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二部分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专题6Word版含答案

第二部分一、近代世界专题六

!专题训练

51

一、选择题

1. (2018菏泽期末)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B )

A ?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

B ?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

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

D ?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解析】“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

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说明文艺复兴对于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近代科学建立的标

志是牛顿经典力学,A项错误;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诞生,C项错误;D项中直接说法错误。

2 . (2018高考押题卷二)罗色林的“三神论”思想认为:“三位一体”只是一个名字,上帝作为一个神圣的实体,不可能既是圣父,又是圣子或圣灵,只有当他们个别存在时才是真实的,

“三位一体”的神是没有的。1012年索松宗教会议宣布“三神论”为异端邪说。罗色林被称为异

端的原因是(A )

A .破坏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

B .“三神论”不符合人们的需要

C.他提出对宗教进行改革

D ?他使人民对上帝产生了怀疑

【解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异端思想。由材料“三神论”的基本含义可知,罗色林提出了

多个信仰中心,打破了对上帝的唯一信仰,故A项正确;“三神论”主要是调整了教会的权威,

与人们无关,B项可排除;材料时间是1012年,宗教改革是16世纪开始的,C项可排除;材料说的不是人们对上帝产生了怀疑,是一个结论,材料只是说明“三神论”威胁到教会的地位问题,

故D项错误。

3. (2018青岛5月模拟)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一变化(D )

A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

B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开展

C.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成就

D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分析,西方服饰经历了从体现宗教关系到日益突出功能性的变化;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了西方服饰的这种变化,故D 项正确,A、C两项错误;宗教改革仍然以宗教为信仰,故B项错误。

4. (2018高考历史模拟卷一)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主张“以人学

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可见(D )

A ?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 .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

C .人们逐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 ?人们对自由事业不懈追求

【解析】 普罗塔哥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提出

人的尊严和权威,强调了人的自由;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 学”,要求打破神学的束缚, 提倡追求人的自由; 康德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故选D 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民主法制的概念,故 A 项排除;人们逐步摆脱了

宗教的束缚是

启蒙运动的影响,故 C 项可排除;B 项的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

5. (2018衡水金卷调研卷五)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 中促进了经

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 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 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 A )

A ?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 ?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 .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 ?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 ”,实际上为资产阶级的经济 活动披上了神圣

的宗教外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 A 项;B 、C 两项说法绝对,排

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6 ? (2018桂林三模)下图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漫画作品。表现的是路德和加尔文在反对天主 教会活动中

相互扭打的情景,一脸仁慈的教皇则力图劝解双方。这则漫画主要反映出

(A )

A .教皇和宗教改革家之间的矛盾

B .不同国家的宗教改革之间的冲突

C .宗教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存在本质区别

【解析】 宗教改革运动宣扬不要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形成

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从材料中

“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漫画作品

人是万物的尺度

的主张,树立了 以人学对抗神 也主张人的自由

,

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

这则漫画主要反映出教皇和宗教改革家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A项;漫画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作

品,因此故意夸大宗教改革之间的冲突,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说法错误,

两者不存在本质区别,排除。

7. (2018大连二模)下表是1277年巴黎主教坦皮尔从当时巴黎大学流行的各种观点中收集到的被宣布为异端的一些内容。据此可知,

当时的巴黎大学(B )

A ?打破了基督教会的垄断

B .人文精神比较流行

C.缺少理性、科学的态度

D ?各种学术得到发展

【解析】由材料“节欲本身不是美德。基督教的法规,就像别的宗教一样,有传说的成分

和谬误之处。幸福属于现世,而不属于来世。”可以得出当时流行的观点为反对禁欲主义,提倡

现世生活的幸福,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B项符合题意;A项“打破了”说法不正确;C项

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的发展问题,D项不正确。

8. (2018甘肃天水一中二模)18世纪欧洲报刊在评论某启蒙思想家时指出:“一个法国人竟

然不把品德当作君主政体的原则。这是对政府的侮辱,并且几乎是一种叛逆罪。”这一言论(B )

