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沟通技巧培训
浅谈心理护理沟通技巧

浅谈心理护理沟通技巧心理护理是指在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疾病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及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痛苦、达到自身心理健康的医疗过程。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心理护理工作的必备技能,它能够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加患者的参与度,促进治疗的成功。
首先,心理护理师在与患者的沟通中应尽量保持开放性。
开放性沟通是指师与患者之间通过对话表达情感、观点和感受的过程。
在沟通中,师应尽量避免使用一些封闭性的语言和态度,如“不”、“没”、“你不该”等,而应使用更加积极和鼓励性的方式来交流。
例如,当患者表达他们的不安时,师可以回应说:“我理解你的情绪,你可以尽情地吐露出来。
”这样能够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倾听的感觉。
第二,心理护理师需要善于倾听。
倾听是心理护理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师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同时,师需要保持专注和兴趣,通过眼神、肢体语言等方式向患者传递出自己的关注和尊重。
在患者表达时,师可以使用肯定和鼓励性的语句,如“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很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困难”等,这样能够增强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三,心理护理师需要运用有效的互动技巧来促进患者的参与和合作。
有效的互动技巧包括主动倾听、再提问、概括总结等。
主动倾听是指师通过使用肢体语言和肢体语言等积极参与患者的讨论,增加患者的参与和互动。
再提问是指在患者表达后,师通过提问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例如:“你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你需要怎样的帮助呢?”概括总结是指在患者表达过程中,师通过总结患者的观点和感受,来帮助患者思考和理解自己的问题。
最后,心理护理师需要保持耐心和理解。
有时患者由于自身的情绪波动和思维困难,可能表达较为困难或者表达不清楚。
在这种情况下,师应保持耐心和理解,帮助患者梳理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问题。
同时,也要尊重患者的个人差异,并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患者。
师与患者之间应维持平等、互动和尊重的关系,以便有效地沟通和帮助患者。
浅谈产妇的心理护理及与其沟通的技巧

【 摘要 】 沟通是人与人之 间信息的传递 , 是意 见、 情感 、 等的交换过程。 思考 助产士与产妇 间的沟通有助于 了解产妇 的心身状况 , 减轻患者 的痛苦, 给其创造最佳的状态, 同时也能促进 医患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十月怀胎的产妇在进入I 临产室分娩 时, 需要助产士的真诚指导和关心。 因此 ,
学会与产付 沟通 、 与其相互理解 、 相互信任 。 对提高产科的工作质量 , 给产妇提供优质 的服务及确保母婴 的安全有着重要 的作用。 【 关键词 l 产妇: 心理护理: 沟通技巧
【 中图分类号 】 4 37 R 7 .1
【 文献标 识码 】 B
பைடு நூலகம்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1 0 — 1 9 0 17— 53 2 1 )9 07 — 2
高。 同时应练习用梳子自己梳头, 但动作不要太大, 要循序渐进。 在术后l 4 天, 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 , 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肩平 , 然后慢慢 达到抬头挺胸位、 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触摸对侧耳部为止 。
24 术后 患肢 的保护 . 应注 意 : 在患 肢抽血 和 进行静 脉注射 、 不 不用 患肢
3 讨 论
切E l 处的瘢痕组织尚未形成 , 因此早期进行锻炼可 使三角肌、 斜方肌和背 阔肌尽快恢复功能。 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环节。 首次 锻炼肩关节时, 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 , 随着肌肉不断活动, 症状 可逐渐缓解。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找相同病种、 心情开朗的病友相互
况 自行掌握。 可重复f : R/述的各项练习, 特别是爬墙运动可使上肢及肩关 节的活动范围逐渐恢复正常。 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 自然、 轻松, 还 可以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 :1上肢旋转运动 : () 先将患肢上肢 自然下垂 , 五指伸直并拢。 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 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 复原位。 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 , 避免弯曲, 动作应连贯 , 亦可从反方 向进行锻炼 ; ) ( 上肢后伸运动 : 2 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 。 此外, 患者还可在日 常生活中制定提、 抬、 拉、 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 , 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 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 3 每次锻炼3M , . 次, - 0 应 循序渐进, 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 应酚隋减少或延缓其锻炼时间, 但不可停 止练习。 患者在术后5 年内应避免妊娠。 :
