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热门-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②幸自:本自,本来是。
③潇湘:潇水、湘江。
8、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
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5分)答:答案:8.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
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和《阮郎归》古诗词比较阅读

秦观《踏莎行—彬州旅舍》和《阮郎归》古诗词比较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彬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萧湘去?阮郎归秦观①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②,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被贬郴州时。
①丽谯:城们楼。
《小单于》:唐代大角曲名,此借指角声。
1.请根据《踏莎行·郴州旅舍》上阕的内容,概括词人“恨”的原因。
2.《阮郎归》上阕中“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词人在“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句和“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句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1.(1)遭遇贬谪,不被重用、不被人理解。
(2)孤身飘零,对远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2.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漫天风雨,庭院深深,城楼传来的曲声打破了夜的清寂漫漫的长夜就在孤独和冥想中悄然度过,描绘了一幅寂静凄清的画面,烘托渲染了孤寂哀伤的情感。
3.相同:都表现了远离家乡的羁旅思乡之情和孤寂哀伤之感。
不同:“郴江幸自绕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多了人生仕途、理想抱负难以施展所产生的愤懑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歌内容、意象、情感和创作背景来分析。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历代名人对秦观本词的评价: 历代名人对秦观本词的评价: 1、借眼前之景,而含万里不尽之情 借眼前之景, ——米芾《跋米元章书秦少游词》 ——米芾《跋米元章书秦少游词》 米芾 2、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少游也? 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何酷似少游也? ——周辉评毛滂《惜分飞》 ——周辉评毛滂《惜分飞》 周辉评毛滂 3、秦郎淮海领宗风,小阕苏门亦代雄。 秦郎淮海领宗风,小阕苏门亦代雄。 等是百身难赎语,郴江北去大江东。 等是百身难赎语,郴江北去大江东。 ——《瞿髯论词绝句》 ——《瞿髯论词绝句》
二、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①用自己的话描述这画面。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画面。 ②修辞手法: 对偶、互文、用典。 修辞手法: 对偶、互文、用典。 二字好在哪里? ③“失”、“迷” 二字好在哪里? 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 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烘托了作者 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 凄迷、失落的情绪,同时为下句“桃源望断无寻处”作铺 垫。 字作用如何? ④“断”字作用如何? 描摹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失望痛苦的心情 ⑤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虚写、 虚写、联想
踏莎行·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秦观(1049-1100): 秦观(1049-1100): 一、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 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 号淮海居士, 今属江苏) 号淮海居士,高邮 (今属江苏) 人。 二、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 庭坚、张耒、 庭坚、张耒、晁补之共称为 苏门四学士” 工诗词。 “苏门四学士”。 工诗词。 三、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 词多写男女情爱, 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 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 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 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 淮海集》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 短句》 短句》。
2023年文学_秦观诗词全集赏析

2023年秦观诗词全集赏析秦观诗词赏析(一)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赏析一鉴赏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
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
“桃源望断无寻处”。
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
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
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
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
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
“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
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
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
“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13物本非吴培炼绍圣初年,旧党遭到清洗,秦观也受到牵连。
被贬官监处州酒税,远谪郴州,又谪雷州。
徽宗时被赦还,但是在滕州就去世了。
回想少游晚年,唯凄凉二字而已。
此首词作于绍圣四年,时秦观被贬郴州。
词中流露出了作者流徙偏远之地的凄凉失望,和思念家乡的伤感惆怅之情。
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
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
桃花一语又让人联想到了桃花源记一文,诗人人也正是想表达出一种离世厌俗的情感。
常常文人在政治上不得志后的第一反应大多数也是出世,出离。
浸淫于佛道的太虚,更是如此。
在其稍晚些的作品《宁浦书事》中就提到了“我岂更求荣达”之语。
在《反初》中也流露出了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又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
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
独在异乡,偏听子规,子规子规,何时子归。
诗人或许又在感叹自己离别亲人,远离家乡的哀愁吧。
在《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中,少游哀叹“行人到此无肠断,问尔黄花知不知”,“北客念家浑不睡,荒山一夜雨吹风”从景物之凄凉,过渡到了内心之凄凉。
在《宁浦书事》“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一语中,他更加直白地流露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感。
有理由相信,词人此时听到子规啼夜的心情是无比惆怅的,加上孤苦一人,念及家乡也是情理之中。
词的下阕在主要在抒发对家人的思念和不满党争的呐喊。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可以猜想这是在被贬后的他在和苏门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可能是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也可能是他在申辩,也可能是他在向他们反思自己幼稚的政治思想,乞求得到他们的原谅。
踏莎行·郴州旅舍诗词鉴赏

含蓄温婉。有《淮海词》,或称
《淮海居士长短句》。
整理ppt
2
Page 3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 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 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 潇湘去?
Page 4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 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 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
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
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
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
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
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
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
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
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身处逆境
的词人没有明说。
Page 11
综上所述,这首词最佳处 在于虚实相间,互为生发。上 片以虚带实,下片化实为虚, 以上下两结饮誉词坛。激赏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 斜阳暮”的王国维,以东坡赏 其后二语为“皮相”。持论未 免偏颇。深味末二句“郴江” 之问,其气格、意蕴,毫不愧 色于“可堪”二句。所谓东坡 “皮相”之赏,亦可谓“解人 正不易得”。
惘惆孤怅馆之、情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作者以四种景物所构成的环境,带有 很鲜明的孤寂、凄清、迟暮的感情色 彩,形象的再现了作者遭贬后的孤寂 凄清的心境。
“可堪”二字更写出了作者那种难 以忍受的孤寂凄清的心理感受。
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诗词赏析: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诗词赏析: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注释踏莎行:词牌名。
郴(chēn)州:今属湖南。
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月迷津渡:月色朦胧,渡口迷失不见。
桃源望断无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生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方。
无寻处:找不到。
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人言“不如归去”,容易勾起人的思乡之情。
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里作者是将自己比作范晔,表示收到了来自远方的问候。
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另外,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秦观郴州——精选推荐

秦观郴州秦观郴州 诗⼈秦观的《踏莎⾏·郴州旅舍》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祐六年(1091年)七⽉,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踏莎⾏·郴州旅舍 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迷津渡。
桃源望断⽆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重数。
郴江幸⾃绕郴⼭,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朦胧,渡⼝也隐匿不见。
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处觅寻。
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的友⼈的⾳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注释 ⑴踏莎⾏:词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属湖南。
⑶雾失楼台: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
⑷⽉迷津渡:⽉⾊朦胧,渡⼝迷失不见。
⑸桃源望断⽆寻处:拼命寻找也看不见理想的桃花源。
桃源: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指⽣活安乐、合乎理想的地⽅。
⽆寻处: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鹃:鸟名,相传其鸣叫声像⼈⾔“不如归去”,容易勾起⼈的思乡之情。
⑻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
江南⽆所有,聊寄⼀枝春。
”这⾥作者是将⾃⼰⽐作范晔,表⽰收到了来⾃远⽅的问候。
⑼鱼传尺素:东汉蔡邕的《饮马长城窟⾏》中有“客从远⽅来,遗我双鲤鱼。
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另外,古时⾈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便将信件放⼊匣⼦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便携带。
“鱼传尺素”成了传递书信的⼜⼀个代名词。
这⾥也表⽰接到朋友问候的意思。
⑽砌:堆积。
⽆重数:数不尽。
⑾郴江:清顾祖禹《读史⽅舆纪要·湖⼴》载:郴⽔在“州东⼀⾥,⼀名郴江,源发黄岑⼭,北流经此……下流会来⽔及⾃豹⽔⼊湘江。
”幸⾃:本⾃,本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