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工程计价章节重点:确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工程计价章节重点:确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确定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确定实体材料的净用量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的计算数据,是通过现场技术测定、实验室试验、现场统计和理论计算等方法获得的。
1、现场技术测定法,又称为观测法,是根据对材料消耗过程的测定与观察,通过完成产品数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计算,而确定各种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
现场技术测定法主要适用于确定材料损耗量,因为该部分数值用统计法或其他方法较难得到。
通过现场观察,还可以区别出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损耗,哪些是属于难于避免的损耗,明确定额中不应列入可以避免的损耗。
2、实验室试验法,主要用于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
通过试验,能够对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按强度等级控制的混凝土、砂浆、沥青、油漆等配比做出科学的结论,给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提供出有技术根据的、比较精确的计算数据。
但其缺点在于无法估计到施工现场某些因素对材料消耗量的影响。
3、现场统计法,是以施工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使用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完成工作原材料的剩余数量等统计资料为基础,经过整理分析,获得材料消耗的数据。
这种方法由于不能分清材料消耗的性质,因而不能作为确定材料净用量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的依据,只能作为编制定额的辅助性方法使用。
上述三种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即材料的产品标准,计量要使用标准容器和称量设备,质量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以保证获得可靠的定额编制依据。
4、理论计算法,是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材料消耗定额。
一、报名条件(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加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1.工程造价专业大专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大专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
2.工程造价专业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工程或工程经济类本科毕业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
3.获上述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和获硕士学位后,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

确定材料定额消耗量的基本方法(一)材料的分类合同确定材料消耗定额,必须研究和区分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类别。
1.根据材料消耗的性质划分施工中材料的消耗可分为必需的材料和损失的材料两类性质。
必需消耗的材料,是指在合同用料的条件下,生产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材料,它包括: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不可避免的材料损耗。
必需消耗的材料属于施工正常消耗,是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数据。
其中:直接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的材料,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不可避免的施工废料和材料损耗,编制材料损耗定额。
2.根据材料消耗与工程实体的关系划分施工中的材料可分为实体材料和非实体材料两类。
(1)实体材料,是指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
它包括工程直接性材料和辅助材料。
工程直接性材料主要是指一次性消耗、直接用于工程上构成建筑物或结构本体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柱中的钢筋、水泥、砂、碎石等; 辅助性材料主要是指虽也是施工过程中所必需,却并不构成建筑物或结构本体的材料。
如土石方爆破工程所必需的炸药、引信、雷管等。
主要材料用量量,辅助材料用理少。
(2)非实体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必须使用但又不能构成工程实体的施工措施性材料。
非实体材料主要是指周围性材料,如模板、脚手架等。
(二)研究材料消耗量的基本方法确定实体材料的净用量定额和材料损耗定额的计算数据,是通过现场技术测定、实验室试验、现场统计和理论计算等方法获得的。
(1)现场技术测定法,又称为观测法,是根据对材料消耗过程的测定与观察,通过完成产品数量和材料消耗量的计算,而确定各种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
现场技术测定法主要适用于确定材料损耗量,因为该部分数值用统计法或其他方法较难得到。
通过现场观察,还可以区别出哪些是可以避免的损耗,哪些是属于难于避免的损耗,明确定额中不应列入可以避免的损耗。
(2)实验室试验法,主要用于编制材料净用量定额。
通过试验,能够对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以及按强度等控制的混凝土、砂浆、沥青、油漆等配比做出科学的结论,给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提供出有技术根据的,比较精确的计算数据。
材料定额中材料的消耗量

材料定额中材料的消耗量
一、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
编制材料消耗定额——净用量、损耗(12单)
(一)材料天量用量的确认
1.理论计算法——根据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材料规格等,从理论上计算材料的净用量。
如砖墙的用砖数和砌筑砂浆的用量。
2.测定法——根据试验情况和现场测定的资料数据确认材料的净用量。
