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职数学公式总结(2017)

安徽中职数学公式总结(2017)
安徽中职数学公式总结(2017)

中职学校数学常用公式及考点解析 (2017)

一、集合

考点:集合元素的无序性,互异性;元素与集合,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交并补运算;{0}与?,N,Z,Q ,R 之间的关系;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充要条件。 1 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2充要条件:

①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亦可称q 是p 的必要条件; ②p q ?,且q ≠>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p ≠> q ,但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p ≠> q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3 常见词和反设词的含义比较:大于(不大于)---如4(4)x x >≤;

小于(不小于)---如3(y 3)y <≥;至少一个(一个也没有)---即1(0)x x ≥=;

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即1(2)x x ≤≥;p 或q (p ?且q ?),p 且q (p ?或q ?) 如:方程2

320x x -+=的两根是1x =或2x =,而不等式2

320x x -+≠的解为1x ≠且2x ≠。

二、不等式

考点:不等式基本性质;区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 4不等式基本性质:,a b b c a c >>?>(传递性);a b a c b c >?±>±(加法原理) ,a b c d a c b c >>?+>+(可加性);,0,0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c >>??>???

>

(乘法原理)

0,0a b c d a c b d >>>>??>?(可乘性)

几个非负式:对于,a b R ∈都有2

2

2

||0()0,0a b a b a b -≥-≥+≥,成立。 注意:2

2

2

2

()(

)a b ac bc ac bc a b >?>?>?>,√ 5作差法比较实数大小:

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

注意:当被减式、减式是多项式时,必须添上括号!

6区间: 分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三类。

注意:区间右端点总大于左端点;-∞在左且为开,+∞在右且为开。如(,2]-∞和(4,+)∞。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若a b <,则有:(,)x a x b x b >??∈+∞?

>?,(,)x a

x a b x b >??∈?

(,)x a x a x b

x x b ?

8一元二次不等式:2

0(0)ax bx c ++><或2

(0,40)a b ac >?=->,若2

0ax bx c ++>,则其解集

在两根之外;若2

0ax bx c ++<,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

注意:①对于0a <时,可将不等式两边同乘以-1将其化为正。

②若2

ax bx c ++易于分解因式,则可以用十字相乘法或乘法公式计算两根,否则,应该用求根公式计算两根。0?≤的情形只需简单了解。 9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 当0a >时,有

x a a x a

x a x a >?>或x a <-.

注意:遇到形如||c ax b +<,一般应将ax b +看成整体x 应用以上公式。

三、函数

考点: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表示法;二次函数;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

10函数概念:结合图像判断(()x f x →若“一对一或多对一”即为函数,否则“一对多”等不是) 11函数定义域:()y f x =中若()f x 是:①整式,则x R ∈;②分式,则使分母不为0;③偶次根式,则使被开方式≥0;④对数式,则使真数>0;⑤指数式0

()f x ,则使()0f x ≠;⑥正切式tan (+)x ω?,则使

+,2

x k k Z π

ω?π≠

+∈。

12函数单调性:(定义法判断,常见函数单调性) ①函数单调性定义:

增函数:(1)、文字描述: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设f (x )在(,)x a b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a b x x ∈<且,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a b ∈上是增函数。(,)a b 为f (x )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设f (x )在(,)x a b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a b x x ∈<且, 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a b ∈上是减函数。(,)a b 为f (x )的递减区间。 ②常见函数的单调性:(1)一次函数,y kx b =+0k >为增函数,0k <为减函数; (2)反比例函数k y x =

,0(-,0)+0(-,0)+k k >∞∞??<∞∞?时,在和(0,)上分别为减函数

时,在和(0,)上分别为增函数

; (3)二次函数2

2

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 当0a >时,函数在(,)2b a -∞-

上是减函数,在(,)2b

a -+∞上是增函数; 当0a <时,函数在(,)2

b a -∞-上是增函数,在(,)2b

a

-+∞上是减函数。

13函数奇偶性:(定义法判断,常见函数奇偶性)

①奇偶性定义:(函数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在前提条件下,若有()()f x f x -=-,则f (x )是奇函数;若有()()f x f x -=,则是偶函数。 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必有f (0)=0。

②常见函数的奇偶性:(1)一次函数y kx b =+,在0b =时是奇函数,在0b ≠时非奇非偶; (2)反比例函数k

y x

=

是奇函数; (3)二次函数2

y ax bx c =++,在0b =时是偶函数;

(4)三角函数sin y x =和tan y x =在定义域上是奇函数,cos y x =是偶函数。

1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 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 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h k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12()()()(0)f x a x x x a x =--≠;(当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2(,0),(,0)x x 时,

设为此式)

15对于函数)(x f y =(R x ∈),若()()f a x f b x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

b

a x +=。 16常见函数的图像:

k<0

k>0

y=kx+b

o

y

x

a<0

a>0

y=ax 2+bx+c o

y

x

0

a>1

1

y=a x

o

y

x

0

a>1

1y=log a x

o

y

x

17分段函数:①求函数值。根据自变量范围,确定需代入的表达式; ②求定义域。取函数各段上的范围求并集。

③求值域。画出函数图像,结合图像特征写出值域。

四、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考点:指数式、对数式的计算、化简;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性质运用 18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m

n m n

a a =(0,,a m n N *>∈,且1n >).

(2)、1

1

m n

m n

m

n

a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3)、()n

n a a =.

(4)、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当n 为偶数时,,0

||,0

n

n a a a a a a ≥?==?

-

19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

指数性质: (1)、1p

p a

a

-=

; (2)、0

1a =(0a ≠) ; (3)、()m n mn a a = (4)、r

s

r s

a a a

+?= ; (5)、r r s s a a a

-= ; (6)、()r r r

ab a b =?

