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教案

角膜病教案
角膜病教案

第八章角膜病

第一节??概??述

?一、角膜的组织结构和生理

二、角膜的病理生理

第二节??角膜炎症

????

????

炎(

???????

???????

????1.

????2.

????

????角膜炎治疗的原则为积极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二、细菌性角膜炎

????【临床表现】??一般起病急骤,常有角膜创伤或戴接触镜史,淋球菌感染多为经产道分娩新生儿。患眼有畏光、流泪、疼痛、视力障碍、眼睑痉挛等症状。眼睑、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性充血,病变早期角膜上出现界线清楚的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边界模糊、致密的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

【诊断】药物治疗前,从浸润灶刮取坏死组织,涂片染色找到细菌,结合临床特征大体能作出初步诊断。真正的病原学诊断需要作细菌培养,同时应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抗生素指导治疗。

【治疗】局部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最有效途径。?

????三、真菌性角膜炎

????

????????

免疫环。

????

????

?

????

????【临床表现】

(一)原发单疱病毒感染

(二)复发单疱病毒感染

????1.上皮型角膜炎

????2.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

????3.基质型角膜炎

????4.角膜内皮炎

????【诊断】根据病史、角膜树枝状、地图状溃疡灶,或盘状角膜基质炎等体征,可以诊断。????【治疗】HSK的总体治疗原则为抑制病毒在角膜里的复制,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角膜损害。

1.

?2.0.15%?3.影响视

????

????

???????

找到棘阿米巴原虫或从角膜刮片培养出棘阿米巴的基础上。

【治疗】疾病早期,可试行病灶区角膜上皮刮除。药物治疗选用二咪或联咪类药(0.15%羟乙醛酸双溴丙咪),咪唑类(咪康唑10mg/ml)或强化新霉素。

????六、角膜基质炎

????角膜基质炎(interstitialkeratitis)是以细胞浸润和血管化为特点的角膜基质非化脓性炎症,通常不累及角膜上皮和内皮。

????【临床表现】先天性梅毒性角膜基质炎是先天性梅毒最常见的迟发表现。

????后天性梅毒所致的角膜基质炎,临床少见,多单眼受累,炎症反应比先天性梅毒引起的角膜基质炎要轻,常侵犯角膜某一象限,伴有前葡萄膜炎。

????

????-带状

????

????

????

????

????【治疗】治疗措施包括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和眼膏保持眼表的湿润,用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膏等预防感染,羊膜遮盖、戴用软性接触镜或包扎患眼等促进角膜缺损灶的愈合。

????八、暴露性角膜炎

????暴露性角膜炎(exposurekeratitis)是角膜失去眼睑保护而暴露在空气中,引起干燥、上皮脱落进而继发感染的角膜炎症。

【临床表现】病变多位于下1/3的角膜。初期角膜、结膜上皮干燥、粗糙,暴露部位的结膜充血、肥厚,角膜上皮逐渐由点状糜烂融合成大片的上皮缺损,新生血管形成。继发感染时则出现化脓性角膜溃疡症状及体征。

?【治疗】治疗目的是去除暴露因素、保护和维持角膜的湿润状态。

????九、蚕蚀性角膜溃疡

????

????

????

????

????

????各种原因引起角膜表面出现由变性的上皮及粘液组成的丝状物均称为丝状角膜炎(filamentarykeratitis)。本病临床症状严重,治疗较困难,易复发。

第三节??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

?角膜变性(cornealdegeneration)指由于某些先期的疾病引起角膜组织退化变质并使功能减退。引起角膜变性的原发病通常为眼部炎症性疾病,少部分原因未明,但与遗传无关。

角膜营养不良(cornealdystrophy)指角膜组织受某种异常基因的决定,结构或功能进行性损害发生具有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组织改变。

????一、角膜老年环

????二、带状角膜病变

????三、边缘性角膜变性

????

????

????

????

????

性遗传。

????

?角膜软化症(keratomalacia)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治疗不及时角膜干燥、软化、坏死、穿破,以粘连性角膜白斑或角膜葡萄肿告终

第五节??角膜的先天异常

????一、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表现为局限性角膜圆锥样突起,伴突起区角膜基质变薄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可伴有其它先天性疾患如先天性白内障、Marfan综合征、无虹膜、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二、大角膜

????大角膜(megalocornea)是一种角膜直径较正常大而眼压、眼底和视功能在正常范围的先天性发育异常。

????

????

异常。

????

????

异常。

?

????

????

????上皮内上皮癌(intraepithelialepithelioma)又称角膜原位癌或Bowen病,是一种单眼发病,病程缓慢的上皮样肿瘤。

????三、角结膜鳞癌

????角结膜鳞癌(cornealsquamouscellcarcinoma)是一种原发性上皮恶性肿瘤,也可由上皮内上皮癌迁延而来。

第七节??角膜新生血管

第八节??角膜接触镜及相关并发症

一、接触镜本身引起的并发症

????(一)接触镜本身引起的并发症

????1.镜片缺陷

????2.

????

????1.

5.

一、

二、

三、

四、

????1.角膜雾状混浊(haze)

????2.屈光回退

????3.角膜知觉下降

????4.夜间眩光和光晕

????5.欠矫

????6.过矫

????7.类固醇性青光眼

五、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主要并发症有:

????1.

