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 地图应用

合集下载

地图应用(读图)

地图应用(读图)
比例尺 最大精度 (米) 1:1 万 1.0 1: 2.5 万 2.5
比例尺最大精度
1: 5 万 5.0 1:10.0 万 10.0 1:25 万 25.0 1:50 万 50.0 1:100 万 100.0
2.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比例尺直接影响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 选择何种比例尺地图主要根据用图目的、 任务和技术要求等决定。 (1).直接依据用图技术要求选择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过程中,有的在技术要求中 明确指出了在何种情况下选择何种比例尺地图。如我国在利用地形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的技术规程中明确地指出,农区采用 1:1 万近期地形图,重点林区采用 1:2.5 万 地形图,一般林区用 1:5 万地形图,牧区用 1:5 万或 1:10 万地形图。再如,同样是农区土 地利用现状调查,详查用 1:1 万地形图,概查用 1:5 万地形图。 (2).依据用图的精度要求选择地图比例尺。例如,在土地详查过程中,若要求耕地面积 量测精度为 666.6m2 以上,那么选择多大比例尺地形图呢 ?这就涉及到比例尺精度问题。因 为一定比例尺地图所表示地物的精度是一定的。在 1:1 万比例尺地形图上,耕地最小图斑
地图学基础
159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化。 一方面, 当实地面积一定时, 地图比例尺决定了地面面积对应在图上面积的大小。同样表示地面 1km2,在 1∶1 万比例尺 图上相应面积为 100cm2,在 1∶5 万图上为 4cm2,而在 1∶10 万图上则为 1cm2。即比例尺 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 比例尺决定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面积小;比例小,图 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地图比例尺是影响地图概括的 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地图概括的根本原因。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 应面积的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制约着地图概括。比例尺 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 小,地图容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因此地图比例尺大小变化,地图内容的详 尽性和图解精度也随之变化。比例尺大,内容详尽,图解精度高;比例尺小,内容概括, 图解精度低。比例尺的大小影响图上量测的精度。地图不能象航片、卫星图像那样不加取 舍地反映地面,它要顾及人眼所能看清的程度,要求在各种比例尺图上都能清晰地反映地 理事物。实践证明,视力正常人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 0.1mm。因此,相当于图上 0.1mm 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 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表 9-1 所列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最大精度。 由表 9-1 可知,在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图上,比例尺的最大精度是不一样的。即在地 图量测过程中,有一点的点位误差为 0.1mm,它在实地的误差是不同的。即大比例尺地图 上,其量测精度要明显高于小比例尺地图上的量测精度。因此在地图应用中,大比例尺地 图更适合于图上量算。 表 9-1

地图学现代地图与现代地图学

地图学现代地图与现代地图学
重点:地图模拟及模型和地图认知及感受功能。
(2)地图功能拓展的条件及表现
条件:要及对制图对象的深入研究相结合;必须同相关专业人员相 结合。
表现:不仅应掌握制图对象的质量及数量特征、形态结构,而且还 应当了解和分析其分布规律及动态发展和变化机制,再运用地图 模拟及模型和地图认知及感受功能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手段,就有 可能发现新的规律或提出有效的实用方案和决策建议,从而对社 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按新概念/新技术标志分类 1) 按数模性质分类:模拟图、数字图(屏幕/电子/多媒体/网络地 图) 2)按虚实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数字地图/心象地图) 3)按时间状态分类:静态图、动态图 (动画地图/交互地图) 4)按数据维数分类:二维平面图、三维立体图、多维动态图 5)按出版形式分类:印刷版图、光盘电子版图、网络版图
是利用经过人工抽象和符号化了的图形及图像描述制图内容的地图 。它是可视的地面图像的模拟。来源于地面(或照片),又高于地面(或 照片)。它是相对于数字式地图而言的一类地图。可以说,凡非数字 式的地图都是模拟地图。
41
2.屏幕地图、电子地图及数字地图 (1)屏幕地图
凡是能显示于计算机屏幕/银幕上的地图都可称为屏幕地图。 (2)电子地图
要对地图内容进行概括,舍去次要的,微小 的,保留基本的,主要的,对地图内容进行 综合和概括。
8
二 、地图的构成要素
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它包括数学 要素、地学要素和辅助要素,所以又通称地图“三要 素”。
9
(l)数学要素
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 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 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
3

