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国民经济物流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物流学概论第四版

物流学概论第四版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

一、国外经典的物流概念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为:“物 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于从生产 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 动。”此概念是在Physical Distribution时代最 具代表型的定义。 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 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 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 成。”
一、国外经典的物流概念


美国物流工程师学会(SOLE)1974年的物 流定义是:“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 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 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 术。” 这是从工程的视角对物流审视。
一、国外经典的物流概念


1981年美国空军(USAF)的定义:“物流是计 划、执行军队的调动与维护的科学。按照最全面 的定义,物流与军队活动诸方面有关:①军事物 资的设计、开发、采购、储存、运输、分配、保 养、疏散及废弃处理;②军事人员的运输、疏散 和安置;③军事装备的采购或建设、保养、运营 及废弃处理;④军事服务的采购或提供。” 该概念表现出从军事后勤出发对物流的认识。

物流工程指在物流管理中,从物流系统整体出发, 把物流、信息流融为一体,看作一个系统,把生 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运用系统 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管理、 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低的物流费用、高的物 流效率、好的顾客服务,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和企业经济效益目的的综合性组织管理活动过程。
第一章 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从国外引进物流 的概念。 30年来随着我国理论界对物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 企业的大量的物流实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断 加深。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对物流 的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 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 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 施有机结合。”

第1章 物流概述 《物流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物流概述  《物流学概论》PPT课件
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 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物流的功能
空间效用 时间效用 形质效用
运输活动 储存活动 流通加工活动
1.3 物流的分类
范围大小



