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预防与监测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发现趋势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发现趋势一、背景介绍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度的增加,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和控制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二、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特点1. 不稳定性强:不稳定斜坡是指由于各种外力作用或内部结构破坏,导致岩土体失去平衡而引起滑动或崩塌等现象。
这种岩土体通常具有较高的倾角和较弱的结构强度,因此其不稳定性非常强。
2. 影响范围广:由于不稳定斜坡往往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其周围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其影响范围也非常广泛。
一旦发生滑动或崩塌等现象,将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3. 预测难度大:由于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气候、地质构造等,因此其预测难度非常大。
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才能准确判断其发生概率和规模。
三、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 地质勘察:在建设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分析,确定不稳定斜坡的位置和规模,并评估其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工程控制: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如加固支护、排水降温等方法来控制不稳定斜坡的滑动或崩塌。
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加固支撑、钢筋混凝土桩加固、喷射混凝土加固等。
3. 监测预警:对已经发生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
常用监测手段包括地面位移监测、水位监测、地下水压力监测等。
4. 管理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规划措施。
例如,禁止在不稳定斜坡区域进行开发建设,或者限制建设高度和密度等。
四、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的发展趋势1. 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和技术手段被引入到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中。
例如,纤维增强土工材料、无人机等技术将为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带来新的突破。
深圳市罗湖建成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圳断裂带中的次级断裂一企岭吓〜九尾岭断裂及横岗 〜罗湖断裂的控制山。该区属地震基本烈度H度区。 2.5水文地质条件
罗湖建成区地下水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 裂隙水两种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 潜水,赋存在第四系冲洪积层、覆盖型残积层和人工堆 积层中。基岩裂隙水主要为块状岩裂隙水 、层状岩裂隙 水,多分布在区内变质岩、碎屑岩、花岗岩的裂隙之中。 按裂隙的成因性质进一步分为节理裂隙水、风化裂隙水 和构造裂隙水。
罗湖建成区危险性大的潜在不稳定边坡有36处, 边坡坡高多>5 m,坡度为30°〜60°的边坡达半数以上, 边坡类型以岩土混合质边坡居多(表Do
坡高 坡度 边坡类型
表1潜在不稳定边坡特征统计
个数/个
W5m
4
5 〜20m
16
$20m
16
<30°
2
30°〜60°
19
>60°
15
土质
10
岩质
6
岩土混合
20
百分比/%
其中最典型的路段为K1 + 141〜K1 + 304,在约170 m 长的路段发育2处滑坡、3处小型崩塌(图2);崩塌及滑 坡均出现在公路沿线的一段高陡边坡上,该段边坡平面
上处于一个外凸的山咀,边坡高6〜20 m,坡度50°,坡 向340〜110°,边坡上部由第四系风化残积层组成,为褐 红色粉质粘土,下部为强风化及中风化侏罗系梧桐山组 凝灰质砂岩;崩塌、滑坡都发生于上部土质坡段,明显受 土岩接触面的控制。
3罗湖建成区崩塌、滑坡及潜在不稳定边 坡的分布特征
3.1崩塌、滑坡的分布特征 3. 1. 1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的分布受地层岩性的控制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预防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预防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趋于增加,许多建筑、道路以及水利工程等的建设也随之而来。
在这种情况下,滑坡地质灾害就成为了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于人类的生命财产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都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威胁。
因此,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
滑坡是地球的自然现象,是由于斜坡岩石或土壤体的某些部分向下滑动而产生的地表现象。
在许多案例中,滑坡一般是由于地势崎岖、降雨量大、水文条件复杂、岩土地质条件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的。
这就需要对于研究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土地利用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该地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便在以下的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其次,对于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预防工作,我们首先需要制定好详细的工作计划。
这就需要我们先进行滑坡地质灾害的评估,并确定该地区的等级划分。
在划分完区域等级之后,就需要针对不同等级的地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对于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安装摄像头、吊挂告警装置等方式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对于可能造成滑坡的迹象进行及时的预警和处理。
