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丽江古城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合集下载

丽江古城文化调研报告

丽江古城文化调研报告

丽江古城文化调研报告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面是我对丽江古城进行的文化调研报告。

一、地理环境丽江古城位于云南高原的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6′,北纬2652′,海拔2400米左右。

周围环绕着雪山和河流,地理环境非常优美。

二、历史背景丽江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约有8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宋朝时期,丽江就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时期,丽江成为云南的‘府州’,繁荣发展。

清朝时,丽江古城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完善。

三、文化特色1. 建筑风格: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了纳西族传统建筑的特点。

古城内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形式各异,风格典雅、精美。

特别是古城内的‘四方街’和‘巷子’,保存完好,是丽江古城的代表性景观。

2. 文化传统:丽江是纳西族的传统聚居地,这里保留了纳西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丽江古城内的传统歌舞、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制作技艺等都非常丰富。

这些传统文化要素成为丽江古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民族风情:丽江古城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有纳西族、白族、彝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古城内的百姓生活方式、服饰和民间习俗等都有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旅游价值1. 古建筑: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非常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些古建筑和风景成为丽江古城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2. 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包括音乐、舞蹈、手工艺等。

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和传承纳西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吸引了许多游客。

3. 自然景观:丽江古城周围有许多自然景观,包括玉龙雪山、束河古镇、泸沽湖等。

游客可以在丽江古城享受到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体验纳西族的风情和习俗。

五、问题与建议1. 保护措施:丽江古城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但也面临着一些保护问题。

建议加强对古城内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游客的管理和引导,保护古城的原始风貌和文化特色。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习题与答案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习题与答案

《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创造物和自然景观,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艺术品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

2. 世界文化遗产: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旨在保护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凡被认为对全人类具有杰出普世价值的自然或文化遗址,均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遗产保护修复原则:在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时,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保持遗产原有状态和特征)、完整性原则(保护遗产所有组成部分及其环境)、可逆性原则(采用可逆性的保护措施)以及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原遗产的改动)。

4. 文物本体保护:指对文化遗产实体本身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性、保养性和修复性的保护措施,以维持其结构稳定、形态完整和材质安全,确保其历史文化信息得以真实、完整地保存和传承。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掌握并承载着某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传承的人群或个体。

二、填空题1. 我国于____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成为缔约国。

答案:1985年2. 中国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于____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答案:1987年3. 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小干预”原则强调在____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遗产本身的干预。

答案:保证遗产安全4. 国家文物局提出的“四有”文物保护工作要求,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有____。

答案:专门机构或专人管理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其____的传承与传播。

答案:活态流变性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 敦煌莫高窟B.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C. 长城D. 布达拉宫答案:D.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此题无正确答案)2.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应尊重当地社区和群体的文化权益B. 只需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需特别关注C. 文化遗产保护应当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D. 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其保护答案:B. 只需关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需特别关注3. 下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原则,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必须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恢复到最初的状态B. 应尽量保持遗产的完整性,保护好各个组成部分C. 在可能的情况下,实施的保护修复措施应该是可逆的D. 对遗产的干预应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答案:A. 必须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应为“保持遗产原有状态和特征”而非强制恢复到最初状态)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文化遗产中,属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是()A. 泰山B. 黄山C. 峨眉山-乐山大佛D. 武夷山E. 敦煌莫高窟答案:ABCD2. 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以下哪些措施体现了“最小干预”原则?()A. 使用可逆性材料和技术进行修复B. 对文物本体进行大规模复原重建C. 尽量维持现状,避免过度修复D. 注重对遗产环境的整体保护E. 强调预防性保护,定期维护保养答案:ACDE3.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 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B. 制定并实施地方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C. 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数字化记录和传播D. 推动非遗进校园,让青少年了解和接触非遗E. 鼓励非遗项目商业化开发以实现自我保护答案:ABCD4. 下列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洛阳龙门石窟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数字化保护B. 北京故宫博物院采用科技手段监测古建筑微环境变化C. 广东开平碉楼群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实现了整体性保护D. 西安城墙采取了原址保护与展示相结合的方式E. 云冈石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制洞窟,减少游客对原址的影响答案:ABCDE5. 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在()A. 科学价值B. 历史价值C. 艺术价值D. 文化价值E. 经济价值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文化遗产保护应注重其真实性、完整性及可持续性的统一。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在当今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和文明的重要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然而,在旅游开发的浪潮中,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两者的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它们具有独特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比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民俗文化等,这些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些文化遗产面临着被过度开发、破坏甚至消失的威胁。

