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教案--种猪生产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

第三节:种猪生产

目的:掌握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重点: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及管理技术

难点:掌握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方法:讲授、自由讨论、实践

课时:10

过程:引入: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亲本,在生产上一般数量较少,但要求的质量却很高。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种猪的作用巨大。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目的: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及具有较强的配种能力,即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优质的精液,提高母猪受胎率,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采用人工受精技术,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公猪的作用巨大。因此,对种公猪必须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使“营养、运动与利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种用价值。

(一)种公猪的选择

种公猪要求具有良好的繁殖力,产肉能力和健康的体质,所以必须从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饲养管理环境好、卫生防疫规范的种猪场引进,以防其遗传性能不稳定和有疾病的潜在威胁,;其次,再挑选的公猪必须具有雄相,身体健康,

体质紧凑背腰稍短而深广,后躯充实,四肢强健粗大,睾丸发育良好。患有疝气,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宜做种猪用。

总之,优良的种公猪应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有产生优良精子的能力,二是要有旺盛的性欲,二者缺一不可。

(二)种公猪的饲养

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生产能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的饲养。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

(1)射精量大一次约250毫升

(2)交配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

(3)精液组成精子占2%~5%水分约占97%

2.营养需要

首先应供给种公猪适当的能量,但能量也不可供应过多,否则,导致公猪体质过肥,对其繁殖性能极度不利。

(1)蛋白质对公猪的作用很大。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不足,会造成公猪精液量少,精子密度低,发育不完全,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丧失配种能力。

(2)种公猪对维生素的需要不多,但维生素育种公猪的健康和精液品质密切相关。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公猪性欲不强,精液品质下降,不产生精子;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公猪对钙、磷的吸收,间接影响精液的品质;缺乏维生素E,睾丸发育不良,精子衰弱或畸形,公猪性欲降低,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引起睾丸萎缩与性欲减退。

(3)矿物质对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影响较大。缺钙会使精子发育不全,精子活力低下;缺磷引起生殖机能衰退,缺锰产生精子畸形,缺锌时睾丸发育不良,

精子生成停止,缺硒导致精液品质下降,睾丸萎缩退化

3.日粮供应与饲喂技术

采用季节性繁殖的猪场,在配种前45天要逐渐提高营养水平,以改善猪体状况,提高配种能力,配种季节过后,可适当降低营养水平,但应供给维持种用体况的营养物质,种公猪的饲喂一般采用限量饲喂方式,常用的料型有湿拌料、干粉料,颗粒料等,日喂2~3次,注意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禁止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

(三)种公猪的管理

1.运动:每天应进行1~2次圈外驱赶运动或在运动跑道中运动,每次约1小时,距离1.5千米,速度不可太快。

2.保持猪体清洁:每天应用硬毛刷刷拭一次。

3.定期称重:了解其体重变化,以便调整日粮水平。

4.定期检查精液品质:特别是在配种准备期与配种期,应每天检查一次精液品质,以便调整营养、运动及配种强度。

5.防治公猪咬架:公猪咬架时应迅速用木板将公猪隔开,也可用水猛冲其眼部将公猪撵走。

6.防寒防暑:最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20℃

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母本,在生产上一般要求数量多、质量好。

(一)配种前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从仔猪断奶再到发情配种这段时间叫空怀期,这段时间母猪体能消耗很大,多数母猪膘情较差,急需营养补充,产后的后备母猪本身还没有达到体成熟,自身还在生长,又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和泌乳做准备,对营养的需求也很

大。因此,应该加强此期的饲养管理,促使空怀母猪及早发情排卵。

1.配前优饲

(1)短期优饲,即后备母猪配种前10~14d,在原日粮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精料喂养,尽可能减少每圈饲养头数,以防抢食,引起母猪体况的肥瘦差异。同时,每天坚持刷拭猪体,是母猪性情温驯,易于接近。

(2)配种优饲,可采用“配种优饲”,即配种前要加强营养,适当多喂饼类饲料与青绿多汁饲料,以利于增膘复壮,早发情,多排卵,及时配上种,时间约为一个月,甚至更长。

2.正确管理

空怀母猪有单栏饲养和群养两种方式。单栏饲养是近年来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形式。即将母猪固定在限位栏内饲养,活动范围小,小群饲养是将同期断奶的母猪饲养在同一栏内,可以自由运动。由于爬跨和外激素的刺激,可引诱其他空怀母猪发情。这样便于根据爬跨等行为表现,鉴别母猪是否发情。

3.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的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加强营养,供给平衡日粮

(2)诱情:用试情公猪追逐、爬跨、刺激

(3)乳房按摩:每天早晨喂食后进行

另外,将不发情的母猪放入大圈内饲养,增加活动空间和范围,或驱赶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膘情,有利于发情排卵。

(二)母猪的配种

种猪的配种是提高母猪繁殖率和衡量猪场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效益最关键的生产环节。

1.母猪的发情与排卵规律

(1)母猪发情规律。

①发情周期。母猪发育到一定年龄时所表现的性活动现象称为发情。性成熟而未妊娠的母猪,在正常情况下,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出现一定发情,直至衰老为止,这种有规律的性周期称为发情周期。如我国地方猪品种一般为18~19天,杂种猪为19~20天,国外品种(如约克夏猪)为20~23天。

②发情持续期。母猪发情持续期为2~5天,但因季节、品种、年龄而异

③产后发情。仔猪断奶后,多数母猪在3~10天内发情。

2)母猪发情表现

开始时,发情母猪表现为兴奋不安,有时哼叫,阴部微充血肿胀,食欲减退,之后跳栏、爬跨、喜欢接近公猪,当公猪爬上其背时则安定不动。

(3)适时配种

技术人员或饲养人员用手压母猪背部或臀部,母猪呆立不动,或用试情公猪爬跨母猪,母猪呆立不动,即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木马反射。”即俗话说:“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4)配种方法有自然交配(本交)与人工受精两种

①人工辅助交配。

②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可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可克服公、母猪体重相差过大进行本交的困难,有利于杂交改良;有利于混精输精,提高受精率;

有利于防治生殖道疾病的传播;有利于精液远距离运输;如果再行精液冷冻技术,可以长期保存优秀种公猪的精液。

(5)配种方式,在生产中,常用的配种方式有以下三种

①单次配种。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只用一头公猪交配一次,此方式在适

时配种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高的受胎率,并减轻了公猪的负担。其缺点是十分不保险,一旦配种时期掌握不好,受胎率与产子数都会下降。在生产中一般不提倡这种方式。

②重复配种。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先后交配2次,间隔时间为8-24小时。例如,上午八时配一次,下午四时再配一次,间隔八小时;或下午四时配一次,第二天上午八时再配一次,间隔十六小时;或上午八时配一次,第二天上午八时再配一次,间隔二十四小时。

