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最新版】

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最新版】
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最新版】

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

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它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垫层法分类

1.按垫层材料分类: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粉煤灰垫层、加筋土垫层等。

2.按垫层所起作用分类:换土垫层、排水垫层、加筋土垫层。

垫层法适用条件: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且建筑物荷载不太大的地基。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但不应小于0.5m。

垫层的作用

在各类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主要作用有时是不同的,如建筑物基础下的垫层主要是起换土作用;而在路堤和土坝等工程,主要是利用垫层起排水固结作用。

1. 换土垫层

(1)提高地基承载力

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是从基础底面开始的,并随着基底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向纵深发展。因此,若以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软弱土层,就可提高持力层承载力,从而避免地基破坏。

(2)减少地基沉降量

基础下地基浅层部分的应力较大,其沉降量一般在地基总沉降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若以密实的砂或密实填筑材料代替浅层软弱土,就可减少地基的大部分沉降量。另外,由于密实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土层上的压力较小,因此也相应减少了下卧土层的沉降量。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由于砂或碎石等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大,当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得以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4)防止地基土冻胀

由于粗颗粒垫层材料的孔隙较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

2. 排水垫层

排水垫层是指软土地基上堤坝或大面积堆载基底等所铺设的水平排水层,一般采用透水性良好的中粗砂或碎石填筑,必要时在垫层底和上表面增设具有反滤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防止砂石垫层被淤堵和拉裂。

其主要作用为:

(1)作为水平排水层和下卧软土层的排水通道,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提高浅层地基的抗剪强度,配合砂井,加固深部软土层;

(2)约束软弱下卧层的侧向变形,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并改善其变形性质。

3. 加筋土垫层

加筋土垫层是指由砂、石和素土垫层中增设各种类型加筋材料组成的复合垫层。如加筋土垫层、土工格室垫层等。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1)扩散应力,使压缩应力分布均匀;

(2)增强砂石垫层的整体性和刚度,减小不均匀沉降;

(3)约束软弱土的侧向变形。

换土垫层的设计

主要内容:垫层材料的选用、厚度的确定、垫层铺设范围以及地基沉降计算等。

一、垫层材料选用

垫层材料:砂、碎石、素土、灰土、粉煤灰、矿渣、加筋土等。

选用原则:因地制宜根据工程的具体条件合理选用。

二、砂垫层厚度及宽度的确定

三.沉降计算

对于碎石、卵石、砂夹石、砂和矿渣等粗粒换填材料的垫层由于在施工期间垫层自身的压缩变形已基本完成,且量值很小,因而在地基变形计算中,可以忽略该部分;但对于细粒材料,尤其是厚度较大的换填垫层,则应计入垫层自身的变形。

s1计算中,应力可取垫层顶面和底面压力的平均值。一般砂垫层Es=20~30MPa;粉煤灰则Es=8~20MPa,碎石、卵石为30~50MPa。无论是地基还是垫层,其沉降计算均可传统分层总和法计算。

基础灰土垫层施工

1. 厚度确定

软土地基上土垫层厚度的确定与砂垫层相同。

(1)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垫层厚度应保证天然黄土层所受的压力小于其湿陷起始压力值。

(2)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垫层厚度应大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垫层的厚度,或控制剩余湿陷量不大于20cm才能取得好的效

果。

2.宽度确定

按照处理范围素土垫层或灰土垫层可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

(1)局部垫层:一般设置在矩形(或方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下,其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底面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厚度的一半。

(2)整片垫层:一般设置在整个建筑物(跨度大的工业厂房除外)的平面范围内。每边超出建筑物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并不得小于2m。

粉煤灰垫层

1.化学性质

粉煤灰和天然土中的化学成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具有火山灰的特性,在潮湿条件下具有凝硬性,与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物质进行水化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使碾压密实的粉煤灰颗粒胶结固化形成块状结构,可提高粉煤灰的强度,降低压缩变形,增强抗渗性和水稳定性。

2.物理性质

粉煤灰的压实曲线与粘性土相似,具有相对较宽的最优含水量区间,其干密度对含水量的敏感性比粘性土小,最优含水量易于控制。

垫层施工

一、土的压实机理

土一般由固体颗粒、水、空气组成。土中固、液、气三相组成的比例反映干湿、密实程度,对评价土的工程性质有重要意义,是垫层压实参数选择的依据。

实践证明,要使土的压实效果最好,其含水量一定要适当。对过湿的土进行碾压会出现“橡皮土”,不能增大土的密实度。对很干的土进行碾压,也不能把土充分压实。

1.最优含水量

在干密度--含水量曲线上干密度的峰值即为最大干密度,与之对应的含水量即为最优含水量。

2.干密度--含水量曲线的物理意义

(1)当粘性土的含水量较小时,水化膜很薄,以结合水为主,颗粒间引力大,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作用下,还不能克服这种引力而使土粒相对移动,压实效果差,土的干密度较小;

(2)当增加土的含水量时,结合水膜逐渐增厚,颗粒间引力减弱,土粒在相同的压实功能下易于移动而挤密,压实效果提高,土的干密度也随之提高;

(3)当土中含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孔隙中开始出现自由水,结合水膜的扩大作用并不明显,颗粒间引力很弱,但自由水充填在孔隙中,阻止了土粒间的移动,并随着含水量的继续增大,移动阻力逐渐增大,压实效果反而下降,土的干密度随之减少。

3. 土的压实系数λc

二、垫层施工方法

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三种。

(一)机械碾压法

机械碾压法是采用压路机、推土机、羊足碾、振动碾或其它压实机械来压实软弱地基土或分层填土垫层。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工程。

施工步骤:

1.将拟建范围内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挖出至设计要求;

2.将底部土体碾压加固;

