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课件第九章地图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地图分析与PPT课件

地图分析与PPT课件
下图所示为某场地的地形图,假设要求将原 地貌按照挖填平衡的原则改造成水平面,土 方量的计算步骤如下:
1、 在地形图上绘制方格网
方格网大小取决于地形的复杂程度、地形图 比例尺的大小和土方计算的精度要求,
一 般 地 , 方 格 边 长 为 图 上 2cm, 相 当 于 地 面 10M*10M,20M*20M。
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国防建设中所需要 的坡度资料和数据,一般都是从大比例尺地 形图上量测获得的。
(一)坡度的表示方法
图上两点间的坡度,是由两点间的高差和 水平距离所决定的,具体表示方法有两种。
1.用坡度角表示
式中α为坡度角;D为两点间水平距离;h为 两点间高差。
从上式可以看出,坡度角与水平距离和高差 之间存在余切关系。当知道两点间水平距离 和高差,:
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 (如图所示0米、250米、750米……)引出 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图AB与等高线的每 个交点上开始,向矩形底边(如图所示的MN) 引出的垂线。
5. 定位:
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点 位,如图所示中的。
6. 点点相连:
d
d
d
d
d d
dd
六、 确定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的边界是指某地能汇集雨水的实际边界。它 是一系列分水线即山脊线的连线。汇水面积边界线 的特点是: 边界线是通过一系列山脊线以及各山头、鞍部的曲 线,并与河道指定断面形成的闭合环线。
七、绘制剖面图
(一)按指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
在进行道路、隧道、管线等工程设计时,需 要了解两点之间的地面起伏情况,这时,可 根据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来绘制断面图。
x
二、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
假设须测出已知点A

地图的应用课件

地图的应用课件

虚拟现实地图
总结词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地图制作带来 了新的可能性,虚拟现实地图将成为 未来地图的重要形态之一。
总结词
虚拟现实地图将为用户带来更加直观 、生动的地图体验,提高地图的使用 价值和用户体验。
详细描述
虚拟现实地图能够提供沉浸式的地图 体验,让用户仿佛置身于真实环境中 。这种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旅游、城市 规划、交通等领域。
市场调研
地图可以显示商家所在区域的消费者分布和消费习惯,为商 家提供市场调研的依据。
环境监测与保护
生态保护
地图可以监测和记录生态环境的变化 ,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灾害预警
地图可以实时监测灾害发生地的状况 ,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信 息。
03
地图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地理科学研究
地理信息获取
详细描述
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的标记,用于表示各种地理要素;比例尺用于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图例 则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的解释说明;色彩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地理要素和强调某些特征。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地 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02
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航与出行
导航服务
地图是导航的基础,通过地图可 以规划出行路线,指引方向,帮 助用户快速到达目的地。
详细描述
通过虚拟现实地图,人们可以更加深 入地了解地理环境,模拟真实场景, 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地图制作
• 总结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辅助地图制作将成为 未来的重要趋势之一。
• 详细描述: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自动识别地图数据并进行制作,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和效率。 • 总结词:人工智能辅助地图制作将为地图制作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提高地图制作的速度和精度。 • 详细描述: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地图制作,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地获取准确的地图数据,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

地图应用(读图)

