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尘肺病X线表现分析

合集下载

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

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

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因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其他职业危害因素而发生的疾病。

X线诊断是职业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情并进行科学治疗。

以下是职业病X线诊断的相关参考内容。

1. 肺尘爆裂病的X线诊断标准:-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全气管造影显示两肺弥漫性结节、纤维化和空洞。

-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显示双肺下肺野有粟粒状、颗粒状、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增多。

-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显示纤维斑块、胸膜隆起或积液。

2. 矽肺的X线诊断标准:-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显示两肺中下肺野弥漫性微小结节状阴影。

-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显示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纵隔淋巴结肿大。

-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示纤维斑块和肺气肿。

3. 铀肺的X线诊断标准:-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全气管造影显示两肺中下肺野多发结节状阴影。

-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显示肺门淋巴结肿大。

-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示纤维斑块和肺气肿。

4. 酒浸煤尘肺的X线诊断标准:- 胸部X线透视显示两肺中下肺野弥漫性或散在性小结节阴影。

- 胸部X线透视显示双肺增大、密度增高、磨砂玻璃样改变。

- 胸部CT显示中下肺叶胸膜下斑点或细条影。

5. 石棉肺的X线诊断标准:-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显示两肺底带状或环状斑片状阴影。

- 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CT示纤维斑块和胸膜增厚。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职业病对应的X线诊断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职业病的诊断应该是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和病史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仅依靠X线诊断往往不能完全确定职业病的存在。

因此,在进行职业病X线诊断时,医生还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

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

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
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尘肺病的X线诊断标准:无尘肺(I)级、一期尘肺(II)、二期尘肺(III)、三期尘肺(四),“0”为无尘肺的X线表现:
”I“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I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皿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毫米,短径不小于10毫米。

2.观察对象: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

以上是职业病X线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供您参考。

请注意,职业病诊断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

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职业病,请及时向您的雇主或医疗机构报告,并接受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制定:审核:批准:。

尘肺放射片解读

尘肺放射片解读

尘肺放射片解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诊断标准: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所致,是一种职业病。

其主要诊断依据是放射片,可以看到肺部呈现弥漫性结节状阴影,其严重程度与接触粉尘浓度和时间成正比。

2. 病变特点:尘肺放射片的特点是双肺弥漫性分布的结节状阴影,这些结节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分布广泛但无融合趋势。

这些结节可能伴随着一些伴随改变,如肺纹理增粗、紊乱,胸膜肥厚等。

3. 类型和分期:尘肺根据形态和分布可分为四期,一期和二期属于轻度尘肺,病变范围小,对呼吸功能影响小;三期和四期属于重度尘肺,病变范围大,对呼吸功能影响大。

不同类型的粉尘对肺部的损伤有差异,因此还要考虑粉尘的特性。

4. 并发症:尘肺患者往往伴随着其他并发症,如矽肺、肺结核等,这些并发症会加重肺部负担,影响病情。

5. 治疗和预防:尘肺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尘肺的关键是做好职业卫生工作,严格控制粉尘暴露。

总的来说,尘肺放射片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职业史、症状、体征、放射片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在面对一份尘肺放射片时,医生会考虑到上述各个方面,并结合其他相关检查来最终确定诊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放射科医生或相关疾病专业医生。

尘肺病X线检查与X线表现

尘肺病X线检查与X线表现

尘肺病 X线检查与 X线表现尘肺病属于一种影响范围很广的职业病,在我国,受到尘肺危害的人群非常的多,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也是一种赔偿较为普遍的职业病。

由于职业病在诊断的方式上,其法定性比较特殊,因此在诊断的性质、诊断的依据、诊断的程序以及诊断的结论上,其效力以及诊断的技术和方法学上和普通的疾病诊断都有着本质区别。