3.分层填筑,逐层加密。

施工参数:如施工机械、铺筑厚度、碾压遍数与填筑含水量等由工地试验确定。

为保证有效压实质量,碾压速度要有所控制,平碾控制在2.0km/h,羊足碾控制在3.0km/h,振动碾控制在2.0km/h。

碾压法对表层地基加固深度一般可达2~3m。一般粘性土经表层压实处理,其地基承载力可达80~100kPa。

质量检验:

施工中,随层检验平均干密度、含水量。采用环刀法或贯入测定法。每个基坑或100~500m2设一个检验点。

(二)重锤夯实法

重锤夯实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15~30kN)提升到一定高度(2.5~4.5m),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

1. 施工顺序

重锤夯实宜一夯挨一夯顺序进行。在独立柱基基坑内,宜按先外后里的顺序夯击。同一基坑底面标高不同时,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逐层夯实。

2.施工要点

(1)现场试夯;

(2)夯击前应检查坑中土的含水量;

(3)施工夯打工艺;

(4)现场有边坡或邻近建筑物时,应当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3.质量检验

不仅要检查施工记录及试夯最后下沉量,而且要检查加固质量。基槽每30m一点,整片地基每100m2两点以上。经过重锤夯实的地基承载力可达100~150kPa。

(三)平板振动法

振动压实法是利用各种振动压实机,将松散土振压密实。

适用于处理无粘性土或粘粒含量少,透水性较好的松散杂填土地基。

振动压实机的工作原理是由电动机带动两个偏心块以相同速度反向转动而产

很大的垂直振动力。

压实效果:一般杂填土经振实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00~120kPa。

振动压实的效果与填土成分、振动时间等因素有关,一般振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振动时间超过某一值后,振动引起的下沉基本稳定,再继续振动就不能起到进一步的压实作用。因此,施工前需进行试振,得出稳定下沉量和时间的关系。

参考:对主要由矿渣、碎砖、瓦块组成的建筑垃圾,振动时间约在1min以上;对含炉灰等细粒填土,振动时间约为3~5min,有效振实深度为1.2~1.5m。

振实范围应从基础边缘放出0.6m左右,先振基槽两边,后振中间,其振实的标准是以振动机原地振实不再继续下沉为合格,并辅以轻便触探试验检验其均匀性及影响深度。

三、砂(砂砾、碎石)垫层施工

1.垫层材料

砂石: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砂石(砂料的不均匀系数不能小于5,以中粗砂为好,可在砂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但要分布均匀),

不得含有草根、垃圾,含泥量应小于5%,对具有排水要求的砂垫层宜控制在含泥量不大于3%。

灰土:土料宜用粉质粘土,不宜使用块状粘土和砂质粉土,石灰宜用新鲜的消石灰。

2.施工要点

(1)施工机械应根据不同垫层材料进行选择,压实参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2)不同施工机具应采用不同的最优含水量,尤其对素土和灰土垫层应严格控制。

粉质粘土和灰土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op±2%的范围内;粉煤灰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wop±4%范围内;砂石料,当用平板式振动器时可取15%~20%,采用平碾或蛙式夯时可取8%~12%,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宜为饱和;对于碎石及卵石应充分浇水湿透后夯实。

(3)不良地质现象(如垫层下存在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塘等),应先进行清理,然后再施工垫层。

(4)施工过程中严禁扰动垫层下卧的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为避免坑底土层受到扰动,可保留约200mm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筑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对碎石或卵石垫层,其底部宜设置150~300mm厚的砂垫层或铺一层土工织物,以防止软弱土层表面的局部破坏。

(5)垫层的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若深度不同,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状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应采取排降水措施。

(7)垫层每层虚铺200~300mm,分层铺填,分层压实,每层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层施工。

3.质量检验

施工质量检验--环刀法或贯入测定法。

(1)环刀法:用容积不小于200cm3的环刀压入每层2/3的深度处取样,测定其干密度,干密度应不小于该砂石料在中密状态的干密度值。

(2)贯入测定法:先将砂垫层表面3cm左右厚的砂刮去,然后用贯入仪、钢叉或钢筋以贯入度的大小来定性地检查砂垫层质量。

工程质量验收--载荷试验。

换土垫层法注意事项:

a.浅层(深层施工困难);

b.换填厚度为0.5至3.0m(太薄无用,太厚施工困难,费用高);

c.分层回填压实(保证质量);

d.验算变形;