另外,滑坡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价格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常见的预防措施有加固斜坡、排水、变形监测和早期预警。
加固斜坡的措施可以通过在山体上安装支撑钢杠、问题点加固等方式来加固。
排水措施通常是为了除去地质体内部的积水,以便地层压力均匀,降低滑坡的发生概率。
变形监测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地面测量、遥感技术等手段来实现。
早期预警是指通过出现预警信号来及时采取措施。
最后,在滑坡地质灾害预防工作开展期间,我们需要对于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这可以使相关人员对于滑坡灾害的认知增强,并掌握应对滑坡灾害的技能和知识,进一步提高滑坡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预防是一项准备工作,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具体措施来预防和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深圳市区域地质环境

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第一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深圳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具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长夏短冬,气候温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
每年会不同程度受到暴雨、热带气旋、寒冷、高温、雷暴、冰雹、干旱、大雾、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约22、5℃,1月平均气温最低14、9℃,最低气温为0、2℃,7月平均气温最高28、6℃,最高气温为38、7℃。
深圳年平均降水量为1966mm,地域分布自东向西减少,东南部年平均雨量达2200mm以上,西北部地区只有约1500mm。
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有2747mm(2001年),最少的年份只有913mm(1963年)。
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
其中48%分布于7~9月(后汛期)。
月平均雨量呈单峰型,最多为8月,平均达368mm,最少就是1月,只有30mm。
深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4天,最多的年份184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09天。
小雨占总降水日数的68%,中雨占16%,大雨占10%,暴雨以上降水日数年平均约9、3天。
降水日数与降水量一样,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平均降水日数为97天,以后汛期占51天,第四季度最少,平均只有20天。
据水文部门雨量记录,1997年7月19日,三洲田24小时最大雨量达531、7mm,1小时最大雨量为104、9mm。
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深圳受季风环流的控制,常年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即盛行风向为南东东与北北东(频率分别为17%与14%)。
深圳市濒临南海,气候明显受海洋影响,台风频繁。
台风影响时间为5~12月,以6~10月较多,尤以7~9月为高峰期。
1997年、1999年、2000年每年两次台风对深圳造成严重影响,深圳均出现6~9级大风及强降雨过程。
深圳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8月20日连续两日的暴雨,深圳市诱发的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达208处,给深圳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就是在4~9月份的强降雨季节,更就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频发时段。
深圳地质灾害隐患分析及安全避险建议

深圳地质灾害隐患分析及安全避险建议唐尧【摘要】深圳“12.20”渣土滑坡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再次给安全生产与灾害防治敲响警钟。
本文通过对比此次滑坡事故受灾区域灾害前后影像照片,分析了其物源构成及形成过程。
剖析了深圳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及分布特征,划分了边坡类、岩溶塌陷和海水入侵等三类共计34个重大地质灾害防范区,提出了地质灾害避险措施及防治建议,为深圳灾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The Shenzhen dross landslide, which occurred on December 20, 2015 , caused heavy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This was an especialy serious accident.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affected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disaster, using satelite images and aerial photographs, and analyses the provenance and formation of the landslide hazard, as wel as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s, avalanches, mud-rock lfows, and ground subsidence disasters in Shenzhen. Dividing Shenzhen into 34 areas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according to the slope class, karst colapse and seawater intrusion , we summarize the issue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control, and suggest disaster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Shenzhen city.【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地质灾害;隐患分析;风险评价;安全避险【作者】唐尧【作者单位】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市接壤,南与香港九龙相联;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防治建议

