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合集下载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

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治法】温阳益气,涩肠止泻。

【方名】赤石脂汤。

【组成】附子9克,黄芪9克,当归9克,桔梗9克,石榴皮9克,川楝子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30克,肉豆蔻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春华方。

中药处方(四)【辨证】湿热邪毒壅滞胃肠。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方名】解毒清肠汤。

【组成】白头翁30克,秦皮20克,黄柏12克,黄连16克,白芍30克,白术30克,苍术12克,茯苓30克,猪苓16克,匾蓄16克,山药3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涂家云方<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名为益气活血汤。

药物组成:黄芪50克;炒白术,焦山楂,党参各30克;赤石脂,白芍各20克;乌梅,诃子,补骨脂各15克;煨肉蔻,茯苓,黄连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天为疗程。

配合溃疡速愈散(制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龙骨,冰片,没药,孩儿茶,珍珠,青黛,共研细末)保留灌肠,每晚1次,15天为1疗程。

可以中药调理,可以考虑用下方黄芪、当归、桔梗、石榴皮、川楝子各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15克症状慢性结肠炎的症状有以下7大表现:慢性结肠炎属于肠道疾病的一种,是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病。

国医大师—邓铁涛62个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62个经验方

国医大师—邓铁涛62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法〕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

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

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法〕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加减法〕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中药治疗结肠炎偏方大全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后重甚者,加广木香3克、槟榔6克以导滞行气;热象明显者,加川黄连6克,以清热燥湿消炎;病延日久者,加肉桂3克以厚肠化湿;下腹胀满者,加炒莱菔子15克以下气宽膨。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17例,其中痊愈87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7%。

旱莲当归治肠炎【功能主治】燮理阴阳,祛邪厚肠止泻。

主治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

证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粘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粘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偏方组成】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400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

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兑入药液中。

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病例验证】万某,男,32 岁,工人。

腹痛便泻赤白粘液,时或便血半年余。

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

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粘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

证为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

一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

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

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

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

慢性结肠炎中医方3则,国医大师经验方学习倪海厦偏方大全中医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2.瘀毒型治法:化瘀解毒。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3.脾亏肾虚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饮食:1、银花红暮粥:红薯,大米,金银花,生姜。

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

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4个月,方可逐步收效。

红薯含大量食物纤维,可加强肠蠕动,其所含的多量维生素E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在红薯饭内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抗炎功能,与生姜调胃和中的作用相结合。

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2、马齿苋饭:马齿苋,大米。

马齿苋洗净切细,和大米调和。

加水常法煮饭。

可早晚服食。

连服15日以上。

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

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

乡间以马齿苋加肉作馅,包饺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3、山药芡实扁豆糕: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

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治疗结肠炎中药方剂结肠炎中药方剂1、结肠炎药膳:白芨粥配方用白芨10克,大米100克.将白芨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小块;大米淘洗干净.将大米,白芨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粥100克.此方养胃,止血,消肿.对大肠溃疡便血病人尤佳.2、结肠炎药膳:柴胡桂枝饮取柴胡25克,半夏20克,白糖20克,桂枝15克,人参,黄芩,白芍,生姜,大枣各10克,甘草6克.将以上药物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煎煮20分钟.停火,滤去渣,在药液内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每日3次,每回用50克.3、结肠炎药膳:粟米粥配方用粟米50克,茯苓20克,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各15克,桂枝10克.将当归,白芍,川芎,人参,白术,茯苓,桂枝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煮25分钟.停火,滤去渣,留药液.再将粟米淘洗干净,放入铝锅内,加入药液,清水适量,煮30分钟即成.每日1次,每回吃粟米50克。

4、结肠炎的症状便秘: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

腹痛: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

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结肠炎饮食保健1、肠炎的初期保健是肠道急性充血、水肿、发炎和渗出的阶段,此时肠蠕动活跃或处于痉挛状态,其消化吸收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在起病后8~12小时内,患者可吃流质食物,如大米粥、藕粉、细挂面等。

如腹泻严重或出汗较多,还应适当给病人多喝一些汤水,如米汁、菜汤、果汁、淡盐开水等,以补充体内水、维生素和电解质的不足。

2、肠炎的好转期保健可给患者吃些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大米粥、细面条等。

治疗结肠炎灌肠配方

治疗结肠炎灌肠配方

治疗结肠炎灌肠配方结肠炎疾病虽然是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不及时进行治疗的话,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小的,甚至可能转化为更为严重的疾病,比如结肠炎灌肠疾病就千万不可忽略。

那么,究竟是中药治疗结肠炎疾病好还是西药好呢?下面是结肠炎灌肠疾病研究中心医生给出了一些合理配方。

治疗结肠炎灌肠配方治疗结肠炎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效果不错,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提高疗效;中药中所含淀粉物质,又能对肠黏膜具有保护贴附作用。

