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指导

合集下载

作文审题指导ppt课件

作文审题指导ppt课件

作文审题指导ppt课件xx年xx月xx日目录•审题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各类作文题材审题技巧•深入挖掘题目内涵与外延•创新立意与独特视角培养•实战演练:针对不同年级作文题目进行审题指导•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01审题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审题定义确定写作方向避免偏题提高写作效率审题定义及作用审题是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指的是对作文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明确写作要求和主题。

确保写作内容与题目要求保持一致,避免偏离主题。

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主题和要求,为写作提供明确的方向。

准确审题有助于合理安排写作结构和内容,提高写作效率。

优秀作文审题特点优秀作文审题准确,能够紧扣题目要求,不偏离主题。

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题目背后的内涵和意义。

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能够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考虑题目的各个方面和角度,确保写作内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准确性深刻性创新性全面性忽略题目要求理解偏差思路狭窄盲目创新常见问题及误区01020304未仔细阅读题目,导致写作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

对题目理解不准确或存在偏差,导致写作方向错误。

仅从单一角度或层面进行审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度。

为追求新颖独特而忽略题目要求或常识性理解,导致偏题或离题。

02各类作文题材审题技巧记叙文审题要点确定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审题,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注意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通过线索可以把握文章的内在逻辑。

1 2 3论点、论据和论证。

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审题时要留意论点的表述,判断其是否明确、具体。

关注论点的提出方式论据是支持论点的材料,要分析其是否充分、有力。

分析论据的充分性议论文审题方法通过审题,明确文章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确定说明对象关注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方法说明文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说明文常采用举例、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说明,要分析其是否恰当、有效。

如何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审题

如何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审题

如何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审题我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感觉写好作文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文课上,或者考场上,有的同学一见作文题便匆匆忙忙拿起笔就写。

由于事先没有经过仔细审题,写起来非常吃力,想一点写一点,像挤牙膏似的,这样写出的文章就很难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时写了很长一篇,才发现写跑了题,于是不得不从头写起,结果事倍功半,欲速不达,作文也得不到好成绩。

那么,怎样审题呢?一、审清对象。

当老师出题以后,先不要急于下笔,应该先仔细地看看题目,确切理解题目的要求。

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象文……这些弄清楚了,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有的题目很明显,写人记事,一看就知道。

如《我的妈妈》、《我尊敬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写人的。

又如《一件难忘的事》、《发生在暑假中的一件事》,一看就知道是写事的。

再如《美丽的小河》,一看就知道是写景的。

《可爱的小狗》,一看就知道是状物的。

《一封倡议书》,属于应用文,《我在2000年》,属于想象文。

但是,有些题目,如《冬天的早晨》,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记事;《上学路上》,既可以写上学路上发生的事,就是以记事为主,也可以写通过发生的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那就是以写人为主了。

请看《书伴我成长》一文: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我还没上学以前,我每天缠着妈妈讲故事因为只有这些故事,才使我懂得更多的知识。

上学后,我会翻出书橱里的书自己看。

有趣的故事可把我迷住了,不论外国的,中国的,我都爱看,整天钻在书堆里。

当然罗,“书呆子”的绰号自然就落在我的身上。

我在亲戚中最小,在大家的眼里我是个小不点,但有一件事使他们改变了对我的看法:我并不小,还挺“大”呢!那天,亲戚们都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一阵濛濛细雨,打断了我们的话语。

无意中,我和表哥同时发现屋檐下垂下来的几串鲜花:娇嫩的花瓣红中带白,色彩艳丽,花瓣丛中陪衬着许多嫩绿的叶子,绿叶和花瓣上垂着无数珍珠般的水珠,晶莹透亮,微动欲滴。

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作文审题方法指导

作文审题方法指导考场作文的审题一般从题目(或话题)、材料、提示和要求四个方面入手,重点在于把握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的切入点。

方法一:从话题或题目中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考场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考场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清题目或话题,就可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

1、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搞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如2007年江苏省苏州卷题目“晨”,在材料中,“晨”的含义既是时间概念上的“早晨”,又是指人生的“青春”。

审题时,可以从“早晨”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比喻义“青春”的角度思考。

2、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偏正词组,除搞清中心词的含义外,还要注意其限制成分所限制的内容,而且限制词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6年湖南长沙卷命题作文“爱的传递”,题目的基本内容为“爱”,这种爱,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物之间的。