????2.

????3.

????4.

5.

????6.

(技术规范标准)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技术规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规范(讨论稿) 第一节手术技术标准 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一)适应证 1.患者本人有摘掉眼镜的愿望,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 2.年龄应于18周岁以上(除特殊情况,如高度远视、屈光参差等); 3.近两年的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变化量不超过0.50D); 4.眼屈光介质无明显混浊; 5.角膜中央厚度应大于450μm; 6.戴用角膜接触镜者:软镜需停戴1周以上,硬镜需停戴3周以上,OK镜停戴3个月以上; 7.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眼病者; 8.身体健康(无全身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9.心理及精神健康,充分理解并能接受手术可能发生的问题。 (二)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1.眼部活动性炎症; 2.眼周化脓性病灶; 3.已确诊的圆锥角膜; 4.严重干眼病; 5.中央角膜厚度 < 450μm; 6.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慢性泪囊炎等; 7.一眼手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侧眼应暂停手术; 8.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9.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10.焦虑症、忧郁症等,及对手术期望过高者。 相对禁忌证: 1.超高度近视伴显著后巩膜葡萄肿者; 2.初次手术前角膜中央平均曲率低于39D或高于47D; 3.暗光下瞳孔直径大于7mm; 4.对侧眼为法定盲眼; 5.轻度白内障; 6.有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出血病史; 7.轻度干眼症;

8.轻度睑裂闭合不全; 9.糖尿病; 10.感冒发烧等身体不适; 11.癫痫; (三)术前准备 1.了解病史包括了解屈光度是否稳定,配戴角膜接触镜历史,眼部及全身病史等,同时应了解 受术者的手术动机及目的; 2.软性角膜接触镜停戴7天以上,硬性角膜接触镜停戴2周以上,OK镜停戴3个月以上,角膜 地形图无明显异常; 3.术前检查 患者术前必须作下列检查: 1)常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外眼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裂隙灯和散瞳眼底检查, 必要时查三面镜; 2)屈光状态检查,包括客观及主觉验光; 3)主视眼的判断; 4)眼压测量; 5)角膜厚度测量; 6)角膜地形图检查; 7)瞳孔直径测量:包括暗光下瞳孔直径测量。 8)泪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s test),泪河高度测量、角 膜荧光素及虎红染色等; 有条件应作下列检查: 1)角膜前、后表面及眼前节测量分析; 2)κ角测定; 3)角膜知觉; 4)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检查; 5)角膜内皮检查; 6)双眼融合功能、立体视觉; 7)眼调节幅度检查; 8)眼底照相; 9)波阵面像差检查; 10)眼轴长测量。 4.术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以下问题,并由患者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手术基本原理; 2)手术过程及术前、术中患者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病例讨论记录

教学病例讨论记录

用利福平450 mg qd,异烟肼300 mg qd,乙胺丁醇250 mg tid,吡嗪酰胺250 mg tid,5天后病人自行停药,胸水无明显增多。此后病人仍有每日发热,先后予头孢噻肟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多种抗生素治疗无好转,乏力明显,5年体重减轻15 kg。 管床医生张伟住院医师补充:患者个人史中10年前曾在湖北当兵,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 主治医师姜继军:实习医生王亚南汇报病史还是比较详细的,患者的病程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5年来肝脾增大;近40天有午后高热、盗汗,右侧渗出性胸腔积液,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下面请实习医生孙晓梅做体格检查。 实习医生孙晓梅体格检查结果:T 37.8℃,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35/85 mmHg;营养差, 体型消瘦,轻度贫血貌,未见皮疹、黄染、出血点及蜘蛛痣。双侧颌下、颈部、锁骨上可及多个绿豆大小质软淋巴结,双侧腋下各及2枚、左滑车上可及1枚黄豆大小质软淋巴结,无触痛,活动。右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罗音。腹膨隆、软,无压痛,肝右肋下12 cm,剑下未及,有触痛;脾大肋下15cm;肝区、脾区、双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下肢不肿。 主治医师姜继军:该患者体检主要要注意全身浅表淋巴结和腹部的检查,特别是肝脾的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描述较好,腹部的体检要全面中体现重点。例如腹部的视诊包括:腹部外形、腹部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胃肠蠕动波、上腹部血管的搏动以及腹部皮疹、色素、腹纹、瘢痕、疝、脐部和腹部体毛等,不能漏查。听诊要注意摩擦音:脾梗塞,肝脾周围炎,可在深吸气时于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叩诊包括:肝叩诊:(1)肝上界叩诊:由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正常人位于第5肋间,正常肝浊音区(右锁骨中线)为9-11cm。当触及肝下缘时,应叩肝上界明确肝脏是否真正肿大。(2)肝下界叩诊:肝下界与结肠、胃等空腔脏器重叠,叩诊准确性差。(3)肝区叩击痛:可见于肝脓肿、肝炎;胃泡鼓音区叩诊;脾叩诊:正常在左腋中线 9-11肋间为脾浊音区,前缘不超过腋前线,宽度为4-7cm;肾叩诊:正常无肾叩击痛,当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时,可有不同程度叩击痛。膀胱叩诊:一般从脐下叩至耻骨联合上方,了解膀胱充盈度。有无移动性浊音叩诊:根据游离腹水随体位转换而发生浊音区的改变,用来检查有无腹水的存在,一般在 1000ml以上才能扣出。触诊,该病人的肝脾触诊很重要。触诊内容: 1)腹壁紧张度:正常腹壁柔软,紧张度增加见于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2)压痛及反跳痛:正常人无压痛及反跳痛,当腹腔脏器炎症未累及壁层腹膜时仅有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