e.大面积及深厚垫层宜考虑换填材料重度大于天然土时对变形的影响(本身影响以及对临近建筑物的影响)。

换填垫层法定义

换填垫层法定义: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 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 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垫层法主要作用: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 (1)置换作用。将基底以下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填为较密实材料,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 (2)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加速固结作用。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部分通过它排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加速软土的固结,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4)防止冻胀。由于垫层材料是不冻胀材料,采用换土垫层对基础地面以下可冻胀土层全部或部分置换后,可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5)均匀地基反力与沉降作用。对石芽出露的山区地基,将石芽间软弱土层挖出,换填压缩性低的土料,并在石芽以上也设置垫层;或对于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 基础后的坑穴,可进行局部换填,保证基础底面范围内土层压缩性和反力趋于均匀。 因此,换填的目的就是:提高承载力,增加地基强度;减少基础沉降;垫层采用透水材料可加速地基 的排水固结。 1概念 换填法又称换土法。 所谓换土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砂砾,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砂砾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在换填过程中,对于换填的天然沙砾中石头的粒径、含量和级配也应充分考虑,最好做试验检测,避免无法压实而引起沉降。 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很难明确划分界限,一般可认为地基浅层处理的范围大致在地面以下5m深度以内。浅层人工地基的采用不仅取决于建筑物荷载量值的大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地基浅层处理与深层处理相比,一般使用比较简便的 工艺技术和施工设备,耗费较少量的材料。 2适用范围 换填法(Replacement Method、Cushion)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 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换土垫层与原土相比,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变形小等优点。 按换填材料的不同,将垫层分为砂垫层、砂卵石垫层、碎石垫层、灰土或素土垫层、煤渣垫层、矿渣垫层以及用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做的垫层等。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吹填土等地基处理以及暗塘、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填筑。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用于膨胀土地基可消除地基土的胀缩作用,用于湿陷性黄土地 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用于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 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 一、概述 换土垫层法是指将基础底面下一定深 度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 后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 粉煤灰、千渣等性能稳定且无侵蚀性的材 料,并分层夯压至要求的密实度。该法又 称换填法。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回填法来处理。 换土回填按其材料分为砂地基、砂石地基、灰土地基等。 二、为什么要进行换土垫层施工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时,如果建筑物的地基土属于不均匀土、冻胀土、软弱土、湿陷性土以及膨胀土等,若对其直接进行建设,则其地基变形以及强度要求都不能满足上部建筑结构所要求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其地基的软土层不是特别厚,就可使用换土垫层施工将其改变。 三、换土垫层的作用 1、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减少地基沉降量; 3、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 4、防止冻土; 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6、使底筋和土壤隔离不受污染。 7、找平,使底板受力在一个平面 四、垫层的分类 垫层分刚性和柔性(又称沸刚性)两类: 刚性垫层一般是C7.5-C10的混凝土捣成,它适用于薄而大的整体面层和块状面层;

柔性垫层一般是用各种散材料,如砂、炉渣、碎石、灰土等加以压实而成,它适用于较厚的块状面层。 五、换土垫层法原理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回填较高强度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 六、换土垫层法施工方法与施工过程 1、施工方法有:机械碾压法、振动压实法、重锤夯实法 (1)机械碾压法:采用各种压实机械来压实地基土。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大面积填土的压实 (2)振动压实法:用振动压实机械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地基的处理方法。 (3)重锤夯实法:用起重机将夯锤提升到某一高度,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 2、施工过程: 在施工时需将建筑基础下的土层挖去,但是挖土深度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后对地基内进行换填较高强度、密度较大的灰土、砂、素土、碎石以及矿渣和粉煤灰等稳定性相对较高、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然后对其进行夯实直到达到建筑设计中所要求的密实度。建筑地基换土法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将换土处理深度进行控制,从而使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经济合理性得到保证,这个深度尽量保持在3米以内。

卵石土换填法及计算

重庆开县康园自行车厂厂房工程 卵石换填垫层计算和处理方法 根据重庆宏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重庆开县康园自行车有限公司厂房工程地勘报告,本工程基础采用卵石垫层法对地基进行处理,即在基础底面影响范围内(每边宽出柱下独立基础基底各范围内),挖除素填土层及及局部的冲洪积层,换填厚的4:3:3的级配卵石层,在卵石层之上做独立基础。换填卵石层置于粘土层上,粘土层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60 kPa。 具体要求及计算: 一、卵石填料的标准要求: 要求采用级配卵石,其配比关系宜为4:3:3即: 卵石4(砾径50≥d≥20mm):圆砾3(砾径20≥d≥2mm):中粗砂3(砾径2≥d≥)。最大粒径不超过50mm,含泥量﹙<颗粒含量﹚不超过3%。二、施工参数: ①、使用18-24吨振动压路机; ②、压路机行驶度≤50m/min; ③、毎层压实填料虚铺厚度≤40cm; ④、毎层先静压2遍,再振压8遍。 三、卵石垫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的确定 由静载荷试验确定或由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确定。由灌水、灌砂法确定其压实系数后,根据压实系数按JGJ79-2002表确定:当压实系数在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其承载力特征值可取250kPa。 四、卵石垫层的计算: 1、依据JGJ79-2002规范第条,垫层的厚度Z应根据下卧层的承载力确

定,并符合下式: Pz+Pcz ≤f az 式中:Pz-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 Pcz-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f az -垫层底面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深度修正后)。 2、灰土垫层的承载力 卵石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本工程的地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当4:3:3卵石垫层的压实系数不小于时,其承载力特征值f a 可采用250kPa 。 3、计算基础底面面积A : 卵石垫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做深度修正﹚f a =250kPa ,单柱荷重标准值F k =2400kN ,基础埋深d=,基础及上覆土的平均重度γ=20kN/m 3。 代入矩形基础面积计算公式:A=lb γd f F a k -=2400250 2.5*20-= 基础宽度b=L ≥d f F a k γ-=,取b=L= 4、卵石垫层强度f ak 的验算 卵石垫层的强度要滿足GB5007-2002 规范中式: f ak ≥p k 求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 k :按GB5007-2002 规范中公式: A G F P K K K += 式中:F K----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压力=2400kN G 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矩形基础G K = (式中: L 、b 、d 分别为基础础的长度、宽度和埋深; γ 为基础和上伏土的平均重度取20kN/m 3)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计算书

16#东头基础承载力计算书 地勘报告采用的标高与总图标高不一致,差值为0.7米,总图上标注16#楼±标高为29.80米,对应地勘报告为30.50米,设计室内外高差0.3米,即设计室外地面对应地勘报告为30.20米,16#东头在地勘剖面上对应第20-20轴的117点。117点处现状地面为29.56米。 现场挖坑的坑底标高为25.0米,从地勘剖面看已深入第3层粘土层约0.5米。分层铺填级配砂石垫层总厚度为1.20米, 1、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中间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5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50.5)200ae f kPa =+??-= =5.51899cz p kPa ?= 故20099101z ae cz p f p kPa ≤-=-= 根据公式4.2.2-3 ()(2tan )(2tan ) k c z bl p p p b z l z θθ-=++且b l =,()2100k c bl p p kN -= 2ztan 4.56b m θ+== 4.562ztan 4.562 1.2tan 20 3.69b m θ=-=-??= 2、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2.2条复核南北边轴基础尺寸 式4.2.2-1 z cz ae p p f +≤ 承载力修正用的埋深 5.2d m =,m 1.018,d ηγ==, 01.200.25,0.25=20, 取,查表z z m b θ=> 110 1.018(5.20.5)194.6ae f kPa =+??-=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设计

