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论文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文化传统的表现,它包括了人们的习俗、风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以及日常生活的种种表现。
民风民俗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精神和品质,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融合的加快,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课题之一。
民风民俗是民众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的反映。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风民俗也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人们在节日中互相赠送礼物,庙会上亲朋好友互相拜访,婚丧嫁娶等等,都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表象。
这些活动不仅是民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们相互关怀、交流、感恩的方式。
通过民风民俗,可以深刻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心理特征和社会风貌,了解人文精神的传统根基。
民风民俗对于传承国家和地区文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冲击与侵蚀的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显得至关重要。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传统节日庆典、戏曲表演等,来激发人们的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系统性的推动,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从而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后人继承和发扬。
也要看到,与当今社会文化传统的传承相比,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并不容易。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冲击,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让很多人担忧不已。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
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民风民俗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并投入相应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保护和传承好这些传统文化。
社会组织和媒体也可以发挥作用,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品等方式来宣传和普及传统文化。
学校和家庭也是传承民风民俗的重要渠道,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式,来教育下一代人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
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保护和传承好民风民俗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3000字关于民俗文化的论文3000字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3000字关于民俗文化的论文3000字中国民俗文化论文3000字关于民俗文化的论文3000字1 试论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在现阶段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在不断的被压缩当中,如何保证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思考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点点的缩小,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持认识,才能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指明合理的方向。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
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
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
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
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
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
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民俗文化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风俗议论文优秀作文5篇

文化风俗议论文优秀作文5篇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文化风俗议论文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文化风俗议论文作文1读过网站上的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作者们的那一句句独到见解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于有了灵魂》,文章的题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细品读下来,才有所触动,有所感觉。
“没有祖国,就没有幸福。
每个人必须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虽然这是引用的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虽然只是那么短的一句话,但它已经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不可动摇。
接着作者的那一段极富表现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
作者是这样写的:对于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谁能不怀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个儿女不把对祖国母亲的这份强烈情感融入生命,并使之成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题歌呢?当杨利伟坐上“神舟五号”升空时,谁不为祖国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当奥运健儿们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谁不为祖国取得的荣耀而感到骄傲呢?这是对民族精神最生动的写照,这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也使我联想到:____年雅典奥运会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勇夺中国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刹那,那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呈现,环绕,难以磨灭。
