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晶相图

合集下载

共晶相图及包晶相图

共晶相图及包晶相图
区别: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在相的组成、温度范围和形成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
联系: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都是描述合金在不同温度和成分下相组成变化的相图,对于理解合金的凝固过程和组 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在材料科学、冶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指导合金的制备、加工和性能优化 具有重要意义。
备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
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可用于研究合金的凝固过程和组织演化。 通过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可以预测合金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磁学性能等。 在材料科学领域,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是研究合金相变和材料性能的重要工具。 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的应用有助于优化合金成分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性能和应用范围。
液相区:表示液态物质存在的区域
固相区:表示固态物质存在的区域
共晶区:表示共晶相存在的区域,即液态和固态同时存在的区域
包晶区:表示包晶相存在的区域,即液态和固态同时存在,但其中一种物质被另一 种物质包裹的区域
定义:等温线是相 图中表示不同温度 下系统状态的水平 线
作用:等温线可以 用来确定不同温度 下系统的平衡状态 和相组成
联合应用:通过综合考虑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的信息, 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合金的凝固行为和组织,从而设计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合金。
添加标题
实际应用案例:介绍共晶相图和包晶相图在合金设计中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例如航空航天、 汽车、能源等领域中具有高性能要求的合金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特点:在包晶相图中,液相线与固相线的交点是包晶点,该点表示在特定温度下,液相与固相发生包晶转变的成 分和温度。
应用:包晶相图在材料科学、冶金学和铸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用于研究合金的凝固过程和组织结构。
定义:共晶相图是指合金在共晶温度下,不同成分的合金以不同的相组成多相体系的相图;包晶相图是指以某一 固相为基底,通过加入不同成分的液体来形成多相体系的相图。

3.4 包晶相图

3.4 包晶相图

C 包晶转变是恒温转变,实际生产时不能提供恒温条件。
答案:AB 这两条都是在实际生产中包晶转变不能充分进行的原因 。
40
4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4)共析转变相图 由一个一定成分
的固相,在恒温
下同时转变成另 外两个一定成分 的固相的过程, 称为共析转变。
Ti (Ti )
590 o C
Fe-Ti相图
23
(5)包析转变相图
由两个一定成分
的固相,在恒温
下转变成另一个
一定成分的固相 的过程,称为包 析转变。
Fe2 B
Pt-Ag相图
11
L L多 L多 II
匀晶 包晶 匀晶 脱溶
12
13

10.5%<Ag<42.4%的Pt-Ag合金
Pt-Ag相图
14
L L多 多 II II
(3)组元间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不稳定化合物是指两组元形成的没有明显熔点, 并在一定温度就发生分解的化合物。
28
二元系各类恒温转变图型
29
30
31
3.8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32
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步骤

对于一个复杂的二元相图,首先看是否有稳定的化合
物,如果有则以稳定化合物为界把相图划分成几个简 单相图再进行下一步分析。 根据相区接触法则,区别各相区。 找出恒温转变的水平线,根据水平线周围相邻的相区 情况确定恒温转变的类型。这是分析相图的关键。 利用相图分析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及组织。


33

I. 包晶转变

匀晶、共晶、包晶

匀晶、共晶、包晶

反 • 成分在共晶线范围的合金都要经历共晶转变。

T,C


L
L+
L+
183 c
d
e
+
Pb f
g Sn
L
X1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T,C
T,C
1
L
2
L
L+
L
L+
L+
183 c
d
e
{
3
f4
Pb X1
+
g
Sn
+ Ⅱ
冷却曲线 t Ⅱ
X1L合金结晶特点
1.没有共晶反应过程,
T,C
而是经过匀晶反应形成
有一个三相共存的水平线dec。在该线上进行包晶反应。
包晶转变: Ld + c e
T,C
L+
c e
L
d L+
T,C
L
L+ L+
+
f
Pt
Ag%
铂-银合金包晶相图
+ Ⅱ
g
Ag
t
4、具有共析反应的相图
自某种均匀一致 的固相中同时析出 两种化学成分和晶 格结构完全不同的 新固相的转变过程 称为共析反应。
相图(平衡图、状态图)
平衡条件下,合金的相状态与温度、成份间关系的图形。
简化的Fe - Fe3C 相图
A T°
匀晶相图 L+A
共晶相图
L
D
E
912℃ A
G 共析相图
A+
A+F S Fe3CⅡ F P ( F+ Fe3C )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包晶相图)4(16)-10-2剖析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包晶相图)4(16)-10-2剖析

