娱乐版版主地位。
从2001年8月11日《英雄》开机到2002年1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礼,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英雄》的确业绩不俗,据《英雄》片方新画面公司介绍2003年1月9日《英雄》的国内票房已冲过两亿元,创中国影片国内票房之最。
无论怎样众说纷纭,《英雄》最终完成了中国商业电影让票房说话的历史跨越。
比起当年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影片《卧虎藏龙》总想替《英雄》说句公道话——莫以成败论《英雄》。
本文不想卷入关于《英雄》事事非非的“口水战”中,只是想把《英雄》作为一种市场现象,为中国商业影片的营销运作攒一副药方。
2003年1月下旬,《英雄》在国内放映接近尾声,累计票房以达2 .5亿元,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英雄》的票房奇迹,这或许总该让人回味一下个中滋味吧!一、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用张艺谋自己的话说“我们无意开拓新的历史观,去发展所谓挑战性的,与前人不同的思想,重要的是用我们的手段拍一部非常吸引观众的电影……”的确张艺谋没有给历史赋新说,他只是把历史集纳精装了一下,然后卖了个好价。
但有一点值得特别一提——张艺谋始终在做地道的“国货生意”。
《英雄》是第一部没有原著的张艺谋电影,这或许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可转念一想,画鬼易于画人,没有原著的窠臼,电影拥有了更大的拓展空间。
90分钟的影片将中国历史中的哲学、典故、文化、音乐无一遗漏尽收囊中。
秦一统天下是中国历史文明中的经典,翻阅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思想论著,确有《说剑》、《天下》篇,与《英雄》的思想内容、叙事脉络颇为神似。
英雄的市场策划

《英雄》的商业成功与有效的市场策划余玉熙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英雄》的拍摄资金是从银行贷款,由三家公司运作,但主要是香港的精英娱乐有限公司江志强等人在操作。
当我们看到国内的电影市场正处于逐渐萎缩,可以说已到了低谷,资金出现相当程度上的困难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一种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做法。
那就是借鉴国际市场成功、规范的融资经验,对剧本、导演、演员等作具体评估,然后请一家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做风险评估,再从银行取得贷款。
美国人很多影片不用他们自己花钱,通过运作即可。
我认识美国一个保险公司的总裁多娜・史密斯。
她原来是美国八大制片公司之一的一个副总裁。
她非常清楚电影的整个拍摄过程,所以能给电影拍摄保险。
《卧虎藏龙》也是被保险了。
保险公司的人还会去看现场。
他们可以给演员、导演保险,可以给天气、素材、器材保险,什么都可以。
中国没开发这个行业,在中国也很难开发。
《英雄》的制作成本#千$百多万美元(不含宣传费用)。
主创人员基本上由张艺谋决定。
投资风险自然存在,当时我们和张艺谋预测票房的时候,也感到风险和压力。
票房是目前中国电影的生命。
一部电影没有票房、没有市场,就意味着失败。
发行不得当会影响票房,直接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一部投资%&&万的国产影片,如果不能达到$!&&万的票房,那么投资方就注定要赔钱。
因为影片票房的分账比例中,投资人只能拿到#&’左右的票房收入,其余(&’多的份额都分配给院线和发行方,这使投资人承担了相当严峻的市场风险。
而目前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状态,电影发行机制存在的各种弊端,日渐猖獗的盗版现象,不够规范的市场现状都会加大票房回收的困难,加剧投资人的风险。
所以现在投资拍电影的人越来越少了,看盗版的越来越多了;赚钱的电影越来越少了,赔钱的电影越来越多了。
作为《英雄》投资方之一,也是国内发行方的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一手策划并操作了国内这次《英雄》的宣传发行。
2020电影营销案例

2020电影营销案例2017电影营销案例一《英雄》:一部糟糕电影的辉煌纪录有史以来中国电影市场最成功的票房,有着糟糕动作片的一切特征——弱智的故事情节、失真的动作设计、装腔作势的台词,但这部糟糕的电影,上市20天就创下了超过2亿元的票房,而本年度风靡全球的《哈利·伯特》,在中国创下的票房仅为6300万元。
让《英雄》成功的,不是由于电影的精彩,而是由于营销策划、市场推广的创新。
《英雄》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明星剧组,早在2001年初,新画面公司就开始借助团队的明星效应,持续制造新闻。
在媒体的支持下,这些“新闻广告”高强度持续进行了两年时间,终于让大量中国人按捺不住,走进影院观看这个中国有史以来营销最成功的电影——也许还是最糟糕的动作片之一。
这些人中间,包括几乎从来不看电影的笔者。
《英雄》以令人赞叹的耐心、丝丝相扣的营销策划和长达2年的新闻公关,列本年度十大营销创新案例之首。
《英雄》必将以营销的创新写入中国电影史,但未来的电影观众必把它忘得一干二净。
《英雄》入选,是为了表彰发行商新画面公司对电影营销的突破性贡献。
它所获得空前成功,将把电影营销策略和营销组织性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英雄》以后中国电影将越来越倾向于大制作、倾向于告别艺术电影、倾向于向好莱坞靠拢。
2017电影营销案例二《无极》无所不极“一个人不能无耻到这样的地步”?陈凯歌在柏林怒斥网络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作者胡戈。
“人不能无趣到陈凯歌这个地步,”网友们反驳道。
同时,他们还发起万人大签名支持胡导。
就这样,由于胡戈的一次贪好玩的举动,让本该冷却下来的电影《无极》又重新火热起来,尽管导演陈凯歌得不到大众的支持,但是却利用这个机会继续炒作。
这是个中国电影商业化日益高涨的年代,从《英雄》开始,电影行业的营销手段日渐高明,直到《无极》可谓是“无所不极”。
“无所不极”创造商业神话电影《无极》真称得上“叫座不叫好”,自上映以来,市场骂声不绝。
电影《英雄》成功营销策略分析营销案例