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设计 [摘要] 从土的压实机理出发,介绍了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软弱土地基换填垫层 1.概述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称为换填垫层法。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换土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3m。填料以渗水材料为佳。 垫层可选用下列材料:砂石、粉质粘土、灰土、矿渣、粉煤灰、其他工业废渣、土工合成材料等。 2.压实机理 当粘性土的土样含水量较小时,其粒间引力较大,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还不能有效地克服引力而使土粒相对移动,这时压实效果比较差,当增大土样含水量时,结合水膜逐渐增厚,减小了引力,土粒在相同压实功能条件下易于移动而挤密,所以压实效果较好。但当土样含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孔隙中就出现了自由水,结合水膜的扩大作用就不明显了,因而引力的减少就不显著,此时自由水填充在孔隙中,从而产生了阻止土粒移动的作用,所以压实效果又趋下降,因而设计时要选择一个“最优含水量”,这就是土的压实机理。 在工程实践中,对垫层的碾压质量的检验,要求能获得填土的最大干密度max,其最大干密度可用击实试验确定。在标准的击实方法的条件下,对于不同含水量的土样,可得到不同的干密度,从而绘制干密度和制备含水量w的关系曲线,在曲线上的峰值即为最大干密度max,与之对应的制备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wop。 垫层的压实标准可按表1选用: 表1 各种垫层的压实标准 施工方法换填材料类别压实系数 碾压、振密或夯实碎石、卵石 0.94~0.97 砂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全重的30%~50%)

公路换土垫层法

第2章换土垫层法 2.1换土垫层法的原理与适用范围 换土垫层法(Replacement Method):就是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挖除,然后分层回填强度较大、压缩性较小、材源丰富、价格便宜且无腐蚀性的砂土、碎石、石渣、素土、煤灰、矿渣、二灰(石灰、粉煤灰)以及其它性能稳定的材料,分层夯实至要求的密度为止。 ①提高地基承载力 ②减少沉降变形 ③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④消除膨胀土地基的胀缩作用; ⑤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作用; ⑥防止季节性冻土的冻胀作用; ⑦用于处理暗浜和暗沟的建筑地基。 不同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作用有时是不同的。如砂垫层可分为换土砂垫层和排水砂垫层: ①对路堤和土坝等工程的砂垫层,主要是利用垫层的排水固结作用,提高固结速率,促使地基土地的强度增长; ②一般工民建基础下的垫层主要起换土作用,视具体情况,可部分换土、也可全部换土。 当软弱土层较薄时,可全部换土,短期内便可达到设计的效果; 当软弱土层很厚时,可对靠近地表附近的进行部分置换,并容许有一定的沉降及变形。 采用换土垫层法的前提条件:挖除的软弱土能搬迁堆放,同时又能获得大量便宜的良质土。

2.2 垫层的设计 垫层的设计:既要满足地基的强度和变形要求,又要有足够的宽度,以防止垫层材料侧向挤出而增大垫层的竖向变形量,而且还要经济合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垫层的厚度、宽度和承载力,必要时进行变形计算。 2.2.1 垫层的厚度 垫层厚度z 应根据下卧层的承载力确定,满足: z cz z f p p ≤+ 式中 Pz ——垫层底面的附加压力设计值,可用弹性理论中应力公式计算,也可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中的扩散角法计算: 条形基础: θ z t g b p p b p c z 2) (+-= 矩形基础: ) 2)(2() (θθztg l ztg b p p b p c z ++-= b ——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面的宽度; l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 p ——基础底面的压力; Pc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z ——垫层的厚度; θ——压力扩散角,按表3-2采用; Pcz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 fz ——垫层底面处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实践表明:垫层的厚度太薄(〈0.5m 〉,则换土垫层的效果不太显著,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如垫层太薄(〈1.0m 〉,则较难消除湿陷变形,所以垫层的厚度的确定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根据当地的经验综合考虑。 图2-1 垫层内应力的分布

换填砂砾计算办法

1 砂垫层厚度的计算 实际上砂垫层厚度的计算就是垫层底部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计算方法有多种,目前我国常用的方法是按应力扩散角进行计算,即认为砂垫层以“θ”角向下扩散基底应力,到砂垫层底面(下卧层顶面)处的压应力σh与砂垫层的自重应力之和σH应小于或等于该处下卧层顶面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即: σH≤(σ)H。① 在施工中,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多为矩形基础,在基底的平均附加应力σ作用下,压应力按扩散角θ通过砂垫层向下扩散到下卧层顶面,假定此处产生的压应力平面呈梯形分部,如图所示。 图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lbσ=((b+hstgθ)l+bhstgθ+4/3*(hstgθ)2)σh 则该处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为:σh=lbσ/ [lb+(l+b+4/3* hstgθ)hstgθ]②

式中:l—基础的长度(m);b—基础的宽度(m);hs—砂垫层的厚度(m);σ—基底处的附加应力(KPa);θ—砂垫层的压应力扩散角,一般取35~45°,根据垫层材料选用。σh是由基础传来的附加应力,而砂垫层底面下卧层同时还受到垫层本身及回填土的重力,因此 σH=σh+rshs+rh ③ 式中:rs—砂垫层的容重(kN/m3);r—回填土的容重(kN/m3);h—基坑回填土的厚度(m)。 由①、②、③式即可求得砂垫层所需厚度(m)。 2 砂垫层平面尺寸的计算 如上图,根据几何关系得砂垫层底部平面尺寸为: L=l+2hstgθ④ B=b+2hstgθ⑤ 式中:L—砂垫层底平面的长度(m); B—砂垫层底平面的宽度(m)。