3.图纸计算法——根据选定的图纸,计算各种材料的体积、面积、延长米或重量。
4.经验法——根据历史上同类项目的经验展开估算。
(二)材料损耗量的确定
材料的损耗通常以损耗率则表示。
材料的损耗率可以通过观察法和统计法计算确定。
损耗量=天量用量×损耗率
二、组成
材料消耗定额指标的共同组成,按其采用性质、用途和用量大小分割为四类。
1、主要材料
指轻易形成工程实体的材料。
2、辅助材料
轻易形成工程实体,但比重较小的材料。
3、周转性材料
又称工具性材料,指施工中多次采用但是不形成工程实体的材料。
例如模板、钢拱形架、轻型钢轨、公差、脚手架、跳板以及钢、木提振等。
4.零星材料
指用量大、不易于排序的材料。
三、计算方法
定额材料消耗量,既包含形成产品实体净用的材料数量,又包含施工场内运输及操作过程不可避免的损耗量。
即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
另损耗率=损耗量/总消耗量×%
则总消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
为了精简排序财政预算定额中使用如下公式:
损耗率=损耗量/净用量×%
总消耗量=天量用量×(1+损耗率)
所以,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关键是确定净用量和损耗率。
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合理使用和节约材料的条件下,生产质量合格的单位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半成品、构件、配件、燃料等的数量标准。
根据材料使用的次数不同,可分为非周转性材料和周转性材料两类。
1 非周转性材料非周转性材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次性消耗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瓦、砂、石、钢材、水泥等。
这类材料的消耗量由两部分组成,即材料消耗净用量和损耗量。
材料消耗净用量,是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数量。
材料损耗量,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操作损耗量。
非周转性材料的消耗定额由材料净消耗定额和损耗定额两部分构成。
即:材料的总消耗量等于材料的净用量与材料的损耗量之和。
总消耗量=净用量+损耗量=净用量×(1+损耗率)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编制的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1) 观测法是在合理与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对施工过程实际完成产品的数量与所消耗的各种材料数量,进行现场观察、测定,再分析整理和计算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通常在制定材料的损耗定额时采用此法。
(2)试验法是通过专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在实验室进行观察和测定工作,再整理计算出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此方法一般可确定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用量等。
(3)统计法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分部分项工程拨付材料数量,竣工后的材料剩余数量和完成产品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4)理论计算法是指根据施工图纸和其他技术资料,用理论公式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制定块状、板状、卷状等材料的消耗量。
标准砖砌体中,标准砖、砂浆用量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墙厚的砖数是指用标准砖的长度来标明墙厚。
例如:1/2砖墙指120厚墙、3/4砖墙指180厚墙、1砖墙指240厚墙等等。
建立标准砖净用量计算公式的思路如下:① 将式(1)变为下式:② 分子1表示1m3砌体,1/0.00378=264.55(块)便是每m3砌体的标准砖数量。
③ 已知240厚墙每个标准块的数量为2块(标准块中砖的数量=墙厚的砖数×2),故砌1m3240厚标准砖墙的用砖量为:1/[0.24×(0.24+0.01)×(0.053+0.01)]×1×2=1/0.00378×2=529.1(块)按照上述思路,还可以推导出每m3块体墙的砌块净用量。
材 料 消 耗 定 额

示。
摊销量是指周转性材料使用一次在单位产品
上 的 消 耗 量 ,即应分摊到每一单位分项工程 或结构构件上的周转材料消耗量。
以木模板为例:
(1)现浇砼构件木模板摊销量计算公式如下:
①一次使用量
= 混凝土模板接触面积×每m2接触面积需模量×(1-制 作损耗率) ②投入使用总量 =一次使用量+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损耗率
习题四:
彩色地面砖规格为200×200mm,灰缝为1mm,其损耗率为1.5%, 试计算100m2地面砖消耗量。 解: 100 地面砖净用量 (0.2+0.001)×(0.2+0.001) 2475块
2475
地面砖消耗量 1-0.015 2513块
2、周转性材料
周转性材料在材料消耗定额中,以摊销量表
(2)块料面层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块料面层一般指瓷砖、预制水磨石、大理石、地板砖等。
• 每100m2块料 100 面层净用量 = (块料长+灰缝)×(块料宽+灰缝)
•灰缝材料净用量 =[100-块料净用量×块料长×宽]×灰缝厚
•结合层材料净用量=100×结合层厚
•每100m2块料 = 总消耗量 净用量 1 -损耗率
解:
③周转使用量 一次使用量×[1+(周转次数-1)×损耗率] 周转使用量 = 周转次数
④周转回收量
周转回收量 =
⑤摊销量
一次使用量×(1-损耗率) 周转次数
摊销量=周转使用量-周转回收量×回收折价率 (常为50%)
例:
根据选定的某工程捣制砼独立基础的施工图计算,每m3 独立基础模板接触面积为2.1m2,根据计算每m2模板接触 面积需用板材0.083m3,模板周转6次,每次周转损耗率 为16.6%,回收折价率为50%。试计算砼独立基础的模板 周转使用量、周转回收量和摊销量。 一次使用量 = 2.1×0.083 = 0.1743 m3 周转使用量 = 0.1743 × [ 1+(6-1)×0.166]/6=0.053m3 周转回收量 =0.1743 × (1- 0.166 )/6 = 0.024 m3 摊销量 = 0.053-0.024×50% = 0.043 m3
材料的消耗定额

材料的消耗定额(一)材料消耗的构成(1)净用量的消耗。
指在完成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应用到工程实体上的材料消耗。
它是实际的有效的消耗,是材料消耗的主体部分。
(2)材料损耗。
指材料在运输、保管、加工或调剂、操作及事故过程中,不行避开地消失的损耗。
但在保管过程中消失的损耗可能是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这是可以避开的。