在尘肺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中对于尘肺的诊断,其明确指出是根据详细以及可靠的职业史作为诊断的前提,并通过前位胸片上的X线征象作为其依据,并将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临床表现,结合尘肺流行病学资料来进行参考,从而对尘肺病的X先检查以及X线表现得出诊断结果,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尘肺病的X先检查以及X线的表现。

1.尘肺病的X线检查1.胸部平片射影当前利用X射线对胸部进行平片射影是进行尘肺病检查的首先选择方法。

1.1.高千伏X线射片近年来,国内外常用胸部高千伏X线射片来诊断尘肺。

这种X线的曝光时间短,后前位的胸片曝光时间不超过0.1秒,曝光量则通常在2~8mA的范围内。

与普通的X射线摄影方式对比来说,高千伏X线射片的千伏值高,并且胶片对高能射线的容量也大,曝光时其条件需要调整的范围也相对小,无需对胸部的厚度进行测量,基本不存在曝光条件不适合或者曝光条件不当的可能,从而对患者来说可以很好的将辐射剂量给降低,同样也可以很好的将运动伪影给减少,会让图像质量的提升效果明显,图像质量上去了,在诊断的时候有价值的诊断信息也就更多,同时可以延长管球寿命。

我国当前的相关标准中明确要求使用高千伏X射线胸片来作为影像诊断的基础和依据。

1.1.数字化X线射片直接数字放射成像(DR)和计算机放射成像(CR)正以其高质量的图像和高效率逐渐取代现有的传统放射成像技术。

它们已经成为当今数字射线照相技术的代表。

CR技术的成熟和DR的迅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最近的研究表明,与CR相比,DR在图像质量、后处理功能、工作流程能力和患者吸收测量等方面明显优于CR,并将成为数字X线摄影的主流。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

尘肺x线诊断标准尘肺是一种职业性疾病,通常发生在从事矿山、石料、金属加工、建筑工程等行业的工人身上。

它是在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不断吸入高浓度粉尘的情况下产生的。

一旦发生尘肺,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因此要及早发现并治疗。

对于尘肺的诊断,X线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手段。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尘肺X线诊断标准。

一、胸片的表现在胸片上,尘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分别是早期、中期和晚期,每个阶段的胸片表现都不同。

1.早期阶段:肺野无明显改变,但可以看到一些不规则的小斑点,介于0.5-2毫米之间。

这些斑点还没有形成圆形灶,且距离比较零散。

2.中期阶段:肺野内部形成了一些小圆形灶,介于2-10毫米之间,数量不定。

灶周边有模糊的半透明线条(障碍线或环状线),灶内的密度也有所增加。

3.高峰期或晚期阶段:此时肺脏的纹理和透亮度明显减少,肺野呈现出较大的圆形厚实的阴影。

这些圆形的阴影大小不尽相同,平均直径可达数厘米。

同时,还能看到一些不规则的、条状的阴影,以及肺内纤维连接的迹象。

此时,肺内的空气量明显减少,甚至可以出现胸廓轻度增宽、肺尖延高等表现。

二、扫描的表现除了胸片外,CT扫描也可以提供更加精确的尘肺诊断信息。

CT扫描能够更好地观察肺组织的细节,特别是在早期和中期阶段能够更容易地发现不规则的斑点和小圆形灶。

同时,还能看到肺叶的变化、纤维化、肿块等。

三、诊断注意事项1.注意劳动史:尘肺主要是职业病,因此患者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史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询问病人的职业、从业年限、工作环境等信息。

2.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尘肺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特别是高峰期的患者往往会感觉呼吸困难、咳嗽等。

因此,医生在诊断时应该综合考虑胸片、CT扫描和临床表现等因素。

综上所述,尘肺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胸片和CT扫描两方面。

胸片是一种经济、易操作的检查手段,能够检测出尘肺的早期和中期表现。

CT扫描则更加精准,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肺组织信息。

当然,在进行尘肺X线诊断时,要结合患者的职业史、劳动史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尘肺放射片解读

