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效用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效用理论

注意:
该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P1/P2
X2
I/P2
I/P1
X1
预算线的变动
A、收入的变动:
X2
收入增加右移, 收入减少左移。
X1
B、价格的变动
a)价格同比例下降,右移; b)价格同比例上升,左移;
c)P2不变,P1下降:
QX2
与QX1轴的交点右移;
P2不变,P1上升:
X2
ΔX2
ΔX1
X1
商品边际替代率公式
以MRS 代表商 品的边际替代率, 则商品1对商品2 X 2 MRS12 的边际替代率的 X 1 公式为:
MRS12 X 2 X 1
X 2 dX 2 MRS12 lim X10 X1 dX1
所以,某点的边际替代率也是无差异曲线上 该点的斜率。 可以证明: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效用水平 越小,离远点越远,代表的效用水平越大。
3.4.3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商品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商品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 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 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 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在消费者收入水 平和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 费者如何决策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程 度。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价格之比
P 1 MRS P2
12
消费者均衡的几何表示
X2 A C
P
E I3
I1 B
管理经济学 第三章 效用理论

P0 O
B
Q0
Q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总数量 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数量
【例3.2】
【例3.3】
第二节 序数效用理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设
偏好:就是爱好,喜欢. 偏好:就是爱好,喜欢.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 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 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并且这种差别决定了不同商 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第一,完全性.可以明确比较和排列不同商品 第一,完全性. 组合.要么A<B;要么 A=B;要么 A>B. 组合.要么 ; ; . 第二,可传递性.如果 第二,可传递性.如果A>B, B>C,那么, , ,那么, A>C. . 第三,非饱和性. 第三,非饱和性.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 达到饱和点.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 达到饱和点.对任何商品,总认为多比少好.
简单的——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两种商品均衡条件 简单的
λ
M: 消费者的收入 : P1: 1商品的价格 : 商品的价格 P2: 2商品的价格 : 商品的价格 Q1:1商品的数量 : 商品的数量 Q1:2商品的数量 : 商品的数量 MU1:1商品的边际效用 : 商品的边际效用 MU2 :2商品的边际效用 商品的边际效用 λ:每元钱的边际效用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价格P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价格P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价值悖论 : 边际效用递减,量增, 边际效用递减,量增,愿意出 必需品( 必需品(水)的市场 价递减. 价递减. 价值很低;很少能交换 价值很低 很少能交换 到任何东西. 到任何东西. 价格不反映 P 奢侈品(钻石) 奢侈品(钻石)使用 D(MU) 一件商品的 价值很小, 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 总效用, 总效用,而 很高, 很高,可以交换到大量 是反映它的 其他物品. 其他物品.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 对于任一商品来说, 对于任一商品来说,随 着需求增加, 递减. 着需求增加,MU递减. 递减 为了保证MU/P恒等于 恒等于λ 为了保证 恒等于 Q ,商品价格要同比例于 MU递减. 递减. 递减
效用理论

32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 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MU 1 MRS 12 MU 2
33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MRS不递减
(1)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 不变。
牛奶
3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 的直线。MRS12=常数
2
1 0 1 2 3 咖啡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11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 (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人对于反复刺 激的反应趋于下降。例如:喜新厌旧. (2)商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将商品按 不同用途的重要程度为序进行分配使 用。首先用在最需要的方面,再用到 次要方面。例如水:饮、洗、浇等。
12
(二)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货币如同商品一样,也 具有效用。所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对于货币也同样适用。 • 但是,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又假定货 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4
效用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效用有无或效用大小是个人的主观心理 评价。 (2)效用本身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 (3)同一商品对不同消费者具有不同效用, 其效用大小缺乏可比性。 (4)同一物品的效用会因时间、地点等环境 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5
二、两种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形成于19世纪。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 用基数(1,2,3,……)来表示,可以计量并加总 求和。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效用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认为效用作为 一种心理感觉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 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效用只能用序数(第 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 定的) 表明为实现同样的满 足程度,增加一种商 品的消费,必须减少 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同 的效用,不同的曲线 代表不同的效用。离 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 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 高,离原点越近的无 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 水平越低。
三、效用论