经典营销案例电影《英雄》成功营销策略分析【2018年最新修订版】商业实战必备手册《英雄》上映十天,1.3亿元的票房在中国影视史上创下了全新的记录,目前各大影院纷纷与发行公司联系要求延长《英雄》放映档期;据中国社会调查所重庆分所对部分重庆电影观众的调查表明:有38.4%的观众表示还会再次走进电影院观看。
《英雄》的成功,不仅仅是张艺谋的成功。
仔细收集《英雄》从筹拍到推广各阶段的运作方式,我们会发现《英雄》的成功,是其在营销方面较传统影视制作推广方面有了较为大胆的突破;是其在“生产”、“销售”中重视消费者市场研究和消费心理研究。
一、电影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已与从前那种在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有所不同。
电影市场、电影消费人群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1、差异化的群体渴望差异化的电影产品。
如今除了《生死抉择》这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电影会出现包场连放外,更多看电影的消费者大多都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如今影院的小厅改革,时间改革也是为了适应消费者的变化。
电影产品也应如此,《英雄》恰恰是迎合了电影消费人群对大片的渴望,大导演+大牌明星+大制作,电影产品要想适销对路,必须研究消费者心理,准确定位电影产品生产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消费者,留住消费者。
2、电影产品内容的丰富化适应了市场的需求。
如今电影产品已不再是简单的政教工具,所以并不需要所有电影产品都承载十分严肃的教育意义。
电影产品长期的模式化、教条化、偶像化、口号化已使得观众慢慢远离了影院。
《英雄》成功了,因为张艺谋的口号很简单——“拍好看电影,把观众吸引到影院来”。
其实现在很多人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方式,所以能做到“好看”就很不错了。
现在许多电影产品什么都想包涵进去,结果却变得言之无物了。
3、利润是投资者持续投资的动力。
电影作为一种商品,原先的投资方式与其它国企类似,就是国家投资,是否赢利无须考虑太多,但如今不同了,许多民间资本、海外资本进入电影市场,如若没有利润,投资者怎么会有继续投资的动力?据了解《英雄》最初样片是1小时50分钟,后来应片商要求减去20分钟。
市场营销学案例

市场营销学案例第一篇:市场营销学案例案例正文:英雄案例(1)摘要:本案例以《英雄》电影为背景,描写了这部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利用整合营销的手段,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和理想的市场回报。
这种运用整合营销的创新理念给其他传统行业营销人员以深刻的启发。
关键词:《英雄》电影;整合营销;市场推广0 引言《英雄》的诞生与推广,不仅堪称中国影视领域的奇迹,同时其创新的理念,整合的推广等都给其它传统行业营销人士一种警醒:如果你能够把产品塑造成《英雄》一般,那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的竞争优势将是十分巨大的,市场的回报亦会十分理想。
以营销的视角剖析《英雄》,不仅是营销界的职责,同时对营销界的理论运用、实践突破等都会有收益。
前期拍摄2000年11月,《英雄》初定开拍;2000年11月,张艺谋打电话给做了自己12年制片主任的张震燕,想在2001年7月开拍《英雄》;2000年12月,梁朝伟、张曼玉确定出演;2001年1月,进入准备阶段;2001年2月1日,张震燕带工作人员兵分三路对中国西北的青海、新疆、内蒙、四川、云南、甘肃进行扫荡式选景工作;2001年3月,定下胡杨林、雅丹地貌、当金山、九寨沟、横店等几处景地,同时致电美国邀请李连杰加盟;2001年4月,和田惠美进组;2001月5月,美术师易振洲进横店制景搭棋馆和藏书阁,并改造秦王大殿;2001年5月~6月,导演与编剧在北京对剧本进行最后调整,逐步确定李连杰、张曼玉、梁朝伟、章子怡、甄子丹等演员,演秦始皇的姜文因为要拍《天地英雄》改成了陈道明,剧组各部门开始尝试磨合;2001年7月~8月,拍摄状态的最后筹备;2001年8月11日,开机,杜可风进组;2001年9月1日,剧组移往雅丹地貌拍摄白色剧情;2001年10月上旬,武术指导董伟更换为程小东,并于2001年11月10日,抵达外景地横店;2002年1月18日,横店关机。
后期制作2002年1月19日,北京开始后期剪辑,澳洲、香港同时开始做电脑特效;2002年5月,谭盾来京录音;2002年6月~7月,进行混录合成,音乐动效同期制作;2002年8月~9月,基本完成;送审,等待发行档期;2002年10月23日,为满足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参赛条件,在深圳小范围放映七天;2002年12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亚洲新闻发布会,所有主创人员均出席。
电影英雄ppt