对数性质:

(1)、log 10a = (2)、log 1a a = ; (3)、log n

a a n =; (4)、log a b

a

b =

20 指数函数:

(1)、(1)x

y a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01)x y a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

21对数函数:

(1)、log (1)a y x a =>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2)、log (01)a y x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 22 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

N a

=

(0a >,且1a ≠,0m >,且1m ≠, 0N >).

23积、商、幂的对数: 若01a a >≠且,0,0M N >>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

24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负增长时0x <):

如果原产值为a ,平均增长率为x ,则对于时间n 的总产值A ,有(1)n

A a x =+.

五、三角函数

考点: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的符号;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诱导公式;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正弦型函数的性质;正余弦定理及应用。

25三角函数定义: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P x y ,22||0r OP x y ==

+>,

则sin ,cos ,tan y x y r r x

ααα=

==。 26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0 6π 4

π 3

π 2

π π

32

π 2π

sin α

0 12

22 32 1 0 -1 0 cos α

1 3

2 22

12 0 -1 0 1 tan α

33

1

3

不存在

不存在

27三角函数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28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2

2

sin cos 1αα+=,x R ∈;sin tan ,,cos 2

k k Z απ

ααπα=

≠+∈ 注意:①前式中“由弦求弦时,必须根据角的范围定值”;

②后式常用来解决“由正切值求正余弦的齐次式的值”。 29诱导公式:(k Z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诱导公式

2k απ+

α- πα-

πα+

2

π

α-

2

π

α+

正弦 sin α sin α- sin α

sin α-

cos α cos α 余弦

cos α cos α cos α- cos α- sin α

sin α-

正切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

/

30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①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正弦简图必须会画!)

-1

1

y=sinx

-2π2π

3π/2

π

π/2

-3π/2

-π/2

o

y

x

-1

1

y=cosx

-2π2π

3π/2π

π/2

-3π/2

-π/2

o

y

x

②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1)定义域:x R ∈,值域:[1,1]y ∈-; (2)奇偶性:sin y x =是奇函数,cos y x =是偶函数; (3)周期性:2T π=; 另外:(4)正弦函数的最大(小)值和取得: 当2,2

x k k Z π

π=

+∈时,max 1y =;当min 2,,12

x k k Z y π

π=-

+∈=-。

(5)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 单增区间是[2,

2],2

2

k k k Z π

π

ππ-

++∈;单减区间是3[

2,

2],2

2

k k k Z π

π

ππ++∈。 31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

αβ±=;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

αβαβ

±±=

.

注意:该公式的正用和反用,以及和诱导公式的穿插应用。 32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x b x + =

22sin()a b x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

a

?= ).

注意:该公式主要用于求形如sin cos a x b x +的函数的最值、周期、单调区间。

33 二倍角公式:

sin 22sin cos ααα=;

2222cos sin cos 22cos 112sin αα

ααα

?-?

=-??-?

;221cos 21cos 2sin ,cos 22αααα-+?==

2

2tan tan 21tan α

αα

=

-。 注意:对二倍角公式的要求是会运用公式求值即可。 34正弦型函数的性质:

sin()y A x ω?=+,

(0,0,||2

A π

ω?>><

)具有以下性质:

①2||

T π

ω=

;②值域:[,]y A A ∈-; ③单调区间:把x ω?+看成整体,运用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求法。

35 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①定理变形:sin ,sin ,sin a k A b k B c k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②主要应用:由两角和一边求其他;由两边和一边的对角求其他。

36余弦定理:

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

①定理变形:222cos 2b c a A bc +-=;222

cos 2a c b B ac

+-=;222cos 2a b c C ab +-=

②主要应用:由两边和夹角求其他;由三边求任一角;由三边判断三角形形状。

37三角形面积公式:

(1)111

222a b c S ah bh ch =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

sin sin sin 222

S ab C bc A ca B ===.(**)

注意: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

C A B

π+?

=-

.从而有 sin sin ()C A B =+, cos cos()C A B =-+,sin

cos

22

C A B

+=等式成立。 六、数列

考点:根据通项求数列的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

38求数列的项:若已知通项公式,只需将项数代入计算即可;若已知递推公式,则一般应在先求出前几项(依次代入项数)基础上才可求。 39 等差数列:

①定义表达式:1n n a a d +-=,d 是常数;(它是判断等差数列的重要方法)

②通项公式: (1) 1(1)n a a n d =+- ;其中1a 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n a 为末项。

(2)推广:(),(>)n k a a n k d n k =+-;

③前n 项和: (1)1()

2

n n n a a S +=

;其中1a 为首项,n 为项数,n a 为末项。 (2)1(1)

2

n n n S na d -=+;

④常用性质:(1)若m n r s +=+,则有m n r s a a a a +=+ ;

(2)若,D a b 是的等差中项,则必有2

a b

D +=

,反之亦成立。 (3){}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则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成等差数列。

40等比数列:

①定义表达式:

1

n n

a q a +=,q 是非零常数;(它是判断等比数列的重要方法) ②通项公式:(1)1

1,n n a a q -= 其中1a 为首项,n 为项数,q 为公比,n a 为末项。

(2)推广:,()n k

n k a a q n k -=?>;

③前n 项和:(1)111(1)

(1)(1)

11n n

n na q S a a q a q q q q =?

?

=--?=≠?--?

; ⑤常用性质:(1)若m n r s +=+ ,则有m n r s a a a a ?=? ;

(2)若,G a b 是的等比中项,则有2

G a b =? ,反之不成立!!

