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羚羊木雕导学案

合集下载

3、羚羊木雕导学案

3、羚羊木雕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备课日期8、20 授课日期8、25 编制人王老师课时1课时课题3、羚羊木雕【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3.体会浓浓亲情,珍惜真诚无私的友情。

懂得尊重他人,能坦诚与父母沟通。

【学习重点】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学习难点】辨明是非,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既敬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

本文曾刊登在1984年第16期《东方少年》上。

2、走近作者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

曾任中学教师多年。

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聪明荣誉名册。

【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预习反馈:三、自主学习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 B.平静 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 B.抵抗 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 B.悲伤 C.伤感)的人!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 B.果断 C.坚定)地说2、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有、、,本文运用了顺序.四、合作探究1、课文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2、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五、拓展延伸:辩题:羚羊木雕该不该要回来?正方:羚羊木雕应该要回来。

反方:羚羊木雕不应要回来。

要求:1、摘录文中的信息佐证自己的观点。

2、认真倾听对方辩友的话,抓住其漏洞,给予有力回击。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给下列词语注音:犄角()()兜()挽()逮()不禁()()寒颤()()悔()怦怦()杈()2.解释下列生词:犄角:仗义:形影不离:挽回:寒颤:反悔: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组:对“妈妈”的刻画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

(去掉突然,可以吗?)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紧紧表现了什么?)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去掉坚定,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组::对“我”的刻画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怦怦在句中有什么用?)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再看她......。

(加点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3、“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加点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主备成员时间崔明飞郝玲玲马绍华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后三段的内容。

2、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

一、阅读后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4、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意是什么?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什么矛盾,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什么思想?2、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3、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4、如果你想把一件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你要怎么做?5、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1《羚羊木雕》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线索、结构。

3.运用多种法子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4.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5.联系糊口,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瓜葛。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张之路,山东诸城人,创作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等,出版有童话集、小说集。

2.关于记叙文的叙述顺序记叙文的叙述顺序一般有____、____、和____等。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是最基本的叙述法子。

如《金黄的大斗笠》、《散步》和《我儿子一家》。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法子。

如《背影》一文。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匡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法子。

在此文中就运用了插叙的法子。

如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同学要回“羚羊木雕”时,插入了自己与万芳同学的相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严谨,达到了写作的目的——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友,不理解孩子的心,不尊重孩子们纯真的感情的行为。

3. 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三个要素;其中又包含、、、。

预习提纲:1.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 根据意思写成语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②彼此瓜葛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整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无比严肃。

()3.读课文,完成下表内容时间事情叙述顺序或法子反问句4.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情节妈妈追查、逼迫→爸爸→插叙回忆→我起因:我送木雕(插叙交待)。

经由:要收回(缘由是)。

结局:收回(不好)。

5. 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找一找,用一种符号标示出来,联系语境,说说下列叠词“表现了xx(谁)怎样样。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6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6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6篇)《羚羊木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能力目标: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教学重难点:重点1、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2、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3、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难点1、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故事一波三折,很有吸引力;而更感人的是文中表现的高尚友谊。

作者是以一个孩子的口气来讲述故事,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世间(包括家庭、学校)的冷暖,形成两个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

在“我”的眼里,这两个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高下优劣自见。

这对同龄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被打动并引起共鸣的。

课文不难理解,出示投影片只是起着一种媒介作用,触发学生进人课文的情境,设身处地体会“我”的心情,感受“我”的伤心,起着情感教育的作用。

另外,由于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写,写出了孩子与成人世界的对立状态和对立情绪,因此,还得防止一种偏向,即孩子对成人世界和家庭的反感、反抗的情绪。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与教师的总结启发相结合。

教学媒体:投影(投影片里的两幅画面,应在两处相关情节的展开中出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相信大家都有好朋友吧,爸爸、妈妈是不是支持你们的友谊呢?你有没有因为朋友的事情跟爸爸妈妈闹过矛盾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看我们文章中的小主人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想一想我们到底该如何这类亲情与友情的矛盾。

二、朗读分角色朗读全文。

朗读前,要默读几遍,对生字、多音字、异读字,要先查字典。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构思路梳理;全文分四个部分,按照以下思路划分结构:“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羚羊木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3《羚羊木雕》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阅读理解、辨别是非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会生存。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与评价体会人物性格及情感。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沟的方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讨论并体会人物性格及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预习课文,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能读、能写、能运用,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要求学生熟悉课文中的人物,作好分角色朗读的准备。

教师:1、对学生作好分角色朗读指导:2、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1课时)一、检查预习1、默写生字词2、文学常识(作者姓名、年代、代表作品)二、引入新课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

那么,一件来自遥远的非洲,由精致的黑木雕刻而成的羚羊木雕又会掀起怎样的狂风巨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之路的《羚羊木雕》看个究竟吧!三、出示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师:请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四、说读感知师:通过上一节预习,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羚羊木雕?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它涉及到了哪些人物?2、展示预习成果五、再读课文,深入探讨1、分角色朗读表演,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自学指导:角色有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叙述者。

师:通过同学们所展示的预习情况,我知道这个家是因为“我”把一只名贵的木雕送给了朋友,而产生了矛盾,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人呢?请欣赏一段根据《羚羊木雕》改编的家庭情景剧,同时请在座的各位同学作为我们的评委,之后为我们的演员们进行点评。

