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关于部编初中中学语文教材解析

完整版)关于部编初中中学语文教材解析

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

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在研究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同时,材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此外,教材特别注重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注重学生整

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注重基本能力培养,构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材的编写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教材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体现了语文素养的要求,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对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包括学生未来必备的品格和核心能力。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一直是材追求的目标。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7~9年级)是在教育部的直接

领导下组织编写的,聘请XXX中文系XXX教授担任总主编,由国内著名专家和教授、语文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

XXX中语室全体编辑共同组成了近40人的教材编写队伍。该

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

该教材的主要特点和创新设计包括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研究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

主题”组元或“人文与文体”混合组元带来的不同弊端,新编教

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向组织单元的结构。人文主

题按照内容类型进行组合,如“修身正己”、“挚爱亲情”、“科

学探索”、“人生之舟”等,力求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在

线索。语文要素则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

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惯等,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中。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每课一得,使教学有一条大致可以把握的线索,也有层级序列较为清晰的梯度结构,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与训练更为清晰。

阅读方面,该教材的双线组元包括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维度。人文主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语文要素则包括阅读方法等。七年级上册主要包括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则包括精读、略读和浏览。

阅读策略在七年级上下册都有所不同。在上册,学生需要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

并概括文中心,发挥联想想象。而在下册,学生需要把握人物特征,掌握叙事角度和详略,了解抒情方式,感受文章风格,并学有心得,学会思考质疑。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教材建立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以及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其中,教读课文由老师带领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自读课文则让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而课外自读则强调整本书阅读、古诗词积累和拓展阅读等。这个体系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并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以及要求课内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

教材选文注重经典化和多样化,文质兼美,尤其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为了让学生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教材将经典性作为选文的重要标准,所选课文大部分是文学史、文化史上有定评的作品。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是语言运用的范例,更重要的是成为研究与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对话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学生可以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

化和现代文明的风采,感受伟大心灵的搏动,领悟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语文水平和提升精神境界。

本文介绍了新编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自主研究助学系统和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和体验的特点。教材选文注重多样性,尤其重视古代传统文化,同时也选入一些科普文、新闻报道、应用文,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近年来,教材更加强调古代诗文教学,一方面加大选文比例,一方面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的新选文,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同时,所选文章既要思想格调高,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养,又要语言形式优美,满足“语文素养”这条线的教学需要,值得咀嚼、涵泳,并能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教材还注重建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注释、练、写作技巧的点拨、探究性研究、阅读链接等等,力求使教材不只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自学的学本。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在教材编写中,如何合理地安排语文知识是一大难题。由于现在的教学受制于应试教育,往往过分注重语文知识的讲授和操练,强调系统性而忽略了学生自主研究和母语自身特点的

把握。为了避免这些弊病,材尝试将语文知识与阅读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学以致用。在语文知识的安排上,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除旧布新,删繁就简,按照课标中附录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有计划地安排到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中;格外重视程序性知识,如阅读策略、写作策略等,旨在让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特别注重“随文研究”的原则,主要素材来自课文,自然呈现在各单元题和相关设计中;与课文结合,选择一些精要的知识做成小补白,多与阅读、写作配合,有利于教师掌握与实施,也有利于学生自学。

本套教材的体系结构旨在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套教材共6册,每册包含6个单元,由不同的板块综合构成。阅读与写作是教材的主体,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各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综合性研究、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每册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研究、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每册共

24课,一般每单元4课。七年级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

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1课文言诗文;八年级以后独立编排,每册4个现代文单元,2个古诗文单元。阅读板块采用双线组

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阅读内容,同时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阅读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旨在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味,从而提高他们研究语文的兴趣和效率。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语文要素的研究与训练,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在七至九年级,语文能力的培养有不同的要求。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和略读。在阅读策略方面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这些策略包括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厘清思路等。这些策略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

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科

普作品、演讲词、游记等,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九年级集中研究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这种安排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教读和自读两种不同的课型。教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圈点、摘录和快速默读。在自读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阅读经验,理解XXX和