A .反对人文主义者对君主宽容

B .认为权力制衡理论有缺陷

C.批评启蒙运动对理性的推崇

D .指责社会契约论排斥君主

【解析】材料中批判完全推翻君主专制的理论,显然认为权力制衡理论有缺陷,B项正确;其他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

9. (2018深圳一模)卢梭认为:“主权既然不外是共同意志的作用,所以就永远不可转让,

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合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据此可知,卢梭

意在强调(A )

A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B .代议制有其合理性

C.人民主权应该是相对的

D .公共意志高于法律

【解析】卢梭言论的主旨是主权者的权利的不可转让性,即人民永远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

故A项正确;“只能由其自己来代表自己”说明卢梭主张直接民主,而非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人民主权是相对的和公共意志高于法律,故C、D两项错误。

10. (2018邯郸一模)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

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濒临毁灭了。”卢梭意在

强调(A )

A .政府应激发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

B ?公民应将公意作为行事准则

C.政治参与是公民实现自我的途径

D .个人利益应以集体利益为重

【解析】“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

愿本人亲自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濒临毁灭了”说明如果公民不参与国家管理,这个国家就要灭

亡,显然卢梭强调政府应激发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A项正确;公民的公意不符合材料主旨,B 项错误;C项中自我途径不符合材料事实;D项中集体利益不符合材料中管理信息。

11. (2018岳阳一模)这场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交往密切,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

鸣的网络。他们挣脱教会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场运动内容的是

(A )

A .“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B .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C.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起源

D .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解析】“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说明是涉及政治领域

斗争的启蒙运动,“公共意志”是启蒙运动卢梭提出“社会契约”思想体现,故A项正确;B项是哥白尼的近代科学说;C、D两项都是对于文艺复兴的评述。

12. (2018滨州二模)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

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A )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 .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解析】题干中只提及了罗马政体的优点,并没有涉及其他政体,也没有涉及不同影响,

排除C项;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的确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此题是考查孟德

斯鸠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影响,排除D项;孟德斯鸠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其

目的是为阐发自己的思想主张寻找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排除B项,选择A。

二、非选择题

13. (2018开封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

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

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

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

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材料二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

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至憫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

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材料三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 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答案】(1)资本主义发展,人文主义兴起;传统神学理念束缚社会经济;宗教改革打破教会独裁。加尔文天职观与先定论,破除旧的职业与财富观,否定了教会与贵族等级特权;肯定了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正当性,并为其提供神学依据,其对规范经营、节俭生活的倡导,也适应早期资本主义和资本积累的需要,其经济思想随宗教改革大众化,在欧洲广为传播,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2)共同点:托古外衣;世俗职业平等化,共同的社会意义;肯定商业和正当盈利;注重经济道德约束。

原因:封建专制、抑商闭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弱,商人未形成独立的阶级;王阳明代表地主阶级,新经济思想不系统,未实现大众化,无法改变整个社会与儒学轻商状况。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艺复兴是一个法文词,意为“再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根据一种新的历史观念,

产生了“现代”与“古代”的概念,两者为一个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被恰如其分地称为中世纪的漫长时期所隔

开。……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在意大利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

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至少在基督教教义上是如此。此时,对正当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他们感到有一种与他们自己时代有关的东西。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xxx与思想再生”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时代背景与思想“再生”

中世纪欧洲,地中海是商业贸易中心,东方的财富吸引着西欧。十四、五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地商业和贸易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这些城市中,新兴的资产阶级渴望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而在欧洲处于统治地位的天主教会却宣扬禁欲苦行,要求人们祈求来世幸福。文艺复兴时期,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知识分子,把世俗的人性与宗教原则结合在一起,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其实质是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从而适应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需要。总之,思想的复兴或“再生”受时代发展潮流的影响而产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再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思想解放。(能运用唯物史观作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