一方面,旅游开发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它可以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从而为当地带来经济收益。

这些收益可以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修缮和管理,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旅游开发也可以促进当地社区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也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诸多挑战。

过度的游客流量可能会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如磨损古建筑的地面、墙壁,影响文物的保存环境等。

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对文化遗产进行不合理的改造和商业化包装,使其失去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

此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噪音干扰等问题也会对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为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旅游开发的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旅游开发项目的审批和监管,确保其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其次,旅游开发者应树立正确的开发理念,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在开发过程中,要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注重对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护。

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保护、监测系统等,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以文旅融合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也应运而生。

丽江古城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丽江古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就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之间的矛盾丽江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在商业开发的大潮下,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提高经济效益,古城内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开发项目,包括酒店、商铺、餐饮等。

这些商业化举措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的原有风貌,也加大了历史文化的保护难度。

2. 旅游乱象的存在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丽江古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旅游乱象,例如商业化过度、环境脏乱差、游客素质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

3. 产业结构单一除了旅游业之外,丽江古城的其他产业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的支撑。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古城的发展风险,也使得古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建议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要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

这就要求在商业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避免破坏古城原有的风貌和文化。

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设立相应的保护区域,引导商业开发朝着符合古城风貌和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

2. 强化旅游管理,整治旅游乱象针对丽江古城存在的旅游乱象,需加强旅游管理,整治旅游秩序。

可以通过加大巡逻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来维护古城的环境秩序,净化游客的游览环境,提高游客的游览体验。

3. 多元化产业发展,促进古城经济结构优化要实现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

可以通过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培育特色微型企业、拓展高科技产业等来实现古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古城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然而,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本文将探讨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古城的独特魅力古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街道布局、文化传统等都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法国的巴黎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古城,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二、古城保护的重要性古城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留历史遗迹,更是为了传承文化,保护生态环境。

古城的保护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历史、生态等因素,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

如果盲目进行旅游开发,很可能会破坏古城的原有风貌,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文化传统的丧失。

三、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一方面,旅游开发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可能会对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游客的涌入可能会导致过度商业化,使古城失去原有的宁静和历史氛围。

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为了解决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需要寻求平衡。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合理安排游览路线,减少对古城的破坏。

其次,应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确保古城的原有风貌得以保留。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可以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古城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古城能够长久地保持其独特的魅力。

五、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些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比如,中国的丽江古城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丽江古城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时保护了古城的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

另外,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日本的京都等也是成功的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典范。

六、结语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也是许多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种趋势下,丽江古城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成为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和挑战也逐渐浮出水面,这使得如何实现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主要从发展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1. 旅游压力过大随着国内外旅游者的不断增加,丽江古城的旅游压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旅游旺季,古城内部拥挤不堪,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给古城的保护和游客的体验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2. 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冲突由于商业化的冲击,传统手工艺品的流失和商品化,许多文化元素被赋予商业属性,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商业活动破坏了丽江古城原有的文化氛围,影响了古城的品质和魅力。

3. 古建筑保护与利益冲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古城内部的房屋和建筑面临了产权问题,许多居民因为高房价和商业利益而对古建筑进行改造或者拆除,这不仅损坏了古城的历史原貌,也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4. 旅游业单一化丽江古城的旅游业以传统的古城文化和自然景观为主,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的旅游业越来越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丽江古城的整体发展和创新。

以上问题都是丽江古城在文旅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我们提出有效的对策。

二、对策研究1. 完善旅游管理针对丽江古城旅游压力过大的问题,可以从提高门票价格、采取限流措施、优化游客线路等方面来完善旅游管理,保障古城的环境整洁和游客的游览体验。

2. 加强文化保护为了应对文化传承与商业化冲突,应该加强对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和挖掘,通过政府主导或者民间组织合作的形式,建立相关的保护机制,鼓励和扶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引导商业经营回归到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轨道上来。

3. 完善法律法规为了解决古建筑保护与利益冲突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完善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古城内部房屋和建筑的保护力度,确保古城的历史原貌不受破坏。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文旅融合成为丽江古城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随着游客的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丽江古城面临着许多发展问题,如游客过度、文化保护等。

因此,本文将探讨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首先,游客过度的问题。

由于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和旅游资源的优越性,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游客涌进了古城,导致了游客过度的现象。

长时间的旅游过程和大量的游客,青城古镇的环境和人文景观得不到保护,甚至出现了景点无法观看的现象,这对古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文化保护的问题。

