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促甲状腺抑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高中生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

高中生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及激素调节的特点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三级腺体:a.下丘脑、b.垂体、c.甲状腺。

(2)三种激素: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3)两种效果:“+”“-”分别表示促进、抑制。

2.分级调节(1)概念:人们将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体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分级调节。

(2)分级调节轴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②下丘脑—垂体—性腺轴;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意义: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拓展延伸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模型(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甲状腺、性腺或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3.激素调节的特点(1)通过体液进行运输。

(2)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选择靶细胞,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实现的。

(3)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4)微量和高效。

(1)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 √)(2)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3)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4)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5)激素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1)运动员注射性激素会导致性器官萎缩,甚至失去生育能力。

因为性激素过多,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可以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考向一激素分泌的分级与反馈调节过程分析11.(2020·北京东城区高三模拟)下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

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

正 常
不同激素对于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 不同激素对于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 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 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五)、相关激素间的作用 五、
幼年时分泌不足
生 长 激 素 甲状腺 激 素
促进生长, 促进生长,主要促 进蛋白质的合成和 骨的生长
侏儒症 协同 作用 呆小症
促进生长发育, 促进生长发育,尤 其是促进中枢神经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呆小症(幼儿分泌不足) 幼儿分泌不足)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
正常 呆小症 (幼年甲状 腺激素不足) 腺激素不足)
甲亢
呆小症
地方性甲状腺肿
3.胰岛素: 3.胰岛素: 胰腺中的胰岛分泌的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多肽) 多肽) 胰岛素 蛋白质) (蛋白质)
异常症: 异常症:糖尿病
A 1
B :切除公鸡的睾丸 2 : 切除母鸡的卵巢
B 2
C :植入母鸡的卵巢 3 : 植入公鸡的睾丸
5、促激素 —— 垂体 、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进靶腺的发育, 促进靶腺的发育, 调节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
激素释放激素 促× ×激素释放激素
垂 体
促× ×激素
× ×腺体 ××
激素
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 垂体 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 枢纽 。
人体的腺体
导管
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皮脂腺、汗腺、 如:皮脂腺、汗腺、 唾液腺、 唾液腺、消化腺
血管
没有导管, 没有导管,分泌 物直接进入腺体内 的毛细血管里。 的毛细血管里。
(二)、内分泌腺 二、

