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详解

合集下载

诸葛亮八阵图原理

诸葛亮八阵图原理

诸葛亮八阵图原理诸葛亮八阵图,又称八卦阵,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创造的一种战术阵法。

它以八卦为基础,结合地形、兵力等因素,构成了一套灵活多变、防守和进攻兼备的战术体系。

八阵图的原理,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军事思想和战术实践。

首先,八阵图的原理基于八卦理论。

八卦是古代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宇宙的八种基本状态和变化规律。

诸葛亮将八卦的理论运用到军事阵法中,构建了八种不同的战斗阵型,分别对应八卦中的八个卦象。

每种阵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可以根据战场情况和敌方态势进行灵活组合和变化,形成了八阵图的灵活多变性。

其次,八阵图的原理注重地形的利用。

诸葛亮在选择阵地时,会根据地形的特点来布置八阵图。

不同的地形对应不同的阵型,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果。

比如说,在山地中,可以利用八阵图的“坤”阵,巧妙地利用山势进行防守;在平原上,则可以采用八阵图的“乾”阵,展开进攻。

因此,地形对于八阵图的运用至关重要,地势的利用可以事半功倍。

再次,八阵图的原理强调兵力的合理配置。

在布阵时,诸葛亮会根据敌方兵力的情况,合理地配置自己的兵力。

八阵图中的每一种阵型都有其适用的兵力配置和战斗方式,可以根据敌方兵力的情况进行变化。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兵力,还可以针对敌方的弱点进行攻击,取得战斗的胜利。

最后,八阵图的原理强调灵活应变。

在实际作战中,战场情况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八阵图的原理就在于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诸葛亮在布阵时,会密切关注敌方的动向,及时调整自己的阵型,以应对敌方的变化。

这种灵活应变的原则,使得八阵图在实战中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综上所述,诸葛亮八阵图的原理是基于八卦理论,注重地形的利用,强调兵力的合理配置,以及灵活应变。

这些原理不仅在古代战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于今天的军事思想和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八阵图的原理,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

八阵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八阵图原文及翻译赏析

八阵图原文及翻译赏析八阵图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被誉为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

它是一部深刻而富于哲理性的作品,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特有的箴言警句和精辟道理。

八阵图曾是一部普及于每个家庭的书籍,由此可见它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八阵图是由先秦时期思想家苏老应(589-121B.C.)所作,最初是不分作者的箴言集。

渐渐发展成为一部有结构的散文集,包括苏老应的名言、警句、闲谈、箴言等,由其他人继续增补,最后形成主体思想完整的文章。

八阵图原文以苏老应的墨家名辞为主要材料,以墨子完善礼法、综合儒、释、及外宗学说为精神宗旨,倡导仁义、恕仁者心、德性纯正、敬信丹心、心性纯洁、心智充满、定志坚持等理念,运用寓言说法,表达以把握自身的智慧,以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行为规范。

除此之外,八阵图内容涉及广泛,包括道德典型的故事、宗教的传统、古代哲理的思想等,这些内容给当时的时代精神注入以新的活力,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理论,为后世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八阵图原文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用词隐喻典籍,含蓄而精辟,又不失气魄,并有动情时而高远,时而犀利,是典型的古代语言文字。

其中有许多著名经典,比如“有多少是必须要做的”、“若是实行慎重,必会有功德”、“集大成者,必先得器”等,这些著名的语句表达着人们的生活哲学思想,充满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

八阵图的翻译也被广泛认可,被认为是将古代思想和文化传播给后人的重要途径。

受到英、美、德国的广泛关注。

八阵图的英文翻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翻译,以精确、准确、自然、简洁的翻译风格赢得世界各国读者的推崇,成为接触中国文化及思想的重要资料。

八阵图的翻译实际上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的语言和思想内容与西方文化不同,两者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翻译人员需要在保留原文文言的同时,将其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把原文寓意和文字灵魂真实地传达到读者面前。