41通项公式的求法:

①若是等差(比)数列,则运用相关公式求解;

②满足1()n n a a f n +-=时,可运用对n 取值累加法;(如:已知112,n n a a a n +=-=,求通项。)

③满足

1()n n a f n a +=时,可运用对n 取值累乘法;(如:已知1111

,22

n n n a a a n ++==+,求通项。) ④已知通项n a 和n S 的关系式,一般考虑运用公式:11,(1)

,(2)n n n S n a S S n -=?=?

-≥?将“和”转化成“项”,再判断等差还是等比。(如《相约在高校》活页作业册:P.372,1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

(1)3

n n S a =-,求证: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七、平面向量

考点:平面向量的定义;相等向量、零向量和单位向量;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向量的减法;数乘向量;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内积的公式和坐标运算。 42平面向量的概念:两个要素:大小,方向;表示法;相等向量,零向量和单位向量; 43向量的加法:①三角形法则:首尾联,首指尾;②平行四边形法则:始点同,对角线。 向量的减法:始点同,指被减。(三角形法则也适用于共线向量的加法) 44向量的数乘:①模:||||||a a λλ=;②方向:0a λλ>时,与a 同向,0a λλ<时,与a 反向。 注意:当0λ=或0a =时,都有0a λ=成立。 45向量数乘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 )=(λμ) a ;

(2)第一分配律:(λ+μ) a =λa +μa ;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

46向量的内积(数量积) 定义式:a ·b =|a ||b |cos ,a b <>。 47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

(2)设点A 11(,)x y ,点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 (4)设a =(,),x y R λ∈,则λa =(,)x y λλ;

(5)设a =11(,)x y ,b =22(,)x y ,则a ·b =1212x x y y +,2211||a x y =

+.

48向量的共线(平行)与垂直 :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①a //b ?b =λa 12210x y x y ?-=.(交叉相乘差为零);

②a ⊥b (a ≠0)? a ·b =012120x x y y ?+=.(对应相乘和为零)。 49线段中点公式和三角形重心公式:

①设11A(x ,y )、22B(x ,y ),线段AB 的中点为M ,则1212

(

,)22

x x y y M ++;

(**) ②设ABC ?三个顶点分别为112233(,)(,)(,)A x y B x y C x y ,则ABC ?的重心123123

(,)33

x x x y y y G ++++.

50 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设点A 11(,)x y ,点B 22(,)x y ,则 ,A B d =||AB 222121()()x x y y =-+-。(**)

八、平面解析几何 (一)直线

考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两条直线的位

置判断;两直线的交点;点到直线的距离。 5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①倾斜角定义:从x 轴正方向绕着直线与x 轴的交点逆时针旋转到直线向上的部分形成的最小正角。

用α表示直线l 的倾斜角,则有[0,)απ∈,其中0α=是指直线与x 轴重合或平行。 ②斜率求法:(1)定义法:tan k α=,注意:2

π

α=

时,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垂直于x 轴;

(2)已知直线上两点111(,)P x y 、222(,)P x y ,则有21

21

y y k x x -=

-。

52 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

(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注意:直线的横截距、纵截距求法:只需在直线方程中,分别令x=0求纵截距,令y=0求横截距。 53 点到直线的距离 :002

2

||

Ax By C d A B

++=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注意:两平行直线的距离公式:1:1220,:0l Ax By C l Ax By C ++=++=,12C C ≠,则12,l l 的距离

是1222||C C d A B

-=+。

5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

①直线的斜率存在时,两直线方程形如:1:11222,:l y k x b l y k x b =+=+,则

12l l 与平行1212k k b b ?=≠且;12l l 与重合1212k k b b ?==且; 12l l 与相交12k k ?≠;又若121k k ?=-,则12l l ⊥。

②直线方程是一般式时,方程形如:1:11122220,:0l A x B y C l A x B y C ++=++=,则

12l l 与平行12211221A B A B AC A C ?=≠且;12l l 与重合12211221A B A B AC A C ?==且; 12l l 与相交1221A B A B ?≠;又若12120A A B B +=,则12l l ⊥。

(二)圆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断;圆的切线方程;圆的弦长公式。

55 圆的方程的两种形式:

(1)圆的标准方程 :2

2

2

()()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2

20x y Dx Ey F ++++=,(22

4D E F +->0). 注意:①将圆的一般方程经过分别对x,y 的配方,化成标准方程必须会!!(**)

②标准方程适合于:已知圆心和半径;已知直径两端点坐标;已知圆心和圆上一点坐标。 ③一般方程适合于:已知圆上任意三点坐标。 56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00(,)P x y 与圆2

2

2

)()(r b y a x =-+-

①计算点P 到圆心(,)a b 的距离:22

00()()d a x b y =-+-;

②比较d r 与的大小: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0 ≤d r

2

2

)()(r b y a x =-+-

①计算圆心(,)a b 到直线l 的距离:2

2

B

A C Bb Aa d +++=

②比较d r 与的大小:0d r >???<直线与圆相离;0d r =???=直线与圆相切; 0 ≤0d r 直线与圆相交.

58圆的切线方程l :过点00,P x y ()与与圆:C 2

22)()(r b y a x =-+-相切

①点P 在圆上时:CP k 求 l k →求 l →求方程;

②点在圆外时:设切线斜率k →写出切线方程并整理成一般式→求出圆心C 到切线距离d →由

d r =求得斜率k →代入整理得切线方程。

注意:若求出的斜率只有一个,说明经过点P 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为另一条切线。

x

y A 1

F 1

o

F 2 A 2

B 2

B 1 图 1

x

y A 1 F 1 o F 2 B 2

图 2

A 2

B 1

59圆的弦长m :直线:l 0=++C By Ax 与圆:C 2

22)()(r b y a x =-+-

①计算圆心C(,)a b 到直线l 的距离:2

2

B

A C Bb Aa d +++=;

②将d 代入公式:222m r d =-即可。

(三)圆锥曲线(对口高考压轴题所在!!)