每2~3天1次,为了巩固疗效,即便症状缓解,最好继续治疗一段时间。

取海螵蛸20克、马齿苋50克、白芨15克、五倍子15克,加水煮取药液300毫升,过滤备用。

首先,灌肠宜选在晚间睡前、排空大小便后。

夜间活动减少,利于长时间保留药液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其次,将去渣中药液 100--150毫升倒入输液瓶内,将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肛管或导尿管,排尽空气。

第三,患者选仰卧位,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后,轻轻将肛管徐徐插入肛门 20--25厘米,用胶布固定肛管,患者抬臀10厘米。

第四,打开输液器开关,调节滴速。

灌肠时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 30厘米’),滴速在40-60滴/分钟,药液温度39度~41度。

天气寒冷时将下端输液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热水袋水温50度-60度)。

在灌肠过程中,若有便意,可减慢滴速,通过深呼吸来分散注意力。

第五,灌肠完毕拔管后,也必须静卧2—3小时,不要立刻起身或排便,让药液充分吸收,提高疗效。

在整个灌肠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它是指由特定病因或不明病因引起结肠段炎症,在临床一般可分为急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两种。

结肠炎患者常以腹泻、粘液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为主要症状,而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经常反复。

由于结肠炎和直肠炎症状极为相似,治疗时常因为不能准确把握病因、病症,导致错误诊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治愈,从而给患者带来更大危害。

由此总结得出,结肠炎是生活中一种不可忽略的常见疾病,尤其是患上结肠炎灌肠疾病千万不能拖延病情,需要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

中草药治疗急慢性肠炎、结肠炎的中药配方及医案验证记录第一部分:中草药秘验方治疗急慢性肠炎肠炎是指各种病因所致肠粘膜的炎性病变。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以前者为多见。

慢性肠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慢性肠粘膜炎性病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5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可达50%。

1、归芍莱菔汤治肠道疾病[方剂]当归120克,白芍60克,甘草、槟榔、枳壳、车前子各10克,莱菔子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清热,健脾利湿,疏肝理气,行血止痛。

[验证]病例一:工x,男,34岁,农民,1950年8月5日初诊。

患泄泻下痢4载,每于夏秋反复,经治疗无效。

表现:下痢糊状大便,味腐臭,时呈红棕色豆瓣酱状,挟带少量脓血,里急后重,日夜两行,脐周及左下腹钝痛,舌红、苔淡黄,脉沉细滑。

大便镜检红细胞(+++),脓细胞(++),发现阿米巴:滋养体。

方予归芍莱旅汤加马齿览30克,并配用鸦胆子3克,用桂元肉包裹成胶囊状,用上药液送服。

9剂诸恙皆除。

再以原法配香砂六君子丸调理而愈。

随访至今9年,无复发,多次检查大便常规均正常。

病例二:黄x,女,32岁,工人,1979年6月2日初诊,自诉于1976年5月初,因误食不洁之物而致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带有红白粘冻,日间3、4次,肛周及外阴俱痒,屡用消炎、杀菌、解毒等法治疗3年,疗效不佳,病情无明显好转。

大便多次化验霉菌阳性。

表现: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口干晨苦,舌苔白,脉沉细弦。

拟归芍莱菔汤加黄连、荆芥、艾叶炭、贯众各10克,连服2剂,腹痛已止,余症皆轻。

药已显效,乘势驱病,续进上方l 剂,症消病愈。

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临床上根据疾病的情况,可随证加减,该方对慢性阿米巴痢疾、霉菌性肠炎、肠管硬化症、血吸虫病并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滴虫性肠炎等均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苦参液灌肠治慢性结肠炎[方剂]苦参30克。

[制用法]将苦参加水500毫升,文火煎至8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治慢性结肠炎中医中药秘方

治慢性结肠炎中医中药秘方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二次煎液混合均匀,早晚各温服1次。
【加减】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处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茯苓15克
治慢性结肠炎中医中药秘方
治慢性结肠炎中医Βιβλιοθήκη 药秘方【处方组成】木香(后下)5克 川连5克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枳壳6克 甘草5克 太子参30克 白术15克 云茯苓15克。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炎及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慢性结肠炎中药方剂中药处方(一)【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二)【辨证】脾失健运,湿热蕴于肠中,肝脾气滞。

【治法】健脾温中,清肠化湿。

【方名】温中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炮姜3克,炙甘草6克,茯苓9克,防风9克,焦神曲9克,焦山楂9克,陈皮6克,白芍12克,秦皮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柴国剑方。