尘肺放射片解读

尘肺放射片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尘肺是一种由长期吸入粉尘颗粒引起的职业性疾病,多数发生在煤矿、金属矿石、砂石、石棉、硅酸盐等粉尘环境中工作的人群中。

由于尘肺患者常年接触有害粉尘,导致肺部组织受损,病理变化为中性粉尘所致肺泡周围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

放射片是尘肺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放射片可以帮助医生对病人的肺部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尘肺放射片的检查结果及意义。

1、正常肺部结构:在放射片上,正常肺部通常呈现为透亮度不均匀的肺纹理,两肺门对称明显,肋膈角锐利清晰,横膈完整,肺下叶呈楔形;支气管影呈细细的线状,气管无狭窄,肺血管网清晰。

2、尘肺放射片表现:在尘肺放射片上,通常可以看到以下特征:肺野透亮的减少、斑片状阴影、圆形结节状阴影、粗大弥漫性小结节的影像以及肺纹理模糊。

这些异常表现可能是由于尘肺引起的肺部纤维化、肺泡壁增厚和间质纤维化等病理变化。

3、尘肺放射片结果解读:医生在解读尘肺放射片时,首先会根据肺野透亮度的减少和纹理模糊等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尘肺病变。

医生还需要评估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以确定疾病的进展情况。

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职业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

4、尘肺放射片的价值:尘肺放射片是尘肺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放射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肺部异常病变,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尘肺放射片还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进展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对于尘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提高至关重要。

5、尘肺放射片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尘肺放射片检查时,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注意保持呼吸平稳、姿势正常,确保放射片的质量和准确性。

医生也需要掌握良好的放射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准确判断尘肺放射片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尘肺放射片是尘肺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疾病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职业性尘肺病X线表现

职业性尘肺病X线表现
• 2018年,美国石棉肺尘病死亡人数达到了 1.7万人。
• 英国掌控工人的长期暴露限制标准,使得在 该国尘肺病的患病率大幅下降。
• 在西班牙,石棉污染Βιβλιοθήκη 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 和公共卫生问题。
X线诊断的挑战和限制
X线检查是扫描肺部病变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受限于其成像原理,X线影像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尘肺病的 确诊需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
简单性肺尘病
表现为类圆形小磨玻璃影,分布 在上下肺野呈两肺对称性。
石棉肺尘病
一般表现为弥漫性纤维化,有时 伴有斑点状或小片状的阴影。
煤工尘肺
表现为黑色素沉着和磨玻璃影, 此外,还可出现支气管扩张等症 状。
常见的职业性尘肺病的X线影像
国内案例
中国尘肺病直接经济损失达到3000亿元,国家正在 逐步加强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尘肺病患病率最高的职业是煤炭采选、有色 金属和建筑行业。
• 患尘肺病的工人一般在工龄达到10年以上 •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尘肺病的有效治疗
方法,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预防化解病前风 险。
国际案例
在美国,尘肺病是唯一可以通过工作条件而不是疾 病治愈赔偿的疾病,雇主需要为工人提供适当的保 护措施,并培训他们如何减少暴露的风险。
诊断挑战
对于初期病变,影像学可能缺乏特异性,而其他影 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注意点应在评价中考 虑。
检测限制
尘肺病X线诊断具有很多限制,如未找到尘肺病的 粉尘暴露者、不典型的临床症状等等。
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需要面临多种挑战,对于X线诊断的限制,需要结合病人的全面评估 来进行诊断。
应注意的事项
尘肺病的病理涉及多个组织 结构,需要在X线检查中进 行全面观察和分析。

