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word)
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word版有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例1】(2019青岛)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点拨: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A解释正确;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B解释不正确;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是因为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C解释正确;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化学不变,分子发生改变,D解释正确。
答案:B【例2】(2019丽水)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A.原子B.中子C.电子D.质子解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
答案:A【例3】(2019安徽)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
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C.铝的原子序数为13D.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点拨:碳、铝元素属于不同种类的元素,化学性质不同,故A错误。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故B错误。
有图可知,铝的原子序数为13,故C正确。
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带g是错误的,故D错误。
答案:C【基础巩固】1.(2019淄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化学物质,大多属于有害物质。
吸烟者吸烟会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是( D )A. 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不断地运动解析: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物质构成的奥秘(30页word版含答案)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构成的奥秘1.(2013.湘潭市)五月初五,粽叶飘香,你能闻到香味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2.(2013.福州市)打开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A.氨分子在不断运动B. 氨分子中原子种类发生变化C. 氨分子的体积变大D. 氨分子转变为氮分子和氢分子3.(2013.雅安市)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4.(2013.兰州市)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 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D. 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5.(2013.荆门市)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A.H2SO3B.H2SO4C.KHSO3D.Na2S2O36.(2013.荆门市)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7.(2013.内江市)春天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8.(2013.烟台市)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运动B 氯化钠溶液具有导电性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 夏天湿衣服晾干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D 用乙烯合成聚乙烯塑料分子之间有间隔9.(2013.泰安市)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 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10.(2013.上海市)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C. 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11.(2013.哈尔滨)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9.(2013•长沙)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A.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10.(2013.乐山市)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教育资料11.(2013.黄冈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12.(2013.昆明市)从分子得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干冰升华变为气体,所占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变大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13.(2013.苏州市)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C.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14.(2013.黄石市)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B.分子的大小C.分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15.(2013.北京市)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碘分子质量变大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碘分子体积变小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16.(2013.莱芜市)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D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A. 水分子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氧气2.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纯净物?A. 空气B. 食盐水C. 氧化铁D. 酒精溶液二、填空题1. 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基本粒子构成。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原子________。
三、判断题1.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它们的大小和性质都相同。
()3.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2.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同素异形体。
3. 请解释什么是离子化合物,并举例说明。
五、综合应用题1. 某化合物由A、B、C三种元素组成,A、B、C的原子个数比为1:2:1。
请推测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2. 已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3. 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单质?哪些属于化合物?哪些属于混合物?(1)氧气(2)二氧化碳(3)铁水(4)空气(5)海水六、匹配题请将下列物质与其构成粒子进行匹配:A. 氧气B. 氯化钠C. 金刚石D. 水E. 硫酸铜F. 铝1. 分子 __________2. 原子 __________3. 离子 __________七、计算题1. 某化合物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6:1,已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求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 在一定条件下,2克氢气与8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水。
求水的质量。
八、实验题1.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 如何用实验方法区分下列物质:氧气和氮气、食盐水和蒸馏水?九、推理题1.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中子数为12。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答案】D【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说法错误;B、离子包括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由原子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不会再分,而由原子团形成的离子化学变化中可能再分,比如碳酸钙高温分解中,碳酸根离子分开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C、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说法错误;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C。
4.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2020-2021年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1

2020-2021年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用如图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浓盐酸与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C.氯化氢分子比氨分子运动得快D.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详解】A、ab段变红,bc段变蓝可以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C、b处产生白烟,说明氨分子运动的快,氯化氢分子运动的慢;D、在该过程有新的物质氯化铵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2.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答案】B【解析】【详解】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故选B。
3.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n n()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答案】A【解析】【分析】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总复习经典例题、习题经典1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 和NO,生成物是 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 2 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 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 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答案】 BD.分子大,原子小【解析】【详解】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练习综合经典.docx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8,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下列微粒中,能表示
2个氢分子的是
A.2H
B.2H+
C.H2O
D.2H2
【答案】D
【解析】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8.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H2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后
B、在硝酸铵中铵根中的氮元素显﹣
3价,硝酸根中的氮元素显
+5价,所以在同一种物质
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故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在一块属于混合物,故C错;
D、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可能是中子,故故选B.
D错.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硅原子核内有
14个质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A错误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分子,选项错误;B、化学变化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构成,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选项正确;C、不同的液体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且不同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相互穿插形成的,与分子的数目无关,选项错误;D、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选项错误,故选B。
15.如图,上瓶充满空气,下瓶充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二氧化氮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发生反应),抽出玻璃片,瓶口对紧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两瓶内气体颜色趋于一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可说明不断运动
B.当两瓶中气体颜色不再变化时,微粒停止运动
C.实验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
D.实验后,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7.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是8,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故选项说法正确;B、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C、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西山公园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不相同的是
A.质子数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O2-)。一个O2-离子与一个O2分子比较,二者只是发生电子的得失,所以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含氧原子个数都没有变化。故选B.
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17.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
【答案】C
【解析】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 B. H— 1个氢原子 ; C. K— 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选C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
符合题意;
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13.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故C错误。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错误;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故B正确;
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16-8=8,故C正确;
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微量元素。下图为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属于非金属元素B.锌原子的中子数为30
C.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gD.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答案】D
【解析】
A、锌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钅”字,锌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原子序数30,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锌原子的核电荷数、质子数为30,不是中子数是30,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符号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D、根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正确。故选D。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分别是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分别是氧化镁和碳,反应的方程式是:2Mg+CO2 2MgO+C,由此可知:A、由方程式可知,碳元素从CO2转化为C,镁元素从Mg转化为MgO,碳元素和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比为:2:1,故错误;C、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金属镁,由原子构成的单质, 和 都属于氧化物,故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12:[2 (24+16)]=3:20,故正确。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11.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碳B.水C.高锰酸钾D.液态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离子化合物,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液态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包含液氧,而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故A说法正确;
B.微粒始终在不断运动,故B说法错误;
C.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变化前后二氧化氮分子的性质和个数都不变,故C说法正确。
D.实验后,二氧化氮占的空间变大,二氧化氮分子间的间隙变大,故D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8.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的构成不同
B
在阳光下,湿衣服比较容易晒干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
实验室中用化学方法可以得到氧气
12.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B.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D.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答案】B
【解析】
【详解】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元素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C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数目减少了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点睛: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word)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X>10,则该微粒属于阳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