这种方式比单次配种的受胎率与产子数都搞,这是由于在母猪整个排卵期内,输卵管内经常保持有活力的精子,使卵巢先后排出的卵子都能得到受精的机会,在生产中,大多数猪场对经产母猪都采用此种方式。

③多次配种。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用同一头公猪交配3或3次以上。在生产中,三次配种适合于初产母猪,或某些刚引入的国外品种,三次以上配种并不能提高产字数,原因是配种次数过多,造成公母猪过于劳累,从而降低性欲与精液品质。据试验证明,在母猪的一个发情期内配种一至三次,产子数岁配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交配四次以后,产子数就明显下降了,交配五次以上,产字数明显下降。

(三)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从配种受胎到分娩这一段过程叫妊娠,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胚胎生长发育的需求,调整母猪的营养,以保证胚胎在母体子宫内正常发育,防治死胎与流产现象的发生,从而获得数量多、初生重大而健壮的仔猪;保证母猪在妊娠后期有良好的膘情,为产后哺育仔猪做好准备,对出产母猪还应注意其自身的生长发育。

1.妊娠诊断

(1)外部观察法。母猪配种后经21天左右,如不在发情,贪睡、食欲旺,易上膘、皮毛光、性温顺、行动稳、夹尾走、阴门缩,则表明已妊娠。个别母猪妊娠后有时会表现发情,此种发情称为假发情。

(2)激素测定法。在母猪配种后16-18天注射1毫升的乙烯雌酚未孕猪一般经二十三天后出现明显发情表现,怀孕猪则无反应。采用此法时间必须准确,尤其不能过早。

(3)超声波诊断:用超声波测定仪在母猪配种后20-29天进行,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感应效应,测定母猪的胎儿心跳数,从而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实验证明,配种后二十到二十九天诊断的准确率约为80%,四十天以后的准确率为100%。

2.妊娠母猪的饲养

(1)抓两头带中间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合配种时较瘦弱的经产母猪,妊娠前期,一般在妊娠后的20~40d,可适当增加含蛋白质较多的精饲料,使母猪尽快恢复体力与膘情。妊娠中期可适当增加一些品质好的青绿多汁饲料与粗饲料。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十分迅速,母猪体重也增加较快,此时,应把精料量加到最大。这样,在整个妊娠期形成了一个“高—低—高”的营养水平。例如,某养猪专业户猪场的精料给量如下:妊娠前期(1—40d)每头每日1.25kg,妊娠中期(41—90d )1kg,妊娠后期(91—114d )2kg。

(2)前粗后精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于配种前膘情较好的经产母猪。因为妊娠前期胚胎发育较慢,母猪膘情又好,又需要另外增加营养,此时可按一般的营养水平饲喂,青、粗饲料可以多一些。妊娠后期为了满足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可适当增加精料。这样,在整个妊娠期形成了一个“低-高”的营养水平。例如,某养猪专业户猪场的精料给量如下;妊娠前期每日每头0.75kg,妊娠后期,每日每头1.25—1.5kg。

(3)步步登高饲养方式:这种方式适合初产母猪与繁殖力特别高的母猪。因为初产母猪不仅需要维持胚胎生长发育的营养,而且还要供给背身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另外,繁殖力特别高的母猪,不仅胚胎需要营养物质较多,而且还要为泌乳做必要的储备。在整个妊娠期内的营养水平,是根据胚胎的生长发育与母猪的体重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到后期增加到最高水平。这样,在整个妊娠期形成了一个“低-高-高”的营养水平。例如,某养猪专业户猪场精料给量如下;妊娠前期,每日每头1.25kg,妊娠中期每日每头1.5kg,妊娠后期2kg。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妊娠期营养过于丰富,猪体过度肥胖,则会降低哺乳母猪的泌乳量。总之,根据生产中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以提高养殖效益。

3、妊娠母猪的管理

妊娠母猪的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做好保胎工作,防治机械性流产,这在妊娠后期尤为重要。

(1)单栏或小群饲养,单栏饲养时母猪从妊娠到产子前,均饲养在限位栏内。特点是采食均匀但不能自由运动,肢体病较多;小群饲养时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性情强弱相近的3—5头母猪,但在同一栏内饲养,特点是母猪能自由运动,采食时因争抢可促进食欲,但若分群不当,有些母猪的采食,会因胆小而受到影响。

(2)适当运动。妊娠中后期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母猪体质和胎儿发育,但在产前一周要停止运动。

(3)注重青绿多汁饲料的供应。在广大农村,青饲料的来源非常广,价格便宜,猪也喜欢吃,所以,在农村养猪,要适当利用这些资源,经验证明,在满足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供给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青饲料,可以补充饲料中维生素

和矿物质的不足,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此外,青饲料号可以代替部分精饲料,降低饲料成本。但要注意,因为青绿多汁饲料中水分多,干物质少,大量采食容易造成能量不足,营养失衡。

(4)供给充足的饮水。要保证母猪充足的饮水。自动饮水器安装简单、花钱少、使用方便、卫生节水、效益高,主可以随时喝道干净的水,有自来水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

(5)做好日常管理,防治流产。饲养员对妊娠母猪要态度温和,避免惊吓,大骂,经常触摸腹部,为将来接产创造方便条件。每天刷拭猪体,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对初产母猪,产前进行乳房按摩,另外应每天观察母猪的采食、饮水、粪尿、和精神状态的变化,预防疾病发生和机械刺激,如挤、斗、咬、跌骚动等,防治流产。

(四)母猪的分娩、接产及仔猪的护理

1、母猪的分娩,母猪分娩时养猪生产中最繁忙、最细致、最重要、最易出问题,也是决定猪场效益高低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每头母猪安全分娩,使初生仔猪成活率高,必须加强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

(1)预产期的推算。母猪妊娠期平均为114天,范围111-117天。①、“三三三”推算法,即3个月3周零3天

②、计算法,此法根据三个原则,完全根据公历来计算,因为公历闰年时只闰二月,既二月为29天,平年为28天,根据妊娠期为114提案来计算预产期,为此在生产中,应在预产期的前两天做好接产准备;如果日期不够减,再借一个月,不管二月是否是大月,一个月按30天借,计算法口诀是月份加4,日期减6,再减大月数,过2月加2.

