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发育生物学)03-05第三-五章

65
成熟的卵细胞在代谢上是极为钝化的,只有受精的 刺激才能唤醒代谢的活跃进行,这一活化过程分为:
阻碍多精入卵的机制:
1. 快封闭反应: 卵膜中存在离子通道,卵膜的快速阻碍
多精入卵作用是通过改变自身膜电位形成 的。精子进入卵细胞触发细胞膜静息电位 迅速去极化,引起膜外精子与卵细胞识别 和融合的障碍。
如人为维持原有的膜电位,可诱导多精 受精现象发生;如改变正常的初始膜电位, 则会阻止卵细胞的受精。
25
海胆精子顶体突起与 卵子微绒毛的接触
26
海胆精子顶体突起上Bindin的定位
27
28
海胆卵子表面的Bindin受体 29
哺乳动物的精卵识别
哺乳动物精卵的特异性识别发生在卵细胞的透明 带(zona pellucida)部分。 小鼠 透明带中含有ZP3 糖蛋白 ,它与ZP1、ZP2 以网状的骨架结构存在于透明带中。 ZP3能结合精 子,并引发顶体反应。
小鼠透明带丝状串 珠样结构示意图
35
36
金色仓鼠精子入卵过程 :A,精卵融合的扫描电镜照片 B,精子与 透明带的结合 C,精子头部穿过透明带。
37
38
D,精子与卵子质膜的融合 E,精子顶 体与带有微绒毛的卵子质膜融合的示 意图
39
二. 受精的唯一性
当精卵细胞膜融合时,为确保受精的唯一 性,其它精子的进入通过两种机制来阻止。
56
海胆受精膜的形成及多余精子的移除 57
哺乳动物不形成受精膜,但皮质颗粒中释放的酶 对透明带中的精子受体分子进行修饰,使之丧失 与精子结合的能力,因此,称为透明带反应。
(半乳糖基转移酶 (GalTase)—可与ZP3分子上的N-乙酰 葡糖胺结合 ,使精子G蛋白激活并诱导顶体反应。卵激活 时皮质颗粒释放出来的N-乙酰葡糖酶能对ZP3上的 GalTase结合位点进行修饰,由此阻断透明带外围的精子 与受精卵结合。)
金鱼的人工受精技术图解

金鱼的人工受精技术图解
当我们见到雄鱼剧烈追逐雌鱼,并见到少数卵粒排出时,可用面盆或小敞口缸盛1/3至1/2的新水,然后把雌和雄亲鱼带水捞入面盆或小敞口缸内,盆底铺上一层人工鱼巢或棕丝片,两手分别抓住雌鱼和雄鱼,使它们的是生殖孔相对,先用大拇指轻轻挤压雄鱼腹部,见有乳白色的精液泄出的同时,用相同的方法挤出雌鱼腹内的卵粒,两手在水中轻轻颤动,让卵粒均匀的随水落入到盆底的人工巢上,这时的卵子和精子在水中很快受精,卵粒由透明而转为米黄色的受精卵。
由于水内受精法不离水,对亲鱼的损伤略小于离水受精法,受精卵黏性强,能很快附着与人工鱼巢上,换水容易,操作方便,受精率也不亚于离水受精法。
人精子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人精子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关键词】精子;显微镜检查,电子,扫描;超微结构扫描电镜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尤其在白血病、红细胞病变、细胞凋亡等游离细胞的临床诊断及基础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随着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工作的开展,对人精子的超微结构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
由于人精子含水量大,表面导电性差,因此是扫描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的难点。
为了使其适应扫描电镜观察的要求,并更好地显露其表面的形态结构,在制样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清洗、脱水。
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为72.75 dyn/cm,样品极易受到脱水张力的损伤,发生收缩和变形[2]。
同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时,由于其二次电子的产率低,样品密度低,电子束容易穿透;而样品脆弱,又经不起电子束长时间的照射。
因此,要想取得质量较好的图像,正确调整扫描电镜工作时的参数也非常重要。
我们通过反复对不孕症患者精液样品的制备和观察,总结出一套较好的制样方法,并选择适合的加速电压,取得质量较好的图像。
1 材料和方法1.1 仪器漩涡混合器,普通离心机,普通冰箱,JEM JEE-5B真空冷冻干燥机,HITCH E-1010离子溅射仪,HITCHI S-3400N扫描电镜。
1.2 样品制备24 h内(4 ℃冷藏)送样(10 ml试管)的精液,漩涡混合器摇匀(1~2 min)。
采用离心清洗法:用吸管吸取样品1 ml,加5 ml PBS(或生理盐水)离心清洗(2 500~3 000 r/min,5 min) 3次,注意:去上清液时宜缓慢倒出,每次管底留液应不少于0.5 ml[3]。
加3%~4%戌二醛固定30 min,PBS离心清洗2次,清洗方法同前。
然后分别用50%、70%、90%、100%乙醇作梯度脱水,每次15 min,离心3 000 r/min,5 min。
在常温、常压下(也可在冷冻条件下)用100%的醋酸异戌酯置换乙醇,时间30 min,然后3 000 r/min,离心5 min,去除上清液(可见管底有白色絮状物),用吸管吸管底液2~3滴滴到载璃片上,自然干燥(也可采用JEE-5B真空冷冻干燥机干燥),用玻璃刀切下含有样品的部位,大小2 cm×2 cm。
第六课题鱼卵的形态学,卵膜扫描电镜观察及遗传学鉴定的研究

