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健康观

合集下载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

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健康的概念及发展(许明智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人们都希望健康,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和幸福的源泉。

任何时代和民族均把健康视为人生的第一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健康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原来单一维度、消极的健康模式向着多维度、积极的整体健康模式发展,加深了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健康事业的发展[1]。

一、传统的健康观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和条件的不同,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

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和世俗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将有无疾病视为健康的标准,把健康单纯地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2]。

这个单一维度的健康模式使医生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疾病的预防,是一种消极的健康观。

同时也忽视了生理、病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对健康的理解和要求也不相同。

运动教练也许认为,饮食规律,经常体育锻炼,保持体重正常和良好的身体状态,就是健康;临床医师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心理学家认为健康还要包括具有应对情绪问题和心理创伤的能力[3]。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入,发现这些观点不够完善,仅强调了健康的某些方面或维度,而忽视了整体健康(holistic health)。

现代医学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向着多维度的、积极的、整体的健康模式发展。

二、现代的健康观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不在仅局限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47),健康的概念为:“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4]。

现代健康四思维分别包括

现代健康四思维分别包括

现代健康四思维分别包含
健康四维观:身体健康、心里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健康分类释义
〔1〕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主要器官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型匀称,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具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开工作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即维持健康状态的能力。

〔2〕
心理健康
心里健康:在身体上、智能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开展成最正确状态。

〔智力、情绪、环境适应、人际交往、行为方法、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最正确效率,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
〔3〕
社会适应良好
社会适应良好:与家庭与亲属的关系;工作和学习;与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参与其他社会活动。

〔4〕
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道德是人类所应当遵守的全部自然、社会、家庭、人生的规律的统称。

违反了这些规律,人们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损害。

人们通过爱自己、爱父母、爱亲友、爱老师、爱同学逐渐升华到爱家乡、爱祖国,在切身行动中强化道德观念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成为道德健康的人。

3、健康评估与评价:健康状态、疾病状态、亚健康状态;
身体健康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的十条身体健康标志:
1、精力充分,沉着不破的应付一般生活和工作;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当任务,不挑剔;
3、特长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力;
6、体重匀称,三围比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响敏锐;
8、牙齿清洁,牙龈颜色正常;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有力,有弹性,走路轻松。

现代健康观

现代健康观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抵抗能力;
6、体重适当,体态匀称,头、臂、臀比 例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 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光洁,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件,走路轻松。
过度运动是发生于体育运动中的一种运动 性疾病,其发生发展过程既有运动方面的因素 也有运动恢复、营养、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因素, 往往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过度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运动负荷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 二是当身体的某些功能发生改变时,恢复手段 无效、营养不良、情绪突变、思想波动等,使 正常的负荷变成超量负荷
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适量运动是指根据运动者的个人身 体状况、场地、器材和气候条件,选择 适合的运动项目,使运动负荷不超过人 体的承受能力。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强度、 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适宜,运动时的心 率范围控制在120-150次/min之间;机 体无不良反应,运动后略觉疲劳,恢复 速度快;情绪和食欲良好,睡眠质量高, 醒后感觉精力充沛。
现代健康观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定义健 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 而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 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方 面的健康标准。
健康的标志与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的10条标志: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人类新的健康标准 “五快”: 1、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 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 而且感觉良好。 3、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 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4、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谈现代健康观念:健康观、保健观、个人观、身体观

谈现代健康观念:健康观、保健观、个人观、身体观

谈现代健康观念:健康观、保健观、个人观、身体观现代社会对健康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人们开始关注全面的健康观念,将健康看作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福祉的综合体。

在这一背景下,健康观、保健观、个人观和身体观成为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不同看法。

健康观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整体认知和评价。

现代健康观念强调预防和全面的健康管理,而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

人们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是身心健康的完美状态。

健康观强调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惯、适度的运动、充足的休息和精神放松等。

保健观保健观是指人们对保持健康的方法和理念。

现代保健观强调综合性的保健策略,包括健康饮食、适度的运动、生活平衡和心理健康等。

人们开始注重预防和健康管理,通过定期体检、接种疫苗、生活规律等方式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个人观个人观是指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知和态度。