(2)母猪的临产表现。产前15-20天,乳房下垂、膨大、挺直,产前24小时出

现絮窝、拱地、起卧不安、经常翻身、阴门红肿、频频排尿、乳房有光泽,用手挤第一对乳头可挤出乳汁,当最后一对乳头挤出乳汁时约6小时分娩,当母猪四肢伸直、阵缩时间逐渐缩短、呼吸急促时,说明即将产仔。

(3)母猪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A产房的准备B接产用具的准备C猪体的清洁与消毒

2、接产及仔猪护理

1)接产技术;接产人员应剪掉指甲、磨平、洗净再用2%的来苏尔消毒。还应做到(1)三擦一破(2)断脐(3)剪除犬齿(4)及早吃初乳(5)注意胎衣是否排尽,及时清理垫草。如遇仔猪冻僵可以用火取暖、口服或腹腔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20毫升。

2)假死仔猪的急救。仔猪产后呼吸基本停止,但心脏与脐动脉仍在跳动,这种现象叫假死。

①初生仔猪假死的原因。仔猪在母猪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吸进产道内的羊水与粘液,从而造成暂时性的窒息。

②急救技术。将仔猪口、鼻内的粘液与羊水用力甩出(或捋出)并擦干后再进行急救,而且急救速度要快,否则假死会变成真死。方法有:

A、人工呼吸法:用左手托起,用右手屈伸两前肢或前后肢,促其呼吸

B、吹气法:即向假死仔猪鼻内或嘴内用力吹气,促其呼吸(吹气时,最好用一个塑料小漏斗,这样,人的嘴就不易碰到猪嘴了)。提起仔猪的两后腿,拍胸或拍背,促其呼吸。

(五)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猪的哺乳期一般为30~42天。饲养泌乳母猪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保证仔猪正常发育,已获得较大的断奶窝重;同时,还要使母猪在哺乳后期保

持一定的膘情(六七成膘),以使母猪在仔猪断奶后,能正常发情与排卵,以达到断奶后及时配种的目的。

1.哺乳母猪的饲养

(1)母猪产后的头几天,不宜喂的过多、过饱。

(2)饲料配合应多样化。

(3)适量多喂动物性饲料。

(4)饲料品质要优良。

(5)供给充足饮水。

(6)仔猪断奶前后的处理

2.哺乳母猪的管理

(1)安静舒适的环境。

(2)适当运动。

(3)每天清点仔猪。

(4)注意保护母猪乳房。

课后小结:这节课内容量大,但浅显易懂,技术性强,学员掌握的很好。对于猪的接产技术和仔猪的开食训练最好安排一次实习,这样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

布置作业;

1、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

2、哺乳仔猪的饲养?

3、培育仔猪的饲养管理程序?

4、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

5、配种前母猪的饲养管理?

6、猪只饲养密度?

手册大全--种猪手册大全--——全套

种猪管理手册

目录1.前言 2.疾病预防 2.1疾病侵入的预防措施 2.2降低猪场发病几率 2.3治疗 2.4免疫接种 2.4.1免疫接种的注意事项 2.4.2免疫程序 2.5常规治疗 2.5.1体内寄生虫的防治 2.5.2体表寄生虫的防治 3.猪舍与环境 3.1种猪场的设计与规划 3.1.1概述 3.1.2场区规划 3.1.3猪场规划方针 3.2气候 3.2.1概述 3.2.3影响气候的因素 3.2.3通风 4.饲养 4.1概述 4.2母猪的饲养 4.2.1概述 4.2.2怀孕母猪的饲养 4.2.3哺乳母猪的饲养 4.2.4断奶至配种母猪的饲养 4.3仔猪的饲养 4.3.1保育舍仔猪的饲养 4.3.2断奶仔猪的饲养 4.4配种公猪的饲养 4.5后备母猪的饲养 5.饮水供应 5.1饮水需要 5.2哺乳仔猪的饮水供应 5.3饮水供应 5.3.1湿料 5.3.2食槽供水 5.3.3水槽供水 5.3.4食槽乳头式饮水器供水 5.3.5乳头状饮水器供水 5.4饮用水质量标准 6.种猪场管理

6.1后备母猪的引进与护理 6.2母猪的淘汰 6.2.1概述 6.2.2判断淘汰母猪的标准 6.3配种区 6.3.1概述 6.3.2种公猪的利用 6.3.3青年公猪的使用 6.3.4发情鉴定和配种的最佳时期 6.3.5配种/受精管理 6.3.6发情刺激 6.4近期已配种母猪(怀孕至少已35天的母猪)6.4.1怀孕控制 6.5怀孕母猪舍 6.6分娩区 6.6.1概述 6.6.2分娩时及分娩后的护理 6.6.3产后仔猪的护理 6.7断奶中及已断奶仔猪 6.8 Topigs种猪的必要条件 6.8.1挑选和确定(祖)父母代母猪的标准6.8.2猪不同特征的评价标准 6.9父母代公猪的后备饲养及驯化 6.10清扫与消毒方法 6.11日常工作管理 6.12周工作计划 6.13管理记录 6.13.1琐事记录 6.13.2数据统计记录 6.13.3统计分析和评价

饲养乳猪的管理要点

饲养乳猪的管理要点 一、乳猪的生理特点: 1、调节体温能力差。 2、缺乏先天免疫力。 4、生长速度快。 二、乳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乳猪舍应保持清洁干燥,保温区温度第一天保持32~35℃;第一 周末27℃以上,以后每周下降2℃,直至适当温度断奶第一周29℃。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不要忽视了乳猪的晚间保 温工作。 2、断脐、剪齿与断尾 3、出生后尽快哺乳 4、应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母乳当中的水不能完全满足乳猪生长的需要,从乳猪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应该为乳猪提供大量清洁的饮水,在冬天应供给温水。 水槽应保持清洁,并经常更换清洁的饮水,饮水充足可增大采食量,有助于消化吸收。 5、合理的补饲 6、去势和驱虫 仔猪3~15日龄进行阉割去势,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7、断奶

断奶日龄一般在28~35日龄,一般在3~5天内完成断奶工作。断奶后5~6天内要控制仔猪采食量,以喂7~8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一昼夜4~6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1、母猪奶水量不足 2、奶水中母源抗体不足 奶水中母源抗体不足,新生仔猪不能有效的得到母源抗体保护,易出现病原性腹泻。 对新生仔猪至关重要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因为不会经胎盘的传递,仔猪必须从初乳中获得,新生仔猪的肠壁具有独特的胞饮作用,可直接吸收和利用从初乳中得到的抗体及免疫活性细胞,这种特殊的吸收方式仅存在于出生后大约6小时以内的仔猪,所以出生后6小时内必须让仔猪吃上初乳以抵抗早期感染,防止下痢等疾病。而奶水中的抗体多是蛋白,若产前母猪营养不能满足需求,或者年老体弱的母猪胃肠功能减退,对饲料不能充分的吸收利用,体内免疫因子合成必然受影响。所以产前一个月母猪的氨基酸补充尤为重要。 3、奶水的有效营养含量不足 奶水的有效营养含量不足而导致的营养性腹泻 4、奶水中致病因子 奶水中致病因子会导致仔猪非病原性腹泻 5、环境因素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母猪需要的温度在22℃左右,而新生仔猪的温度需要在30℃左右,我们在实际生产中总是考虑仔猪的温度够不够,从而忽视了母猪的温度,这样就会导致产房温度过高,母猪采食量下降,泌乳能力降低;尤其是分娩母猪如果温度过高会引起母猪产后热应激,导致母猪回奶,乳汁温度升高,乳汁密度过浓或过稀,从而导致仔猪腹泻;或者是产房忽冷忽热,通风等因素也会引起新生仔猪腹泻。

