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实验体系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以Linux为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学号:姓名: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9月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目录目录 (1)一、实验环境 (2)二、实验报告总体要求 (2)实验一编译L INUX内核 (3)实验二观察L INUX行为 (7)实验三进程间通信 (14)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环境Linux平台◆硬件平台:普通PC机硬件环境。
◆操作系统:Linux环境,例如,红旗Linux或Red Hat Linux;启动管理器使用GRUB。
◆编译环境:伴随着操作系统的默认gcc环境。
◆工作源码环境:一个调试的内核源码,版本不低于2.4.20。
二、实验报告总体要求在2013年11月25日前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至少要求包含以下内容:1.引言:概述本次实验所讨论的问题,工作步骤,结果,以及发现的意义。
2.问题提出:叙述本篇报告要解决什么问题。
注意不可以抄写实验要求中的表述,要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我们这里所提出的问题。
3.解决方案:叙述如何解决自己上面提出的问题,可以用小标题 3.1,3.2…等分开。
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部分,请尽量展开来写。
注意,这部分是最终课程设计的基本分的部分。
这部分不完成,本课程设计不会及格。
4.实验结果:按照自己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结果。
结果有异常吗?能解释一下这些结果吗?同别人的结果比较过吗?注意,这部分是实验报告出彩的地方。
本课程设计要得高分,应该在这部分下功夫。
5.结束语:小结并叙述本次课程设计的经验、教训、体会、难点、收获、为解决的问题、新的疑惑等。
6.附录:加了注释的程序清单,注释行数目至少同源程序行数目比1:2,即10行源程序,至少要给出5行注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编译Linux内核实验时间6小时实验目的认识Linux内核的组成,掌握配置、编译、安装Linux内核的步骤。
实验目标下载2.6.19或更新的Linux内核,配置该内核使其支持NTFS,并在新的内核中修改其版本为Linux NameTestKernel x.x.x,其中,Name是你的名字(汉语拼音);x.x.x是新内核的版本号,最后在你的机器上编译安装这个新内核。
Linux 操作系统内核基本实验

2. 通过编写 shell 程序,了解子进程的创建和父进程与子进程间的协同,获得 多进程程序的编程经验。
1.2.4 第 4 组 存储管理
实验 4.1 观察实验 1. 在 Linux 下,使用 gdb 程序观察一个程序文件的内容和结构。启动该程序 执行,再用 GDB 观察其内存映象的内容和结构。 2. 在 Linux 下,用 free 和 vmstat 命令观察内存使用情况。 3. 在 Linux 下,查看/proc 与内存管理相关的文件,并解释显示结果。 4. 在 Linux 下,用 malloc()函数实现 cat 或 copy 命令。
2. 系统安装实验
2.1 实验 1.1 Linux 系统安装
1、实验目的
从 CD-ROM 安装 Red Hat Linux 操作系统,如 Red Hat Linux7.2,建立后续各个实验的 运行环境。
2、实验内容(以 Red Hat Linux7.2 为例)
Red Hat Linux7.2 安装光盘共有两张,第一张可直接从光盘启动,包含大部分的软件包 和一些安装工具。第二张光盘包含许多附加软件包。以下为安装过程和注意事项。 (1)启动安装程序。用 Linux 的第一张光盘,从光驱引导启动程序,进入启动界面,显示 提示符 ”boot: ”,选择图形模式进行安装。 (2)选择安装界面的使用语言 (3)选择默认的键盘设置 (4)选择默认的鼠标设置 (5)选择安装类型。Red Hat Linux 提供了个人桌面、工作站、服务器和定制等多种安装类
了解 Linux 的设备驱动程序的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机制,编写简单的字符设 备和块设备驱动程序。
1.2.7 第 7 组 文件系统管理
linux操作系统 实验报告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Linux操作系统实验报告一、引言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免费的操作系统,其内核由Linus Torvalds于1991年首次发布。
Linux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强、灵活性大等优点,因此在互联网、服务器、嵌入式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安装过程以及常用命令的使用。
二、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1. 开源性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及相关软件源代码对用户开放,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修改和分发。
这使得Linux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和可定制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和优化。
2. 多用户、多任务Linux操作系统支持多用户同时登录,并且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任务。