地图应用(读图)
比例尺 最大精度 (米) 1:1 万 1.0 1: 2.5 万 2.5
比例尺最大精度
1: 5 万 5.0 1:10.0 万 10.0 1:25 万 25.0 1:50 万 50.0 1:100 万 100.0
2.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比例尺直接影响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 选择何种比例尺地图主要根据用图目的、 任务和技术要求等决定。 (1).直接依据用图技术要求选择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过程中,有的在技术要求中 明确指出了在何种情况下选择何种比例尺地图。如我国在利用地形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的技术规程中明确地指出,农区采用 1:1 万近期地形图,重点林区采用 1:2.5 万 地形图,一般林区用 1:5 万地形图,牧区用 1:5 万或 1:10 万地形图。再如,同样是农区土 地利用现状调查,详查用 1:1 万地形图,概查用 1:5 万地形图。 (2).依据用图的精度要求选择地图比例尺。例如,在土地详查过程中,若要求耕地面积 量测精度为 666.6m2 以上,那么选择多大比例尺地形图呢 ?这就涉及到比例尺精度问题。因 为一定比例尺地图所表示地物的精度是一定的。在 1:1 万比例尺地形图上,耕地最小图斑
地图学基础
159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化。 一方面, 当实地面积一定时, 地图比例尺决定了地面面积对应在图上面积的大小。同样表示地面 1km2,在 1∶1 万比例尺 图上相应面积为 100cm2,在 1∶5 万图上为 4cm2,而在 1∶10 万图上则为 1cm2。即比例尺 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 比例尺决定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面积小;比例小,图 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地图比例尺是影响地图概括的 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地图概括的根本原因。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 应面积的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制约着地图概括。比例尺 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 小,地图容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因此地图比例尺大小变化,地图内容的详 尽性和图解精度也随之变化。比例尺大,内容详尽,图解精度高;比例尺小,内容概括, 图解精度低。比例尺的大小影响图上量测的精度。地图不能象航片、卫星图像那样不加取 舍地反映地面,它要顾及人眼所能看清的程度,要求在各种比例尺图上都能清晰地反映地 理事物。实践证明,视力正常人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 0.1mm。因此,相当于图上 0.1mm 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 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表 9-1 所列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最大精度。 由表 9-1 可知,在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图上,比例尺的最大精度是不一样的。即在地 图量测过程中,有一点的点位误差为 0.1mm,它在实地的误差是不同的。即大比例尺地图 上,其量测精度要明显高于小比例尺地图上的量测精度。因此在地图应用中,大比例尺地 图更适合于图上量算。 表 9-1

地图分析与应用-第1-2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第1-2章
2012年4月27日 25/67
地图分析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1-4 地图分析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
♦ 1、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规律。
– 例如,通过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的分析,可以获得 水系结构川河网密度的规律,地形起伏和形态结构, 居民点的类型、密度、分布特点及其与水系、地貌、 交通等要素的联系。 – 分析地质图可获得区域地质构造特点及变化的规律。 – 分析地震图有助于获得地震的发生和分布规律。
2012年4月27日 29/67
♦ 6.利用地图进行区划和规划。
– 区划是根据现象内部的一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 所进行的空间地域的划分。 – 规划是根据人们的需要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设想 和战略性部署。 – 区划和规划部同地图有密切的联系,不但在工 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图上作业,而且地图常 常作为表达区划和规划成果的必要媒体。
♦ 7、利用地图进行国土资源研究。
2012年4月27日
31/67
§1-5 地图分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 地图分析的基础是地图,它们可能是单张
的地图,也可能是系列地图或综合性的地 图集。对于这些地图,可以选择不同的方 法、技术手段、等级和规模进行分析,以 期和预定的目的相匹配,既能满足其要求, 又不产生冗余信息。 一、地图分析的基本途径
2012年4月27日
12/67
§1-2 地图分析在地图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图应用是地图学的一部分
♦ 制图者:使用地图作为制图资料,显然又
是地图的应用者;
♦ 广大读者:从地理信息传递的角度, ①各行业专家使用地图,获得结论; ②根据用户需求,扩大选题,丰富地图内容; ③用户参与系统运行。
2012年4月27日 13/67
二、地理信息传递系统
地图是地理信息 传递通道,由客 观现实、地图、 研究结果组成底 层;

