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_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_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_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中秋节是有悠久的历史的,和其它传统的节假⽇⼀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那你知道中秋节到底是如何⽽来的吗?下⾯由⼩编为⼤家整理了⼀些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_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希望⼤家都能认真阅读。

⽬录中秋节的由来1、中秋典故之⼀——嫦娥奔⽉,中秋节⽇由来说起中秋佳节,在中国,⼈们便会⾃然想到“嫦娥奔⽉”的故事。

这个美丽动⼈的故事流传⼏个年了,⾄今仍为地球⼈所喜闻乐道,成为中秋由来起源的典故。

相传在远古时候,天上有⼗个太阳同时出现,“⽇光似⽕,四海如沸,⼭崩地裂,草⽊枯集”,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类难以⽣存。

⼀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其⼒⽆⽐,⾝怀绝技,⼈称“神箭⼿”。

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为救⼈于⽔⽕,便登上世界顶峰喜玛拉雅⼭,⽀脉的昆仑⼭顶,运⾜神⼒,拉开神⼸,⼀⼝⽓⽤箭射落九个多太阳,只留下⼀个太阳按时起落,在天空运⾏,为民造福。

因此,后羿之名扬天下,受到百姓的敬仰和爱戴。

有⼀个能歌善舞、美丽善良的⼥⼦,名叫嫦娥,慕名嫁给了后羿。

婚后,夫妻⼆⼈相亲相爱,后羿除给年轻⼈传艺狩猎外,终⽇和嫦娥在⼀起,⽇⼦过得美满幸福。

做为后羿的妻⼦,嫦娥的⼼地⾮常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穷苦的乡亲们,乡亲们都夸后羿娶了⼀个温柔、贤惠、善良的好妻⼦。

周边国家与地区的不少志⼠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徙弟多了,⼈员也就复杂了。

有⼀个⼼术不正的⼩⼈,名叫蓬蒙的也乘机混了进来。

⼀天,后羿到昆仑⼭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道教祖师爷爷太上天君,天君刚刚⽤⼋卦芦练成⼀种长⽣不⽼之药,天地间不少神灵与⼈吃了他的药后,⼀个个都修成超凡的仙⼈,得了正果,上了三⼗三洞天。

太上天君是下凡私访寻找与仙有缘之⼈,祖师爷爷⼗分佩服后羿的神⼒,敬重后羿为民造福的功德,便赐给后羿⼀包长⽣不死之药。

据说,不管是⼈还是其他⽣物,只要服下此药,能即刻成仙上天。

然⽽,后羿舍不得撇下⼼爱的妻⼦嫦娥与乡亲们,更不愿意⼀个⼈升天。

便回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不料被⼩⼈蓬蒙窃听和看见了。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简短20字大全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家团聚共度的时刻。

那么,中秋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将为您讲述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做后羿的英雄,他用神奇的力量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非常崇拜他,但后羿却总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独。

一次,在后羿身边出现了破坏和争斗,人们争夺他手中的长生不老药。

智慧的后羿将药丸给了最可靠的朋友——寿星,自己只服用了半颗。

后羿吞下药丸后,变成了不老不死的仙人。

后羿的妻子嫦娥也被人追求,她拒绝了这些追求者并保护了长生不老药。

有一天,后羿不在家,有个名叫嫦娥的女孩偷偷服下了长生不老药,她飞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上的仙女。

故事二:张仪打月传说古代楚国有个勇猛的将军叫张仪,他征战四方,声名远扬。

有一次,张仪在征服鲁国后,意外发现月亮上的嫦娥仙子,他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决定给嫦娥争夺月亮。

于是,张仪带着精兵强将登上了高山,用强大的力量一直攀爬,终于到达了月亮。

他遥望着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的身影,开口向她表达自己的爱意。

然而,嫦娥告诉他,她的心已经属于月宫的玉兔了。

张仪心灰意冷地离开月亮,但他在中秋节这一天每年都会放烟火、烧香,以示怀念。

故事三:玉兔奉草很久以前,天帝派遣一只名叫玉兔的兔子去人间寻找草药,以治疗上古时的病痛。

玉兔从上天掉落到人间,醒来后却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回家的路。

在浓郁的花草香气中,玉兔吃草吃得太多忘记了回去,渐渐地变胖变大。

不久,一位仙人告诉玉兔,他不能永远留在人间,要回月亮。

于是,玉兔奉上草药回到了月亮上,并被天帝赐予了不凋谢的玉兔树。

从那时起,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一同赏月、品尝月饼,以纪念玉兔奉草的故事。

这些是关于中秋节来历的故事,它们充满了神秘和浪漫。

中秋节除了故事外,人们还会赏月、吃月饼、品尝柚子等,一起欢度这个团圆的节日。

记住它的来历,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中秋节的美好。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

