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人生观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秉承的一套普遍认可的价值观体系。
这套价值观涵盖了道德观、人生观、社会观等各个方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形成的文化共识。
近年来,中国领导强调了培养和宣传这些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旨在巩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道德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爱”、“和平”、“忠诚”等价值观念。
在中华儒学中,仁爱是一种以人为本、爱人心广的道德伦理。
许多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都有这种仁爱的当代解读,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基本概念可以总结为一个“扶危济困”的思想,传达出慈爱、宽容、关怀的情感。
人生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天然善良,人生的真谛在于追求至善至美。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人们的人生观也产生了变化,但“先天性好”、“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栽培和熏陶”等理念一直贯穿着中国人民的人生观,这表现了人们对于生命的尊重、重视爱情、家庭、教育等方面的认识。
社会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社会”,追求社会平等、公正、稳定和共同发展。
在受到近代思想启示之后,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但还是强调家庭和谐、义务和责任、尊敬长者和传统美德等价值观念。
与其它文化相比,中国文化的特殊之处在于强调中庸之道,即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中保持平衡和稳定,不过分追求激烈和过度的情感和行为。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总体呈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即关注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这种价值观体系是一种对人性的信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心灵追求和精神追求,既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国人民共同认可的宝贵财富。
古代的文化与人生观

古代的文化与人生观古代是一个充满传奇和故事的时代,其文化和人生观就好像包裹在神秘的面纱中一样,古人们的思想观念千奇百怪,让我们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素养。
以下是笔者对古代文化和人生观的一些想法。
首先,古代的文化和人生观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信仰神灵和崇拜先祖,他们认为神灵赋予了生命以及一切事物,而先祖是家族和社区血脉的延续,他们的思想和经验汇集成文化的某些方面。
这种信仰体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从哲学家孔子到道士老子,从武侠小说到宗教书籍,这种信仰一直延续到今天。
其次,古代文化和人生观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强调与自然相融合,重视天地万物的关系,注重人和动植物之间的互动。
这种观念催生了许多传统文化之外的事物,如园林、诗歌、艺术作品、歌曲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而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家庭观念,尊重长辈,在家庭中,男子通常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和家族传承者,而女性通常是家庭的后勤支援和教育者。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注重爱情和婚姻,重视婚姻的长久和稳定,婚姻和家庭被视为人生的重要部分。
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笔者认为人生观大部分来源于环境和生活经验,也受到社会的影响。
再来谈一下古人的道德观念,思想维度不仅仅是宗教、哲学等方面,而且包括了社会道德、人伦道德和个人道德等不同方面。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教育儿童要具备礼仪和家风,将这种观念传承下去。
因此,它们被视为社会的基石和保障,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自律和规范自身的道德准则。
自古以来,有数百篇的文章和故事,像《管子》、《论语》、《三字经》、《百家姓》等,都是为了教育并塑造儿童和年轻人的品格。
最后谈一下古代文化和人生观的变迁,中国古代文化是一个漫长而精彩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上,中国文化实现了从朴实到复杂的转变。
从最古老的先民文化到隋唐时期的文化,再到明清时期的文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传承。
对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影响,古代文化也开始进行着新的变迁。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秉持了一系列人生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长期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人生价值观的相关参考内容:1. 仁爱和同情心: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对于个人而言,仁爱精神是发展良好关系和和谐交往的基础。
同情心则是关注他人、理解他人和共情的心态。
2. 忠诚和孝道:忠诚与忠诚度量度是对待亲人、朋友和国家的义务和责任。
在中国文化中,孝道也非常重要,将对父母、祖先以及长辈的尊敬与照顾放在首位。
3. 自我修养和谦逊: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我修养和谦逊。
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学识,个人才能提升自己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谦逊的态度使人保持开放心态,尊重他人的意见并持续成长。
4. 勤奋和努力:中国文化中强调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
勤奋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成功。
靠努力工作和奋斗才能提升社会地位和个人成就。
5. 中庸和平衡: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的生命观念。
中庸强调平衡和和谐,鼓励人们寻求事物的平衡状态,克制极端和过度的表达。
中庸观念对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的组织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尊重传统和尊重权威: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尊重传统和尊重权威。
尊重传统意味着对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珍视,借鉴过去的智慧和经验。
尊重权威则体现在尊重长辈、教师和社会领导者等具有权威地位的人。
7. 良心和正直:中国文化强调遵循良心和保持正直的品质。
良心是人类意识的道德标准,它指导人们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正直是诚实守信、遵循道义的准则。
8. 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和谐的社会。
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是通过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来实现的。
这种思想促使人们追求和平、包容和团结的社会环境。
这些人生价值观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虽然社会在不断变化,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

