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物质构成的奥秘班级姓名成绩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Fe-56 S-32 Ca –40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题3分,共30分)1、市场上销售的食盐种类有加钙盐、加锌盐、加碘盐等,这里的钙、锌、碘是指( )。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2、下列说法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纯天然物质酿成的食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B.水和油可以进行相互转化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气功可以使铝变成金3、春暖花开季节,人们站在紫丁香树旁,常闻到怡人的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空隙4、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氧原子的是( )。

A.2O B.2O2C.CO2D.O25、对于m个SO3分子和n个SO2分子,下列相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A、氧原子个数比为3m:2nB、氧元素质量比为m:nC、硫原子个数比为6m:5nD、硫元素质量比为3m:2n6、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6 C.+3 D.+57、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相符合的是( )。

A.氧化镁(MgO2) B.锰酸钾(KMnO4) C.冰(H2O) D.双氧水(HO2) 8、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A B、C、D、9、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10、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二、填空题(54分)11、(6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多种,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汞、稀有气体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氧气、水等;有的物质是由构成,如氯化钠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氨气B.氮气C.汞D.五氧化二磷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袁隆平C.侯德榜D.道尔顿3.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82 B.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的元素符号是CuB.铜的原子序数是29C.铜属于金属元素D.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7.下列不属于“Fe”表示的意义的是()A.铁B.铁元素C.铁锈D.一个铁原子8.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

九年级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2005年11月班级姓名学号评分测验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56 O-16 Al –27 Si 28 S-32 H-1 C-12一、选择题(本题有14小题,每小题只要一个选项符题意,请将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A、只有分子B、只有原子C、有质子或中子、电子D、有多种,分子和原子是其中的两种2、能闻到酒醇香味是因为A、酒分子很大B、酒分子有间隔C、酒分子很小D、酒分子不停运动3、下列关于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是化合物B、氯酸钾是氧化物C、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D、氧气含有氧元素,是氧化物4、下列各组元素中,元素符号的大写字母相同一组的是A、氦、钡、钙B、汞、镁、银C、氮、钠、锰D、氩、银、铝5、氢与氧有两种化合物:H2O和H2O2,你认为两种化合物一定有相同的A、分子结构B、化学性质C、组成元素D、H2分子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原子中都含质子、中子、和电子B、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等于质子数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7、下列化学用语可表两个氯原子的是A、Cl2B、MgCl2C、2Cl --D、2Cl8、下各组物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单质的是A、空气、氧气B、水银、氮气C、粗盐二氧化锰D、氧气、氧化镁9、血红蛋白是大分子,它的分子的相对质量是68000,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0.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的铁原子个数是A、5B、4C、3D、210、某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为7∶8,由它们组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2,则X、Y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X2YB、XY2C、X2Y3D、X3Y211、我国瓷都——景德镇生产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景德镇高岭土,主要成分是Al2(Si2O5)(OH)4是制造瓷器的优秀原料。