第10章地图分析——地图学课件PPT

第10章地图分析——地图学课件PPT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二版)
电子教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第 10 章 地图分析
第 10 章 地图分析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第3节 阅读分析 第4节 图解分析 第5节 复合分析 第6节 地学信息图谱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模糊集合。 模糊综合评判:在一个准备评判的对象集内,对每一个对 象赋予一个评判指标,按评判指标的大小进行对象排序,以判 定最佳对象。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第 1 节 结束 13
第 10 章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地图学教程
(一)单幅地图
从地图的动态表示符号中获取要素动态变化的信息。 定点符号的扩张、动线法。 同一要素的不同范围界线。
制图对象动态变化的表达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7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三、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化
(二)多幅地图
研究空间信息在 位置、形状、范围、 面积等方面的变化。
张宏敏《数学在地图分析中的应用》:
地图分析是指将地图作为空间模型,采用各种方法对客 观现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使地图用户从地图上获取所 需要的信息。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4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地图上采集数据的统计抽样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 抽样结构:点抽样、线抽样、面抽样。 用于面状分布地图。 常用抽样方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

第十九讲 地图分析与应用(一)

第十九讲 地图分析与应用(一)

目视综合分析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地图 学、地学及相关专业知识,将图上各类指标、各类要 素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认识区域地理特征。 如当通过地图分析获得研究区域有关土地构成要素— —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类型及其 时空分布特征后,即可应用地图综合分析研究区域不 同部位农用土地的适宜类及适宜程度。 目视推理分析是对地图可见信息进行全面细緻分 析后,应用以上分析获得的科学结论,以相关科学为 依据,对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对未知事物进行 推断的分析法。推理分析是获取地图潜在信息的有效 途径。如分析地质图、地貌图、植被图,在了解制图 区域岩石、地貌、植被类型后,应用土壤学及相关学 科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则可推断该区的土壤类型及其 成因。
第九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本章要点
掌握地图阅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方法。 能熟练选择、阅读、分析、应用各类地 图,以获得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信息。 初步掌握应用地图解译区域的自然、经 济、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 时空变化规律。
第一节 地图分析概述
一、地图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1. 地图分析的概念 地图分析是指通过分析解译地图模型,获取空 间信息,采用科学方法探索、阐明地理环境中自然、 人文要素的分布,数量、质量特征,相互联系及时 空变化规律。
不同比例尺地图规定了不同的图斑最小尺寸,最小尺寸决定 了地图概括程度,进而影响量算精度。此外,不同比例尺地图在 成图时都规定了地物点的中误差和最大误差。我国地形图测量、 编绘规范中规定:图上地物点及其轮廓线的中误差一般不得超过 0.5mm,山区和高山地区不得超过0.75mm,最大误差是中误差的 两倍。由此即可计算出对应不同比例尺、不同地貌类型的点位实 际误差,其计算公式为:
2. 地图模型的认识论特性

地形图的应用PPT课件

地形图的应用PPT课件

常用几合图形:
3
三角形 长方形
1
梯 形 正方形
扇形 圆形
5
4
2、坐标计算法 (解析法)
1、借助坐标格网图解界址点的坐标 。
2、再按公式(解析)计算图形的面积。
x
2 x2
P P P 12 y2 y1
1 23 y3 y2 x1
P P 14 y4 y1
43 y3 y4
x3
3
x4
4
y1 y4
y
y2
1、图解法(直接量测)
D dM
例:图上量得dab=169.7mm,则AB的 实地距离:
DAB 169 .7m
2、量测坐标计算(解析法)
DAB (xB xA)2 (yB yA)2
例:图上量得
xA 540m, yA 1260m xB 660m, yB 1380m
则算得
DAB 169.705m
§8-3 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一、地形图的读法
一般原则: 先图外后图内 、先地物后地貌、 先注记后符号、先主要后次要。
(一) 图廓外注记识读
1、图号、图名和邻接图表 ; 2、比例尺、图幅范围、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 3、测图年月和测图单位 ; 4、图的新旧。
(二) 地物识读
主要根据地形图图式进行判读。
3、据汇水面、最大降雨 量计算最大流水量Q。
4、据Q设计桥涵断面。
汇水范围
公路
桥涵
(九)、场地平整时的填挖边界线确定 和土方量计算
1、方格网法
(1)整理成水平场地
例 如:某山地斜坡整理成高程为50m的平地。 步骤∶
1)确定填、挖边界线; (高程为50m处的等高线为填、挖边界线); 2)在图上绘方格(2×2cm),内插各方格顶点高程(实地高程H); 3)计算各方格顶点填、挖数值h=H-50m。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ppt课件