想象,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中心。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精读、浏览和略读等方式,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要信息,对内容和表达进行思考和质疑。在研究主题阅读时,学生还可以掌握叙事角度,分析作品的特征,抒情表达人物情感,并清详略的记录自己的心得。

阅读课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旨在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从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研究的理念,以便于学生自主构建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教读课文由教师带领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自读课文则是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

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现行教材通过阅读提示、注释、研讨与练等助读系统来辅助教学。材则通过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来加大课型的区分力度,体现教学差异。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课前“预”和课后“思考

探究”、“积累拓展”组成,重点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点,

并体现思维的渐进性以及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拓展,即由理解把握文本到积累疏理语言材料内化为语文素养的过程。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最大,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不再设置课后练,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

本套教材的助读系统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旨在加

大自主阅读的力度。旁批提供思考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而阅读提示则指导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材注重字词的积累和汉字审美意识的培养。词语以形式体现,包含要求掌握的生字,参照课标中的《字表(二)》,用专门设计的软件筛选出来,所有词语都是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书写的,从正楷到行楷,落实课标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增加审美的因素。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本套教材的写作专题与各单元阅读的研究重点配合,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惯开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惯,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文体写作、改编式写作和作文程式研究。每个单元的专题设置与本单元阅读的研究重点相配合,写作题目力求灵活多样,并注重搭建台阶,突出支撑性和指导性。

本套教材力求使学生能一课一得,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记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一是要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二是要写出感情。这两个要求并不高深,学生按照教材要求去

做,至少能做到一课一得。同时,本套教材力求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害怕写作的现状。

Designing topics that evoke students' interests。such as the "Love Life。Love Writing" class in Grade 7.which is a "fun" lesson;

XXX students to pay n to and experience life。and XXX.

XXX with the text。combining reading and writing。learning and applying。and building a bridge een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students.

XXX.

Providing XXX for each topic to give students the possibility of autonomous choice;

Designing interesting activities for fragmentary and whole-piece writing。which often includes warm-up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get into the writing state better;

Providing guidance for writing practice。aiming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opic。open up their ideas。XXX.

For example。in Unit 6 of Grade 7.the writing practice fully reflects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of "nal。interesting。and guided" )

Integrated learning

I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Chinese language。integratedXXX curriculum reform。it has 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s。It embodies a learning method。showing the comprehensive n of Chinese language knowledg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reading。writing。listening。and speaking abilities。XXX een Chinese language and other subjects。and the XXX its openness。practicality。and exploratory nature。it is XXX.

The integrated learning in this set of textbooks is arranged three times in each volume。XXX。language life。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e。respectively.

XXX and draw wisdom from it。(For example。in Grade

7.Unit 6 "Friends from Afar"。Grade 7 Unit 7 "The World's Countries"。XXX "friends" and "home country"。guiding students to collect。organize。and read ancient ns on these topics。recognizing the value of nal culture。and XXX.)

The language life topic allows language learning to e a series

of exciting language activities。XXX the charm of language and writing in activities。(For example。in Grade 7.Unit 1 "Literature Tribe" topic。guiding students to organize literature interest groups。regularly hold reading and writing exchange meetings。set up literary corners。and create class magazines。Grade 7 Unit

4 "My Chinese Language Life" is also of this type.)

XXX-continuous text reading。XXX us texts。obtain and filter key n from them。and XXX。(For example。in Grade

7.Unit 6 "Youth is the Time for Reading"。guiding students to

read the attached materials。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and understand their own reading n。and develop the habit of reading more。reading well。and reading good books。Grade 7 Unit 7 "XXX。Starting from Me" is also of this type.)

