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
物种起源

Page
29
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 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 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 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 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 点、演变等。
Page 30
说明文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Page
Page 40
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 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 性状特点,使要说明的对象形 象可感。
Page
41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 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 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 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下定义的 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 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Page 42
“是的,”夏娃答道,“可是,诱惑和欺骗我的是 那条蛇。” 这样,上帝对蛇下了诅咒,并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 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善恶,那就必须离开伊甸园了。 如果你们留下来,那你们可能会去吃生命之树上的果子,那你 们就会永远活下去了。这样的事情是我所不能允许的。”上帝 就把他们赶到尘世里,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 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必受分娩之苦。在伊甸园的东边, 上帝派一个天使驻扎在那里,手拿冒火的宝剑,守住了伊甸园 的入口,保卫着生命之树。
Page
34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 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 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 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 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 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 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物种起源》绪论

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 心地搜集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 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 题得到一些了解。
“搜集”“思索” 是研究必不可少的过程,两个 词不能颠倒,“耐心地”“各种”透露了工作 的艰巨、材料的浩繁。没有“搜集”,就丧失 了思考的基础,事实不全,思考不周,当然就 难以取得成果。所以“耐心地”“搜集”“思 索”和“各种”四者缺一不可。即便如此,也 可能只对所研究的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注重实践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我毫不怀疑地主张——每一物种都是 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 毫不动摇的科学信念与敢于坚持真理 的精神。
这篇绪论属于阐释性说明文,这 要求我们要熟悉和掌握说明文的问题特 征,尤其是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说明语言的特征;这篇又是科普理论性 质的文章,还是翻译的文章,语言理解 起来有难度,这提示我们要掌握语言分 析的一些方法,压缩找主干,句式上转 化都是提取信息的有益方法,从课文中 也可以读到科学成就永远亲睐那些有准 备的人。
请找出本句的主干
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 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 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代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 的一些事实所打动。(第1段) 【讲解要点】:抽取主干,找结构。(我被打动) “被……所+动词”,该结构用了“所”,动词后 不能再带其它成分。双音节动词前“所”可省。 “被”可以改为“为”。 事实:南美洲的生物分布和它现存生物和古生物之 间在地质上的关系。
物种起源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第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 第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 第十五章 复述和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2024鲜版(1)

01物种起源背景与意义Chapter达尔文生平及主要贡献01020304《物种起源》创作背景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推动了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对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科学整体进步。
打破了物种不变论,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书籍对科学界影响引发社会观念变革12302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理论Chapter自然选择概念及原理010203适者生存现象解读适应性可以表现为生理、行为或生态方面的优势,适者生存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遗传变异在进化中作用010203物种形成与灭绝机制03人工选择与遗传育种实践应用Chapter人工选择概念及方法论述人工选择定义01选择方法02与自然选择的比较03早期育种实践遗传学理论发展现代育种技术030201遗传育种技术发展历程现代基因工程在育种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驱动技术挑战和伦理问题探讨生态风险技术挑战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等潜在风险。
伦理争议0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观念Chapter生物多样性定义及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定义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介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广生态友好型技术等方式,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际合作与政策建议国际合作政策建议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
05达尔文进化论争议与现代科学解读Chapter达尔文进化论争议焦点问题自然选择与随机漂变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是否足以解释物种多样性,还是随机漂变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起源》绪论

进化论
亦称“演化论” 旧译“天演论” 亦称“演化论”,旧译“天演论”。通常指生物界的 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以 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进化、 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拉马克提出 进化论一词最初是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 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 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而现代生物学的发展,促进 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了生命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等进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 认为生物最初从非生物而来,现代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 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 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变异、遗传和自 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然选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 恩格斯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摘自《辞海》 1999年版 年版) 摘自《辞海》(1999年版)
思考
一、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画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a.画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画出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b.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 理出文章结构 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 的语言出各段的关键语句 速读课文,划出各段的
1、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 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 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 语句。 语句。 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 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物种起源绪论