内分泌激素总结

内分泌激素总结
两者交叉
催产素
甲状腺
(人体最大内泌腺)
甲状腺激素
T4、T3
促进代谢(三大物质合成与分解)和生长发育
降钙素
甲状腺C细胞泌
降血钙
与1,25-二羟维生素D3一起,三者共同调节钙磷代谢。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PTH
升血钙,降血磷
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醛固酮
调节水盐代谢。保Na排K,保CL保水
盐皮质激素
脱氧皮质酮
调节水盐代谢
促黑激素释放因子
促黑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腺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来自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
生长素
GH
促生和长。对代谢影响
两者交叉
催乳素
PRL
对乳腺作用、对性腺作用、参与应激反应
促黑激素
MSH
促酪氨酸酶的合成和激活
神经垂体
(本身不合成,只储存、释放)(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合成)
抗利尿激素
ADH
缩血管作用(升压)
盐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皮质醇
促进或抑制三大物质代谢、保Na排K、
应激反应。
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网状带
性激素
雄与雌
睾丸
雄(睾酮)
卵巢
雌、孕、雄三种激素。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两者作用基本相同,对心脏、血管、血压、支气管平滑肌、胃肠、代谢、瞳孔均有作用。受交感神经支配。
应急反应
注:不是应激
去甲肾上腺素
胰岛
内分泌激素总结
分泌器官
名称
符号
作用
促垂体区
——调节腺垂体内分泌活动。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RH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
原理
• 通过超生理剂量的T4抑制血清TSH水平,可以减少肿瘤复发的危险。 目的是一方面供应机体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另一方面抑制肿瘤的复发 。 • TSH抑制治疗的理论基础是TSH与癌细胞表面的TSH受体结合,通过 cAMP信号通路调节甲状腺特异基因(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过氧化 物酶及点转运体等)的表达,也能调节细胞的增值分化。
相关研究
• 李建岳等的研究证实,分化良好的甲癌行患侧叶及峡 部切除后,不服用甲状腺素片或仅服甲状腺素片3060mg/d的患者,术后3-4年内有20%的复发率,20%23.3%有甲低,53.3%~56.7%有高TSH血症;而口服 80~120mg/d及160~200mg/d组患者术后均无高TSH 血症和甲低,且9年内无复发,但15年后均发生甲亢。
附加内容
131I治疗随访停药时间
• 一般认为TSH高于30uIU/ml,DTC才会有良好的摄碘能力 ,这就要求患者停止抑制治疗4~6周。 • 根治术后4周是行131I去除治疗的最佳时间;131I去除治疗 后首次随访,停服甲状腺素时间以3周为宜;如果随访证 实甲状腺去除彻底无转移,以后随访停药时间可以调整 为2周;如果甲状腺去除不彻底或有转移,停药时间以3 周为宜。
相关研究
• Mazzaferri 对无远处转移患者的长达30年的回顾性随 访研究提示:抑制治疗复发率远低于未治疗组(20% 对30%,P<0.01), • Howen 的回顾性研究发现,TSH>4.5mU/L时是患者 死于肿瘤的独立预测因子,而TSH>2mU/L时同样与 肿瘤特异性死亡和复发相关,但TSH在0.1mU/L和 0.4mU/L的患者死亡率与复发率无相关。
目标
ATA观点认为:
目标
ETA也提出了相似的建议但在 用量和随访时间上稍有不同: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
【临床应用】
3.其他
①甲亢 服用抗甲状腺药,加服T4 目的:减轻服用抗甲状腺药后的突眼、甲状腺肿大
防止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甲亢孕妇不加用T4 原因:T4不易通过胎盘屏障
不能防止抗甲状腺药剂量过大对胎儿甲状腺的影响
甲状腺激素
【临床应用】
3.其他
①甲亢 ②甲状腺癌术后
目的:抑制残余甲状腺癌变组织,减少复发; 用量需较大;
甲状腺激素
【作用机制】
1.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 作用:介导甲状腺激素; 表达:垂体、心、肝、肾、骨骼肌 肺、肠等组织; 分布:主要在细胞核内; 结构:两个受体蛋白构成的二聚体能与 DNA结合,分子量52kDa;
甲状腺激素
【作用机制】
2.基因作用:
两个垂直相连的苯环 环Ⅰ:带羧基的侧链; 环Ⅱ:酚羟基;
甲状腺激素
【构效关系】
3.参与与受体的结合
环Ⅰ3位和5位的碘
4.妨碍和受体结合
环Ⅱ5’→活性下降
5.外周转换
T4的5’位经脱碘反应
活性更强的T3;
环Ⅰ5 位脱碘
无活性的反向T3(reverseT3,rT3)
甲状腺激素
酚羟基
羧基酸等摄入细胞内 →多种酶和细胞活性增强
甲状腺激素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替代疗法。
1.甲状腺功能低下 ①呆小病: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或新生儿
小剂量,逐渐增加剂量 有效者应终身治疗 随时调整剂量;
甲状腺激素
【临床应用】
1.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黏液性水肿
小剂量,逐渐增加至足量, 2~3周后基础代谢率恢复正常,逐减至维持量 老年及心血管病者增量宜缓慢,防止诱发或加重心脏病变 垂体功能低下:宜先用糖皮质激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期间骨质疏松风险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期间骨质疏松风险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论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期间骨质疏松风险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梁冠冕莫康楠毛娟妃施秀苇王兰屠奕DOI :10.13558/ki.issn1672-3686.2021.003.004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9KY331)作者单位:310022浙江杭州,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通讯作者:莫康楠,Email :***************[摘要]目的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长期行促甲状腺激素(TSH )抑制治疗期间骨质疏松风险,并探索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接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TSH 抑制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骨质疏松一分钟测试法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 )进行骨质疏松风险筛查,并根据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300例接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TSH 抑制治疗的患者中,66.00%的患者存在骨质疏松风险;OSTA 显示该组患者骨质疏松低度风险为96.00%,中度风险为1.00%,高度风险为3.00%。

患者的服药剂量、性别、绝经、婚姻状况、医保支付类型以及是否知晓甲状腺癌术后激素治疗会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结论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TSH 抑制治疗患者都存在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但多为低度风险。

患者对骨质疏松的防范意识普遍不高。

[关键词]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骨质疏松Screening of osteoporosis risk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uring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inhibition therap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LIANG Guanmian ,MO Kangnan ,MAO Juanfei ,et al.Department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Cancer Hospital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ngzhou 31002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uring long-term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inhibition after surgery and explore its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 Totally 300patients who received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inhibition therapy were enroll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The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 osteoporosis a minute test and the Asian osteoporosis screening tool (OSTA )screening were used to screen the risk of osteoporosis.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 Among 300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who received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inhibition therapy ,66.00%of them were at risk of osteoporosis.OSTA showed that the low risk ,moderate risk and high risk of osteoporosis in this group were 96.00%,1.00%,and 3.00%respectively.The dose of medication ,sex ,menopause ,marital status ,type of medical insurance payment ,and knowledge that hormone therapy after thyroid cancer were the risk factors of osteoporosis.Conclusion Most patients with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treated with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inhibition have a low risk of osteoporosis.The prevention awareness of osteoporosis in patients is generally not high.[Key words]thyroid cancer ;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inhibition therapy ;osteoporosis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发大众、医务人员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202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意义