新编地图学教程全套完整版

新编地图学教程全套完整版

对地球形状 a,b,f 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 体面的相对关系。即确定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 地球椭球体 —— 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通过数学方法将地球 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 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 两者各点间的偏差,从数 学上给出对地球形状的三 级逼近。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2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2.2 中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1.中国的大地坐标系 1980年以前:参见电子教案本章第十三页; 1980年选用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 椭球: ICA-75椭球参数 a = 6 378 140m b = 6 356 755m f = 1/298.257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北洪流村为 “1980 西安坐标系” 大地 坐标的起算点——大 地原点。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2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2 地球坐标系与大地定位
地球表面上的定位问题,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 研究及军事国防等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具体而言,就 是球面坐标系统的建立。
2.1 地理坐标
——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 天文经纬度 ② 大地经纬度 ③ 地心经纬度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2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2.1 地理坐标 ① 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
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 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 的两面角。 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 间的夹角。
椭球体 三要素: 长轴 a(赤道半径)、短轴 b(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 f
WGS [world geodetic system] 84 ellipsoid:

地图学

地图学
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锥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构成一种投影 经纬线的形状特征:纬线投影以圆锥顶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弧,经线投影以圆锥顶点为顶点的直线束, 变形规律:标准纬线不变形,标准纬线以南以北变形都大,但北部增长慢,南部增长快 应用:正轴圆锥投影【海南岛诸岛作为附图】
2】圆柱投影:圆柱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再将圆柱面展开成平面的构成一种投影 经纬线形状:纬线平行且等于赤道的直线 ,经线垂直于纬线且等长的直线 变形规律:赤道无变形,离赤道越远维度变形越大,经线面积亦如此 应用:时区日界线、我国全国水陆半球图
9欧美等国家在制作世界地图时用摩尔威特投影
10摩卡托投影:它是等角原板投影,在等角圆板投影中,球面上的微分圆投影后的图形保持原状,即一点上的长度比,向任何方向均相等 。等角航线:地球上二点之间的一条等方位线。大圆航线:地球球心与二点所构成的平面,在球面上的割线
11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的构成【方里网的构成】
16一个图形的视觉中心比他的几何中心高出5%
17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18地图注记分类:地名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
19一般宋体用作流程注记,粗等线体【图名、重要地名】细等线体【一般名称、说明】横体字【小比例尺、政区名称】左斜宋体【河流】耸肩导线体【山脉】
25数据分级的方法:等差分级,算数分级法、等比分级、标准差分级、分位数分级法、裂点法、外因分级
26等值线特征:形态模拟、等值闭合、不相交、可重叠、密陡疏缓
27等高距分类:计曲线,每五条等高线加粗一条、首曲线,基本等高线、间曲线,二分之一等高线、助曲线,四分之一等高巨

大学地图学教案

大学地图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2. 地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地图符号的识别和解读。

2. 地图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地图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都使用过哪些地图?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反映地球表面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图形。

(2)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2.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地图:以罗盘定向、比例尺为标志的地图。

(2)现代地图:以航空摄影、遥感技术为手段,实现地图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3. 地图在我国的应用领域(1)国家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

(2)国防建设:军事侦察、战略部署等。

(3)科学研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三、实践环节1. 地图阅读与解读(1)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识别地图符号。

(2)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内容,了解地图所反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 地图应用(1)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学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图学的发展现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制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制图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地图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比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等。

每种地图投影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制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地图投影方式。

二、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现象和空间信息的图形符号。

在地图制图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地图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比如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掌握地图符号是制作清晰易懂的地图的关键,也是制图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三、地图设计原则地图设计原则是制图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内容。

在地图制图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受众群体来设计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以便使地图具有清晰、准确和易懂的特点。

四、地图制作软件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地图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比如ArcGIS、QGIS和MapInfo等。

这些地图制作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作和解释地图。

五、地图投影变换地图投影变换是地图制图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是将不同地图投影方式的地图进行转换和变换的过程。

在地图投影变换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图投影方式的特点和变换方法,以便进行地图投影的转换和适应不同地理信息需求。

六、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处理是地图制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地图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地图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地图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以便进行地图制图和解释工作。

七、地图应用地图应用是地图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图的应用和解释等方面。

在地图应用中,我们需要掌握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比如地图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便将地图制图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综上所述,以上是制图学中的必考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地图学的学习和实践都至关重要,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制图学的相关知识。

地图学重点

地图学重点

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基本特征⑴严密的数学法则⑵科学的地图概括⑶特定的符号系统2、看图能识别地图的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技术要素。