Topic

Book

Activity

XXX

Grade 7

n of reading issues

Unit 6

XXX。nal culture

Language life

us

Ability training

Comprehensive

Main activity categories

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搜集和研读能力,以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倾听、比较分析和内省力实践等技能。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读书交流分享、组织策划部落流会、编辑班刊等活动,以提高语文阅读与创作的兴趣和生活质量。

在传统文化类和综合实践类活动中,我们注重故事会、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朗诵会、讲述和资料搜集与研读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及主题活动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技能的实践。

在孝亲敬老、实用文写作等方面,我们鼓励学生从自己做起,调查访问、拓展语文研究空间、搜集理解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等,以提高综合性研究的设计思路和实践能力。

口语实践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七年级主要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八、九年级则分别以口语交际专题和活动探究单元的形式,对不同口语交际类别进行分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研究—实践活动—写作,以写作为落脚点,记录活动中的点滴感悟,进行文学创作或撰写文稿。

在名著导读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的深入探究。

2.教材调整了,增加了阅读方法和自主阅读推荐;

3.名著导读包括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推荐;

4.每册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要求学生熟读背诵,加强文化积累;

5.补白文字提供必要的语言文化知识,不占用课堂时间,仅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

6.字、词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专门书写,增加审美元素,让学生模仿借鉴。

教材调整后,除了介绍名著内容外,还会以该书为例,谈阅读方法或某一类书籍的阅读策略,以解决如何读好一本书或某一类书的问题,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会在主要推荐的篇目以外,另外推荐2部与单元阅读方法相契合或与主要推荐名著类型相似的自主阅读篇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每册教材都安排2次课外古诗词诵读,要求学生能够熟读背诵,培养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此外,补白文字提供必要的语言文化知识,不占用课堂时间,仅供学生课外阅读参考。字、词邀请国内知名硬笔书法家专门书写,增加审美元素,让学生模仿借鉴。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语文课程,保持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没有改变,仍然需要注重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追溯教材源头,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知识点

为了构建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需要深入研究新课标和教材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三)区分课型,强调一课一得

尽管“部编本”语文教材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在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以防止过度的操练。因此,我们需要强调一课一得,让一线老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采用群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体制,可以让语文课更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大小结合,注重写作教学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整体意识、单元意识、开放意识、实践意识和学生意识,同时也需要借鉴XXX的六大解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2019年精选文档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析 一、体系科学,侧重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 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对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新的定义,根据不同学段和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的变化重新细化了每个单元、每篇课文要掌握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让教师更加明确地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尤其是加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技能和策略的训练,相对于传统低效的阅读教学模式有了深入的革新。所以,今后语文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必须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把程序性知识教学列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建构用程序性的过程和步骤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取代传统的陈述性获得知识的方式,更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和理解知识内涵,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新教材七年级(上)自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阅读提示”中,就明确安插了阅读指导方面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指导。这些“特有的安排”贯穿在每单元的自读课文“阅读提示”中。可以说,学生按照“阅读提示”的指导思路,很容易达到自主理解文章的要求。当然,这样也并不是让学生脱离教师的指导,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学习,而是对于老师来说指导的难度有所增加,因为“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难。 (二)知识体系科学,引导重在有序落实

初中语文知识系统,必须从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实际情况出发,有规律地、有梯度地来设计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习知识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果。在新版“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体现得非常充分,如在阅读教学方面,初中阶段要掌握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快读、精读、浏览等)全部囊括其中,并且科学地分布在各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各单元文章体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阅读技巧训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关于阅读方式、方法的教学性知识系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阅读技法认知。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阅读方式的比较训练,反复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自然能有效提升。 (三)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更加明确,指导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 “新课标”要求课堂要始终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地理解了知识、掌握了能力、培养了情感才是有效的课堂。新教材的设计已经很明确地渗透了这种思路。比如在教读课文的助读系统中,是由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理解探究”“积累拓展”构成的,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这样的编写思路明确地体现了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系统后,学生再经过“自读”课文训练达到由内而外、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最终实现了知识的能力化、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由传统读写走向思辨、创新读写