当他跨过最后一个栏,飞快地冲过终点,以12.91秒的成绩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在短跑项目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枚金牌时,我心潮澎湃,我想在这12.91秒的时间内,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犹如滔滔的江水。
刘翔的那块金牌里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来的血汗和经验的积累,而且还有激励他迈向巅峰的那一份强烈的民族精神。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我们种种复杂的情绪都升华了,自然地融合于节奏之间,变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实,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民族精神激励着我们去努力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多为国家做出贡献。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34篇)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34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篇1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说起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爷爷曾对我说的故事:据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们都会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比赛。
由于现在水污染厉害,人们通常吃粽子来度过端午节。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
我姥姥会包粽子,听奶奶说:包粽子非常复杂,要用各种材料,叶子。
我全都不明白。
我只知道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甜粽子,另一种是咸粽子。
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来是赤红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会觉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点糖吃,吃起来会更美味。
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黄豆、猪肉。
所以吃起来会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们喜爱。
我也爱吃咸粽子。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最喜欢东莞的习俗!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篇2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
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
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本文简介: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一)摘要: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各种要素不断前进,然而在我国的文明体系之中,并不是只要科技性的现代文明具有价值,撒播于民间的传统习俗文明同样具有较高的位置,社会的优质文明应当是公民群众喜欢的文明,为了确保我国的群众文明获得较好的开展,我国的文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本文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论文_民俗文化(一)摘要:我国的经济开展水平在不断提高,推动着我国社会的各种要素不断前进,然而在我国的文明体系之中,并不是只要科技性的现代文明具有价值,撒播于民间的传统习俗文明同样具有较高的位置,社会的优质文明应当是公民群众喜欢的文明,为了确保我国的群众文明获得较好的开展,我国的文明部分逐步加强对民间的习俗文明的研究与开展力度,经过深受公民群众喜欢的习俗文明,来提高我国的文明建设水平,本文根据对我国的习俗文明的了解状况,对其开展群众文明的所发挥的价值进行剖析。
关键词:民间习俗文明;群众文明;文明艺术只要归于民族的文明才是归于国际的文明,将文明推向国际才干确保优异的民族文明被传承下去,可是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环节之中,一些本来具有较高文明价值的习俗文明逐步被新式文明淘汰,在文明竞赛市场,传统的习俗文明并不占优势,无论是年轻人还年龄较大的老年人都对具有现代技能外衣的现代文明更感兴趣,而许多习俗文明遭到了影响,乃至难以传承下去,而我国的群众文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习俗文明是不该被抛弃的,因而本文对我国的习俗文明的价值以及传承方法进行剖析。
1传承习俗文明的必要性我国的民间文明成善于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群众根底深厚,我国风格明显,遭到国际各地公民的拥护与喜欢。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咱们不仅要肩负起维护民族文明的重任,还要将其持续开展下去,传承给咱们的子孙后代,这就要求咱们在坚持多样化的根底上,整合与立异符合生产力与文明开展要求的习俗文明。
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精选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精选5篇)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篇1新兴,一个人杰地灵的圣地,也是六祖慧能出生、成长、成佛之地,在古代,新兴被称为新州,且为历代朝廷或流放贬滴官员之地,因此,也是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融会贯通较早较多的地区之一,这就是我的家乡。
新兴有着优厚的历史,是一个具有2000多历史的岭南古都,长久以来,新兴的先民们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去创造了无数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在“六祖镇雅冈村走大王”,这一项风俗活动是游神,就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八日当天,村民们会举着绘有“国泰民安”等字样的旗子为“走大王”的队伍摇摆、呐喊,表达对新年的愿望。
人们总会举抬“一把椅子”——椅子上座着一个穿神服的人,那个人与现代人不同,会微微带点绅士,抬头挺胸地被人们抬着,可它却不是真人,每次看见它,我心里都打着一个问号——里头有活人吗?在中秋或春节这样喜庆的日子,舞狮大哥就派上用场来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舞狮大哥在大街上表演,我们有空时也会跑去看看,表演的人有些是一些店铺主人专门请的,我想他要么是想推销,要么是想祝自己的店铺挥金如土,越来越赚钱,也有可能祝我们大家家庭幸福,国泰民安等。