考点: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定义;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性质;直线与椭圆、抛物线相交形成的弦长,弦的中点,弦的斜率等综合问题。 60 椭圆:①定义表达式:已知定点12,F F ,动点P 满足:12||||2PF PF a +=,(122||a F F >)

应用:常用来求经过一个焦点的弦与另一个焦点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4a )

②标准方程和性质:(列表如下)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焦点坐标 12(,0),(,0)F c F c - 12(0,),(0,)F c F c -

顶点坐标 1212(,0),(,0),(0,),(0,)A a A a B b B b -- 1212(0,),(0,),(,0),(,0)A a A a B b B b --

共性

对称轴 x 轴,y 轴

焦距,长轴,

短轴

焦距:12||2F F c =,长轴:12||=2A A a ,短轴:12||=2B B b

,,a b c 的关系

222a b c =+

离心率e

,(0< 1)c

e e a

=

<

61双曲线:①定义表达式:已知定点12,F F ,动点P 满足:12||||||2PF PF a -=,(122||a F F <) 应用:主要用于求双曲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 ②标准方程和性质: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焦点坐标

12(,0),(,0)F c F c -

12(0,),(0,)F c F c -

顶点坐标 12(,0),(,0)A a A a - 12(0,),(0,)A a A a -

渐近线 y b x a

y a x b

共性

对称轴;焦距,实轴,虚轴 x 轴,y 轴;焦距:12||2F F c =,实轴:12||=2A A a ,虚轴:12||=2B B b

,,a b c 的关系

222c a b =+

离心率e

,( 1)c

e e a

=

> 63抛物线:①定义表达式:

已知定点F ,定直线l ,动点P 满足:||PF d =,其中d 表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应用:在已知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问题时经常转化成该点到准线的距离。 ②标准方程和性质:

焦点位置

x 轴正半轴 x 轴负半轴 y 轴正半轴 y 轴负半轴 标准方程

2

2,(0)y px p => 22,(0)y px p =-> 22,(0)x py p => 22,(0)x py p =-> 图形

焦点坐标 (,0)2p F (,0)2p F -

(0,)2p F

(0,)2p F -

准线方程 2

p x =-

2p x =

2p y =-

2

p y =

对称轴 x 轴

y 轴

离心率 1e =

焦准距p

焦点到准线的距离(0p >)

64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已知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1122(,),(,)A x y B x y ,求弦长AB :

①将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代入曲线方程消元;(由方程???=+=0

)y ,x (F b

kx y 消去y 得到02=++c bx ax )

②运用韦达定理求出两根和与两根积;1212

b x x a c

x x a ?

+=-???

??=??

③将上述结果代入弦长公式:2

2

2121(1)[()4]AB k x x x x =++-?即可。

65弦的中点和斜率问题:

①与以上求弦长的前两步相同,然后借助于线段中点公式求弦的中点坐标;

②求以已知点为弦中点的弦的直线方程:一般考虑用点差法求出弦的斜率,继而得到弦的直线方程。

九、立体几何

考点:平面的基本性质;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线面所成角;二面角;线与面、面与面的垂直;柱锥球的组成和侧面积(全面积)、体积. 66平面的基本性质:

o

l F

x

o

l

F

x o

l F

x

o

l

F

x

y y y y

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①不共线的三点;②直线和线外一点;③两平行直线;④两相交直线。 注意:点线面的关系表示和两相交平面的画法必须会! 67空间的平行:

①线线平行://,////a b b c a c ?(平行传递性) ②线面平行:

(1)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 (2)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平面外的直线与两个面的交线) 注:证明线面平行,还可以通过面面平行推得线面平行。 ③面面平行:

(1)判定定理: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2)性质定理:面面平行?线线..

平行(两个面与第三个面的交线) 68直线、平面所成的角: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是通过平移将其转化成两相交直线所夹的角; ②线面所成角:

(1)平面的垂线、斜线、垂足、斜足,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等概念; (2)线面所成角:平面的斜线和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所夹的角。

注:求线面所成角时,一般是将其放在由斜线、垂线和射影组成的Rt ?中求解! ③面面所成角:

(1)二面角的大小:由棱上的一点在两个半平面中分别作棱的垂线组成的平面角度量。 (2)二面角的求法:一般考虑由一个面内的一点向另一个面所引的垂线得到平面角再求解。 69空间的垂直

①线线垂直:包括相交垂直和异面垂直两种情况; ②线面垂直:

(1)判定定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必须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2)性质定理:线.面垂直?线线平行(必须是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 ③面面垂直:

(1)判定定理:线.

面垂直?面面垂直(必须是另一个平面内的直线) (2)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线.

面垂直(必须是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 70柱、锥、球 (一)棱柱

①棱柱定义、正棱柱性质;(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

②面积体积:=,=+2=S ch S ch S V S h 正棱柱侧正棱柱全底面正棱柱底面,,其中c 表示底面周长,h 表示高。 (二)棱锥

①棱锥定义、正棱锥性质 (底面是正多边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斜高(侧面底边上的高); ②面积体积:111

=

,=+=223

S ch S ch S V S h ''正棱锥侧正棱锥全底面正棱锥底面,,其中h '表示斜高。 (三)圆柱

①圆柱的组成和性质,轴截面是长为高,宽为底面直径的矩形; ②面积体积:2=2,=2(+)=S r h S h r V

r h πππ圆柱侧圆柱全圆柱,,其中r 是底面圆半径,h 表示高。

(四)圆锥

①圆锥的组成和性质,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圆锥的高;

②面积体积:21=,=(+)=3

S r l S r l r V r h πππ圆锥侧圆锥全

圆锥

,,其中l 是母线长,r 是半径,h 是高。 (五)球

①球的组成,球面、球心,大圆,小圆;

②截面圆:若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 ,球的半径是R ,截面圆半径是r ,则有22r R d =-;

③面积体积:2

3

4=4=3

S R V R ππ球球,,其中R 是球的半径。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考点: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二项式的通项;二项式的性质。 70 分类计数原理(加法原理):12n N m m m =+++.特点:每一类都能一次性完成任务!

