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唯美诗词背后的故事

合集下载

古诗词的爱情故事

古诗词的爱情故事
2. 《离思五首》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他认为自己的妻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即使她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仍然对她念念不忘。
3词讲述了诗人在元宵佳节寻找意中人的故事,他在人群中寻找了很久,最终在灯火阑珊处找到了自己的爱人。
古诗词的爱情故事
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受和思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和文化传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及其背后的爱情故事:
1. 《长恨歌》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他们的爱情被政治和战争所摧毁,但他们的爱情故事却流传千古。
4.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首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作品,他在词中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即使妻子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仍然无法忘记她。
这些古诗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感受和思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爱情观念和文化传统。它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的珍贵财富。

诗词典故解析

诗词典故解析

诗词典故解析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生活智慧。

许多古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这些作品往往也因为其中的典故而更加引人入胜。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诗词典故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1.《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

其中涉及到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即“牵牛织女”。

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银河的两岸,有一位牵牛的牛郎和一位织女,他们彼此相爱并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由于织女是天界的仙女,王母娘娘不满他们私奔,于是将其分开,使他们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相聚。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冷寂和寥落,以及对牵牛织女传说的暗含,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和对爱情的向往。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

其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项传奇工程:修建鹳雀楼。

鹳雀楼是栖霞山的一座古建筑,修建在山顶上,高出山腰数十丈。

楼顶上有一座石砌白塔,楼下有一只石雀,据说每年农历十月,这只石雀就会变成一只真实的白鹳,飞向天际。

王之涣通过登高望远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壮丽景色和更高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

其中的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原野的草木蔓延生长,每到秋天就会枯黄凋零,然后在来年春风的吹拂下重新生发。

白居易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更替。

他以枯荣交替的草木为象征,反映出人生充满起伏和变化。

通过对以上诗词典故的解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蕴和情感,还能够更深入地领会古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每一首古诗词背后都有着深刻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古诗词的背后故事,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仰望明月时的心情。

李白在写这首诗时,正身处逆境,家国飘零,心情郁结。

他在这首诗中借助静夜和明月,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抒发了对家国的深情眷恋。

这首诗以其清新淡雅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后人传颂不衰的经典之作。

《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描绘了苏轼在北方流亡时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苏轼在这首词中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苦闷。

这首词以其豪放洒脱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时的壮美景象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王之涣在这首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现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对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以其雄浑壮美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探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魅力与韵味。

十首好诗词背后感人的典故

十首好诗词背后感人的典故

十首好诗词背后感人的典故1.白住长安当时白居易住在长安。

11岁时,拿着个名片(当时有名片的)去请宰相指教。

当时宰相看到白居易这三个字就笑着说:“长安米很贵的,而你是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

”宰相继续往下看(名片下面一般都会有自己作的诗,用来显示自己的文采)看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之后拍案叫道:“有这等文采,可以很容易的在长安白白居住。

”2.墓上题诗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采石江边一坯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

3.横槊赋诗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

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

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

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绝命之词李后主(李煜)被赵匡胤囚禁之后被封为“违命侯”,在七夕之夜,李煜写了这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十大名曲背后的故事

十大名曲背后的故事
中华古韵,向有十大名曲一说。《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友情,《十面埋伏》的惊心动魄,以及《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等,这十大古典名曲均以历史典故为旁衬,借古人之旧事以壮声势。大多数人并非行家,虽偶尔聆听古曲,觉得好听,却不知其深刻内涵。其实每首古曲背后都有着一段轶事。
《高山流水》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汉宫秋月》
秋风习习,月亮高挂,宫墙内多少眼泪,无尽的等待和期盼,只落得满头白发。据载,《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人生遭遇的同情。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的结论是:下里巴人是一种民间歌曲,“阳春白雪”是当时楚国一种高级歌曲,能唱和的人自然很少。那些平凡的人,怎能了解我们的作为呢?
《梅花三弄》
梅花,志高洁,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它的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这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十首经典诗词背后的深情,一定会有一个故事打动你

十首经典诗词背后的深情,一定会有一个故事打动你

⼗⾸经典诗词背后的深情,⼀定会有⼀个故事打动你在爱情⾥你最向往的是什么?是相濡以沫,还是惊⼼动魄,很多时候我们⽆从找到答案。

那么就让我们⼀起去看看那些流传千年的诗词,寻找诗词⾥极致的深情。

1.《凤求凰·其⼀》【汉】司马相如有⼀美⼈兮,见之不忘。

⼀⽇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奈佳⼈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配德兮,携⼿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当垆卖酒,是司马相如与卓⽂君的爱情故事。

才⼦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堂上以⼀曲《凤求凰》征服卓⽂君的⼼,两⼈互⽣爱恋。

奈何门不当户不对,司马相如家贫如洗,两⼈的爱情受到卓家的极⼒反对。

卓⽂君毅然决然的与司马相如私奔,当垆卖酒。

卓⽂君的苦⾁计使得卓⽗低头,登门求和。

两⼈⾃此成就了⼀段佳话。

2.《离思·其五》【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巫⼭神⼥,传说巫⼭上有⼀神⼥,名唤瑶姬。