完整版)关于部编初中中学语文教材解析

完整版)关于部编初中中学语文教材解析 守正创新,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教材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 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在研究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同时,材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注重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由教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参与社会实践,获得解决实际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此外,教材特别注重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注重学生整 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注重基本能力培养,构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材的编写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教材的突出特点和创新之处体现了语文素养的要求,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有对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包括学生未来必备的品格和核心能力。因此,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一直是材追求的目标。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7~9年级)是在教育部的直接 领导下组织编写的,聘请XXX中文系XXX教授担任总主编,由国内著名专家和教授、语文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以及 XXX中语室全体编辑共同组成了近40人的教材编写队伍。该 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让广大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 该教材的主要特点和创新设计包括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强化语文研究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避免当前较为流行的“人文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教材解读 一、部编教材分类呈现 (一)名著(8部) (二)综合性学习(18个)

(三)文言文(36篇) (四)古诗词(73首,其中课外47首)

(五)作文(34次)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1.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比一般版本教材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措施落实。既体现主流价值观,又不停留于“说教”。注意把那些能充分体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措施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要做到“有机渗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2.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 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每个单元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新编语文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想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3.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 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实行“编研结合”,使教材编写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也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部编本”语文教材还特别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 阅读 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

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提前进行教学,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在有些课文的后面,还有与课文相应的语文知识短文,我的看法是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但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 课外古诗词背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解析:新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统编七年级《语文》教科书责任编辑解析新教材四大理念、 五大特点 本文作者为统编《语文》七年级责任编辑,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全过程。他在文中详细介绍了统编本《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的四大核心理念: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五大特点: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新选文;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作者为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责任编辑,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一核心理念(一)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各个板块中。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教科书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

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新篇章。比如:弘扬友善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 提倡爱岗敬业的:《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倡导自由平等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歌颂富强、伟大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的:《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统编教材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剔除了部分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的篇目,增加了一些朗朗上口、含义更为隽永的经典篇目。选文定位于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和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初中阶段计划选编古诗文125篇/首(包括阅读单元和“课外古诗词诵读”),除课标推荐的61篇/首外,还选入《卖油翁》《〈世说新语〉两则》《狼》《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等62篇古诗文。古诗文篇目数(125篇/首)约占总篇目数(238篇/首)的52.5%。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君子和而不同》等。 统编教材坚持在初中学生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初中语文教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汇总(单元总结+主要内容+重难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主要是战争题材的叙事性文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使其主动发现问题,深入思考,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分析叙事性作品中人物和事件的描述方法,掌握记叙文六要素。 3、提高默读速度和质量,提高默读能力。 4、认识到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坚信只有和平与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教学重难点】 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核心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想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学情分析】 叙事性作品的内容包罗万象,人物形象饱满,事情发展经过完整。对于本单元的教学,首先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通过反复阅读,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事情发展经过能有清晰地认识。同时,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和思考课文的内容,争取能够在反复阅读的教学方式中开启和提高学生的心智。 【主要内容】 1、《新闻二则》了解回顾历史,反映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 2、《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展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鱼鹰。从本文可以了解了解孙犁小说的总体特点,从小说三要素出发,分析本文的思想内容、人物、艺术。 3、《蜡烛》回顾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历史,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从本文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罢特勒上尉的信》以书信的形式,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明园的强盗行经。通过本文了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与罪恶。 5、《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自己参加悼念活动的见闻,再现被惨杀者的场面,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行为。 学习本单元,要求正确认识人类产生后战争的历史、实质,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战争,谴责非正义战争,支持反侵略深入学习虚实好叙事性作品,掌握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文体和表达方法的构思原则,认识叙事类中新闻、小说的文体。 第二单元主要是有关爱心的文章。 【教学目标】 1、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爱,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情操。 2、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功能和特点。 3、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记叙文的篇章结构特点,如记叙文的顺序和线索。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单元,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皆为记叙文。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学习记叙文的方法,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感受文中所体现出的感人至深的爱心,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主要内容】

