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3套]广州市2018届中考化学终极冲刺试题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事实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正确;

B、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故反应中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故正确;

C、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间隔,一般是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故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故正确;

D、在化学变化里,原子是不可分割的,而不是绝对不可分割的,故错误。故选D。

2.下面关于溶解度及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性是物质本身的物理性质,不受溶剂种类的影响

B.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含溶质较少,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硝酸铵可作制冷剂,因为其溶于水吸热

D.溶液都是无色、均一、稳定的

【答案】C

【解析】A、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配制的石灰水中溶质较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硝酸铵可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下列各选项所涉及的变化中,均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工业制气体:工业制氧气与工业制二氧化碳

B.资源综合利用:煤的干馏与石油分留

C.物质的用途:氧化钙作干燥剂与烧碱作干燥剂

D.生活常识:汽油除油污与洗洁精去油污

【答案】D

【解析】物理变化特征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工业制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工业制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煤的干馏是煤通过隔绝空气加强热而制得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焦炭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油分留是利用石油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来各种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氧化钙作干燥剂,会吸收水分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烧碱作干燥剂,会吸收水分表面潮解,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汽油除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洗洁精去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比较稳定的分散在水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4.氧化钙和碳酸钙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2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体的质量为84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40% B.50% C.68% D.71%

【答案】B

【解析】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的固体为氧化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固体中钙元素来自于氧化钙和碳酸钙中,因此计算出剩余固体中的钙元素质量即可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而剩余固体氧化钙中钙元素质量= 氧化钙质量×钙元素质量分数,所以钙元素质量

=84g×40

100%

56

?=60g,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分数=

60g

100%=50%

120g

?,故选B。

【点睛】

根据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判断剩余固体全部为氧化钙,然后根据钙元素质量守恒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分数。

5.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丁>丙>甲>乙B.乙>甲>丙>丁C.丙>丁>甲>乙D.丁>丙>乙>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将它们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丙、丁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说明丙、丁活动性比氢元

素强,将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丙析出,说明丁比丙活动性强,将甲投入乙的硝酸盐溶液中,有金属乙析出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综上所述,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丁>丙>甲>乙。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属于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较为简单,应注意细心审题,另外金属活动性顺序要熟记于心。

6.体积为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1.124m3的钢瓶中。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由原子构成

【答案】A

【解析】体积为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1.1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A。

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B C D

在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

逐滴加入Ca(OH)2溶液

等质量的Zn和Mg

分别与等质量、等质

量分数的稀硫酸(足

量)反应

向NaOH溶液中逐滴

加入稀盐酸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

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在一定量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Ca(OH)2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至完全反应,沉淀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

B、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的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

8.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鉴别氯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取样,分别加水,观察现象

B.证明某固体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氨味

C.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Cl——加入过量的CaCO3,充分反应后过滤

D.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入几滴稀硫酸,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可行。

B、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氨味,可证明某固体物质中含有铵根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法可行。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可行。

D、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故选项实验方法不可行。

故选:D。

【点睛】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生物体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下列有关甘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氨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10个原子

C.甘氨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

D.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4:5

【解析】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其化学式为:C2H5O2N。

【详解】A.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2+14=75,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甘氨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由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甘氨酸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共10个原子,故正确;

C.甘氨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甘氨酸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学会仔细读取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并根据模型能直观地看出构成物质的分子的构成,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为验证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

A.ZnSO4溶液B.稀盐酸C.AgNO3溶液D.CuSO4溶液

【答案】D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都在锌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顺序,此方案不可行;

B、试剂中铜、银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铜与银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

C、试剂中锌、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金属锌与铜的活泼性的大小,此方案不可行;

D、锌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故选D。

11.下列涉及的化学观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春天百花盛开香气袭人,“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辩证观:氯化铵与草木灰均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二者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

C.结构观: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溶夜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相同的OH﹣

D.变化观:自来水厂通过沉降过滤、杀菌等方法生产自来水,这些净水方法均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A、分子在不断运动,因此会花香四溢,香气袭人,选项A正确;

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呈碱性,铵态氮肥能和碱性肥料发生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选项B 正确;

C、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

D 、沉降过滤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杀菌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 不正确。故选D 。

1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CO 和CO 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 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 .CO 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 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A

【解析】A 、CO 和CO 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故A 错误;B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 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故B 正确;C 、CO 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具有可燃性,做气体燃料;CO 2 固体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本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用于灭火,故C 正确;D 、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D 正确。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二氧化碳常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

二、填空题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为扑灭四川凉山森林大火,消防队员砍伐树木形成防火隔离带,请简述该过程的灭火原理_____。 (2)甲醇(CH 3OH )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_____。

