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
近自然林业理论概述

维普资讯
1 2
世
界
林
业
研
究
第 1 卷 9
重o
233 针 阔混交、 .. 提高阔叶树的比重 针阔混交搭配可造就生产力高、 结构丰富的
化 。复层异龄经 营一方面显 著提高 了林分 的抗 风灾能力 , 有利于森林防护功能的不 间断的持续 发挥 , 另一方 面也有 利于林分 内合 理 的 自然 竞
争 , 目标树木 的生长, 促进 不同龄级林木 的演 替 生长 , 增强了木材生产的可持续供 给和森林 的可
持续 经 营 。 2 35 单株 抚 育和择 伐 利用 ..
单株抚育管理和择伐利用的原则 , 是与复层
异龄经营相一致的经营原则 , 是促进木材生产 的
阔叶树种 , 降低 了植被 群落 的油脂含量 , 将更有 利于减少和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
验的成功促使德 国与欧洲的林业方针从 2 0世纪 9 年代开始全面转向近 自然林业经营。目前 , 0 欧 盟各国普遍采用了近 自然林业经营的方法 , 在现 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 , 自然林业理论将是 近 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导理论。
维系森林的存在 , 早已“ 明” 发 并始终监控着各种 自 的程序和结构 ; 然 这是大 自然的“ 专利” 近 自 , 然林业都应加以采纳利用。另一方面 , 自然森 近 林经营还在于通过不断的尝试去认识和促成森 林及其各部分 的反应能力。因为我们对森林的 要求在提高 , 森林要承受 的负担也就在不断地增
摘 要:从 国外林 业理论发展 的进程 , 阐述 了现代林 业对 近 自然林 业的选择 。较 系统地介 绍 了近 自然林业 的
理论 体 系。
关键词 : 森林 经营 , 自然林 业, 近 概述
近自然林分实施方案

近自然林分实施方案近自然林分是指在尽量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干预和经营管理的森林。
近自然林分实施方案是指对近自然林分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方案。
近自然林分的实施方案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近自然林分的选址在实施近自然林分的时候,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
一般来说,应该选择地势较高,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进行种植。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进行种植。
二、近自然林分的植被恢复在选址确定之后,需要进行植被的恢复工作。
这包括清除杂草、病虫害的防治、树种的选择和引种等工作。
在此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近自然林分的经营管理近自然林分的经营管理是保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在进行经营管理时,应该遵循生态学原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保护,防止非法采伐和破坏。
四、近自然林分的生态保护近自然林分的生态保护是保障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在进行生态保护时,应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近自然林分的经济效益近自然林分的经济效益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
在进行经济效益的实现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总之,近自然林分实施方案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保障。
在实施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遵循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_近自然_林业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空间_孟锐

表 1 主伐乔林与无主伐乔林两种体系中人与自然的 关系
主伐乔林作业方式
无主伐乔林作业方式
认为森林 原 本 就 是 人 类 活 动 的
产物,森林的塑造与利用是由所 谓的“驾 驭 自 然 ”即 人 定 胜 天 的 法则所决定了的,也就是有针对 性地施加各种补充能量,大力促 进其自身物质形成的过程。
认为森 林 原 本 乃 是 大 自 然 的 产物,是天赐人愿,因 而 森 林 的塑造 和 利 用 都 应 本 着 自 觉 地充分利用自然的法则,即在 其物质形成的过程中,尽可能 地少施加各种补充能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国家经济 建设的需要,我们在林业上走了一条与自然相背离 的道路,对广袤的天然林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开发 利用,近半个世纪的过度利用使我国的生态环境严 重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让我们不得不转变 观念,将生态环境安全提升到重要位置上。为此,国 家加大了发展林业的力度。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 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5 326 万 hm2 ,居 世界首位,超过了我国全部有林地的 30%[4]。毋庸
在人与自然相和解的发展过程中,近自然林业 是最早的先驱之一,它的成功实践改变了人类的思 维,并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近自然林业的未来 发展道路将 导 向 更 为“内 在 式 的 学 科 化 ”和 学 科 间 的紧密联系[27],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 进一步深化,近自然林业的整体发展将趋向完善,借 助其自身合理的符合自然的世界观,其也将为自然 科学的发展作出更为显著的贡献。
埃伯斯瓦尔德林学院植物学教授阿尔弗雷德· 穆勒( Moller·A,1860 ~ 1922) 在林学界这一里程碑 式的理论变革中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接受 了嘎耶尔的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永续林” 的理论,其主导思想是以森林抚育蓄积量和生长量 的增长取代传统的森林衰退更新方式。为此,穆勒 引入了“森林有机体”这一概念,认为: “森林是土 地、植 物 和 动 物 的 融 合,是 自 然、持 久 的 生 命 共 同 体”[2]。这与我们今天的生态系统观极为相似。穆 勒的“永续林”思想带来了全新的思维,与林业经典 学家精心打造的伐区式主伐乔林模式相对立,勾绘 出良好育林的前景,指向不受采伐破坏的森林系统。
近自然森林经营和传统森林抚育的差异