总之,八阵图原文及其翻译彰显了古代文化精髓,是一部传播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无论是原文还是翻译版本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深受广大读者的推崇和喜爱。

《八阵图》杜甫古诗意向解析

《八阵图》杜甫古诗意向解析

《八阵图》杜甫古诗意向解析一、原文呈现《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二、逐句解析与意向阐述“功盖三分国”此句以极为简洁的笔触,高度概括了诸葛亮在三国鼎立时期所建立的盖世奇功。

“三分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诸葛亮的智谋和战略贡献,使得蜀汉在三国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里的“功盖”二字,充分彰显了诸葛亮功勋的卓越和无可比拟。

在杜甫的笔下,诸葛亮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智慧和力量的代表。

意向阐述:此句通过对诸葛亮功绩的赞颂,展现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如同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座丰碑,其功勋和智慧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

“名成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创造的一种兵法阵图,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变化无穷,可挡十万精兵。

此句进一步突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成就。

“名成”二字表明,诸葛亮的英名不仅因其政治和外交才能而著称,更因其军事上的卓越成就而名垂青史。

意向阐述:此句通过对“八阵图”的提及,展现了诸葛亮在军事领域的杰出贡献。

他的智慧和才能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外交上,更在军事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江流石不转”此句字面意思是江水东流不息,而布阵的石头却岿然不动。

这里的“江流”暗喻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长河,“石不转”则象征诸葛亮的八阵图和其智谋永恒不变。

这句诗通过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了诸葛亮智谋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

意向阐述:此句以江流和石头的对比为意象,传达了一种对历史长河中的英雄人物及其智慧的敬仰之情。

诸葛亮的智谋如同那岿然不动的石头一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冲刷。

“遗恨失吞吴”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未能成功吞并东吴的遗憾之情。

“遗恨”二字凝聚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同情和对历史命运的无奈感慨。

“失吞吴”则具体指诸葛亮北伐中原、意图一统天下的壮志未酬之事。

意向阐述:此句通过对诸葛亮历史遗憾的提及,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八阵图

八阵图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

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衝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懼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衝,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

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衝,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

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

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

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

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

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

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元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

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

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

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

有赞歌颂扬“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觸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

”“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八阵”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八阵图”乃是诸葛亮创制的一种军事阵法,其最早历史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三国志·蜀志》中的“诸葛亮传”: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古诗文《八阵图》赏析

古诗文《八阵图》赏析

古诗文《八阵图》赏析八阵图唐朝: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译文及注释【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八阵图赏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八阵图

八阵图

八阵图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另版: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1、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八阵图》_杜甫《八阵图》的诗意

《八阵图》_杜甫《八阵图》的诗意

《八阵图》_杜甫《八阵图》的诗意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八阵图》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

《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原文:《八阵图唐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诗意: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八阵图杜甫

八阵图杜甫

杜甫《八阵图》原文、注释
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2),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3),遗恨失吞吴(4)。

【注释】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该图形有一定的法度和规模,其用途是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八阵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

诸葛亮所布的八阵图,现有记载的有四处:一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长江畔),六十有四,方阵法;一在弥牟镇(今四川省新都县东北),二十有八,当头阵法;一在棋盘岭(今湖南省邵阳市南),相传为亮与客对弈处,二百五十有六,下营阵法;一在陕西沔县东南,定军山东高平,为诸葛亮宿营处,营东即八阵图。

杜甫诗指的当是夔州八阵图,详细记载的有《刘禹锡嘉话录》:夔州西市,俯临江沙。

下有八阵图,三蜀雪消之际,澒涌滉漾。

大木十围,枯槎百丈,随波而,几乎水落川平,万物皆失故态,诸葛小石之堆,标聚行列依然。

近六百年,迨今不动。

《东坡志林》:诸葛亮造八阵图于鱼复(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平沙之上,垒石为八行,相去二丈。