直到商品、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时,才能获得最大效用。
MUi/Pi= λ 时实现均衡。
二、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3、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数学证明】
(1)设 Xi=消费者对第i种商品的购买量,i=1,2, U=消费者的效用, 则消费者的效用二元函数为 U=U(X1,X2) (2)设 I=消费者的收入Pi=第i种商品的市场价格, i=1,2, Pi=常数, 则消费者的预算线为:P1X1+P2X2=I
—这一组合集中的任一组合其效用是无差异的。 (2)无差异曲线簇表达的是一个消费者不同的消费愿望;至于这些个愿望能 不能实现那是另外一件事。 (3)无差异曲线表达甲消费者的效用评价,但不代表乙消费者的效用评价。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特点:
(1)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
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 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6)货币也是商品,也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富人的钱不值钱,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
二、基数效用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1、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这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不变、商品现行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不变的条
件下,消费者消费N种商品时既不愿再增加、也不愿再减少变动购买数量 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消费者均衡意味着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购买了给其提供最大效用 的商品组合。
三、消费者剩余 P
2、表示方法:
A
(1)几何图形表示法。
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 之上的面积。 (2)解析式表示法。 令反需求函数Pd=f(Q),则消费者
消费者剩余
P0 O
B
Q0
Q
剩余可表示为:
CS
Q0
f (Q )dQ P Q
第三章. 效用论utility theory

22
一、indifference curve
三个基本假定
1、偏好的完全性,消费者总是可以比较 和排列所给出的不同商品组合。 2、偏好的可传递性 3、偏好的非饱和性,消费者总是偏好于 含有这种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23
(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 及特点
• 1.概念 • 2.特点
24
• 效用函数表示某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 来的效用水平。 • U = f ( X 1 , X2 )
12
•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 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在获得最 大的效用时的相对稳定状态。 • 在消费者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 消费者应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 用与价格之比相等。Consumer equilibrium
二、consumer equilibrium
X2 60 40 • A 20 •G 0 10 •B 20 C •F X1
P1X1+ P2X2=I
例: 已知 I=80元,P1=4 元,P2=2元。作预算线. 预算方程:
30
4X1+2X2=80
31
(二)预算线的变动
预算方程: P1X1+ P2X2=I X2= – (P1/P2)X1+I/P2
1、两种商品价格比不变, 预算线斜率不变。收入 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 收入减少,预算线向左 移动。例如,收入增加, 预算线从 AB移动到 A/B/。
10 8 6 4 2 0 -2
5 4 3 2 1 0
P 5 4 3 2 1 0
a b c d e 1 2 3 4 5 6 7 Q
18
19
20
• 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视剧 《血疑》曾风靡神州大地。精明 的商家从中看到了商机。上海一 家服装厂推出了幸子裙,北京一 家服装厂推出了大岛茂风衣。 • 但结果却大不相同:上海厂的幸 子裙大获其利,而北京的大岛茂 风衣亏损了。 •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三章效用理论

二.消费者剩余理论
1.概念: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
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
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一元的边际效用是1个效用单位
消费者愿付5元
第一杯汽水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
消费者愿付4元
第二杯汽水的边际效用是4个效用单位
消费者愿付3元
第三杯汽水的边际效用是3个效用单位
物品数量 1
边际效用 5
消费者愿 意支付的
价格
5
市场价格 2
消费者剩 余
3
2
4
4
2
3
3
3
3
2
1
4
2
2
2
0
均衡价格
P(价格、效用)
5 4 3 2 1
12
需求曲线又是商 品的边际效用线
D
3
Q (数量)
P(价格、效用)
均衡价格以上,需求 曲线以下的部分
D 消费者剩余
S
PE=2
E:均衡点
01
3 QE=4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用来表示对消费者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 商品的不同组合数量点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U=f(X,Y)
组合方式
a b c d e f
X商品
5 10 15 20 25 30
Y商品
30 18 13 10 8 7
无差异曲线
YI 30 • a
在这条曲线上的任何 一点,消费者获得的
例: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换算
巧克力的消费量Q 0 1 2 3 4 5
总效用TU 0 30 50
60
边际效用MU 0 30
西方经济学第三章: 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10 1
用为 107 效用单位
消费者获得了最大的效
需求曲线的推导
• 基数效用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 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 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 格。 •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 于商品得边际效用。
一、效用的概念
•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 商品时所感受的满足程度。 • 效用在经济学中被用来表示从消费中所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用处或 满足。是商品有用性的主观量度。 • 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商品A的心情甚于要另一单位商品B,原因在于 商品A比B有更多的效用。 • a)它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 • b)效用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 c)在伦理上,这个概念是中性的。 • d)效用以U表示,效用单位是Marshall所确定,称为Util。
MU P2
...
MU Pn
费在各种 且等于货币
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 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 的边际效用。
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 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P1 X 1 P 2 X MU P1 MU P1 MU P1
1 1 1
2
I
2
MU P2
MU P1
1
MU P2
2
,
1
第三章:效用理论,即消费者理论
第一节: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 第三节:预算线 第四节: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 的影响 第六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需求到市场需求 曲线
第三章效用理论.doc