她曾助禹治⽔,当时⼤禹疏导长江三峡遇到飓风⼀筹莫展。

瑶姬授九卷天书给⼤禹,派神丁相助使⼤禹成功治⽔,并化作望霞峰保⾏船平安,风调⾬顺。

望霞峰⼜称神⼥峰,是著名的巫⼭⼗⼆峰之⼀。

3.《咏怀古迹·其三》【唐】杜甫群⼭万壑赴荆门,⽣长明妃尚有村。

⼀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环佩空归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出塞的源头来⾃王昭君进宫⽽不曾见到汉元帝,于是在得知匈奴请求和亲时,主动请缨出塞和亲。

汉元帝在昭君动⾝出发的那⼀刻才见到她的容貌,并惊为天⼈,但为时已晚。

4.《古诗⼗九⾸·迢迢牵⽜星》佚名迢迢牵⽜星,皎皎河汉⼥。

纤纤擢素⼿,札札弄机杼。

终⽇不成章,泣涕零如⾬。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许!盈盈⼀⽔间,脉脉不得语。

⽜郎织⼥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也久经不衰。

主要讲述了⽜郎在嫂⼦的逼迫分家,与⼀条⽼⽜相依为命。

在⽼⽜的指引下与织⼥结为夫妻,并⽣下⼀对⼦⼥。

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诗词一直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诗词既是文化遗产,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每一首经典的诗词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领略其中的奇闻轶事和历史的风云变幻。

1. 李白的《静夜思》与长安城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静夜思》至今仍被广为传诵。

这首诗以简洁深邃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夜晚时思乡的心情。

然而,这首诗的诞生却与长安城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唐朝时期,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市区内人口众多,因此城市规模庞大,分区设置严密。

而经过李白的《静夜思》,我们可以窥见长安城的规模之大和生活之繁忙。

李白作为一名文人,他在长安城中流连忘返,在梦幻般的夜色中,文思如泉涌般涌现,使他产生了《静夜思》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黄河泛滥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水调歌头》是其中之一,它写出了苦难时期百姓的悲苦和对生活的坚守。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黄河泛滥期间创作的,黄河泛滥给当时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这首诗中,苏轼用生动的词语描绘出水灾淹没的农田和人们被迫背井离乡的悲惨情景。

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透露着苏轼对发生的自然灾害的震惊和担忧。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当时百姓们所经历的苦难和无助。

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与南宋时期的盛况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激情和豪情。

他的《青玉案·元夕》是他在南宋的元夕之夜写下的,这一夜象征着繁荣和喜庆。

在《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场景,人们庆祝、赏花灯、放焰火。

这首诗充满了快乐和喜庆的气氛,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时期的繁荣和富裕。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南宋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唐朝政治杜牧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流露出他对时局的忧虑和政治的不满。

中国古诗故事

中国古诗故事

中国古诗故事
中国古诗故事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之一,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哲理和情感内涵。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古诗故事:
1.《静夜思》-李白: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抬头望月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这首诗描述了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送行的场景,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3.《长恨歌》-白居易:这首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了权力与爱情的矛盾和冲突。

4.《春晓》-孟浩然: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5.《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望黄河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6.《江雪》-柳宗元: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渔翁在江雪中独钓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自由的向往。

7.《夜雨寄北》-李商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期盼。

8.《枫桥夜泊》-张继: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停泊在枫桥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旅途的感慨。

9.《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这首诗描述了草原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10.《望庐山瀑布》-李白: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两句是选自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文如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诗是为安慰一位失恋的朋友所做,是当初两人订有私情,后来女方迫于压力,不得不另嫁他人,而男方无法接受,所以作者他宽慰朋友接受现实,并引用典故说明感情的事自古如此,要多想开些。

如果人生很多的事、很多的境遇,很多的人,都还如初见时的模样,那该多好呀!若只是初见,一切美好都不会遗失。

很多时候,初见,惊艳;蓦然回首,却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此句出自于元稹《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全诗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

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是意隐喻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写。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

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是没有忘情于你呀!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所以其实不要太早遇见好男人/好女人,因为万一捉不住他/她,你会一辈子都活在这句诗句里。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出自唐诗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

心爱的人早就不知道去哪了,桃花却依然是微笑地在春风中绽放。

以笑映悲,很不错的手法,令人不禁感慨万千。

4.、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出自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引用此典。

现在回想,旧情难忘,犹可追忆,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一个“已”字,可怕至极。

若非当初年少无知,何至如此!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金末元初著名学者元好问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就在汾河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而去,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意离去,到后来甚至撞死在地面上徇情,听完后,元好问唏嘘不已,于是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

当时与元好问同行的友人墨客纷纷写词纪念,于是,元好问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雁丘词》,词前有小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逢捕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于汾河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

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7、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8、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出自《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

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陆游大约在二十岁左右,与表妹唐琬成婚。

婚后伉俪相得,感情很好。

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

数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

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

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

写罢,搁笔而去。

沈园一会后,唐琬悲恸不已。

回家后,反复玩味陆游的词,便和了一首同样的曲牌的词,不久即怏怏而卒。

陆游直至晚年,仍常常凭吊遗踪,追忆当年,不能忘怀旧情,为此写下了不少感人的诗篇,人们在感动于这些诗句时,也便记住了他与唐琬的故事。

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

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

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

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

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1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他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