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范本(3篇)

2024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范本____年慢性病防控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为____年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国民健康水平;2. 提高慢性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的负担;3.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针对性防控措施,防止慢性病在高危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4. 加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5. 健全慢性病防控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原则1. 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形成多部门合作的长效机制。
2. 科学立项,精准施策。
根据不同地域和人群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慢性病防控措施,实施精准施策。
3.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将慢性病防控工作纳入全民健康档案,加强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实施综合治理。
4. 公众参与,社会共治。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5. 知识更新,技术创新。
及时总结和推广慢性病防控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慢性病诊断与治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三、重点任务(一)加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管理1. 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完善个人和家庭的健康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
2. 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诊断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的比例。
3. 加强对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和监测,为其提供定期体检和健康指导服务。
4.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协作,推动高危人群的长期管理和治疗工作。
(二)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管控1. 组织开展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各界对慢性病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2. 加强对高盐、高糖、高脂等不健康膳食习惯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全民健康饮食行动。
慢性病防控综合监测工作方案及重点慢性病监测系统介绍

对本院死亡病例信息。如发现有上述需要报病的慢性病病例,经与 (1)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I21-I22)
(2)脑卒中发作:包括致死性和非致死性脑卒中(I60-I64),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未分类脑卒中,
二、目标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综合监测系统,动态掌握居民 慢性病危险因素和主要慢性病的流行与防控状况,预测慢 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趋势,为制订相关 和评价慢性 病干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
(一)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每3年一次对辖区常住人口的主要人口学特征、生活
方式特点、体格测量和主要血液指标进行调查和检测。 (二)心脑血管病及肿瘤登记和随访管理
((53) )恶高性血w肿压瘤:e:原b全发手报告卡信息。
若同一患者先后出现多种原发恶性肿瘤病种,则均需填报(每病一卡)。
需((登2)记3脑上卒)报中的、死恶急性亡性肿心瘤补肌新梗发发死病病例(:初诊二病例级)是及指首以次在上本医医院疗被确机诊为构恶性通肿瘤过(医包括院中枢死神经亡系统病良性例肿报瘤)告的病系例。统核
不(包2)括手一工过慢填性报性脑:缺没病血有发实发作现(病信T息IA报化)的及告医慢院性登或脑基动记层脉卫硬系生化统服。务核机构对可通为过w未eb手报工填病报或例补,报重需点慢补性病报新发相病例应报的告卡发信息病。 报告
在全国建立健全心脑血管病、肿瘤发病登记和随访管理系统,开展辖区内户籍人口心脑血管病、肿瘤新发病例诊断后报告登记和随访
卡。 管理工作。
0-C97)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D32.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相关监测工作(包括支持性环境监测、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是慢性
慢性病监测制度

慢性病监测制度篇一:慢性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患者进行控制管理。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7、中心坐诊医生发现上述各类慢性病时,及时上报公卫组,如有漏报、谎报等一经查实,必当严肃处理。
1、公共卫生组全面负责慢性病管理工作。
确定本辖区相关业务管理者和监督者,以及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
2、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重性精神病、癫痫。
3、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组报告,公共卫生组收到报告卡,审核登记后,及时建立档案进行规范管理。
4、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
5、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后严肃处理。
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等资料。
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健康档案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性。
2、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的慢性病是当前全球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因此,为了全面了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现状,制定和实施慢性病监测调查工作实施方案非常必要。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通过监测和调查,收集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制定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 监测内容慢性病监测调查工作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慢性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情况,包括饮食结构、体力活动水平、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慢性病的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实施情况等。
2. 监测方法- 问卷调查: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使用标准化问卷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慢性病发病情况、症状、治疗情况等信息。
- 体检特征: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包括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了解其慢性病的风险水平。
- 生物标志物检测:选择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如尿液、血液、唾液等样本,以评估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 环境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居住环境进行调查,包括空气质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等,以确定可能影响慢性病发病的环境因素。
三、调查对象和样本选择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特定年龄段、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以得到更具代表性的数据。