【答案】隔离可燃物 32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解析】(1)为扑灭四川凉山森林大火,消防队员砍伐树木形成防火隔离带,该过程的灭火原理隔离可燃物。

(2)甲醇(CH 3OH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甲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22CH OH+3O 2CO +4H O 点燃。

14.如图为实验室模拟还原氧化铁并用气球收集较纯净、干燥的尾气的“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已知: HCOOH 热浓硫酸H 2O+CO

(1)与课本实验模拟工业炼铁装置相比,写出该“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请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检验C 装置中溶质的成分。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案】可节约药品(或绿色环保,污染小) 取少量C 装置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 2(或

BaCl2等)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只有Na2CO3

【解析】(1)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实验是自制一氧化碳,这样可以减少一氧化碳的大量过量,节约药品,另外,由图可知,实验装置用气球吸收尾气,可以减少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故填写:可节约药品(或绿色环保,污染小);

(2)由图可知,C装置中装有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与氧化铁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当生成气体通入C装置中,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验检验C装置中溶质的成分就是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剩余,当取少量C装置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只有Na2CO3,故填写:取少量C装置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或BaCl2等)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只有Na2CO3。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____g乙,

溶液达到饱和.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_____.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写出一种即可)若要从甲中含有少量乙的混合溶液中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

【答案】(1)10 (2)甲>乙(3)升温(或增加溶剂)(4)冷却结晶

【解析】(1)由于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克甲,说明在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都是20克,因此在5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乙,故答案为10;

(2)从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答案为甲>乙

(3)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通过升温、增加溶剂的方法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升温(或增加溶剂)

(4)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因此提纯甲,可采取降温洁净的方法,故答案为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16.如图①、②中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图。则

(1)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D中X=________。在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序号)。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19.00 8 BC B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2)元素D的质子数为18,是氩元素,故D中X=18-2-8=8;根据元素的定义可以知道元素是指含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元素的总称,元素B和C的质子都是17,所以可以判断B和C为同种元素。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粒子化学性质与B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

17.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的知识做了多方位的探究,下面是他们的学习实录:实验发生装置的探究学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甲同学从下列装置中选择了C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他该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

实验过程中甲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了很多泡沫,甚至有些进入导气管中.乙同学将发生装置改成了B,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认为理由是_____.催化剂选择的探究学习: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丙同学了解到:MnO2、土豆块都可以做H2O2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萌生了寻找适合催化剂的想法.通过查阅资料,他还了解到部分盐(溶液)也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如CuCl2、CuSO4等盐(溶液).于是他做了以下的探究.

①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6%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CuCl2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CuCl2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②已知CuCl2在水中可解离出Cu2+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丁同学说: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CuCl2溶液中的H2O;

戊同学说: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CuCl2溶液中的Cu2+;

戌同学说: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CuCl2溶液中的Cl﹣;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最不可能的是丁同学的猜想,理由是_____.

最后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是溶液中的Cu2+对H2O2分解起了催化作用.

【答案】D或F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也有水

【解析】(1)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不易溶于水,因此收集氧气可选择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填D或F;

实验过程中甲同学发现,试管中产生了很多泡沫,甚至有些进入导气管中,说明反应速率太快,乙同学将发生装置改成了B,解决了这个问题,理由是:调节分液漏斗的玻璃开关,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故填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2)同学们认为最不可能的是丁同学的猜想,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也有水,故填因为过氧化氢溶液中也有水。

18.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中装置A、B、C

都可用来制取O2,写出用装置A来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来制取CO2,装置C和B相比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NO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O2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实验室中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序号).

【答案】2KMnO4

?

===K2MnO4+MnO2+O2↑可以控制液态的滴加速度,以便控制反应的速率 F

【解析】(1)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

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故填:

2KMnO4

?

===K2MnO4+MnO2+O2↑

(2)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装置C和B相比的优点是:可以控制液态的滴加速度,以便控制反应的速率;故填:可以控制液态的滴加速度,以便控制反应的速率

(3)一氧化氮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O2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实验室中制取NO应采用的收集装置是F。故填:F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四、计算题

19.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镀金)含有金、铁(同其他成分忽略不计)。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铁画边角料,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放出0.3gH2,剩余固体质量为0.1g。求样品中铁的质量。求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

【答案】(1)8.4克(2)1.2%

【解析】试题分析: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3克时需要的铁的质量为X,

Fe+2HCl FeCl2+H2↑

56 2

X 1.3克

列比例式得:56:X=2:1.3克求得X=8.4克

样品中金的质量分数=1.1克/8.5克×111%=1.2%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质量分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