ICS 11.020 C 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 340—2011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 2011-08-12 发布2012-0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 、- 前言 本标准中除5.2.5、6.2.2、6.4、7.2.7、7.2.8、8.2为推荐性条款外, 其余均为强制性。 本标淮由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淮。 本标淮按照GB/T1.1-2O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北京新力眼科、北京大学眼科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笫二医院眼科中心、复旦大学附属 眼耳鼻喉科医院。 本标谁主要起草人:王铮、陆文秀、陈跃国、杜之渝、周行涛、杨斌。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具有资质的医疗单位开展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O02 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表层切削手术surface ablation 以机械、化学或激光法去除或分离角膜上皮后, 对角膜前弹力层和浅基质层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切削的手术, 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化学法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和机械法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3.1.1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 以机械、化学或激光法去除角膜上皮, 对角膜前弹力层和浅基质层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切削。 3.1.2 化学法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 eusis,LASEK以乙醇松解角膜上皮后将其分离, 形成角膜上皮瓣, 然后对角膜前弹力层和浅基质层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切削, 最后将角膜上皮瓣复位。 3.1.3

激光手术或导致眼角膜病变

激光手术或导致眼角膜病变 *导读:一些眼科专家指出,自1998年来,激光手术导致角膜病变的病例不断出现。眼角膜中心混浊现象通常出现在手术后3到6天。病变位置在角膜正中心,也就是手术中激光功率最强的区域。…… 激光校正手术,如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通常能大幅提高近视患者的视力,但医学研究者指出,这类手术有可能造成患者眼角膜中心混浊,反而进一步降低患者视力,存在一定风险。幸运的是,美国洛杉矶的两位眼科专家指出,通常情况下,患者的角膜混浊现象会在数月内自动消失。其它问题也可以通过再次手术进行校正。 角膜中心出现混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里芬医学院的巴里斯.桑默茨,和马洛尼视觉学院的罗伯特.K.马洛尼在《眼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处理激光手术后“角膜中心病变”上的经验。 一些眼科专家指出,自1998年来,激光手术导致角膜病变的病例不断出现。桑默茨教授和马洛尼研究了14个相似病例,共涉及23个眼球。其中19个眼球在接受LASIK手术后视力得到了改善。但有4个眼球在接受手术后出现了问题。眼角膜中心混浊现

象通常出现在手术后3到6天。病变位置在角膜正中心,也就是手术中激光功率最强的区域。患者还出现了“远视”,也就是聚光失常。但在2到18个月后,混浊现象逐渐消失。 可能源自对激光过敏 桑默茨和马洛尼医生都认为,“角膜中心病变”并不是炎症,他们警告说不能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因为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患者患白内障、青光眼,甚至失明。 在他们的病例中,有7位患者在眼角膜混浊现象消失后,再次进行了了LASIK手术,视力得到了提高,之后也再没有出现角膜混浊现象。两位医生据此猜测,出现混浊可能是患者眼角膜对激光过敏后的反应现象,因此“需要一些外部刺激性手段”来改善症状。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我国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委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成以下共识。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通常分为以下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 一、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 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的术式。 (一)适应证 1.患者本人有摘镜愿望,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 2.年龄≥18周岁(除特殊情况,如择业要求、高度屈光参差、角膜疾病需要激光治疗等);术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患者本人及家属须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3.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时间≥2年。

4.屈光度数:近视≤-12.00D,散光≤6.00D,远视≤+6.00D。采用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术式者,建议矫正屈光度数球镜与柱镜之和≤-10.00D。使用各种激光设备矫正屈光不正度数范围应在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范围内。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1-5] (1)疑似圆锥角膜、已确诊的圆锥角膜或其他类型角膜扩张。 (2)眼部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感染。 (3)角膜厚度无法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中央角膜厚度<450μm、预期切削后角膜瓣下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250μm(建议280μm)、预期术后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小于术前角膜厚度50%。 (4)重度干眼。 (5)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等。 (6)尚未控制的青光眼[6]。 (7)影响视力的白内障。 (8)未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9)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2.相对禁忌证

教学病例讨论规范 (2)

教学病例讨论规范 教学病例讨论是临床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及其他各层次青年医师对临床真实病例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发言为讨论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提炼、总结,达成向教学对象传授知识的目的,是一项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 一、教学病例讨论的目的 1、依托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临床思维。 2、学习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建立对具体病人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的思维过程。 3、培养沟通交流技巧、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4、锻炼和提升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力。 5、锻炼教师口头表达、高度概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创新能力。 二、病例讨论的准备 1、病例讨论的主持医师必须由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2、病例准备:主持医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病例,确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诊断-治疗-辅检-新进展…)病例选择的标准: (1)病种:符合教学大纲,选择常见病、多发病 (2)病情: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避免太简单或过于典型、没有悬念的病例;避免太难或太复杂的疑难病例;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病情逻辑性强,能体现临床思维的过程;病情适当曲折,讨论时有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是可以确诊的病例。 3、临床资料准备: (1)患者从门诊到入院前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暂不提供入院后的检查结果; (2)对诊断非常关键的临床资料(如影像学或病理结果),但在讨论开始时暂不提供,待学生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在讨论中主动提出需要这些资料时,教师再逐次提供。 4、准备病历摘要: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眼科激光手术简介