样本选择: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样本时,应考虑调查对象的地域分布、人口密度及慢性病患病率等因素。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调查员应根据监测内容和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环境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形成相应的报告和数据分析结果。
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
重点慢病监测及方案

重点慢性病监测报告工作方案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国内外证据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相关监测工作(包括支持性环境监测、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基础。
一、目标为获得完整、准确的海口市居民重点慢性病发病水平,动态了解发病变化趋势,为重点慢性病防控提供政策依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系统----保障定期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负责本辖区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负责本市、区重点慢性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报告撰写,开展本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价和考核评估工作。
负责直报用户信息的审核;定期与公安、民政等核对人口、死亡资料,及时反馈基层开展查漏补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逐步建立健全重点慢性病诊断、报告、登记和信息交换制度。
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重点慢性病报告培训,指定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负责报告卡收集、审核、录入和上报。
负责定期开展自查减少漏报,利用院内死亡报告数据,对院内重点慢性病报告数据进行补漏。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质量控制和医院漏报检查。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履行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职责的同时,还具体负责辖区村卫生室或居委会报告的病例的审核、登记、报告,并按有关工作要求及时对重点慢性病例开展入户随访调查和健康管理工作,并按照程序要求补报相关信息。
三、报告单位与报告内容报告对象:辖区内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报告单位:监测点各级各类具有重点慢性病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均为报病单位,包括县及县以上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院、企业医院、收治地方病人的部队医院等(参考传染病疫情直报用户)。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背景
为掌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在202年开展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基础上, 开展慢病相关危险因素及居民慢病知识知晓率调查。
目标
•T解慢性病及其和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
=为确定疾病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制足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捉供科学依据;
◎为评价慢病相关政策和防控项H的效果提供信息。
职责分工
卫生局总体领导和协调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组织检査、督导和评估。
疾控中心负责制订木区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对现场调查提供技术指导和进行丿贡暈控制,并负责汇总全区调查资料,分析、淸理监测数据等。
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贵M体实施。
侮个社区成立调査组,成员应包插调査队长、预约登记人员、质控员、调查员、数拯员、身体测量员。
调查对象
250年开展慢件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对象,即15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
KISH表选中的年龄15〜49岁的一名家庭成员;年
龄>5。
岁且KIS H表未选屮旳所仃家庭成员°估i |-2oo o多人。
注;2010年调査2306人
抽样
调查内容
•问卷
包括基本情况、吸朋、饮酒、运动情况、饮食及营养, 以及慢病相关知识等。
•身体测量
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糖和血压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集川和上门调杳2种方式,调杳员可根据预约调査对彖的情况选择调查方式。
•身体测量仪器由区疾控屮心提供统一的身高计、体重秤、血压计、血糖仪4套,腰围尺】6个,数量不足的部分仪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区疾控提供的型号自行添购。
调查流程
谢谢!。
慢性病监测实施方案

慢性病监测实施方案江苏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
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建立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动态地掌握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科学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起,我省14个县(市、区)建立了慢性病综合监测点,其中南京市浦口区、徐州市云龙区、淮安市金湖县、盐城市响水县、苏州市吴中区和张家港市为国家级监测点;镇江市润州区、连云港市东海县、无锡市崇安区、常州市武进区、宿迁市宿城区、南通市如皋市、泰州市姜堰区、扬州市邗江区为省扩展监测点;并于、在上述地区开展了两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抽样调查。
根据《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卫办疾控【】25号)》以及《江苏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下达公共卫生项目经费的通知(苏卫规财[ ]46号、苏财社[ ]72号)》文件要求,我省将在全省14个疾病监测点继续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其中在6个国家级监测点还将同期进行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全国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在苏州市吴中区、张家港市和盐城市响水县等3个地区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工作。
为按时保质完成监测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一)总目标掌握我省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确定疾病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国家卫生及相关政策和慢性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信息。
经过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性病防控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掌握我省城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2、掌握我省城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及变化趋势;3、掌握我省城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超重、血压升高、糖耐量减低、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率及变化趋势;4、掌握我省城乡、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梗事件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病率及变化趋势;5、完成国家布置的脑血管病流行状况、精神卫生状况和口腔卫生相关监测任务;6、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评估卫生和相关政策及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篇一:灵宝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灵宝市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应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精神、《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掌握我市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我市制定慢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上级评估卫生及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一)监测点的确定我市本次被确定为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