行业性质



业主类型
宏观物流系统 中观物流系统 微观物流系统
供应物流 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 回收物流 废弃物物流
另一条途径是“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欧美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其译 为日文“物流”,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至 今。
1.2 物流职能的内容
装卸搬运职能 运输职能
保管职能
包装职能
流通加工职 能
配送的职能
信息职 能
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 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
❖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 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 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 的综合性服务。
❖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 (实物性)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 经济活动 。
❖ 1964年日本池田内阁五年计划制定小组认为PD不如物的流通好,1965年开始日政 府文件中政府采用“物的流通”,简称“物流”。
❖ 1981年: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 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 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自办物流 第三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
按物流系统性质分
社会 物流
行业 物流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8章 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课件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8章 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课件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8章 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
现代社会已逐渐步入电子商务时代。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 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 物流信息搜集的数据库化及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及电子化、 物流信息传递的实时化及标准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由于电子 数据交换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 管理技术。当今社会中对电子计算机的普遍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 库存信息,并提高了物流信息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产品的流动变得更 加容易和迅速。
(1) 基本信息管理。记录WMS所需的基本业务信息,如商户资料、商 户供应商资料、商户商品资料、仓储位资料等。
(2) 入库管理。处理信息中心发来的各种商户指令,并进行相应入库 处理。主要包括入库类型、货物验收、收货单打印、库位分配、预入库 信息、直接入库等功能。
(3) 出库管理。对货物的出货进行管理,主要有出库类型、货物调配、 检货单打印、检货配货处理、出库确认、单据打印等功能。
四、 物流信息的种类 (一) 按物流信息沟通联络方式分
1. 口头信息 2. 书面信息
(二) 按信息的来源分
1. 外部信息 2. 内部信息
(三) 按照物流信息的变动程度分
1. 固定信息 2. 流动信息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8章 物流信息与信息系统
五、 物流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一) 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1. EDI内容 EDI是标准商业文件在企业计算机系统间的直接传输。这里强调传输 的必须是标准格式的商业文件,如采购文件、订货文件、运输文件、发 票、电子转移支付等,而非标准化的、个人的E-mail等文件不在该定义 之中;同时,EDI强调了文件的直接传输,不包括电话、传真的传输内容。 2. EDI标准:各企业共同的交流标准。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仓储管理与仓储技术PPT59页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仓储管理与仓储技术PPT59页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仓储管理与仓储 技术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1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4章 装卸与搬运经典.pptx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4章 装卸与搬运经典.pptx
(1)提升速度,指被提升的物资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位移的距离。 (2)起重机械走行速度,指起重机在单位时间内走行的距离。门式 起重机和桥式起重机视为大车运行速度。起重机小车走行速度指单位时 间内起重小车走行的距离。
(3)旋转速度,指旋转式起重机的起重臂在单位时间内的旋转回数。 上述参数除旋转速度用转/分表示外,其他都用米/分表示。
物流学概论
优选
1
第四章装卸与搬运
第一节 装卸搬运概述 第二节 装卸搬运机械 第三节 物资装卸搬运组织
优选
2
第一节 装卸搬运概述
一、装卸搬运概述
(一)装卸 装卸(loading and unloading)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以垂直移动为
主的物流作业。“装卸”作用的结果是物资从一种支承状态转变为另一 种支承状态,前后两种支承状态无论是否存在垂直距离差别,总是以一 定的空间垂直位移的变化而得以实现。
(2)移动式输送机。移动式输送机是指整个设备固定安装在车轮上, 可以移动,具有机动性强、利用率高和调度灵活等特点。
优选
15
2. 按机械结构特点分 (1)具有挠性牵引构件的输送机械。其工作特点是物料和货物在牵
引构件的作用下,利用牵引构件的连续运动使货物向一个方向输送。常 见的有带式输送机、链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悬挂输送机等。
装卸搬运机械按机械的主要用途或结构特征分类,可分为起重机械、 连续运输设备、装卸搬运车辆等。
优选
8
一、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用来垂直升降货物或兼作货物的水平移动,以满足货物 的装卸、转载等作业要求。
(一) 起重机械的分类
起重机械的种类很多,按照起重机械的综合特征可分为多种类型, 如图4-1所示。
优选
9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仓储管理与仓储技术PPT文档共59页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仓储管理与仓储技术PPT文档共59页
Thank you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第五版仓 储管理与仓储技术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4章 装卸与搬运课件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4章 装卸与搬运课件
上述参数除旋转速度用转/分表示外,其他都用米/分表示。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4章 装卸与搬运
4. 跨度和幅度 跨度是表示起重机吊具工作范围的参数。如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的跨度是指两根走行轨道
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幅度也是表示起重机吊具工作范围的参数。它指旋转式起重机吊钩垂直中心线至旋转轴
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5. 外形尺寸
1. 按安装方式不同分 (1)固定式输送机。固定式输送机是指整个设备固定安装在一个地方,不能再移动。
它主要用于固定输送场合,如专用码头、仓库、工厂专用生产线等,具有输送量大、效率高 等特点。
(2)移动式输送机。移动式输送机是指整个设备固定安装在车轮上,可以移动,具有机 动性强、利用率高和调度灵活等特点。
3.工作速度 装卸机械的工作速度包括提升速度、走行速度、旋转速度等。
(1)提升速度,指被提升的物资在单位时间内垂直位移的距离。 (2)起重机械走行速度,指起重机在单位时间内走行的距离。门式起重机和桥式起重机 视为大车运行速度。起重机小车走行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起重小车走行的距离。 (3)旋转速度,指旋转式起重机的起重臂在单位时间内的旋转回数。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4章 装卸与搬运
(二)连续输送机械的基本性能参数 1. 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输送机械在单位时间内输送货物的质量。单位为吨/小时,它是反映输送机 械工作性能的主要指标,它的大小取决于输送机械承载构件上每米长度所载物料的质量和工 作速度。 2. 输送速度
输送速度是指被运输货物或物料沿输送方向的运行速度。其中,带速是指输送带或牵引 带在被输送货物前进方向的运行速度;链速是指牵引链在被输送货物前进方向的运行速度; 主轴速度是指传动滚筒转动或传动链轮轴的转速。 3. 充填系数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6章 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课件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6章 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课件
二、 运输生产的特征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 运输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产品 3.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4.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6章 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
三、 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
1.运输是实现物资实物转移的关键 2. 物资运输对其技术、组织等工作有特殊的要求 3.运输费用在物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4. 运输对社会产品的需求有其特殊地位
4. 劳动生产率高
2. 运输成本低
5. 航速较低
3. 投资省
(二) 船舶的经济技术特征
1. 技术指标
(1) 船舶的航行性能。船舶的航行性能主要包括浮性、稳性、抗沉性、
快速性、适航性和操纵性等。
(2) 船舶的排水量和载重量。排水量是指船舶浮于水面时所排开水的