第三章 效用理论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及消费者均衡;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2.一般掌握:总效用、边际效用及消费者均衡。
3.一般了解: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4.学会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及相应的产品数量。
这是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说明,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
它是消费行为的理论基础,是供求理论的深化。
本章主要讲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及消费者的选择问题。
第一节 基数效用理论一.效用及效用理论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效用与欲望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
某种物品效用的大小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某种物品时的主观感受。
因而同一物品给人带来的效用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效用理论按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
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1、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TU=f (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公式为: dQdTU Q TU MU =∆∆= 理解“边际”时要注意: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消费一定商品的总效用是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和。
(教材58页。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从图中可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效用理论案例1: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对于什么是幸福,美国的经济学家萨谬尔森用的“幸福方程式”来概括。
这个“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但我们知道人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多大的效用不也等于零吗因此我们在分析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时候我们假定人的欲望是一定的。
那么我们在离开分析效用理论时,再来思考萨谬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真是觉得他对幸福与欲望关系的阐述太精辟了,难怪他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作为最大的幸福;企业家把赚到更多的钱当作最大的幸福;我们教书匠把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课作为最大的幸福;老百姓往往觉得平平淡淡衣食无忧作为在大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
但无论是什么人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
反之,就越幸福。
从“幸福方程式”使我想起了“阿Q精神”。
鲁迅笔下的阿Q形象,是用来唤醒中国老百姓的那种逆来顺受的劣根性。
而我要说的是人生如果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会感到不幸福,因此“阿Q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人生获取幸福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穷人欲望过高,那只会给自己增加痛苦。
倒不如用“知足常乐”,用“阿Q精神”来降低自己的欲望,使自己虽穷却也获得幸福自在。
富人比穷人更看重财富,他会追求更富如果得不到他也会感到不幸福。
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完全是主观感觉。
讨论题:1. 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效用2. 为什么欲望越大越不幸福案例点评: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
“幸福方程式”就是:幸福=效用/欲望,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看到欲望与幸福成反比,也就是说人的欲望越大越不幸福。
幸福是一种感觉,自己认为幸福就是幸福。
但一般把拥有的财富多少看作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其实不尽然,一个人的欲望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越大,他就越痛苦。
因此,“知足常乐”“是可而止”“随遇而安”“退一步海阔天空”该“阿Q时得阿Q”,这些说法有着深刻的经济含义,我们要为自己最大化的幸福作出理性的选择。
案例2:吃三个面包的感觉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
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
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
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反而是负效用。
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
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
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
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
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不可不吸。
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减的世界里,在购买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后因效用递减就会停止下来。
讨论题:1.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含义与关系是什么2. 如何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案例点评:总效用是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与劳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我们就从罗斯福总统让记者吃面包说起。
假定,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总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总效用为1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总效用还为18个效用单位。
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边际用为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边际用为0个效用单位。
这几个数字说明记者随着消费面包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从边际效用理论的角度看,“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是十分正常的。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碗里的肉越来越多,而且很容易满足,对于很多人来讲,肉的边际效用非常低,价值也不高。