现代个人观强调每个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和行动。

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主动寻求健康相关的信息,并自觉改变不良的生活惯。

个体的健康行为和自制力对健康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身体观身体观是指人们对自身身体的认知和评价。

现代身体观超越了外貌和体形的标准,更加注重身体功能和整体健康。

人们开始关注健康的生理指标,例如血压、血糖、血脂等,以及身体的运动和功能表现。

身体观鼓励人们通过适度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护身体的健康和功能。

现代健康观念中的健康观、保健观、个人观、身体观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全面的健康认知和管理体系。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健康管理中,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以实现身心健康和综合的幸福感。

在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健康概念

在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健康概念

在现代社会如何理解健康概念人人都希望健康,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人人希望拥有的最大财富。

那什么是健康呢?健康是一个发展性、综合性的课题.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发展和丰富着健康的内涵。

传统观念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无病”,这是人们对健康的最初认识.实际上,这一传统健康观是既消极又不全面的.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对现代健康观理解的核心在于对心身关系问题。

一个人若长期患病会产生不良的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敏感、多疑、恐惧等,表现出种种心理障碍;反过来。

心理因素的作用也可影响身体健康,导致躯体疾病。

对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相关问题的认识也是全面理解现代健康观的关键所在。

人的心理一旦失常,其社会适应能力就会遭到破坏,甚至不能进行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最终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幸和痛苦,给社会带来危害。

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跟进现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接受现代健康观,我们应具备心身统一的意识,个体受社会环境影响的意识,主动调节心理状态去适应环境的意识,遵循现代健康的内在规律维护自身健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高度重视,佛山在这方面不断进步。

现代人的健康新观念.

现代人的健康新观念.

现代人的健康新观念健康虽然不怕挣的少,就怕走的早”,“人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不代表一切,但没有了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健康是幸福第一法宝。

这个道理或许大家都明白,然而,在对待这笔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上,每个人态度却截然不同,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四种人:第一种是聪明人,他们投资健康,遵循原则,结果健康增值,长命百岁;第二种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管理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第三种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随心所欲,健康贬值,病病殃殃活到七十;第四种是糊涂人,他们透支健康,病魔缠身,提前死亡,仅仅活到五六十岁甚至四五十岁。

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白领、骨干、精英,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却英年早逝。

梅艳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个鲜活精彩的生命,一芳、王君尧、付彪、高秀敏.......,个个撒手人寰。

我们不得不感叹生命的脆弱,我们不能不感悟健康需要呵护!或许您毫不犹豫的花上几千元为您的爱车去做保养,您花上上万元为您的房子作装修,您为您宝贵的生命和健康又做了什么呢?!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家提出了“三级预防”的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但目前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

虽然各种诊断技术如B超、CT、核磁、PET、生化检验等可谓是应有尽有,却只能对中晚期的疾病进行诊断。

众多人面对着高昂的医疗费用痛心欲绝,很多病人为生命的最后几小时,动辄花费数万甚至数十万的抢救费用,但无数患者在花尽了毕生的积蓄之后,却不得不怀着对生命的无限眷恋而遗憾的命归黄泉!正如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位官员所言: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这种无知一方面是出自对健康知识的无知,另一方面是对自身状况了解的无知。

今天让我们对健康知识加以了解,对自身器官、细胞状况加以了解。

我们都是那么渴望健康,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我们明明知道喝酒、吸烟、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让我们失去将康,却偏偏去做,今天,我想说的是,健康是生活话题而不是专业话题。

现代健康观包括哪四个方面

现代健康观包括哪四个方面

现代健康观包括哪四个方面
现代健康观包括:均衡营养,良好心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健康被定义为在既定的生命周期内没有疾病。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从卫生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现代健康观则是整体健康。

整体健康涉及生理、心理和道德三大因素,诸多的社会和环境因素会对人的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而健康本身就是一种个人财富或社会财富的代表,它是人生幸福指数的决定因素之一。