为防止砂垫层受力后向两侧软土挤动,大多数情况下砂垫层顶面尺寸也按④、⑤两式确定。 3 示例 某座小桥桥台为刚性扩大基础,尺寸为8m(长)×2m(宽)×1m(厚),基础埋置深度1m,地基土为流塑性粘性土,IL=1,e=0.8,r=18kN/m3,基底平均加应力为160KPa,现采用砂垫层(rs=20kN/m3)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请确定砂垫层厚度及平面尺寸。计算过程如下: ⑴计算砂垫层厚度hs。由资料可知,l=8m,b=2m,h=1m,r=18kN/m,rs=20kN/m3,σ=160KPa,根据IL=1,e=0.8,从一般粘性土地基容许承载力(σ0)(KPa)表查得σH=150KPa, 将数据代入②式σh=lbσ/[lb+(l+b+4/3*hstgθ)hstgθ]中得到150=8*2*160/(8*2+(8+2+1.33*hs*tgθ)*hstgθ) 取θ=45°,整理得:19.95hs2+150hs-16=0 由上式可得:hs=0.46(m) ⑵计算砂垫层长度L、宽度B。 L=l+2hstgθ=8+0.46=8.46(m)

换土垫层法计算说明书

武汉工程大学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说明书 课题名称:换土垫层法地基处理设计 学生学号:0844510204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02班 学生姓名:何勇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张小敏 课题工作时间:至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填写说明: 1. 表中第一、二、三、六项由指导教师填写;第四、五两项由学生填写。 2. 表中第一、二、三在在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开始前填写,第四、五、六项在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完成后填写。 3. 本表格填写完整后连同正文装订成册。

换土垫层法地基处理设计 一. 地基处理方案论证 由于建筑地基大部分在暗区浜域,因此必须进行处理。若打钢筋混凝土短桩, 费用比较昂贵;若采用水泥混凝土搅拌桩,由于暗浜土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因此处理效果可能不好;若采用基础梁跨越低,则因暗滨宽度太大而不可能而采用砂垫层处理,置换暗浜填土,则即可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水载力的要求,又可达到改善排水途径及控制下卧层压力的目的。因此,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砂垫层处理方案。 二. 计算垫层的厚度 对于砂垫层厚度的确定,可先假设一个垫层的厚度,然后再根据下卧层地基承 载力,按公式进行验算,若不符合要求,则改变厚度,重新在验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由于暗浜深度为2.8m 。基础埋深d = 1.3m ,因此砂垫层厚度假设为1.5m ,其 干密度要求大于1.6t /m 2。 ① 基础地面的平均压力P k : k P = ()Kpa b 6.1325.08.9208.0203 .1145 bd F A G F G =?-+?+=+=+γ ②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c P : Pc =18.5×0.8+﹙18.5-9.8﹚×0.5=19.2Kpa ③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cz P : cz P =18.5×0.8+﹙18.5-9.8﹚×2.0=32.2Kpa ④ 计算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Z P :﹙对于条形基础,可按压力扩散角的方 法进行﹚ 由15.13 .15.1h ==b s ﹥0.5

关于地基处理换填法问题的分析

关于地基处理换填法问题的分析 引言: 由于有些软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承载能力的要求,应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建筑物之稳定,但基于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地基形式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故我将对地基处理的换填法进行一下我自己的分析。 换填法又称换土法。所谓换土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砂砾,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砂砾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在换填过程中,对于换填的天然沙砾中石头的粒径、含量和级配也应充分考虑,最好做试验检测,避免无法压实而引起沉降。 1.换填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可采用换填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换填法常用于荷载不大的建筑、地坪、堆料场地和道路工程等的地基处理。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处理深度一般在3m以内,也不宜小于0.5m。 1.1换填垫层的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包括,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平板振冲法三种。 1.1.1机械碾压法:采用压路机、推土机、羊足碾或其他压实机械来压实地基土。其施工时应先将拟建建筑物范围一定深度的软弱土挖去,现将基坑底部碾压,再将沙石、素土、或灰土等垫层材料分层铺在基坑内,涿层压实。采用机械碾压施工时应注意保证碾压的速度:平碾不能大于2km/h;羊足碾不能大于3km /h;振动碾不能大于2km/h;振动压实机不能大于0.5km/h。由于分层回填碾压应注意防止基坑灌水或雨水下渗,也应控制施工含水量。防止地基因水处理不当而发生破坏。 1.1.2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后,然后自由下落,不断重复夯击已加固地基。其主要设备为起重机械、夯锤、钢丝绳和吊钩。其施工顺序,应一夯挨一夯的顺序进行,在独立基坑内,易按先外后里的顺序夯击。当夯实完毕时,应将基坑表面修整之设计标高.采用重锤夯实施工时,应控制土的最优含水量,使土粒间有适当的水分润滑,夯击时易于相互滑动挤压密实;同时防止土的含水量过大,避免夯击成“橡皮土”。

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最新版】

地基处理方法之换填垫层法 垫层法是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分层填入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以及其它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实(或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 垫层法分类 1.按垫层材料分类: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粉煤灰垫层、加筋土垫层等。 2.按垫层所起作用分类:换土垫层、排水垫层、加筋土垫层。 垫层法适用条件: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且建筑物荷载不太大的地基。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但不应小于0.5m。 垫层的作用 在各类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主要作用有时是不同的,如建筑物基础下的垫层主要是起换土作用;而在路堤和土坝等工程,主要是利用垫层起排水固结作用。