职业性尘肺病X线表现

职业性尘肺病X线表现
●很早以前就曾发现尘肺病人的胸片上除圆形小阴影外,
还可见到另外一些不同的影像,曾描述为线状、网状、 网织结节状、毛玻璃状或蜂窝状等,ILO 1958年分类 中曾提出线状影一词,以后又改为不规则形小阴影。 1986年我国尘肺诊断标准正式引用了不规则形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一)
●大阴影一旦形成,一般发展较快,但也有发展缓慢,或
长时间未见明显改变。大阴影的大小差异很大,可以 从10mm到侵占肺的大半,不受叶间裂限制,长轴常同 后肋垂直。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二)
●常见形式:在贰期矽肺的基础上小阴影逐渐增
大、增多、聚集。轮廓逐渐消失,密度逐渐增 高,周边气肿更加明显,成为均匀一致、边界 清楚的大阴影。 ●单发和多发的圆形、椭圆形大阴影,阴影密度 一般较浓,边界清楚,周边有不同程度的肺气 肿,需与肺内肿瘤相鉴别。
小阴影
●小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径不超过10mm的阴影,
可分为圆形小阴影和不规则形小阴影两种。
圆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圆形小阴影相应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矽结节(包
括典型和非典型),当然还有非结节性的尘细 胞性肉芽肿、弥漫性间质纤维灶、煤尘斑、粉 尘灶等。矽结节在病理标本上大致呈圆形、椭 圆形,直径约1-4mm左右,境界清楚,质地致 密。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三)
●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
索条状阴影,这些斑片索条状阴影常位于一 条直线上,与后肋骨垂直两肺中下区小阴影 较少。这些阴影的外侧缘常有气肿带,随着 病变的发展,形成边缘清楚、密度较浓、 均 匀一致的大阴影。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四)
●大阴影中心可发生空洞,空洞的出现常表明系感染后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规则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不规则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
有细的线条状阴影交织在肺纹理之间,较 致密。在动态观察中,随着尘肺病变的进 展,部分不规则形小阴影有可能逐渐变成 圆形小阴影。
不规则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表现,但它 也是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尘肺的主要X射线表现。 在诊断时必须要有可靠的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 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 等。
三、尘肺病的X射线表现
●尘肺病是一种以肺部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尘肺结节、融合团块、胸膜病变等。反映在胸 片上的主要影像有小阴影、大阴影和胸膜斑。 这些影像与肺内粉尘的聚集、纤维化程度有着 量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 和胸膜斑这些名词描述尘肺病X 射线改变。
二、尘肺胸片质量评定的标准