种猪育种方案

恒利源种猪有限公司育种方案 遗传育种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工作之一,公司各部门都要树立为育种工作服务的观念。种猪选育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公司选种工作有序进行,特制订下列种猪选育方案。 一、种猪选种方案的有关说明 1、目的:为了规范曾祖代、祖代和父母代种猪的选种程 序与选种标准;加强各猪场的选留标准工作,使选留的后代产生最大的生产和经济效益,特制订本方案。 2、适用范围:荣昌恒利源原种猪场。 3、人员分工:恒利源公司育种部门管理负责本方案的拟 定以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猪场场长带领本场员工严格执行方案,若执行过程中产生疑问或遇到困难时,须及时向集团公司养殖事业部咨询。 4、选留程序: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因此要求按“周上产节律”安排工作,对各阶段进行严格选留,以求适时选择生产性能高的种猪。 5、记录管理: 所有记录由育种录入员存档管理,并将收集的数据核对无误后在1周内录入计算机保存。负责向公司引种客户提供详细准确的原种档案,将一些与育种相关的数据录入

Headsman软件。 6、去势: 曾祖代、祖代猪场,每次选种不合格的公猪及时去势。父母代猪场对所有公猪一律进 行去势处理。 7、罚责 凡违反以上相关管理规定,使其情节轻重,处以100—500元罚款,由育种部门管理监督执行。 二、种猪测定选育原则 (1)、严格测定、准确评估、强度选择: (2)、育种值和表观性状相结合; (3)、父、母品系分开选择 (4)、与国内顶尖猪场交换血缘,加强合作,进行联合育种,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联络 (5) 与全国著名高牧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肉质选育,选育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品系。 三、种猪测定选育流程 (1)、第一阶段选留与淘汰(初生初选,含:LP5选择) A、对1—3日龄初生仔猪进行初选,合格种猪编耳号,(窝号+个体号)+场别+年号+品种字母(15位)有中国剪耳法和美国剪耳法二种。 B、初生重小于0.9千克的仔猪和畸形应计入总产仔活仔数

种猪品种

长白猪 长白猪又称为兰德瑞斯,原产于丹麦,目前世界上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是养猪生产不可或缺的优秀猪种。 由于长白猪在世界的分布广泛,各国家根据各自的需要开展选育,在总体保留长白猪特点的同时,又各具一定特色,我国通常就按照引种国别,分别将其冠名为××系长白猪,如丹系…、法系…、瑞系…、美系…、加(加拿大)系…、台系…、等。其实这种命名法也不尽科学,尽管来自同一国家,但是来自不同的育种公司(场),在体质外貌、生产性能方面各具特点和差别,不能用××系一概而论,因此在引进猪种时,不仅关注种猪来自什么国家,也要了解来自什么场家,如果无法了解,需要对种猪进行现场考察。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从北欧国家瑞典引进了长白猪,之后又陆续从荷兰、法国等国引进长白猪,自那时起,养猪界就将来自不同国家的引进猪种冠以××(国名)系,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直接从原产地丹麦引进了长白猪,特别是国家实施“菜篮子”和瘦肉型猪项目开始及至目前,每年几乎都有不同的场家从丹麦引进长白猪。 为了实施种猪的标准化管理,农业部组织了由专家、企业家等组成的长白猪种猪标准起草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长白猪标准的报批稿,并建议将其作为长白猪种猪质量评定(销售)的标准。 长白猪标准报批稿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 1、外貌特征 长白猪体躯长,被毛白色,允许偶有少量暗黑斑点;头小颈轻,鼻嘴狭长,耳较大向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躯发达,腿臀丰满,整体呈前轻后重,外观清秀美观,体质结实,四肢坚实。 2、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母猪初情期170~200日龄,适宜配种的日龄230~250天,体重120千克以上。母猪总产仔数,初产9头以上,经产10头以上;21日龄窝重,初产40千克以上,经产45千克以上。 生长发育: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80天以下,饲料转化率1:2.8以下,100千克体重时,活体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以上。 胴体品质:100千克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2%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积35 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肉质优良,无灰白、柔软、渗水、暗黑、干硬等劣质肉。 3、种用价值 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

新引种猪隔离与饲养管理

新引种猪隔离与饲养管理 新引种猪隔离与饲养管理1引种原则 生产上能够正常运转的猪群可以定义为微生物达到平衡状态的微生物复合体。事实上,很难选择到和自有猪群病原微生物群完全一致的供种方,并且从技术的角度,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去界定供种方猪群所携带的所有病原。猪群自有的微生物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时,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场的生产性能,因此在引进时应遵循如下原则:从比自有猪群健康水平高或者相当的猪群引种,杜绝从比自有猪群健康水平低的猪群引种。 2隔离措施 隔离措施可以降低引进新的病原体的可能性,保护自有猪群,同时利于保护新引进种猪。隔离期一般为2周。 引进猪进场前,建立隔离舍,并尽可能远离自有猪群,一般距自有猪群l00 m以外,至少和自有猪群之间有一道完全阻隔的实心墙,其邻圈最好是即将出售的育肥猪。提前l周进行清扫、冲洗干净并消毒。 隔离舍要采取全进全出方式,设施要彻底冲洗、消毒,并保持干燥;要防鸟防鼠;隔离适应期间,禁止隔离猪舍的饲养员与其它生产区内的饲养员及种猪接触,尤其在最初2周,实行全封闭管理。在此期间,如兽医确认无重要传染病、能保证良好健康状态的情况下,可适当缩减隔离期。