α
包晶偏析:因包晶转变 不能充分进行而导致的 成分不均匀现象。
四、包晶转变的实际应用
包晶转变特点:
包晶转变的形成相依附在初生相上形成; 包晶转变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
组织设计:如轴承合金需要的软基体上分布硬质点的组织。 首先形成硬质点,包晶反应形成软固溶体包于其外层
晶粒细化。 包晶反应生成细小化合物,异质形核。
包晶反应的推广
包晶反应(Peritectic) L + 包析反应(Peritectoid) + 合晶反应(Syntectic) L1 + L2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3-1 合金中的相 §3-2 合金的相结构 §3-3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4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3-5 共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3-6 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3-7 其它类型的合金相图 §3-8 二元相图的分析及使用
§3-6 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室温组织组成:β+αⅡ
室温相组成: α+β
三、不平衡结晶及其组织
原因 新生β相依附于α相生核长大, β相将α相包围
液体和α相反应形成β相,须 通过β相层进行扩散
原子在固体中的扩散低于液体, 包晶转变缓慢
冷却速度快.包晶转变被抑制 不能完全进行
剩余的液体在低于包晶转变温 度直接转变为β
保留下来的α,以及形成的β 相成分都不均匀。
(2) 线:
液相线: ACB,固相线:APDB。 固溶线:PE、DF线分别为中的固溶线(溶解度曲线)。
包晶线:水平线PDC
一、相图分析
(3)相区:
三个单相区: L、、; 三个两相区:L+、L+、+; 一个三相区:即水平线PDC; L + + 。

第四-五节--二元共晶包晶相图剖析

第四-五节--二元共晶包晶相图剖析

1
2
α
β
4 共晶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和组织 (1)伪共晶
伪共晶区具有不同的形状(对称或偏移)(下图)。
4 共晶系合金的非平衡凝固和组织 (1)伪共晶
伪共晶区的形状与共晶两相的结晶速度有关。 二相结晶速度接近,同时结晶形成伪共晶组织,伪共晶区具有对称形态; 二相结晶速度相差较大,则结晶较快的相成为先共晶的初生相,使伪共晶区向结晶速度慢的一侧偏移。 二相结晶速度取决于二相成分与液相成分的差异。与液相成分接近的相具有较大的结晶速度,易形成先共晶的初生相。在共晶两相中,低熔点相易先结晶。
2 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 包晶反应时原子迁移示意图
2 平衡凝固过程及组织 (2)成分在d-p之间合金的结晶 室温组织:α+β+αⅡ+βⅡ。
2
包晶转变前: α相含量: Wα =2b/db > pb/db
3 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2)粗糙-平滑界面: 金属-非金属型 具有不规则或复杂组织形态.
3 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2)平滑-平滑界面: 非金属-非金属型 一般认为具有不规则或复杂组织形态.
3 共晶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4)初生晶的形态: 金属固溶体:粗糙界面-树枝状; 非金属相:平滑界面-规则多面体。
第五节 二元包晶相图
包晶转变:由已结晶出来的一定成分的固相和剩余液相 (确定成分)反应生成另一个一定成分固相的转变。 包晶相图:具有包晶转变特征的相图。 特 点: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有限互溶或完全不溶, 且发生包晶反应。 包晶组织:包晶转变产物。
M
2
E
剩余液相:WL=M2/ME =(30-19)/(61.9-19)=25.7%
1
(3)亚共晶合金(Wsn=0.3)室温组织α初+ βⅡ+(α+β)共晶

8.7包晶相图

8.7包晶相图
三元相图
❖ 具有三相平衡的三元共晶相图 ❖ 具有三相平衡的三元包晶相图 ❖ 具有四相平衡的三元包共晶相图 ❖ 具有四相平衡的三元包晶相图 ❖ 三元相图举例
三相平衡的三元相图
❖ 由相律可知三元合金在三相平衡时,其自由度为1,所以温 度和三个平衡相的成分只有一个可以独立改变,即在温度一 定时三个平衡相的成分是一定的,温度改变时三个平衡相的 成分也随之改变,当一个相的成分被确定后,则温度和另外 两个相的成分就随之而定了。
可见合金应发生四相平衡包晶转变
在发生这一转变的前后,应发生 共晶转变

包晶转变
O点位于初晶的 液相面内,其初生相应为 。
综上所述,合金O的平衡凝固过程为:
由于O点位于L、 单变量线之间 转变结束后,L、 两相平衡
然后发生
转变
合金凝固后的组织应为单一的 相。
但因O点位于三角形a1b1c1内,所以在进行
包晶转变的L、 单变量线之间
,
,
初晶 的液相面内,同时还位于三角形
,
a1b1c1内,由此可以推断,此合金的凝
固顺序应为:
室温组织为初晶 +次生 +次生 。
总结:如何区分四相平衡的类型
1.四相平衡共晶转变平面
(1)四相平衡共晶转变的反应式为:L→α+β+γ。 (2)在立体图中四相平衡平面,其上面与三个三相平衡棱 柱衔接,下面与一个三相平衡棱柱衔接。图中带箭头的线分 别为平衡相的单变量线,也就是三棱柱的棱边。
而成分位于 bpc中的合金在
L r 反应后, 进入 L r 三相区
而成为位于ap线上的三元合金在凝固时 不发生三相平衡包晶转变。
(L , L r)
在匀晶转变 L 后
在Tp温度发生四相平衡包共晶转变