PRK 即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1987年开始临床使用,属于表面切削手术范畴。针对特定的人群,例如角膜太薄不适合接受LASIK/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且近视度数很低的患者。 近视眼激光手术IK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又称LASIK,即准分子激光手术,20mm切口大,1992年开始临床使用,主要通过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 近视眼激光手术EK 又称LASEK,即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uroEyes表示该项手术是在1997 年开始临床使用,针对500度以下的近视度数,角膜相对较薄的另一种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它克服了PRK的疼痛。LASEK手术是用上皮刀切出一个厚度为60-80微米,直径8-10毫米,蒂的弧度为30度的上皮瓣,掀开上皮瓣后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原位磨镶来改变角膜的屈光度从而达到矫正近视、散光的目的,而后上皮瓣复位。 近视眼激光手术TK 激光近视手术 又称TORION LASIK,即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20mm大切口,是针对IK的更新。TK新技术,解决了LASIK手术难以克服的误差问题,让手术变得更精确、安全和完美。这是眼科激光手术继LASIK以后的最大进展。 近视眼激光手术飞秒激光 包括飞秒激光LASIK(俗称半飞秒),20mm大切口,2006年开始临床使用,手术无痛,需要制作角膜瓣,但不适合有干眼症、散光及角膜较薄的患者,由于切口大,也就没有全飞秒SMILE那样更有利于保护角膜结构。 近视眼激光手术全飞秒激光 全飞秒激光近视治疗 包括全飞秒FLEX(大切口,已淘汰,20mm切口)及全飞秒微创SMILE(小切口,仅有2-4mm),全飞秒微创SMILE无需制作角膜瓣,切口小也就更有利于保护角膜结构,效果稳定,手术时间短,也适合有干眼症、散光及角膜较薄的患者。全飞秒激光手术的全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化,保证了手术后“无切口”状态。完全摆脱准分子激光和角膜板层刀。所以,“全飞秒”比“半飞秒”手术更精确、更安全、更舒适,术后恢复更快。

眼科激光手术的原理

眼科激光手术的原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电脑,电视,平板,手机等等,如果长期的对着这些电子产品很容易会患上近视,如果患上近视,则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清楚的看见事物,就必须要戴眼镜,也有的人会选择做眼科激光手术。 激光近视矫治手术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时尚人物的宠儿。此项技术经历了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IK、EK、TK 四个发展阶段,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于近视眼手术,很多人都害怕术后恢复缓慢,会耽误工作,因此很多近视眼患者都想知道近视眼手术恢复的快慢,那么激光近视眼手术恢复得快吗?激光近视眼手术视力恢复的快慢,取决于年龄、眼睛屈光调节能力以及术前的近视程度。 总的来说,年青人、手术前近视度数低者,恢复较快;另外,看远处较看近处的视力(如阅读、看精细物体等)更早恢复。一般术后休息一两日,即可正常生活及工作。但在术后视力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用眼卫生,以免引起眼睛疲劳而造成不适感觉。

飞秒激光是一种波长1053nm的神奇之光,它的种种优势已 经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眼科手术也不例外。但是,飞秒激光到底是通过什么原理来矫正近视的呢? 飞秒激光手术的原理有两个,一个是光传输原理,一个是光爆破原理。 光传输原理 手术前医生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和手术数据输入电脑(包 括激光聚焦的深度,也就是锥镜镜片底部到激光聚焦点的距离; 角膜瓣的直径、蒂的大小和宽度;激光切削的能量等)。手术中医生操作飞秒激光机,用锥镜将角膜固定,从而保持激光头到角膜组织中激光聚焦点的精确距离。 激光聚焦的深度,也就是锥镜镜片底部到激光聚焦点的距离,飞秒激光机按照医生设定的模式传输激光脉冲,在角膜上进行各种靶向切削。简要地说,飞秒激光的光传输原理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光传输的精确定向性和精确定位性。 光爆破原理

近视激光手术的利弊

曾经跟人谈过不要做激光近视治疗手术,但那时一时找不到那文章了,今天又找到了,故重贴,望有此想法的人打消念头。 在当前,我国近视眼发病率超过30%,而在中学生中,其发病率超过一半,而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竟高达74%!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方法:LASIK。LASIK激光手术作为最近风靡一时的治疗近视眼的方法,从1997年开展第一例LASIK手术以来,至今为止,全中国约有几百万例病人实施了这一手术。LASIK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提高了视力,从而吸引了成千上万迫切想要摘除眼镜的人。然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对这一手术一无所知的人,而在许多医院的眼科中心,为什么仍有那么多医生带着眼镜?为什么放着那么好的手术不做?一直在几个月前,我才弄明白这是个阴谋!近视手术是近年来医学界最大的阴谋! 本人的一位朋友在2002年的3月在全国一家具有眼科特色的、非常有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实施了LASIK手术,在手术前,通过了医院的所有检查,且检查结果为一切正常,角膜地形图未发现任何异常,我那位朋友如愿地摘掉了那副850度的眼镜,然而就在一个月前,我那位朋友发觉自己的视力竟大幅回退,且有大量不规则散光,后来到另一家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最终结果就是角膜移植,而角膜供体又十分紧张,我的那位朋友现在的感觉是生不如死。要知道我那位朋友只有30多岁啊,现在丈夫等着和她离婚。而她做手术前,我得知其在该三甲医院手术,当时也未表示任何异议。