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2n N m m m =??

?.特点:必须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才完成!

71排列数公式 :m

n P =)1()1(+--m n n n =!

!)(m n n -.(n ,m ∈N *,且m n ≤).规定1!0=.

72 组合数公式:m n

C =m n m m

P P =m m n n n ???+-- 21)1()1(=!!!)(m n m n -?(n ∈N *,m N ∈,且m n ≤).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m n C =m n n C - ;(2) m n C +1-m n C =m n C 1+.规定10

=n C .

73解决计数问题的几种方法:

①特优法:特殊位置和特殊元素需优先考虑! ②相邻问题“捆绑法”:把需要相邻的元素看成一个元素和其他元素后,再考虑顺序! ③不相邻问题“插空法”:将要求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其他元素留下的空档内(包括首尾两位置!)

74 二项式定理 :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b a C a C b a ++++++=+--- 222110)( ; ①二项展开式的通项:1m n m m

m n T C a b -+=(012)m n =,,,. ②2012()()n n n f x ax b a a x a x a x =+=+++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关系:

012(1)n a a a a f ++++=; 012(1)(1)n n a a a a f -++

+-=-;0(0)a f =。

十一、概率与统计初步

考点:随机事件;古典概率;独立重复试验及其概率;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样本平均数和方差 75随机试验、随机事件:

①特点是条件相同,重复进行的试验和观察;

②频率与概率:前者是试验值,后者是趋近值,概率()P A [0,1]∈,其中()1,()0P P Ω=?=。 76古典概型:

①满足的条件:结果有限个,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 ②概率公式:()m

P A n

=

,其中n 表示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m 表示事件A 所含的基本事件数。 77伯努利概型:

①独立重复试验:条件相同,重复进行n 次试验且每次试验结果互不影响(相互独立)

②伯努利试验及概率公式:在以上独立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的可能结果有2个,则为伯努利试验。

在n 伯努利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1).k k n k

n n P k C p p -=-,其中1,2k n =…,

p 表示一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1p -表示一次试验中事件A 不发生的概率。

78互斥事件及概率加法公式:

①互斥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两个事件;

②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若事件A B 与互斥,则有()()()P A B P A P B ?=+. 79总体、样本与抽样方法:

①总体、样本概念:前者是研究对象..

的全体,后者是被抽取的对象的集合; 注意:研究对象很可能不是人,而是某项指标或特征量! ②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试验对象较少),系统抽样(个体较多且比较均衡)和分层抽样(总体是由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 80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方差:

若有n 个数12,,n x x x …,则它们的平均数为:12n

x x x x n ++=

…+;

若样本是由n 个数12,,n x x x …组成,则样本方差为:2

222121[()()()]1

n s x x x x x x n =-+-+--…+。

注:样本平均数表示样本数据的整体水平,而样本方差表示样本数据的稳定性。

2017年7月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分享本来不属于东西,属于事,就像颜色不属于物体,属于事,就像美丽不属于物,属于事,就像爱不属于物,属于事,她依赖于人的心存在,但分享给你带来了不同的结果和感受,有这些就够了,不管是物是事,不管天荒地老,我就是需要这种感觉,谢谢你的下载与我在这个世界开始链接.(word文档可以删除编辑)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水乳交融,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

2017安徽省对口招生语文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复习资料

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校 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本卷满分120分,时间60分钟) 从每题所给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共30小题,每小题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畸( q í)形 绮(q ǐ)丽 崎(q ī)岖 B .剽(pi áo )窃 瓢泼(pi áo) 缥(pi ào)缈 C .粳(j īng )米 硬(y ìng)朗 梗(g ěng)概 D .滂( p áng)沱 诽谤(b àn ) 磅(b àng)秤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车水马龙地踊入洛阳城。 B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C .议论作为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可以开宗明意,可以画龙点睛。 D .它卑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眩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倩.影(倩:美丽) 迥. 乎不同(迥:差得远) D .惬.意(惬:满足) 锲. 而不舍(锲:刻) C .谄.媚(谄:奉承) 无与伦. 比(伦:同类) D .佳肴.(肴:米饭) 礼尚. 往来(尚:崇尚) 4.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江水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源远流长,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 。 B .人与生物圈是平衡的,生态链条中的野生动物遭劫,自然界的报复也就比.肩接踵... 。 C .大熊猫素有国宝之称,它那呆若木鸡.... 的形象博得了全世界的青睐。 D .青年学人争读《时间简史》,一时颇有洛阳纸贵.... 之势。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2017年小学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毕业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水平能力测试卷 一、填空。(25分) 1、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总高828米,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建筑物,总投资1495000000元,这个数读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约是( )亿元。 2、明年第二十届世界杯将在巴西举行,明年是( )年,全年有( )天。 3、5.05L=( )L ( )mL 2小时15分=( )分 4、( 9 )÷36=20:( )= 14 =( )(小数) =( )% 5、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根铁丝的( ),每份长( )米。 6、3 8与0.8的最简整数比是( ),它们的比值是()。 7、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3 5,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甲数比乙数少( )%。 8、小明在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 分,语文和数学共得b 分,英语得( )分。 9、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25 )%。 10、一个3mm 长的零件画在图上是15cm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并且它的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2、以一个直角边分别是5厘米和3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圆锥 体,这个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3、 把一个棱长是8厘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判断。(5分) 1、全校102名教师,到会100名,因此出勤率为100%。 ( ) 2、0是正数。 ( ) 3、甲比乙多25%,则乙比甲少20%。 ( )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这个学期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我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行请教。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如下: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我经常在