不过,这种爱必须有“传递”这一特性,也就是要写出“传递”的过程,要将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物这间的那种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相互影响的情感真实地再现,不能只对“爱”的经历与感悟简单叙说。

3、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2007年福建厦门卷,半命题“那时,我”,重点就在要填写的部分上,考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思考,填上适当内容,缩小范围,明确题目。

“那时,我是一条鱼”“那时,我泪流满面”“那时,我不懂事”“那时,我理解了你”“那时,我放声歌唱”……题目范围广阔,可自由联想,并从自己的经历感受的角度去思考发掘,写出真情文章。

方法二:从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

作文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和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效。

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扩清内容上的限制。

如2006年湖北武汉卷作文题:下面文字摘自一位同学的《毕业留言册》:我的自画像:额头宽了一点——思想的野马正好在这里奔跑。

审 题 指 导

审 题 指 导

审题方法
一、比较异同法
遇到眼熟的文题,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 扰,这就需要联系近似的题型相比较,分 析各自的特点。如《我爱老师》,可以跟 《我的老师》。《我和老师》相比较。第 一题重点写“我” 对老师的爱,第二题 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第三题重点 写“我”与“老师”的关系。
二、补足因素法
如《早晨》这个题目,含义很广, 可在“早晨”二字前增加一些限 制或修饰语,如“学校的”、 “都市的”、“乡村的”、“军 营的”、“工厂的”等,题目的 含义和写作的角度就具体了。
分析题目
如《记寒假中一件有意义的事》
文题中“记……事”这个动宾结构既 表示文体(记),又表示内容(事), 而“寒假中”是时间范畴,“一件” 是数量范围, “有意义的”则是关于所记事件性质 的特定要求,即“题眼”。文章的中 心就要从“有意义的”中引伸出来, 这便是“立意”了。
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
环境不会改变, 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以积极之态面对中考, 相信你是最棒的。
2、要求阐发某种主张、论述某个 道理的题目,要写议论文,如《机 遇· 天才· 成功》、《要虚心“纳谏”》、 《爱国主义,还是军国主义?》等, 这些题目,或展示出论题,或直接点 明论点,都是不难辨认的;
3、要求介绍、解说客观事物、事理等知 识的题目,写说明文。
4、有些命题较为含蓄,要通过分析加以 辨识。如《火车头》这一题目,不加分 析,就难以把握它的文体。不过,在这 里.显然它是一种比喻,比喻现实生活 中起带头作用的先进人物,自然是要求 写记叙文。
题目可以是单个词语、短语或句子
1、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如:《告别》(2006襄樊) 《生日》(2006天津)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添加 新的因素,题旨就会显露出来,化大为小,能很 快完成审题任务。譬如《心事》这个题目,就具 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如果运用添加因素法审视, 在原题前面加上“我”、“老师”、“奶奶”、 “校长”、“班主任”等新因素,使题目成为 《我的心事》、《老师的心事》、《奶奶的心 事》、《校长的心事》或《班主任的心事》等等, 题目的意思就显得非常明白了。

如何写好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如何写好命题作文审题指导

2、分析文题结构,把握写作重点。
从文题结构看,命题作文一般有独词式、 短语式和句子式,审题时要善于分析文题结 构,寻找“题眼”,把握写作重点,从而为 文章写作确定正确的方向。
(1)独词类文题。文题仅是一个词语,少了修饰限制 性成分,因而带有很大的宽泛性,但也使文题具有 很强的迷惑性,它着重考察考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敏 捷性。审题时可对题目进行适当扩展,快速破题, 确立中心。如“告别”,可以扩展为“学会告别, 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再如“惜”,可扩展 为“只因爱之深,才会惜之切”。
如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 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 常需要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 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 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 文章。
(08年江苏无锡卷)
统观整个文题,如何正确理解“依 靠”的深刻内涵和确定文章的中心人 物“你”,是审题的重中之重。
那一道用“大爱”筑成的义举,是我 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叙文
选取汶川地震中的三个镜头,用爱 心统摄三个素材,形成一个统一的 中心。
(4)题目中带有副词,要弄清隐含的 要求。
“最”、“也”、“还”、“更”、 “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不是可有可 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 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 “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
《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
其中的“总”字,有着丰富的潜台词。 它暗含曾有过 寻找适合自己的那把“钥匙” 的经理,写作时要体现一个变化的过程,即 从许多“钥匙”中进行挑选的过程,最终在 多种方法中必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仙李 白的名言。他曾经多次被贬,但他仍然对生活怀有 信心,仍然笑对生活中的一切失败和痛苦。他坚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了而乐”是范仲淹所写,他自 己虽遭受贬谪,但仍然保持一颗为国为民之心,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自己的微薄力量报效祖国。 (2008年江苏南京市作文题《寻》)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训练【精彩8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篇一关键性语句是指所给材料的中心句和关键句。