202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意义

202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临床意义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是腺垂体细胞分泌的重要激素,属于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0kD o TSH的分泌受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的兴奋性和生长抑素的抑制性的影响,并受甲状腺素的负反馈调节。

TSH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的代谢及胞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呈高柱状增生,促进甲状腺细胞碘的摄取与甲状腺球蛋白的碘化,从而加快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TSH检测的适应证TSH检测的适应证:①原发性甲亢或甲减的一线检测。

②对怀疑甲状腺激素耐受者,与FT4、T3(FT3)联合测定。

③对继发性甲状腺功能障碍,与FT4联合测定。

④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筛检。

⑤在甲状腺素替代或抑制疗法中,用于T4治疗的监测。

⑥对高催乳素血症的评估。

⑦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评估。

检测方法TSH测定均为免疫化学法,根据标记物不同有放免、酶免、荧光免疫、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等多种试剂盒可供选用。

一般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法。

参考区间化学发光法:0.34~5.60μU∕ml;电化学发光法:0.27~4.20mU∕L.参考区间可因方法、仪器、试剂不同而有不同,因此,各实验室应根据试剂说明书和临床实践建立自己的参考区间。

注意事项1.由于TSH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受TBG浓度影响,也较少受影响T3、T4的非甲状腺疾病的干扰,并且在测定时受其他干扰因素比测定甲状腺激素少,由此,现在国内外均推荐以血清TSH测定作为甲状腺功能亲乱的首选筛查项目。

2.样本在2~8。

C可保存7天,在-20。

(:可保存1个月,避免反复冻融。

冷藏的试剂和样本应在室温中平衡至20~25°C;避免过度振荡产生泡沫影响测定。

3.应注意患者体内可能存在的嗜异性抗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4.若样本中TSH浓度超过测定范围可用配套的稀释剂进行稀释。

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原则

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原则

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原则
谷卫
【期刊名称】《现代实用医学》
【年(卷),期】2022(34)5
【摘要】根据滕卫平教授团队的TIDE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2000-2003年发病率为4.9%,而2003-2011年上升至20.1%。

甲状腺癌患者
多数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都需要进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用甲状腺素(L-T4)治疗的初宗是基于TSH可刺激甲状腺细胞增殖、放射性碘摄取和甲状腺球
蛋白(Tg)的产生。

因此,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血清TSH水平,从而抑制残余肿瘤组织的生长。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用L-T4抑制TSH可以防止肿瘤复发,将循环中TSH降至0,4mU/L的优甲乐剂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抑制血清Tg。

