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_郭伏_试卷1

合集下载

人因工程试题[1]

人因工程试题[1]

「人因工程学」期中考试题一、 填充题(70分,每题2分)A. 人虽然同所有动物一般有感觉、行动、与1. 三种基本能力,但人还有一功能非凡的器官-大脑使人能胜其它动物一筹。

B. 人因学的英文为2.,而人因工程学的英文为3.。

C. 人体物理特征的测量称为(写出中文及英文)4.。

D. 一个人的卧房属于territory中的5.。

E. 机具的设计应让操作者的姿势应尽量保持6.F. 对于一个身高170cm的人在正常坐姿时,其坐高(头顶离地)约为7. cm。

G. 一个单人上下的阶梯宽度不应低于8. cm,每一阶高度不应超过9. cm。

H. 以站立的平面操控台而言,最佳的操作范围是在离胸线10. cm的区域。

I. 脚煞车等脚操作的机构其作动力不应超过11. 牛顿。

J. 标准工作场所光照强度不低于12. 烛光;噪音理想应低于13. 分贝,不得高于14. 分贝。

K. 人以头部而言,自中心线向左右各转15. 度为理想视界及头部扭转范围。

L. 以吾等使用而言,设计椅子时,椅面(坐的面)高度在16. cm较理想。

M. 以安全及健康监督考虑,使用声音位准仪监测噪音量时,应使用三种刻度中的17. 刻度。

N. 人暴露两小时的噪音最高容忍极限为18. 分贝,而不论时间多短,都不应暴露在超过19. 分贝以上的噪音下。

O. 振动频率范围在20. Hz的振动对人影响最大。

而会造成晕车船的频率范围在21. Hz。

P. 人对前后上下方向的加速度中以对向22. 方向最不能忍受;以4G而言,只能忍受23. 分钟。

Q. 平衡觉与24. 觉互相配合以维持运动中身体的平衡。

R. 人对痛觉刺激反应较视觉刺激反应慢,要25. 秒才有反应。

S. 以触觉而言,绝对threshold最低的部位为26. 但两点threshold 最低的为27. 。

T. 嗅觉为化学性觉所以气味须先溶入由28. 分泌的液体中再刺激嗅觉感受体。

U. 人的听觉范围很广,最佳状况时可听到29. Hz范围的声音;但对30. Hz 范围的声音最敏感-因为会产生外耳共鸣。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精选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精选

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填空题(10分)=1 、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4、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5、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6、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7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8、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9、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10、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二、判断题(10分)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

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

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A、50B、80C、90D、55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B、语言的强度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D、地域性口音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B、绿C、黄D、红6、只有频率在(1 )范围内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B、10~20000HzC、40~200000HzD、30~200000Hz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A、屏幕式显示B、定量显示C、定性显示D、警告性显示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B、保持性C、理解性D、恒常性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B、明感觉C、明适应D、暗适应选择题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人体测量的数据常以百分位数来表示人体尺寸等级,最常用的是以第5%、第( 1)%、第95%三种百分位数来表示。

①50 ②60 ③70 ④553、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80 ③90 ④554、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象抓握物体的可及距离、控制器的位移、显示器与测试点位置、安全防护罩上的空隙等),应以第(4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①50 ②20 ③10 ④55、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2 )。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人因工程学试卷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B)。

A.人和机器设备B.人、机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机器和环境D.人与广义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2.不属于能量消耗测定方法的是(C)。

A.直接法B.间接法C.观察法D.相关估算法3.马斯洛的需要层析理论中最低级的需求是(A)。

A.生理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安全需要D.归属的需要4.人机工程学的研究范围之一为(C)。

A.探讨人机系统的标准B.探讨人机系统的负荷C.探讨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及其适应D.探讨人和环境的特点5.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B)完成的。

A.中国B.美国C.法国D.德国6.西欧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A.人类工程学B.人机学C.人体工程学D.工效学7.美国的人机工程学命名多采用(A)。

A.人的因素工程学B.工效学C.人因工程学D.人类工效学8.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A)。

A.设计出符合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良好作业环境,从而达到提高工效B.改善作业环境C.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9.20世纪初,(B)进行了动作研究和工作疲劳研究。

A.泰勒B.吉尔布雷斯C.马斯洛D.赫兹伯格10.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是(D)。

A.使作业者获得良好的作业条件B.使人和机器及环境达到合理的结合C.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D.使作业者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11.下面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B)。

A.观测法B.运动分析C.心理测量法D.图示模型法12.下面方法中,不属于人机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D)。

A.三磷酸腺苷(ATP)B.磷酸原(ATP-CP)系统C.乳酸能系统D.有氧氧化系统14.人的感觉印象最多的来自(B)。

A.耳朵B.眼睛C.嗅觉D.其他感官15.味觉有(D)四种类型,称为四原味。

2006年人因工程学试卷

2006年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题(B卷)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人因工程学研究时,必须占有必要的资料。

因此,要针对研究目标,广泛收集与目标有关的资料。

()2.在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只有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时才会出现眩光。

()4.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疲劳是作业者的生理反应。

()5.照明会影响操作者的作业效率,所以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工作场所亮度越高越好()。