这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台计算机上独立地进行工作,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3. 稳定性和安全性Linux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由于其内核的设计和实现方式,Linux操作系统可以长时间运行而不会出现系统崩溃或死机的情况。
同时,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安全机制,如文件权限控制、用户身份验证等,可以有效保护系统和用户的数据安全。
三、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过程1. 准备安装介质在安装Linux操作系统之前,需要准备一个可启动的安装介质,如光盘或USB闪存驱动器。
这些介质可以从Linux官方网站或其他可信渠道下载。
2. 进入安装界面将安装介质插入计算机,并按下开机键启动计算机。
在启动过程中,选择从安装介质启动。
随后,将进入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界面。
3. 设置安装选项在安装界面中,可以设置安装选项,如语言、时区、键盘布局等。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置。
4. 分区和格式化磁盘在安装界面中,可以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操作。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选择使用整个硬盘或者将硬盘分为多个分区。
5. 安装系统在分区和格式化完成后,可以开始安装Linux操作系统。
根据安装界面的提示,选择安装位置和安装选项,然后等待安装过程完成。
理工大学Linux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Linux操作系统定制安装实验地点博学楼实验时间4月16日网络实验室一、实验目的和要求⑴通过对Linux 操作系统的定制安装,建立对Linux操作系统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实验的进行提供基础平台。
⑵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虚拟机定制安装。
⑶熟悉Linux文件目录结构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内容:利用虚拟机软件定制安装Linux操作系统,熟悉安装过程中各个选项的意义。
实验原理:虚拟机可以说是一种软件,也可以说是一种技术,它允许用户在一台主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每台虚拟的计算机都可以有自己的硬件及软件配置。
三、主要仪器设备PC机、VMware Player、Redhat/Ubuntu/Fedora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⑴安装VMware Player⑵在VMware Player当中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指定安装包的路径。
⑶安装定制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0说明:⑴对软件开发和和网络服务包进行定制。
⑵选择samba服务、nfs服务、tftp服务、Telnet服务和FTP服务⑶关闭系统防火墙、禁用SELinux服务。
⑷手动设置系统分区。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安装Ubuntu进入界面:2、选择tftp服务3、对软件开发和网络服务包进行定制,都选择老的软件开发和老的网络服务器4、关闭系统防火网5、禁用SELinux服务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讨论、心得通过这次实验,在自己电脑的虚拟机上安装好了Ubuntu的镜像文件,并在Ubuntu下写了一些简单的命令,深深地感觉在虚拟机上运行Ubuntu远远要比双系统下方便得多,尤其是在两种不同系统下来回切换。
由于电脑上之前就已经安装过虚拟机,所以,实验报告中未对虚拟机的安装加以赘述。
实验名称实验二熟悉Linux系统的基本命令实验时间4月18日实验地点博学楼网络实验室一、实验目的和要求⑴熟悉Linux命令格式⑵学会如何获取命令帮助信息⑶熟练掌握Linux常用命令⑷掌握GCC命令的使用及其常用参数的含义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内容:系统设置命令、文件及文件夹操作命令、压缩与解压缩命令、自动补全与历史命令、管道与重定向命令、GCC命令的使用三、主要仪器设备PC机、装有Linux操作系统的虚拟机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⑴练习以下常用命令的使用shutdown、reboot、logout、exit、useradd、userdel、su、cd、ls、touch、mkdir、cp、rm、rmdir、mv、more、less、man、du、find、clear、grep、cat、history、tar、unzip、chmod、管道命令|以及重定向命令⑵举例说明管道命令| 的使用⑶举例说明重定向命令<、<<、>、>>的使用⑷编写一个C的源程序,并用gcc进行编译,练习使用gcc的各个参数,理解参数的意义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cd、ls 、mkdir 新建hello文件夹2.cp 复制a到hello文件夹3.rm移除hello 中的a文件4.rmdir移除hello文件夹5.mv更改文件名字、移动文件6.du -b 以字节为单位显示cache目录的大小7.find / -name lolo搜索当前目录下名为lolo的文件8.grep 在lan/b.txt文件里查找字符3,并输出行号-n;输出b.txt内容9.grep重定向追加>>六、讨论、心得本次实验室是熟悉Linux的基本操作命令。