“导言”“绪言”“序言”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 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 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 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著作。
“导言”“绪言”“序言”
• 序言可以是原作者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来写, 但导言或绪论则一定是著作者本人来写;
系、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思考。 3、达尔文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 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达尔文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 分的。” 5、这说明达尔文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5段:物种由演变而来 第6段:介绍研究的方法(研究养家动物和
栽培植物获得变异知识) 第7段:介绍前一二章的内容 第8段:其他章节的内容 第9段:坚信观点的正确
揣摩语言(一)
科学论著的特点在于科学性,表述极 其准确,遣词造句无不严谨周密。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表现 在哪里?请在文章中找出例子并加以 说明。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执教:苏丙凤
查 理 .
罗 伯 特 .
达 尔 文
1840年的达尔文 晚年的达尔文
达尔文在伦敦的乡居
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
达尔文环游世界时 观察到的龟和鸟类
甲虫 样本
达尔文的望 远镜。连同他 的笔记本、枪 支以及一双善 于观察的眼睛, 都是年轻的博 物学家达尔文 的重要的装备。
3、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 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
明确:“混入”说明错误地出现,出其不意,是 一种非自觉行为,有时不能及时发现。
《物种起源》绪论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细胞学说 进化论
达尔文 1809—1882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 的创始人。
23岁剑桥大学毕业。开 始学医,后又去神学系学习。 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 生物学。1831年以博物学家 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 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
识性。
2.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运用结构复杂 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
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首先,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内部的 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强的逻 辑性。(第9段为例)
其次,修饰、限制性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准 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1段、第9段 第5句为例)
再次,动词、形容词使用准确,有利于表达 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1段、第3段为例)
二、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得出了几乎和达尔 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 付之东流。
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
2、阅读第5小节,思考 下列问题:
1、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作者推想出什么样 的结论?(注意筛选信息) 2、那么作者作出这个推想的依据是什么? 3、一般博物学家认为什么是引起变异的原因? 4、达尔文对于这样的观点持什么样的态度?
1、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作者推想出什么样的结论? (注意筛选信息)
基本观点:1)物种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2)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 的最重要的手段。
2、那么作者作出这个推想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关系, 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度等等事实.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在伦敦的乡居
进化论:亦称“天演论”、“演
化论”,通常指生物的进化理论。它 是研究生物进化、生物发展规律及如 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该词最初由 拉马克提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恩格斯认 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 学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4 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 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
难点 分析
1.作者认为“物种” 是怎样产生的?
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 出来的,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2.辨析选择题,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 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③)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 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 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第1句至第4句为第一层,间接说 明研究物种起源和变异有重大意义。
第5句为第二层,说明创造论是错 误的
第6、7、8句为第三层,说明物种 起源的基本观点:生物的种不是不变 的。
本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表现在何处?
首先,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 内部的各种层次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 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第9段为例)
“ 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 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 的结果,但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本句中 “事实”与“论点”两个词能否去掉其中 一个?
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 料,而“论点”是指材料中足以反 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 体现了作者的周密。
长句的知识及分析长句的方法
深入 探究
文章怎样体现达尔文的精 神和人格魅力?
第一段: “专心思索” “不间断地专 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没有轻率地 下结论”
《物种起源》绪论