引进猪的第1周,要给予特殊的管理。最初2 d严格控制饲喂量,饲料和饮水要保持新鲜,同时添加常规预防量抗生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必要时可补充电解质。 严禁隔离舍的排泄物流向自有猪群的猪舍,集中处理粪污,用烧碱进行消毒。 每日进行临床观察并记录异常状况,按30%比例进行体温抽查,上下午各l次,并作好记录、采样,对关注的病原进行监测。 隔离期内,依据临床观察或者检测结果,迅速做出处理决定,怀疑传染病时,作进一步诊断,坚决淘汰不合格猪只,避免外源性病原感染自有猪群。 3适应方案 适应就是让新引进的种猪在可控制的环境中,与自有猪群已存在的病原接触,使猪只对这些病原产生免疫力,而又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的过程。适应期一般为6周。 理想的适应过程应该在隔离舍中完成,若隔离舍的风险较大,也可以将适应过程在配种房内完成。 将即将淘汰的种猪和新引进的种猪隔栏接触(直接接触可能会导致打斗损伤),至少持续1周。 将自有生产猪群的粪便撒布在新引进种猪的水槽中,也可用清扫过粪便的扫把在水槽中涮洗的方式。至少持续l周。 将新引进的种猪和场内存在的保育中晚期(50一70日龄)或者肥育早期的猪(体重小于45 kg)直接混合饲养在一起,新引进种猪:保育/肥育猪=5:1。混合饲养期为l~2周。 驱虫,接种预防繁殖障碍的疫苗。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怀孕母猪一定要限制饲料量。饲喂方法要求每天2次,以湿料饲喂。怀孕母猪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较低,但要求较高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纤维素。同时千万不要饲喂怀孕母猪发霉、变质的饲料。 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饲喂1斤~2斤青饲料对怀孕母猪非常有利。 1.妊娠母猪怀孕后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幅度可增加约10%,喂相同的饲料,妊娠和非妊娠母猪相比,经过一个妊娠期以后,前 者比后者要多增加体重约20公斤。英国有的猪场在淘汰8胎以上的 老母猪时,先让其怀孕1-1.5个月,然后宰杀。 3.根据膘情决定饲料喂量 妊娠母猪的饲养应因猪制宜,不能简单地每头母天2.2公斤。有的猪场把过瘦或过肥的怀孕母猪做上不同颜色的记号加以区别,从 而调整其喂料量。 4.妊娠初期的低水平饲养 从配种后的第二天起应降低饲料喂量,每天可喂1.8公斤左右,这样维持10天左右时间,然后根据母猪体况调整到2.2或2.5公斤 /天的水平。试验证明妊娠初期高水平饲养→肝血流量增加→孕酮代 谢清除率增加→血中孕酮水平下降→子宫特异蛋白分泌下降→胚胎 的发育和附值受阻。但如果持续一个月的低水平饲养,则会导致受 胎率的下降(64%左右) 5.尽量避免各类应激的发生。 要给母猪提供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要注意这一阶段钙、磷的平衡以及充足的维生素的供给。否则产后瘫痪的发生率会增加。严禁 给母猪喂发霉的玉米。另外,要防止母猪滑倒。任何鞭打、惊吓、 追赶过急等都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所以配种后21天若不再发情,可初步认为受胎了。但有时也有假发情的母猪,配种后21天阴部发红,出现像发情一样的征状,此时嫌避公猪,发情时间也短。极个别的 不受胎母猪,配种后后21天不表现发情,而到第二个情期出现发情。有的母猪已确定妊娠,而于非预定日期发情,这往往是流产后造成 的结果。母猪妊娠初期流产有时根本发现不出。如果注意观察,流 产母猪外阴部稍带红色,似受污染,但几乎见不到任何其他异常。 母猪妊娠中、后期流产,则食欲剧减,不振,外阴部发红并流出黏液,有胎膜排出,在群养情况下,有的胎膜被母猪自己吃掉。欢迎 访问猪场动力网文章中心。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文件 牧站(种)[2000]60号 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为此,我站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经过三年多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几经讨论修改,已基本成熟,现印发你们试行。 附件: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 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试行)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目前所普遍应用的传统和常规育种技术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继续下去,要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十分困难。为了增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很有必要。 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育种

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一)种公猪的生理特点 养猪生产中,种公猪的数量所占比例很小,但所起的作用却很大。饲养种公猪的目的就是要及时完成配种任务,使母猪能够及时配种、妊娠,以获得数最多、品质好的仔猪。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要使公猪能够提供数量多、质量优的精液,即要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其次,要求公猪体质健康,配种能力强,能够及时完成配种任务。 与其他家畜相比,种公猪的生理特点有:射精量大,总精子数量多;交配时间长,消耗体力大;消耗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公猪一次射梢量平均为250 nil,多者可达500 ml,比牛羊的射精量高50-250倍。公猪精液是由精子和精清两部分组成,其中精子占2%-5%,精清主要由附争分泌物、精囊分泌物、前列腺分泌物、尿道球腺分泌物等组成。 成年种公猪在完成配种任务中,排出的精液的营养消耗也较少,在生理上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因此,除了满足其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少量的配种消耗以外,无需供给更多的营养。青年后备种公猪身体仍然生长发育,需另外补充营养。然而,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母猪是否能够正常妊娠、产仔的质量高低和数量的多少。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饲养好种公猪,提高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和精子活力,增强种公猪的体质和配种能力。 (二)种公猪的饲养 1.适宜的营养水平提供种公猪充足全面的营养,是保持种公猪体质健壮、性功能旺盛和精液品质良好的基础。种公猪的饲养要严格遵循个体饲养,所提供的日粮应能全面满足公猪对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的需要。 (1)提供适宜水平能量:种公猪饲粮中能量水平不宜过高,控制中等偏上水平

就行,即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10.46-12.56 MJ。能量不足可推迟公猪的性成熟,并使配种能力减弱;而能量水平过高又会导致公猪体况过肥,也会降低公猪的性欲和配种能力。对于未成年公猪,其H粮消化能应比成年猪多25%,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2)供给充足优质的蛋白质:种公猪精液干物质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不足,会造成精液数量减少,精子密度稀.发育不完全和活力差,所配母猪受胎率下降.甚至丧失配种能力。因此,在配制种公猪日粮时,必须重点考虑蛋白质问题,要有一定比例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实践证明,种公猪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在非配种季节应在13%以上.配种季节应保持在15%-16%a配种旺季日粮中赖氨酸的含量不低于0.5%o (3)适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矿物质对于种公猪精液品质和健康具有很大影响。缺少钙、磷可使公猪精液品质明显降低,出现大量畸形精子和死精子。锌、碘、钻、锰对提高公猪精液品质有着一定的效果。种公猪日粮中钙、磷比例以1.25:1为宜,同时应注意补充食盐。 维生素不足会影响公猪的正常生理代谢,造成食欲减退,生长停滞,精液品质下降。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时,公猪的性反射降低,精液品质低劣。B族维生素也是维持公猪健康和正常繁殖功能所必需,其中尤以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泛酸和维生素B,:等最为重要。 ·2.日粮配制为了满足公猪的营养需要,应根据种公猪饲养标准组成日粮进行饲喂。公猪日粮应以精料为主,有良好的适口性。日粮中不要添加太多粗饲料,一般占配合料的】00/0以下,以免饲料体积过大,造成公猪腹大下垂,影响配种。配种期间补充饲喂一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鲜嫩青绿饲料,对提高精液品质有很大作用。日粮组成一般选择5-6种优质饲料配合而成。 3.防止过肥公猪一般在7-8月龄时开始使用,此时体重约为成年体重的60%。公猪过肥或过瘦都会降低公猪的配种能力。如果公猪配种采精次数不多,或无限量地采食高能高蛋白饲料,往往会导致公猪过于肥胖,性欲减退,逐渐失去种用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要注意控制公猪采食量,不能喂得太多。当公猪肥胖时,可减少精饲料15%左右,并加喂青粗饲料,同时增加公猪运动,每天自由运动I-2 h,以锻炼公猪四肢的结实性,适当减肥和增强体质,从而提高精液品质。过瘦的公猪则应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并适当减少配种次数。 4.饲养方式季节产仔方式使得公猪出现了配种季节和非配种季节之分。种公猪在非配种季节需要营养物质并不多,但在配种期,特别是配种频繁时,需要量则会大大增加。这时不仅要考虑在饲料中适当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如加喂动物性饲料或每天喂2-3个鸡蛋等,还要在非配种期饲喂量的基础上加喂20'x.--40%的饲料。 5.饲喂技术种公猪的饲喂应定时定量。有条件的地方日粮最好以精料为主,切忌长期饲喂大容积饲料,以防造成消化道负担过重,腹部下垂,从而影响配种。饲喂干粉料前应加适量水,调拌成湿料或稠粥料,也可与切碎或打成浆的青绿饲料一起饲喂.增进饲料的适n性。种猪饲喂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可以提高食欲,促进消化。每天饲喂量,体重150 kg以内的公猪,日喂饲料2.3-2.5 kg; 150 kg 以上的猪喂给2.5-3.0 kg的全价料。 (三)种公猪的管理 保持公猪健壮的体质,提供品质良好的精液。提高配种能力,除厂供给全面背养外,还要合理地进行管理。在管理方面,除了要经常注意保持圈舍清洁、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 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种猪场成本核算