1. 换土垫层 (1)提高地基承载力 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是从基础底面开始的,并随着基底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向纵深发展。因此,若以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软弱土层,就可提高持力层承载力,从而避免地基破坏。 (2)减少地基沉降量 基础下地基浅层部分的应力较大,其沉降量一般在地基总沉降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若以密实的砂或密实填筑材料代替浅层软弱土,就可减少地基的大部分沉降量。另外,由于密实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土层上的压力较小,因此也相应减少了下卧土层的沉降量。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由于砂或碎石等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大,当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得以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4)防止地基土冻胀 由于粗颗粒垫层材料的孔隙较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 2. 排水垫层 排水垫层是指软土地基上堤坝或大面积堆载基底等所铺设的水平排水层,一般采用透水性良好的中粗砂或碎石填筑,必要时在垫层底和上表面增设具有反滤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防止砂石垫层被淤堵和拉裂。 其主要作用为: (1)作为水平排水层和下卧软土层的排水通道,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提高浅层地基的抗剪强度,配合砂井,加固深部软土层; (2)约束软弱下卧层的侧向变形,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并改善其变形性质。 3. 加筋土垫层

软土地基处理换填施工工艺

4.2地基处理技术 4.2.1换填法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填法.它还包括低洼地域筑高(平整场地)或堆填筑高(道路路基)。 机械碾压、重锤夯实、平板振动可作为压(夯、振)实垫层的不同机具对待,这些施工方法不但可处理分层回填土,又可加固地基表层土。 按回填材料不同,垫层可分为:砂垫层、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二灰垫层、干渣垫层和粉煤灰垫层等。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规定: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 虽然不同材料的垫层,其应力分布稍有差异,但从试验结果分析其极限承载力还是比较接近的;通过沉降观测资料发现,不同材料垫层的特点基本相似,故可将各种材料的垫层设计都近似的按砂垫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等某些特殊土采用换土垫层处理时,因其主要处理目的是为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膨胀性和冻胀性,所以在设计时需考虑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应有所不同。 1、压实原理 当粘性土的土样含水量较小时,其粒间引力较大,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如还不能有效地克服引力而使土粒相对移动,这时压实效果就比较差。当增大土样含水量时,结合水膜逐渐增厚,减小了引力,土粒在相同压实功能条件下易于移动而挤密,所以压实效果较好。但当土样含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孔隙中就出现了自由水,结合水膜的扩大作用就不大了,因而引力的减少就显著,此时自由水填充在孔隙中,从而产生了阻止土粒移动的作用,所以压实效果又趋下降,因而设计时要选择一个”最优含水量”,这就是土的压实机理。 在工程实践中,对垫层的碾压质量的检验,要求能获得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其 10

换填垫层法案例计算分析

换填垫层法案例计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5-31T15:02:27.9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期作者:张锡辉 [导读] 广东城协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 张锡辉 广东城协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摘要:主要介绍换填垫层法的概念,适用范围,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垫层承载力计算和垫层下软弱土层的沉降变形验算。 关键词:垫层承载力计算;沉降变形验算 1.引言 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不太深的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然后以质地坚硬、强度较高、性能稳定、具有抗侵蚀性的砂、碎石、卵石、素土、灰土、煤渣、矿渣等材料分层充填,并同时以人工或机械方法分层压、夯、振动,使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成为良好的人工地基。 2.适用范围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吹填土等地基处理以及暗塘、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填筑。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用于膨胀土地基可消除地基土的胀缩作用,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用于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3.工程案例 本工程位于某市工业园,结构体系为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建筑高度10.0m,最大跨度为30.0m,柱距为8.0,基本风压为0.30KN/m2,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所在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 3.1、垫层承载力计算 (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土层分布分别为:(1)素填土、(2)淤泥质粉质黏土、(3)黏土、(4)粉质黏土、(5)黏土。(2)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室外地面以下存在较厚软弱层(淤泥质粉质黏土),本层土工程性能差,力学强度低,承载力较低,不能作为持力层。鉴于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竖向轴力不大,本工程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垫层的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3)基础的尺寸为2600X2600,基础埋深为1.0m,砂垫层厚度为1.5m,竖向轴力标准值为286KN,砂垫层剖面示意图详图1。

地基处理计算题

1.当采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若基底宽度为8.0m ,在基底下铺厚度为 2.0m 的灰土垫层。为了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的要求,垫层底面宽度应超出基础底面宽度至少为多少? 2.某四层砖混结构住宅,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宽1.2m ,埋深为1.0m ,上部建筑物作用于基础的地表上荷载为120kN/m ,基础及基础上土的平均重度为20.0kN/m3。场地土质条件为第一层粉质粘土,层厚1.0m ,重度为17.5kN/m3;第二层为淤泥质粘土,层厚15.0m ,重度为17.8kN/m3,含水量为65%,承载力特征值为45kPa ;第三层为密实砂砾石层,地下水距地表为1.0m 。 【解】砂垫层设计 (1)确定砂垫层厚度 1)先假设砂垫层厚度为1.0m ,并要求分层碾压夯实,其干密度要求大于1.6t/m3。 2)试算砂垫层厚度。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值为: 3)砂垫层底面的附加压力为: 4)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为: 5)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以上说明设计的垫层厚度不够,再重新设计垫层厚度为1.7m ,同理可得: (2)确定垫层宽度 取垫层宽度为3.2m 。 3.某工程采用强夯法加固,加固面积为5000m2,锤重为10t ,落距为10m ,单点击数为8击,夯点数为200,夯击5遍,则: 求:单击夯击能 ;单点夯击能 ;总夯击能;该场地的单位夯击能 单击夯击能:为单击夯击的能量。 单击夯击能=锤重×落距=100kN ×10m=1000kN ·m ; 单点夯击能:为每一夯点的夯击能。 单点夯击能=单击夯击能×单点击数=1000kN ·m ×8击=8000 kN ·m ; 总夯击能:为整个场地的总夯击能。 总夯击能=单点夯击能×总夯点数×遍数=8000 kN ·m ×200×5遍=8000000 kN ·m 单位夯击能:为总夯击能与加固面积之比。 单位夯击能=总夯击能/加固面积=8000000 kN ·m/5000m2=1600 kN ·m/m2 4.某松散砂土地基,处理前现场测得砂土孔隙比为0.81,土工试验测得砂土的最大、最小孔m tg m 13.228220=??kPa p k 1202 .10.200.12.1120=??+=kPa tg ztg b p p b p c k z 2.52300.122.1)0.15.17120(2.12)(=? ??+?-=+-=θkPa p cz 3.250.1)0.108.17(0.15.17=?-+?=kPa d f f m d ak az 0.64)5.00.2(2 0.18.70.15.170.145)5.0(=-?+??+=-+=γηkPa p p cz z 645.773.252.52 =+=+kPa p p cz z 8.727.698.309.38 =+=+m tg ztg b b 2.3307.122.12=???+=+='θ