2020.021 近自然林经营的主要特点1.1 近自然林经营的方法近自然林经营方法主要按照植物生长的习性,充分利用现有森林生态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有效合理安排各种林业经营活动,达到不断优化森林结构的目标。
近自然林经营方式成本相对更低,而且林木生长更符合林业经济发展规律,是在保护性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新型林业经营理念。
首先,自然林经营方式的采伐强度较相对低,是在满足林业生长需要基础上进行的有效林业采伐,它更符合林业生长的基本规律,实现了各树种间的和谐关系,达到了林业经营与立地相适应的目标。
其次,自然森林经营严格按照接近自然原则制定出有序的林业经济的发展计划,尽可能的达到了林分建立、抚育、采伐方式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了原生态的林业生态群落的平衡。
第三,在自然森林经营过程中采用各种降低成本的方式,由于自然林采伐面积相对较大,可以达到林材出产多,林木质量好,木材收益较高现代林业经营发展需求。
1.2 自然林经营的主要特点自然林经营主要从生物学、气候学、地理环境学因素出发,科学的运用植物生长规律进行有效抚育。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首先,自然林经营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极大保持了林业生产力,而且有效的避免了早期生长过程中的爆发性疾病问题,有效的避免因水土不服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
其次,可以在较小的林地面积上实现天然林的有效更新,对于提高林木生长质量,满足林木生长所需自然条件有重要的意义。
1.3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问题近自然森林经营在我国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在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自然森林经营方式仍然存在着问题。
首先,近自然森林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匀,而且林木的质量参差不齐,林木径阶的跨度较大,林木的密度不均,这给森林经营管理带来较大的隐患。
其次,当前自然森林经营与林牧业的协调发展还存在着矛盾,天然林更新质量相对较差,补植的效果不足,传统的牧业对自然森林的经营有破坏性。
第三,由于自然森林经营的见效周期相对较慢,因此自然森林经营的周期投入较大,加上近年来日常补植、抚育采伐、人工促进的成本日益提高,这使得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成本日益上升。
我有心而近自然的意思

我有心而近自然的意思我有心而近自然的意思自然,是我们所身处的世界。
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花草树木,都是自然界的奇妙创作。
而我们人类却往往忙于自己的事情,忽略了自然。
我有心而近自然,是希望能够让自然的美好融入到我的生活中。
1. 接触自然与自然的接触,是最简单的方式。
走在树林中,感受清新的空气与大自然的气息,听着鸟儿的叫声,看着阳光穿过树叶的璀璨光芒。
这些都是自然的馈赠,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
2. 靠近自然身体的接触,让人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冬日的阳光,沐浴在其中,让你的身体感受到暖意,让你的心灵得到放松。
夏日的海滩,晒着阳光,感受海风,让你的思绪随着海浪飘荡。
这些都是身体与自然的互动。
3. 保护自然接触自然,靠近自然,但更加重要的是保护自然。
每个人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着手,从不随意乱扔垃圾开始。
垃圾会严重破坏自然,所以要妥善处理和分类垃圾。
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环保意识,少开车,尽量走路、骑车等方式,减少污染。
4. 欣赏自然自然的美丽在我们身边,有时候只需要静下心来,打开心扉,用心欣赏。
夜晚的星空,美丽的彩虹,绝妙的日出日落,这些都是自然的美好大礼。
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美好的瞬间,让心灵在自然中得到滋养。
5. 感恩自然自然给予了我们这么多,我们更应该心存感恩。
每一天醒来,看到一个新的早晨,都应该感恩自然的馈赠。
自然是生命的基础,它给予我们生命、空气和水,而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欢笑都是来自于它的馈赠。
因此,我们需要用心感恩自然,并回馈它。
总之,我有心而近自然。
接触自然,靠近自然,保护自然,欣赏自然和感恩自然,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我希望可以把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和我一起近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1)

第六章近自然森林经营基本理论 (1)第一节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森林是一种与生命相关的地貌因素,是地球的第一能量吸收者和储存者、决定性的能量转换者和供应者。
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基本思想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我们培育的森林与完全自然状态下的森林有相似的树种组成,且林分的结构和演替状态也能与这个生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的话,这种森林应该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和其它生态和社会效益都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
因而认为经营这种近自然的森林能够获得在这个立地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高生产量,且是以最少的人工经营管理投入为前提获得。
二、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历史18世纪发生在中欧的滥砍乱伐使森林覆盖率降到很低的水平,由此带来了土壤侵蚀、流沙、农业生产衰退的严重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工业用材短缺的现象。
此时“法正林”的计划作业体系得到发展。
但随着皆伐作业在大林区的实施,皆伐林地的土壤退化、病虫害、有害草本的侵入、冻害以及人工林造林失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
这种情况使得一些林业工作者舍弃大面积的皆伐作业,采用恒定的森林覆盖率和小面积的皆伐作业,形成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初步思想。
完整的近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和技术体系是1920年提出的。
主要代表是德国林学家moller。
二战之后,在德国成立了近自然林业协会。
20世纪70年代后,该理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法国等国家得到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三、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要点1、基本概念(1)近自然森林(near nature forest 或 close-to-nature forest)的基本概念近自然森林是指以原生森林植被为参照而培育和经营的、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具有多树种混交、逐步向多层次和异龄结构发展的森林。
它可以是人为设计和培育的结构和功能丰富的人工林,也可以是经营调整后简化了的自然林,还可以是同龄人工纯林在以恒续林为目标改造的过渡林。
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综述