Vol 29,No. 2Feb 2020第29卷第2期2020年2月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防治建议王正阳12!张洪岩2(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广东 深圳518055;2.深圳市不动产评估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 深圳518040)摘要: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深圳市位于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强烈的区域,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繁,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及气候特征等因素影响,崩塌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灾害是深圳市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中由人类工程活动开挖且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而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占绝大多数,研究斜坡类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防治对策对于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梳理深圳市近年来的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库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整体发育规律,结合目前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总结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关键词: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发灾规律;防治对策;深圳市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20)02-0077-05Development rules and prevention suggestions of slope geological hazardsin Shenzhen cityWANG Zhengyang 1'2 , ZHANG Hongyan 2(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enzhen ) , Shenzhen 518055, China ;2 RealEstateAssessmentCenter !Shenzhen (Shenzhen Geo-environmentalMonitoringCenter )!Shenzhen518040!China )Abstract :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is important for public safe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henzhen city is located in a coastal zonewith strong interaction of sea and land the prevention situationofgeologicalhazardisnotoptimisticduetofrequentextreme weatherinrecentyears'Duetothegeological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climaticcharacteristicsco l apseandlandslidesarethemaintypesofgeologicalhazardsinShenzhencity andthe ma8ority of them are caused by engineering excavation withoute f ectivesupportSoit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urbanpublicsecuritysystemtostudy thedevelopmentrulesandprevention measuresofslopegeologicalhazard'Bycombingtherecentgeologicalhazardsprevention database andfieldinvestigation !this paperanalyzesthe developmentrules ofslopegeologicalhazardsinShenzhencity'Combined withthecurrentpreventionand managementsituationsome problemsandsuggestionsareputforward'Keywords : geological hazards ; management system ; hazards rule ;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 Shenzhen city1深圳市地质灾害概况深圳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沿海低山丘陵地区, 东临惠州和大亚湾、西濒珠江入海口,南接香港,北收稿'(:2019-10-23责任编辑:刘硕第一作者简介:王正阳(1992 — ),男,博士,主要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地质相关研究,E-mail : wzy 920102@ 126. com 。
深圳市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加剧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 沿海地质环境更加恶化。
9 8 4年完成的《 深 全新世以来活动进一步减弱, 据1 圳区域稳定性评价》 , 得出深圳不具备发生 Ms ≥5 级的地震条件。迄今深圳市区尚未有发生过 3级以 5 6 7年 上地震的历史记载( 仅在其外围的宝安南头 1 。仅在沙头角和南头两地各 发生过 1次 3级地震) 发生过 1次 3<Ms< 4级地震。由此可见, 深圳地 区的地震记载引证了其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 虽然断裂活动不会引起强烈地震, 但是断裂的 活动会对城市建筑设施造成危害。作为区域主导构 造的北东向断裂, 连续性较好且穿越市区。断层现 处于缓慢释放应力蠕动状态, 并且沿一个方向滑动, 如黄贝 岭 F . 1 7~0 . 3 5 8断 层 趋 向 性 蠕 动 速 率 为 0
1 9 9 5年以来广大的乡村地区 城市化进程互动发展, 基本上进入了城市化成熟阶段。近年来城乡一体化 和都市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使仅有 7 6 0 k m 的可 建设用地上, 5 0 0多平方公里已是高楼林立。 城市化进程是人口聚集、 产业聚集、 经济增长的 过程, 也是大规模资源消耗、 空间聚集、 自然地貌格 局破坏和人工地貌形成的过程。城市化进程一方面 要受到城市区域地质环境因素的约束; 另一方面高 聚居的社会或工程因素不可避免地引发地质环境问 题, 如大规模工程建设盲目的采石取土, 造成深圳水 土流失面积约 1 6 9 k m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G e o l o g y 工程地质学报 1 0 0 4- 9 6 6 5 / 2 0 0 6 / 1 4 ( S u p p l . ) 0 0 3 3 0 5