(1)展示提升(上台演读)要求朗读者:①把握好人物的神态语气及对此事的态度。

②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要求其他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准备对朗读做评价.师:感谢我们小演员的精彩表演,现在组内交流,说说他们谁表演的最出色,并说理由。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羚羊木雕》导学案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4、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学法指导:本课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

同时以“各抒己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语:二、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

是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等;长篇小说有《第三军团》《极限幻觉》等;短篇小说集有《题王》《惩罚》《空箱子》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抹杀( ) 攥着( ) 怦怦( ) 树杈( ) 犄角( ) 藏刀(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思决定。

()(2)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3)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4)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1)先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分配好角色。

(旁白、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2)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

(3)评价朗读,注意把握好人物的语气。

5、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情节三个要素;其中情节又包含开端、发展、高潮和高潮。

认真朗读课文后,完成下表。

第五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第五课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培养自读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3.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l)学习掌握自读的方法。

(2)人物形象的分析。

2难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知识准备:1、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事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

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2、预习㈠.:作家作品简介:张之路,山东诸城人。

他主要从事电影剧本、小说、童话和电视剧本的创作。

他的作品大多数被拍成电影、电视,受少儿们的喜欢,风靡全国,如《霹雳贝贝》、《魔表》、《非法智慧》等。

他的短篇小说《羚羊木雕》被选入全国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犄角(jī)兜(dōu )挽回(wǎn )逮着玩(dǎi )不禁(jīn)寒颤(chàn )反悔(huǐ)怦怦(pēng )树杈(chà)㈢.解释下列生词:(l)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

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

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

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寒噤(jI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注意:也作"寒战"。

)(6)反悔:对以前允诺的事后侮而不承认。

(7)光彩:形容词。

原指颜色和光泽,也用来比喻光荣。

本课指后者。

4、自学课文,进行质疑、设疑三、学习过程:(1)本文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 在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羚羊木雕价值的二字词,并做上记号。

(贵重)①你为什么找这个词来说明羚羊木雕的价值?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说明它的贵重呢?父母的哪些行为说明此物贵重?明确:1、质地好(黑色硬木雕成),产地远(来自非洲),贵重(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等2、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②如此贵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这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爸妈是爱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妈爱我的见证,他们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诗句、名言2.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3.通过小品表演,多角度思考课文内容4.通过辩证,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重点学会重友谊、与父母他人沟通学习难点多角度思考课文导学过程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一、各小组上黑板展示预习的生字词(2分钟);二、请7位同学用小品的形式表演(8分钟);三、1.2组展示、概括故事情节(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四、2.3组展示:女儿既然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猜妥当(5分钟)?一、教师以“代沟”一词引入(1分钟);二、教师点评;三、教师引导点评;四、教师引导点评。

主体活动主导活动五、5.6组展示: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发生?(5分钟)其他同学补充、质疑?六、各小组展开辩论,主题:父母对与错(10分钟);七、各小组朗诵与“友谊”有关的诗句或名言(5分钟);八、学生谈学习收获(2分钟)。

五、教师提示、指导;六、教师引导学生把辩论的结果引入要重“友谊”(1分钟);七、教师点评;八、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预习目标妈妈的神态:紧紧盯着语气:十分严厉咄咄逼人坚定孩子的神态:低着头语气: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成功经验:结构安排覆盖了教学内容,过程设计很有新意,学生活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

不足之处:字词教学应加强,讨论时应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

改进措施:要在导学过程中提升应变能力,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23、散步预习目标:1.合作完成生字词。

2.选择复述故事或表演。

3.思考:①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②散步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③一家人为什么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④“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⑤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⑥联系实际谈本文对本文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涣中心学校七年级导学案 3 《羚羊木雕》
主备人:刘立堂审核人:张伟
【学导目标】
1、熟读课文,说故事;(重点)
2、赏读课文,演故事;(重点)
3、评议故事,析形象。

(难点)
【学导时数】:1学时
【自学质疑】:
一.自主导航
1、看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汉字写拼音
抹()()zùan 逮()怦怦()树杈()寒颤()犄角()脸颊()
2、熟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质疑
1、读文章最后3段,回答问题。

①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②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③“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④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哪些?
⑤“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1、演一演:指导组织学生把故事搬上舞台(注意人物角色,场景变化,语言动作的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2、评一评:剧中的同学谁演的好?好在哪里?
3、说一说人物形象:
一个的“木雕”
一个的“爸爸”
一个的“妈妈”
一个的“万芳”
一个的“奶奶”
一个的“我
4、议一议:剧中家庭矛盾是怎样造成的?谁是谁非?你站在父母的角度?还是站在我和万芳的角度?
【测评提升】
1、这次风波,给我们什么启示?
2、与父母和朋友交流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3、积累有关友谊的名言警句。

测评提升答案:
补充:(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1、要尊重父母,即使父母有不对的地方,也要好好的提出来,并且要多听听父
母的意见,有什么事一定要和家人商量。

2、平时应该多与父母交流,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学校的趣事等等,这样父母
也会更好的理解你们。

3、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
的朋友。


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

”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