重量,也等于船的空船重量和载重量之和。
(3) 船舶的货舱容积和登记吨位。货舱容积是指船舶货舱实际能容纳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6章 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
2. 汽车及其技术经济特征 (1) 评价载重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汽车使用性能表明汽车在具 体使用条件下所能适应的程度,评价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容载量、运 行速度、安全性能、经济性、重量利用系数(即汽车有效载重量与汽车自 重的比值)等。 (2) 具有特殊功能的载重汽车。一般的汽车都是以车厢或车台平板承 载物资,但为了适应特殊要求的物资运输,具备特殊功能的汽车应运而 生,主要表现为装载容器不同。 1.油罐汽车 2.混凝土搅拌汽车 3.粉粒运输汽车 4.冷藏冷冻汽车 5.集装箱运输汽车 6.自动卸货汽车
货物的空间,以立方米或立方英尺表示。
物流学概论(崔介何 第五版)第6章 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
2. 船舶的种类及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主要表现为:
(一)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二) 条块分割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 (三) 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四) 政策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第二节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二) 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三) 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 (四) 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 (五)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 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业已步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但是,物流业发展
二、战争时期物流的组织 (一) 战时物流系统的特点
1. 临战准备时间短,快速反应要求高 2. 作战方向和地区可以预测,可预先进行战略军事装备储蓄 3. 军事装备消耗量大,保障任务繁重,补给困难 4. 指挥与保障结合紧密,战时物流管理机构组织指挥复杂
二、战争时期物流的组织 (二) 战时物流系统的组织原则
三、 国民经济物流的主要任务 国民经济物流是不同于企业物流和区域物流的宏观物流,当前形势下,
国民经济物流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一) 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为发展物流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 (二) 制定与世界接轨的物流标准,消除物流业发展的标准瓶颈 (三) 大力宣传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培育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 (四) 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五) 充分认识物流业的重要性,制定明确的物流业发展战略 (六) 合理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物流业提供硬件保证 (七) 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使物流业管理由分权转为相对集权 (八) 促进物流行业协会的联合,为物流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战争时期物流的组织 (五) 交通运输动员准备
运输是物流中的支柱,同样,交通运输动员准备在国民经济动员中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我国的交通运输状况存在着诸如运输能力不足、技术装备落后、运 输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均衡等问题,难以保障战争需要,应该对交通运输 动员准备给予足够的重视。
1. 提高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2. 提高交通运输配置的合理性 3. 要提高战时交通运输的生存能力
2003年12月,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在全国政协《关于我国物流发展的情况 和建议》上作了重要批示。曾培炎副总理要求,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要 从体制、政策、人才等方面加强研究,提出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有效措 施”。
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9个部委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 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第一节 国民经济物流概述 一、我国关于国民经济物流的重大举措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中单列一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明确了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明确了 “十一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物 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物流学概论
(崔介何 ) 国 民经济物流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物流
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一国范围内由国家统一计划、组织或指导下的 物流。
国民经济物流是宏观物流,它强调的是从国家的角度,高屋建瓴地来 规划、组织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物流活动。
————《物流概论》(1988年中国商业出版社)
第一节 国民经济物流概述 一、我国关于国民经济物流的重大举措 1999年11月,吴邦国同志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与世界银行召开的现 代物流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 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实现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战争时期物流的组织 (四) 战略物资储备
战略物资是指对国防和国计民生有重要作用的物资。加强战略物资的 储备,科学而合理地进行战略物资管理是物流准备的核心。
1. 国家物资储备 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了适应特大事故、 紧急情况及战争的需要进行的物资储存。 2. 动员物资储备 动员物资储备是指国家为解决动员实施中某些特定领域的需要所进行 的物资储备。 3. 军队物资储备 军队物资储备是为保证平时供应和应付紧急情况而进行的物资储备。
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 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1. 统一规划,建立储备 2. 分级管理,合理布局 3. 区分主次,及时供应 4. 军民结合,广开源路 5. 统一调度,及时输送 6. 妥善管理,保证安全
二、战争时期物流的组织 (三) 国民经济动员中的物流准备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为维护国家安全,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国民经 济应变能力,将国民经济由平战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 国家是实施国民经济动员的主体。 2. 国民经济动员的对象,是国民经济领域中的一切要素,即国民经济的 各个部门及部门中的企业、单位等。 3. 国民经济动员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 4. 国民经济动员的目的是通过转变国民经济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调 动国家的经济能力,为战争前线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5. 国民经济动员的直接结果是国民经济处于紧急状态。
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9月,国 务院召开全国服务业工作会议,把推进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一项 重要内容。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物流业列 入十大产业,空前地提升了物流产业的地位。
第一节 国民经济物流概述 一、我国关于国民经济物流的重大举措 2011年8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 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根据物流业的产业特点 和物流企业一体化、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发展要求,统筹完善有关 税收支持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