深圳市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监测

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监测①绝对位移监测:是根本常规监测方法,用监测点的三维坐标,得出测点三维变形位移量、位移方位与位移速率。
崩塌、滑坡的监测点分为地表和地下监测。
②相对位移监测:是了解灾害体变形部位点与点之间相对位移变化〔X 开、闭合、下沉、抬升、错动等〕的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
主要用于裂缝、崩滑带、采空区顶底板等部位的监测。
③倾斜监测:是对地面及地下〔钻孔〕倾斜监测。
监测地面或建筑物的倾斜方向和倾角变化及崩滑体内〔钻孔〕倾斜变形。
④声发射监测:检测岩体破裂时产生的声发射信号。
采用声发射仪检测岩音频度[单位时间内的声射事件次数〔次/分〕]、大事件[单位时间内振幅较大的声发射事件次数〔次/分〕]、岩音能率[单位时间内声发射释放能量的相对累计值〔能量单位/分〕],用以判断岩体变形情况及稳定状况,并进展预测预报。
⑤应力监测:在地表或地下〔钻孔、平斜硐内〕埋设地应力计,测量灾害体内地应力的变化情况,分辨拉力区、压力区及压力变化,用以推断岩体变形。
⑥地下水监测:对测区内的地下水露头〔人工的和天然的〕进展系统的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工程的长期监测〔有条件可以设置孔隙水压监测〕。
用以掌握区内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大气降雨的关系,掌握地下水的动态特征,进展其与崩滑体变形的相关分析。
当崩塌、滑坡变形破坏与地下水具有相关性时,特别是在雨季或地表水位抬升时,假设崩滑体内有地下水时,应予以监测。
⑦地表水监测:监测崩滑体周围沟谷、溪、河的水位、流速、流量,分析其与地下水的联系和与降雨量的联系、分析地表水冲蚀与崩滑体变形的联系。
⑧气象监测:利用常规气象监测仪器如温度计、雨量计、蒸发仪等进展以降雨量为主的气象监测。
由于降雨是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的主要环境因素,故应进展降雨量监测,并收集气温、河流水位的数据。
〔2〕泥石流监测泥石流监测内容,分为形成条件〔固体物质来源、气象、水文条件等〕监测、运动特征〔流动动态要素和输移冲淤等〕监测、流体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等〕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3年第12卷第4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1 引言
深圳市地处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当地以丘陵、山谷等地势居多,且气候属于热带海洋潮湿气候,常年多雨并伴有暴雨、台风及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是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尤其在经济发展中各种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形成了诸多人工不稳定斜坡,造成了易发生滑坡、崩塌等事故的安全隐患。
预防灾害发生是当下需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地质及天气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了影响灾害发生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灾害发生的办法。
2 深圳市气候特点与地质灾害特征
2.1 深圳市气候特点
深圳市处于亚热带地区,降水量非常高,尤其是东南部地区降水量达年平均2,200mm以上。
据资料显示,导致深圳市灾害性天气原因之一的热带气旋年平均达4次以上。
降雨量年际变化也较大,暴雨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月至9月,是全年暴雨比较集中的月份,可占年平均暴雨日数90%以上,降雨量也占全年降雨量的40%以上。
而全年有80%以上的降雨量出现在4月至9月之间,伴随暴雨发生的强对流、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也屡见不鲜,据资料记载近年严重多雨气候和热带气旋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发生年份的年平均降雨量均在2,100mm以上。
较为频繁的暴雨、强对流、严重多雨和热带气旋灾害是形成当地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1]。
深圳地区地层由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碳质板岩及石英砂岩等组成,并多为断裂构造。
部分岩层由断裂与褶皱构造共同构成,地层存在较多的断裂带及构造线,破损残缺情况较为严重。
[2]区内东西部地区以岗岩为主,而中部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这一区地质构造尤其以深圳大断裂为界的东北方向地层较为复杂,有较多的次级断裂层交织,是滑坡易发区域。
深圳市的地质特点在此种气候条件下很容易形成地质灾害的情况。
坡体的软岩极易被风化,在暴雨及雨量充沛的环境下坍塌和滑坡地质灾害事故时常发生。
2.2 斜坡类地质灾害
深圳市地质灾害主要是滑坡、崩塌等斜坡类地质灾害,且这类地质灾害受降雨影响最为显著,受气候影响是已发生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类型。
由于地质岩性特点的普遍性,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具有了先决的物质基础。
在地层中主要含有的板岩、变质砂岩、砂质泥岩及千枚岩等均属于软质岩,暴露于地表极易风化,抵抗外界压力能力较弱,受地下水压力作用很容易发生滑坡。
深圳市以花岗岩为主的地层区域表面常附有残积层和风化壳,各向异性与空隙性特征明显,对斜坡的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尤其在降雨环境下边坡土体饱和度变化使花岗岩边坡稳定性急速降低。
[3]而在人工填土为主的地质区域由于粘性土土质不均匀且较松散边坡稳定性也极差,在雨水条件下泥石流、滑坡等事故也较常发生。
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有密切的联系,滑坡、崩塌等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高台地、山区等处,40度至70度斜坡易发生滑坡,而50度至80度斜坡易发生崩塌。
且地质灾害与降雨量和降雨周期相关,降雨量增强的年份发生的滑坡、崩塌事故也明显增多。
[4]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在深圳市内均有分布,据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发生的地质灾害达近400起,而滑坡、崩塌占地质灾害事故的近80%,不稳定斜坡更是有700处以上,滑坡事故占到斜坡类地质灾害的近40%,崩塌则占60%以上。
滑坡主要以小型滑坡为主,灾害事故中土质滑坡的占有率在44%左右,岩质滑坡的占有率在31%左右,剩余则主要为岩土混合的滑坡灾害。
土质滑坡与岩质滑坡的滑动距离受环境影响而各不相同。
崩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目前发生的崩塌类型以低于100立方米的小型崩塌事故为主,崩塌堆积物以碎石、块石为主,崩塌运动距离与坡高比值基本在1.2以下,较少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预防与监测