临床心理护理中如何运用沟通技巧

临床心理护理中如何运用沟通技巧摘要】人是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满足人身心需要,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
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与病人之间良好的沟通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正确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配合诊断治疗。
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机体抵抗力。
【关键词】心理护理沟通技巧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护理手段,控制一切消极因素。
使病人在最佳的身心状态下主动配合治疗。
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心理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中较高层次的护理手段。
贯穿于临床护理全程。
有效的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
就必须同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1护患沟通的意义沟通主要是指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信息交流,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不仅需要撑握高超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具有良好的与病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以了解病人的身心状态,提供正确的信息,收集资料决策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创造最佳的身心状态,促进医患之间的了解与支持,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要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必须不段的探索沟通技巧,重视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沟通中的运用,全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最大限度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2做好护患沟通护士应具备的自身素质2.1思想素质: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较高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所想,设身处地,尽职尽责的为病人解除疾苦,赢得病人信赖。
2.2心理素质:护士本身的情绪变化,会对病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病情变化时医护人员的每个言行都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很大影响。
如遇紧急情况,首先护士要做到沉着,稳定、护士在配合医生处置的同时注意对病人进行安抚。
2.3业务素质:护士除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操作技能外。
与不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与不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与焦虑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1.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们在面对什么问题或困难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和不安。
2.进行肯定性的回应:告诉他们他们的感受被理解并被尊重。
3.提供支持和安慰:告诉他们您会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应对困难。
4.使用冷静的语气和镇静的语气:不要让他们感到您也感到紧张或不安。
5.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提示他们寻求专业人员的建议和帮助。
与沮丧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1.聆听他们的叙述: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他们的痛苦。
2.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他们您了解这很困难,但他们一定会度过难关。
3.提供帮助:询问有什么帮助可以提供,并尝试给予实际的帮助。
4.避免批评和指责:尽量让他们感到您是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
5.提示他们寻求专业帮助: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帮助,以控制负面情绪。
与紧张和兴奋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1.面带微笑:让他们感到您是亲切和友善的人。
2.具体和明确的表达:告知您需要什么和期望的结果。
3.给予肯定和奖励:表扬他们的努力和表现。
4.鼓励合作和共同努力:与他们合作,共同达成目标。
5.避免过分干预:不要让他们感到您过于干预他们的决策和选择。
以上是一般对不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的建议,这些建议并不适用于每一个特定的情况,具体的沟通策略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
浅析心理的护理沟通技巧

医生对病人说:“瞧,我们是三个 人——我、你,还有疾病。所以要是你 站在我这边,我们两就比较容易打败他; 要是你转到他那边去呢,我独自一人就 难对付你们两个了。”
——阿拉伯学者阿卜。日。法拉兹。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医患沟通应掌握的技巧
明确沟通意向 掌握恰当方法
沟通 不单靠语言
尊重 才能沟通
完成满足患者 要求并非沟通
理解和共同决策 是沟通目的
非语言沟通
非言语沟通包括面部表情、体态表情、 目光接触、朝向与距离、手势语、副语言等。