共晶、包晶、共析

共晶、包晶、共析

一般十分
细小。
Q
QⅡ
Ⅰ合金室温组织
为 + Ⅱ 。
A C
F
B 成分大于 D点合金结晶
E
D
过程与Ⅰ合金相似,室
温组织为 + Ⅱ 。
G
③ 亚共晶合金(Ⅲ合金)的结晶过程
合金液体在2点以前为匀晶转变。冷却到2点,固相成 分变化到C点,液相成分变化到E点, 此时两相的相对
重量为:
单相区:L、、β 二相区:L+、 L+、
+
L+
+
L
L+
三相区:L++ (水
平线PDC)
水平线PDC称包晶线,与该线 在一定温度下,由 成分对应的合金在该温度下发 一个液相包着一个
生包晶反应:LC+P⇄β D 。该 固相生成另一新固 反应是液相L包着固相, 新相 相的反应称包晶转
⑶ 组织组成物在相图上的标注 组织组成物是指组成合金显微组织的独立部分。
Ⅰ和Ⅰ, Ⅱ 和Ⅱ,共晶体 (+)都是组
织组成物。
相与相之间 的差别主要 在结构和成 分上。
组织组成物之间的差别主要在形态上。如Ⅰ 、 Ⅱ 和共晶 的结构成分相同,属同一个相,但它们的
的固相。
恒温下由一个固相同时
⇄ + 析出两个成分结构不同
的新固相。
⒊ 分析典型合金的结晶过程
⑴作出典型合 金冷却曲线示 意图
二元合金冷却 曲线的特征是:
①在单相区和 两相区冷却曲 线为一斜线。
②由一个相区进入另一相区时, 冷却曲线出现拐点: a. 由相数少的相区进入相数多的相区曲线向右拐; b. 由相数多的