在此理论基础上是否TSH抑制得越低越好?长期处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对机体有什么不良影响?如何将这一长期治疗行为做得规范?这些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总页数】4页(P563-566)
【作者】谷卫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1
【相关文献】
1.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心房颤动、心室重构及心肌相关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女性甲状腺癌患者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对性激素水平和月经情况的影响
3.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对体内性激素水平影响
4.育龄期女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对月经状况、性激素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5.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对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激素
外激素 (信息激素)
由昆虫体表腺体 分泌到体外的一 类挥发性的化学 物质
2.昆虫激素与动物生命活动的关系 (1)促进昆虫的变态发育 主要是内激素起作用,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主要通过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 素的共同调控来完成由受精卵→幼虫→蛹→成虫的发育。 (2)促进昆虫间的信息传递 主要是外激素起作用,常见激素有促进生殖的性外激素,躲避天敌的告警外激 素,利于营造社会性生活的聚集外激素等。 3.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精率 目前使用的催情激素主要有鱼类脑垂体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 释放激素类似物等。 运用催情激素可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精率等。
(2009· 全国卷Ⅰ)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数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 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1)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 ____________(下丘脑、垂体、性腺)。 (2)上面图解中的A、B、C分别代表由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物质,则它们分 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C进入血液后,通过 ______________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 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讲 激素调节
Step 1 基础导学
激素调节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体液 激素调节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特异性 传递信息 高效 放大 血液或组织液
名师点拨
(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 (2)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 (3)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4)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器官、细胞,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 受信息改变代谢。
答案:不对。此人在24小时内体温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 量是相等的。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体液 保幼激素 蜕皮激素 体表腺体 催情激素 昆虫外激素 体外 性外激素
瘦肉精
Step 2 核心突破
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列表比较动物激素 激素种类 促(甲状腺、性腺) 激素释放激素 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性腺) 激素 生长激素 胰岛素 内分 泌腺 靶器官(或靶细胞) 均作用于垂体 下丘脑 肾小管、集合管 促甲状腺激素→性 腺;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较广泛,特别是骨 细胞 主要功能 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和相应促( 甲状腺、性腺)激素合成与分泌 促进肾脏(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 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维持甲状腺(或性腺)的正常生长发 育,调节甲状腺(或性腺)合成相应 的激素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 的生长
解析: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含量过高时,血糖过度降低,会出现低血 糖症状;生长激素具有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骨的生长的作用;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 新陈代谢的作用,可以增加产热量。故此题选A。 答案:A
人体稳态调节的实例分析
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
2.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3.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解析:由图可知,鸟类繁殖受光照影响,神经系统感受光变化,同时刺激下丘脑— 垂体—性腺调节系统,调节繁殖活动。下丘脑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传导兴奋,也 是内分泌腺,分泌激素。题图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调节系统,故A、B、C分别是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性激素。性激素通过反馈作用来调节下丘脑和 垂体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B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其作用是促进性腺的发育 和性激素的合成分泌。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 激素的生理作用。 答案:(1)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 激素 反馈 (3)不能 鸟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无法验证该 激素的生理作用
甲状腺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 质 睾丸 卵巢
性 激 素
雄性激素 雌性激素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 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激发和维持各自第二性征 ;雌性激素能激发和维持 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①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关系:如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 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之间的反馈调节 各激素之间的相互 ②协同关系: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的协同作用;再如肾 关系 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以使血糖升高等 ③拮抗关系: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
A. 通过图中B→C→G途径增加产热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 B.D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 C.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的散热机制主要为E和F D.人体与体温调节有关的神经中枢只存在于下丘脑中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答案:D
(4)在寒冷的环境中,能通过丙方式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其反射弧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胰岛 B 细胞 单向传递(和突触延搁) (4)冷觉(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Ⅰ、Ⅱ、Ⅲ三种激素,下表表示的是注 射相应激素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生理反应:
注射的激素 Ⅰ Ⅱ Ⅲ
生理反应 出现低血糖症状,甚至昏迷 蛋白质合成加快,软骨生长明显 呼吸、心率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
( )
据此判断Ⅰ、Ⅱ、Ⅲ三种激素的化学名称分别是 A.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D.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昆虫激素的种类 种类 概念 由昆虫的内分泌 器官或某些细胞 分泌到体液中的 具有特殊作用的 化学物质 分类 脑激素 蜕皮激素 保幼激素 性外激素 聚集外激素 告警外激素 追踪外激素 体表腺体 分泌部位 脑神经 分泌细胞 前胸腺 咽侧体 作用 调控蜕皮激素、保 幼激素的分泌 控制幼虫期的蜕皮 抑制幼虫变态,保 持幼虫性状 指示食源、确定领 地、吸引异性等, 有利于种群的生存 和发展
垂体
胰岛B 细胞
主要为肝脏及肌肉 、脂肪细胞
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 ,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 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A细胞 主要为肝脏
较广泛、尤其作用 于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是肝脏,也可 作用于其他组织细 胞 雄性生殖器官 雌性生殖器官
加速肝糖原分解,使血糖 浓度升高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促进体内物质氧化 分解 促进肝糖原的分解,提高 血糖浓度
(2010· 南通一模)(考查反馈调节的经典案例)下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神经系 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若甲模式中,靶腺为甲状腺,则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_激 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某激素的分泌,进而再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 方式称为________。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____模式,其分泌量增加的适宜刺 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 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兴奋在A处传递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非常普遍的调 节机制。 ②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参与,又有激素调节参与。 ③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4.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 ②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 素 ③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 ④胰岛细胞只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 做出相应的激素分泌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血糖平衡的调节,一方面血糖浓度变化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或胰岛B细胞引起 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分泌,调节(升或降)血糖;另一方面下丘脑不同区域感受血糖 浓度变化,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胰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升 高)等,引起相关激素分泌而调节血糖浓度变化。可见,血糖浓度调节属神经—体液 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答案:D
2.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脂质类激素:性激素 3.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却能产生显著的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 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弥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能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 或靶细胞。 (4)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发生代谢失活,激素一经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从而保证机 体调节适应多变的环境。
2.易混知识辨析:糖尿病、高血糖症和糖尿的关系 (1)高血糖并不一定会出现糖尿,因为肾小管和集合管具有重吸收功能,原尿流 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在血糖浓度不高于160 mg/dL时,其中的葡萄糖完全被重 吸收回到血液。 (2)出现糖尿也不一定就是糖尿病,因为一次食糖过多或肾小管病变都可引起糖 尿,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①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接受有关神经的控 制,分泌相应的激素;而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只接受有关神经的刺激(肾上 腺皮质也是内分泌腺,其分泌的醛固酮具有保钠、排钾、保水的作用)。 ②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以及肾上腺髓质都不受垂体分泌促激素的控制,即无 促胰岛素激素和促肾上腺素激素。 ③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靶细胞是肝细 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