视—动觉系统(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运动) 超语词—额外语词(音质、语调、速度、咳嗽、 哭笑) 时空维度(准时、迟到、朝向与距离) 视觉交往(目光接触)
沟通中应避免的语言
不讲不文明的生冷话 不讲不着边际的外行话 不讲不顾后果的刺激话 不讲不负责任的议论话 不讲不留余地的过头话、绝对话 不讲该说不说的道歉话 不讲该说不说的解释话
沟通四环节
沟通四环节
感受
需要
被认识、尊重 被接纳有所属
诊疗信息 舒适环境
请求
告知
告知不等于沟通
病人怕5种情况
1 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
2
医护人员索要红包。
3 医护人员脸色难看,动辄训人。
4 各种收费五花八门,看不懂。
5
任何急诊都得先交钱。
家属怕听10句话
1、怎么不早点送来?! 2、不行了,送回去吧。 3、怎么会得这种病,还好意思?! 4、账上钱不多了,快去拿钱来! 5、真笨!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啊。 6、烦不烦啊,跟你说不清楚! 7、你去告啊! 8、是要命还是要钱啊,真是! 9、快脱,都是病人,有什么呀? 10、是公费还是自费啊?价格不一样哦!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沟通技巧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沟通技巧心理健康辅导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帮助人们克服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而在心理健康辅导中,良好的沟通技巧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常用的沟通技巧,帮助辅导者与受辅导者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互动。
1. 倾听与体察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倾听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巧。
辅导者需要主动倾听受辅导者的言辞,并用心体察其情绪和感受。
这包括聆听其言辞中的表达,以及注意他们的非语言信号,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通过倾听和体察,辅导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受辅导者的问题和需求,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2. 探索与提问在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应当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
通过提问,辅导者可以帮助受辅导者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本质。
开放性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受辅导者的自我反思,还可以帮助辅导者获取更多的信息,加深对受辅导者问题的理解。
辅导者需要避免用封闭性的问题压迫性地引导受辅导者,而应当给予其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发言的机会,帮助其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
3. 温暖与尊重心理健康辅导需要给予受辅导者充分的温暖和尊重。
辅导者应当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受辅导者,传递出对其感受的理解和关心。
在言辞中,辅导者应遵循适度表达和充分尊重的原则,避免使用伤害性或嘲笑性的语言,以免增加受辅导者的负担和伤害其自尊心。
辅导者可以通过肯定受辅导者的努力、予以鼓励和肯定,来增强受辅导者的自信心和持续参与辅导的积极性。
4. 反馈与总结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向受辅导者提供准确、恰当的反馈是相当重要的。
辅导者应当善于发现受辅导者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积极成绩和变化,并通过反馈来鼓励其继续努力。
此外,辅导者还需及时总结受辅导者的主要问题和需求,以便制定特定和个体化的辅导计划,并与受辅导者共同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通过反馈与总结,辅导者能够巩固受辅导者的改变和进步,提高辅导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 界限与保密在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时,辅导者需要设立明确的界限和保密原则。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人际沟通技巧在心理健康辅导中,人际沟通技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心理健康辅导员,都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以便更有效地与受众建立连接、理解和回应他们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人际沟通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1. 倾听技巧在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倾听并不只是简单地听取对方说话,而是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的言辞、表情和身体语言。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并有效地回应他们的困惑和挑战。
在倾听时,确保保持眼神接触,使用非语言的肢体语言(如点头、微笑)来展现你的关注和理解。
2. 表达技巧在心理健康辅导中,清晰而准确地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难懂或专业术语,并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暧昧的表达方式。
通过明确的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意图和建议,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非言语沟通技巧除了口头表达之外,非言语沟通也是心理健康辅导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姿势等都可以传达信息和情感。