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简短文字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一、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源自古代的祭神活动。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

相传,古代有十日一夜的药王救火大会,为了感谢夸父的努力救火,王母娘娘赐给他不死不朽的仙药。

不料一次她在月宫遇到当时燃烧不尽的大火,她担心火神会误伤凡人,于是毅然将仙药吞了下去,化身为嫦娥一下来到人间,并奔到月宫。

月宫幽圆的月亮对嫦娥显得更为美丽,她便把自己的仙药藏在了月下杏儿的树洞里。

二、嫦娥奔月后来,人们因此而认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是圆圆的,清澈澄澈的美丽异常,大家便以此为每年的固定节日,这就是传统的中秋节。

而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之一。

三、晚上赏月吃月饼中秋节的习俗有无论是在户外还是在楼房高层的“月台”上,都会有人聚在一起赏月,相互祝福。

中秋节吃月饼也是一种传统,而月饼则因这个节日而广为流传,成为节日习俗。

四、个人观点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温馨和快乐。

通过传说和故事,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古人们对神话的崇拜和向往,也更加懂得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与家人团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体验月饼带来的美味。

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传统节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古人们的智慧和情感。

五、结语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情与家人朋友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温馨美满的节日。

愿我们心中的月亮也能如嫦娥驻足,明亮而温暖。

学习过传说和故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热爱生活,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祝大家中秋快乐!这篇文章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通过深入剖析古代的月神娘娘嫦娥的传说,让读者更加了解中秋节的来源和传统意义。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中秋节”、“嫦娥”、“月亮”等主题文字,加深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一、后羿射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天空中有十日并存,骄傲自大的贪图权力的十个太阳,每天轮流升起和落下。

人们在高温和炙烤下生活艰难。

于是,伟大的英雄后羿应运而生,用神弓神箭射掉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从此每天升起和落下,为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后羿英勇无比,救民于水火之中,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二、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为后羿的伟大神射手,他为了救人民,射掉了九个太阳,但却气得玉皇大帝剥夺了他的人间至宝——长生不老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担心药被盗,便将药服下,身体悬浮于空中。

为了一个永远的家,嫦娥决定偷走玉兔的蓬莱仙果,后成为月宫上仙。

从此,嫦娥化身成一轮明月,守护着人们的心灵。

三、月饼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成为了一个传统节日,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成为了一种习惯。

相传元朝,起义领袖朱元璋,曾用月饼“献计”团结民众,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代传承一代,代代相传。

四、红色中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团结和祥和。

因为这个原因,中秋节被称为“红色节日”。

红色月饼,红灯笼和红色剪纸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元素。

此外,还有红色礼物和各种红色装饰,在中秋节这个团聚、感恩的节日里,红色总是占了主导地位。

五、桂花香郁中秋节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特色,就是桂花香郁,这一天月亮特别圆,金灿灿,而且桂花香气四溢,令人感觉十分舒适。

人们经常在中秋节期间泡上一杯桂花茶,一边赏月一边品尝,别有一番风味。

同时,桂花也成为了中秋节的象征之一。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起源于古人对于月亮的崇拜,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依旧对中国人民产生着强大的精神感染力。

每到中秋节,人们总是倍感亲情、友情和团结的温暖,也成为了寄托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的故事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光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听一听其中的一些故事。

1. 后羿射日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有一把神弓,能够射中天上的九个太阳。

为了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后羿一箭射下了八个太阳,只剩下了一个太阳照耀人间。

这样,人间才得以生存下来。

为了纪念后羿的功绩,人们便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表达对他的敬意。

2. 嫦娥奔月
另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传说是关于嫦娥的。

相传,古时候天宫里有十个太阳,烤焦了人间百姓的农田,因此天帝派神射手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