地形图的识别及应用ppt课件

(二)地形图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相当于图上0.1mm的
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在图 上,人们正常眼晴能分辨的最小距离 为0.1mm ,因此一般在实地测图时, 就只需达到图上0.1mm的正确性。显 然,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也越 高。
(三)地形图的图框外注记
图名和图号 比例尺
•接图表 •坐标格网
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把l:500、l:l000、 l:2000 、 l:5000 、 l:l0000 比 例 尺 的 地 形 图 称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5万、1:l0万 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l:20万、1:50万、l:100 万比例尺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l.依比例尺符号 2.半依比例尺符号 3.不依比例尺符号 4.地物注记和说明符号
地形图图式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1、等高线的含义:
地面上各个相同高度点所连成的曲线, 投影在平面上所形成的曲线称为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形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假设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 的高度,一层一层地水平面横截,则山 的表面便会留下一条一条的弯曲截口痕 迹线,再将这些截口痕迹线垂直投影到 一个平面上,便呈现出一圈套一圈的曲 线图形。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道理来表 示地貌的。
村庄、塔等主要的地物标,在开阔地区是准确 的,在隐蔽地区是表示大概位置。
地形图上所表示的国家测量三角点,水准点的
位置是精确的,可用来对图和寻找方位。
爱护图纸,注意图纸的伸缩
谢谢
(五)地貌的表示方法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常 以h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地图分析与应用
本章要点
讲述地图分析应用目的与评价标准、原理和方 法,工作地图选用与分析方法(包括阅读、量算、图解、 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分析),地形图的野外应用,地 图在各学科/领域/部门中的应用。
基本概念
地图信息,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分析应 用目的,分析应用评价标准,地图选用,地图阅读分析, 地图量算分析,地图图解分析,地图数理统计分析,地 图数学模型分析,地图三北方向,地形图野外定向、定 位、填图等应用,地图的实际应用等。
体分析和解译的方法称为地图分析方法。 ★ 地图分析的任务: 确定制图对象的分布规律、区域特征、动态变化,以
及各种事物与现象间的相互关系等。 ★ 地图分析的目的: 利用地图提供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种背景资料、科学数
据和理论依据,解决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 地图分析方法称谓: 前苏联称“地图研究法”,欧美称“地图分析法”,
利用某种方法对所研究的现象进行图形/图象的分解。 (2)阅读分析方法
单幅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阅读有所不同,要分别进行。 普通地图按内容要素逐项进行;专题地图重点按图例逐项阅 读表示的专题内容要素,然后是地理底图和辅助要素。
★ 单幅地图阅读实例:水系类型的阅读分析(图9-5)
图9-5 黄土高原地区水系类型分析图示
2.多幅地图阅读分析
多幅图有系列多幅图与地图集。 (1)系列地图阅读分析
系列多幅图有三种类型:横向系列(不同主题)、纵 向系列(不同比例尺)和时间系列(不同时相)。
其阅读分析途径与方法如下: ①把不同主题的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揭示各种现象间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对组成地理环境 的多因素进行研究,获得区域的系统性特征。 ②把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从不同尺度同时观察研究对象的宏观规律和微观特征。 ③把不同时间的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对不同时间的同一目标的地图表象进行研究,分析现 象的发展动态,预测现象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趋势。 ④把类似地图放在一起研究 类似地图即内容相关的地图。在阅读这些地图时要把 相关地图提取出来放在息的方法
三、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目的和评价标准
1.地图分析与应用的目的
(1)以获取知识为目的:学习/查询、提取某一专业领域知识。 (2)以科学研究为目的:地学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活动使用。 (3)以图上作业为目的:飞行/舰船/汽车等移动体定位、导航等。
2.地图分析评价的标准
中国也有人称“地图方法”的。
一、地图阅读分析法
1.单张地图阅读分析
(1) 阅读分析途径 根据单幅地图进行阅读分析,也是系列地图和地图集分
析的基础。其分析途径有如下3点: ①原有地图表象的研究
在不改变地图上原有图形的条件下探究其特征和规律。 ②变换地图表象的研究
为了特定的目的进行研究,对原来的地图表象进行加工 变换,使图形/图像得到增强,再分析现象的特征。 ③地图表象分解的研究
地图信息提取方法随地图使用对象、目的和要求的不 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有如下3个方面(图9-4)。
定性分析
目视阅读法 文字描述法
图解分析法