桓温征谯纵,见之曰:此常山蛇势也。

吾常过之。

自山上俯视百余丈,凡八行,为六十
四蕝。

蕝正圆,不见凹凸处,如日中盖影。

及就视,皆卵石漫漫不可辨,甚可怪也。

(2)功盖:诸葛亮在三国有盖世的功业。

三分国:指后汉三国时,魏、蜀、吴三国鼎立。

(3)石不转:诸葛亮布石为阵的八阵图,即使长江水涨时也仍然不动。

(4)失吞吴:失策于吞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时,诸葛亮创造了一种神奇的行兵遁甲金函玉镜图,即八阵图。

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奇门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八阵图包含八个阵式: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诸葛武侯行兵遁甲金函玉镜图
八阵图的特点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

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

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

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螣蛇)为“四奇”。

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八阵示意图
纵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
黄帝《握奇文》------五阵,握机阵,丘井之法
↓↓↓
姜尚《太公兵法》-----太公阵
↓↓↓
司马穰苴《司马法》---五行阵
↓↓↓
管仲--------重新整理《太公兵法》
孙武《孙子兵法》------八卦阵
↓↓↓
诸葛亮《八阵图法》----八阵图
↓↓↓
韩擒虎------九军阵法,即八阵图的别名
↓↓↓
李靖《卫公兵法》------六花阵
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

后经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峰,完善为八阵!唐代的李靖觉得其舅父韩擒虎的九军阵法在指挥时过于复杂而把九军阵简化为六花阵。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谨慎堂《诸葛氏宗谱》就载有“八阵功高妙用藏与名成八阵图”的诗词赞歌。

天覆阵赞:天阵十六,外方内圆,四为风扬,其形象天,为阵之主,为兵之先。

善用三军,其形不偏。

地载阵赞:地阵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冲敌难当,其体莫测,动用无穷,独立不可,配之於阳。

风扬阵赞:风无正形,附之於天,变而为蛇,其意渐玄,风能鼓物,万物绕焉,蛇能为绕,三军惧焉。

云垂阵赞:云附於地,始则无形,变为翔鸟,其状乃成,鸟能突出,云能晦异,千变万化,金革之声。

龙飞阵赞:天地后冲,龙变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

潜则不测,动则无穷,阵形赫然,名象为龙。

虎翼阵赞:天地前冲,变为虎翼,伏虎将搏,盛其威力。

淮阴用之,变为无极,垓下之会,鲁公莫测。

鸟翔阵赞:鸷鸟将搏,必先翱翔,势临霄汉,飞禽伏藏。

审之而下,必有中伤,一夫突击,三军莫当。

蛇蟠阵赞:风为蛇蟠,附天成形,势能围绕,性能屈伸。

四奇之中,与虎为邻,后变常山,首尾相困。

八阵图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
乾为天阵。

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

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

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布阵是左为青龙(阵),右为白虎(阵),前为朱雀鸟(阵),后为玄武蛇(阵),虚其中大将居之。

八阵又布于总阵中,总阵为八八六十四阵,加上游兵24阵组成。

总阵阴阳之各32阵,阳有24阵,阴有24阵。

游兵24阵,在60阵之后,凡行军、结阵、合战、设疑、补缺、后勤全在游兵。

八阵图威力无比:“阵间容阵、队间容队;以前为后,以后为前;进无速奔、退无遽走;四头八尾,触处为首;敌冲其中、两头皆救;奇正相生,循环无端;首尾相应、隐显莫测;料事如神,临机应变。

”“八阵之法,一阵之中,两阵相从,一战一守;中外轻重,刚柔之节,彼此虚实,主客先后,经纬变动,正因为基,奇因突进,多因互作,后勤保证。


八阵图遗址在今天成都市的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为诸葛亮推演兵法、操练士卒所用。

据古籍记载:“八阵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纪律也。

武侯推演,尽得其妙。

”另据《八阵图碑记》云:“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宫,一在新都弥牟镇。

”(弥牟镇原属新都县)该遗址今仅余土垒六座,当年之风貌已荡然无存。

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把八阵图遗址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