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温解表药
中药药性歌诀

药性歌诀解表药(一)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定喘,利水肿消。
桂枝性温,发汗解表,通阳化气,温经止痛。
荆芥与紫苏,羌防白芷俱,辛温解表用,风寒表证除。
荆芥炭止血,羌防风湿祛,若逢头面病,白芷是所需,生姜并止呕,暑湿用香薷。
(二)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蝉蜕凉,宣散风热透疹良,牛蒡尤可疗咳嗽,蝉蜕抽风声哑尝。
桑叶枝皮果,皆为有用资。
叶将风热散,目赤眩晕医,血虚桑椹好,风湿用桑枝,桑皮清肺热,水肿亦相宜。
菊花甘苦微寒,散热明目清肝,野菊清热解毒,疔疮痈肿能安。
葛根甘辛平,退热又生津,透疹舒项背,热泻配连芩。
柴胡退热效能良,往来寒热更需尝,疏肝解郁尤常用,升举清阳不可忘。
升麻亦可升清气,解毒透疹是其长。
清热药石膏大寒清肺胃,烦渴能除壮热退,生用清热宜内服,煅过收敛外用配。
知母泻火亦滋阴,实热虚热皆能清,阳明经热石膏配,知柏并用肾火平。
黄芩连柏苦寒强,泻火解毒湿热攘,三焦热盛可同用,并治泻痢与疮疡。
心烦呕痞黄连好,黄芩清肺兼少阳,黄柏善清下焦火,三药异同仔细详。
栀子苦寒,降火除烦,清热利湿,淋病黄疸,凉血止血,吐衄能安。
龙胆性寒大苦,善清肝胆实火,高热惊搐可用,下焦湿热能除。
夏枯草,清肝好,眩晕治,目疾疗,能散结,瘰疬消。
决明子清肝,头痛眩晕餐,目赤肿痛用,润肠便不难。
苦参性苦寒,下焦湿热犯,黄疸并痢疾,用之可以扳。
银花连翘二地丁,善治疮疡热毒清。
温病毒痢银花效,热陷心包选翘心,黄疸乳痈公英用,疔毒常施紫地丁。
大青板蓝根,清热解毒胜,温病诸般证,用之有效能,流感配羌活,肝炎乙脑珍,痄腮及丹毒,疸痢用皆灵。
青黛功相似,凉血亦定惊。
蚤休拳参半边莲,疮疡蛇毒均可歼。
肝热惊搐蚤休用,水肿尤宜用半莲。
金荞麦和鱼腥草,射干也把肺热扫。
肺痈当以荞腥主,咽痛痰鸣射干好。
白头翁与马齿苋,秦皮地锦性皆寒,大肠湿热能清解,热泻热痢用之餐。
鸦胆子把原虫杀,阿米巴痢疟疾安。
红藤败酱草,解毒治肠痈。
红藤善活血,败酱更排脓。
犀角清热定惊良,凉血解毒此为上,热入血分用为主,吐衄斑疹必须尝。
药性赋(新版)