(二)调查对象及抽样1. 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内在我市居住6个月以上且年龄大于18岁的居民。
2.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首先向省CDC慢病所提供我市乡镇(街道)情况,由省CDC慢病所抽取4个乡镇(街道)。
第二阶段提供我市被抽取的4个乡镇(街道)辖区行政村(居委会)情况,省CDC慢病所在每个乡镇(街道)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计12个行政村(居委会)。
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至少50个居民户。
在做完家庭问卷调查后根据KISH表抽定每个家庭1个人作为监测对象,共计监测600人。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本次监测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
(一)询问调查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调查。
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不能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
1. 家庭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并在个人问卷调查之前完成。
依照调查问卷对抽取到的户逐户进行调查。
60岁以上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由家庭中60岁以上成员自己回答2. 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食、身体活动状况及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健康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篇一:灵宝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灵宝市2013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应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和出生缺陷等疾病的监测与预防控制”精神、《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和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掌握我市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主要慢性病患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我市制定慢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上级评估卫生及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一)监测点的确定我市本次被确定为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新增监测点。
(二)调查对象及抽样1. 调查对象:为调查前12个月内在我市居住6个月以上且年龄大于18岁的居民。
2.抽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首先向省CDC慢病所提供我市乡镇(街道)情况,由省CDC慢病所抽取4个乡镇(街道)。
第二阶段提供我市被抽取的4个乡镇(街道)辖区行政村(居委会)情况,省CDC慢病所在每个乡镇(街道)抽取3个行政村(居委会)共计12个行政村(居委会)。
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个村民(居民)小组,每个小组至少50个居民户。
在做完家庭问卷调查后根据KISH表抽定每个家庭1个人作为监测对象,共计监测600人。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本次监测包括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三部分内容。
(一)询问调查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调查。
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不能由调查对象自己填写。
1. 家庭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并在个人问卷调查之前完成。
依照调查问卷对抽取到的户逐户进行调查。
60岁以上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由家庭中60岁以上成员自己回答2. 个人问卷:包括吸烟、饮食、身体活动状况及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健康问题。
(二)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
(三)实验室检测采集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和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有糖尿病史者不服糖)。
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
血糖检测在灵宝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做,其它血液样本在调查现场进行离心和分离并按要求保存,在1个月内送至国家指定的医学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四、现场调查(一)调查前准备1.宣传和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向居民详细介绍、讲解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的意义和目的,争取调查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依靠被抽到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村医及乡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小组组长等基层组织,做好预约,确保调查对象按时到现场做调查监测。
本次调查以疾控中心艾地慢科人员为主,从中心各个科室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年轻职工担任调查员。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参加调查工作。
2.调查场所:家庭调查逐户入户进行。
个人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集中到调查场所统一进行。
调查场所应满足调查所需条件,包括要设置身份核实登记区、身体测量区、采血区、口服葡萄糖区、问卷调查区、休息娱乐区、问卷回收及礼品发放等区。
调查场所应配备临床医生一名,防止出现意外情况便于急救。
(二)现场实施1.对抽取到的调查户逐户进行家庭问卷调查,按照KISH表确定调查对象并预约调查对象按时参加集中现场调查。
2.要提前一天考察选定、布置好现场调查场所。
调查体检时间:当天7-11时。
调查对象到达现场后,按照附件4的程序进行调查体检。
3.检验人员完成空腹及服糖后2小时血糖检测,其余血样按照规定送国家指定的医学检验机构。
4.结果反馈。
现场调查结束后2周内,以调查村(居委会)为单位,将身体测量、血糖检测结果反馈给调查对象。
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在收到省CDC 通知后1周内反馈给调查对象。
五、数据录入和备份数据录入工作应与现场调查工作同步进行。
每周安排专人录入上一周完成的调查问卷和血糖检测结果。
每完成50份问卷,应将所录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每天应对录入的数据及时进行本地备份,防止意外丢失。
六、质量控制1.现场调查前期的质量控制:根据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工作手册由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从中心各科室中选择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工作认真负责的年轻职工担任调查员。
由参加过国家和省级培训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对参加调查人员统一进行规范培训,培训后进行测试,闭卷笔试和测量考核必须达90分以上才可定为调查员,笔试和考核不达标者淘汰重新选择调查员。
明确各类调查员职责。
组织召开各乡镇(街道)卫生院、防保站等相关人员会议,收集乡镇(街道)、村民小组(居委会)户数和人口基本数据,将不符合要求户和空关户去除后汇总、核实后上报交由上级抽样。