我最喜欢的就是逛花会,每到新年的前几天,花会就开始举办,只要爸妈去狂花会,我必定会一起去,其实我只是图能买一些花回家,几乎每次我都会买几盆多肉,可总是没养几个月,可怜的多肉就被养死了。
去了花会,我们总要逛个二、三小时,爸爸也会买许多花,买后我们就大盒小盆的载到车上满载而归,每次来到或回去时,有些人把花放到电动车上,这放那放,连逛了许久的自己脚都要靠边放……以上,“游神”、“走大王”、“舞狮”、“逛花会”这些活动只是我家乡风俗的一小部分,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到我家乡来旅游、参观、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议论文篇2溧阳,春秋时代已有其名。
秦建县制度,悠久的历史蕴育出璀璨的文明。
秀美的山水养育了万物生灵,更孕育了溧阳的地方民俗文化。
民俗风情作文

民俗风情作文民俗风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的国家,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首先,民俗风情体现在节日庆典上。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春节的舞龙舞狮、元宵节的猜灯谜、端午节的赛龙舟等等,这些活动都是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民俗风情。
其次,民俗风情还体现在民间艺术表演中。
中国的民俗艺术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如京剧、评书、相声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在农村,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表演形式,这些艺术形式都是民俗风情的具体体现。
另外,民俗风情还体现在传统习俗中。
中国的传统习俗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过年习俗等等,这些习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俗风情的具体体现。
比如,过年时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包饺子,这些习俗都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民俗风情还体现在民间传说和故事中。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这些传说和故事都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民俗风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历史的沉淀和人民的智慧结晶。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的国家,每一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民俗文化,让这份独特的文化符号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

【议论文】民风民俗_800字民风民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念。
民风民俗的形成与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更是承载了民族传统和历史的瑰宝。
在现代社会,尊重和继承民风民俗对于维护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应该重视并保护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的保护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和人民的智慧结晶。
由于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改变,导致许多民风民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保护民风民俗就是保护传统文化,是继承民族传统和历史的方式之一。
只有保护好民风民俗,才能让后代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民风民俗的保护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多样性的需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习惯,这些习俗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尊重和保护这些民俗习惯,就是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维护国际社会的平衡和和谐。
保护民风民俗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民风民俗也是加强社会凝聚力的必要手段。
民风民俗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保护民风民俗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社会矛盾也凸显。
保护民风民俗可以提供一种有益的社会活动,让人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互动。
这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许多地方的民风民俗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导致传统的民风民俗逐渐丧失。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使得许多农村地区的民俗习俗面临失传的危险。
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民风民俗。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风民俗保护的支持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保护民风民俗提供法律保障。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民风民俗研究和传承的投入,培养一批懂得传统文化的人才,提高民众对民风民俗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周大明
浅谈苗族服饰
学院:园艺园林
专业:城市规划
姓名:罗娟
学号:
班号:周日班
编号:32
浅谈苗族服饰
摘要:
苗族分为白苗和花苗,他们的服饰有些许不一样,但都代表着苗族服饰的文化特色。
苗族的服饰大体上分为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
男子的服饰一般都是深色的,藏青,黑色等,颜色品种比较少,结构却比较复杂,裤子裤脚一般比较大,男子的衣服和裤子都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苗族的女子比较喜欢佩戴银饰穿艳丽的衣服,在着装方面,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她们戴精美的银花冠,下面圈挂银花坠银项圈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
佩戴这么多银制品,她们的衣服一般比较重。
苗族姑娘的裙子俗叫做“百褶裙”,但远远不止百褶,往往有五百多褶,并且有两三百层,细致精美也体现了苗族姑娘的心灵手巧。
苗族服饰的图案总会给人无限的遐想,每个有故事的图案都将停留在苗族姑娘灵活的手下,漂亮的衣服上。
图案的表现多种多样,有刺绣、蜡染等方式。