中药处方(三)【辨证】肝肾阳气虚弱,运化失职。

肉蔻,茯苓,黄连各10克;甘草5克。

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天为疗程。

配合溃疡速愈散(制象皮,血竭,赤石脂,乳香,龙骨,冰片,没药,孩儿茶,珍珠,青黛,共研细末)保留灌肠,每晚1次,15天为1疗程。

可以中药调理,可以考虑用下方黄芪、当归、桔梗、石榴皮、川楝子各9克,肉桂3克,黄连3克,炮姜6克,诃子6克,赤石脂15克症状慢性结肠炎的症状有以下7大表现:慢性结肠炎属于肠道疾病的一种,是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的肛肠病。

慢性结肠炎的症状有以下7大表现:[1] 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为肠炎主要表现。

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

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

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腹泻是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多有粘液性血便、水样便、粘液便、稀便等粪便异常。

轻者每1~2小时排便一次,有时全为粘液脓血便或水样便而无粪质。

溃疡性结肠炎病人5%可有便秘,这种情况多为之肠炎型病例,因其便时带有血,常易误认为痔出血。

3.便秘结肠炎、直肠炎是导致便秘的原因,从全身性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患,到肛门局部的细小肛裂均可引起。

4.肠出血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初的主要症状之一,多数情况下血混于液体粪便中,便时可附着于粪便外面。

5.肠炎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等。

6.腹痛慢性反复发作的病人常伴有腹痛,多为轻度到中度痉挛性腹痛,多在左下腹及左侧腹部,多数情况下呈阵发、短暂、轻微的腹痛、腹泻发作时腹痛显著,有腹痛-便意-排便后减轻的规律。

重症病人可引起持续性剧烈性疼痛,直肠受累严重多伴有里急后重的症状。

7.全身表现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

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用药原则慢性结肠炎的治疗用药,关健是在组方,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用补药,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健脾和中和通补通用相结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

临床表现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可持续不缓解或活动与静止交替呈慢性反应。

患者可出现便秘或泄泻症状,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困难,便下大量粘液或带血,时有里急后重现象,伴随左下腹疼痛,呈隐隐作痛,体重下降,消瘦,精神不振。

在常规治疗用药后症状可得到缓解,症状减轻,停药后容易复发。

临床诊断慢性结肠炎病因复杂,诊断尤其为重要,应做一系列检查。

检查能帮助医生排除其他能够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比如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者憩室炎。

在包括血检、粪检的一系列检查中,结肠镜检查尤其重要。

慢性结肠炎必须通过内窥镜检查才能明确炎症的不同范围和病变的程度,从而明确诊断。

慢性结肠通过病理检查和连续定期的内窥镜追踪检查后,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才能使结肠炎得到合理的有效治疗。

奥林巴斯电子全结肠镜优势:集检查、诊断及治疗功能于一身,图像清晰,镜头精巧景深大,能直接观察到人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肠道黏膜病变、肿瘤病变,对早期结肠癌的检查予以精确检查,其另一重要功能是:可对结肠息肉进行镜下治疗。

病因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

症状为左下腹疼、腹泻、里急后重、时便下沾液、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下断、反复发作。

一、过敏因素过敏性病变,受个体差异影响。

主要是肠道性过敏,也时有累及皮肤。

有此人对鱼类、虾、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产生过敏,这些都是异体蛋白进入人体时所产生大量组织胺物质,引发过敏性反应。

过敏性反应,是受致敏物质刺激,自身免疫引起反应,释放出自卫物质而激发大量免疫细胞凝聚、均结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从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肿充血及渗液等炎症发生。

过敏性反应是随着人类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个体的差异,是消化过敏的主要因素。

二、感染因素感染,在结肠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

虽然在粪便中未能检致病菌、病毒或真菌。

每当发病时,使用抗生素则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疗效果,这说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肠杆菌及其它致病菌,可减低临床症状,一般认为都与感染有关。

人类是杂食性的,当吃了不结或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发生肠道病变,是占结肠炎病因多数。

三、自身免疫随着社会发展,医学的进步,免疫学的快速成长,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以探明。

目前,免疫疾的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引起重视。

因此,慢性结肠炎在常规治疗是下难以治愈的。

在病理学检查中发现与自身免疫有关的:(1)体液免疫血液体液免疫血液中,一般都可发现抗结肠炎抗体(IGM)存在,其抗原是结肠上皮细胞内的脂多糖,从而使细胞毒细胞杀死结肠的上皮细胞,形成了局部或整片创伤,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发生炎症。

所以,在患者粪便中,常可发现大量上皮细胞脱落,也说明这个原因。

(2)细胞免疫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细胞免疫为人体主要免疫,其中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慢性结肠炎的发生,往往可引起大量淋巴细胞结集于肠素周边的淋巴结内,对抗发生肠系感染及肠道粘膜损伤的病毒(有报道为肠病毒感染)。