办公室里与其他老师互相探讨教学上的各种教法,遇到的疑难杂症。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018年安徽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 A .{}02, B .{}12, C .{}0 D .{}21012--,, ,, 2.设1i 2i 1i z -= ++,则z = A .0 B .12 C .1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已知椭圆C :22 214 x y a +=的一个焦点为(20), ,则C 的离心率为 A .1 3 B .12 C D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 B .12π C . D .10π 6.设函数()()32 1f x x a x ax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7.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A .31 44AB AC - B .13 44AB AC - C . 31 44 AB AC + D . 13 44 AB AC + 8.已知函数()2 2 2cos sin 2f x x x =-+,则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3 B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最大值为4 C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3 D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最大值为4 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 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 B .C .3 D .2 10.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AB BC ==,1AC 与平面11BB C C 所成的角为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A .8 B . C . D .11.已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1A a , ,()2B b ,,且

安徽对口高考真题与答案

2015年安徽省对口招生联合考试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第一节行业通用专业词汇释义(每小题1分,共5分) 从B栏所给的5个中文选项中选出A栏中行业专业通用英语专业词汇的正确释义。 第二节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最佳选项。 6. ---___ --- Fine. Thank you. A.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B. How do you do C. How are you getting on with your new job D. How long have you been here 7. --- Mom, 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my dictionary --- All right. Where is ___ A. it B. one C. its D. ones 8. December is the ____ month of a year, but it’s not the coldest month. 9. --- How do you like your English teacher --- He is very popular ___ us. A. to B. for C. with D. by 10.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 --- ____. A. I want to buy a T-shirt for my son B. I’d like a beef steak and a glass of beer C. I’d like to play basketball D. I plan to exchange some money 11. --- Can you speak English --- Yes, I can,___ I can’t speak it very well. A. or B. and C. so D. but 12. --- We can get knowledge ___ from books ___ from life. --- Yes, I can’t agree more.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 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及反思范文一: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为人师表,从师德做起。 本学期我继续以学校的两条高压线和师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本学期我通过电话、短信、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进行友好交往,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和家长的关系相处融洽。孩子进步了,家长也来向我致谢。我对孩子的一片爱心不仅赢得了孩子对我的爱,也赢得了家长的信任、鼓励和支持。 对于学生,在工作中用爱的方式去教育、启发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人来看待,当学生

犯错误时,或学习不用心时,耐心教导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上进的勇气。这样调动了学生进取的积极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很高。我还配合班主任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全面、自主、健康的发展。 另外,当同事们有困难时尽自己的全力帮助他们因此和同事相处和睦。 二、教学为主,认真钻研。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三班和二年级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提高我自身的专业素质,我在教学方面认真钻研努力学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向武老师学习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

安徽省对口高考数学复习纲要

安徽省对口高考数学复习 纲要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一章 集合 1、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整数集---Z ;正整数集---*,N Z +;有理数集---Q ; 正实数集---+R ;非负实数集---+R ;非零实数集---*R ;空集---φ. 2、元素a 与集合A 的关系:a ∈A ,或a ?A . 3、集合A 、B 之间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子集 、真子集 、相等 . 4、集合的运算:A ?B={ };A ?B={ };A C u ={ }. 5、充分、必要条件:一般的,设p,q 是两个命题: (1)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同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若p ?q ,p 、q 互为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 1、两个实数比较大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c a c b b a >?>>,;(2)m b m a b a +>+?>;(3)b c a c b a ->?>+; (4)????>>bc ac c bc ac c b a 00;(5)bd ac d c b a >???>>>>00. 3、区间:设b a <.闭区间---[]b a ,;开区间---),(),,(),,(),,(+∞-∞-∞+∞b a b a ; 半开半闭区间---),[],,(),,[],,(+∞-∞b b a b a a . 4、不等式的解集:(1)一元一次不等式:??? ? ?? ? <<>>>a b x a a b x a b ax ,0,0 ;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一元二 次不等式:)0(,02≠>++a c bx ax (“>”可以换成"","",""≥≤<). 附: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知识:0,02≠=++a c bx ax ,根的判别式:ac b 42-=? (1)求根公式:0,242>?-±-=a ac b b x ; (2)根与系数的关系:a c x x a b x x =-=+>?2121,,0 . (4)含绝对值不等式:)0(>a 第三章 函数 一、所学几种函数: 1、一次函数:)0(,≠+=k b kx y ; 2、正比例函数:)0(,≠=k kx y 3、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 4、分段函数:例:? ? ?>-≤+=1,101,63x x x x y 5、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 . 二、函数的性质: 1

2016-2017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2016-2017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卷及答案 在小学阶段是一次重要的考试,需要家长和小朋友们格外重视。整理了2016-2017年小学数学毕业考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书写(2分) 要求:①卷面整洁②字迹工整③行款整齐 二、填空(1-6小题每题1分,7-13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据科学家测算,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大约是五十九亿八千零五十万千米,这个数写作( )千米,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千米。 2、15:( )=( )÷20 = 35 =( )% =( )折 3、7.5L=( )dm3 =( )cm3 1.2时=( )时( )分 4、有4个小朋友A、B、C、D,如果A比C轻,但比D重,而D比B重,那么4人中最重的是( )。 5、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t小时行驶( )千米。 6、圆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叫做( )。 7、在313 、-3.3、33%、3.3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两个数是( )和( )。 8、看图在( )内填上适当的字母。 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如果用s表示它的侧面积,则字母公式为s =( ) 9、要使8x 是真分数,9x 是假分数,那么,x =( ) 10、如果a + 1 = b(a、b都是自然数,且不等于0),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1、把0.15:1.2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3个合唱节目中选出2个,2个舞蹈节目中选出1个,一共有( )种选送方案。 13、在下面的三个袋里任摸一个球 ① ② ③