3、试述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与储存功能(2)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3)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4)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应用领域: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4、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5、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6、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7、国外原始地图古苏美尔人地图和古巴比伦地图;国内的原始地图《山海经》中的记载、田猎图。

东西方古代地图学的萌芽与形成国外地图作品及成果的出现:埃拉托色尼,托勒密。

我国春秋、西汉时期的地图大家注意:现代地图学的大部分理论、概念来源于西方。

我国西晋的裴秀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的制图理论: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8.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现代地图学与地学的关系1.地学既是地图学的应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地图作为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地学的发展。

地图学第一章地图基本知识

地图学第一章地图基本知识

(三)1:5万、1:2.5万、1:1万分幅编号
• 1:5万:(经差15′纬差10′),每幅1:10万图含4幅; 编号是在1:10万幅后加上自己的序号A、B、C、D;例: J-50-5-B。
• 1:2.5万(经差7′30″,纬差5′):每幅1:5万图含4幅; 代号为1、2、3、4;例:J-50-5-B-4。
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第2节 地图的内容、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的构成要素
(一)图形要素 (二)数学要素
(1)地图投影 (2)坐标系统 (3)比例尺 (4)控制点 (5)地图定向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 图形确符定号地、图文空字间注信记息。的 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 投影各种坐标系统、控制 点。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 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 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 以是触觉地图。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地图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 例尺、各种坐标系统。
① 地图投影 地球椭球体是一个不可展曲面,将其展开成平面
列号在前,行号在后,中间连一短线,如北京所在图
幅,J-50 (北京116°05′15″E,39°50′10″N)
• 北京所在图幅,J-50 (116°05′15″E,39°50′10″N)
(二)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分幅编 号
• 1:50万:按经差3°纬差2°分幅;每幅1:100万图
四、 参考书籍
教材: 祁向东.地图学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毛赞猷等.现代地图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2.王家耀等.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实验教材: 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教程 (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3.面积量算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传统面积量算方法 ①图解法。图解法有几何图解法、方格法、条形(梯形)法等 等,是对被测量的范围进行图解,然后将每一几何图形的面 积累加,即可得到待求的面积。 ②求积仪法。操作机械求积仪,先试验出求积仪常数,然后 绕被量测范围一周,将求积仪终、始点读数之差乘以求积仪 常数,即得面积;操作光电求积仪时,首先输入比例尺、面 积计算单位等有关参数,然后绕被量测范围一周,即可在显 示屏幕上直接读数。
PF AD 6 0 AB PE 6 0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法
(2). 地理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的计算 地理点P的平面直角坐标求算步骤与方法如下: 第一步,从图上读出P点所在的方里网格西南角点O的平面坐 标值: x 0 3990km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所谓地图选用,就是根据地图应用目的和任务、工作 范围、技术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地图。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一、地图种类的确定
地图种类主要依据地图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 作业区域大小来确定。收集的地图类型主要有最新的地形图, 自然、社会及经济方面的专题地图等图件。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4.体积和容积量算 欲求一山丘顶部的体积,等高线将山顶划分为若干层。 先求出各截锥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利用下述公式计算 出各截锥体的体积。 (9-7) V i S 上 S 下 h 3 式中h为等高距。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 (1).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 化。即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 面积小。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比例尺决定 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 面积小;比例小,图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③光电面积量测仪法。把一个被测面积图形分割成若干个面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积相等并按某一规则排列的小单元,然后对小单元计数,将 此计数值与已知面积的图形所含小单元数值相乘,即可求出
被测图形的面积。
④称重法。用精密天平称出纸质一样的标准面积纸的重量, 然后称出欲测图形纸张的重量,后者重量除以前者重量,再 乘以前者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面积。
(9-9)
h S n
h (S1 S 2 )
h ( S 1 2 S 2 2 S 3 2 S n 1 2 S n )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5.坡度量算 在地形图上,可依据等高线求出任意两点间的高差,再 求出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便可依据下式计算地面坡度:
L L AB L BC L CD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令各点坐标为
( x 1 , y 1 )、( x 2 , y 2)、( x 3 , y 3) ,
得曲线长度
L