部编教材人教初中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言语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根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根底;为学生的全面开展和终身开展打下根底。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制造力,具有不可替代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点击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这些重要作用,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一些本卷须知,例如,符合时代的开展;言语文字要标准;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要为开展学生的智能素养、培养自学能力制造条件等等。在此主要是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 一、整体分析 1. 概况 教材承载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与内容的具体表达,所以初中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依据新课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这五个内容展开,言语浅显易懂的同时也把握内涵的深度。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其编写符合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编写言语应准确、标准,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的同时,也注意把握了学生的根本情况。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优秀的篇章,具有肯定的文化内涵,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套教材每个年级的课本均是依据各个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七年级、八年级再到九年级语文课本知识及文化素养都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的。三个年级总共有六册书,各册书围绕语文教材的总体目标与总体要求,各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层层深刻。每册书均包含了不同的文体,不同风格的课文,涉及到多种主题,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侧重方面也有所不同。 2. 人教版初中教材的构成 1) 构成局部:每册由六个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由两局部构成,这两局部是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单元解析与教学建议全册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上第一单元解析与教学建议 一、什么是活动探宄单元 统编本语文教材在八、九年级设置了四个活动探宄单元,每册教材安排一个,八上学习的是新闻。 与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不同,活动探宄单元以活动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基础,以探宄为内核,以写作为落脚点,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活动探宄单元也试图改变学生以课文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学习课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文体的基本特点,把握其阅读策略,为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实践活动,则引导学生从课内拓展开去,或实施采访,或模拟演讲,或朗诵鉴赏,或揣摩台词、排演戏剧。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课文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并自主搜集、整理、建构相关知识。比如八上第一单元,设计了三个任务: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任务一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提供的消息、特写和通讯文本,把握新闻在结构和写作方式上的特点。任务二设计了一个新闻采访活动,要求学生模拟报社的运作机制,召开新闻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定小组采访方案,并开展采访活动。实际上,要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自主了解很多新闻方面的知识。任务三落脚在写作上,要求学生将任务二搜集的素材,整理成一篇消息或者通讯。活动探宄单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深化学生对相关文体的认识,也有

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二、活动探宄单元的主要特点 1.单元内容“教学化”“过程化”,并固定为基本一致的内容板块。活动探宄单元不仅提供教学内容,还将一般情况下隐藏在教学内容背后的学习方法、活动流程、任务构思、具体要求等显性化,并固定为基本一致的内容板块。同时,教材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以方便教学。 活动探宄单元安排三个学习任务,其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一实践活动一写作表达。在单元起始处设置“活动任务单”,对本单元的任务群和每个学习任务做简要说明;在每一学习任务的起始处,设有任务说明,对该任务包括的学习活动及其基本要求做具体解说,同时为学生完成活动提供指导与示例。此外,还设有技巧点拨、拓展延伸、补白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撑。与一般的单元不同,活动探宄单元大量削减了课文的助学系统,一般只保留旁批、注释和“读读写写”。这样设计的理念是:第一,新闻、演讲单元的课文阅读难度不大,学生利用旁批的提示即可基本理解文意;第二,不设“思考探宄”,体现了活动探宄单元矫正“篇篇精析,课课细讲”的教学偏误的意图。 2.综合多种能力,突出语文特色。活动探宄单元以语文学科的基础能力为核心设计学习活动,虽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要运用其他方面的能力,但这些能力对语文基础能力来说,或是前提,或是辅助,或是伙伴,或是派生。与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的是,活动探宄单元中设计的学习活动遵循以阅读(有时会是经典文本的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中心、能力为指归的原则;活动本身综合性不强,复杂

关于部编初中中学语文教材解析

守正创新,成立“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系统 —— 2017 初中语文”部编本”新教材 培训全称: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 第一版:人民教育第一 版社目录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二、主要特点及创新设计 三、教材的系统结构 五、教课建议 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交融,自然浸透社会主义中 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到优势,将成立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建设优秀的思想道德民俗等交融在整套教材的设计之中,为学生的人品培育与终生发展确定坚固的基础。 立德树人 -语文学习 -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制教育(整体规划、有机交融、自然浸透) 教材依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浸透”的基本思路,采 纳会合编排与分别浸透相联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