(1)第( )袋里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25%。 (2)在第①个袋里增加( )个黑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80%。 (3)在第②个袋里增加( )个黑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为 13 。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5分) 1、如果我发现一个长方体有四个面是正方形,那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2、假分数的倒数都比1小。 ( ) 3、把一根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 18 米。 ( ) 4、m =n×78 ,那么m和n成正比例。 ( ) 5、当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2cm时,它画成的圆的半径为1cm。 ( ) 四、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把一根绳子截成二段,第一段占全长的 12 ,第二段长 45 米,两段绳子相比较( )。 ①第一段长②第二段长③两段一样长④无法确定 2、和奇数K相邻的两个奇数是( )。 ①K-1和K+1 ②K-1和K+3 ③K-2和K+2 ④K-3和K+3 3、小红做了一个圆柱和几个圆锥(如图,单位:cm),在圆柱①中装有13 的水,将 圆柱①中的水倒入第( )号圆锥中,正好倒满。 ① ② ③ ④ 4、在一个有40个学生的班级里选出一名同学任班长。选举结果如下表,下面( )图 表示了这一选举结果。 ① ② ③ ④ 5、美丰化工厂去年下半年用水量比上半年节约10%,__________,下半年用水多少吨?列式是:8000×(1-10%),题中应补充的数学信息是( )。 ①上半年用水8000吨②下半年用水8000吨③全年用水8000吨 6、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正确答案是( )。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完整版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在刚刚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担任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由于是第一次教学五年级数学,我对教材内容不熟悉,所以在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不但备教材备教法而且备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教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总结。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有意识地通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进行不同坡度练习,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

2018安徽对口高考数学真题完整版.doc

2018年安徽省对口高考数学试卷 31. 已知集合}2,1,0,2{},3,0{-==B A ,则=B A (A )? (B )}0{ (C )}3,0{ (D )}3,2,1,0,2{- 32.函数3-= x y 的定义域是 (A )}3{≥x x (B )}3{>x x (C )}3{≤x x (D )}3{--

试题作为面试题,则A 、B 同时被抽到的概率为 (A ) 21 (B )31 (C )41 (D )61 41.若一球的半径为2,则该球的体积为 (A )34π (B )38π (C )316π (D )3 32π 42.已知函数???<≥=1 ,41,log 2x x x y x ,则=+)2()0(f f =a (A )1 (B )2 (C )3 (D )4 43.若向量),2(),2,1(x b a -== ,且b a //,则=x (A )4 (B )1 (C )4- (D )1- 44.设R c b a ∈,,,且b 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2b a > (B ) b a 1 1> (C )bc ac > (D )c b c a +>+ 45.若直线02=+-y x 与直线012=++y ax 互相垂直,则=a (A )2 (B )2- (C )1 (D )1- 46.已知3 1 sin = α,则=α2cos (A ) 924 (B )924- (C )97 (D )9 7 - 47.函数x x y 22 -=的单调增区间为 (A )(]1,∞- (B )[)+∞,1 (C )(]1,-∞- (D )[)+∞-,1 4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点N M ,分别为111,B A AA 的中点,则直线 MN 与直线1CC 所成的角等于 (A )030 (B )0 45 (C )060 (D )090 49.在一次射击测试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五次,命中的环数分别为: 甲:10,9,6,10,5,乙:8,9,8,8,7,记乙甲x x ,分别为甲、乙命中环数的平均数,乙甲s s ,分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生基本情况。 班上的同学绝大部分在上课的时候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大胆回答老师提出 的问题,课余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少数同学的学习习惯较差,比如,上课精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 不能按时完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 二、达成目标情况。 1、学生都能熟练地背诵乘法口诀表。能完成相应的各种练习,如,将口诀填充完整,运用口诀进行乘加、乘减计算等。 2、学生初步认识了角。会认清锐角、直角、钝角这三种不同的角。知道了锐角最小,钝角最大,而直角永远是一样大。 3、学生会用三角板在纸上分别作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4、学生认识了除法,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明白了除法表示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学生能够运用前面学过的乘法口诀熟练地求出商。 6、这学期,孩子也接触了倍的认识。大多数学生知道了怎样解决关于倍的练习题。 三、工作经验。 1、开学初,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拜读了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把难点分解到各个层次中去,让每位学生 都可以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道德素质也随之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尤其是在完 成试卷时,有充裕的时间,不要左顾右盼,应该安静仔细地进行检查。 4、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耐心辅导。辅导时,精心为他们准备练习题,、题目不宜太难,题量也不宜过多。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完成特别题目。这样就使本学期大 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5 、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安徽省对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安徽省对口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 .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I U U I . (3)A B A A B B =?=I U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ΦI U C A B R ?=U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⑤换元法;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2b a b a ab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平方法;⑩ 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 g(x) ≤ 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2018年安徽对口高考语文真题

