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要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从小要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作者:黄琦

来源:《祝你幸福·最家长》2017年第12期

有一种现象叫做“5+2=0”,说的是孩子在学校进行了五天的社会公德教育,周末回家两天就被家长改造了,最后正负相抵效果为0。

很简单的例子。

小学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着“红灯停,绿灯行”,学生们认真听讲,牢记在心,遵照执行。可是,周末回家跟着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上了一趟街,在家长的带领下,不论红黄绿灯,连跑带跳拉扯穿行,很自然成为了“中国式过马路”的一员。老师的谆谆教导一次性归零。

当今社会国民素质堪忧,甚至时有缺失公德的事件发生。理论学家们会从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迷茫等方面去分析这一现象,这里暂且不论。单从教育角度来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公民教育;二是学校的公民教育不得法,时效性不强。

我们国家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大中小学都有公民教育的内容,但仍有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理论传授多,而社会实践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的知行不统一,也就是说我们把社会学习部分,也仅仅是作为知识点教给了孩子,而不是作为价值认同和行为理念,引导督促其践行。

在媒体上看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报道称美国某名校到中国某名校招生,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通知说上午笔试、下午面试,中午考官叫了几个考生说一起吃饭吧,期间考官很随意地与学生们聊天。

期间,考官问一个自信满满的男生:你为什么要考到美国去呢?

男生边吃边回答:美国的名校毕业回来能找到好工作。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

工资收入高、能赚很多钱的呗!

那你挣这么多钱干什么用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