准备调查物资。
开展现场预调查,对方案、问卷等进行验证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严格按照抽样要求完整的登记家庭成员信息,严格按照KISH 表法确定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至少预约3次才可放弃,户置换率应控制在10%以下。
2.现场调查中的质量控制:调查问卷、资料和工具等要专人管理;调查队负责人全面监控、协调、组织调查现场工作。
对身体测量、问卷调查等进行全面质控。
根据需要及时召开现场总结会,收集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身体测量区设置质控员一名,负责身高、体重、血压、腰围的质控;问卷调查区设置质控员一名,负责问卷调查的质控;血糖采集区设置质控员一名,负责提醒调查对象服糖后2小时再次采血及实验室方面的质控;合理布置调查现场,有醒目、清晰的调查流程图,各个检查区域标志明确。
血压、腰围、采血要设立单独房间,测血压间要有保暖设备,温度控制在21℃左右。
测腰围要分男女间,设置男女测量员。
每次测量保持2名测量员进行测量。
问卷调查时严格按照顺序询问,不得有遗漏。
准确的解释描述调查的问题避免诱导。
问卷调查员每完成一份调查表要立即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质控人员对每份调查问卷当天进行核查并签字,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现场调查采血严格按照采血规定进行血样采集并做好血样处理、运输、交接、保存。
3.调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由专人负责问卷、质控等表格的收集,整理、保存。
按照要求及时将结果反馈给被调查者。
数据录入要做到二次录入,误差小于5‰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
七、时间安排2013年11月24日-11月27日,参加国家、省培训。
12月调查前准备。
2014年1月1 -25日(农历腊月25)前完成入户家庭问卷调查。
2月6日-25日现场调查。
3月1-10日数据收集、篇二: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xx县2016年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现在以至今后我县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工作。
2013年我县首次开展了1200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但是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行为因素的改变,我县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其次在我县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工作中,2013年的监测数据已经不能科学的指导我县慢性病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县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提供辖区内具有代表性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并结合市级要求,特制订了《2016年xx县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方案》。
为了掌握我县慢性病患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估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向市级提升,为今后xx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打好基础,按照xx市疾控中心《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下发2015年xx市成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方案通知的函》的要求,我县拟开展600人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
xx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第一章概述1、基本情况xx属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处xx 市东南部,面积39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8个镇、18个乡、296个村(居),户籍人口万。
全县有苗族、土家族等1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是xx唯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全境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为构造剥蚀的中、低山地形。
地貌类型复杂,“两山夹一槽”是xx地貌的主要特征。
xx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常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均蒸发量毫米,年均气压百帕毫巴,无霜期311天。
xx市xx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2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40个,包括11个中心卫生院、25个普通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所)350个;民营医院3个,个体诊所(含门诊)30个;其它内设医疗机构3个。
全县医疗机构实际开发床位1627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422人,执业(助理)医师809人,注册护士579人,乡村医生391人。
2、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既是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尽管慢性病危害严重,但是导致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却都很常见。
导致慢性病的根源主要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饮酒和使用烟草、不合理膳食、缺乏身体活动等。
这些因素长期积累导致高血压、高血糖、不健康血脂、超重、肥胖和肺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最终可导致心脏疾病、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
统计结果显示,约有80%的心脏病、脑卒中、Ⅱ型糖尿病及40%的癌症可以通过健康饮食、定期锻炼以及不吸烟达到避免。
为了掌握慢性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现状及趋势变化,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xx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xx市疾控中心的指导和xx县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于2016年10-12月组织完成了600名xx县常住居民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xx县依托此次项目工作对xx县人群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现状及其危险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建立慢性病数据库,动态地掌握xx 县居民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及行为危险因素,科学制定和评价xx县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3、研究目的和意义掌握我县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主要慢病患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确定疾病预防控制优先领域、制定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卫生相关政策和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信息。
(1)掌握xx县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2)掌握xx县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平均水平及变化趋势;(3)掌握xx县超重、血压升高、糖耐量减低、血脂异常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率及变化趋势;(4)掌握xx县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5)了解xx县心梗事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病情况及流行趋势;(6)为制定慢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基础数据,为评估卫生和相关政策及慢病防控项目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