基于Cyt b基因构建的鱼卵及同源序列和遗传距离图
据其他一些动物的Cyt b基因序列分 析的结果,种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 离一般在0~4.06%之间,差异超过 6%的个体已有明显的亚种或种的分 化。 鱼卵与其它颌针鱼目鱼类序列间遗 传距离在 21.9~26.4%之间 鱼卵之间,以及鱼卵与沙氏下鱵鱼 序列之间无差异。鱼卵与其它颌针 鱼卵之间以及鱼卵与沙氏下鱵鱼序 鱼科鱼类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符合 列之间Kimura 双参数法计算遗传 Cyt b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在10%以 距离为0。 上时就具有种的差异的结果且远远 高出一般种内和亚种间的范围。
基于Cyt b基因构建的鱼卵及同源序列NJ系统树
egg1 egg2 labH.s2
100
H.s2 egg3 H.s1 labH.s1
100
S.l2 S.l1
100
T.a.m2 T.a.m1
71 100
S.a1 S.a2
76
labS.a
且基于Cyt b基因构建的NJ分子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 鱼卵与沙氏下鱵鱼序列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而与 其它颌针鱼目鱼类序列聚为两支,亲缘关系较远。
且同一团海草上采集到的鱼卵处在不同的发育期,与陈大刚描述的沙氏 下鱵鱼为分批产卵类型相吻合。由此根据鱼卵形态及生态特征初步推断其 为沙氏下鱵鱼卵。
2.鱼卵卵膜的扫描电镜观测(1)
鱼卵卵膜上的微孔不明显。鱼卵卵膜表面出现大量规则的颗粒状突起。 密度约为50个/100μm2,直径在1.95~2.50μm之间。为该种鱼卵表面的特 异性结构,可以作为该种鱼卵种类鉴别的重要依据。
larvae
eggs
世界上目前已鉴别的成鱼种 类已愈2万7千余种,而鉴 别的仔稚鱼数目为成鱼种类 的1/10,鉴别的鱼卵数目又 仅为已鉴别仔稚鱼数目的 1/10。我国海洋鱼类 3023种。硬骨鱼类2786 种,有资料可查的鱼卵、仔 鱼种类不过150种。
黄颡鱼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黄颡鱼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王永玲;杨彩根;宋学宏;王建伟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2007(37)4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成熟卵和精子的形态、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的数量与形态、受精方式与过程.结果显示:黄颡鱼精子为鞭毛型,头部近圆球形,无顶体,单尾;卵为圆球形,卵膜表面多嵴,且有15~16条宽度不同的小沟;卵表面仅有1个受精孔,精孔管口内径约2.8 μm.黄颡鱼为单精受精,受精后30 s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王永玲;杨彩根;宋学宏;王建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1.2;Q958.83
【相关文献】
1.黄鳝精子入卵过程扫描电镜观察 [J], 刘衍男;李小燕
2.中华乌塘鳢精子入卵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 [J], 何振邦;洪万树;陈仕玺;张其永;戈薇;陈筠筠
3.赤眼鳟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J], 孙际佳;郭云贵;李桂峰;赵会宏
4.家养鱼类受精生物学的研究——Ⅱ.几种淡水鱼类成熟卵球的精孔器与精子入卵通路的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 [J], 王瑞霞;张毓人;傅仓生;李振兰;吴宜章;张福顺;郝宏京
5.黄颡鱼受精早期精子入卵扫描电镜观察 [J], 尹洪滨;孙中武;姚道霞;孙德志;潘伟志;薛淑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受精细胞学