量测分析法

定量分析

统计分析法

模型分析法
地理环境质量特征 及其分布规律信息
地理环境数量特征 及其相互关系信息
综合分析
认知解释法 图谱分析法
地理环境本质特征 及其分布规律信息
②地图比例尺的选择:依据用图技术和精度要求进行。 (3)作业地图选定与用图数据准备
①作业地图选定考虑因素 地图的作用,内容的现势性,用图的数量等。 ②用图数据准备:数据收集整理和补充完善等。
第二节 地图分析方法
(Methods of Map Analysis)
地图分析方法 ★ 地图分析方法定义: 根据地图提供的各种信息和制图对象的特征,进行具
(1)地图的科学性:包括数学基础精确性,地图内容完备性、可靠 性与统一协调性,地图概括的适当性,地图资料的现势性等。 (2)地图的实用性:包括地图的目的和用途明确、内容指标实用, 发行量大、使用范围广及效果好,社会经济效益评价高等。 (3)地图的政治思想性:政治观点明确,原则、政策性强,公正、 客观,规范、标准,国界、政区界、地名等无立场错误等。 (4)地图的艺术性:主要为地图的美学价值,包括表示方法与符号 设计直观,地图内容清晰易读,图面配置合理,图形图象的表达力 强,科学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和视觉感受效果好等。
2.地图信息传输理论
★ 地图信息传递过程:制图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用地图表达
出来,地图使用者通过阅读图例和地图符号、文字与说明注记, 并借助一定的工具与方法从地图中获取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解释, 形成读图者认识的地理环境。这是一个完整的地图信息传输的过 程,称为地图信息传输理论(如图9-2和图9-3所示)。
客观存 在的地 理环境
遥感 制图
地面调 查与统 计制图
制图者 识别的 地理环 境信息
地图 概括
符号化
地图
地图信息传输过程
地图 分析
提取 信息
读者认 识的地 理环境
图9-2 对柯拉斯尼地图信息传递模式的理解图示
图9-3 捷克地图学者柯拉斯尼的地图信息传递模式(A.Kolacny,1969)
二、 地图分析提取信息的方法
四川省地震等级分布图(4.5级以上)
4.工作地图的选用
(1)用图性质和种类的确定
依据地图分析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作业区域大小等 因素,确定选用普通地图或专题地图。
(2)区域尺度分析与地图比例尺选择 ①工作区域尺度分析:在地图分析应用中研究区域或调查区域
的规模尺度,一般划分为宏观(全国/大区)、中观(省区/地市) 和微观(县乡/城镇)三种。尺度是个相对概念,比例尺是具体的, 主要是二者要很好结合起来作出最佳的选择。
★ 系列多幅地图阅读实例(中国植被变化-见图9-6 )
图9-6 中国陆地植被NPP季节变化(月)系列图
(2)地图集阅读分析 ①阅读序言,了解地图集的用途和服务对象
序言中都有本图集的目的、用途和类型,图集内容、编制原则、 制图方法,所用投影和制图资料,译名原则和使用方法等说明。
②研究地图集的内容结构
根据图集目录研究内容结构。首先了解地图集包括哪些图组,每 一组图包括哪些图幅。其次是分析图幅编排顺序。一般说来,总图在 前,分区图在后;自然地图在前,社会经济地图在后。再次,研究各 图组图幅的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图式符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