药性赋(新版)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此类专长散寒发汗邪去体康麻黄解风寒表实之证,平喘利水,桂枝去汗出表虚之疾,温经通阳。
防风胜湿、祛风而解痉,荆芥疏风、止血而消疮。
解表通阳用葱白,温肺止呕以生姜。
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紫苏可用于胎动不安。
和中化湿,利水消肿,香薷最宜夏日着凉。
藁本祛风胜湿,止痛于巅顶,白芷消肿排脓,去疾于阳明。
羌活祛风湿,上身最有益,苍耳通鼻窍,除痹以利行。
柽柳可透疹止痒,辛夷疗鼻渊头痛。
2、辛凉解表药疏风散热性味辛凉温病初起风热所伤清头目利咽喉无如薄荷,解热毒消咽肿首推牛蒡。
蔓荆子治头痛,目赤多泪,浮萍草消水肿,祛风止痒。
桑叶明目清肺热,凉血止血,菊花明目息肝风,解毒力强。
发表解肌、解热生津,葛根见功于脾胃,和解退热、疏肝解郁,柴胡奏捷于少阳。
豆豉解表除烦,单用力弱,升麻清热解毒,多入复方。
蝉蜕退目翳,息风止痉,木贼愈眼疾,止血见长。
须知:薄牛蝉葛升浮能透疹外出,葛根升麻柴胡可升举清阳。
3、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性皆寒凉气分邪盛唯其可攘石膏除烦止渴,外用须煅,知母滋阴润燥,脾虚忌尝。
芦根生津,奏止呕除烦之效,花粉止渴,入消肿排脓之方。
除烦利湿,栀子可凉血解毒,清肝降压,枯草除郁结诸伤。
鸭跖草解热毒,通淋利尿,寒水石入气分,水火之伤。
除烦利尿以竹叶,清肝退翳用青葙。
谷精草疏风明目,密蒙花清肝目朗。
4、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最苦寒湿热诸证服之立安泻火解毒芩连柏共效,肝胆邪盛龙胆草功专。
止血安胎,去肺热宜黄芩,攻毒疗疮,清中焦需黄连。
黄柏走下焦,去湿热而泻相火,苦参洗肤疾,利小便而除黄疸。
5、清热凉血药发斑吐衄邪入营血苦甘咸寒凉血清热欲透疹解毒以紫草,用清心定惊以犀角。
养阴生津,生地疗烦渴多饮,滋阴降火,玄参可解毒散结。
赤芍祛瘀止痛,可泻肝火,丹皮活血散瘀,亦退虚热。
6、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用广热毒诸证癌肿虫伤治肺痈用鱼腥,疗肠痈须败酱。
利咽消肿,祛痰散结于射干,息风止痉,化痰开窍宜牛黄。
辛温解表药

3.止血 炒炭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 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荆芥
用法用量 煎服,4.5~9g,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 解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 炭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
性味归经 辛、 甘,微温,归 膀胱、肝、 肺、脾经,
防风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质柔润, 古人称之为“风药中之润剂”,可“通治一切 风邪”,
3.解鱼蟹毒:用于食鱼蟹中毒所致的腹痛吐泻,
苏叶:长于解表 苏梗;长于理气
荆芥
性味归经 辛、 微温,归肺、 肝经,
荆芥
古人谓本品“为风病、血病、疮病要药,” 1.祛风解表:本品性微温,药性和缓,对于 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都可用,
1 风寒表证,如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表证,如银翘散,
2.透疹止痒:并有消疮之功, 1 麻疹不透, 2 风疹瘙痒,如消风散, 3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如败毒散、
麻黄、桂枝功用对比
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 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并有宣 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喘咳证及风水 水肿等,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 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 用,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 血滞诸证、蓄水证等证,
桂枝
性味归经 辛、Leabharlann 甘,温,归心、 肺、膀胱经,桂枝
1.发汗解肌 表 :本品辛散甘缓温通,发汗解 表作用缓和,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表实证、表虚 证都可以用,
2.温通经脉:本品性温,有温通血脉、散寒止 痛之功效,适用于寒凝血滞所致诸证,
1 风湿痹痛, 2 月经不调,痛经,闭经,
3 胸痹证,
4 脘腹冷痛,
中药二记忆口诀

1.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
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
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
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
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
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
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
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3.清热泻火药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
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
栀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
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瘿珠痛解。
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
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4.清热燥湿药三黄苦胆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
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
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5.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
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
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
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
凉血活血有紫草,解毒消斑水牛角6.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
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银花解毒散风热,痈肿毒痢卫营邪。
连翘解毒散肿结,清心透散利尿淋。
公英解毒消乳痈,利湿通淋咽喉痛。
板蓝根凉血解毒,利咽消肿大头瘟。
牛黄解毒热心包,息风止痉化痰窍。
鱼腥解毒尿淋通,脓疮湿痢热肺痈。
辛温解表药[专家学习]
![辛温解表药[专家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7cc0636b376baf1ffc4fad65.png)
此外,紫苏鲜品外用,还有一定的止血效果。
一类特制
35
(五) 紫 苏
5.紫苏不同部位入药功效比较:
苏梗
发散风寒力差,理气安胎用较好,
故胎动不安多用。
苏叶
善发表散寒 。
苏子
善理气袪痰。
一类特制
36
河
北
农
业
中 药 紫 苏
大
学 动 物 科 技 学
小
院 史
结
万 玉
一类特制
37
(六) 细 辛
1. 用药部位及特征:
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3.功能:
发汗解肌,温经止痛,通阳化气。
一类特制
17
(二) 桂枝
4.主治与配伍:
(1)感冒:主对风寒感冒,发热恶寒。若表实 无汗,常与麻黄配伍,如麻黄汤;若表虚有 汗,则与白芍同用,eg桂枝汤。
再如:桂枝、白芍、白芷 、炙甘草各10g, 大枣3枚,煎汁入药,拌入饲料中治疗孤狸、 水貂的感冒。
荆芥偏于散寒 防风偏于祛风
一类特制
30
河
中
北 农
药
业 大
植
学 动
物
物 科
荆
技 学
芥
院 史
小
万 玉
结
一类特制
31
(五) 紫 苏
1.药用部位及特征
用唇形科植物紫苏的 叶入药,茎入药为苏 梗,种子入药叫苏子。
一类特制
32
(五) 紫 苏
一类特制
33
(五) 紫 苏
2.性味、归经:
辛,温;入肺,脾经。
个子
原植物
一类特制
20
(三) 防风
防 风 个 子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有什么区别