在区分这些关键性语句时,要注意联合复句、偏正复句或联合句群、偏正句群的辨识。

例1: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①在美国阿拉斯加一个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

②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③十几年后,鹿群由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④植物也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

⑤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⑥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蓬勃生机。

这是个叙述性材料。

纵观全段文字,⑤⑥两句是关键性语句,句⑤从反面说明错误做法导致的不良结果,句⑥用转折复句从正面指出恢复生态平衡所收到的不错效果,由此不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例2【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审题指导(命题类)

审题指导(命题类)

合作探究
下列作文题如何审题?
1、我的同桌变了 2、一次不同寻常的考试
3、放心吧 ,有我们在
4、我想唱首歌
5、一道风景线
6、心中的彩虹
《 我 的 同 桌 变 了 》
选材范围 写作内容和重点 之后是怎样 的(详写)
之前是怎样 的(略写)
“变”的意 义
《 一 次 不 同 寻 常 的 考 试 》
叙事数量
命题作文的三种类型
词语式命题 短语式命题 句子式命题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1.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
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它们是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 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就是所谓的‚题眼‛。‚题眼‛ 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 的重点。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 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标志。 如《偶然的发现》、《温暖的时刻》中的修饰词‚偶然‛和‚温暖‛ 就是应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中的‚不寻常‛和 《最舒心的时候》中的‚舒心‛亦是应浓墨重彩的内容。
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3. 深入分析题中“言外之意”, 完全理解比喻义 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审题时需 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 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 紧扣题目。 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就是一个比喻义很强的考题, ‚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种感情,也可以理 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 当然也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 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 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 义的事件。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

审题: (1)解题:(是什么)北人并不识菱,
却不懂装懂,百般掩饰,反而闹出了更 大的笑话。 (2)(为什么)虚荣心作怪,在错误面 前不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孰不知欲 盖弥彰,反而使自己出了丑。 (3)(怎么样)在错误面前,最有效的 处理方式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实事 求是,虚心求教,才能使自己真正长见 识;掩饰只会弄巧成拙。
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楚国人到郑国出卖他的宝珠。为了衬托宝 珠的珍贵,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个精美的匣 子,再把宝珠放在这瑰丽的匣子里。有个郑国 人见了十分喜爱,愿出重金,却只买那华美的 木兰匣子,不要匣子里的宝珠。楚国商人不同 意,说不能单卖匣子,要买一起买。双方僵持 不下。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 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 言等。所写内容必须与上述寓言有关。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
“曲径”即弯弯曲曲的小路,可比喻社会发展的道路、 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的救国之路、国家建设所走的曲 折的改革之路、家庭波折、人生所走的曲折道路。
“幽”:指风景幽美的地方,比喻取得的成就。如:社 会走向繁荣昌盛、革命取得胜利、改革取得成功、人生 功成名就,等等。 从人生角度来写:喻曲折的人生之路往往能取得成功。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 限。
审题: 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看清材料, 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材料中的 关键词是“进”和“退”,材料告 诉我们:深刻把握好“进”和 “退”,就顺利完成工作。其实这 是一篇以“进”和“退”为话题的 作文。写作范围以“自选角度”即 可写“进”也可写“退”,还可以 写“进与退”。
选取的写作角度 1)走出困扰,乐观面对 2)打破禁锢,冲破世俗,寻求发展 3)打开沟通之门 4)法与情 5)竞争与人情 6)为法治之墙开一道人性之门 为竞争之墙开一道人情之门 为困扰之墙开一道坚强之门 为专制之墙开一道民主之门 为生命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悲观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隔膜之墙开一道沟通之门 为守旧之墙开一道创新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合题意,构思独特——审题指导
审题,就是认真地研究题目,明确题目真正含义和写作要求,从而选择最佳的思路。