作为一名医生,对于眼科知识略知一二,下面我就对于这一问题发表我个人的看法。首先,LASIK的原理是在角膜上130-160um(1um为1/1000毫米)处做一个瓣,相当于一个在角膜上的凹透镜,通过改变角膜基质的曲率,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然而,角膜基质不能无限制地切削,必须保留一定的安全厚度,一般公认为410um(至今还无确切的证据证明),或者说,角膜基质的厚度必须保留250以上,否则就会出现圆锥角膜。而一个正常人的角膜厚度约在500到600um之间,而每减少100度近视,按照6.5mm的切削直径(切削范围)要切削14um的深度,而按照6.0的切削直径,则每100度要切削12个单位,此外,散光所要切削的厚度和近视是一样的。所以,度数越深越容易发生危险。而由于410是个下限,近视加散光共600-800度左右的人一般切削好以后就濒临这个下限,很容易出现问题。 那么,LASIK致命的缺点是什么呢?我们知道,正常的角膜足能抵挡的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而由于LASIK切削的是角膜组织,切削后的角膜组织无法抵挡得住眼内压对于角膜的压力,因而角膜会逐渐变尖,最终形成圆锥角膜,圆锥角膜的后果是使视力永远丧失。而一些医院为了获取暴利,没有将这一后果告知患者.另外,医院所说的激光手术不会致盲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圆锥角膜就可以被认为是间接的致盲。此外,一些医院认为保留410就是安全底线,那么请问有

专家共识-角膜激光

·标准与规范探讨·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15年)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 我国是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最为广泛的国家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委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达成以下共识。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式通常分为以下两类: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 一、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 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通常指以机械刀或飞秒激光辅助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目前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也包括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的术式。 (一)适应证 1.患者本人有摘镜愿望,对手术效果有合理的期望值。 2.年龄≥18周岁(除特殊情况,如择业要求、高度屈光参差、角膜疾病需要激光治疗等);术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患者本人及家属须共同签署知情同意书。 3.屈光状态基本稳定(每年近视屈光度数增长不超过0.50D)时间≥2年。 4.屈光度数:近视≤-12.00D,散光≤6.00D,远视≤+6.00D。采用仅以飞秒激光完成角膜基质微透镜并取出术式者,建议矫正屈光度数球镜与柱镜之和≤-10.00D。使用各种激光设备矫正屈光不正度数范围应在中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范围内。 (二)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1-5] (1)疑似圆锥角膜、已确诊的圆锥角膜或其他类型角膜扩张。 (2)眼部活动性炎症反应和感染。 (3)角膜厚度无法满足设定的切削深度:中央角膜厚度<450μm、预期切削后角膜瓣下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250μm(建议280μm)、预期术后剩余角膜中央基质厚度小于术前角膜厚度50%。 (4)重度干眼。 (5)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等。 (6)尚未控制的青光眼[6]。 (7)影响视力的白内障。 (8)未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 (9)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2.相对禁忌证 (1)对侧眼为法定盲眼。 (2)超高度近视眼合并显著后巩膜葡萄肿、矫正视力<0.3。 (3)轻度睑裂闭合不全。 (4)眼眶、眼睑或眼球解剖结构异常致微型角膜刀或飞秒激光无法正常工作。 (5)角膜过度陡峭(角膜曲率>47D)或过度平坦(角膜曲率<38D)。 (6)屈光状态不稳定,每2年屈光度数变化1.00D以内。 (7)角膜上皮黏附性差,如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等。 (8)角膜基质或内皮营养不良[7-8]。 (9)中度干眼。 (10)在暗照明情况下瞳孔直径大于计划的角膜切削直径[9-11]。 (11)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史。 (12)有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出血病史。 (13)糖尿病。 (14)青光眼(眼压控制良好)。 (15)有结缔组织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12-14]。 (16)怀孕及哺乳期妇女。 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5.04.003 通信作者:谢立信,266000青岛,山东省眼科研究所,Email: lixinxie@https://www.360docs.net/doc/5914998175.html,

间质性肺疾病病例讨论教案

间质性肺疾病病例讨论教案

*********医院病例讨论教案 讨论题目间质性肺疾病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年轻医师、进修 医师和实习生 课时数1(30分钟) 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呼吸科示教 室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等层次) 1)掌握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熟悉特发性肺纤维化/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 5)了解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定义、诊断和治疗 (二)能力目标 提高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生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提高对间质性肺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使临床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德育目标 此课程通过让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生充分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强化爱岗敬业、追求进步的工作作风。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原因很多,有的病因已明,如吸入无机粉尘、吸入有机粉尘、放射线损伤、微生物感染、药物等,有的病因不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呼吸道防护等,应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健康教育,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以减少社会的医疗负担,促进和谐社会。要让学员了解并非所有影像学表现为“肺炎”的都是感染所致、都需要使用抗菌素。