丽江古城因其独特的纳西族风格和历史价值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文化消失的风险,例如不断增加的商业娱乐项目和改变传统建筑结构的现象。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种解决方案是控制游客数量。

这可以实现通过推广慢旅游,减少游客数量和旅游时间,缓解游客过量的压力。

同时,可以加强对商业娱乐项目的管理,保护文化遗产,增加文化意识的传播,防止文化消失的风险。

另一个解决方案是扩大旅游精品化的定位。

例如,推广环保旅游、登山运动等,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丽江。

此外,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推广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增加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总之,文旅融合是丽江古城未来发展的趋势,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保护和发展丽江的文化遗产,需要控制游客数量和商业娱乐项目,并扩大丽江的旅游精品化战略,推动更多的环保和文化创新。

通过这些措施来实现文旅融合,才能够确保丽江古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旅融合下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丽江古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丽江古城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丽江古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丽江古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古城形象受损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丽江古城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游客在古城内的行为也越来越不文明,破坏了古城的环境和建筑物。

特色的古建筑遭到了破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严重冲击,丽江古城的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文化保护不到位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

但实际情况是,古城内的许多建筑物存在破损和改建的情况,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3.商业化过度丽江古城商业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商业街上大量的商铺以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游客,给游客带来了很大的消费压力。

商业化过度使得古城的文化氛围被稀释,丧失了原有的魅力。

1.加强游客管理为了保护丽江古城的形象和环境,必须加强对游客的管理。

可以通过设置游客入城门票,限制每天进城游客的数量,引导游客进行文明观光等方式来管理游客。

还应加大对游客的教育力度,提高游客的素质,让游客意识到自己在保护丽江古城的也在保护自己的旅游体验。

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工作应该得到重视。

政府可以加大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力度,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

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成立文化传承基地等方式来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对古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推进古城规划商业化过度是丽江古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古城规划。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合理分配商业用地,避免商业化的盲目扩张。

还可以加大对商户的管理力度,推进古城内旅游商户的合理化布局。

4.加强监管力度为了解决丽江古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古城的监管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求丽江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的平衡点
摘要: 丽江古城只用了十年的时间便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而这其中被忽视被掩藏的问题在它的发展中渐渐显露出来:文化留存问题,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以求在古城保护模式与旅游开发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关键词: 丽江;古城保护;旅游开发;平衡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中,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它的评价是:云南省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

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正是这样的丽江古城,以其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奇迹”:十年内,它从中国西南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镇, 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 丽江古城每年的游客已由10年前的不到60万人次增加到500多万人次, 每年直接和间接收入由当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近30 亿元, 当地居民年均收入也由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4万多元[1]。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给这座古老迷人的城镇带来了繁华欣荣,同时也代表着一串串悬而待决的问题在这追求速度的开发中被忽视了。

随着进一步的发展,矛盾逐渐激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深层次矛盾已无法回避,直接威胁着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1.旅游业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也曾是滇西北的政治、经济重镇。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

而现在,它再次从不知名的边陲小镇一跃而为我国西南一颗耀眼的明珠,其中商业功不可没。

可以这样说,一座城镇如果没有了商业, 就会缺乏活力。

然而, 一个古城如果过度商业化, 那么迎接它的将
是庸俗。

据丽江市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古城原来居住着6000多户纳西族居民,自从旅游业的发展,主要街道上的1600多家户主纷纷开起了店铺和客栈。

政府部门统计,其中有70%以上都是外来人口在经营。

拿旅游开发范围最广的新义街为例,1986年底新义街居委会有578 户居民,至2003年10月原有居民已经不足100户[1]。

2007年在这个面积仅仅为3.8km2的古城里,就已经挤满了2000多家合法与不合法的商户; 也就是说, 古城里每2m2左右就有一个商户, 在已经开发的核心区内, 几乎可以说所有的街道、巷道两边都已经是店铺, 属于过度商业化[2]。

在古城的商业开发利用中,文化遗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过度商业化导致古城原有居民急速下降,纳西族所特有的文化生活
气质也逐渐减淡。

淳朴的纳西族生活方式渐渐消失,已无法再见到
柳树下妇女洗衣、淘米的祥和图景。

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街市上重
复单调的店铺:工艺品店、服装店、餐馆、客栈以及酒吧。

店里卖
的工艺品、服装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皆可找到;而餐馆、客栈主题
千篇一律;酒吧一条街从晚吵到早,多种音乐重叠在一起让你分不
清是噪音还是魔音。