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准确是作文成功的第一步
•作文偏题=死刑
•写作之前应该安排足够时间认真审题
审题的几个要点:
一、切勿改题,注意文体
例:请以“信念”为题,写一篇600字文章。

学生答案:《成功的保障》、《信念永远不会变》。

请指出他们错误
例:以“现代科技带来的改变”为题,写篇记叙文。

XX学生写成了说明文。

请指出他的错误。

二、仔细解读题目含义
动笔前,要从整体出发,仔细咀嚼题目中每一个字的含义,并在文中充分体现出来,更要注意扣住题眼,突出主旨。

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题眼。

把握了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

例:《没想到,真没想到》、《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今天真好》、《最快乐的时刻》。

①单词语题目,题目即“题眼”,如《起点》《珍宝》等。

②词组型题目中.起修饰作用的词语是“题眼”,动词是“题眼”。

例:难忘的一件事.、骄傲的妈妈、这件事教育了我、我喜欢那句格言、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

③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
“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

如《这也是种进步》中的“也”就表明了这种进步也许在别人眼中不是什么进步,但在你自己的认知中,这却是种进步。

请找出以下命题的题眼
我是生活的主角、欣赏自己、温暖的心
我心中的妈妈、那一双失望的眼睛
带着感动出发、面对失败
黑板上的记忆
心里美滋滋
【佳作欣赏一】
没想到,真没想到
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

——陀思妥耶夫斯基没想到,真没想到,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

让我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是一年前的那次折腾。

那个时候,班里的同学曾“赐”我一个雅号“老土”,其实并不是因为我落伍,而是因为我不盲目跟“风”,一贯坚持我自己的路线。

过去,我的头发一直没经过精心打理,像个乱鸟窝似的。

后来看到一位女生的新发型时,我夸赞道:“哇,你的发型真漂亮,在哪里剪的?改天我也去剪一个。

”她告诉地址后,我决定要让自己的头发也像她那样亮丽起来。

于是,周一我带着拷贝来的新发型来到学校,心里既有很多的期待,又怀着莫名的忐忑不安。

走进教室,只有少数同学把目光扫过我的头发,更不用说有人盯上一眼了。

我本来满怀期待同学们对我的称赞,竟然没有一个人对我的头发做出评论。

我没想到,同学们的反应与我所期待的大相径庭。

我感到我失去了些什么。

我有些失落,放学后,我仍百思不得其解。

好友小蓝看出了我的困惑,对我说:“你把发型换了,你也许觉得很好看,但在我看来,你剪掉的不止是头发,就连你特有的不跟风、保持自己特色的个性也随之失去了,你还是你自己吗?这一点大概你没想到吧!”
听了这些,我恍然大悟:真没想到原来我失去的东西就是我独有的个性。

失去了我自己的个性,我还是我自己吗?个性是一种独立的品格,它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敏锐的视角、超凡的见识。

无论得失,无论宠辱,它都要波澜不惊,一如既往。

它也不能被岁月带走,不能因斗转星移而磨损其棱角,不能因晨钟暮鼓而剥蚀其光泽。

个性也不会被潮流卷走,东施效颦,将会亵渎个性;邯郸学步,将会泯灭个性。

于是,周一晚上我又把发型换回了以前的“鸟窝头”。

的确,这个发型不怎么好看,可是我还是我自己。

当别人都在盲目跟随潮流时,我知道我还是那个“老土”。

即使这样,我知道我找回了我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个准则——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做最真的自己。

【佳作欣赏二】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左手握丹青残卷,右手提笔点一方黔砚。

一词雨霖铃如流吟漾现于宣纸之上,我不禁再次赞叹国粹之精妙与美丽。

搁笔远望窗外夜雨,脑海里再次回荡起曾经的时光。

初学书法,是如风的桀骜。

踏上老师门前的石阶,一股浓墨沉香迎面而来。

进门后不是执笔,而是先看。

看老师提笔挥毫出满江红再到细若蚊足如李清照,罢了,他问选何种?我自是被前者所震撼,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草书。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悬肘提毫,尽情泼墨,一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好一个白衣卿相!再如各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辈如大纛飘扬,豪情回荡四隅,就像自在如风的少年!这一次,我努力尝试,大胆无畏向前,但内心不减烦躁。

