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7《基因的显性和隐形》教案

04
人类遗传病类型及案例分析
单基因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类型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和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等。
特点
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遗传方式遵循孟 德尔遗传定律。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家族 聚集性,且发病率较高。
多基因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类型
如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等。
引入新课题:基因突变和基因 重组,探讨生物变异的来源和 机制。
通过实例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 重组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其在 育种和遗传病研究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7《基因的显性和隐形》 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因显性与隐性概念 • 孟德尔遗传实验及原理 • 人类遗传病类型及案例分析 • 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进展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理解基因显性和隐性的概 念,掌握基因显隐性关系 的判断方法。
孟德尔遗传原理在现代遗传学中应用
1 2
解释生物性状遗传现象 孟德尔遗传原理可以解释生物界中许多性状的遗 传现象,如人类血型、眼睛颜色等。
指导作物育种工作 在作物育种中,利用孟德尔遗传原理可以预测杂 交后代的性状表现,从而指导育种工作。
3
为基因工程提供理论基础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操作基因的技术,而孟 德尔遗传原理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原则。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 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篇一: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学设计教学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前两节《基因控制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内容,并且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
同时这节课的学习也是《人类性别遗传》的基础。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先用单眼皮和双眼皮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提问,引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再从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过程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在课程中穿插一个小试验,帮助学生理解杂种子二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的基因组成。
最后回到课前提出的问题,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讲究灵活运用,因此在课程结束时设计了两道“课后继续探究”,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深入研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孟德尔,了解豌豆杂交试验。
理解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显性基因、隐性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概念2.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3.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能力目标1.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的能力2.尝试借鉴运用数学方法探究生物学问题情感目标认识生命的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孟德尔遗传学定律3.运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探究生物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教学难点1.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2.由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推导出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教学方法讲述法、推导和实验综合使用教学过程一引言子代获取了父母遗传下来的基因,但子代的性状和父母并不完全一样,有些些地方像父亲,有些地方却又和母亲相似。
例如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观察并统计父母和自己以及兄弟姐妹的眼皮性状。
很多同学发现了父亲是双眼皮、母亲是单眼皮(或者反过来),不同家庭的孩子中既有单眼皮也有双眼皮。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用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来解释。
二孟德尔遗传学定律1 孟德尔个人介绍提出问题①孟德尔选用什么植物作为实验对象?纯种豌豆②研究了哪些相对性状?豌豆的茎杆高度,高豌豆和矮豌豆学生作答①孟德尔选用纯种豌豆作为实验对象②实验研究了豌豆的茎杆高度这个性状,有高豌豆和矮豌豆这对相对性状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和遗传学定律(1)(2)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Ⅰ:生物的一对相对性状分为两类,纯种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的性状叫隐性性状(3)孟德尔做了一个猜想:生物的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用大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高茎,表示为D);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用小写字母表示(如上述实验中的矮茎,表示为d)。
初中基因的显隐性教案

初中基因的显隐性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 掌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3. 能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
教学重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
2.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教学难点: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推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相关的实例。
2. 教学材料:有关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如基因的概念和性状的遗传。
2. 提问: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性状会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而有些性状却不会表现出来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显性基因是指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指在生物个体中不表现出来的基因。
2. 讲解基因的传递规律:当一个生物体拥有两个相同的显性基因或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时,它会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一个生物体拥有两个隐性基因时,它不会表现出该性状。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提供实例:以人类的眼睛颜色为例,解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如何影响眼睛颜色的表现。
2. 引导学生分析实例:通过观察和推理,理解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生物个体中的表现。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疾病的预防。
2. 邀请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讨论。
五、小结和作业(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解释一些生物学现象,如为什么子女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特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和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024年)《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

数据收集与分析
01
数据收集
记录亲本、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及数量,形成完整的数据记录表
。
02
数据分析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计算性状分离比、进行
卡方检验等。
2024/3/26
03
结果解释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解释实验现象并验证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正确性。同
时,引导学生探讨实验中的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
3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
2024/3/26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显性基因存 在时,其控制的性状会表现出来 。
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小 写英文字母表示。当隐性基因纯 合时,其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 来。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其 在遗传中的作用;理解基因型与表现 型之间的关系。
基因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所有基因组合的总称,它 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 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基因型分类
根据生物个体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 基因组成来划分,基因型可分为纯合 子和杂合子两类。
2024/3/26
12
表现型概念及影响因素
表现型概念
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分为定性性状和定量性状两类 。
人类遗传病与显隐性关系