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引言古代文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群体,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深刻的人生哲学和独特的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人所持有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解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代文人,尤其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士人,强调个人自律和家庭责任,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需要从个体开始改变。
他们相信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这一价值观鼓励个体在私下努力提升自己素质,从而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成为社会进步的源泉。
2. 忠诚与正义古代文人追求忠诚和正义。
他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士人应该忠于君主、忠于朋友、忠于亲族,并以正义之心行事。
他们视忠诚和正义为立身处世之本,并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中产生真正的影响力和贡献。
3. 追求自由与独立思考古代文人注重个体自由与独立思考。
他们对权威和传统持怀疑态度,主张通过个人的理智思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和信仰。
他们追求真理和智慧,主张用知识提高人的素养,并认为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4. 对美的追求古代文人对美有着深刻的追求。
他们在艺术、音乐、诗歌、书法等领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并将之视为表达自己情感和意境的一种手段。
他们通过审美活动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并认为美是生活中一种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价值。
结论古代文人所持有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我们,改变世界需要从个体做起;忠诚与正义提醒我们要坚持正确道德观念;追求自由与独立思考让我们明白在个性化时代中保持独立思维的重要性;对美的追求激励我们从艺术和审美活动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通过学习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与价值观,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并追求有意义而有品质的生活。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观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并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将这两者融合。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传统文化的元素来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原则与现代人生观相结合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和传承,形成了一系列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价值观在现代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被现代人所认可。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恕己及人”等价值观倡导人们具有同情心与尊重他人,这也是现代人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也提示人们要有礼貌、谦虚、宽容、尊敬于人,这也是在现代社会中受人欢迎的品德。
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与现代社会个人关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相映衬,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把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帮助自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传家之宝”等观念也不断影响现代人的人生观。
这些思想提示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并尊重自己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这也是现代社会公民道德的核心所在。
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价值观同样在现代社会中与公民素质和价值观相一致。
认识传统文化的艺术和文化体验通过接触传统文化,人们不仅能积累知识,掌握技能,更能获得一种美学和文化体验。
传统文化的这些特质也能够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首先,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形式,如戏曲、书法、绘画、音乐等,这些形式已经成为一种美学体验和文化向往。
这些文化体验和人们的生命价值观常常相呼应,让人感受到这些文化的美和温暖,将人赋予情感和力量。
因此,通过传统文化的艺术和文化体验,人们能够建立自信,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调节心态,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其中,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之一。
德育指的是通过教育和社会法规来培养和引导人们的品德、性情和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思想贯穿着各个方面,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一、儒家思想与德育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肯定了人性的善良本质,认为人类天生具有一定的“德性”,可以通过教育和自我修养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德行。
儒家思想推崇孝道、仁爱和礼仪,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价值观。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一个人要先修身养性,然后才能治家、治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经典中还有很多关于德育的内容,如《大学》强调“修身而治国”,《中庸》则讲到“中庸之道,人之所同也”。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自我修养和道德自觉,认为个人的行为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追求心灵与身体的和谐。
道家思想鼓励人们“无为而治”,即不强求结果,靠自己的修行和自我调节来掌控自己的行为。
《庄子》中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它包含着许多有关德育的内容。
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告诉人们要像水一样无私无争,以仁爱之心待人处事。
佛家思想强调实事求是、慈悲为怀、戒律严明等道德观念。
佛教强调人们要追求真理,摆脱尘世的干扰和束缚,通过专注和冥想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洞悉人生的境界。
佛经中也有很多德育的内容,如说要放下私欲,以利益众生为重,还常常强调“见性成佛”,即要认清自己的本性,通过修行来悟得佛法。
四、诗词歌赋与德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学作品有诗词歌赋等,其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思想。