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遇到熏陶传染,逐渐建立正确的思想看法和 尊贵的道德情操,最后使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 外化为自觉行为。 2.依照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依照《课程标准》( 2011 年版)的要求,尊敬语 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的确做到“守正” ,抓住语文教课的根本。 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汲取课改的经 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以学生为 主体指引学生学会学习,侧重基本能力培育等等,并尽可能多地 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课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详尽做法:少做题,多读书,勤练笔,侧重语文累积和语感培 育;自主、合作、研究,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培育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在语文课与学生生活之间成立一条通道,成立由教 读、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课系统;参加社会实践,获取解决实质生活需要的语文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涵养”。(中国学生发展中心涵 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加) 新教材特别侧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涵养”理念,力求站 在更新的高度和更宽阔的视线审察当前的语文教育。 教材的突出特点与创新之处语文涵养表现到教材中,既包含 听闻读写能力的培育,也有整体素质方面的要求,有对学生将来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况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学生。该教材由___语文教研组编写,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目标,内容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 二、教材特点 1.统筹全面 教材在内容的选编上,统筹兼顾了语文的各个方面。不仅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听说等,还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知识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紧密连接生活

教材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材中不仅有文学作品,还有现实 生活中的材料,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强调文化意识 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 文化交际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名人故事等,能够增加对 中国文化的了解,提高语文素养。 4.注重学科整合 教材在内容上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尤其在语文与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融合上更为明显。通过组织多学科的知识,教材能够 帮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三、教材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内容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分 为主题文本、课文、阅读理解、写作指导、延伸拓展等部分。

1.单元内容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一个主题,如《阅读的力量》、《名言警句》等。主题多样化,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课文编排 每个单元的课文都以精选的文学作品为主,如《水调歌头》、《朝花夕拾》等。课文以情节生动、结构完整为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3.阅读理解 教材中设置了丰富的阅读理解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写作指导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解读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解读 一、部编本教材的主要特点:1.双线组织单元,强化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2.重视兴趣培养,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3.选文注重经典化、多样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解传承;4.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5.调学生自主活动、体验,重视语文实践;6.合理安排语文知识,随文学习,学以致用。 二、教学内容安排:七年级以培养学生一般的语言能力为主,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例如七年级上册的阅读方法是朗读和默读,七年级下册是精读和略读;在阅读策略方面则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的形成,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文体,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厘清思路等,大致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科普作品、演讲词、游记等,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九年级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这种安排,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类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忽视这一点,语文教学会更多的陷入课文分析、知识讲解、机械训练中。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培养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培养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四、“阅读”教学解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一般每册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全册共24课。七年级采用现代文和文言文混合编排形式,一般每单元安排1课文言诗文;八年级以后独立编排,每册4个现代文单元,2个古诗文单元。教读课文: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补白。以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改革力度最大。由注释、旁批、阅读提示、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不再设置课后练习,体现课标要求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理念,并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自主阅读实践。 五、“写作”教学解读:本套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又尽可能自成体系,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之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九年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文体写作,如“撰写演讲稿”“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论证要合理”等;二是改编式写作,主要是学习仿写、改写、扩写、缩写;三是作文方法学习,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 六、“综合性学习”教学解读:“综合性学习”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套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每册安排3次,使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3次活动各有侧重,分别为传统文化、语文生活、综合实践三个方面。每次综合性学习整合成一个大的活动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分出活动步骤,条分缕析。实施中,学生分组,以辅助活动形式分步骤实施,完成各自任务,最终归结到主要活动中来。 七、“口语实践”教学解读:这个板块在不同年级有不同设计。七年级,为了与小学语文较好的衔接,主要融合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的交流”“耐心专注的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等。八、九年级则以口语交际专题的形式和活动探究单元的形式,对包括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以及采访、演讲、朗诵、表演等常见的口语交际类别进行分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八、“名著导读”教学解读:根据课标的要求,各册均安排2部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课文配合。“名著导读”体现出两大特点:

部编版的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doc

感受诗歌的温度和思辩的力量 --九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教材分析 滨瑕实验中学姚远芳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内容。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3. 以学生为本,突出“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多以文体为单位组成教学单元。如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第二单元为议论文单元,这样编排课文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文体知识,夯实语文基础。下面仅就一二单元做简要分析。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感受诗歌的温度。 这是一个“活动探究”单元,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