而中性粒细胞则针对细菌性感染起到免疫作用,在长时间炎症作用下,可引起免疫细胞增强功击力,互相杀灭,将正常细胞破坏,导致炎症加重,是长期炎症不愈原因之一。

为什么慢性结肠炎更青睐老年人呢这主要与老年人的抵抗力下降有关。

并且很多患者会把慢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闹混,在家吃了很多药之后不见好转才来看病。

这里我们就讲讲相关的知识。

与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不同的是慢性结肠炎的肠粘膜炎症性改变更轻,在纤维结肠镜下的表现主要是肠段粘膜的充血,血管网络模糊,血管网络偏粗,粘膜发红或因苍白而光亮,有些可见粘膜粗糙。

这就是通常结肠镜的检查报告中所描述的“肠粘膜充血,血管网模糊,粘膜?水肿,反光增强”等。

这些病变常常只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累及全结肠的几乎未见。

老年性慢性结肠炎主要症状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肠鸣、腹胀、下坠、大便带黏液,每至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

但基本病理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易出血。

这类泄泻往往积年累月,久病不愈,故病人甚为烦恼。

由于消化功能紊乱、营养来源不足,可出现消瘦、贫血、乏力甚至衰弱,严重者常并发肠道大出血、肠穿孔甚至癌变。

祖国医学认为,这种慢性腹泻多属肾虚所致,所以有“肾泻”之称。

人至老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能温煦脾土,不能帮助脾胃腐熟水谷,消化吸收,运化失常就会出现泄泻。

而黎明之前,阳气不振,阴寒较盛,故容易发作。

这类病人除黎明前迫不及待地去厕所排便外,平素还常伴形寒怕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一系列肾阳虚衰的表现。

病理在慢性结肠炎中,分为"溃疡性、非溃疡性和糜烂性"三种。

溃疡性缦性结肠炎的特点为溃疡形成,在纤维结肠镜下可见溃疡面、水肿、充血,粒膜脱落,局部静脉模糊等表现。

严重者可呈粟粒样或肉芽增生,非溃疡性缦性结肠炎,在铁维结肠镜下观察,常不易察觉炎症发生或组织变化,但可存在细胞大,组织问质充血,轻度水肿。

长期炎症浸润作用下,局部组织反复脱落、增生、渗液、板易引起肉芽增生,所以,发展成结肠癌就是先慢性过程。

糜烂性结肠炎是由溃疡性结肠炎转变而成,是慢性结肠炎最严重的一种,且容易引起癌变的一种。

为了防止恶变,应作好治疗和预防,一旦发现大便异常,应作进一步检查,肠宁丸为此类用疾病临床用药。

忌口慢性结肠炎患者常有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的“腹泻”属于“久泻”范畴,主要由于脾虚而失去正常运化功能所致。

若是一有情绪波动即需排便者,为“肝气犯脾”;而每天清晨均需排便者,则为“脾肾两虚”。

在治疗上需分别采取温健脾阳、疏肝健脾和温补脾肾的方法,佐以涩肠止泻药物,标本兼治,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忌口”。

因为“忌口”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否则药虽对症,但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徒劳无功;或已有改善,又见病情反复,以至前功尽弃。

牛奶牛奶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和维生素,是人们普遍喜爱的食品。

但是,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却不宜饮用。

有些特别敏感的患者饮用后,很快就会出现肠鸣、腹泻。

原因是牛奶虽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可又有“滑润大肠”的作用,因此慢性结肠炎患者应慎服牛奶。

瓜果主要指各种新鲜瓜果,如西瓜、香瓜、黄瓜、香蕉、桃子、柿子、枇杷、生梨等。

虽然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素,但对大多数慢性结肠炎患者来说,也在禁忌之列。

因为瓜果大都性属寒凉,会损及脾阳,又易滋生湿邪,困阻脾胃的运化功能,有的还有滑肠作用,从而导致腹泻频作,影响疗效。

很多患者夏季吃西瓜往往会引起腹泻,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油腻食物主要指荤油类食物,如红烧肉、排骨、肉馅包子,馄饨及鸡、鸭炖煮的浓汤等。

这些食物都含有动物类脂肪,慢性结肠炎患者食用后,往往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的情况,所以也不宜食用。

治疗建议对慢性结肠炎长期患者或愿意反反复复的患者,建议可以用中药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一下饮食习惯,比如按疗程服用“永仓诃苓止泻胶囊”效果很好。

慢性结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由于肠道反复在肠炎症刺激下损伤、修复,最终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因此,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正确的保健十分重要。

平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

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

另外,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护理1.避免受凉,控制情绪外,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病在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麦类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产气食物。

因为一旦进食,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即可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

2.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