一些遗传病与基因的显隐性密切相关,了解 其遗传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治疗。
28
拓展延伸:前沿科技动态介绍
1 2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地修改基 因,为治疗遗传病和开发新作物提供了可能。
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教案

这本书介绍了人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进展和应用前景,涉及到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调控等与基因显隐性相关的 内容。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对生物 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这本书 介绍了生物信息学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包括基因序列分析、基因突变检测 等,对于拓展视野和了解前沿技术有 很大帮助。
对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遗传规律的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中的实例分析和练习题训练,我已经掌握了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 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拓展阅读资料推荐
《遗传学原理》
《人类分子遗传学》
《生物信息学在遗传学 中的应用》
这是一本经典的遗传学教材,详细介 绍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对于深入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有很 大帮助。
维持生态平衡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和表达有 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如通过影响生物体的适应性 、繁殖力等。
预测物种进化趋势
通过研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分布和表达,可 以预测物种的进化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 科学依据。
农业育种技术应用
杂交育种
利用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在杂交后代中的分离和重 组,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 新品种。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物遗 传现象;具备进行简单遗传实验设计 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基因显性与隐性的基本概念、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常见遗传现象解析以及实验设计与 数据分析。每个部分包含若干小节,通过讲解、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
时间安排
共显性
某些情况下,两个不同显性基因可 以同时表达,产生中间表型或双显 性表型。
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广益实验中学生物组:刘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教学器材:powerpoint课件,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
五、教学思路六、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黑人夫妇生了一个白人小孩)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白化病。
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近亲。
)同学们有预习的习惯,这很好。
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他的父母)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白化病基因被隐藏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7年间,他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书P32-33页,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就举手告诉我,好吗?生:看书,思考;师:看完了没有?一、材料: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滑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
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师:的确,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别的不说,但说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1.8-2.1米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之间,非常易于观察。
教学设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生物的基本概念、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的繁殖等知识基础。然而,对于遗传学中较为抽象的基因概念及其显性与隐性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还感到困惑。此外,他们在运用遗传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分析思路不清晰、推理方法不熟练等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遗传现象为例,如双眼皮、单眼皮等,引出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通过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让学生理解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和图示法,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理解遗传规律。
3.教学内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在生物体的遗传中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遗传现象?
-如何判断某一性状的显性或隐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如何解释遗传现象的?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教学内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遗传图解的分析方法,提高运用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孟德尔遗传定律等概念。
2024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详案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 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选择 •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 • 作业布置及评价方式 • 总结反思与改进建议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基因的显 性和隐性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 理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实验步骤 1. 制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
2. 准备实验材料,模拟基因材料并随机组合。
实验探究活动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01
3. 进行模拟杂交实验,记录后代性 状表现。
02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基因的显性 和隐性关系。
拓展延伸:人类遗传疾病简介
人类遗传病类型
01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学生对于生物实验和科学探究有 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差异化辅导方案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 他们深入探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关系,开展拓展性实验和研究。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需要加强 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采用 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概念及其遗传规 律。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原理解 释复杂的遗传现象。
02 教材内容分析与处理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概念解析
01
02
03
显性基因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大写英源自字母表示, 如A。隐性基因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 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如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设计(详案)
广益实验中学生物组:刘坚
一、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小组合作探究,逐步得出结论。
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二、教案重点和难点:
1、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近亲结婚的危害。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调查自己及父母眼睑及卷舌的情况,并统计;
教案器材:powerpoint课件,代表显隐性基因的透明和彩色材料。
五、教案思路
六、教案过程设计:
导入: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全家福,你有什么发现?(黑人夫妇生了一个白人小孩)其实这个小孩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白种人,而是患了一种遗传病——1 / 4
白化病。
为什么父母正常,女儿却患遗传病了呢?(近亲。
)同学们有预习的习惯,这很好。
这个孩子的白化病基因来自于哪里呢?(他的父母)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体内含有白化病基因,可为什么没得白化病呢?(白化病基因被隐藏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类问题的解决,不能靠推测,科学家都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的。
很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其中做得最成功的当属一个叫做孟德尔的奥地利人,在1858——1865的7年间,他于豌豆的杂交实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其中又有什么窍门呢?请大家看书P32-33页,同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找到答案就举手告诉我,好吗?生:看书,思考;师:看完了没有?
一、材料:首先第一个问题:孟德尔为何选定豌豆作为最终的实验材料?