当我们与受众交流时,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如直立、保持开放姿态,可以增加对方的信任和自信心。
此外,学会观察受众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并更有针对性地回应他们的需求。
4. 倾诉技巧心理健康辅导中,倾诉是帮助受众表达内心感受的重要技巧。
倾诉可以使受众感到被了解、被关心,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问题。
在提供倾诉时,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和同理心,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心的困扰,并尽量避免打断或做出过快的评价和建议。
5. 道德伦理和保密性在心理健康辅导中,道德伦理和保密性是不可或缺的原则。
我们必须尊重受众的隐私权,以及诚实和诚信的原则。
在与受众交流时,确保保持机密性,不将他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并遵循相关的道德和法律规定。
在心理健康辅导中,人际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构建信任、理解和共情,进而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与不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

与不同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心理状态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护理工作本身是一项情感劳动,处于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于患者的沟通都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从护理人员处于愉快、焦虑和沮丧三种心理状态进行探讨,针对不同心理状态下的护理人员,提出相应的沟通技巧。
1.护理人员处于愉快的心理状态当护理人员处于愉快的心理状态时,他们会心情开朗、积极向上,这对于与患者的沟通是有积极影响的。
以下是与愉快心理状态的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积极倾听:当患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时,护理人员要始终保持充分的关注和倾听态度。
通过积极倾听,护理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患者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表达关心: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亲切的问候、关心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
这不仅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还能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帮助患者发展积极态度: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聊天、鼓励患者参与康复活动等方式帮助患者发展积极的态度。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2.护理人员处于焦虑的心理状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当护理人员处于焦虑状态时,他们可能会感到紧张、不安和疲劳。
以下是与焦虑心理状态的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寻找支持:护理人员可以寻找同事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分享自己的焦虑和困惑,减轻自己的负担。
同时,也可以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做好情绪管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放松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例如进行深呼吸、做一些运动等。
同时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避免情绪积累和爆发。
-目标明确:焦虑情绪可能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困惑和迷茫,因此需要将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同时,也要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支持和认可。
3.护理人员处于沮丧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从而产生沮丧的心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肯定
指的是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切不可妄加 否定。时至今日,医学对病人的多种奇异的感 受仍然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和说明。至于 病人的想法,即使明显地是病态的,也不可采 取否定态度,更不要与病人争论 。
澄清
指的是弄清楚事情的实际经过,以及事件整个 过程中病人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尤其是病人 感到受了刺激的事,澄清十分必要,否则,就很 难有真正的沟通。医护工作者应该把事实本身跟 描述者的主观评价尽可能剥离开来。基于这种分 析与病人交流,很可能达到令医患双方满意的沟 通。
沟通的目的和意义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和尊 重。其桥梁是沟通。
沟通是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是人与 人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知识的互动, 沟通是思想和情感的连续流动过程。
沟通是有目的的交流行为
沟通中强调信息交流而不是单向传递,信息 交换对临床医护人员尤为重要。