换填垫层法静载荷试验

换填垫层法静载荷试验探讨 徐宜威王加宝 (扬州市开元岩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对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压板尺寸的选择、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承重墙压板基准桩 三者距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基处理规范 1、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 目前,地基承载力静载试验依据的规范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附录A“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要点”,主要针对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等复合地基。采用与原地基土质不同的材料的加筋增强体形成加固后的地基,该地基中的增强体与原地基协同工作共同承担外荷载,称为复合地基,所谓加筋体有竖向增强体、水平向增强体和斜向增强体三种形式,竖向增强全以桩(柱)或墩的形式出现,斜向增加体如土钉、斜加筋等,水平向增强体常常是土工聚合物或其他金属杆和板带。在水平向加筋增加体所加固地基中的土工聚合物、镀锌钢片、铝合金等材料则是充分利用其抗拉性能和与土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承担外荷。按照复合地基的定义,没有任何形式的加筋增强体的地基就不是复合地基,因此换填垫层法所加固的地基不是复合地基,不能依据此规范进行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主要针对浅层天然地基。换填垫层法是对浅层软弱土层挖除,填筑易于压实的材料静载荷

试验检无专门的检验规范,如果软弱土较厚而全部挖除不合理时,可将其部分挖除,填筑密实的垫层材料,但必须进行换填层以下土层的承载力及变形验算。换填垫层法的受力特性相当于上硬(处理深度内)下软(软弱下卧层)双层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类似于承载力较高的天然地基,其载荷试验可以参照“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但在压板的选择及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上应有所区别。 2、换填垫层法静载试验压板尺寸的选择 在现场通过一定尺寸的载荷板对地基直接加荷,根据方形荷载(z等值线图1(b),所测得的成果一般能反映相当于1~2倍压板宽度(或直径)的深度以内土体的平均性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条文说明4.4.4条,载荷试验压板的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垫层厚度的1/3。当压板尺寸满足规范要求,但不太大时,载荷试验压板的边长或直径为垫层厚度的1/3~1/2,如图1b所示,此时载荷试验主要是检验垫层承载力。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技术换填地基

7 地基处理与桩基工程 7-1 地基处理 7-1-1 换填地基 7-1-1-1 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将基础底面下要求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用一定比例的石灰与土,在最优含水量情况下,充分拌合,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而成。灰土地基具有一定的强度、水稳性和抗渗性,施工工艺简单,费用较低,是一种应用广泛、经济、实用的地基加固方法。适于加固深1~4m厚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还可用作结构的辅助防渗层。 1.材料要求 (1)土料 采用就地挖出的粘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5%。 土料应过筛,其颗粒不应大于15mm。 (2)石灰 应用III级以上新鲜的块灰,含氧化钙、氧化镁愈高愈好,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夹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1)对基槽(坑)应先验槽,消除松土,并打两遍底夯,要求平整干净。如有积水、淤泥应晾干;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2)灰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用3:7或2:8(石灰:土,体积比)。多用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使达到均匀,颜色一致,并适当控制含水量,现场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如含水分过

多或过少时,应稍晾干或洒水湿润,如有球闭应打碎,要求随拌随用。 (3)铺灰应分段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可参见表7-1,夯实机具可根据工程大小和现场机具条件用人力或机械夯打或碾压,遍数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由试夯(或碾压)确定,一般不少于4遍。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表7-1 (4)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缝,上下两层的接缝距离不得小于500mm,接缝处应夯压密实,并作成直槎。当灰土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mm;对作辅助防渗层的灰土,应将地下水位以下结构包围,并处理好接缝,同时注意接缝质量,每层虚土从留缝处往前延伸500mm,夯实时应夯过接缝300mm以上;接缝时,用铁锹在留缝处垂直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5)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压,入槽(坑)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0d内不得受水浸泡,并及时进行基础施工与基坑回填,或在灰土表面作临时性覆盖,避免日晒雨淋。雨季施工时,应采取适当防雨、排水措施,以保证灰土在基槽(坑)内无积水的状态下进行。刚打完的灰土,如突然遇雨,应将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稍受湿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6)冬期施工,必须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土料应覆盖保温,冻土及夹有冻块的土料不得使用;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以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合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应用塑料面及草袋覆盖保温,以防灰土垫层早期受冻降低强度。 3.质量控制 (1)施工前应检查原材料,如灰土的土料、石灰以及配合比、灰土拌匀程度。 (2)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加水量、夯压遍数等。

换填垫层法计算例

换填垫层法计算例

————————————————————————————————作者:————————————————————————————————日期:

垫层计算 基底平均压力标准值(包括基础自重)P k=180 kpa 基底处土自重压力标准值P c=dγ=28.8 kpa 垫层宽b'=b+2tgθ= 4.39 m 条基垫层底面处附加压力标准值Pz=[b(P k-P c)]/(b+2ztgθ)=99.91 kpa 独基垫层底面处附加压力标准值Pz=[b l(P k-P c)]/[(b+2ztgθ)(l+2ztgθ)]= 66.02 kpa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垫层底面处经深度修正)f az=f ak+ηdγ[(d+z)-0.5]= 190 kpa 垫层底面处土自重压力标准值P cz=γ(d+z)= 54 kpa 垫层底每边超出基础宽度(不小于0.3)b1=ztgθ=0.74 m 独基计算结果(pz+pcz)-faz=120.02 —190.0 = -69.98 满足要求 条基计算结果(pz+pcz)-faz=153.91 —190.0 = -36.09 满足要求 表4.2.1压力扩散角θ(度) 换填材料中砂.粗砂,砾砂,园砾, 角砾,石宵,卵石,碎粉质粘土,粉煤灰 灰土基础埋深d= 1.6 m 垫层厚度z= 1.4 m 基础宽度b= 2.9 m 基础长度l= 2.9 m 垫层压力扩散角θ =28 度 土容重γ=18 kn/m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00 kpa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η d = 2

z/b 石,矿渣 0.25 20 6 28 >=0.50 30 23 注:1.当z/b<0.25,除灰土取θ=28。外,其余材料均取θ=0。,必要时宜由试 验确定。 2.当0.25

垫层法处理地基

垫层法分类 1.按垫层材料分类: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粉煤灰垫层、加筋土垫层等。 2.按垫层所起作用分类:换土垫层、排水垫层、加筋土垫层。 垫层法适用条件: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的浅层处理,且建筑物荷载不太大的地基。换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但不应小于0.5m。 垫层的作用 在各类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主要作用有时是不同的,如建筑物基础下的垫层主要是起换土作用;而在路堤和土坝等工程,主要是利用垫层起排水固结作用。 1. 换土垫层 (1)提高地基承载力 地基中的剪切破坏是从基础底面开始的,并随着基底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向纵深发展。因此,若以强度较大的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软弱土层,就可提高持力层承载力,从而避免地基破坏。 (2)减少地基沉降量 基础下地基浅层部分的应力较大,其沉降量一般在地基总沉降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若以密实的砂或密实填筑材料代替浅层软弱土,就可减少地基的大部分沉降量。另外,由于密实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土层上的压力较小,因此也相应减少了下卧土层的沉降量。 (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由于砂或碎石等垫层材料的透水性大,当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得以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 (4)防止地基土冻胀 由于粗颗粒垫层材料的孔隙较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 2. 排水垫层 排水垫层是指软土地基上堤坝或大面积堆载基底等所铺设的水平排水层,一般采用透水性良好的中粗砂或碎石填筑,必要时在垫层底和上表面增设具有反滤性能的土工合成材料,防止砂石垫层被淤堵和拉裂。 其主要作用为: (1)作为水平排水层和下卧软土层的排水通道,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提高浅层地基的抗剪强度,配合砂井,加固深部软土层; (2)约束软弱下卧层的侧向变形,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并改善其变形性质。 3. 加筋土垫层

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作者:————————————————————————————————日期:

浅谈地基处理中的换土垫层法的设计 作者:梁建全(江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发布时间:2011-10-17 摘要:软弱地基通常要经过人工处理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文章就地基处理的概念、换填法设计、适用范围及施工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软弱地基;换填垫层法;基地处理;压力扩散角 1、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对地基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将不断满足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天然地基称为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软弱地基通常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这种地基加固称为地基处理。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将基础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的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高炉干渣、粉煤灰)或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等材料,并压(夯、振)实至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填法.它还包括低洼地域筑高(平整场地)或堆填筑高(道路路基)。 2、基本原理 换土垫层法其基本原理是挖除浅层软弱土或不良土,分层碾压或夯实土,按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或砂石)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土(灰土、二灰)垫层等。干渣分为分级干渣、混合干渣和原状干渣;粉煤灰分为湿排灰和调湿灰。换土垫层法可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常用机械碾压、平板振动和重锤夯实进行施工。 该法常用于基坑面积宽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土层(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浜填土以及已完成自重固结的冲填土等)与低洼区域的填筑。一般处理深度为2~3m。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素填土和杂填土等。3垫层的设计与计算

换填垫层的例题与讲解

换填垫层法 第三讲地基处理技术---换填垫层法、预压法 3.1 换填垫层法 3.1.1 基本概念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工程实践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采用换填垫层法能有效地解决中小型工程的地基处理问题。本法的优点是:可就地取材,施工方便,不需特殊的机械设备,既能缩短工期,又能降低造价,因此,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 3.1.2 适用范围 换填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及暗沟、暗塘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但在用于消除黄土湿陷性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在采用大面积填土作为建筑地基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 换填时应根据建筑体型、结构特点、荷载性质和地质条件,并结合施工机械设备与当地材料来源等综合分析,进行换填垫层的设计,选择换填材料和夯压施工方法。 3.1.3 加固机理 (1)置换作用。将基底以下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填为较密实材料,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 (2)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加速固结作用。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部分通过它排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加速软土的固结,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4)防止冻胀。由于垫层材料是不冻胀材料,采用换土垫层对基础地面以下可冻胀土层全部或部分置换后,可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5)均匀地基反力与沉降作用。对石芽出露的山区地基,将石芽间软弱土层挖出,换填压缩性低的土料,并在石芽以上也设置垫层;或对于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可进行局部换填,保证基础底面范围内土层压缩性和反力趋于均匀。因此,换填的目的就是:提高承载力,增加地基强度;减少基础沉降;垫层采用透水材料可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例题1】换填法处理地基的目的和作用是( )。 A、提高基础底面以下地基浅层的承载力; B、提高基础底面以下地基深层的承载力; C、减少地基沉降量、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D、消除基础底面以下适当范围内地基的湿陷性和胀缩性。 答案:A、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