(二)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材料消耗定额的构成和材料消耗的构成基本相同,差别是在材料消耗中剔除了一部分不合理的损耗而组成的材料损耗定额。
(三)施工企业内部预算定额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标报价必需是量价分别,各企业必需有自己的生产要素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
企业的先进定额带来的是生产的高效率,报价会低,简单取得项目的承包权。
这是企业进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企业内部定额编制,应依据企业的实际,依据我国或地区的《建筑安装验收法律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平安操作规程及各项技术规程》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
(四)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1 .确定材料净用量:材料净用量是加工到实物产品上的实际用量,可用计算法确定。
一种是,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只采纳一种主要材料时,可按工程设计要求测算一个单一产品或一个计量单位的材料用量。
也可以计算一个平方米的材料净用量。
另一种是,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采纳多种主要材料,混合使用,先求得这几种混合性材料的协作比,作为计算材料净用量的依据。
2 .确定材料损耗率:材料损耗率是个较小的量,损耗率确定时,除了仔细测量施工现场所发生的各种损耗,去掉可避开部分,保留不行避开部分之外,还应当同责任成本管理挂钩。
材料总耗用量=材料净用量+材料损耗量材料损耗量=材料总耗用量X材料损耗率材料消耗定额摘要材料消耗定额简称材料定额,它是指在节省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生产合格产品所需要消耗肯定品种规格的材料,半成品,配件和水,电,燃料等的数量标准,包括材料的使用量和必要的工艺性损耗及废料数量。
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的计算步骤

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的计算步骤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是企业在制定生产成本、成本控制和定价时常用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材料用量的定额和实际用量的比例,来确定材料的损耗率或者材料成本的合理水平。
下面我们将介绍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的计算步骤。
一、确定计算的基准期间基准期是指确定材料用量定额和实际用量的期间,通常选择一个生产周期作为基准期。
基准期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生产稳定、数据完整和代表性。
二、计算材料用量定额1.确定材料结构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以及它们在产品中的消耗比例。
2.制定材料用量定额根据产品工艺和生产规程,制定每个产品所需材料的具体定额,包括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
三、计算实际材料用量1.记录实际材料用量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记录每种材料的领用量和实际消耗量,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废品等。
2.校核实际材料用量进行材料领用和实际用量的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计算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1.计算材料定额耗用量将材料用量定额和实际用量进行比对,得出每种材料的损耗率或者消耗比例。
2.分析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对比不同材料的定额耗用量比例,分析其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五、制定管理措施1.根据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的计算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损耗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建立监控体系建立材料用量的监控指标和体系,定期进行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
六、定期评估定期对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材料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在企业管理中,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是一个简单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合理控制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以上步骤正确应用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料定额耗用量比例法的执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原料消耗定额

原料消耗定额原料消耗定额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原料数量。
通过制定原料消耗定额,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料消耗定额的概念、作用以及制定原料消耗定额的方法。
概念原料消耗定额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原料数量。
它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工艺参数,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得出的。
原料消耗定额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原料的性质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益。
作用制定原料消耗定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制定合理的原料消耗定额,可以减少原料的浪费和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定额的制定还可以为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参考,使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和高效。