种猪场成本核算(二) 中国养殖技术网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911965379.html, 发布时间:2006-1-11 16:35:38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推荐:购买《科学养猪系列》VCD光盘,请到365农业网VCD商城 一、种猪场成本核算的意义和要求 种猪场的产品成本核算,是把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不同的产品对象和规定的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生产阶段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产品成本核算是种猪场落实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种猪场要进行种猪生产,必然要发生各种各样的耗费和支出,这些耗费和支出是否符合经济有效的原则,以耗费和支出总量的多少是无法回答的,而只有从产品单位耗费水平的高低才可以反映出来。一般来讲,一个猪场的单位活重成本水平越低,其获利能力就越强;反之,其获利能力就差。及时正确地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可以反映和监督各项生产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从而凭借实际成本资料,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揭示成本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做到按计划、定额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 产品成本是反应种猪场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综合性经济指标。种猪场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如种猪场种猪选育的好坏、产仔的多少、成活率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饲料消耗节约与浪费、固定资产的利用情况、资金运用是否合理、以及供产销各环节的工作衔

接是否协调等等。都可以通过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因此成本水平的高低,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猪场经营管理的工作质量。加强成本核算,有助于我们去考核猪场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促进其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改善。 产品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为了保证猪场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种猪场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是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营业收入来补偿的。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额度大小的尺度。猪场在取得营业收入后,必须把相当于成本的数额划分出来,用以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费。这样,才能维持资金周转按原有规模进行;如果猪场不能按照成本来补偿生产耗费,猪场资金就会短缺,再生产就不能按原有规模进行。成本也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猪场纯收入的依据,在一定营业收入中,成本越低,纯收入就越多。可见成本作为补偿生产耗费尺度的作用,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产品价格应大体上符合其价值。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都应遵循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但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产品成本,通过成本间接地相对地掌握产品的价值。因此,成本就成了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当然产品的定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产品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为了正确核算产品成本,使成本指标如实地反映产品实际水平,充分发挥成本的作用,猪场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加强各种费用的控制,正确计算成本,应当严格划清以下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涉及于多各会计年度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如固定资产的购置和无形 资产的购入均属于资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只涉及于本年度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如生产过程中饲料及物品的消耗、直接工资、制造费用及期间费用均属于收益性支出。 构成种猪场资产的资本性支出,要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才能逐渐转入成本费用。收益 性支出应计入产品成本,或者作为期间费用单独核算。收益性支出全部由当期营业收入来抵偿。区分

后备母猪培育舍饲养管理要点—林加滨

后备母猪培育舍(GDU)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培育舍(GDU)用于场内后备母猪的培育,其功能划分为后备保育阶段、后备育成阶段和查情阶段。后备母猪的培育质量和数量关系到母猪场未来的生产指标,其关键控制点有饲料营养、饲喂程序、选留测定、免疫程序、保健程序、驯化管理、查情管理等。从场外引种的后备母猪经过隔离、免疫和驯化后转入至GDU饲养。 饲料营养要满足饲养猪只的营养需求,根据种猪供应方所提供的种猪营养标准与饲料事业部营养配方师沟通后,拟定新的营养标准。后备母猪饲养重点考虑其骨骼、器官、特别是繁殖系统的发育,日增重设计不能过大,以免影响其发情和使用寿命。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量要高于育肥猪群。 后备培育阶段的选育测定是评价后备母猪的重要步骤,受测猪70日龄内平均体重25kg进入测定舍开始测定。受测猪进入测定舍以前完成主要疫病的免疫工作,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受测猪进测定舍依当前疫情具体情况,测定威胁较大疫病的抗原与抗体,抗原阳性猪不测,抗体较低的猪严防疫病发生。测试前进行驱虫1-2次。选择较好的纯系保育猪,从初选中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外貌基本合格的。终测选择:这是主选阶段,因为重要性状此时已基本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应掌握的原则是:淘汰体质衰弱、外貌不合格和由遗传缺陷的个体,在150日龄至170日龄间进行体重和背膘的测定。依据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借助先进的BLUP法,对每个个体进行EBV指数和综合指数分析。 本场留种用的种猪在GDU要按照猪群的(母源)抗体水平高低,进行疫苗免疫。确定猪瘟、口蹄疫、蓝耳、伪狂犬、圆环、乙脑、细小等免疫时间和剂量。建议的免疫程序(根据各场实际情况调整)