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重视品德与修养。
如唐代的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愿为民戎蒙尘,乃可遗芳百世身;表达了他为国家为人民奋斗的志向和追求。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国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标、对待人生现象和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原则,它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论述,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为人们的人生观塑造提供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尊重人的内在价值和价值平等。
传统文化强调人之尊贵和人的平等,倡导人们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这种价值观使人们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人,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们不论年龄、性别、贫富贵贱,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这种尊重和平等的价值观,能够帮助人们塑造正确的人际关系,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为重”。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
仁爱、守责、忠诚、正直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这些道德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仁者爱人,尽己之力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守责任,做到言行一致,对待职责尽心尽力,对他人负责;忠诚是一种价值观,主张对自己的国家、家庭、朋友等事物保持忠诚;正直强调诚实守信,不说谎言,不欺骗他人。
这些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实践,对于人们的人生与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一直被看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中强调孝敬父母,重视家庭和睦,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互助,同时倡导廉洁与勤奋。
这种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使人们注重亲情的纽带,培养出孝顺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家风和社会秩序。
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养生和身心和谐。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健康养生和身心的和谐。
传统文化中提倡“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保持与自然相和谐的状态。
中医养生、太极拳、气功等体育方式都是追求身心和谐的具体实践。
通过锻炼身体和舒缓心情,人们能够保持健康,达到身心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是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传统文化既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儒家礼仪、孝道和忠诚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家庭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责任。
儒家礼仪则关注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强调了尊重、谦逊和纪律等品质。
孝道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道德核心,它教育人们要孝顺父母、关爱家人,并将这种孝敬延伸到对社会的敬畏和尊重。
而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道德要求之一,强调对国家、家族和其他关系的忠诚。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提供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人们的道德行为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其次,传统文化培养了人们的情操和人文精神,使人们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再次,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道德故事和典范人物,激发了人们学习和追求道德的兴趣。
最后,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了人们追求美德和高尚品质的信念。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有助于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培养下一代的家庭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儒家礼仪的灵活应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此外,孝道和忠诚的精神也能够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的良好风气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最后,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给予人们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困惑和伦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发展,受人欺侮;发展,玉石俱焚!
h
18
一、人类危机与道德觉悟
▪ 四)道德觉悟
➢人类危机的解决必须依赖于人类整体的觉悟,个体的觉悟 是不能凑效的; ➢但是,个体的觉悟可以带动周围的人觉悟,最终实现整个 民族,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觉悟,这样才能挽救整 个人类; ➢人类的共同觉悟,才能达成广泛的共识,实现有限度地的 发展;
h
10
▪ 以美国为例,每年得癌症的病人为0.3%,假定每 个人一生的长度为100年,那么百年之内得癌症 的概率有多大?
➢ 解:根据对立事件求概率的方法,每年不得癌症的概 率为99.7%, 百年内不得癌症的概率为:
(10.3%1)0 0 7% 4
▪ 则: 百年之内得癌症的概率为: 26%
➢ 四口人之家,一个人要得癌症!
h
19
➢ 觉悟就是对自然大道理的体察,要能掌握自然规律,就必 须有道、有德,必须抛弃自私、控制欲望。因此:觉悟, 也是道德的觉悟;
➢ 人类整体的觉悟,非常渺茫,但这也是解决人类危机的唯 一道路。当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这种觉悟又是最 有可能实现的时候!
➢ 人类的觉悟需要一大批先觉者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才有 可能实现!
能找得到吗?核能带来污染,水能(水力发电)破坏
了生态,风能、太阳能效率极其低下,水变汽油成了
欺骗无知的笑话!
h
3
▪ 风能一度电成本0.65元(煤电成本不到0.1元), 风力发电 设计寿命20年, 但至少10年以后才能收回成本
▪ 太阳能发电成本1.5元/度, 太阳能企业卖给国家的收购价 2.4元/度, 设计寿命同样是20年, 而收回成本要30年(来自 网上信息)
一切矿物质,煤碳、石头; ▪ 所有这些坚硬的东西重重压在几乎空壳的地球表面上;
h
6
▪ 环境危机的后果: ▪ 以下数据是癌症高发病率国家的排行榜,这是根
据每年100,000人有多少癌症患者得出的。
发 达 国 家 的 -02-04是世界癌症日,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发 布的《世界癌症报告》指出,中国的癌症发病率 几乎占了全球的一半,高居榜首。报告预测,到 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50%。
一个如此冷漠的世界,学生的心理会得到健康的成长吗?