Al2(Si2O5)(OH)4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A、1∶4B、1∶24C、1∶36D、2∶12912、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和161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111B、272C、50D、16113、下列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FeOB、Fe2O3C、Fe3O4D、Fe(OH)314、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前三位是氧、硅、铝的是A.海水B.地壳C.人体D.太阳二、填空题(本题有7小题,)15、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3个铁原子(2)4个氧分子(3)5个五氧化二磷分子(4)氯化钠16、指出下列符号的中―2‖的意义:(1)SO2(2)2SO3(3)2Mg17、某不显电性的粒子A,在化学变化中变成了B和C两粒子,B和C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A粒子是;B和C两粒子都是。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随堂练习题(全卷共2页,满分100分,40分钟完成)班 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合符题意)1.向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具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一旦液化石油气泄漏,就能闻到这种臭味,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闻到臭味是因为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的质量很小D .分子的体积很小2.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铝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表示铝原子带正电B .铝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个电子上C .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D .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3.以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B.火星上和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C.铁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分子构成D.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4.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 )A .2O ——2个氧元素B .H 2O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 .C 60——每个C 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D .3OH - ——带3个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5.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SO 2中含有氧分子B. 2H 表示两个氢分子C.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D. CO 表示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6.如图是水发生变化和微观示意图,对此分析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框图a 所示的物质是混合物,框图b 所示的物质是纯净物 B.变化甲是化学变化,因为有新分子生成 C.变化乙是物理变化,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改变 D.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7.根据下图提供的判断,下列说法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③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B.硒原子的中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C.④是阳离子,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D.③、④两种粒子化学性质稳定,最不易形成化合物8.某品牌饼干的营养成分表中标有钠、钙、铁的含量,这里的“钠、钙、铁”指的是 ( )A .分子B .原子C .单质D .元素9.过氧化氢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消毒剂,以下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过氧化氢(H 2O 2)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B.它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的粒子子是氢、氧两原子C.它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D.它的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0.某阳离子R 3+电子数为23,中子数为30,则R 元素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 ( )A.23 30B.23 53C.26 56D.26 5311.以下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A.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B.探究分子是运动的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品红的扩散12.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电的氧离子得到了新型氧分子(O 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测试卷(附答案)
7、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铜B.氧气C.氯化钠D 氢氧化钙
【答案】B
【解析】A、铜由铜原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故符合题意;
C、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由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 )
故选B。
9、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 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
【答案】D
【解析】A、铀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铀电子数为92,故说法正确;
10、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来自分子之间有间隔11、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
A.分子B.原子C.阴离子D.阳离子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D、因为原子内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等造成不显电性,故D错。
故选C。
5、“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
A.单质B.元素C.金属D.维生素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的“铁”、“锌”、“硒”指的是元素,不是单质、金属和维生素。故选B。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单选题1.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因为原子体积受热变大C.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物理性质不同,因为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A.元素观:氧气、水、过氧化氢都是含有氧元素的氧化物B.转化观:氧化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属汞C.微粒观: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D.变化观: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可生成氯化氢3.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A.分子体积变大B.分子间隔变大C.分子数量增多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4.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

“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

这里的“铬”是指()A.元素B.原子C.离子D.分子5.镍铁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可以提高电解水制氢的效率。

铁、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基本信息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镍、铁都是金属元素B.镍的核内质子数为28C.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45D.镍、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6. 下列元素符号中首字母相同的一组是( )A.氢、硅、氦B.氟、铁、磷C.钙、氯、碳D.氮、钠、镁7.下列关于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g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8.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24B.属于非金属元素C.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9.在国庆70周年阅兵庆典中,空中梯队拉出一条条彩色烟带,产生烟带的药品除了燃料外,还有锌、氯化铵、三硫化二锑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1.下图是稀土元素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钪的元素符号为Sc B.钪原子的质子数为21C.钪原子的中子数为21D.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B.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C.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在同一周期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3.蔬菜中含有钙、钾、镁、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无机盐,其中钙、钾、镁、钠指的是A.元素B.离子C.原子D.分子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了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温度计中的汞柱随温度改变而升降温度改变,原子间间隔改变A.A B.B C.C D.D5.金属铯是世界上最活泼的金属,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32.9B.核电荷数是55C.位于第六周期D.在化合物中一般显负价6.兔兔同学总结了物质、元素及构成粒子的相互关系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分子,b为元素,c为离子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不同元素的两离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不相同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7.铁是世界上年产量最的金属,下图是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8B.铁原子的质子数为26C.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8.2021年4月19日《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首次合成新型铀-214,铀-238与铀-214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符号能表示阳离子的是()A. N2 B. H C. Na+ D. Cl﹣2.下列现象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是()A. 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B.打开盛装酒的瓶盖,能闻到酒精的气味C.气态氧在加压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态氧D.加热氧化汞得到银白色的汞和氧气3.2019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

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A. 188 B. 78 C. 55 D. 234.图示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为11B.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C. R易失电子D. 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5.镉属于重金属,会危害人体健康。

2019年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公布的结果显示,抽检大米四成镉超标。

这里的镉可理解为()A.镉元素 B.镉单质 C.镉离子D.镉原子6.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 B.气体热胀冷缩C.真金不怕火烧 D.墙内开花墙外香7.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

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中子数为44,则硒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0 B.44 C.34 D. 788.某粒子由12个质子、11个中子和12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A.以下都有可能 B.原子 C.阴离子D.阳离子9.金秋的瘦西湖万花园中,百花怒放,香气扑鼻。