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在药物性质、作用和适应症上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药物性质上,辛温解表药的药物性质多属温性,辛凉解表药的药物性质多属凉性。
因此,在药物性质上,这两种药物存在本质的区别。
其次,在作用上,辛温解表药主要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而辛凉解表药则主要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
这是因为它们的药物性质不同,导致其作用方向和效果也有所不同。
最后,在适应症上,辛温解表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的表症,如恶寒发热、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等。
而辛凉解表药则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的表症,如发热重、微恶寒、头痛、咽喉肿痛等。
这是因为它们的药物性质不同,导致其适应症也有所不同。
总之,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在药物性质、作用和适应症上均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合理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也要注意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药性歌诀400味

药性歌诀(400味分类)1、解表药解表之药重发散,味辛对症寒热痛;表邪风寒与风热,不宜久煎莫久用;虚症要慎免伤元,温初毒解热也清;能利水肿止咳喘,个别止痛又透疹。
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散风寒,性味辛温能发散;外感恶寒兼疼痛,浮紧薄白及诸汗。
麻黄细辛和桂枝,荆芥防风与白芷;紫生和藁本,葱白羌活苍耳子;胡荽香薷西河柳,通鼻开窍须辛荑。
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去风热,热重寒轻口咽渴;头痛目赤苔黄薄,脉相浮数和干咳。
根柴胡和升麻,蝉蜕菊花与桑叶;牛旁子与蔓荆子,浮萍豆豉与薄荷;后有木贼闹自在,古用豆卷清湿热。
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多样,泻燥解毒凉血退;食少便溏要慎用,寒凉易损脾和胃。
清热泻火药泻火用于气分热,各类脏腑是实证;高热烦汗脉大洪,身体虚损要扶正;石膏知母夏枯草,天花芦根与栀子;谷精草上密蒙花,熊胆能对青葙子;明目便茶夜明砂,竹叶不胜决明子。
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苦寒,痢痰痔瘘和泄泻;黄胆尿赤耳流脓,淋涩带黄下焦热。
黄莲黄芩与黄柏,龙胆功劳和苦参;白鲜皮唐松草,胡黄皮也能成。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寒凉,毒虫咬伤与癌症;温病发热咽肿痛,毒痢疮止莫过用。
温热病用药温热金银和连翘,大青叶下板蓝根;青黛绿豆穿心莲,熊胆律草四季青;清热解毒山慈菇,后面不少在其中。
主治咽肿痛药治咽山豆根射干,马勃酸浆金果榄;橄榄木律大青叶,能否配准任你选。
清热痢药热毒泻痢白头翁,皮鸭胆马齿苋。
热毒疮疡药热毒疮疡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茯苓;重楼白花蛇舌草,白蔹败酱草红藤;慈菇漏芦千里光,半枝金荞用方中。
清热凉血药血分有热凉血药,神昏妄行夜难眠;吐衄便血热入营,滋阴甘苦和咸寒。
凉血生地与玄参,赤芍紫草与牡丹;牛角牛黄地骨皮,丝瓜络也是古传。
清退虚热药虚热骨蒸主伤阴,五心烦热脉数细;肝肾阴虚火旺,热病后期与盗遗。
舌红苔少用此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与胡黄莲,小儿积疳要配齐。
3、泻下药通利方便泻下药,排积水滞显功效。
攻下药攻下之药多苦寒,大黄芦荟玄明粉;芒硝较猛玄明缓,番泻叶子在当中。
辛温解表药的功能主治