教学 内容、过 程 和 时 间 分 配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一个病例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定义、病理特征、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并引申出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过程:主要以PPT形式开展教学,教师主讲,师生互动,教师讲授时会随时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提问,病例介绍结束后留5分钟让学员向教师提问 时间分配:教师主讲15分钟,师生互动10分钟,PPT结束后5分钟学员提问 具体时间分配: 1、教师介绍病例(3分钟) 2、第一个问题讨论——间质性肺疾病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钟) 3、教师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定义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定义、分类(3分钟) 4、第二个问题讨论——间质性肺疾病 的常见病因有哪些?(2分钟) 5、教师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2分钟) 6、第三个问题讨论——间质性肺疾病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8: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运用准分子激光设备对屈光不正患者角膜上皮下或基质层进行切削,从而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达到矫正屈光不正或降低屈光不正程度的一类手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眼科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或眼科专科医疗机构,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 (三)医院有完善的相应管理规章制度。 (四)有处理相应手术并发症的条件,并具备及时转诊和会诊的方案。

(五)准分子激光专用手术室要求 1. 按眼科内眼手术室的无菌要求进行建造,符合眼科无菌操作条 件。手术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 C?25 C,湿度控制为30%?50%。 2. 使用快速高温高压灭菌器,不得使用浸泡消毒。 3. 手术室医务人员和病人通道分离,符合院内感染控制要求。 4. 有专用空气层流设施。 (六)专用设备要求 1. 准分子激光机:获得国家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正式注册的品牌和机型,除治疗近视以外,应能治疗散光和远视。必须有正式的临床研究报告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厂家或其代理应能提供完备、及时的售后服务。 2. 显微角膜板层切开刀:获得国家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正式注册的 品牌和机型,必须经临床证明其安全性。LASIK角膜瓣制作的准确度 应于±30 5以内。 以上设备应符合相应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 (七)检查设备要求 1. 眼科常规检查设备(如:裂隙灯、眼底镜、非接触眼压计等)。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管理规范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运用准分子激光设备对屈光不正患者角膜上皮下或基质层进行切削,从而改变角膜前表面曲率,达到矫正屈光不正或降低屈光不正程度的一类手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有眼科临床科室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或眼科专科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眼科诊疗科目。 (三)医院有完善的相应管理规章制度。 (四)有处理相应手术并发症的条件,并具备及时转诊和会诊的方案。 (五)准分子激光专用手术室要求 1.按眼科内眼手术室的无菌要求进行建造,符合眼科科无菌操作条件。手术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25℃,湿度控制为30~50%; 2.快速高温高压灭菌器;

3.手术室医务人员和病人通道分离,符合院内感染控制要求。 4.有专用空气层流设施。 (六)专用设备要求 1.准分子激光机:获得国家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正式注册的品牌和机型,除治疗近视以外,应能治疗散光和远视。必须有正式的临床研究报告以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厂家或其代理应能提供完备、及时的售后服务; 2.显微角膜板层切开刀:获得国家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正式注册的品牌和机型,必须经临床证明其安全性。LASIK 角膜瓣制作的准确度应于±30 m以内。 以上设备应符合相应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 (七)检查设备要求 1.眼科常规检查设备(如:裂隙灯、眼底镜、眼压计等); 2.综合验光设备; 3.角膜地形图系统:应配备基于Placido盘的角膜地形图系统,有条件的单位应配置裂隙扫描式角膜地形图设备; 4.超声角膜测厚仪; 5.如有条件,应配备以下辅助检查设备:对比敏感度检查系统、波阵面像差仪、眼前节分析系统、数码裂隙灯或眼底照相机等。 二、人员基本要求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 【适应证】 1. 年龄18岁以上。 2. 屈光度稳定2年以上(每年变化不超过0.50D)。 3. 近视-1.00--15. 00D,远视+ 1. 00-+ 6. 00D,散光<6. 00D。 4. 屈光介质无浑浊。 【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1) 圆锥角膜。 (2) 眼部活动性炎症。 (3) 面部疖肿等化脓性病灶。 (4) 严重干眼病。 (5) 中央角膜厚度<450fim。 (6) 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变形,睑闭合不全,慢性泪囊炎等。 (7)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 (8) 青光眼及髙眼压症患者。 (9) 全身免疫性或结缔组织病。 (10) 心理障碍者。

(11) 一眼手术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侧眼应停止手术。2. 相对禁忌证 (1) 超高度近视一15. 00D以上。 (2) 中央角膜厚度450-470/nm。 (3) 角膜中央平均曲率低于39D或高于47D。 (4) 瞳孔直径>5mm或暗光下瞳孔直径>7mm。 (5) 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地形图呈不规则改变者。. (6) 对侧眼为法定盲眼。 (7) 白内障患者。 (8) 有视网膜脱离病史者。 (9) 轻度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10) 轻度干眼症。 (11) 轻度眼睑闭合异常。 (12) 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等。 (13) 妊娠。 (14) 月经期。 (15) 瘢痕体质。 (16) 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活动期。 (17) 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患者。 【术前准备】