下列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花香的是()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0.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较稳定B.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C.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D.其表示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11.某气态物质变成液态的主要原因是()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1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B.确定元素的种类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D.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1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粒子是阴离子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14.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间隔变大C.分子数量增多 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15.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原子B.分子C.离子D.电子二、填空题16.写出(1)化学符号的含义,并按要求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培优训练题】1.(全国复赛题)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热冰”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2.3.(山西中考题改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创新题】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相互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是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

”(1)材料一说明。

(2)有人对道尔顿观点做了如下修正,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一切物质”应该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指“化学变化”而不能指其他变化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1.A 解析:水结成“热冰”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同时水分子排列由无序转变为有序,水变成热冰的过程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2.C 解析:气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3.(1)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或分子很小)(2)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解析: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溶解后蔗糖不见了,说明分子非常小;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可以重新组成组成新的分子。

4.(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但真实存在(2)D解析:原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此外还有分子、离子等;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物质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实质,而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时,原子不会“分裂”或“创造”,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培优训练题】1.(山东初赛)下列关于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与原子核里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密切相关B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关,与核外电子无关C .原子虽不同,但是同一个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是完全相同的D .原子核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发生改变2.(全国复赛)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

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 +,形成水合氢离子(H 3O +)。

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没有变 B .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C .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 .与水分子相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3.(湖北恩施中考改编)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请推测反碳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 .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 .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4.(广东初赛)质子和中子都是由u 夸克和d 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量为23e ,d 夸克带电量为 - 13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情景创新题】5.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如右图所示。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现象①: 。

(2)现象②: 。

(3)现象③: 。

参考答案1.A 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核外电子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在离核近区域运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区域运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而原子核不会发生变化。

2.D 解析: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变成H +后核外没有电子,因此H +与H 2O 结合成H 3O +核外电子数与H 2O 核外电子数相同,则D 错误。

3.B 解析:依题给信息:“它们跟通常所说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再联系所学知识碳原子是由6个带正电荷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再由“反物质”概念进行迁移、推理可知,反碳原子则是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4.C 解析:每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对外不显电性。

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总电量为2×(23 e )+ (-13 e )= e ;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总带电量为23 e+2×(-13e )=0。

所以不难得出,每个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每个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5.(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α粒子碰撞到金原子核时被弹了回来解析:当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球体;这样α粒子由于没有受到阻碍,所以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带正电的α粒子受到同种电荷的排斥,改变了方向,说明金的原子核带正电。

极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回,说明了带正电的α粒子可能撞击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而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课题3 元素【培优训练题】1.(泉州初赛)著名的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2.(江西初赛)有两种粒子,所含的质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C.它们一定是同一种原子D.以上说法都不对3.(宿迁中考改编)下列关于二甲醚(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1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C.1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D.二甲醚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4.(黑龙江初赛)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在1~18范围内,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Y都能与氧化合,而Z不能。

X、Y、Z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递减,则X为__________,Y为________,Z为________。

(填元素符号)5.(江苏初赛)下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试回答:(1)1个水分子共有_______原子核、________个质子。

(2)1个Mg2+核外共有_____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对该图的分析,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6.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做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 -1,bi-2,tri-3,quad-4,pent-5,hex-6,sept-7,dct-8,enn-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次类推,请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1)109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元素符号为。

(2)111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元素符号为。

(3)116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元素符号为。

参考答案1.C 解析:元素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由“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推知,发生改变的粒子一定是质子。

2.D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但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如每个Ne原子、HF分子、H2O分子、NH3分子和CH4分子中都含有10个质子。

但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

因此,质子数相等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3.B 解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4.Mg Be He解析:在核电荷数1~18范围内,只有稀有气体不能与氧化合,再结合1~18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和题设要求,不难推知Z是He,Y是Be,X是Mg。

5.(1)3 10(2)10 氖(Ne)、氩(Ar)(3)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的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②H、Li、Na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Ne、Ar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③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大于4;④He、Ne、Ar最外层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合理答案均可)解析:每1个原子只有1个原子核,每个水分子中共有3个原子,故有3个原子核,每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共2个质子)和1个氧原子(8个质子),因此每个水分子共有10个质子;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还剩下10个电子,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中氖、氩原子最外层均是8个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