最全猪的品种(品种)讲解

第一章猪的品种(品种) 我国猪种资源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3大类型。根据猪胴体瘦肉含量又可分为脂肪型、肉脂型和瘦肉型品种。多数地方猪种属于脂肪型品种,多数培育猪种属于肉脂型品种,多数引入猪种属于瘦肉型品种。 现阶段多数规模化猪场都采用引进品种,所以本章仅就常见瘦肉型猪品种作一简要介绍,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品种,使其在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大白猪(原名大约克夏猪) 大约克夏猪是英国在18世纪育成的,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引入中国后经过多年驯化,已经有了较好的适应性。其主要优点是生产速度快、饲料报酬高,产仔数多,胴体瘦肉率高。目前引入我国的有英系、法系、加系、美系等大约克猪种。大约克猪种在杂交利用上主要用作母本,长白猪作父本生产长×大或大×长二元杂交母猪,作为规模化猪场的基础母本。在农村也可用大约克作父本与地方母猪进行杂交,生产二元商品猪。一代杂种猪胴体瘦肉率在57%以上。 二、长白猪(原名兰德瑞斯) 长白猪原产于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其主要优点是产仔多,生长发育快,节省饲料,胴体瘦肉率高等,但抗逆性差,对营养要求较高。我国在1964年开始从瑞典第一批引进长白猪,后陆续从英国、法国、比利时和丹麦引进。因此在我国长白猪有英系、法系、比利时系、新丹系等品系。在养猪生产中,用长白猪作为三元杂交(杜×长×大)猪的第一父本或第一母本。即常用长白猪作父本,大约克猪作母本生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在现有的长白猪各品系中,法系、新丹系和台系的杂交后代生产速度快、饮料报酬高,比利时系后代体型较好,瘦肉率高,但增重较新丹系、法系和台系缓慢。 三、杜洛克猪 杜洛克猪原产美国新泽西州。因为皮毛棕红俗称“红毛猪”。目前引入我国的主要有美系、匈系、台系等猪种。现已遍布全国。其主要特点:体质健壮、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较好。是我国“八五”国家养猪攻关课题筛选出的最优杂交组合的最优终端父本。在现阶段规模化猪场多将其作为三元杂交猪(杜×长×大)终端父本或二元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要点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的好坏对降低种猪的饲养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种猪在后备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其一胎的生产成绩,其延续效应很长,甚至影响其一生的生产力。 一、工作目标 1、确保膘情合理,使之正常发情、正常排卵;使用前合格率90%以上。 2、根据种源和疾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药物净化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转入 基础群。 二、操作规程 (一)引种管理 1、进猪前空栏冲洗消毒,空栏、消毒的时间至少要达到7天,消毒水选用烧碱、过氧 乙酸、消毒威等。 2、进猪时要在出猪台对未下车的猪只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应付式消毒。 3、进猪后的当餐不喂料,也不能马上冲水,第二餐喂1斤料,第三餐可自由采食。 4、刚引进的后备母猪要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药物,如Vc、多维、开食补盐等, 同时根据引入猪的健康状况,进行一些中草药(如鱼腥草、清肺散、穿心莲、三珍 散等)保健以提高后备母猪的抗病力、免疫力。 5、视引入猪的生长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调节,生长缓慢、皮毛粗乱的可在313料 中加入适当的312料或加一些营养性添加剂,如鱼肝油、胺基维他、鱼粉等。 (二)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1、按进猪日龄和疾病情况,分批次做好免疫计划、驱虫健胃计划和药物净化计划。 2、6月龄前自由采食,6~7月龄适当限饲,控制在1.8~2.2KG/头/天。 3、在大栏饲养的后备母猪要经常性地进行大小、强弱分群,最好每周2次以上,以免 残弱猪的发生。 4、5.5~7月龄时要做好发情记录,逐步划分发情区和非发情区,以便于及早地对不发 情区的后备母猪进行特殊处理。 5、6至7月龄的发情猪,以周为单位,进行分批按发情日期归类管理,并根据膘情情 况做好合理的限饲、优饲计划,配种前10至14天要安排喂催情料,比正常料量多 1/3,到下情期发情即配。 6、后备母猪配种的月龄须达到7.5月龄,体重要达到110Kg以上,在第2或第3次发 情时及时配种。 7、冬季要对刚引入猪进行特殊护理,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保证其体能快速恢复,以防 应激状态下各种疾病的发生。 (三)促进母猪发情的措施要到位 1、5.5~7月龄时,每天放公猪诱情两次,上下午各一次。 2、适当运动,最好保证每周2次或2次以上,每次运动2小时左右,6月龄以上的母 猪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可以放公猪进行追逐。 3、搞好夏天的防暑降温,夏天通风不良,气温过高对后备母猪的发情影响较大,会造 成延迟发情甚至不发情。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微博]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种猪场生产管理 王伟

猪场管理标准 1 ) 猪场的管理 1、猪舍要有按照专业原则有正确的设计,遵循可操作性的目的和工作中的方便的原则来设计。 2、猪舍应有区分清楚的生产区域 第1部分-公猪-母猪舍 第2部分-保育舍 第3部分-育成舍 3、建造猪舍规定要有农场的地图和规定合适农场的方向和位置。 4、废水要排出猪舍时,要有好的排气和排废水系统,不能污染周边环境和影响周 边居民正常生活。 5、农场和饲喂和供水设备要每天打扫卫生。 6、要有空舍期,新进猪前要用消毒水打扫农舍的卫生和空舍约5-7天。 7、农舍应该要得到好的维修和保养以便工人和猪只能安全的使用。 2) 饲喂方面的管理 1、猪饲料的质量应符合管理饲料质量条例的规定。 2、用于运输的车和装载用具要干燥、干净和没有生锈或者对猪产生危害的生锈 的物质。 3、饲喂设备的规格和数量要对猪是足够的,饲料库要求干净卫生,饲料摆放整齐,饲料型号摆放正确。 3) 水方面的管理 1、所用的水要干净,符合控制饲料条例中规定的水的标准。 2、设法禁止混合到水中的物质。 3、有干净和足够猪饮水设备 4) 人员的管理 1、农场应清楚的分清职责和每个岗位人员的责任 2、人员离场要提前告知,不能擅自离场。 5) 动物健康方面的管理 1.进出农场前要防疫和消毒 1.1 要有对进入农场的车的消毒池和喷雾室 1.2 要有消毒洗澡间并在进入农场前换衣和鞋子

1.3 不允许从外面拿与养殖猪无关的东西进入农场 1.4 不允许带没有经过同意的人和运输工具进出农场。 1.5 对进出的人和运输工具要在记录本上登记。 2、农场内的防疫 2.1 按照规定的时间段对设备和农舍消毒 2.2 在进猪前空舍大约5-7天。 2.3 要在农场内有符合农场规模足够的化尸池深埋尸池 2.4 有焚烧或掩埋使用过的药瓶和疫苗瓶的池子。 3、让猪建立疾病免疫力 3.1 根据常驻农场兽医的规定的疫苗程序进行防疫。 3.2 在成群饲养前要把新进的猪和前一批猪混合在规定的地方饲养 4、控制疾病 4.1 为便于治疗要把病猪分栏隔离 4.2、要使用能保证质量的抗生素。。 4.3、病猪或死猪应该由兽医诊断并根据兽医的意见交给工作室检查。 4.4、要有化死猪的化尸池或淹埋池,池子必须要远离农舍或离常走的过道 的范围至少30米。 -掩埋猪尸必须要掩埋深到50米并先用消毒药浇在猪尸上再掩埋,掩埋后应该再一次在土地表面撒上消毒药。 -烧尸应该把尸体烧干净。 4.5、打针的设备和针头在使用前要经过先消毒。 6) 资料的管理 经过调查要安排收集以下的材料, 1、生产信息如配种、分娩、断奶、移猪、销售、和生产效率的数据。 2、农场的进猪-出猪 3、对进出的车辆和人员登记。 4、体检,治疗和照顾猪只健康。 5、用药和疫苗 6、饲喂 农场内部的控制和管理 农场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 1. 农场内部的预防和控制疾病 1.1 清楚分开生活区和生产区。