后羿因此被尊为英雄,得到了不少好处。

但是,他嫉妒嫦娥美貌与天仙身份,因此将不朽药丸藏在家里。

嫦娥想得到不朽药丸,因此不小心吃了药丸,便飞到了月亮上。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便在中秋节这一天放空灯笼,希望嫦娥能够看到他们的祝福。

3. 月宫玉兔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月宫玉兔的。

相传,月宫里住着玉皇大帝、嫦娥和玉兔三位仙人。

玉兔是嫦娥的宠物,喜欢吃桂花。

因此,人们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象征着月宫里的玉兔吃桂花。

以上这些传说都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的一部分。

无论哪个版本的故事,中秋节都是一个表达团圆、感恩、祈愿的节日,带给人们无尽的欢乐和温馨。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精选6篇)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1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到明清时期几乎与春节同样重要。

中秋节有很多传说,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有几个故事。

一是嫦娥奔月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代,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人间民不聊生。

这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年轻人出现了,他登上昆仑山的顶峰,张弓搭箭,嗖嗖嗖射落了九个太阳,大地于是变得凉爽,草木开始生长,牲畜也开始繁衍,百姓们不再饱受炎热之苦。

后羿为百姓立了大功劳,很多有志向的年轻人都慕名前来投师学艺,有一个名叫蓬蒙的心术不正的人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遇见了西天的王母娘娘,王母为感激后羿为百姓作出的贡献,赐给后羿两颗药丸,并告诉他服用以后可以得道成仙。

后羿不愿独自成仙,便将王母所赐仙药交由美貌的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将药放进了百宝箱,岂料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就乘后羿率众打猎时,称病在家,持剑闯入后羿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仙药。

嫦娥誓死不给,危急之下拿出仙药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体变得极其轻盈,慢慢地飘向了天空。

后羿预感到嫦娥有危险,于是在打猎途中匆匆赶回家。

赶到的时候,嫦娥已经飘出了窗口,后羿只来得及扯下了嫦娥的一段衣袖,眼睁睁地看着嫦娥飞向空中,飞离了他和故土,飞到了月亮之上。

嫦娥奔月那天刚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从此,每年的这一天,后羿都遥遥望着月亮,回忆与嫦娥生活的点点滴滴。

百姓们为嫦娥保护仙药以及后羿的深情所感,每年的八月十五也都在家中摆上瓜果遥拜嫦娥,渐渐形成过中秋节的习俗。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篇2早在中秋节的前一个月,各式各样的月饼就纷纷上市了,人们很早就准备好了供节日享用的食品。

节日是从下午的设宴聚餐真正开始。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最精致高雅、隆重的,当属宫廷宴席。

八月十五这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无一例外地要全家团坐在一起,用餐赏月。

明代的宫廷,在八月十五这天,最流行吃螃蟹,人们认为八月十五前后的螃蟹又大又好,是食用的时间,因此中秋这天,大家围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围,一边聊天,一边用餐。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

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月夕”、“团圆节”、“仲秋节”等不同的称呼。

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有很多种版本,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比较普遍的说法。

一、纪念胶东起义相传中秋节的来历源于唐朝时期,当时,唐玄宗喜欢慕名佛教,居住在崇仁宫。

与此同时,胶东地区的人民经历了饱受压迫的生活,于是发动了一场起义。

这场起义的领袖是刘黑土、田武等人。

这场起义的时间是在中秋节前夕,因此很多人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就是为了纪念这场起义。

二、纪念嫦娥奔月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传说,那就是嫦娥奔月。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相信月亮里面有个仙女,她名叫嫦娥,每天都在月亮中度过。

后来,一个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想要飞到月球上,却发现人在天上难以行动,于是后羿就射下了9 只日。

此后,人们在月亮上也就能看到草木、山川了。

后羿的妻子嫦娥因为对他念念不忘,便突破重重阻隔,飞到了月球上。

因此,中秋节就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而兴起的。

三、纪念拯救孟姜女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比较感人的传说,那就是拯救孟姜女。

相传在古代时期,有一个妇女叫孟姜女,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度过了很长的岁月,思念家乡的心情非常强烈。