制定原料消耗定额的方法制定原料消耗定额的方法可以分为实测法和计算法两种。
实测法是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确定原料消耗的定额。
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测试样本:选择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测试,要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2. 测试记录:记录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的数量,以及生产产品的数量。
3. 数据统计:根据测试记录,统计不同产品的原料消耗情况,得出原料消耗的定额。
计算法是通过分析工艺流程和原料性质,计算出原料消耗的定额。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析,确定每个环节所需的原料数量。
2. 确定原料性质:了解原料的性质,包括密度、含水量等,以便计算出所需的原料数量。
3. 计算原料消耗定额:根据工艺流程和原料性质,进行计算,得出原料消耗的定额。
在制定原料消耗定额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原料的质量:不同原料的质量差异会对原料消耗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定额时需要考虑原料的质量差异。
2. 工艺参数:工艺参数的不同会对原料消耗产生影响,因此在制定定额时需要充分考虑工艺参数。
3. 生产设备:不同的生产设备对原料消耗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在制定定额时需要考虑生产设备的特点。
总结原料消耗定额是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通常采用的有技术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三种。
(1)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法是根据设计图纸、工艺规格、材料利用等有关技术资料来分析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办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研究分析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可能性的基础基础上,根据有关技术资料,经过严密、细致地计算来确定的消耗定额。
例如,在机械加工行业中,通常是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对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进行分析,先计算其净重部分,然后,对各道工序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其工艺损耗部分,最后,将这两部分相加,得出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
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定额,一般比较准确,但工作量较大,技术性较强,并不是每一个企业每一种材料都能做得到的。
因为用技术分析法计算消耗定额的先决条件,要具有比较齐全的各种技术资料,而且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要求企业的所有材料都用这种方法计算消耗定额,凡是产量较大、技术资料比较齐全的产品,制订消耗定额应以技术分析法为主。
随着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一方法的使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一产品原材料消耗的历史资料与相应的产量统计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
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到计划期的有关因素,确定材料的消耗定额。
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产品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度 = 一定时期某种产品的材料消耗总量/相应时
期的某种产品产量
用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材料平均消耗量,必须注意材料消耗总量与产品产量计算期的一致性。
如果材料消耗总量的计算期为一年,那么产品产量的计算期必须也是一年。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的平均消耗量,还应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作为消耗定额。
计划期的调整因素,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可以节约材料消耗的某些因素,这些因素应在上述计算公式的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例如,生产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甲材料,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平均消耗量为10公斤,考虑到计划期内某项科研成果将推广应用,该项科研成果应用后,可以节约材料10%,则计划期的消耗定额应为9公斤。
用统计分析法来制订消耗定额的情况下,为了求得定额的先进性,通常可按以往实际消耗的平均先进数(或称先进平均数)作为计划定额。
平均先进数就是将一
定量时期内比总平均数先进的各个消耗数再求一个平均数,这个新的平均数即为平均先进数。
(3)经验估计法
经验估计法主要是根据生产工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同时参考同类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通过与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相结合的方式,来价算各利材料的消耗定额。
一般地说,凡是有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的产品,其主要原材料的消耗定额可以用技术分析法计算,同时参照必要的统计资料和职工生产实践中的工作经验来制定。
辅助材料、燃料等的消耗定额,大多可采用经验估计法或统计分析法来制定。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在制定消耗定额时,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实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的三结合,共同审查和确定各种材料的消耗定额。