1)两侧肺纹理清晰、边缘锐利,并延伸到肺野外带; 2) 心缘及横膈面成像锐利; 3) 两侧侧胸壁从肺尖至肋膈角显示良好; 4) 气管、隆突及两侧主支气管轮廓可见,并可显示胸椎 轮廓; 5) 心后区肺纹理可以显示; 6) 右侧膈顶一般位于第十后肋水平。 7)胸片不要偏白或偏黑。
如何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小阴影形态判定不正确是导致密集度判定不准确的重要
原因之一,形态判定必须对照标准片方能确定。 ●判定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形态为 p、s 的和q、t的判 定。
如何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p”
是小圆形阴影,其直径不超过1.5mm,往往成堆 出现在各肺区之间。而 “s” 为不规则形小阴影, 它的宽径不超过1.5mm,为细的线条状影,出现在肺纹 理之间,有些不规则小阴影 “s”也可以互相交织成 网,当胸片质量不佳,有人就误认为针尖大小的小园 形影,造成密集度判断错误。
圆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国内文献报告,圆形小阴影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尤以
右侧为甚,但也有10-15%的小阴影可首先在两上肺区出 现,国外文献报告,小阴影多出现在两肺上区,有的作 者认为,多数尸检材料证实,尘肺病变最先是在两肺上 叶发生,这里也是病变最重的部分。
圆形小阴影的密度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低或不含游离二氧化矽粉尘引起
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显示
●石棉肺的细小圆形阴影并不意味着肺内有结节性病变,
而是由肺内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互相重叠的结果。 ●圆形小阴影能在胸片上显现,不仅与肺内病灶相互重叠 有关,与矽结节的致密程度和周围肺组织之间的对比 度亦有很大关系。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的表现
●圆形小阴影在胸片上多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
小阴影形态记录方法(一)
●在一张胸片上,虽然可能只有一种形态、大小
的尘肺小阴影,但多数情况下常常是两种形态、 大小的小阴影同时存在,阅读胸片作记录时, 应该将看到的不同形态、大小的小阴影用两种 不同的英文字母如实记录。
小阴影形态记录方法(二)
●胸片上的小阴影几乎全部为同一形态和大小时,则应将
小阴影字母符号分别写在斜线的上面和下面,例如 p/p、s/s 等。 ●胸片上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小的小阴影时,其中一种 形态数量较多,将其字母符号写在斜线上面,另一种 较少,但有一定数量,写在斜线下面,例如 p/q、 s/p、q/t 等。
的尘肺,圆形小阴影密度较低、直径较小,多为“p” 影,形态不整齐,边界较模糊。 ●吸入游离二氧化矽含量高的粉尘引起的尘肺,小阴影的 密度一般较高,边界比较清楚,有时相当锐利,有的小 阴影中心密度较高,似有核心感。
圆形小阴影钙化
●少数病例圆形小阴影可以发生钙化,可能是由于
矽结节玻璃样变,中心软化,成为无定型和结晶 状的嗜碱物质,钙盐即在此基础上沉着。 ●也可能是有的矽结节中心血管闭塞,进而机化、 钙化所致。
圆形小阴影钙化
▲钙化的小阴影一般密度较高,边缘锐利,不一定规则,可
表现为小阴影中心钙化,也可成簇出现在小阴影之中。 ▲钙化小阴影数目可以由少到多,密度由低到高。有人认为 小阴影钙化为矽肺稳定期,但也有人认为并不一定代表病 情稳定,有部分病例小阴影钙化后融合病变和泡性肺气肿 仍可继续发展。
不规则形小阴影
如何判定为尘肺小阴影(一)
●圆形小阴影与不规则小阴影需要有一定的数量,太少就
不可靠,若小阴影密集度达到1级时,则大概可以考虑 为尘肺小阴影。 ●圆形小阴影与肺纹理交叉或血管断面所造成的影像不易 区别,但圆形小阴影的大小、数目和分布与其附近肺 纹理的粗细、数目和位臵不相符,如果相符,就很可 能不是圆形小阴影。
●很早以前就曾发现尘肺病人的胸片上除圆形小阴影外,
还可见到另外一些不同的影像,曾描述为线状、网状、 网织结节状、毛玻璃状或蜂窝状等,ILO 1958年分类 中曾提出线状影一词,以后又改为不规则形小阴影。 1986年我国尘肺诊断标准正式引用了不规则形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三)
●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
索条状阴影,这些斑片索条状阴影常位于一 条直线上,与后肋骨垂直两肺中下区小阴影 较少。这些阴影的外侧缘常有气肿带,随着 病变的发展,形成边缘清楚、密度较浓、 均 匀一致的大阴影。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四)
●大阴影中心可发生空洞,空洞的出现常表明系感染后液
职业性尘肺病X线表现
尘肺病呈高发状态, 2704例,占88.83%;
职业性尘肺病是发病较高的职业病
一、尘肺病的X射线检查
GBZ70-2009规定尘肺病的胸部X射线检查必须使 用高仟伏摄影技术,检查体位为后前立位。根据诊 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可以加照侧位、斜位、体层摄 影或CT检查。导致胸片技术质量缺陷的最主要原因 是曝光过度、曝光不足、影像对比差、胸片灰雾、 胸片影像模糊等。
矽肺(结节性)示典型矽结节,HE染色