激光近视眼手术要考虑角膜厚度

激光近视眼手术要考虑角膜厚度 角膜厚度是激光手术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准分子激光术后患者角膜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角膜基质的厚度。专家解释:在进行近视手术前医院会为您进行角膜厚度和角膜地形图检查,这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您能够积极配合! 眼科专家介绍:角膜基质的厚度一般认为大于250μm即为安全,而瓣的厚与薄对角膜安全性影响无明显差异,换句话讲基质床厚度如果都是300μm,一个患者瓣厚160μm,另一个患者瓣厚80μm,两人的安全性是一样的,而如果医生在手术中能将前者的瓣做成80μm厚的话,则该患者就能在同样安全的情况下完成800度左右近视的治疗。 角膜厚度是激光手术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选择一种可以有效节省角膜厚度的手术更能保证其安全性,达到完美的“明眸”效果。 近视手术中采用法国MORIA90一次性角膜板层刀开展的超薄角膜瓣LASIK,力求最大限度保护近视眼患者终身的安全,并为高度数、角膜薄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的手术方法。 该手术除了在板层刀上换了一个特制的一次性刀头外,其手术程序与标准LASIK完全相同,因其使用的特制刀头成本更高,因此该手术相对标准LASIK价格也相对要高一些。 Hi-Safe LASIK,是保护角膜厚度最好的手术方式,其最大的作用是大大扩大了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的范围,降低了风险,兼有LASIK和LASEK的优点,原先由于角膜薄不能够做LASIK近视手术现在也能做了,同时,又大大地提高了LASIK的技术品质,由于对角膜的创伤减少了,手术更安全、术后的舒适性会更好、视力恢复会更快、更佳。 而对于适合做LASIK的患者选择Hi-Safe LASIK,既保留了更多角膜基质层,又使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为手术增加了又一道安全屏障。 激光近视手术要晶体干眼症 近视近视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干眼症”是激光近视手术的绝对禁忌之一,多年临床比例显示,接近30%的近视朋友在手术前有干眼症状,其中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的朋友占干眼症患者的60%以上,因此,如果您有意愿进行近视手术治疗,那么请先确保术前无干眼症症状(术前进行严格的检查)。 近视手术前警惕干眼症 有干眼症为什么不能进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专家称有干眼症状者,术后更易出现眼干、刺激、视力波动等干眼症状。此症状严重影响了手术后效果,并且会加重干眼症状!要知道,严重的干眼症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

医学教学病例讨论及目的

病例资料 1、患者男,59岁,因呕吐,腹痛伴无尿4天入院。患者每日频繁呕吐为20—40次/日,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为黄绿色胆汁样物,并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每日尿量约100ml,无发热,无黄疸,发病始排黄色稀便1次,之后停止排便,偶有肛门排气。有“Ⅱ型糖尿病史”5年,有“胆结石病史”,否认有“溃疡病史”。 2、体检:体温36.8℃,脉搏8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0/76 mmHg。心肺(-),腹部饱满,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腹肌紧张,murphy征(-),全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可疑,未触及包块,肠鸣音弱(1次/2min),未闻及气过水声。 3、化验室检查结果:血白细胞总数10.8×109/L,中性粒细胞0.91,总胆红素40.5 μmol/l。直接胆红素19.5 μmol/L。Na﹢129mmol/L,Cl﹢84mmol/L,血糖20.6 mmol/L,尿糖(+++),酮体(++),血淀粉酶34U/L,BUN 9.18mmol/L,Cr 67umol/L。 4、影像学资料

4、 影像学资料:腹部平片示小肠梗阻,盆腔内见一3cm 大小卵圆形异物影。CT 显示小肠中下段机械性肠梗阻(肠管内异物)。B 超显示腹腔肠管扩张,积液,胆囊,胆总管显示不清,肝、胰、脾未见异常,少量腹水。 问题:1、初步诊断是什么? 2、诊断依据是什么? 3、鉴别诊断是什么? 4、诊疗计划是什么? 5、需要手术吗?

讨论目的 1、通过该病例的讨论分析,让同学能够根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 查的结果,提炼对诊断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导出初步诊断;初 步掌握一些读片知识及技巧。 2、通过该病例的讨论分析,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外科病人 的体液和酸碱平衡、肠梗阻及胆道疾病章节内容,同时也要熟 悉外科病人合并有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处理原则。 3、通过该病例的讨论分析,增加同学的感性认识,学会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进行鉴别诊断,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学会查阅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并 从理论到实践:认识疾病,治疗疾病。 4、通过该病例的讨论分析,实际上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增 强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相互沟通交 流的能力。

肺炎 情景教学教学设计

肺炎球菌肺炎病人护理的情景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刘小蓉叶赛丽 一、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为了突出护士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基于护理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的临床工作任务为载体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医院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活动相一致。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创设模拟病人、模拟临床接诊、救护情景,要求学生完成临床接诊、救护病人的工作任务。学生以“护士”的身份面对模拟病人,运用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完成接诊病人、采集病史、护理体检以及对病人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护理技能的同时,对具体疾病护理形成系统知识,为学生在短时间内顺利走上临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肺炎球菌肺炎病人护理的情景教学设计》选自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学》中第二章第六节。 肺炎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在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人群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让学生对肺炎有一定感性认识,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因、身体状况、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措施,同时让学生学会将常用的护理技术(口服给药、皮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输液、吸氧法等)运用到具体疾病护理中,初步具备临床工作思维,本次课程安排2学时完成。 3、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人文科学知识。 (2)动手能力强,操作兴趣浓厚,擅长形象思维。 (3)接触临床机会少,对医院工作茫然,针对具体疾病的护理只停留在老师的描述和将单一操作进行简单的拼凑,不能形成系统的工作流程,因此观察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得不到锻炼,更不能形成整体护理观念和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最新 医院教学病例讨论规范