•
中国电影里的英雄相比欧美少了许 多,并且给人的印象不够深刻,英雄 主义强调的都是集体观念,缺乏新意。 因此,在中国银幕上的英雄人物只有 几类,革命英雄,水浒三国加上孙悟 空,还有金庸笔下的江视一切 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 • 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 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 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 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 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 浓厚的感情。 • 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 慧、卓绝的才能、洞察 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 脑。
永不磨灭的番号——抗日英雄
• 抗日题材电视剧《永不磨灭的 番号》于2011年6月27日在国 内上映,一群有着强烈爱国情 怀的志士们经历种种磨难之后, 聚在一起去捍卫民族尊严,保 卫国家的故事,这是讲述一支 没有正规建制番号的八路军独 立团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被 称为抗日版的《水浒传》, “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八路军的 尊严!今天我授予的这个番号, 将一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会 消失!为了中华民族,我们可 以和任何敌人血战到底!” 独 立团独自对抗三万多人的日军, 最终拼光了最后一滴血,但部 队番号不灭。
他冷酷但多情,机智且勇敢,总能在最 危难时化险为夷,也总能邂逅一段浪漫 的爱情。历任007都是大帅哥,再加上性 感漂亮的邦女郎,以及扣人心弦的精彩 剧情,让这部影片直至今天仍被广大影 迷所热爱。
• 007是风 靡全球的 一部谍战 电影, 007不仅 是影片的 名称,更 是主人公 特工詹姆 斯· 邦德 的代号。
• 中国电影里的英雄主义是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牺 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那种,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义 利观的,精神是高尚的,无私的,往往着重意志的 作用。更现实。还常常和政治搭上边。像个模范一 样。 • 美国更强调个人主义,他们的英雄是捍卫个人主义 的,反权威,自由平等是口号。像《超人》这种有 时候还具有超自然力。想象意味更浓重。 • 主要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还有价值观的差异。比 如,美国电影赞扬和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如《蜘蛛 侠》《蝙蝠侠》《超人》《佐罗》等等影片;而中 国电影则提倡集体主义,如《上甘岭》《狼牙山五 壮士》等。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策略

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策略——以《英雄》为例摘要:《英雄》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上映获得了很好的票房收益,同时,《英雄》的推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电影营销模式。
分析《英雄》背后的中国电影的国际化策略,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本土电影能够走出国门。
关键词:《英雄》中国文化元素好莱坞的思维方式后电影产品和衍生产品2002年12月20日张艺谋的《英雄》上映,不仅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创造了票房奇迹,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大展风采,成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得票房收入最高的一部电影。
一、大胆地展示了中国文化元素电影具有商业性和文化性的双重特性,商业性的特性使得电影成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消费商品,而电影的文化特性又使得这种消费性商品必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指向,从而使电影具有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功能○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人认识中国不再停留在朦胧的认识中,他们希望可以从多个方面了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
张艺谋抓住了西方迫切了解中国以及中国特色文化的心理需要,在《英雄》中糅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并进行大胆的创新,再加上强大的明星阵容,恢弘的场面,精美的画面,巧妙的武术设计和大胆的色彩运用,把中国传统理解中的武侠暴力与艺术美学相结合,使得国内外观众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色彩如果说语言是中国电影走向国外市场的障碍的话,那么张艺谋则充分利用色彩背后的隐形语言来感染观众,以达到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黑色,代表秦宫和秦王。
使人产生一种肃穆和敬畏之感。
当影片开头无名走进以黑色为主色调的大殿时,让人顿时感到一种压抑,为了不给刺客藏身之处,大殿里没有宫女侍卫,没有任何装饰,一派肃杀之气,而秦王一人高居王座,与无名摇摇相对。
通过画面和色彩的表达我们可以感觉到秦王的孤独和无法言说的内心的深幽。
红色,代表赵国。
无名身着一身红衣来到赵国书馆向残剑求字。
此时,秦军的箭铺天盖地般射来,藏书阁众人纷纷中箭,未中箭者仍坚持练习书法。
无名和飞雪在外面奋力挡箭,残剑奋笔疾书,那红色的“剑”字和红色的赵国透露着刚烈和顽强,犹如赵人的个性——对秦国宁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