linux操作系统体系结构

linux操作系统体系结构Linux操作系统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它的体系结构可以分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两个部分。
用户空间提供了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而内核空间则负责管理系统的资源和提供各种功能的实现。
内核空间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处理系统的中断和异常,并为用户空间提供各种系统调用的接口。
Linux的内核是一个可靠、高效、可扩展的设计,它能够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上。
内核包括了许多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比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
进程管理是Linux内核的一个关键功能,它负责创建、调度和销毁进程,并为进程之间提供通信和同步机制。
Linux采用了基于时间片的多任务调度算法,使得多个进程可以共享处理器资源,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而且,Linux内核还支持多线程,使得一个进程可以创建多个线程并在多个处理器上同时执行,充分发挥多核处理器的性能。
内存管理是Linux内核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它负责分配和管理系统的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Linux采用了页式存储管理机制,将物理内存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面,每个页面可以映射到不同的虚拟地址空间。
这样就可以实现进程之间的内存隔离和共享,同时还提供了一些高级的内存管理功能,比如动态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
文件系统是Linux内核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文件和目录,并提供了对这些文件和目录的访问接口。
Linux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包括Ext4、XFS、Btrfs等。
文件系统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功能,比如权限管理、元数据缓存和文件系统日志等。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Linux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的功能模块,比如网络协议栈、设备驱动程序、虚拟化和容器等。
这些功能模块使得Linux 成为一个功能丰富、可定制性强的操作系统。
用户空间位于内核空间之上,它提供了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
用户空间包含了一系列的应用程序和库,这些程序和库通过系统调用与内核进行通信。
Linux实验总结分析报告

Linux实验总结分析报告精简的 Linux 系统模型从整体⽽⾔,Linux系统分为⽤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两部分,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进程管理、内存管理、⽂件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有关计算机底层的操作都只能在内核空间进⾏。
完整的Linux内核运⾏于内核空间,它管理底层的所有硬件设备;⽤户空间可以通过系统调⽤接⼝来使⽤特权操作,存在⼀个⽤户态向内核态的切换过程;Linux 内核Linux内核运⾏在内核空间,向下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设备,向上为应⽤程序提供服务⽀持。
主要提供以下服务:系统调⽤接⼝、中断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件系统以及硬件驱动程序。
进程管理进程是处于执⾏期的程序以及相关资源的总称。
线程在linux上称为轻量级进程,没有独⽴的地址空间,⼀个进程下的所有线程共享地址空间、⽂件系统资源、⽂件描述符、信号处理程序等。
进程管理是⼀个操作系统内核的核⼼实现部分,进程的调度管理等⼀系列操作都由此完成;1. 什么是进程?在Linux内核中,⼀个进程使⽤⼀个PCB(task_struct)来描述⼀个进程,进程是⼀个程序的执⾏过程,是程序的动态体现。
2. 进程的状态:有五个,创建 / 就绪 / 阻塞 / 运⾏ / 结束,其中最主要的状态有三个:就绪 / 阻塞 / 运⾏。
3. 进程的切换:通过切换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和CPU的执⾏上下⽂实现。
即:切换⻚全局⽬录(CR3)以安装⼀个新的地址空间和切换内核态堆栈和进程的CPU上下⽂,因为进程的CPU上下⽂提供了内核执⾏新进程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包含所有CPU寄存器状态。
4. 调度时机:有三种1. 内核线程主动调⽤schedule函数2. ⽤户进程上下⽂中主动调⽤系统调⽤,进⼊中断上下⽂,在系统调⽤返回⽤户态前进⾏进程调度3. 内核进程或可中断的中断处理程序,执⾏过程中发⽣中断进⼊中断上下⽂,在中断返回前进⾏进程调度内存管理内存是计算机系统中主要的资源,在Linux中,内存空间被分为⽤户空间和内核空间两⼤块。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