现代健康观的内容

现代健康观的内容

现代健康观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现代健康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基础。

它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处于平衡、协调和正常的状态,能够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身体健康的评估包括身体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身体抵抗力水平等方面。

保持身体健康需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人的精神状态良好,具有正常的智力、情绪、意志和意识,能够适应和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心理健康的评估包括智力水平、情绪稳定性、意志力、自我认知等方面。

保持心理健康需要良好的教育、文化修养、艺术欣赏、社交活动等。

3.社会适应良好社会适应良好是现代健康观的必要条件。

它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

社会适应良好的评估包括人际关系、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

保持社会适应良好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等。

4.道德健康道德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更高层次。

它是指人在行为上符合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够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积极的贡献。

道德健康的评估包括道德观念、道德行为、诚信守法等方面。

保持道德健康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化修养和自我约束。

综上所述,现代健康观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

保持现代健康需要全面关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健康观
使学生了解健康的含义和内容,知道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教学要点
1.什么是健康。

2.健康五要素。

3.生活方式与健康。

4.营养与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是:健康,并不仅仅是不得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

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上述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可构成人的生命质量。

在人的生命这个三维立方体中,身体、心理和社会三种属性的面积越大,则生命立方体的体积越大,在自然和社会中所占的位置也越高,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大,显示出该个体的生命质量也越高。

反之,如果这三种属性的面积过小,则个体与社会的接触面也越小,生命质量就越差。

许多健康者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体的质量越高,则健康长寿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反,个体如果心理压抑和自我封闭,则极易产生疾病,缩短寿命。

这也说明,一个人只有从生物、生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提高生命质量,保证其健康幸福的生活。

(二)健康五要求
美利坚大学的健康中心提出了一个与健康三维观相似的健康定义,即个体只有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五个方面都健康(也称健康五要素),才可以称之为真正的健康,或称之为完美状态。

1.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不仅指无病,而且还包括体能,后者是一种满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够的能量完成各种活动任务的能力。

人体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情绪健康
情绪涉及到对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的感受。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的稳定性,所谓情绪稳定性是指个体应对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和环境压力的能力。

当然,生活中偶尔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均属正常,关键是在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要保持情绪的相对稳定。

3.智力健康
智力健康是指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脑始终保持活跃状态。

有许多方法可以使大脑活跃敏捷,如听课、与朋友讨论问题和阅报刊书籍等。

努力学习和勤于思考使其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5.社交健康
社交健康指形成与保持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此能力使其在交往中有自信感和安全感。

与人友好相处,也会少生烦恼,心情舒畅。

健康的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例如,身体不健康会导致情绪不健康,缺乏精神上的健康会引起身体、情绪和智力的不健康等。

在人的生命长河中的不同时期,健康的某一要素可能会比另一些要素起更重要的作用,但持久地忽视某一要素就可能存在健康的潜在危险。

只有当人体的每一健康要素平衡地发展,才能称得上处于完美状态,才能真正健康和幸福地生活,享受美好人生。

(三)生活方式与健康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等影响而形成的生
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虽在很早就认识到生活方式与健康有关,但由于人们一直认为危害人类生命的各种传染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从而忽视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直到19世纪60年代后,人们才逐步发现生活方式在全部死因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例如,1976年美国年死亡人数中,50%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可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四)营养与健康
适宜的营养对于增强体能和保持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修复机体组织,还可以满足人们每日身体活动所需的能量。

营养吸取太少会削弱体能和引起疾病,保持足够的营养应引起每个人的重视。

然而,营养吸收又不能过分,暴饮或暴食会导致肥胖症,肥胖症可引起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

总之,人体的完美状态或健康状态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形成和保持的,两者均包括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营养适宜、消除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以及控制精神压力等,不管个体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都应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完美状态。

教学建议
1.结合有关资料实例,说明健康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2.分组讨论并结合个体实际,加深对健康概念的理解。

3.介绍、推荐一些书籍让学生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