丽江的国外游客,45%目的是文化旅游;32%是
单纯观光。

然而,你在这除了街市还是街市的地方你能实现多少文
化旅游的目的呢?这里更适合作为女性逛街的天堂。

而你随便走进
一家店铺,明明卖的是滇西北传统的玩意儿,迎接你的却65%是江
浙人的口音,而非滇西北人所持有的淳朴热忱。

这样,你是否会感
到一股莫名的失落?
二、古城历经沧桑的建筑遗产也在商业化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侵害。


管政府出台了许多保护丽江古城的规定和法规,但政府并没考虑到
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外来经营者有着他们自己的利益需求,他们
需要改变房屋的某些部分以实现最大利益化,他们,片面强调利用
和开发,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给古镇的保护增加了难度[3]。


而大批大批的人无视相关法规,对房屋进行各式各样的改造。

当地
居民的房屋建设,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开始向“时
尚”靠近,而那些急需保护、岁月悠久、独特而迷人的传统也似乎
变得“过时”了。

最后总的影响,便是当地建筑越来越趋向“现代
化”而远离当地传统。

三、古城的环境污染在慢慢扩延。

首当其冲的,便是古城的水系。

古城
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是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聪明巧
思。

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
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

居民还以水洗
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
街市清洁。

而从2010年1月至6月,经该市环境监测站对依法确定的
9个水环境月监测点监测状况表显示,上半年,除泸沽湖、黑龙潭
两个监测点持续为优以外,其中7个监测点中,程海、北郊(丽江
城区)两个点水环境略有波动,其余位于丽江城区和城郊附近的5
个监测点水环境存在不同程度污染[4]。

“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
洗衣”的传统能维持多久?或者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当然,以水
洗街还是可以的。

2.重新梳理古城旅游业发展方针
丽江古城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正在指出目前其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合理,需要重新调整,做出新的规划。

2.1增强古城居民的文化认同
古城历史源远流长,由各个民族融汇而成的文化底蕴深厚。

居民是这古城文化的传承者,要使古城文化留传下来,就需要古城居民的积极参与。

因此,增强古城居民对古城文化的认同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对原居民还是外来人口而言。

对原居民:加深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培养其文化自豪感,扫除各种认为古城文化“老旧”、“过时”的错误观念,防止他们被外来文化逐渐同化;对外来人口:增强他们对古城文化认同的同时,要加强其对古城文化保护的观念,从而约束其行为。

2.2限制游客数量
每个旅游景点都应该有其合理的游客承载量。

而中国现状是各大热门景点每天接待的游客人数都远远超出其合理值。

为了解决这一严峻形势,我们有必要限
制每个月甚至每天的游客数量。

这个方法是意大利早就实施了的——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以其“斜而不倒”闻名于世,每年到比萨一睹斜塔风采的游客成千上万。

为了保护斜塔,经过修复重新开放后的比萨斜塔开始控制参观人数。

以前斜塔对外开放时,只要买了门票就可以排队登塔。

但现在则不同,登塔人数和登塔停留时间都有限制。

这一规定很好的保护了比萨斜塔,使其魅力长存。

对于丽江古城而言,限制每天的游客量目前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从季度或者月度开始限制游客量,并根据季节计算出最科学的方案。

这样既能避免过大游客量对古城建筑造成不可修复的损毁,又能减少对古城环境的伤害,还可以让古城从喧闹中抽身,恢复一些宁静祥和。

2.3古城商业传统化、多样化
应该改变目前古城里商品不具地方特色、千篇一律的状况。

首先,在丽江旅游商品的开发上, 不断地从丽江实际出发, 积极研究、鼓励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族商品, 使之成为丽江旅游商品的主要内容[5]。

通过这些商品来体现古城的又一个侧面,从而让游客在消费中体验更为真实的古城风貌。

另外,也应该大范围扩展商品种类,避免大片的同质化竞争。

总而言之,旅游开发与古城保护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这之中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让旅游开发更好地实现古城保护,同时也让古城保护支持更长久的旅游开发——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参考文献:
[1] 徐江, 彭雪妮. 丽江古城民居改造的原真性保护研究[ J]. 城市发展研究,2010(8):8-10
[2] 佚名. 丽江古城民宅大量让位商铺古风越来越淡[ N]. 都市时报, 2007- 07- 19
[3] 黄妍. 文化留存和经济开发平衡视角中的古镇旅游开发[ J].北方经济,2010(9):66-68
[4] 佚名. 云南:丽江古城水系大多已被污染[ J]. 水工业市场,2010(9):77
[5] 王华, 王荣红, 韩斌, 董少杰. 丽江古城真实性与商业化辨析[ 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7):96-98,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