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嵌入式Linux实验报告一、引言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在各种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它通常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而Linux作为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嵌入式Linux的相关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了解Linux在嵌入式领域的应用,并掌握相关的配置和调试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1. 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Linux内核的编译和配置方法;3. 熟悉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和使用;4. 实现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和调试。
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嵌入式开发板、计算机;2. 软件环境:Ubuntu操作系统、交叉编译工具链、嵌入式Linux内核源码。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 内核编译与配置通过下载嵌入式Linux内核源码,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进行编译和配置。
在编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内核配置选项。
编译完成后,生成内核镜像文件。
2. 系统烧录与启动将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烧录到嵌入式开发板中,并通过串口连接进行启动。
在启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Linux内核的启动信息,并通过串口终端进行交互。
3. 应用程序开发与调试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交叉编译工具链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
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目标平台的兼容性和调试方法。
通过调试工具,可以实时监测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和调试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嵌入式Linux系统,并实现了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和调试。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搭建需要一定的配置和编译知识,但通过合理的配置选项和编译参数,可以实现系统的定制化;2. 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目标平台的兼容性和调试方法,以确保程序的正确运行和调试的有效性;3.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受到硬件和软件的综合影响,需要进行系统级的优化和调试。
基于Linux的操作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关 键 词 : iu L n x内核 ; 作 系统 ; 系结 构 ; 操 体 实验 平 台 中 图分 类 号 : 3 1 9 TP 9 . 文献标识码 : A
De i n a mpl m e a i n o nu s g nd I e nt to fLi x— b s d Op r tng S s e a e e a i y t m
o eaig s se e p r n a lto m( alda OS )wi h a atc n lg . Aco dn ot eLiu 0 1 en lS p rt y tm x ei n me tl af r c l sLB EP p e t teJv eh oo y h c r igt h n x . 1k r e’
现 , 供 一 个 以 操 作 系统 功 能模 决 为基 本 单 元 的 学 习 、 程 实验 环境 , 户 能 够 可视 化 地 指 定 实验 模 块 , 提 编 用 修 改操 作 系统 数 据 结 构 和 算 法 , 过 本 地 编 译 、 试 和 运 行 检 验 实验 结 果 。 实践 证 明 L OS P 有 利 于 用 户 加 通 调 B E 深对 操 作 系统 内部 运 行 机 制 的 理 解 , 强 修 改 、 写 内核 的 能 力 , 而 为 操 作 系 统课 程教 学 提 供 一 个 方便 实 增 编 从
基 于 Li u n x的 操 作 系 统 实 验 平 台 的 设 计 与 实 现
李 杰凤 , 建新 , 克 华 王 郭
( 中南 大 学 信 息 科 学 与 工程 学 院 , 南 长沙 湖 40 8 ) 10 3
摘
要 : 对 操 作 系统 教 学 中存 在 的 不 足 , Ln x . 1 本 内核 为 基 础 , 入 剖析 操 作 系统 各 项 功 能 针 以 iu O 1 版 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简单的SHELL编程。
准备知识
Bash的原理
建立Bash脚本
编辑文件 测试脚本:$ source script 更改脚本属性:$ chmod a+x 执行脚本:$ ./script
script
h
15
实验内容
查看Bash版本 $ echo $BASH_VERSION 编写Bash脚本,统计/my目录下c语言文件的个数 #! /bin/bash function Count {
最 近 未 使 用 算 法 。 NUR ( Never Used Recently)