h
12
没钱的人掉在钱眼里,有钱的人扔着钱玩! 真诚越来越远去,“变态”越来越成为这个世界最
常用的名词! 同性婚姻合法化,“杭州男”以臭为香吃大便! 婚姻危机+精神空虚=心理变态! 心理变态 → 精神崩溃!
h
13
有什么比心灵的崩溃更大的危机!
h
20
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1、道德是宇宙间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体现
➢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人立于天地之间, 当应效法自然,建立公正无私的道德品格,才能被大 自然所庇佑。
▪ 2、道德的树立是人生奋斗最光明的大道
➢ 道德,包含了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同 时具有最符合自然规律的品德。
第十五讲 中国传统文化 与道德人生观
一、人类危机与道德觉悟 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三、道德修养赠言
h
1
一、人类危机与道德觉悟
▪ 一)人类危机的表现
工业文明虽然给人类带来的欣欣向荣的繁荣,但 也由于过度的发展造成了诸如资源、环境等一系列严 重的问题,诸如: 1、资源危机 2、环境危机 3、心灵危机
h
▪ 广西亚洲最大的硅生产基地有多少人因此患了尘肺 病!
▪ 广西职业病高危人群达640万,尘肺病占绝大部分 (中国安全生产网2011-5-17 )
h
5
▪ 一)人类危机的表现
➢2、环境危机
▪ 人类几乎抽干地球内部所有的血液:水、石油; ▪ 人类将要吸尽赖依支撑地壳的气体:天燃气; ▪ 人类从地下挖出了所有坚硬的东西:铁矿、铜矿、金矿、
➢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人们的思想觉 悟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反而道德越来 越走向反面;
h
15
➢ 人类不仅有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而且还有征 服欲和虚荣,因而人类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 人类的欲望才是发展的源动力;
➢ 为满足无尽欲望的发展注定将是一场悲剧!
h
16
一、人类危机与道德觉悟
▪ 三)解决危机的出路
2
➢ 1、资源危机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无限度地开采资源(主要是地下 的)导致需要多少亿年形成的资源,仅用一两百年就 消耗殆尽;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当今,铁矿石一度时期几乎全部依 赖进口,石油60%依赖进口;
人类寻找替代能源的梦想一直停留在幻想阶段,地下
资源是由于亿万年能量集聚才富有的高能量,在地上
物质世界在不断地丰富,灵魂世界却越来 越贫乏!
当心灵崩溃的时候,人类所创造出的物质 财富又有何价值?
h
14
一、人类危机与道德觉悟
▪ 二)人类危机的本质
➢人类的危机虽然表现在各个方面,但从其本 质实际上看,“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 人们的心在动”,都是源于人们心理的欲望 所导致;
➢所谓的发展,早已超出了生存的需要;
➢常言道:适可而止! ➢工业文明的发展必须要限制其速度和规模。真正的 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开发资源的速度与形成这些资源需 要的时间相适宜,破坏环境的程度与环境自然修复的 速度相适宜。
h
17
➢ 如此的发展速度与现今的发展相比,可能几乎 是0发展。谁会愿意克制自我的发展欲望?
➢ 正当人类为自己的伟大发明沾沾自喜的时候, 大自然也正用一个又一个的灾难把我们的自信 心撕碎:
➢如果工业进程继续推进,两个人之中一
个人得癌症,我们又当如何对待?
h
11
一、人类危机与道德觉悟
▪ 一)人类危机的表现
➢3、心灵危机
为工业文明推波助澜的商品经济使人类变得越来越自私, 越来越贪娈。从马加爵到药家鑫,中国的大学生所折射出 的问题,同美国的校园枪击案一样,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 问题!
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加深了人们的心灵危机。人们不是 不相信,而是不敢信。于是老人跌倒不敢扶,被人黑了不 敢报案。谁敢相信正义能得到伸张?
▪ 目前每平米太阳能电池板6000元(由廉价电能生产), 而1平米电池板的发电功率为175峰瓦,一年在光照好的 情况下,发电总量为175度,每度电按市场价卖0.5元, 不到80元。自身繁殖需要多少年?
h
4
▪ 不少人以为太阳能电没有污染,是绿色能源,岂知 太阳能电池板材料多晶硅的生产极高耗能、极高污 染,每吨硅的提炼耗电达2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