共晶相图及包晶相图-PPT

共晶相图及包晶相图-PPT

几种伪共晶区的形式
(3)离异共晶
① 离异共晶:由于非平衡 共晶体数量较少,通常共晶 体中α相依附于初生α相生 长,将共晶体中另一相β推 到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从而使 共晶体两组成相间的组织特 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 晶体称为离异共晶。
② 形成原因:不平衡条 件下,成分位于共晶线上两 端点附近。
平衡条件下,成分位于共 晶线上两端点附近。
• α、β相对量都可通过杠杆法则求出: Wα= (1.0-0.1)/(1.0-0.02)=91.8% Wβ= (0.1-0.02)/(1.0-0.02)=8.2%
含10%Sn量合金的平衡结晶的显微组织 500×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 共晶合金的平衡结晶
• (α该+β合)。金两发个生相共的晶相反对应量::LE→αMα=MEN+/βMN,N恒β温N=进M行E,/M形N成共晶体
• 冷却曲线: • 结晶和组织转变过程:L→L+(α+β)→ (α +β)共
共晶反应+脱溶转变
• 室温组织:(α+β)共 。 • 出组。织特征:片层交替分布,共晶(α+β)共中α、β相对量都可通过杠杆法则求
共晶反应完了时:Wα= EN/MN Wβ=ME/MN 室温时:Wα= (1.0-0.619)/(1.0-0.02)
匀晶反应+包晶反应+脱溶转变 • 室温组织:αⅡ+β, αⅡ、β的相对量可通过杠杆法则求出 。
开始包晶反应时: Wα=DC/PC=57.2% WL=PD/PC=42.8%
室温时:WαⅡ=FD/EF Wβ=ED/EF
② 包晶点以右合金的平衡凝固 • 冷却曲线: • 结 晶 和 组 织 转 变 过 程 : L→L+α→L+α+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的过程称为共晶转变。
1
共晶系合金一般以共晶点为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Sn<19.2%和Sn>97.5% 的合金可以看作是匀晶合金
共晶合金 亚共晶合金 过共晶合金
2
3
3.6 包晶相图
由一个液相与一个固相 在恒温下生成另一个固 相的转变称为包晶晶转 变。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 在固态有限固溶,并且 发生包晶反应的相图, 称为包晶相图。
L
4
(1) 相图分析
Pt-Ag相图 5
点 A点、B点、C点 D点、P点、E点\F
线 ACB线为液相线 APDB线为固相线 CDP线是包晶转变线,PE线为Ag在Pt中的固溶 度曲线 DF线为Pt在Ag中的固溶度曲线
6
相区 单相区 两相区 三相线
Pt-Ag相图
7
(2)Pt-Ag合金的平衡凝固 含42.4%Ag的Pt-Ag合金
概念:包晶转变、共析转变、偏晶转变、 熔晶转变、合晶转变、包析转变
包晶合晶的凝固过程 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
下节内容:包晶相图
38
思考题
1. 和二元共晶转变一样,二元包晶转变也是恒温转 变。 A是 B否
答案:A 二元系的包晶转变是恒温转变。这可以通过相律计算, 此时系统的自由度为0
39
思考题
2.实际生产中包晶转变难以进行完全的原因是: A 实际生产时金属的冷却速度大; B 包晶转变受固态中原子扩散速度慢的影响; C 包晶转变是恒温转变,实际生产时不能提供恒温条件。
CED---偏晶线,E—偏晶点
偏晶反应:L1E
αC+L2D
20
(2)熔晶转变相图
熔晶转变相图 熔晶转变是一个固 相转变为另一个固 相和一个液相的恒 温转变。
13810C L
Fe-B相图 21
(3)合晶转变相图 由两个一定成分的液相L1和L2,在恒温下转变为一 个一定成分的固相的过程,称为合晶转变。
Ⅷ.包析转变
Ⅸ.包析转变
Ⅹ.熔晶转变
L
Ⅺ. 共晶转变
L
36
应用相图要注意的问题 相图只能给出合金在平衡条件下存在的相和相
对量,并不表示相的形状、大小和分布,而这 些主要取决于相的特性及形成条件。 相图只表示平衡状态的情况,而实际生产条件 下,合金很少能达到平衡状态。
37
本节要点
Pt-Ag相图
8
L 匀晶转变 L多 包晶转变 脱溶转变 II
9
10
42.4%<Ag<66.8%的Pt-Ag合金
Pt-Ag相图
11Βιβλιοθήκη L 匀晶 L多 包晶 L多 匀晶 脱溶 II
12
13
10.5%<Ag<42.4%的Pt-Ag合金
Pt-Ag相图
14
L 匀晶 L多 包晶 多 脱溶 II II
Fe2B 910o C
Fe-B相图
24
2 .组元间形成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稳定化合物是指两组元形成的具有一定熔点,并
在熔点以下保持固有结构不发生分解的化合物。 Mg-Si相图就是具有稳定化合物的相图,当含Si
36.6%时,Mg-Si形成稳定化合物Mg2Si,其熔点 为1087℃。
25
Mg-Si相图
答案:AB 这两条都是在实际生产中包晶转变不能充分进行的原因 。
40
41
根据相区接触法则,区别各相区。 找出恒温转变的水平线,根据水平线周围相邻的相区
情况确定恒温转变的类型。这是分析相图的关键。 利用相图分析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及组织。
33
I. 包晶转变
L
Ⅱ.包晶转变
L
Ⅲ.包晶转变
L
34
Ⅳ.共析转变
Ⅴ.共析转变
Ⅵ.共析转变
Ⅶ.共析转变
35
26
27
(3)组元间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相图 不稳定化合物是指两组元形成的没有明显熔点,
并在一定温度就发生分解的化合物。
28
二元系各类恒温转变图型
29
30
31
3.8 二元相图的分析和使用
32
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步骤
对于一个复杂的二元相图,首先看是否有稳定的化合 物,如果有则以稳定化合物为界把相图划分成几个简 单相图再进行下一步分析。
15
16
(4)具有包晶转变的合金的不平衡凝固
包晶反应时原子迁移示意图
17
由于包晶转变时,L和α相中的A、B组元的扩散 都必须通过β相进行,而原子在固相中的扩散速度 很慢,因此包晶转变的速度也相当慢,所以在实 际生产条件下,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原子不能进 行充分扩散,因此包晶转变也不能充分进行。
L1 L2 557c
22
(4)共析转变相图
由一个一定成分 的固相,在恒温 下同时转变成另 外两个一定成分 的固相的过程, 称为共析转变。
Ti 590o C (Ti)
Fe-Ti相图 23
(5)包析转变相图
由两个一定成分 的固相,在恒温 下转变成另一个 一定成分的固相 的过程,称为包 析转变。
18
3.7 其他类型的二元相图
1.其他类型的恒温转变相图 (1).偏晶相图
19
偏晶相图
组元的原子体积或熔点差别较大的合金体系中, 合金系在接近结晶温度时,液相不完全互溶,甚至 互不溶解。在形成有限液溶体的合金体系中,结晶 时常常出现偏晶反应。 虚线EOD是液相溶解度曲线,
在此曲线以上液相是均一的,在 此曲线以下液相分解成两个液溶 体L1和L2。L1的成分沿OE线变化, L2的成分沿OD线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