N
( x i x i 1 )
2
( y i y i 1 )
2
i 1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i tg
h D
在工作中,应先根据上式作出坡度尺,其制作方法为: (1).将上式改写为 D 1000
M h ctg
(地图比例尺分母;毫米)。
(2).查出 1 、 、 30 的函数值,计算出相应的值。 2 (3).绘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基线,按一定间隔等分,自左至右在 各分点处依次注出 1 、 30 。 2 (4).过各分点作垂线,依次截取 D 1、 D 2 D 30 。
第一节 地图信息的获取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2.地理环境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的获取
地图分析通常采用量算分析、图解分析、图示分析、数 理统计分析及数学地图模拟分析等方法。
第一节 地图信息的获取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信息的获取 地图解释:用图者可以在地图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运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获得的有关地理环境的质量、 数量特征及相关关系作出解释,客观地描述地理环境的 分布规律,归纳和演绎出一些新的概念和结论。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三、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基础图件:应选择现势性强的地图。 2.补充图件:当基础图件不足,或内容陈旧时,可选用相近 比例尺、现势性强的地图作为补充用图。
3.参考图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还需选定一些参考图, 只是在研究制图区域或分析、评价其他资料以及地图作业 的补充图件。
的地理基础,其他要素则视地图的用途,适当加以选
取 ③ 底图要素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地图定向、专题要素的定
位,并说明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专题内容的阅读 ① 需要具有有关专题内容的专业知识 ② 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题地图知识,特别是要了解专题地 图的各种表示方法,这对阅读专题内容,认识地图所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1.图上地理点位坐标的量算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地理点位的地理坐标的计算 求地理点P的地理坐标:首先从地形图上的分度带绘制出靠 近P点的10901和10902两条经线以及3601和3602两条 纬线,构成ABCD经纬网格(即图中虚线构成的“矩形”); 然后过P点作两条垂线PE和PF,并精确量出PE、PF及经差 1 (AD)和纬差1 (AB)的数值(长度),则有下列关系式:
2.专题地图阅读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专题地图阅读内容主要包括辅助要素、底图要素和专题 内容。 (1).专题地图图例的阅读
① 专题地图的图例:
② 底图要素: ③ 专题地图图例设计纷繁复杂: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2).底图要素的阅读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普通地图上的制图网、水系、地势、居民地、道路网、 境界线、沼泽、森林等,是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 ② 制图网、水系和居民地几乎是任何专题地图必不可少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②直尺量算法。用直尺直接量出图上所求两点间的长度,再 乘以地图比例尺分母。 ③平面坐标量测计算法。先在图上测出直线段端点A、B的直 角坐标值XA、YA和XB、YB,然后按下式计算直线段长度D: 2 2 (9-3) D ( X B X A ) (Y B Y A ) 此法适用于量算直线线段较长、且跨图幅的情况。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2).倾斜直线长度量算。首先在图上量出AB直线段的水平长度 D和A、C两点间高差H,然后按下式计算倾斜直线长度S。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S
D
2
H
2
(9-4)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3).曲线长度量算。传统的常用方法有:曲线量测仪(即曲线计) 法、两脚规法、曲线系数法等,这些方法测量精度不高。 随着制图自动化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利用增量原理 进行量测,精度和效果较好。在考虑曲线特征点的密度后, 以适当的步距(比如1mm或2mm)进行数字化,则曲线长度可 近似地认为是折线段累加的结果,即曲线长度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比例尺的大小影响图上量测的精度。 ① 视力正常的人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0.1mm。 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 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② 在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图上,比例尺的最大精度是 不一致的。
y 0 21 321km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二步,量算出线段的长度值(即P点到下端和左端方里网的 距离)分别为57.6mm和73.4mm;P点所在方里网的矩形沿 横坐标方向长 L 1 164 . 5 mm ,沿纵坐标方向 L 2 163 . 2 mm 。 第三步,按下式计算对应的实地长度: L 2 m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2).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应面积的 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 ② 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 的综合程度就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地图容 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 ③ 随着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变化,地图内容的详尽性和图解 精度也随之变化。
1 m L1 n 1 n
第四步,地理点P的平面直角坐标为:
X Y
P
x o m 3990 0 . 35 3990 . 35 km y n (19)321 0.45 (19)321.45 km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2.长度和距离量算 长度(距离)量算:直线长度(距离)量算、曲线长度(距离)量 算。直线长度(距离)量算:水平直线、倾斜直线长度(距离) 量算。 (1).水平直线长度(距离)量算。 ①两脚规量比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 利用量角器量测方位角:如图9-12。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1.普通地图的阅读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制图的有关文字说明和坡度 尺等; ②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三北方向图等; ③ 图形要素:如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 通线、境界线、电力及通讯线、独立地物等的图形分 布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