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显示
圆形小阴影太小,即使在质量良好的胸片上也不 能发现,国外学者研究单个、边缘锐利的致密影 至少在3mm或以上,才能在满意的含气背景的胸片 下显示出来。
圆形小阴影如何在胸片上显示
●圆形阴影分为p、q、r。
我们在胸片上看到的直径 1.5 mm或以上小阴影,(多半 指“q” “r” )可能不是一个矽结节而是在同一轴线 上几个矽结节相互重叠的结果。 ●小的圆形阴影(多半指“p”)可能是由矽结节或非结节的 弥漫性间质纤维灶、煤尘斑、粉尘灶等互相重叠所构成。
正确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密集度和分布范围 ●正确辩认和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密集度和分布范 围 是尘肺病诊断和X射线分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问 题,也是掌握应用尘肺病诊断标准的关键。
正确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小阴影形态的判定包括两个概念,一是这种小阴影是否
是尘肺小阴影,二是其形态属于那一种,重要的是对 整个肺区内小阴影的形态作综合判定。 ● 在判定小阴影形态时要从整体角度去考虑,并和相应的 标准片对照方能确定。
化坏死所致,大部分为结核感染。空洞壁多半较厚, 内壁不整齐。有的学者认为,尘肺大阴影形成的空洞, 约有 23% 为尘肺融合病变缺血坏死所形成。这种空 洞较结核空洞小,鉴别较困难。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五)
●大阴影可发生于各肺区, 但以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中叶外段及舌叶上段较常见,在后前位胸片上较易显 示。但亦有少量大阴影常常位于心影后、膈下、或脊 柱、纵隔旁,后前位胸片往往较难显示,CT 检查可能 有点帮助。 ● 各种形态的大阴影均可由病变进展逐渐增大, 也可由纤维组织收缩反而缩小,但密度增浓。
小阴影形态记录方法(三)
●胸片上两种形态、大小的小阴影在数量上基本相等时,
则应将圆形小阴影作为主要形态的字母符号写在斜线 上面,将不规则小阴影的字母符号写在斜线下面,例 如 p/s、q/t 等。 ●胸片上有两种圆形小阴影或不规则小阴影,它们的数量 相近时,可将较大小阴影字母符号,作为主要的形态 写在斜线上面,较小的小阴影字母符号写在斜线下面, 例如 q/p、t/s 等。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文字描 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我国标准曾有 文字描述,此次修订标准取消了上述描述,不 规则形小阴影形态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 小可约略的分为 s、t、u 三类 。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s” “t” “u”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最大宽径不超过1.5mm;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1.5mm;但不超3mm;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3mm,但不超10mm。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六)
●大阴影由于受到周围纤维组织牵拉可以移动,移动方向 一般是向头侧和肺门移动。 ●向肺门移动的大阴影可紧缩至纵隔和肺门,阴影外侧缘 呈弧形,很像纵隔肿瘤,但边缘有十分显著的肺肿。 ●向头部移动的大阴影可紧缩至上肺野甚至肺尖,需与结 核球鉴别。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七)
●有很少病例,大阴影由于受到胸膜肥厚粘连的影响,向 侧胸壁移动,甚至紧贴侧胸壁。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 注意。必要时可作CT检查。 ●石棉肺很少出现大阴影,1969年曾有人报告43 例石棉 肺经X线与病理证实,其中6例出现大块纤维化,我国 也有1例报告。
如何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q”是圆形小阴影,由于是肺内病灶相互重叠形成, 因此形态不是很典型。而“t”是不规则型小阴影, 主要是指宽度大于1.5mm但不超过3mm的一群粗细、 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影,交织在肺纹理之间,需 与肺纹理相区别。 ●如果胸片小阴影形态确实难以判断,国外有学 者认为大约不是 q/t 就是 t/q。
小阴影
●小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径不超过10mm的阴影,ຫໍສະໝຸດ 可分为圆形小阴影和不规则形小阴影两种。
圆形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圆形小阴影相应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矽结节(包
括典型和非典型),当然还有非结节性的尘细 胞性肉芽肿、弥漫性间质纤维灶、煤尘斑、粉 尘灶等。矽结节在病理标本上大致呈圆形、椭 圆形,直径约1-4mm左右,境界清楚,质地致 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