他们放下筷子骂娘骂得并不是碗里的肉少,而骂的是边际效用高的东西,比如工作不如别人好;福利不如别人高等。
也就是说,人们的生活好了之后,人们的追求享受和发展,边际效用高的诸如医疗服务、物业管理等软的东西。
这就要求政府要从过去只是关注人们碗里的肉转变到要关注堵车、看病难、福利等事情上来。
案例3:手机款式为什么变化这么快在通讯市场上,各商家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以获取市场的占有率不断的提高手机的功能、款式和型号。
我身边很多赶时尚的人,也经常的变换手机。
从经济学的理论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一款式的手机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型号的手机,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
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讨论题:1. 如何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 企业如何阻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消费者的影响案例点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诉我们,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和阻碍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
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
比如,同类服装做成不同式样,就成为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不会多购买。
这就是手机型号为什么变化这么快一个经济学道理。
案例4:你所购买的东西值不值你在商场里看中了一件上衣,100元的价格,你在购买时肯定要向卖衣服的人砍价,问80元卖不卖,卖衣服的理解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往往会同意让些利,促使你尽快决断,否则你就会有到其它柜台看看的念头。
讨价还价可能在90元成交。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吗显然不是,这实际是你对这件衣服的主观评价而已,就是为所购买的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你就会放弃购买,觉得不值,这时你的消费者剩余是负数,你就不会购买了;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你就会购买,觉得很值,这时就有了消费者剩余。
还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消费者剩余的。
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形下,厂商可以对某些消费者提价,使这种利益归厂商所有。
更有甚者,有些商家所卖商品并不明码标价,消费者去购买商品时就漫天要价,然后再与消费者讨价还价。
消费者要想在讨价还价中获得消费者剩余,在平时就必须注意游览和观察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情况,在购买重要商品时至少要货比三家并与其卖主讨价还价,最终恰到好处地拍板成交,获得消费者剩余。
讨论题:1. 什么是消费者剩余2. 为什么说消费者剩余是主观的案例点评: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
简单地公式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
消费者剩余是主观的,并不是消费者实际货币收入的增加,仅仅是一种心理上满足的感觉。
买了消费者剩余为负的感觉也不是金钱的实际损失,无非就是心理上挨宰的感觉而已。
就是我们对所购买的东西说值不值的含义。
案例5:把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假定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一件上衣的边际效用是50个效用单位,消费者愿意用10钱购买这件上衣,因为这时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与用在一件上衣的一元钱边际效用相等。
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满足)的最大化。
低于或大于10元钱,都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在你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花钱最少得到的满足程度最大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通俗地说,假定你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你银行存款有50万,但你非常节俭,吃、穿、住都处于温饱水平。
实际上这50万足以使你实现小康生活。
要想实现消费者均衡,你应该用这50万的一部分去购房、用一部分去买一些档次高的服装,银行也要有一些积蓄;相反如果你没有积蓄,购物欲望非常强,见到新的服装款式,甚至借钱去买,买的服装很多,而效用降低,如遇到一些家庭风险,没有一点积蓄,使生活陷入困境。
还比如你在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下是买房还是买车,你会作出合理的选择。
你走进超市,见到如此之多的琳琅满目的物品,你会选择你最需要的。
你去买服装肯定不会买回你已有的服装。
所以说经济学是选择的经济学,而选择就是在你资源(货币)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使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种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讨论题:1. 什么是消费者均衡2. 为什么说货币的效用与物品的效用相同时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最大案例点评: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子者购买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
这就是说消费者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和用一元钱买到的商品边际效用相等。
我们前边讲到商品的连续消费边际效用递减,其实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你存货币越多,购买物品就越少,这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在增加,明智的消费者就应该把一部分货币用于购物,增加他的总效用;反过来,消费者则卖出商品,增加货币的持有,也能提高他的总效用。
经济学家的消费者均衡的理论看似难懂,其实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已经遵循了消费者均衡的理论。
案例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经营者的启示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
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
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
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
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
所以说,企业行为从广告开始。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
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例如,同类服装做成不同式样,就成为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