沟通的载体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文字、动 作表情、着装行为等。语言外信息常影响患者 对医生的信任度。影响沟通的因素除主观意愿 外,还包括双方知识背景、地位、环境、信息 反馈等。
目的
通过相互沟通,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并 满足患者:
被理解 的需求、 受重视 的需求、 受尊重 的需求
及时和有 序服务的 需求
感觉舒 适的需 求等等
意义
1
医学 目的 需要
2
医学 诊断 需要
3
临床 治疗 需要
.
4
医学 人文 需要
5
医学 发展 需要
6
减少 纠纷 需要
妨碍医患沟通的不良后果
1
态度带来的医患冲突
不要干扰病人对身体症状和内心痛苦的诉说,尤其不 可唐突地打断病人的谈话。可以说,倾听是发展医患间 良好关系最重要的一步。诊断的错误,病人对医嘱的不 依从等,常常是医护人员倾听不够所致。
(一) 操 作 方 法
接受
指的是无条件地接受病人,不能有任何拒绝、 厌恶、嫌弃和不耐烦的表现。例如,病人有些急躁, 医护人员就更加要心平气和与冷静。这就是说,医护 人员要努力营造一种气氛,使病人感到自在和安全, 享有充分的发言权。
用不同的方式鼓励病人表达。
(一) 操 作 方 法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1、医护工作者的坐、站姿应轻松得体,上身微 微前倾或微微点头可使患者觉得医生在十分专注地听 他讲述的病情。如患者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医护工作 者可用握手、拍肩表示关怀,可使患者放松一些。
(一) 操 作 方 法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2、保持目光的接触,有鼓励病人继续倾诉的作用。 但需注意目光宜注视病人面颊的下部,而不宜一直盯 着病人的眼睛看,不然将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并使 病人不安;目光不能斜视病人,斜视表示轻视;目光 不能游移,目光游移表示心不在焉或另有所图。
如果医护人员善于探知病人的难言之隐,代述这 一技巧往往可以大大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
鼓励
病人表达这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如:
•
用未完成句,意在使病人接着说下去。
•
用正面的叙述启动病人进一步发挥,意在解除压抑在心
里的情绪。
•
医生用自己的经历引发病人共鸣,从而继续交流沟通。
只要医生能够捕捉病人某些烦恼、顾虑的苗头,便可以
(一) 操 作 方 法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3、医护人员的表情应与病人的感情合拍,当病 人讲述他的痛苦时,医生的表情应该庄重、专注,甚 至眉头紧锁;当病人讲到兴奋之处时医生的表情应该 是面带微笑,表示分享其快乐;当病人诉述原委时, 医生应以深沉的点头表示理解;当病人述及隐私时医 生应将上身前倾,将与病人的距离缩小,以表示倾听 并为其保密;这种“支持动作”将使医生的形象和蔼 可亲。
病人怕5种情况
1 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
2
医护人员索要红包。
3 医护人员脸色难看,动辄训人。
4 各种收费五花八门,看不懂。
5
任何急诊都得先交钱。
家属怕听10句话
1、怎么不早点送来?! 2、不行了,送回去吧。 3、怎么会得这种病,还好意思?! 4、账上钱不多了,快去拿钱来! 5、真笨!连这点常识都不知道啊。 6、烦不烦啊,跟你说不清楚! 7、你去告啊! 8、是要命还是要钱啊,真是! 9、快脱,都是病人,有什么呀? 10、是公费还是自费啊?价格不一样哦!
第二,加强医患沟通,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努力解决 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的根本措施。
第三,加强医患沟通,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医护人员怕10个问题
1、活着进去的,怎么死着出来了? 2、治了好几天,花了这么多钱,怎么病还不见好转? 3、怎么治了几天了,连什么病都没查出来? 4、签手术协议?你们不是想推卸责任吧? 5、吃这点药,病就能好吗? 6、吃了这个药,会有什么反应啊? 7、怎么先观察才治疗,万一恶化了你负责啊? 8、说吧,花多少钱才能治好我的病?我有的是钱。 9、大夫,你用的该不会是假药吧? 10、为什么挂了水,体温还在上升啊?
重构
指的是把病人说的话用不同的措辞和句子加以复述,但 不改变病人说话的意图和目的。
同时要注意把病人消极的抱怨引导到积极道路上来了。
代述
有些想法和感受病人不好意思说出来,至少不便 明说,然而憋在心里却是一种不快。对此,医护人员 可以代述。这当然要求医生有足够的敏感(所谓善解 人意),揣摩出弦外之音。
善用比喻
指的是在解释病人的病情和做健康教育时,应 通俗易懂,用浅显的比喻来形象生动地解释病情。 (脑梗塞、心脏检查)
善于提问
提问大体上有两种: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提问是必要的,如为了弄清楚某个症 状的确切部位和性质等,但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少用。 “开放式”提问使病人有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可能, 这既体现了医护人员对病人独立自主精神的尊重,也 为全面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病 人愈是感到受尊重,感到无拘束,他就愈是可能在医 生面前显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
心理护理沟通技巧
墓铭
在美国散拉纳克湖畔一位医师的墓 志铭上这样写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 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提出一个问 题: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医护工作者?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一,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 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要求。
2
病史采集不当带来的医疗事故
3
医疗风险表达不当带来的纠纷
4
对话不当带来的疾病
沟通环节
倾听
必须尽可能耐心、专心和关心地倾听病人的诉述,并 有所反应。饱受各种痛苦折磨的病人,往往担心医生并 没专心听他们的诉说。疑虑和抱怨多、说话倾向于重复 的病人,尤其需要医护人员有耐心。要让患者从医者那 里获得“他在听”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