王谊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26)
摘 要:本文对深圳市的气象特点和地质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斜坡类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提出了预防和监测斜坡地质灾害的办法。
关键词:斜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灾害特征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3)04-0012-02
– 12 –
发生比值在2以上的崩塌事故[5]。
3 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预防与监测
3.1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分析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受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在悬崖及深沟等地势具有一定坡度的位置具有形成滑坡的临空条件。
深圳市总体地势是东北部较高而西南部较低,多山地、丘陵地带,地形常有一定的坡度,是形成滑坡、崩塌的条件之一。
部分地形中部缓而上下陡,形成了易汇水的地形,较容易形成土体与基岩接触面滑动的土质滑坡。
滑坡等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也有极大的关系,深圳市滑坡事故主要发生在砂岩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受岩土类型的影响较大。
岩石风化后表面表现出粘土特性,抗剪度降低,易在地下水条件下形成滑坡、崩塌灾害。
[6]深圳市地层断裂结构较多,较软的结构面易发生滑动,且断裂破碎形成了滑坡的物质基础。
地质构造的断裂性造成了岩体呈块状并伴有不稳定结构,继而在多方因素影响下岩体发生根部空虚或滑脱母体情况,形成崩塌灾害。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形成除了与其特有的地形地貌等因素相关,地下水及降雨情况也是影响灾害发生的关键因素。
在形成的滑坡、崩塌等灾害中,大多伴有地下水作用形成的诱因。
地下水使土体饱和并能产生一定的浮托润滑作用,对灾害的形成总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7]降雨量大且汛期长不仅对深圳市地下水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降雨过程中的对岩体的冲刷也是形成灾害的有利因素。
降雨在斜坡类地质灾害中是非常活跃的诱因,滑坡数量常与降雨量有直接对应关系,在对深圳市滑坡事故的分析中发现,当降雨量达每小时70mm以上时,滑坡发生的概率极高。
所以降雨强度与滑坡的发生密切相关。
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因素一部分源于自然环境因素,另一方面的因素则源于人类的工程活动。
深圳市的人工建设边坡已经达数万处之多,在形成的滑坡、崩塌事故中有绝大部分是因为人工边坡失稳形成。
人类采掘矿产、修建道路、开造水库、兴建住房等诸多的工程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滑坡及崩塌隐患,如采挖山石形成山体根本空虚造成崩塌,修建水库形成岩体滑坡、兴建建筑形成不稳定斜坡等。
预防斜坡地质灾害首先应是从人类的工程活动入手,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不稳定斜坡的形成,避免滑坡、崩塌的发生。
3.2 灾害的预防与监测
对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预防与监测可从多方面入手。
对于部分的灾害如巨型滑坡等,人类的抗拒能力是较低的甚至是无抗拒能力的,这类灾害通常是恶性的、能量巨大的,面临这样的地质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即避让措施。
在住房与交通工程的建设中要尽量避免靠近易发生这类地质灾害的位置。
增加地面植被是防治地质灾害的一项长期有效的方法,合理地种植草皮、树木,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保持水土平衡,降低土体滑坡的概率。
但这种措施需要长时间实施,见效较慢,是一项需长期发展的工程[2]。
采取工程措施是预防斜坡类地质灾害的直接手段。
根据深圳市不稳定边坡的现状,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来稳固边坡,预防灾害发生。
对于高度过高、压力较大的斜坡可在根部深埋混凝土结构的桩子,借桩子根部外沿岩土变形产生的弹性抗力与地面上坡土压力抗衡。
对于岩坡中部分被挖空的情况可用锚杆束紧可能发生坍塌的岩土,此类措施适用于坡内破裂面与坡面距离较近的情况,将锚杆的一段由锚墩承受压力,另一端固定在破裂处稳定位置,锚杆可形成网格状布置。
[8]但对具体固定锚端的位置要根据岩石的风化及软硬度、松散度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由于深圳市大部分地区的岩石均属于软质岩,由软质岩形成的高坡底部岩石强度经常不能承受巨大应力,产生不规则的压缩使中部岩土产生侧向推力,最终形成倒塌等,对于这种情况可采取措施防止压缩产生,在半坡位置设置平台进行减载,使压力分散,避免不均匀压缩,从而防止崩塌。
另外,由于降雨与地下水对斜坡类地质灾害事故存在显著影响,实施疏干排水工程建设也是预防斜坡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4 总结
深圳市发生的地质灾害中以斜坡类地质灾害为主,对斜坡类地质灾害的预防是地质研究中一项重要工作。
要降低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不稳定斜坡数量,以预防和监测为先,实施改良稳固现有边坡的工程措施,使灾害得到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 张小丽.47年来深圳的严重气象灾害及其规律(二天气
篇)[J].广东气象,2001(1):27-28.
[2] 徐泰松.深圳地区人工边坡失稳类型及主要控制因素分析
[J].地基基础工程,2003,7(1):68-70.
[3] 张运标.深圳地区强风化花岗岩分带及地基评价[J].岩土
工程界,2004,7(10):59-62.
[4] 张玉芳.深圳市地质灾害及防治技术[J].中国地质灾害与
防治学报,2003,14(4):105-107.
[5]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深圳市地质灾害报告
[R].深圳: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2006.
[6] 唐春梅,雷万荣.江西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基本特征及
成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16(3):235-238.
[7] 深圳市区街道地图集编辑委员会.深圳市区街道地图集
[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
[8] 陈吉艺.浅谈深圳地区斜坡类地质灾害的特点与防治[J].
科技天地,2011(7).
王谊:深圳市斜坡类地质灾害预防与监测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