再试书法,是滚滚的江流。

如曾经的那些少年一般,尘世自会消磨我自在的骄傲,但干劲仍不减当年。

我复习柳体,品味它的韧与劲,却细不比草书之狂。

择日来到钱塘江前,怒浪击石,云雾滚滚,满塘江水向东流,仿佛洗尽了历史的尘埃。

我借来毛笔,石地为纸,清水为墨,提笔写出“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这是柳永题词在前头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我也不禁为这鸾翔凤翥的大字而感慨。

我再次尝试,想试出古人当年的大势情怀,但回应我的却只是一黛远山,江水也消逝流尽。

今试书法,是宁静的归途。

我不得不承认,如今还是归于当日的“细若蚊足”。

初三的学习压力之大,使我烦躁,也使我志气备减,整个人只觉力不从心。

不料初试小篆,顿时宁静致远,心止如水,完全沉浸在了这拥有悠久历史的复杂文字之中。

铺纸,静心,笔
下缓缓漾出了“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借这词,我感同身受;借这笔,我尽情抒发,书写。

今日三次尝试,本以为我已悟出了真谛,却回峰一抖,不禁愕然。

抬头远望,月华初泻,无处是答案。

兜兜转转曲曲折折,三次尝试后本以为该到了明晰了又晦暗,晦暗了又明晰的大彻大悟,但结果却依旧一黛远山,烟雾迷茫。

只是书法让我暂时懂得了心止如水。

书法啊!以后我将不止一次地努力尝试,尽力读懂你!
三、字斟句酌,把握题意
(一)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
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

作文《爱原来是片海洋》中将“爱”比作“海洋”,需在二者之间找准相同点,如爱像海洋一样能包容万物。

如《母亲是条河》,你怎么写?又如《在学海中游泳》。

理解下列题目的含义:《笔》
可以理解为作为书写工具的各种类型的笔,也可看作书写青春靓丽的“笔”,书写亲情友爱的“笔”,书写多彩人生的“笔”,书写神州新貌的“笔”,更容易挖掘出题目的深意。

(二)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
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关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

作文《经历了,我才懂得》,可以分析出“经历”和“懂得”存在原因关系,因为这样的经历,我才懂得什么的道理。

例:《失去了,我才珍惜》。

(三)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
这类题目往往可以很明显的就看出出题人的意图,让我们在哪个方面进行详略的安排。

作文《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就可以知道题目旨在写“无声”,用“有声”与“无声”进行对比,要体现“无声”比“有声”在某种场景下更有效果,更有感染力。

审题方法
一、比较异同法
遇到眼熟的文题,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这就需要联系近似的题型相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

如《我爱老师》,可以跟《我的老师》。

《我和老师》相比较。

第一题重点写“我”对老师的爱,第二题重点写“老师”是怎样的人,第三题重点写“我”与“老师”的关系。

二、补足内容法
如《早晨》这个题目,含义很广,可在“早晨”二字前增加一些限制或修饰语,如“学校的”、“都市的”、“乡村的”、“军营的”、“工厂的”等,题目的含义和写作的角度就具体了。

再如写《盼》,在题前补足“我的”、“家庭的”、“社会的”等因素,题旨就明白了。

运用这种方法,千万不要画蛇添足或擅改原题
《追求》这个题目可以在前面加主语,在后面加上可供支配的宾语,使之成为某某“追求真理”、“追求进步”或“追求理解”等,这样也就明确了写作内容。

三、大题小做法
“大题”是指范围大的题目,一般字数少,不带修饰语;“小做”是指从小的角度来取材立意,力求以小见大。

四、实题虚做法
“实题”是指以某种实物为题,如《路》、《绿叶》、《泥土》等。

“虚做”是指不就物写物,而是展开联想,揭示其比喻义或象征义。

这种方法对借物抒情的文题比较适用。

请以“门其实开着”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补充:成长路上无捷径、走过那一个拐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