动物学报 48(2):233~239,2002A cta Zoologica S i nica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受精细胞学3李建中 张轩杰 刘少军 冯 浩 刘 筠33(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410081)摘 要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成熟卵子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精子通过受精孔进入卵内。
精子入卵以后,受精孔立即被受精塞堵住。
受精后8min ,受精卵出现明显的精子星光,同时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即将排出第二极体;13min 时,精子头部开始膨胀,趋向核化;18min 时,雌雄原核均已形成,并向胚盘中央靠近;23min 时,雌、雄原核开始接触;33min 时,雌、雄原核完全融合成为一个合子核;38min 时,受精卵开始第一次卵裂,53min 后分裂形成两个子核。
该研究证明异源四倍体鲫鲤和大多数二倍体鱼一样,具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受精方式为单精受精。
关键词 异源四倍体鲫鲤 二倍体卵子 二倍体精子 单精受精 2000210208收稿,2001204228修回 3国家“863”计划项目(国科生字1996182)33通讯作者 E 2mail :liuyun @ 第一作者简介 李建中,男,32岁,博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鱼类生殖生理。
人工诱导四倍体鱼的研究是鱼类育种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国内外学者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虹鳟(Chourrout ,1982;Refstie ,1981)、罗非鱼(Myers ,1986)、鳙鱼(洪云汉,1990)、水晶彩鲫(桂建芳等,1991)和白鲫(♀)×红鲫(♂)(陈敏容等,1997)等鱼类获得了同源四倍体或异源四倍体,但到目前为止,成功获得两性可育且能自然繁殖的人工诱导四倍体鱼的研究甚是少见。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湘阴县东湖渔场合作,利用生物学的方法,在红鲫(Carassi us aurat us red variety ,♀)与湘江野鲤(Cypri nus carpio ,♂)的杂交三代(F 3)中发现了异源四倍体鱼(刘筠,1993),该四倍体鱼雌雄可育并且能自然繁殖,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稳定的四倍体鱼种群(刘少军等,1999;Liu et al .,2001;李建中等,2001)。
太平洋牡蛎配子和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及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太平洋牡蛎配子和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及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田传远;梁英;王如才;任素莲;于瑞海;赵厚均【期刊名称】《黄渤海海洋》【年(卷),期】2000(18)2【摘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 ,太平洋牡蛎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段组成。
精子全长约2 1 .6μm ,尾段长约1 8.2 μm ,末端观察到“针眼”样结构 ;头部最大处的直径约2 .6μm ;中段直径约1 .1 μm ;未成熟精子尾段中部出现膨大 ,该处直径约0 .3μm。
卵呈梨形 ;卵的直径约为 41 .9μm。
卵表面有微绒毛组成的皱折结构 ,可见卵黄膜孔。
卵质收回时 ,在卵表面卵柄处可见明显的树枝状结构。
受精后 ,受精卵表面的卵黄膜剥离处可见较多数量的皮质小泡。
在水温2 1 .2~2 3.5℃ ,精卵混合 34min时 ,释时出第 1极体 ;1h2 2min时 ,放出第 2极体 ;2 1h55min时 ,胚胎发育至初期D形幼虫。
【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太平洋;牡蛎;精子入卵;胚胎发育;扫描电镜【作者】田传远;梁英;王如才;任素莲;于瑞海;赵厚均【作者单位】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215.3【相关文献】1.三倍体萍乡肉红鲫的精子入卵及胚胎发育观察 [J], 洪一江;王静;王军花;桂建芳2.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时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J], 赵峰;杨爱国;刘志鸿;周丽青;王清印3.诱导鲤雌核发育时精子入卵的扫描电镜观察 [J], 潘光碧;邹世平;邹桂伟4.太平洋牡蛎配子和精子人卵的扫描电镜观察及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J], 田传远;梁英;王如才;任素莲;于瑞海;赵厚均5.家养鱼类受精生物学的研究——Ⅱ.几种淡水鱼类成熟卵球的精孔器与精子入卵通路的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 [J], 王瑞霞;张毓人;傅仓生;李振兰;吴宜章;张福顺;郝宏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罗罗非鱼成熟卵结构及精子入卵早期的电镜观察

尼罗罗非鱼成熟卵结构及精子入卵早期的电镜观察
黄永松
【期刊名称】《动物学报》
【年(卷),期】1990(036)003
【摘要】用扫描电镜观察尼罗罗非鱼(Tilopia nilotica)成熟卵卵膜孔结构和精子入卵的早期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成熟卵皮质,可见卵膜孔包括前庭和精孔管两部分,前庭壁及壳膜外表面上有许多小孔洞,精孔管壁呈阶梯状。
卵膜孔下的卵皮质是一凹陷区,这一区域存在着皮质小泡。
本实验见到5种形态的皮质小泡,其中大的皮质小泡靠近质膜。
【总页数】4页(P227-230)
【作者】黄永松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05
【相关文献】
1.文蛤(Meretrix meretrix)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精子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 [J], 董迎辉;林志华;柴雪良;吴松燕
2.大菱鲆成熟精子、卵子及精子入卵早期过程的电镜观察 [J], 吴莹莹;柳学周;王清印;邱兆星
3.家养鱼类受精生物学的研究——Ⅱ.几种淡水鱼类成熟卵球的精孔器与精子入卵通路的光镜与扫描电镜观察 [J], 王瑞霞;张毓人;傅仓生;李振兰;吴宜章;张福顺;郝宏
京
4.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熟精、卵和精子入卵早期过程的初步观察 [J], 张筱兰;丛娇日;姚斐;范瑞青;高澜;郭恩棉;姚善成
5.暗纹东方鲀精、卵超微结构及精子入卵早期电镜观察 [J], 卢敏德;葛志亮;倪建国;高伟建;诸葛兰剑;叶金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