6.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有很大影响,气流速度与人体散热量呈线性关系()。

7. 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8. 眩光效应与眩光源的位置有关,因此提高悬挂高度可以避免眩光。

()9. 一个声音的听阈因另一个声音的干扰而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10. 若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性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

A 设计出可行实用的人-机-环境系统方案,使人获得安全、健康、舒适的作业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工效的目的。

B 改善作业环境C 改善人与机器的关系D 改善人机功能分配关系2.能量代谢可以通过以下指标之一测定出来()。

A 人体释放的热量B 人体吸入的氧量C 人体呼出的CO2D 人的氧热价3. 单调作业采用下列哪种姿势为佳()A 平衡姿势B 坐姿C 立姿D 坐立姿势4. 人体单位时间内的对流传热量仅取决于下列因素()。

A 空气流动速度和皮肤表面积B 对流传热系数和皮肤温度C 气温和服装热阻值D 上述全部因素5. 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A 神经兴奋性提高B 人体机能增强C 代谢率提高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6.欲使工作面上的物体鲜明可见,可借助于下列措施的改变()。

A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的中心亮度B 尽可能增加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C 尽可能降低工作面周围的照度值D 使工作面周围照度与中心照度接近,同时又突出工作面中心照度值7.导致视觉疲劳的原因为()。

东南大学《人因工程学》(郭伏版)复习归纳

东南大学《人因工程学》(郭伏版)复习归纳
光的度量
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单位流明(lm),用字母Φ表示。
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定义式I
=
∅ ������
亮度: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单位坎每平
方米(cd/m^2),定义式L = ������·������������������������������,θ为取定方向与发光面法线方向的夹角。
减光混合(将不同的颜料、涂料、染料等物质以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新的颜色), 颜色三原色青品红黄(CMY)
中性混合:以小点、小面或细线的形式将未调和的色彩在画面上并置,利用人的视觉合色能 力,当人的视线离开一定距离时将融合成新的色彩,混合后的色彩透明度是各被混合色的平均值,而且纯度 保持不变,因此又称平均混合或空间混合。
*工作场所照明 1.照明方式 按灯光照射范围可分为一般照明(也叫全面照明),局部照明,综合照明(一般与局部比例为 1:5 适宜), 特殊照明 照明配光方式按照光源发光方向可分为直接、半直接、全面扩散、半间接、简洁照明 5 种。 2.光源选择 平均显色指数������������ 3.眩光及其防控措施 当视野内出现过高的亮度或过大的亮度对比时,人们就会感到刺眼,影响视度,这种刺眼的光线叫做眩 光。 防控措施: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广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 4.照度分布 照度均匀的标志: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1/3 照度均匀主要从灯具的布置上来解决,边行灯至场边的距离保持在 l/2 至 l/3 之间(l 为灯具的间距) 5.亮度分布 视野内的观察对象,工作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最好的亮度比为 5:2:1,最大允许亮度比为 10:3:1。 照明环境的设计、改善和评价 照明设计:自然光,灯具 照明环境的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问卷法 评分系统, 项目评分及光环境指数计算 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 第五章 色彩环境 色觉特性:恒常性,适应性,显色性,明视度,向光性,反射性,负色性 *色彩的混合与表示方法 色彩混合:加光混合(将光谱中几种不同的色光进行混合,而得到新的色光),色光三原色红绿蓝(RGB), 牛顿色调环,色三角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

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

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大量的()和环境因素。

7、视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

9、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避免频繁的适应。

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由于其它形式。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

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
量()。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三、名词解释(10分)
1、劳动强度
2、反应时间
3、人机系统
4、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
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4、降低工作疲劳的途径?
5、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五、计算题(25分)
1、基础代谢率为105KJ/m.h,相对代谢率为4,若作业者身高为1.75m,体重为75kg,连续工作2小时。

试问该项作业的实际劳动率和休息率各为多少?(5分)
2、某车间有两个噪声源,测得总声级为90分贝,关闭噪声源A后测得声级为83分贝,关闭噪声源A、B后,测得声级为78分贝。

试问噪声源A、B产生的噪声级分别是多少?(6分)
3、作台前方设置一个按钮开关,按钮距台边距离为790mm,它适合10%的人群使用。

已知人的臂长平均值为733mm,标准偏差为45mm。

拟改为适合90%的人群使用,试问改变后按钮距台边的距离?(10%和90%的百分比换算系数为1.282)(5分)
4、已知北京某化工车间内余热量80000KJ/h,余湿量100kg/h,同时散发出H2SO4气体44mg/s送风为未经处理的室外空气。

北京地区夏季通风计算温度为30℃,车间外含湿量为16.6g/kg;车间内空气湿度为33℃,含湿量为22.4g/kg。

30℃时空气容量为1.165kg/m3,车间内H2SO4的最高容许浓度为2mg/ m3,车间外不含H2SO4。

(9分)
六、应用题(20分)
1、为什么警车、救护车的车灯,均采用较亮的周期变化的灯光,并伴有周期变化的高频报警声?
(6分)
2、试分析何种情况使用视觉显示,何种情况使用听觉传示?(6分)
3、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

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排开。

试分析此工作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