她天天向着东方祈祷,每一天看着东方,眼泪就像西江水一样流失。

最后,她的泪水流成了一条大河。

月亮上的玉兔、蟾蜍,听说这位美丽的女子心有所思之后,执了孟姜女的手,带她直上天空,让她在明亮的光环中与家人团聚。

所以,为了纪念这一传说,人们就在中秋节之夜的月色中,观赏月亮,向嫦娥等月亮中的神仙祈愿团圆、幸福。

四、古代的祭月节除了以上的传说之外,中秋节的来历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古代的祭月节。

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拜是无以伦比的,而在秋季的时候,人们会感到月亮非常美丽,因此就安排了一些仪式来祭拜月亮。

古代的明月祭拜非常严肃,甚至比较复杂。

到了唐朝时期,月祭还升级成一个重要的颁帖交流活动,各方的重要人物都能在此集中会面,加深交流,这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秋节的“团圆”之意。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秋季的丰收,也象征着家庭团聚。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许多起源和传说。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

起源一:古代祭月中秋节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仪式。

相传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开始祭拜月亮,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种祭月的活动逐渐形成了中秋节的雏形。

起源二:嫦娥奔月与中秋节密切相关的一个传说便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十个太阳轮流照耀大地,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众神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谁去射下这些太阳,最后只有后羿成功将九个太阳射下。

因为这项伟业,后羿被尊为神仙,并得到了一种神奇的药物——长生不老药。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她因此飞上月亮,成为了月宫中长居的仙女,以后变成了人们祭拜的对象。

每年中秋节,人们在赏月时都会朝拜嫦娥,以求祈福。

起源三:海上神话另一个和中秋节有关的传说是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关。

这个传说讲述了牛郎织女两个相爱的人因为境遇而被拆散,牛郎化身牛群,织女则被迫返回天上。

但每年的八月十五,鹊桥会搭起,让牛郎和织女得以重聚。

这也成为了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时怀念爱情、祈愿姻缘的故事。

不管这些起源与传说的真实性如何,中秋节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这些起源和传说为节日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涵义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除了传统的祭拜活动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比如,人们会制作和食用月饼,这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

月饼外形圆润,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此外,赏月也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人们把月亮当作联络感情和思念亲人的纽带,相互约定在中秋之夜赏月。

总结起来,中秋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丰富传说的重要节日。

无论是古代的祭月活动、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是与牛郎织女相关的传说,都为中秋节增添了许多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这个节日以团圆和祈福为核心,让人们对家人的思念更加浓烈,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年中秋节的来历,欢迎大家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

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

《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

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

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

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

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

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

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

它的引力只有
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

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

近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

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

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最大,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

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节诗词
杜甫(712_770),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夜月》中秋节的诗句中写道: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前两联睹月兴叹,以象征团聚的八月十五之圆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后两联状写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显出满月之明亮,下字奇险,立意新奇,别具一格。

再如他的《月夜忆舍弟》中秋节的诗句: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战乱离散已久,无从得到他们的音讯。

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感人至深。

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诗人,他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中秋节的诗句中写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作于他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引出空间的变化,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露出感情的迁移。

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郁闷和愁苦。

李商隐(812一约858),唐代杰出诗人,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他的两首中秋节的诗句中秋咏月诗词格调凄清: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第一首中秋诗词通过嫦娥的孤寂处境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第二首中秋诗词写深秋之夜,青女素娥与月中婵娟比赛谁更耐冷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孤独凄清的情怀。

张九龄(678_740),字自寿,一名博物,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后世称之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他的《望月怀远》中秋节的诗句写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中秋诗词。

起句“海上生明月”虽全是写景,却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次句“天涯共此时”,触景生情,转入“怀远”。

从月出东山到月落乌啼,漫漫长夜,更兼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故而生“怨”。

三四两句,以怨为中心,“情人”与“相思”,“遥夜”与“竟夕”相呼应。

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光线还是那么明亮。

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夜已深,气候更凉,寒露也沾湿了衣衫。

相思不眠之际,有什么可以相赠呢一无所有,只有满手的月光。

不如睡去,好在梦中与她相聚。

诗至此戛然而止,令人唏嘘回味。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