辛温解表药的功能主治1. 概述辛温解表药是中医药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具有辛散发散、温通阳气的特性。
它们主要通过刺激阳气、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人体消除寒邪、解除表邪的症状。
2.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药以其特殊的药性,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2.1 感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药可促进体表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散寒解表,缓解感冒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等。
•风热感冒:辛温解表药可通过辛散发散的药性,清热散邪,帮助人体消除热毒,减轻发热、咽喉肿痛等风热感冒症状。
2.2 外感风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药可通过刺激阳气,扩张血管,促进循环,驱散体表风寒,减轻寒痛,解除寒邪。
2.3 头痛•风寒性头痛:辛温解表药可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减轻头痛症状。
2.4 血行不畅•寒凝血瘀:辛温解表药可通过温通阳气、扩张血管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寒凝血瘀的消散,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
2.5 寒性腹痛•寒凝腹痛:辛温解表药可通过刺激阳气,温暖体内,消除腹中寒气,减轻腹痛症状。
3. 常用辛温解表药常见的辛温解表药包括以下几种:•荆芥穗: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防风: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
•草果: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痹痛。
•苍耳子: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痹痛。
•佩兰: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瘙痒等。
•藿香: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胸膈胀满、呕吐等。
•藿香正气水: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胸腹胀满、呕吐等。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辛温解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适用禁忌症患者应避免使用辛温解表药,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等。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辛温解表药前应咨询医生。
•服用辛温解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5. 总结辛温解表药具有辛散发散、温通阳气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教材精讲班
第一部分常用单味中药第二部分常用中成药
2017年中药二常用单味药分值分布
学习目标1.掌握单味药21章的章节分布及各章节的药物
2.熟悉药物功效所对应的主治病证
3.熟悉了解400个单味药的功效
第1章解表药
含义
性能功效
适用范围
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
配伍方法
使用注意
一、含义及适用范围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症。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二、分类及各类的性能特点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
按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常将本类药物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
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
性味多辛温,主能发散风寒,发汗力强,主治外感风寒表证,兼治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等。
辛凉解表药又称发散风热药
性味多辛凉,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
三、配伍方法临床应用时:
1.表证兼虚者,须视其阳虚、气虚、阴虚之不同情况,分别配伍助阳、益气、养阴等扶正之品,以扶正祛邪;
2.辛凉解表药用于温病初起,应适当配伍清热解毒药。
四、使用注意1.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2.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3.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4.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麻黄【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香薷【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胃、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夏季乘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之阴暑证。
(2)水肿,小便不利。
紫苏【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
(2)胃寒呕吐。
(3)风寒客肺的咳嗽。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功效】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紫苏【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生姜【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麻桂香,紫苏姜”
辛温解表药(三)
荆芥【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肝经。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防风【性味归经】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2)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3)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性味归经】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2)风寒湿痹。
藁本【性味归经】辛,温。
归膀胱、肝经。
【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颠顶头痛。
(2)风寒湿痹。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荆芥【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防风【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功效】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谨防抢稿”细辛【性味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心、肺、肾经。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白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胃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
(1)外感风寒或表证夹湿兼见头痛鼻塞者。
(2)阳明头痛,眉棱骨痛,鼻渊头痛,牙痛。
(3)风寒湿痹,寒湿带下。
(4)疮疡肿毒。
辛温解表药(四)
苍耳子【性味归经】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主治病证】
(1)鼻渊头痛,风寒头痛,表证夹湿。
(2)风湿痹痛,风湿疹痒,疥癣。
辛夷【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鼻渊头痛,风寒头痛鼻塞。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细辛【功效】祛风解表,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苍耳子【功效】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白芷【功效】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辛夷【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细心的儿子,白阿姨家的”西河柳【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肺、胃、心经。
【功效】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主治病证】
(1)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2)风寒湿痹。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