1、豌豆具有多对差别明显的相对性状,比如:高茎与矮茎;滑粒与皱粒;黄粒与绿粒。
这样可以便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师:的确,豌豆的相对性状非常的明显,别的不说,但说高茎和矮茎,高茎的范围在1.8-2.1M之间,矮茎的范围在0.3-0.5之间,非常易于观察。
除这点外,豌豆还有其他的什么特点吗?
2、纯种;师:有人知道纯种的意思吗?大家看到上节课我们曾学过的这
幅图,父母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相同,这就叫纯种;反之,体细胞中控制同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不同,就叫杂种;这幅图中哪个个体是杂种?生: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师:很好,那为什么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呢?这是由它的花的结构决定的:每一朵豌豆花都是两性花,自然状况下,他们会在花瓣张开之前自花授粉。
也就是说构成每一个豌豆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基因来源相同,进而控制同一个性状的基因相同。
如果人为地将具有相对性状的豌豆植株杂交,就会长出(杂种豌豆)。
孟德尔就是特别注重这一点,才选用它来研究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
二、孟德尔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生:高茎和矮茎杂交获得种子,种子种下去全为高茎;杂种高茎豌豆的种子再种下去,长出的植株有高有矮。
师:×代表杂交,所有的豌豆分三代出现:亲代,子一代,子二代。
子一代的种子是如何得到的?(杂种高茎豌豆自花授粉)也就是自己既当父本,又当母本。
实验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杂交;步骤二:自交
活动一: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贴板表示杂交过程步骤一中的基因传递过程。
学生讨论再小组配合上台演示解说,教师引导:1、大家觉得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基因是直接传给子代的吗?有没有什么桥梁?3、有人能将生殖细胞的基因表示出来吗?4、基因的传递有没有方向?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5、大家对于现在黑板上的演示图是否满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杂种高茎豌豆细胞中含有两种基因,一种是控制高茎的基因,一种是控制矮茎的基因。
哪种基因控制的性状被表达呢?高茎。
我们将这种在杂种细胞中,通过性状表达出来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另一个基因呢?生:
被隐藏了。
师:到底是被隐藏还是被影响?为什么?生:被隐藏,它在杂种子二代中又有体现。
师:所以我们把性状被遮掩的这个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相应的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我们称隐性性状。
高与矮这对相对性状,哪个是显2 / 4
性性状?(高)哪个是隐性性状?(矮)书上用什么表示基因?(字母)显性基因(大写字母)隐性基因(小写字母)如果我们现在用d表示控制矮茎的基因,表示控制高茎的基因则为D.步骤一中所有个体的基因组成为:dd。
DD。
Dd.由此我们知道,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有:DD,Dd。
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有:dd.如果我们只关注图中用字母表示的基因组成和豌豆
性状的变化,就成了这么一幅图,我们管它叫做遗传图解。
活动二:同学们能不能模仿步骤一的遗传图解,用尽量简洁明了的方式画出步骤二,也就是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基因传递过程呢?注:用水性笔的粗端,画的好的上台展示。
学生评价,优胜者说思路,再老师点评
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大家的表现真的是太精彩了,生活中还有很多可用基
因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来解释的现象。
课前我们做过一个家庭性状小调查,其中江昭华同学他的父母都能卷舌,而他本人却不能卷舌,为此,他很困惑。
你能帮他解释这一现象吗?生解释
禁止近亲结婚能否卷舌并不重要,但如果隐性基因控制的是致病的性状
会怎样呢?生:回想起黑人家庭的白化病小孩。
师:也就是一对健康的夫妇有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
像这样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我们称为隐性遗传病。
什么关系的人携带相同隐性基因的几率高呢?(近亲)什么样的亲戚关系属于近亲?为什么近亲结婚容易患隐性遗传病呢?生看版图
解释。
同学们都读过《红楼梦》吧,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薛宝钗是贾宝玉姨妈的女儿。
他们的爱情故事曾让许多人唏嘘不已。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贾母阻止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以及促成宝玉和宝钗的结合分别有什么对错呢?他们均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能结婚。
如果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小结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
表现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DD或Dd。
3、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控制的性状,但d 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去。
二、禁止近亲结婚
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大。
六、板书提纲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显性基因(D)隐性基因(d)
2、显性性状(高)隐性性状(矮)
3 / 4
3、表现为高茎的基因组成:DD、Dd
表现为矮茎的基因组成:dd
(二)禁止近亲结婚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