科普惠农图1近自然森林经营与人工林经营过程图近自然森林经营人工林经营过程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综述汪清锐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大同037006摘要:天然林保护及森林资源质量精准提升是我国林业目前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近自然林业经营是保证这一发展方向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近自然林业经营起源于欧洲,而在德国已经存在发展了100多年,所以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为此本文从联邦德国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历史背景及其来源,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经营管理方法,近自然森林业经营的要求等方面对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进行了综和阐述。
关键词:近自然林业;同龄人工林;复层异龄林;天然更新1近自然林业理论产生起源“近自然林业(Close-to-nature silviculture )”起源于德国。
1898年,德国科学家嘎耶(Gayor)率先提出了“人类应尽可能地按照森林的自然规律来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强调尊重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规律,实现生产可持续和生态可持续的有机结合。
他指出:“森林经营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森林中所有因素相互作用之间的协调”,森林中所产生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结果”。
直到20世纪初瓦格纳带状渐伐作业法(林)造林体系(根据瓦格纳)才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事后转换为永续森林(1930年和1973年之间),在一位德国西南部永续森林运动前辈丹尼克博士(Dannecker )的建议下,德国森林所有者进行了永续性森林经营。
20世纪中后期“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才真正得到推广并得以广泛实践。
20世纪60年代,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理论开始在联邦德国推行。
具体地说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的原则于1975年以联邦德国森林法的形式被确立。
约15年后作为新的林业政策和经营方针,联邦德国森林经营方式开始全面转向近自然林业经营。
2近自然林业经营措施图1直观地区别了近自然林业经营技术和人工林经营的不同。
浅析近自然森林经营

现代园艺2016年第3期浅析近自然森林经营王建梅(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蔚县075700)近自然森林经营已经成为当今林业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总结,了解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起源和发展方向,深入理解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的内涵,并指出当前中国营造近自然森林的方法与途径。
近自然森林经营;森林可持续经营;近自然改造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由于长期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使得我国人工林质量低下,生态功能较差。
针对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诸如病虫害严重、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彭舜磊等2008年指出我国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与方法。
2.1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途径针对不同的林型,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对大面积密度较高的人工纯林,天然更新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团状采伐、单株择伐,创造林窗(GAP),再遵循林窗更新的规律。
模拟天然植被结构,以人工补植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近自然混交林。
另一种是对更新能力强的人工天然混交林,由于其自然更新的混交树种的幼苗、幼树数量已经达到近自然林的基本要求,可采用疏伐的方式促进幼苗、幼树的生长,实现其向近自然林的顺利过渡。
2.2人工林近自然改造的方法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时应遵循自然更新为主,人工诱导为辅,人工干扰抚育的效果应该与自然干扰相类似。
目前较成熟的方法有:封山育林法、保育式造林法、保育式疏伐法、带状采伐法、小块状保阔栽针法、采用无主伐乔木作业方式等。
3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的途径与方法天然次生林近自然经营要主导功能与其他功能兼顾,保护第一,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选择的作用和结果,分类经营。
主要的经营模式有封禁模式、封调模式、封改模式、封造模式等。
封禁模式是指对林地禁止任何人为措施与干扰,包括清林、抚育、间伐、采运风倒木和枯死木,即使过熟林成片死亡,亦不干预,任其自然演变。
封调模式是指对不同近自然林等级的水源保护林实施密度和结构调整等人为措施,以促进林分向更接近顶级林的等级演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自然林业
1简介
“近自然林业”可表达为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条件的林业活动,是兼容林业生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
它的经营思想是对前人盲目营造人工林的质疑和进行反思后的觉悟。
在水土大量流失,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日益失衡的今天,人们对违反森林发展规律,片面追求木材生产目标而引起的恶果提出了警告。
如奥托所说:“不能再容许林业工作者单一地以生产木材为目标来经营森林,而应该永续保证森林的一切功能”。
2涵义
“近自然林业”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的建立、抚育以及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
要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种得到复苏,最大限度地维护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基因库—森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其经营的目标林为:混交林—异龄林—复层林,手段是应用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法。
3起源
“近自然林业”起源于德国。
1898 年盖耶尔(Gayer)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他要求按照森林自然规律来经营森林。
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内,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和地力衰退的问题始终缠绕着中欧各国,所以,“近自然林业”一直是林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4经营方法
尽量利用和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从幼林开始就选择目的树,整个经营过程只对选定的目的树进行单株抚育,内容包括目的树种周围的除草、割灌、疏伐和对目的树的修、整枝。
5特色
◆能有效地保护森林的自然生长能力;
◆能充分发挥森林的抗性;
◆能增强森林的生态作用;
◆通过森林的立体经营,能获得更高的木材收获及多样性产品;
◆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蓄积;
◆能降低森林经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