• 《物种起源》是奠定生物进化理论
基础的一本重要的著作。作者根据
二十余年积累的资料, 以自然
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
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 论证了物种起源,即生物界进化的 现象。尤其重要的是说明了生物是 怎样进化的,即自然选择在生物进 化中所起的作用。
《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
绪论,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 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 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 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 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 帮助理解整部著作。这篇绪论主 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 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 基本的看法。
筛选(一):
1、第五段开头的“因此”指代什么内容?
2、第六段开头“由于上述理由”具体指什么理 由? 明确: 1、指代第四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仅仅以 单方面的条件来解释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 和方法”是不合理的。 2、家养变异可以为处理“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 的原因和方法”的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 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 第六段中“这个难题”指什么?( ) • 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由别的种演变而 来 • B.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 C.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给了作者收 获 • D.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
筛选(二) : 1、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 和意义是什么? 2、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得到 的收获是什么?
•
第一部分(第l一4段):交代了 《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早 发表的原因,说明本书“还是摘 要的性质”,以及向提供过帮助 的自然学者致谢。
• 第二部分(第5—9段):介绍《物种 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 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内部的各种层次关系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 强的逻辑性。 (2) 作者选词讲究,善于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 (3) 修饰制性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阅读下面文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 系、 它们的地理分布、 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 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 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 即使很有根据, 也还是不充分的, 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 得如此完善地、 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 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 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 下的昆虫, 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的。 又如槲寄生的情形, 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 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 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 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 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 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1)这段文字介绍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 (2)根据这段文字筛选下列信息。 ①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的胚胎的关系,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 程序等。 ②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是什么? 对事实加以思考,进而推断。 ③作者批判了什么错误学说? 创造论 (3)作者举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一个方面。 2.请将下列语段的大意概括准确地概括出来。 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 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 这种寄生物的构造, 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 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 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 一个例证。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阅读文本,找出各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提取和筛选信息,梳理文章的脉络。 关键语句, 是指能够揭示段落的主要内容、 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以及一些重要的过渡性、 提示性的句子。 第1自然段: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 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第 2 自然段:“因为要完成它还需要许多年月,又因为我的健康很坏,所以被催促来 发表这个‘摘要’。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 ”。
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Βιβλιοθήκη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严谨周密的语言特点。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完成课后联系与练习册
教学后记
1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828 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 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 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 又跳出一只甲虫, 大学生措手不及, 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 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 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竟把嘴里的那 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 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 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你知道这个大学生是谁吗?他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 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今天两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达 尔文,去探索《〈物种起源〉绪论》。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始人。他于 1859 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物种起源>绪论》 是达尔文为《物种起源》写的绪论。所谓“绪论”,亦称导言,是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 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 者能整体理解整部著作。 二、检查预习,储备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栖 息(qǐ) 篇幅 (fú) 分歧 (qí) 槲 寄生(hú) 第三卷 (juàn) . . . . . 胚 胎(pēi) 狭隘 (ài) 繁殖 (zhí) . . . 供 职(ɡîng)提供 (ɡōng)冒昧 (mèi) . . . 卷 铺盖(juǎn)间 不容发(jiān) . . 间 断(jiàn) .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隘(ai)狭隘 诱(yîu)诱惑 昧(mèi)冒昧 幅(fú)幅员辽阔 溢(yì)不盈不溢 莠(yïu)良莠不齐 沫(mî)泡沫 副(fu)名副其实 3.解释下列词语 审慎:谨慎;慎重。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琐屑:细小而繁多、零碎(的事)。 趋向:朝某个方面发展:由简陋“趋向”完善。 狭隘: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 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或见闻记录。汇集多篇成书,也可称“札记”。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 4.填空 《〈物种起源〉绪论》作者为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是“达尔文论”理论的奠基人, 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 三、朗读课文,梳理文本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2.划分段落,归纳大意。 《<物种起源>绪论》作为一篇科学著作的绪论,由写书经过,提前出版原因,到实验 方法,研究内容编排,再到研究不足及展望,既表达了作者严谨审慎的治学精神,又强调了 了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2
第一部分(1—4):说明《物种起源》写作和出版情况。 第 1 自然段,概述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指出进化论是审慎地提出来的。 第 2 自然段,解释《物种起源》之所以要早日发表的主客观两个原因。 第 3 自然段,说明《物种起源》并不是进化论的全部内容,有待将来的著作中完善。 第 4 自然段,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自然学者尤其是虎克博士表示谢意。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释进化论的基 本观点。 第 5 自然段,首先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其次,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 6 自然段,介绍自己对生物进化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第 7 自然段,通过介绍《物种起源》前三章讲述的内容,阐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 8 自然段,概括说明第四章以后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 9 自然段,指出物种起源的观点还不完善,神创论观点错误。强调进化论观点。 四、资料链接,补充知识 1.物种 物种,简称“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又是繁殖单元。物种是自然界能够 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通常包括七 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2.物种起源与进化论的诞生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达尔文博 览群书, 特别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 《人口原理》 一书, 为达尔文理论的形成起到了 “触 媒”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 在 《物种起源》 出版之前, 另一位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莱德· 路瑟尔· 华 莱士向达尔文寄来了在马来群岛的研究论文——《论生物变种无限偏离原种的倾向》。在该 论文中,华莱士提出的观点与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的研究结论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在这种情 况下,达尔文曾经想单独发表华莱士的文章。在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才最终决定把他自己 的研究成果和华莱士的文摘一起刊登出来。 华莱士的研究结果起到了助推剂的效果, 推动了 《物种起源》的快速发表。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人们窥见了达尔文作为声名显赫的一位博物 学家所体现的高风亮节。 他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 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后辈的认可态 度、 对同行的尊重态度和对是否能够优先享有成果的淡定态度, 从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大师风 范。 五、课后思考,延伸学习 1.想一想: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 2.说一说:说说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具有哪些意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上一节课,我们重点梳理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合作研讨这篇课文。 二、感知课文,合作研讨 1.找出第 1 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关键句:“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主要内容:整理成书的经过(环球远航——搜集思索,写简短笔记——扩大纲要,专心 研究) 2.分别找出第 2~4 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概括其主要内容。
3
第 2 自然段:关键句: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他得到了差不 多与我完全相同的结论。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主观方面:“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 了”“我的健康很坏”;客观方面:华莱斯的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 第 3 自然段:关键句: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主要内容是:内容过 简的原因。 第 4 自然段: 关键句: 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 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 主要内容是: 对支持者表达感激。 3.(1)作者在第 5 自然段中提到“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 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请在文中找出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依据是:①生物相互亲缘关系;②胚胎关系;③地理分布;④地质上连续。 (2)在第 5 自然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观点? 观点是: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4.概括第 6 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作 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具有哪些意义? 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目的: 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 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研究的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 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5.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 本看法。 透过说明的文字, 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 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 第 1 段,从“远航”(1831 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 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 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 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2段,“华莱斯先生„„ 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可以看出达尔文实 事求是的态度。 第3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 的”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 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 5 段,“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有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从某一狭隘意义 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第 6 段, “这类的研究, 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 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 ” 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 9 段:“至今还有许多不能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 论的错误” “我相信” “我深信” “我又确信”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三、回眸课文,归纳总结 1.课文主旨 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 《物种起源》 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 明确了“自然选择”在物种起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说明和记叙表现了作者谦虚、 严谨、审慎、实事求是态度和注重亲身实践、长期刻苦钻研、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2.写作特点 语言准确、严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