深圳市人民医院教学病例讨论规范 教学病例讨论是临床带教老师带领实习生及其他各层次青年医师对临床真 实病例进行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发言为讨论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提炼、总结,达成向教学对象传授知识的目的,是一项主要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 一、教学病例讨论的目的 1、依托临床病例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临床思维。 2、学习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建立对具体病人做出正确诊断及治疗的思维过程。 3、培养沟通交流技巧、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4、锻炼和提升教师的临床实践教学能力。 5、锻炼教师口头表达、高度概括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创新能力。 二、病例讨论的准备 1、病例讨论的主持医师必须由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 2、病例准备:主持医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病例,确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诊断-治疗-辅检-新进展…) 病例选择的标准: (1)病种:符合教学大纲,选择常见病、多发病 (2)病情: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避免太简单或过于典型、没有悬念的病例;避免太难或太复杂的疑难病例;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病情逻辑性强,能体现临床思维的过程;病情适当曲折,讨论时有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是可以确诊的病例。 3、临床资料准备:

(1)患者从门诊到入院前的主诉、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暂不提供入院后的检查结果; (2)对诊断非常关键的临床资料(如影像学或病理结果),但在讨论开始时暂不提供,待学生经过自己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在讨论中主动提出需要这些资料时,教师再逐次提供。 4、准备病历摘要:要求既简明扼要,又能说明问题。内容要系统充实,文字要简介明快,使人看后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 写病历摘要应注意: (1)一般不明确写出病理诊断或临床确诊。 (2)为了文字简洁,一些阴性或正常检查结果不必一一写出,凡写某某等项检查均需阴性或正常即可。为了引导思维,对诊断有决定意义的检查结果也不要明确写出,可写成已取活体组织送病理科检查或已作某项检查等字样。 (3)体格检查的重要阴性结果应该写出,以备在临床讨论时候鉴别诊断参考。(4)如同时存在多种疾病,不要只写其中的一种主要疾病,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均应描述,以增加病情的复杂性和“讨论”的难度。 5、讨论提纲准备: (1)初步诊断要考虑哪些疾病 (2)诊断依据有哪些 (3)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以明确诊断 (4)解读、分析检查结果,提出初步诊断 (5)通过临床观察和判断,确立最后诊断 6、于病例讨论前2—3天通知实习生,主持医师向实习生印发病例摘要等相关资料。实习生要提前复习梳理相关病种的理论知识,熟悉病例相关资料,查阅文献,提出问题,列出讨论提纲,做好发言准备(书写发言提纲)。 三、病例讨论的实施

间质性肺疾病病例讨论教案

*********医院病例讨论教案 讨论题目间质性肺疾病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生课时数1(30分钟)授课时间授课地点呼吸科示教室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等层次) 1)掌握间质性肺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熟悉特发性肺纤维化/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熟悉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 5)了解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定义、诊断和治疗 (二)能力目标 提高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生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提高对间质性肺疾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使临床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德育目标 此课程通过让年轻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生充分了解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知识,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强化爱岗敬业、追求进步的工作作风。导致间质性肺疾病的原因很多,有的病因已明,如吸入无机粉尘、吸入有机粉尘、放射线损伤、微生物感染、药物等,有的病因不明,如特发性肺纤维化、脱屑性间质性肺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已知病因的间质性肺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如加强呼吸道防护等,应加强对劳动人民的健康教育,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以减少社会的医疗负担,促进和谐社会。要让学员了解并非所有影像学表现为“肺炎”的都是感染所致、都需要使用抗菌素。

教学内容、过程和时间分配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一个病例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定义、病理特征、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并引申出间质性肺疾病的分类。 过程:主要以PPT形式开展教学,教师主讲,师生互动,教师讲授时会随时针对教学重点进行提问,病例介绍结束后留5分钟让学员向教师提问 时间分配:教师主讲15分钟,师生互动10分钟,PPT结束后5分钟学员提问 具体时间分配: 1、教师介绍病例(3分钟) 2、第一个问题讨论——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钟) 3、教师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定义和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定义、分类(3分钟) 4、第二个问题讨论——间质性肺疾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2分钟) 5、教师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2分钟) 6、第三个问题讨论——间质性肺疾病的肺外表现和并发症有哪些?(2分钟) 7、第四个问题讨论——肺组织活检在诊断ILD中的地位是什么?如何选 用?(1分钟) 8、教师介绍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的临床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2分钟) 9、第五个问题讨论——UIP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什么?(1分钟) 10、教师介绍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2分钟) 11、教师介绍本例患者的临床转归(1分钟) 12、第六个问题讨论——糖皮质激素在间质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如何?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并发症有哪些?等效剂量如何换算?(2分钟) 13、教师介绍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定义、诊断和治疗(1分钟) 14、小结——总结今天讨论间质性肺疾病的重点。(1分钟) 15、5分钟学员提问环节若无提问,教师会主动启发性提问如所有的间质性肺疾病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吗?什么情况使用糖皮质激素效果比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