苗族人民是拥有勤劳爱美更心灵手巧的特质。
关键词:苗族服饰详解
正文:
一、苗族服饰总特征
苗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
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
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
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
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
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
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
便装,样式比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
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
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
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
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
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二、男装服饰:便装上装、下装
苗族的男装结构比较复杂,但是配饰和颜色就比较一般,都是比较偏暗的颜色,没有女子的衣服那么多的银饰和鲜艳的颜色。
其中比较常见的便装有都对襟男上装、左衽男上衣、左衽长衫。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
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
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
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
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
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
近年来,青壮年多穿中山装,部分青年喜着西装。
左衽男上衣流行于从江,榕江八开,台江的巫脚,反排和剑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
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喉处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摆,订有布扣五至七颗,前摆、后摆均平直。
左、右腋下摆不开叉直桶形。
左衽上装布料一般为家织布或藏青织贡尼,颜色以青色为主。
左衽长衫结构与左衽上衣相同,差异仅在衣上至脚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装。
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
苗族男装盛装为左衽长衫外套马褂,外观与便装相同,质地一般为绸缎、真丝等,颜色多为青、蓝、紫色,各地无异。
三、女装服饰:便装和盛装
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
右衽上装结构与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
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如"袈裟",无纽扣,以布带束腰。
苗族女便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灯芯绒、平绒、织贡尼、士林布等,颜色一般为青、蓝等色。
女装的服饰特色随地域不同略有不同。
雷山、凯里、台江三县交界地区苗族中青年妇女,一
般穿浅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边缘精绣花鸟、花草图案花边或购买现成花边,围围腰,系银质围腰练,下装着西装长裤,挽高髻于顶,着耳柱,中年妇女多包白毛巾头巾,青年妇女多戴银梳或插银衣、塑料花等饰物。
老年妇女上装多穿右衽上衣或无领交叉式上衣,下穿长及脚踝青素百褶裙,系围腰,围与裙长。
凯里市的舟溪、青曼、麻江县铜鼓、开发区白午及丹寨县的南皋一带苗族妇女便装上装,内穿翻领对襟中长衣,外套大领对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衣,袖口镶挑花花块,银链吊绣花围腰,套挑花护腕;下着过膝寸许百褶裙,扎挑花镶边脚腿,外套织锦式粉红色长袜。
丹寨县的扬武、长青、排调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多穿右衽对襟上衣,前襟长及小腹,下着过膝中长裤,银质围腰练吊与裤长围腰,裹裹腿,中老年与青年服饰差不多。
凯里市的炉山和黄平、施秉一带苗族妇女上装为无扣大领胸前交叉式上衣,以布带束腰;下穿过膝青衣红、白蜡花百褶裙,围紫色围裙片。
雷山县的桃江、桥港、年显、略果,丹寨的排调、党早、加配、羊巫,台江县的反排等地苗族女便装,上装为齐腰紧身青素右衽上装,下着五至九寸长百褶裙,内穿紧身长裤,裙前后各拴一块二尺见方几何图案挑花围裙片,肩披挑花披肩。
榕江县八开,从江县加鸠、宰便以及黎平县的水口,丹寨县雅灰等地苗族妇女便装,上装穿大开领对襟上衣,无扣,内束挑花胸兜,婚前着齐膝素百褶裙或长裤,婚后着齐膝蜡花百褶裙,外以围腰束之,上衣和围腰及胸兜边缘均镶挑花花边,衣袖大臂处镶棱形臂章式花块。
女盛装一般下装为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泡、银花的大领
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右衽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
“乌摆”一般全身镶挑花花块,沿托肩处一般镶棱形挑花花块,无纽扣,以布带、围腰带等束之。
头戴银冠、银花或银角。
盛装颜色为红、黄、绿等暖调色。
四、苗族服饰图案
苗族服装在图案构成上,较多地使用菱形、方块等几何图案和花边图案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和放射状线条也较常用,每件绣品都由多种不同形状的图案组合而成。
图案参差交错,粗看繁杂紊乱,其实它们的组合很有规律。
的动植物图案的原形都来自于自然界, 但它们又都不似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 而是通过互渗的混沌思维方式, 把多种动物的特征综合创造而成的, 似象非像, 带神灵化的超自然形象,几乎完全承袭了远古先民原始艺术的题材和风俗, 再现了原始人生活的自然风貌。
以植物、花卉为题材的图案, 分为具像和意象两类。
具象的有牡丹、石榴、桃花等外形清晰的花卉。
意象有的井田花、山形花、城界花等。
这些以表意为目的的形象, 既是他们居住在山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也是热爱自然景观和民族迁徙历史的再现。
还有一些图案,表现的是人与动物、植物朝夕相处的内容。
这些人物各具特点, 有的图案把人物与动物处理成伙伴关系, 甚至动物的造型比人物还大; 有的图案将人物处理成大自然的主宰。
苗服上的图案表达了苗族妇女内心世界,同时也表现出她们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未来生活的向往。
关于上课建议:
1、课间的时候希望放视频等东西的时候可以小声一点,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课下课一直很精神,有些人课间可能需要休息。
2、希望老师可以把课件等传到群共享,我们需要的话就可以自己下载,而不是每次上课大家都去电脑上拷,也不方便。
老师,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冒犯,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