¥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和对口招生 文化素质测试 语文试题(120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20分) 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是 ( ) A.和谐.(xié)演绎.(yì)食物链.(nìan) B.权.(quán)利容纳.(nè)团体操.(cāo) , C.修饰.(shì)良宵.(xiāo)潜.(qián)水艇 D.坎坷.(gě)滑稽.(jī)龙虎榜.(b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优闲漫游风景线 B.刻苦求索见贤思齐 C.态度淘醉手风琴 D.独到聚集厚积勃发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省将加大科技产业的创新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 ②为了风云四号闪电成像仪“抓闪电”的奥秘,记者采访了该设备研制单位的专家。; ③这款自主研发的新型容积式压缩机,具有、静音、节能等特点,填补了国内空白。 A.空白揭开洁净 B.分量揭露洁净 C.含量揭露清净 D.分量揭开清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上下五千年,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B.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传播中一个不可或缺 ....的基本要素。 C.在这万象更新 ....的时代,我们青年人更应该将奋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创新创业。 D.本届冬季奥运会上,武大靖为中国代表团赢得首枚金牌,喜讯一时传得满城风雨 ....。 ,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彩虹是阳光在水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造成的自然现象的缘故。 B.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徽州民居往往采用“楼上加楼”的形式。 C.乡村旅游就应该保持乡村的“原汁原味”,这才符合乡村旅游的本意。 D.喷气式飞机飞行时,身后留下的长长的白色气体,被称为飞机尾迹。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理论和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下,美国政府、欧盟都先后把大数据上升为国家(区域)战略,中国也将大数据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以对待。 > ①简单来讲,大数据是一种海量信息资产。

2018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试卷(一)

2017学年度英才教育小学毕业考试试卷 数 学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智慧之旅就要开始了!准备好了吗?本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一、计算部分(37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5分) 3.8+6.2= 8.1÷3×2= =?3311 5 568-198= 0.65÷1.3= =-3243 =÷831 =-?)6141(48 75×10%= =?+25 3 52 (二)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18) (1) 745185485+÷? (2) ]23)45.025.1[(4.3?+÷ (3) 125)731(35÷-? (4) 11 8 )26134156(?-? (5) 138 7 131287÷+? (6)(42×29+71×42)÷35 (三)求未知数x (6分) (1) 314341=+x x (2)9 32:87:167=x (四)列式计算(8分)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甲数是4 1 ,乙数是多少? 2、甲数的 3 2 比乙数的25%多40,已知乙数是160,求甲数是多少? 3、180比一个数的50﹪多10,这个数是多少? 4、120的20%比某数的5 4 少24,求某数? 二、操作部分(13分) 1.下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厘米,请按要求画图。 ⑴用数对表示点A 、B 的位置:A ( , );B ( , )。 ⑵将圆A 先向( )平移( )厘米,再向( )平移( )厘米就可以和圆B 重合。 ⑶以点P 为一个顶点,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等腰梯形。 2.某文化宫广场周围环境如右图所示: ⑴文化宫东面350米处,有一条商业街与人民路互相垂直。在图中画直线表示这条街,并标上:商业街。⑵体育馆在文化宫( )偏( )45°( )米处。⑶李小明以60米/分的速度从学校沿着人民路向东走,3分钟后他在文化宫( )面( )米处。 三、综合问题部分(20分) (一)我会填,相信聪明的你是最棒的!(1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旬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叉——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

(完整版)2017年安徽省文化素质分类考试试题(数学)

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2017年安徽省文化素质分类考试试题(数学) 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4分,满分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若集合A ={1,3},B ={2,3,5},则A ∪B = ( ) A .{3} B .{1,3} C .{2,3,5} D .{1,2,3,5} 2. 袋中共有6个除了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其中有2个黄球和4个白球,从袋中任取一 球,该球为黄球的概率是 ( ) A .16 B .13 C .12 D .23 3.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a 1=2,公差d =3,则该数列的前6项和S 6= ( ) A .40 B .48 C .57 D .66 4. 已知点P (0,-2),Q (-2,-4),则线段PQ 中点的坐标是 ( ) A .(1,-4) B .(-1,4) C .(-1,-3) D .(-3,1) 5. 不等式2x 2+x >0的解集为 ( ) A .{x |x <-1 2} B .{x |x >0} C .{x |-1 2 <x <0} D .{x |x <-1 2 或x >0} 6. 将向量a =(2,1),b =(-2,3),则a ·b = ( ) A .-4 B .-1 C .1 D .4 7. 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u u u r +AD u u u r = ( ) A .AC u u u r B .CA u u u r C .B D u u u r D .DB u u u r 8. 在△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是a ,b ,c ,若a =b =2,B =30°,则c = ( ) A B . C D . 9. 函数f (x )=lg (x +1)的定义域为 ( ) A .(-1,+∞) B .(0,+∞) C .(-∞,-1) D .(-∞,O) 10. 过点P (2,1)且斜率为1的直线方程是 ( ) A .x -y +1=0 B .x -y -1=0 C .x +y +3=0 D .x +y -3=0 11. cos 405°的值是 ( ) A B C D 12. 设函数f (x )=x + a x ,若f (2)=-4,则f (-2)= ( ) A .-4 B .4 C .-8 D .8 13. 某中学共有高中学生3300人,其中高一1200人,高二1100人,高三1000人,为了 解该校高中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的情况,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330人进行调查,则应抽取的高三学生人数为 ( ) A .100 B .ll0 C .120 D .130 14. 在筹比数列{n a }中,a 1=2,公比q =2,若n a =64,则n = ( ) A .5 B .6 C .7 D .8 15. 已知a >b >0,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a 1>b 1 B .a -2 >b -2 C .a ?? ???12>b ?? ???12 D .a 2>b 2 16. “a 2>0”是“a >O ”的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7. 为了得到函数y =sin (x + π5)(x ∈R )的图像,只需把函数y =sin (x -π5 )(x ∈R )的图像 ( ) A .向左平移π25个单位 B .向右平移π 25个单位 C .向左平移π5个单位 D .向右平移π 5 个单位 18. 若a =30.5,b =log 30.5,则 ( ) 第7题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