最佳置换算法。OPT(Optimal Replacement)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现改进的CLOCK算法。
h
13
实验三:用户接口实验
一、控制台命令接口 二、系统调用
h
14
控制台命令接口
实验目的
理解面向操作命令的接口SHELL。
要求:父进程先接收子进程P1发来的消息, 然后再接收子进程P2发来的消息。
h
6
实验二:存储管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准备知识 四、实验步骤和指导
h
7
实验目的
理解内存页面调度的机理,掌握几种理 论调度算法实现,并通过实验比较各种 调度算法的优劣。此外通过实验了解 HASH表数据结构的使用。
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分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
程互斥的方法; 了解Linu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h
3
准备知识
进程的概念;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并发执行的概念。 进程互斥的概念。 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h
4
实验内容
编制一段程序,实现软中断通信
使 用 系 统 调 用 fork() 创 建 两 个 子 进 程 , 再 用 系 统 调 用 signal()让父进程捕捉键盘上来的中断信号(即按 Del键),当父进程接受到这两个软中断的其中某一 个后,父进程用系统调用kill()向两个子进程分别 发送整数值为16和17软中断信号,子进程获得对应 软中断信号后,分别输出下列信息后终止:h9实验容对比几种算法的命中率。
先 进 先 出 的 算 法 。 FIFO ( First In First Out)
最 近 最 少 使 用 的 算 法 。 LRU ( Least Recently Used)
最 近 未 使 用 算 法 。 NUR ( Never Used Recently)
⑸ 将该page[]与pagecontrol[]建立关系(可以改变 pagecontrol[]的标示位,也可以采用指针连接, 总之至少要使对应的pagecontrol单元包含两个信 息:一是它被使用了,另外是哪个page[]单元使 用 的 ; page[] 单 元 包 含 两 个 信 息 : 对 应 的 pagecontrol单元号、本page[]单元已在内存中);
Child process 1 is killed by parent !!
Child process 2 is killed by parent !!
父进程调用wait()函数等待两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以 下信息后终止:
Parent process is killed!! 多运行几次编写的程序,简略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实验体系
一、进程管理实验 二、存储管理实验 三、用户接口实验 四、模块编程实验 五、设备管理实验 六、文件系统实验 七、操作系统的构成 实验
h
1
实验一、进程管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要求 三、准备知识 四、实验步骤和指导
h
2
实验目的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 序的区别;
最佳置换算法。OPT(Optimal Replacement)
h
10
实验指导
FIFO
原理简述
算法实现提示
⑴ 初始化。设置两个数组page[ap]和pagecontrol[pp]分 别表示进程页面数和内存分配的页面数,并产生一 个的随机数序列main[total_instruction](当然这个序 列由page[]的下标随机构成),表示待处理的进程 页面顺序,diseffect置零。
⑹ 将用到的pagecontrol置入使用队列(这里的队列
当然是一种先进先出的数据结构了,而不是泛 指),返回⑵;
⑺ 显示命中率
。 1 diseffect10% 0 tot_ainl strunctio
h
12
最 近 最 少 使 用 的 算 法 。 LRU ( Least Recently Used)
echo –n “ Number of matches for $1: ” ls $1|wc –l } Count ./my/*.c
h
16
系统调用
实验目的
理解操作系统调用的运行机制。 掌握创建系统调用的方法。
准备知识 实验内容
编程调用一个系统调用fork(),观察结果。 编程调用创建的系统调用foo(),观察结果。 自己创建一个系统调用mycall(),实现功能:打印
⑵ 看main[]中是否有下一个元素,有就由main[]中获取 该页面下标,并转到⑶;没有,就转到⑺。
⑶ 如果该page业已在内存中,就转到⑵;否则就到⑷, 同时未命中的diseffect加1。
h
11
⑷ 观察pagecontrol是否占满,如果占满需将使用队
列(⑹中建立的)中最先进入的(就是队列第一 个单元)pagecontrol单元“清干净”,同时将对应 的page[]单元置为“不在内存中”。
h
5
编制一段程序,实现进程的管道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建立一条管道线,两个
子进程分别向管道各写一句话:
Child process 1 is sending a message!
Child process 2 is sending a message!
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于两个子进程 的信息,显示在屏幕上。
h
8
准备知识
C++。指针、结构体(类)。
数据结构HASH表查找方式。
操作系统相关内存交换知识。
可能用到的几个LINUX函数:
int getpid()
//获得当前进程的id
void srand(int a) //以a为种子,为后 面产生随机数作准备
int rand() 回一个随机数
//根据前面的种子,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