世界八大种猪

法国:这批原种猪来自世界著名的专业遗传育种机构——法国ADN公司,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种猪之一,无论生长速度还是繁殖能力,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英国PIC祖代种猪,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市场占有份额最多的PIC种猪改良国际集团公司的产品,具有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生长快、瘦肉率高等优点,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00多万元建设苏中一流的现代化养猪场,采用现代养殖技术,确保饲养过程中实现零排放。在工商部门帮助下,注册了“济富种猪”和商品猪肉“济福寿”商标,预计明年五六月份即可产出,明年底将达 到万头猪场的规模。 丹麦种猪场进行考察,并精心挑选引入了多头长白、大白原种猪,11月初,这些种猪全部通过海关等部门的检验,顺利进驻南京隔离场进行隔离,2010年12月中旬,此批种猪全部通过隔离检疫,运回北京,正式落户北京陈各庄东方种猪场。该批种猪具备“高产仔率、高健康水平、高生长速度”的优势,且肉质优良,适应性强,值得大力繁殖推广,是广大养猪 人猪种改良的首选品种。 世界最优良丹麦原种猪,共有大白、长白、杜洛克三个品种,皆为曾祖代纯种种猪,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优良的品种,具有肉质好、(杂交后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 等特点。 目前世界上品种最优良的种猪之一——PIC种猪 当今世界上有五大著名猪种,即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以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高、分布广及饲养量大而著称。 (一)大约克猪 1.产地与分布:又称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北部的约克郡及其邻近地区。 2.体质外貌:全身背毛白色,体型大而圆,呈长方形,头长,颜面宽且呈中等凹陷,耳直立,嘴部平直而稍成弓形,四肢较高,后躯宽长。母猪乳头6对以上。 3.生产性能:大约克猪的繁殖性能较高,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2.5头,产活仔数11头。母猪泌乳性较强,哺乳率较高。性成熟期相对于中国地方猪种较晚,母猪初情期在5月龄左右。大约克猪具有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胴体瘦肉率较高、产仔数较多、母猪泌乳性良好等优点。

最全的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总结

猪场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总结及改进方案 根据本人对猪场管理的理解,将各阶段饲养管理要点分为九个部分,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实验猪场面临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目标: 1)一头公猪自然交配下完成20-25头母猪年配种任务,人工授精下完成150-200头年配种任 务。(壮年猪每周使用频率本交4~5次,人工授精每周采精1~2次。) 2)一次射精量在150毫升以上,密度(密度仪测定):2.5亿以上,精子活力(前进运动精 子数/总精子数)0.7以上,畸形率20%以内,一般使用年龄3年左右。 要点: 1)辨别优劣,雄性外型,睾丸发达对称,四肢强键。8月龄体重达到130kg。 2)单圈饲养,防止打斗。不能连续使用,也不能长期禁欲。 3)每周适当运动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可减少公猪蹄病。经常用毛刷擦拭体表,促进血 液循环,可延长使用年限。 4)保护公猪,经常水冲洗阴囊,夏季一定要防暑降温。公猪适宜温度18~22℃,高温会使精 液品质变差。 5)由于猪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性,导致猪很容易感染寄生虫,感染后猪食欲不振,吃得多 长的慢,逐渐消瘦,所以要定期对公猪进行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每年两次,用虫克星、阿福丁、全灭)。 6)使用专用公猪料,满足日常营养需要。营养水平(标准配种公猪):消化能3100卡,粗 蛋白13.5%,赖氨酸0.55%,钙0.7%。配种时还可每日增加一枚鸡蛋,以补充公猪体力消耗,使其保持良好的性欲。 7)免疫程序: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猪丹毒疫苗、猪口蹄疫疫苗,每年 春季或者秋季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猪喘气病疫苗、猪乙脑疫苗。两次疫苗间隔为1周左右。具体程序因猪场情况而定。 实验猪场种公猪管理问题: 1)没有专用的公猪料,休息期用妊娠料,配种期用哺乳料,用料不科学、不规范。 2)公猪过剩,没有制订淘汰计划,没有后备公猪管理计划。猪场采用人工授精,400头母猪 最多需要3头公猪即可,现有9头,两头即将淘汰的。 3)公猪保养不够,没有专门的运动场,没有每周的固定运动,圈内卫生经常无人清扫,粪 尿堆积,不利于公猪健康。

《养猪》教案--种猪生产

第三节:种猪生产 目的:掌握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重点: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选择、饲养及管理技术 难点:掌握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方法:讲授、自由讨论、实践 课时:10 过程:引入: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用来做繁殖后代的亲本,在生产上一般数量较少,但要求的质量却很高。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种猪的作用巨大。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目的:饲养种公猪的目的是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体况及具有较强的配种能力,即精力充沛,性欲旺盛,能产生量多优质的精液,提高母猪受胎率,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仔猪。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40~60头。繁殖仔猪500~600头或更多;如采用人工受精技术,一头公猪一年可配母猪600~1000头或更多,繁殖仔猪6000~10000头或更多。俗话说:“母好好一窝,公好好一坡。”这充分说明了公猪的作用巨大。因此,对种公猪必须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与合理利用,使“营养、运动与利用”三者之间保持相对平衡,充分发挥种公猪的种用价值。 (一)种公猪的选择 种公猪要求具有良好的繁殖力,产肉能力和健康的体质,所以必须从具有完整的育种资料、饲养管理环境好、卫生防疫规范的种猪场引进,以防其遗传性能不稳定和有疾病的潜在威胁,;其次,再挑选的公猪必须具有雄相,身体健康,

体质紧凑背腰稍短而深广,后躯充实,四肢强健粗大,睾丸发育良好。患有疝气,单睾和包皮积尿的公猪不宜做种猪用。 总之,优良的种公猪应具备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有产生优良精子的能力,二是要有旺盛的性欲,二者缺一不可。 (二)种公猪的饲养 为使种公猪保持良好的种用膘情——中上等膘,健康结实,精力充沛,性欲旺盛,生产能量多,质优的精液,应进行科学的饲养。 1.种公猪的生理特点 (1)射精量大一次约250毫升 (2)交配时间长一般为5~10分钟 (3)精液组成精子占2%~5%水分约占97% 2.营养需要 首先应供给种公猪适当的能量,但能量也不可供应过多,否则,导致公猪体质过肥,对其繁殖性能极度不利。 (1)蛋白质对公猪的作用很大。如果日粮中蛋白质不足,会造成公猪精液量少,精子密度低,发育不完全,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丧失配种能力。 (2)种公猪对维生素的需要不多,但维生素育种公猪的健康和精液品质密切相关。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公猪性欲不强,精液品质下降,不产生精子;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公猪对钙、磷的吸收,间接影响精液的品质;缺乏维生素E,睾丸发育不良,精子衰弱或畸形,公猪性欲降低,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引起睾丸萎缩与性欲减退。 (3)矿物质对种公猪的精液品质影响较大。缺钙会使精子发育不全,精子活力低下;缺磷引起生殖机能衰退,缺锰产生精子畸形,缺锌时睾丸发育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